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部分井筒压力分

合集下载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掌握油气藏开发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采油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及技术,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引导学生掌握油气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投身石油行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采油工程的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石油工程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采油工程概述- 油气藏类型及特点- 采油工程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油气藏开发技术政策2. 采油技术及其设备- 钻井、完井工艺及设备- 采油方法及设备- 增产措施及设备3.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气藏压力、产量分析- 油气藏动态预测- 采收率计算及评价4. 采油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油气藏开发案例- 采油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与总结5. 采油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智能油田技术- 环保型采油技术- 油气藏高效开发技术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进度如下:第一周:采油工程概述第二周:采油技术及其设备第三周:油气藏动态分析第四周:采油工程案例分析第五周:采油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钻井工程设计专业:石油工程姓名:张皖学号:10011312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内自编教材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出版社,1990完成期限2014年6月10日指导教师陈涛平专业负责人陈涛平2014 年 6 月10 日目录前言 (1)第1章设计资料的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预设计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邻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6)2.1钻井液压力体系 (6)2.2井身结构的设计 (7)2.3井身结构设计结果 (9)第3章套管柱强度设计 (10)3.1套管柱设计计算的相关公式 (10)3.2表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延大采油工程教案02井筒流动动态

延大采油工程教案02井筒流动动态

通过讲授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井筒气液两相流动压力梯度方程和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使学生对井筒流动动态有一全面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气液两相流动型态,压力梯度方程以及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

8 学时经验方法:主要根据实验结果描述流动过程的经验相关式。

半经验法:适当的假设和简化,结合流动的基本方程,用实验的方法定出经验系数。

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流动过程规律的关系式。

. 第一节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一)基本参数1 流量(1)质量流量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

wm= w g+ w l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

qm= q g 2 速度气相实际速度:v g + q lqg =Ag实际上,它是气相在所占断面上的平均速度,真正的气相实际速度应是气相各点的局部速度。

气相表观速度(气相折算速度):假设气相占据了全部过流断面,这是一种假象的速度。

vsg=g g液相实际速度 v l =液相表观速度(液相折算速度) v sl =两相混合物速度 v m=== v sg + v sl滑脱速度:气相实际速度与液相实际速度之差称为滑脱速度。

Vs=Vg-Vl3 含气率和含液率体积含气率(无滑脱含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两相流体的总体积中气相所占的比例。

βg =体积含液率(无滑脱含液率) q q : βl = 1 - βg =v s lv m真实含气率:真实含气率又称空隙率、气相存容比,两相流动的过流断面上,气相面积 所占的份额,故也称作截面含气率。

H g = 真实含液率(持液率) A g + A l4 混合物密度:在流动的管道上,取一微小管段,则此微小管段内两相介质的质量与体 积之比称为混合物的真实密度。

p m == H g p g + (1 - H g )p l为了便于比较,把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两相混合物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称为无滑脱 密度(流动密度),即认为气液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混合物密度。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部分井筒压力分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部分井筒压力分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井筒压力分布计算专业石油工程XX赵二猛学号5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确定平均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参数;③确定出摩擦阻力系数;④确定井筒内的压力分布;2. 设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①概述;②基础数据;③能量方程理论;④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⑤设计框图及结果;⑥结束语;⑦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X,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主要参考资料:王鸿勋,X琪等,《采油工艺原理》,石油工业,1997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2000万仁溥等,《采油技术手册第四分册-机械采油技术》,石油工业,1993完成期限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20日指导教师X文专业负责人王立军2013年6月25日目录第1章概述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01.2 设计的主要内容0第2章基础数据1第3章能量方程理论23.1 能量方程的推导23.2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步骤6第4章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84.1 基本压力方程84.2 平均密度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84.3 摩擦损失系数的确定114.4 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124.5井温分布的的计算方法164.6实例计算17第5章设计框图及结果215.1 设计框图215.2 设计结果22结束语29参考文献30附录31第1章概述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确定井筒内沿程压力损失的流动规律,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运用深度迭代方法计算多相垂直管流的压力分布。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说明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说明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健星班级: 1班学号: 915463中国石油大学()二O一二年四月目录1、设计基础数据: (1)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6)抽油机校核 (21)(7) 泵效计算 (21)(8) 举升效率计算 (24)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套管径:0.124m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 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配产量:50t/d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电机额定功率:37kw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

