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美苏冷战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一场大规模对峙。
冷战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了解冷战的背景、原因和重要事件是必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的总结。
一、冷战的背景与原因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格局: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形成了两极格局,即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
2.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坚持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奉行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对抗与争夺。
3. 领土安全关切:苏联担心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尤其是德国;而西方国家则对东欧国家的苏联影响力担心,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威胁其利益。
二、冷战初期的重要事件1. 雅尔塔协定(1945年):由美国、苏联和英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协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的分割和国际事务的重要原则。
2.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的计划,旨在通过财政援助来帮助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3. 制裁柏林(1948-1949年):苏联对柏林实行封锁,断绝欧洲国家对西柏林的援助,最终导致了柏林空中运输行动的发生。
4. 北约的成立(1949年):北约是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影响力而组建的军事同盟,标志着冷战的军事对抗趋势。
三、冷战中的重要事件与角力1. 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一次军事冲突,涉及到美国和苏联在朝、韩两国的利益对抗。
2.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一次极为紧张的核危机,美苏陷入核威胁对峙,最终以激烈的谈判解决。
3. 越南战争(1965-1973年):越南战争是冷战中美国介入的一场局部战争,表明了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对抗美国的立场。
4. 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为了防止东德人民入侵西德,苏联在柏林修建了一堵巨大的封锁墙,意味着冷战中两个阵营的隔离。
四、冷战的结束与影响1.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面临困境,美国的军事优势威胁减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八单元 第25课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以________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________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____________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____________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3.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预习评价】1.(判断)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判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3.(思考)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答:知识点二美苏“冷战”1.含义(1)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方式: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3.影响:两大___________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预习评价】1.(判断)马歇尔计划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2.(判断)“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对抗,世界并无战争。
()3.(思考)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是什么关系?试答:知识点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1)1950年______________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
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________”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冷战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冷战这一历史事件逐渐成为高校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冷战,我深刻体会到了冷战对世界历史、国际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冷战教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冷战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冷战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对抗。
冷战的特点如下:1. 非直接军事冲突:冷战期间,两大阵营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冲突,但在局部地区爆发了多次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 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激烈斗争。
3. 经济竞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4. 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二、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 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期间,世界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竞争,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2. 促进了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争夺全球影响力时,不得不就一些全球性问题进行对话和协商,如核不扩散、裁军等问题。
3. 加速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冷战期间,第三世界国家在两大阵营的竞争中逐渐觉醒,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4. 激发了科技创新: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促使双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
三、冷战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冷战期间,我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推动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冷战期间,我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一边倒”到“一边倒为主,争取第三世界”再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演变。
3. 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冷战期间,我国面对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加大了国防建设力度,提高了国防实力。
4. 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冷战结束后,我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九年级历史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
一、杜鲁门主义 二、美苏争霸 授课人 嘉禾五中 李刚武
学习重点
1、冷战政策的含义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 全的威胁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 出台的背景 2.杜鲁门主义 3.马歇尔计划
4.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什么是“冷战”?美 “冷战”的重点 国为什么提出冷战政策? 是在什么地方?
“冷战”是指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 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 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 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 的实现,因此美国提出“冷战”政策。
“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国“冷战” 政策出笼的舆论准备
丘 吉 尔
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演说。
P.99 课中题 参考答案 不同点 同盟国与协约国
参加国家 和地区
北约与华约 欧洲和北美国家 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 主义阵营的对立 势均力敌,不敢轻易 动武,避免了世界大 战的爆发 两大阵营对峙及美苏 争霸的结果
欧洲强固 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 其扩军备战加快了 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及其 争夺霸权,重新瓜 分殖民地的产物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争霸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苏企图与美平起平坐,但优势在美国。
赫鲁晓夫 上台后,签订 了对奥地利的 和约,承认联 邦德国,并访 问美国。
赫鲁晓夫
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
另一方面, 赫鲁晓夫加强 了对东欧的控 制,并开始与 美一争高下。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 鲁 门
美苏冷战总结归纳
美苏冷战总结归纳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的一场长期对抗。
在这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经济力量以及战略部署的差异导致了相互的敌意和竞争。
本文将通过对美苏冷战的回顾,总结和归纳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第一,冷战的起因美苏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在战争结束时,苏联通过东欧国家的解放取得了在欧洲的广阔势力范围。
