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

合集下载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活动背景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类在21世纪所共同面临的冲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概括起来有五大冲突和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及其人文危机;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及其道德危机;四是人的心灵冲突及其信仰危机;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价值危机。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五大危机的利器。

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文化思想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所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去实践,做一个处处“以和为贵”的理智、豁达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和”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深入人心。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无不体现着一个“和”字:与他人交往“以和为贵”、团结同学、班级要有凝聚力,和睦家庭,和谐校园,华夏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渗透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教育,都是“和”文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样的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像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发芽、成长。

所以,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心中的种子浇水、施肥,使根植于学生心底的“和”文化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阅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增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整合辩论等各种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姓名: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课时一、激趣导入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

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板书:以和为贵)【设计意图】从“和”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和”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探“和”之义1.材料探究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预设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

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解“和而不同”(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生交流明确)预设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环境的构建。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部编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 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 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 理解“和〞与“同〞的区别, 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 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 促进个人、家庭和谐, 构建和谐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蕴含哲理的成语.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谈谈“以和为贵〞! 二、活动指导1.利用工具书, 借助网络, 理解“和〞的含义、来源、历史开展等.2.搜集整理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和表达, 据此理解“和〞的多样化的思想内涵.3.学习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 解决各种纠纷.4.有效组织班级讨论会, 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和为贵〞的关系网, 并以此思想为根底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那么〞. 三、活动例如关于“和〞的小故事罗威饲犊汉代罗威, 邻居家的牛屡次吃了他家的庄稼, 他和邻居交涉, 邻居不理不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 而是想怎么样解决牛的饥饿问题. 罗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 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闻到鲜嫩的青草, 就大嚼大咽起来, 吃饱了, 牛也就安稳地睡觉了, 不再去吃罗威的庄稼. 邻居每天起来, 总会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 感到很纳闷, 后来半夜起来亲眼看到是罗威所为, 愧疚万分, 从此对自家的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从此传为美谈.杨翥卖驴杨翥居住在京城, 喜欢骑驴代步. 他对驴子特别偏爱, 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 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 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 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 他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 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屈.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人, 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倍加疼爱. 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 食量也明显减少, 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 可杨翥是地位显贵的大官, 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 眼看那孩子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他的父母伤透了脑筋, 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 杨翥听后二话没说, 忍痛把自己心爱的驴子卖了, 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做人原那么, 建全自己的人格, 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1、味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解文章表达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容易无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 让我们走进臧克家, 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二、资料读演, 资源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全班共同交流, 互动互学, 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1、关于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 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最后献出珍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假设称其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2、臧克家臧克家, 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催促学生积累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表演朗读, 其余学生评议.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 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文章表达了哪几件事, 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4、整体感悟,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四、课堂小结阅读文章, 理清思路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 注意过渡段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第二课时一、学生合作研讨, 深层探究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项选择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 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 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⑵联系时代背景, 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二、学生品读课文,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美, 表达在〞的句式说话.三、质疑问难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四、课外拓展学习本文后, 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 行必果等五、课堂小结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精神.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七、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是古诗文教学单元,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状态的反思。

综观此单元的选文,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之道的认识、对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这样的精神滋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我们还可以欣赏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综合来看,八下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已经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具备了品味文言文语言的能力。

所以此单元所选的课文,不只限于浅显易懂的故事性题材,还体现了情趣、理趣、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和谐。

本文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成语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谐的价值,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2.难点:深刻理解和谐的价值,将和谐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故事、成语、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和谐相关的文章、视频等素材。

3.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谐的历史文化底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成语和故事中和谐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和谐的价值。

5.拓展(10分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和谐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环境的构建。

一、导入新课关于“和〞字,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和俗语。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感受“和〞的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屡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气息,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教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羞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给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内容见相关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生:《于令仪宽偷》[(具体内容见相关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蔼、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新)部编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目标导航】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

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 寻“和〞之用“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这是孔子弟子有假设的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表达。

搜集能表达“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

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以和为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将“以和为贵”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对比不同文化中和谐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放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其他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举例:对比中国“和为贵”与西方“和平共处”的理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谐观念的共性与差异。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体会到“和”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中和谐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的基本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它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以和为贵”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和谐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观看一段视频,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知识讲解: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相互交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跨学科性:综合性学习涉及多个学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多样性: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和表达。