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魏征编号:19班级:石工11-14班指导老师:张黎明日期:2014年12月25号目录完井工程设计表3-1油层及油井相关系数表3-2所对应的相关参数表3-3射孔枪弹的性能参数及成本价格其它相关参数:渗透率 2m μ ,有效孔隙度,泥岩声波时差为 /s m μ,原油粘度s,原油相对密度为,体积系数为。

(1)计算射孔表皮系数pS 和产能比Rp根据《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书中图3-1-10和图3-1-11得36.8t =18.38min 2V Q ==注注=,t S =22,R p =。

(2)计算1S ,1R p ,dpS ,dSa) PR1=++++z /rK K= b) PR1=1(/)/[(/)]E W E W Ln R R Ln R R S +,得1S =因为S1=Sdp+Sp,所以Sdp=S1-Sp=因为St=Sdp+Sp+Sd,所以Sd=St-Sdp-Sp=理论=002()ln(/)e wf e w kh p p B R R πμ-=2 3.140.02710100(16565)8.7 1.15ln(150/0.1)⨯⨯⨯⨯⨯-⨯⨯=s =dq 实际=q 理论*PR=* =d(1)高含水期的日产液量QL QL=q 实际/(1-fw) =(1-85%) =d(2)泵的理论排量及泵类型的选择 QtL=QL/η= =d采用常规管式泵,选择理论排量,按照冲次10每分钟,冲程为2米,充满系数为1进行计算。

QtL=1440fp*s*n=214402104D π⨯⨯⨯得D==查表3-1-1.所以选用70mm 管式泵,油管外径,套管尺寸为152in 。

(1)利用美国conoco 公司计算方法a) 最小有效负压差值的确定=b) 最大有效压值的确定=c) 射孔有校负压差的确定 因为max minp p ∆>∆,同时不考虑产层出砂,所以max min0.20.8rec p p p ∆=∆+∆=*+* =Y=1700*10+13*24*10 =20120元将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3-4所示表3-4完井设计汇总表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A. 地层中深:2800m ,油层温度:95℃,油层压力:28Mpa;B. 油管外径:139mm,套管内径:124mm ,油管外径:89mm ,油管内径:76mm;C. 地表恒温层温度:16℃,原油密度:850kg/m ,水密度:1g/cm3,气体相对密度:;D. 原油饱和压力:3Mpa,体积含水率:40%;E. 井口套压:,井口油压:1Mpa ,生产气油比:20m3/m3;F. 原产液量:30t/d ,原生产压差:6Mpa;G. 抽油机型号:,可造冲程:、、,可造冲次:2/min 、3/min 、4/min 、5/min 、6/min;H. 可选泵径:44mm 、56mm ,可选杆:19mm 、22mm 、25mm; I. 杆级别:D 级,杆强度:810Mpa;J. 电机额定功率:37kw,最小沉没压力:。

《采油工程》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分析报告

《采油工程》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分析报告

《采油工程》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米油工程-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17 年月日实验名称垂直管流实验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垂直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掌握流型判别方法;(2 )验证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模型;(3 ) 了解自喷及气举采油的举升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当油井的井口压力高于原油饱和压力时,井筒内流动着的是单相液体。

当自喷井的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则整个油管内部都是气-液两相流动。

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擦损失,只有当气液两相的流速很咼时(如环雾流型),才考虑动能损失。

在垂直井筒中,井底压力大部分消耗在克服液柱重力上。

在水平井水平段,重力损失也可以忽略。

所以,总压降的通式为:JP^=JP A+ip r+Jp a式中:啊――重力压降;川;――摩擦压降;AP包一一加速压降。

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密度和摩擦力随着气-液体积比、流速及混合物流型而变化。

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除某些咼本实验以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用阀门控制井筒中的气、水比例并通过仪表测取相应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同时可以从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观察相应的流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仪器与设备:自喷井模拟器,空气压缩机,离心泵,秒表等;实验介质:空气,水。

四、实验步骤1.检查自喷井模拟器的阀门开关状态,保证所有阀门都关闭,检查稳压罐的液位(3/4液位);2.打开空气压缩机及供气阀门;3.打开离心泵向系统供液;4.打开液路总阀,向稳压罐中供液,控制稳压罐减压阀,保证罐内压力不超过0.12MPa ;5•待液面达到罐体3/4高度,关闭液路总阀,轻轻打开气路总阀和气路旁通阀,向实验管路供气,保证气路压力不大于0.5MPa,稳压罐压力约为0.8MPa;6.轻轻打开液路旁通阀,向系统供液,待液面上升至井口时,可以改变气液阀门的相对大小,观察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7•慢慢打开液路测试阀门和气路测试阀门,然后关闭气路旁通阀和液路旁通阀,调节到所需流型,待流型稳定后开始测量;8.按下流量积算仪清零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观察井底流压和气体浮子流量计的示数。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3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3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3采油工程课程设计任务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一、基础数据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10m。