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认为苏联所推行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不容忽视。
双方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对全球势力范围的争夺最终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第二,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1.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
这一事件几乎引发了全面核战争,但最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避免了可能的灾难。
2. 越南战争: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世界各地进行了一系列代理战争。
其中最重要的是越南战争。
苏联支持北越,而美国则支持南越。
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代价,并进一步加剧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
3. 基辅事件: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事故,这次事故揭示了苏联核能安全的缺陷,也导致了苏联政府的信誉受损。
第三,冷战的影响1. 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双方都试图通过扩张其核武器库和军事实力来获得优势。
这导致了军事开支的巨大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 分裂世界:冷战期间,世界被一堵“铁幕”所分割,东欧国家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西方国家则和美国保持合作。
这种势力范围的对立导致了全球局势的不稳定,并且导致一些国家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纷纷选择立场。
3. 经济发展:冷战使美苏两国都将大量资源用于军事和军备竞赛,这导致了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而同时,两国之间的对抗也促使他们在科技、工业和空间竞争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第四,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于1991年结束,苏联解体成为独立国家。
而冷战的结束主要归因于苏联内部的经济问题以及东欧剧变的影响。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美苏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长期、激烈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虽然两国没有实际开战,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角力和竞争。
冷战的起始时间一般认为是1946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处理上出现了意见分歧。
苏联坚持要求取得更多的补偿和对德国的严厉惩罚,而美国则希望重建德国和日本,并且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并实现世界和平。
2. 苏联的威胁。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迅速扩张,控制了东欧诸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并通过建立东欧阵线,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3. 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非常激烈。
美国代表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而苏联代表共产主义和集权主义,两国之间的对立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了东西两个阵营。
4. 资源和技术的竞争。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双方都在研发核武器、导弹、飞机、潜艇、太空技术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方面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5. 欧洲的分裂和统一。
冷战时期,欧洲被冷战的局势所左右。
东德与西德、东欧与西欧、东西柏林在长期的对立中被分裂。
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和柏林墙的倒塌,欧洲才迎来了统一和和平。
6.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运动。
冷战期间,亚洲和非洲发生了多个国家的独立运动。
这些国家一方面受到了美国或苏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大国之间的角力和斗争的场所。
7.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一次重要事件,美苏两国险些陷入全面核战争。
这次事件使得美苏双方在军事和外交上寻求了一定的平衡和妥协。
8.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成为了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场,美国和苏联利用越南进行了一场代理战争。
越战的结果使得美国在国际上声誉受损,也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
9. 《战略武器限制条约》(SALT)和《中程导弹条约》(INF)。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此篇文章将总结美苏关系的历史、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两国关系的实质及其影响,并对今天美俄关系的发展做一初步的展望。
一、美苏关系的历史美苏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俄国帝国时期。
美国在19世纪对俄国的扩张和西部边境的边缘地带起到了重要作用。
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买了阿拉斯加领地,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双方之间建立关系的开端。
然而,在俄国革命之后,双方关系出现了负面影响。
美国对苏联不承认政策,使双方陷入对抗。
在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同盟国,彼此合作打败了纳粹德国。
但是,战后两国的利益分歧在短时间内就凸显了出来。
1945年,联合国成立,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两国关系逐渐紧张,并最终演变成了冷战。
二、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朝鲜战争:在朝鲜半岛事态升级之后,美国和苏联卷入了这场冲突。
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的一个缩影,双方在朝鲜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朝鲜战争以停战协定结束。
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引发了美苏关系的最严重危机。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作为对美国在土耳其的核导弹基地的回应。
这一事件使双方临近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在美苏之间进行了外交斡旋后,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
3.柏林围墙:1961年,苏联在柏林建立了一道围墙,以阻止东柏林市民向西柏林逃跑。
这一事件加剧了东西柏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促使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升级。
4.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导弹和各类常规军备的扩张。
这一竞赛在很大程度上耗尽了双方的财政资源,也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5.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冷战期间,美苏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代理人战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
美国支持萨尔瓦多政府军,苏联则援助阿富汗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冷战时期,作为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研究素材。
本文旨在对高一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冷战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历史阶段。
一、冷战的起源与背景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出现了理念和利益上的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加之两国在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划分上的争议,逐渐演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要遏制苏联的扩张,这一政策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基石。
2. 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实施了旨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手段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3.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949年,美国和加拿大及其他西欧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作为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1955年,苏联和其东欧盟友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4. 朝鲜战争:1950年至1953年,朝鲜半岛的冲突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成为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5.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一场严重对抗,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6. 越南战争:1955年至1975年,越南战争成为冷战中另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介入越南事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冷战的影响1. 军事上的对峙: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导致全球军事开支急剧增加,核武器数量激增。
2. 政治上的分裂:冷战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裂,许多国家被迫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做出选择。
3. 经济上的影响:冷战不仅影响了直接参与国的经济政策,也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如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24)主题25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地位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总部
美国纽约。
联合国旗
主要机构