-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主动性: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促进综合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面对复杂问题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项目驱动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多元评价:综合性学习注重多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四、讨论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综合性学习对于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五、课堂实践:1.小组合作项目: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解决,每个小组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如何实践“和”的理念。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 观点的碰撞,加深对“和”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
能力。
总结词:互动交流 总结词:观点碰撞
总结环节
总结词:回顾总结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强 调“和”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01
详细描述:布置与“和”有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心得 体会、搜集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设计一些与“和”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 ”的理念,加深对“以和为贵”的理解。
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等 ,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
自我反思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以 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学生可以制定一个自我评价表,列出各项评价指标,逐一进行打分或写评语。
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友善的人 际关系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和”的内涵和实践 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 社会责任感。
02
教学内容
《以和为贵》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培养 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需要引入《以和为贵》 这一课题。
实际生活中。
04
03
总结词:布置作业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 和”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到的“和”的实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4)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4)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1. 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和提炼。

2.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道德认知,积极践行“以和为贵”的思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并在生活中努力践行。

教学难点:理解“和”的多样化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整合资料法、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组图片。

这组图片上有一个字特别显豁——“和”。

“和”于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中国历来就有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气生财、琴瑟和谐等词语,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也有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在当下被赋予怎样的内涵?我们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二、探“和”之义(一)寻字源,探本义甲骨文,古字“龢”,右边“禾”字为声旁,左边“龠”,在《说文》中记载是一种有着三个孔的竹子做成的乐器,能够与其他音乐相协调。

因此,“和”也用来指示一种古乐器名,可见,“和”与音乐密切相关。

真正的音乐不是一个声音的简单重复,必然是不同声调、音频的有机结合。

(二)辨“和”与“同”1.大屏幕出示: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生齐读并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阅读课本四则材料,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和”与“同”论述的相关资料,谈谈你对“和”与“同”的理解。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在自己的资料卡留白部分补充他人发言给你的启发。

交流预设:(1)“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利益的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

(2)“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

“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师总结:“和”,表现为内在的和谐统一、协调。

“和”因义而生,“和者”有独立见解,但尊重、包容不同观点,内心平和不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9)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9)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探“和”之义:查找资料,理解“和”的内涵;理解古时“和”与“同”的区别。

2、寻“和”之用”:收集讲述“以和为贵”的故事;创作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3、班级讨论会:讨论制定以“和”为宗旨的班级规则;学习运用“和”的思想评论或解决生活中的事例。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和”的内涵,积累关于“和”的故事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今天这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关于“和”的内涵。

二、简介综合性学习的一般内容及活动形式。

三、选定主持人男女生各一名,并明确任务。

四、播放视频,主持人与小组讨论开场白。

五、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或拟定一两条“以和为贵”的宣传标语。

七、试讲一个关于“以和为贵”的故事。

八、讨论制定几条“以和为贵”的班级议事规则。

九、时事讨论会:你如何看待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
十、主持人进行活动小结。

十一、教师总结。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4)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4)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学习目标】1.了解“和”的意义,理解其深刻内涵。

2.寻求“和”的用途,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探“和”之义明内涵1.解读“和”字A.“和”的字源与原初理解B.“和”的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小组成员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资料链接:A. 材料一:和,相应也。

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

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种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的本义是:音乐合奏第一原则——“和”音。

B.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和”的思想广泛,涉及人性、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

总体而言,“和”在中国古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涵:a从人性品质的角度看,“和”是人们经过内外兼修之后达成的一种内外均衡的状态,只有那些内心平和、行为处事遵循中道的人,才能恰当的表达自身的情感,达到“和”的状态。

b君子具有和的美德,不去追求与他人的完全一致,能够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

c和是一种关乎国家兴亡的政治德行。

2. “和”“同”之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课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关于学生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等问题,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生: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生:便引诗情到碧霄;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

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

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为诗配画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欣赏歌曲《思君》片段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

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3)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学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诗歌咏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这次活动课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本节活动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我在课堂纪律方面没有维持好,这个需要注意,既要活跃课堂气氛,也要有秩序地进行教学。

1 2 3 4 52 3 4 51 2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