例如:学号为214140001512,则井深=2000+12×10=2120m。

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1.0MPa/100m,即油层静压=井深/100×1.0MPa。

例如:井深为2120m,则油层静压=2120/100×1.0=21.2MPa套管内径:0.124m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学号×0.005+2,例如:井深为2120m,则测试点流压为2120×0.005+2=12.6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电机额定功率:37KW配产量:50t/d泵径:44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抽油杆:D级杆,使用系数SF=0.8,杆径19mm,抽油杆质量2.3kg/m二、计算步骤及评分标准1、基础数据计算与分析(10分)根据学号计算井深和油层静压,根据给定基础数据分析该井采油工程的特点。

2、画IPR曲线(10分)1)采油指数计算;2)画出IPR曲线;3)利用IPR曲线,由给定的配产量计算对应的井底流压。

3、采油工程参数计算(20分)若下泵深度为1500米,杆柱设计采用单级杆,其基本参数已给出,计算悬点最大、最小载荷计算、抽油杆应力范围比,并评价此抽油杆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4、抽油机校核计算(20分)说明给定抽油机型号的参数,计算设计中产生的最大扭矩和理论需要电机功率,并与给定抽油机型号参数进行对比,判断此抽油机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5、增产措施计算(20分)由于油藏渗透率较低,需要对储层进行水力压裂,已知施工排量2方/分,裂缝高度15米,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分003.0,设计的压裂裂缝总长度为400米,试用米/吉尔兹玛公式计算所需的施工时间;如果平均砂液比为30%(支撑剂体积/压裂液体积),计算相应的支撑剂体积和压裂液体积。

摩擦系数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石油工程与-采油工程

摩擦系数井筒压力分布计算的实用方法石油工程与-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Yan’an university


2.采油工程研究的任务及目标
任务:通过一系列可作用于油藏的工程技术措施,使油、 气畅流入井,并高效率的将其举升到地面分离和计量。
油气畅流入井 采油工程
任务
采油工程
实现有效举升 地面计量和分离
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
原油采收率
Yan’an university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垂直井流入动态
第二节
水平井流入动态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Yan’an university
Chapter 1
第一节
垂直井流入动态
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 1. 达西渗流
圆形地层
定压边界(稳定流)
qo 0 . 543 k h( p r p wf )
o B o (ln
re rw
目标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采油工程: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
井对油藏(或井筒)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 理论 油井流入动态 井筒流动动态 自喷 井筒举升方式 (采油方法) 采油工程 专业 技术 增产措施 注水 维护措施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Yan’an university
p wf (1 a ) p r

2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Yan’an university
Chapter 1
第一节
垂直井流入动态
【例1】已知某井的平均油藏压力13MPa,测得当井底流压11 MPa时的产量30m3/d。试利用Vogel方程绘制该井的IPR曲线。

石油工程第6章——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第6章——东北石油大学
第六章 第一节 地层压力及其预测
二、 地层压力的预测原理与方法
多年来发展了数种预测异常高压的技术,其中有在钻 井施工前进行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也有钻井过程中应用 的钻井参数方法和其他方法。目前在国内使用最多的方法 是声波测井法和dc指数法。
1. 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资料法
地球物理方法
声波测井法
电阻率测井法
第六章 第一节 地层压力及其预测
2. (1) d(或dc)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了机械钻速和地层 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改进机械 钻速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称为d(或dc)指数法。
1) 工作原理
d(或dc)指数法是利用泥页岩的压实规律及欠压实 地层机械钻速增大的特性和压差影响机械钻速的原理, 同时考虑了钻井参数对机械钻速的影响来监测地层压 力的。
地层破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上覆岩层 压力、地层压力、岩性、地层年代、埋藏深度以及该处 岩石的应力状态。
为了衡量某一深度D的破裂压力的大小,引入地层破
裂压力梯度GDf的概念。GD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f D
第六章 第二节 地层压力破裂及其预测
二、 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
哈伯特—威利斯法
马修斯—凯顿法
破裂压力预测方法
pp<ph,异常低压
pp>ph,异常高压
第六章 第一节 地层压力及其预测
4. 基岩应力 上覆岩层的重量是由岩石颗粒和孔隙内的流体共同支
撑的。没有被孔隙内流体所承担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称 为基岩应力。如果用σ表示基岩应力
pob p p
在正常的压力环境中(pp=ph),由于颗粒和颗粒间相 互接触,岩石基体支撑着上覆岩层重量,而这个直接的 颗粒间应力的减少(σ→0),将导致孔隙内流体支撑起部 分上覆岩层,而形成异常高压(pp>ph)。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过程全)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过程全)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一、基础数据1、不同的关键参数()井深=2000+68×10=2680m油层静压=2680/100×1.0=26.8MPa测试点流压为2680×0.005+2=15.4MPa2、相同的参数套管内径:0.124m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MPa生产气油比:50m3/m3测试产液量:30t/d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电机额定功率:37KW配产量:50t/d泵径:44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抽油杆:D级杆,使用系数SF=0.8,杆径19mm,抽油杆质量2.3kg/m二、设计步骤1、基础数据计算与分析不同的关键参数()井深=2000+68×10=2680m油层静压=2680/100×1.0=26.8MPa 测试点流压为2680×0.005+2=15.4MPa2、画IPR 曲线1)、采油指数计算;已知一个测试点;wftest p 、tx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由已知条件可知:b wftest p p ≥ 则wftestnest p p q j -=1=30/(26.8-15.4)=2.632)、画出IPR 曲线; ① 根据公式计算q 0=30÷(1-0.2×(15.4÷26.8)-0.8×(15.4÷26.8)2)=48.31 t/d② 根据公式,给定不同流压下计算相应的产量()()()]8.02.01[2max ⎪⎪⎭⎫ ⎝⎛--=P P PP q q test wf test wf test o o max 28.02.01o r wfr wf o q P P P P q ⎥⎥⎦⎤⎢⎢⎣⎡⎪⎪⎭⎫⎝⎛--=③画出IPR曲线④利用IPR曲线,由给定的配产量计算对应的井底流压。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抽油井系统)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抽油井系统)

东北⽯油⼤学-⽯油⼯程-课程设计(抽油井系统)东北⽯油⼤学课程设计课程⽯油⼯程课程设计题⽬抽油井系统设计院系⽯油⼯程学院专业班级⽯油⼯程学⽣姓名XX学⽣学号13XXXXX指导教师XXX XXX2016年6⽉20⽇东北⽯油⼤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油⼯程课程设计题⽬抽油井系统设计专业⽯油⼯程姓名XX 学号13XXXXXXXXXX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抽油井系统从油层到地⾯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选出抽油泵、抽油杆、抽油机。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原油粘温关系表达式;③确定井底流压;④确定出油井的合理下泵深度;⑤确定合适的冲程、冲次;⑥选择合适的抽油泵;⑦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⑧计算出悬点的最⼤、最⼩载荷;⑨选出合适的抽油机;⑩编制实现上述内容的计算机程序程序。

2. 设计基本要求:要求学⽣选择⼀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①概述;②基础数据;③基本理论;④设计框图和计算机程序;⑤设计结果及结果分析;⑥结束语;⑦参考⽂献。

设计报告采⽤统⼀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强,达到⼯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主要参考资料:李⼦丰著.油⽓井杆管柱⼒学.北京:⽯油⼯业出版社,1996葛家理主编.油⽓层渗流⼒学.北京:⽯油⼯业出版社,1982陈涛平等.⽯油⼯程.⽯油⼯业出版社,2000完成期限2016.6.20 ~ 2015.7.08指导教师XX XXX专业负责⼈XXX2016 年6 ⽉20 ⽇⽬录第1章概述 (1)1.1 设计的⽬的意义 (1)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2)第2章基础数据 (3)2.1 抽油系统设计基本数据 (3)2.2 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数据 (3)2.3 抽油杆基本参数 (4)2.4抽油机基本参数 (4)第3章基础理论 (7)3.1井温分布计算 (7)3.2原油粘温关系 (8)3.3井底流压 (8)3.4 泵吸⼊⼝压⼒ (9)3.5 下泵深度 (10)3.6 确定冲程和冲次 (10)3.7 确定泵径 (10)3.8 悬点载荷计算及抽油杆强度校核⽅法 (11) 3.9 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 (13)3.10计算与校核载荷 (14)3.11计算与校核扭矩 (14)3.12计算需要的电机功率 (15)第4章设计框图和计算机程序 (16)4.1 设计框图 (16)4.2 计算机程序 (16)第5章设计结果及结果分析 (19)5.1 井温分布 (19)5.2 原油粘温关系 (19)5.3 井底流压 (21)5.4泵吸⼊⼝压⼒ (22)5.5 下泵深度 (22)5.6 冲程和冲次 (23)5.7 选择抽油泵 (23)5.8 抽油杆直径及组合 (23)5.9 悬点最⼤和最⼩载荷 (23)5.10 计算并校核减速箱扭矩 (24)5.11 计算电机功率并选择电机 (24)5.12 选择出合适的抽油机 (24)5.13 程序运⾏界⾯ (24)结束语 (25)参考⽂献 (26)附录1 (27)附录2 (27)第1章概述1.1 设计的⽬的意义在油⽥开发中,采油⽅法可分为⾃喷采油和⼈⼯举升采油。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3)钻井工程第一章总结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3)钻井工程第一章总结

(1) 生产多年而又没有压力补充的枯竭油气层。 (2) 地下水位很低。 9.形成异常高压的地质条件 ① 地层具有保存流体的空隙; ② 地层周围存在不渗透围栅,构成圈闭; ③ 具有一定的埋藏深度; 10.异常高压的成因 ①在地层被不渗透的围栅包围,流体被圈闭在地层的孔隙空间内不能自由流通(称之 为水力学封闭系统)的条件下,随着地层的不断沉积,上覆岩层压力逐渐增大,而圈闭在地 层孔隙内的流体排不出去,必然承受部分上覆岩层重力。结果是地层流体压力升高,地层得 不到正常压实,孔隙度相对增大,岩石密度相对减小,基岩应力相对降低。这种作用称为欠 压实作用。 ②高的供水源 ③地质构造作用:造成地层上升,使地层受到巨大地应力挤压 ④水热增压作用: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 ⑤渗透作用:水由盐浓度低的一侧通过泥岩半透膜向高侧渗透。 11.地层压力预测:地震法、声波时差法、页岩电阻率法。 12.声波时差预测地层压力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在正常压力层段,随着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孔隙度减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 在半对数坐标中,声波时差随井深呈直线变化关系,称之为正常趋势线。 进入异常高压地层时,由于岩层欠压实,孔隙度相对增大,声波时差相对增大,则必偏 离正常压力趋势线。据此可预测异常高压,并可根据偏离程度的大小定量计算地层压力。 13. 地层压力的计算常用方法:经验图版法、当量深度法 14. 当量密度:某深度地层压力与等高液柱压力等效时相当的液体密度 15. 声波时差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步骤 (1)收集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读取泥页岩点的声波时差数据; (2)绘制散点图,引出正常压力趋势线; (3)读出异常高压层段的实际△t 和该深度 D 所对应的正常趋势线上的声波时差△tn, 计算△t- △tn; (4)从经验图版上读出△t- △tn 所对应的当量密度ρp; 。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前言 (2)1.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2)第2章抽油泵的选择 (3)2.1油井产能的计算 (3)2.2 冲程与冲次的选择 (5)2.3 泵径的计算 (6)第3章抽油杆的选择 (7)3.1 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 (7)3.2 悬点载荷计算 (7)3.3抽油杆强度校核 (9)3.4抽油杆组合的确定步骤 (10)第4章抽油机的选择 (11)4.1 曲柄轴最大扭矩 (11)4.2 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13)第5章实例分析 (14)1前言1.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一.目的及意义采油工程在油田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油田有这指导行的意义,他对油藏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油气顺畅的流入井中,并举升到地面,达到经济有效的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对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的设计,可以节省很多采油的时间,采油的投入,提高油井的产量,原油的采收率,达到我们对油田最大可能开发的目的。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组成,他们是:抽油泵的选择,抽油杆的选择,抽油机的选择,实例分析。

一.抽油泵的选择1.油井产能的计算。

2.冲程与冲次的选择。

3.泵径的计算。

二.抽油杆的选择1.确定出油井的合理下泵深度。

2.悬点载荷的计算。

3.抽油杆强度校核的方法。

4.抽油杆组合的确定步骤。

三.抽油机的选择1.计算并校核减速箱扭矩2.计算出电动机功率并选电机。

四.实例分析2抽油泵的选择2.1油井产能的计算一.单相流体渗流时的流入动态1. 符合线性渗流规律时的流入动态根据达西定律,定压边界圆形油层中心一口井及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井的产量分别为)(ln)(2S r r B p p h k q we o o wf e o o +-=μπ (2-1))21(ln)(2S r r B p p h k q we o o wf e o o +--=μπ (2-2)式中 q o ----油井产量(地面),m 3/s ; k o ----油井的有效渗透率,m 2; h----油层有效厚度,m ; μo---地层油的粘度,Pa ·s ; B O -----原油体积系数; e p -----供给边缘压力,Pa ; wf p -----井底流动压力,Pa ; e r -----油井供油(泄油)半径,m ; w r -----井底半径,m ;S------表皮因子,与油井完善程度有关。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07)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07)

井深:2000+7*10=2070m 油层静压:2070/100*1.0=20.70 MPa 测试点流压为 2070×0.005+2=12.35MPa
1
采油工程特点: 这是一口普通抽油机井,井深 2070m,油层静压:20.70 Mpa 。目前测试产量为 30t/D,含水率为 40%。油层静压为 20.70 MPa,测试点井底流压 12.35 MPa>油饱 和压力 10MPa,油压为 1MPa,套压 0.5Mpa。采用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说 明井底为纯油流, 当井筒某个位置压力低于油饱和压力 10MPa 时, 分离出气体, 井筒开始为两相流,气体分离多时为多相流。生产气油比为 50m3/m3,含水率: 0.4,要求配产量:50t/d,所用泵为管式泵,泵径为 56mm。所用抽油杆为单级 抽油杆:D 级杆,使用系数 SF =0.8,杆径 19mm,抽油杆质量 2.3kg/m。 2.2 根据测试点数据计算并画出 IPR 曲线 (1) 采油、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力 P =20.70 MPa 因为 Pwftest Pb , 采油指数: j o =
缝长L
1 Q t 2 HC
2 2
2LHC 2 3.14 15 400 0.003 推导得施工所需时间t 3194.5 min Q 2 施工所用液总量Q总 Q t 2 3194.5 6389m 3 若平均砂液比为30%: 支撑剂体积为VP Q总 30% 1916.7 m 3 压裂液体积为Vl Q总 70% 4472.3m 3
7
天然气已不符合销售要求,使增加 H2S 的处理设备。 关于水质的标准,我国石油工业部于 1979 年、1983 年都作出过若干规定。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对水质的要求应根据油藏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分级、流体物 理化学性质并结合水源的水型通过试验来确定。可参照下列要求: (1)悬浮物含量,一般≤5 毫克/升,最好≤2 毫克/升; (2)总铁含量,不超过 0.5 毫克/升; (3)含油量:小于 30 毫克/升; (4 ) 含氧量: 小于 0.05 毫克/升: (适用于总矿化度 5000 毫克/升以上) ; 小于 0. 5 毫克/升: (适用于总矿化度在 5000 毫克/升以下时) ; (5)硫化物含量:小于 10 毫克/升。 2)注入水处理技术 在水源确定的基础上,一般要进行水质处理。水源不同,水处理的工艺也 就不同,现场上常用的地面水水质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沉淀、 过滤、 杀菌、 脱氧 (除去水中的氧气、碳酸气和硫化氢气体) 、暴晒、 含油污水处理。如果是污水要经过原油的污水处理,符合注水水质要求后才能 回注到油层。 3)注入水地面系统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二、设计计算步骤 (2)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3)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1)2.4抽油机校核 (15)2.5泵效计算 (15)2.6举升效率计算 (18)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19)四、课程设计总结 (20)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67×10=2670m套管内径:0.59m油层静压:2670/100×1.0=26.7MPa油层温度:7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 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测试井底流压:2670*0.005+2=15.0MPa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电机额定功率:37kw配产量:50t/d泵径:56mm冲程:3m冲次:6rpm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沉没压力:3MPa抽油杆:D级杆,使用系数SF=0.8,杆径19mm,抽油杆质量2.3kg/m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

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

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

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wftestP 、txe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wftest P ≥b P ,1j =txwstwfest q P P -=30/(26.7-15)= 2.6/(d.Mpa)(2) 某一产量t q 下的流压Pwfb q =j(b P P -1)=2.6 x (26.7-10)=43.42t/dm o zx q =b q +8.1bjP =26.7+2.6*10/1.8=41.14t/d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井筒压力分布计算专业石油工程姓名赵二猛学号100302240115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确定平均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参数;③确定出摩擦阻力系数;④确定井筒内的压力分布;2. 设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①概述;②基础数据;③能量方程理论;④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⑤设计框图及结果;⑥结束语;⑦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主要参考资料:王鸿勋,张琪等,《采油工艺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万仁溥等,《采油技术手册第四分册-机械采油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完成期限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20日指导教师张文专业负责人王立军2013年6月25日目录第1章概述 (1)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1)第2章基础数据 (2)第3章能量方程理论 (3)3.1 能量方程的推导 (3)3.2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步骤 (6)第4章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 (8)4.1 基本压力方程 (8)4.2 平均密度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 (8)4.3 摩擦损失系数的确定 (11)4.4 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12)4.5 井温分布的的计算方法 (16)4.6 实例计算 (17)第5章设计框图及结果 (21)5.1 设计框图 (21)5.2 设计结果 (22)结束语 (29)参考文献 (30)附录 (31)第1章概述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确定井筒内沿程压力损失的流动规律,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运用深度迭代方法计算多相垂直管流的压力分布。

意义: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已有的基础数据,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对于油气井的优化设计、稳产高产及测试技术的预测性与精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确定平均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参数;③确定出摩擦阻力系数;④确定井筒内的压力分布;详见第四章。

第2章基础数据数据表见下表(表2-1)表2-1 基础数据表第3章 能量方程理论3.1 能量方程的推导流体流动系统都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写出两个流动断面间的能量平衡关系: ︱进入断面1的流体能量︱+︱在断面1和2之间对流体额外所做的功︱-︱在断面1和2之间耗失的能量︱=︱从断面2流出的流体的能量︱根据流体力学及热力学,对质量为m 的任何流动的流体,在某一状态参数下(P 、T )和某一位置上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内能U ;位能m g h ;动能22mv ;压缩或膨胀能PV 。

据此,就可以写出多相管流通过断面1和断面2的流体的能量平衡关系。

为了得到各种管流能量平衡的普遍关系,选用倾斜管流。

221211112222mv mv U m Z PV q U m Z PV θθ+g sin ++-=+g sin ++22(3-1)式中 m —流体质量,公斤; V —流体体积,3米; P —压力,帕;g —重力加速度, 2米秒;θ—管子中心线与参考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度;Z — 液流断面沿管子中心线到参考水平面的距离,h Z θ=sin ,米;图1-1 流体流动示意图U —流体的内能,包括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内部动能及分子间引力引起的内部位能以及化学能、电能等,焦尔;v —流体通过断面的平均流速,米/秒。

(3-1)式中,除了内能外,其他参数可用测量的办法求得。

内能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和计算其绝对值,但可求得两种状态下的相对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可逆过程:d d d q U p V =+或d d d U q p V =-式中 d q 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d U 和p d V 分别为系统进行热交换时,在系统内所引起的流体内能的变化和由于流体体积改变d V 后克服外部压力所做的功。

对于像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这种不可逆过程来讲:r d d d d q q U p V +=+式中 d q r —摩擦产生的热量。

若以d l w 表示摩擦消耗的功,r w d d q l =,则由上式可得:d d d d w q U p V l =+-或d d d d w U q p V l =-+ (3-2)改写(3-1)式,可得到两个流动断面之间的能量平衡方程:2(sin )()02mv U mgZ PV q θ⎛⎫∆+∆+∆+∆-= ⎪⎝⎭(3-1a )将(3-1a )式写成微分形式:d d sin d ()d 0U mv v mg Z PV q θ+++∆-= (3-1b )将(3-2)式代入(3-1b )式,并简化后得:d d sin d d 0w V p mv v mg Z l θ+++= (3-3) 积分上式我们就可得到压力为P 1和P 2两个流动断面的能量平衡方程:()212w d sin 02P P mv V p mgZ L θ⎛⎫+∆+∆+= ⎪⎝⎭⎰(3-3a )取单位质量的流体m =1,将1V ρ=代入(3-3)式后得:w 1d d sin d d 0p v v g Z l θρ+++= (3-3b )式中 ρ—流体密度,3公斤米。

用压力梯度表示,则可写为:'w d d d sin 0d d d I p vv g Z Z Zρρθ+++= (3-4) 由此可得: 'w d d d sin d d d I pv v g Z Z Z ρρθ⎡⎤=-++⎢⎥⎣⎦式中d d pZ ——单位管长上的总压力损失(总压力降); d d vv Zρ——由于动能变化而损失的压力或称加速度引起的压力损失; sin g ρθ——克服流体重力所消耗的压力;'w d d I Z——克服各种摩擦阻力而消耗的压力。

令 d =sin d p g Z ρθ⎛⎫⎪⎝⎭举高d d =d d p v v Z Z ρ⎛⎫⎪⎝⎭加速度'w d d =d d I p Z Z ⎛⎫⎪⎝⎭摩擦则d d d d =+d d d d p p p p Z Z Z Z ⎛⎫⎛⎫⎛⎫= ⎪ ⎪ ⎪⎝⎭⎝⎭⎝⎭摩擦举高加速度根据流体力学管流计算公式2d =d 2p v fZ d ρ⎛⎫⎪⎝⎭摩擦式中 f ——摩擦阻力系数;d ——管径,米。

在Z 的方向为由下而上的坐标系中d d p Z 为负值,如果我们取d d p Z为正值,则 2d d sin d d 2p v v g v f Z Z d ρρθρ=++ (3-5) (3-5)式是适合于各种管流的通用压力梯度方程。

对于水平管流,因θ=0,d 0d p Z ⎛⎫= ⎪⎝⎭举高。

若用x 表示水平流动方向的坐标,则2d d d d 2p v v v f x x d ρρ=+ (3-6) 对于垂直管流,°=90θ,sin θ=1 ,若以h 表示高度,则2d d d d 2p v v g v f h h d ρρρ=++ (3-7) 为了强调多相混合物流动,将方程中的各项流动参数加下角标“m”,则2m m m m m m m d d sin d d 2v v pg v f Z Z d ρρθρ=++ 式中 ρm ——多相混合物的密度; v m ——多相混合物的流速;f m ——多相混合物流动时的摩擦阻力系数。

单相垂直管液流的d d p Z ⎛⎫ ⎪⎝⎭加速度;单相水平管液流的d d p Z ⎛⎫ ⎪⎝⎭举高及d d p Z ⎛⎫⎪⎝⎭加速度均为零。

对于气-液多相管流,如果流速不大,则d d p Z ⎛⎫⎪⎝⎭加速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只要求得ρm 、v m 及f m 就可计算出压力梯度。

但是,如前所述,多相管流中这些参数沿程是变化的,而且在不同流动型态下的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

所以,研究这些参数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不同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各自计算这些参数的方法。

3.2 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步骤按气液两相管流的压力梯度公式计算沿程压力分布时,影响流体流动规律的各相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的密度、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而沿程压力梯并不是常数,因此气液两相管流要分段计算以提高计算精度。

同时计算压力分布时要先给出相应管段的流体物性参数,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要求的未知数。

因此,通常每一管段的压力梯度均需采用迭代法进行。

有两种迭代方法:用压差分段、按长度增量迭代和用长度分段、按压力增量迭代。

用压差分段、按长度增量迭代的步骤是:1) 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0p 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p ∆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2) 估计一个对应p ∆的长度增量L ∆,以便根据温度梯度估算该段下端的温度1T ; 3) 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T 及平均压力P ,并确定在该T 和P 下的全部流体性质参数;4) 计算该管段的压力梯度L p d d /5) 计算对应于P ∆的该段管长)//(Lp d d p L ∆=∆;6) 将第5)步计算得的L ∆与第2)步估计的L ∆进行比较,两者之差超过允许范围,则以计算的L ∆作为估计值,重复2)~5)的计算,直至两者之差在允许范围0ε内为止;7) 计算该管段下端对应的长度i L 及压力i pi L =∑=ni i L 1,p i p pi∆+=0(i=1,2,3,…,n)8) 以i L 处的压力为起点,重复第2)~7)步,计算下一管段的长度1+i L 和压力1+i p ,直到各段的累加长度等于或大于管长(n L ≥L)时为止。

第4章 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4.1 基本压力方程摩擦损失系数法计算压力梯度的基本方程:2'm m m 2V Pg h D ρρλ∆=+∆ 式中 m ρ——计算段的混合物平均密度,kg/m 3;m V ——计算段的混合物平均流速,m/s ;'λ——计算段的摩擦损失系数,无因次; D ——管径,m ;g ——重力加速度,9.807m/s 2;Ph∆∆——计算管段的平均压力梯度,Pa/m 。

如果用混合物流量表示流速,则上式可写成:22'0t m 5m1.233q W P g h D ρλρ∆=+∆ 式中 q 0——地面脱气原油的产量,m 3/s ;W t ——随1 m 3地面脱气原油同时产出的油、水、气混合物的总质量,Kg/m 3;其他符号及单位同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