联合国
大会
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联合国
安全理
事会
(1)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2)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3)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4)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发展
(1)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
解体
八一九
事变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
考点4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发展及
成立
(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历史高考知识点冷战
历史高考知识点冷战冷战是二战后全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下面将对冷战的起因、特点以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起因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利益分歧加剧,两个大国之间的争夺与对抗逐渐升级。
1.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代表资本主义制度,强调民主自由;苏联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集权与社会公有制。
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根本矛盾。
2. 领土争端:苏联在二战中占领了东欧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民民主国家,而美国则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
美苏间对欧洲国家的势力范围争夺,成为了冷战的重要源头。
3. 核武器竞赛:美国在1945年首次使用原子弹对日本实施核打击,这使得核武器成为了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争夺的焦点。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争相提升自己的核实力。
二、特点冷战时期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全球局势,让整个世界陷入紧张和对峙状态。
1. 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两个超级大国通过援助盟国、进行宣传和文化渗透等方式,试图吸引更多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
2. 冷战军备竞赛: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核武器造成的全球毁灭性力量成为了一种威慑。
冷战期间,全球范围内存在了一种持续的紧张局势。
3. 势力范围争夺:美苏两国通过支持各国的内战、政变等手段,试图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
东西方阵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局部冲突,例如韩战、越战等。
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冷战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构建两极格局:冷战期间,世界出现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东西方阵营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局面。
这种两极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了相当长时间,导致了全球政治和军事局势的高度紧张。
2. 扩大全球霸权: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地位,试图通过对其他国家的干预和影响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美苏冷战》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美苏冷战》知识点
总结
冷战的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修筑、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苏军入侵阿富汗等等。
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和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世界整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逐渐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有了上文为大家总结的美苏冷战知识点总结,大家及时提前复习,在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初三下册历史《动荡的中东地区》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三历史《冷战中的对峙》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2_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3. 冷战的具体表现
美苏冷战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4.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 立。
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的局面。 (1)德国分裂; (2)古巴导弹危机; (3)朝鲜战争; (4)越南战争 2.积极影响
美苏冷战
【冷战的原因】
1.美、苏力量大致均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
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 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 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 2.大战刚歇,人心思和平。
但是,二战刚刚结束,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 发动战争。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 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 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 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带来长时间的和平时;促进 科技的发展
美苏冷战
【典型例题】
1.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
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
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气的就职致词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知识点—— 美苏冷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美苏“冷战”相关史料解读
美苏“冷战”相关史料解读1.美国援助欧洲的实质材料一(1)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
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
(2)政策设计人员认为,共产党的活动不是西欧出现困难的根源。
他们相信,目前的危机主要是战争对西欧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破坏引起的,也是物质消耗殆尽和士气极其低落所造成的。
由于欧洲大陆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形势更加恶化,而且难以补救。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
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政策设计人员认为,美国的计划要按照上述目的制订,而且要把这一点向美国公众坦率地说清楚。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要采取步骤澄清已被报界不幸地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尤其要消除大部分美国舆论最近所获得的两种有害的印象。
这两种印象是:a.美国对世界问题的处置,是对共产主义压力采取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美国为恢复其他国家健全的经济而作出的努力,仅仅是这种反应的副产品,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不见得会有兴趣去做这种事。
b.杜鲁门主义是向这类地区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的一张空头支票,在这类地区共产党人有取得成功的迹象。
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只有在未来的结果同美国资源和精力的耗费之间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关系时,美国才会考虑这样的援助。
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高考历史冷战时期知识点分析
高考历史冷战时期知识点分析在高考历史中,冷战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国际局势。
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苏联则在战争中崛起,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致力于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力。
美苏两国在战后的目标和利益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在政治方面,美国倡导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苏联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双方都试图将自己的政治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国家。
经济上,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和金融体系,试图通过经济援助和贸易来控制其他国家;苏联则通过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并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支持。
军事上,两国都大力发展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形成了相互威慑的局面。
冷战的序幕可以说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的扩张。
这一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前奏。
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众多。
其中,柏林危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48 年,苏联封锁了西柏林,试图迫使西方国家退出西柏林。
美国则通过空运物资的方式维持了西柏林的生存,最终苏联解除了封锁。
这一事件显示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对抗。
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冷战中的一次严重危机。
1962 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激烈对抗。
双方一度接近战争边缘,最终通过外交手段得以化解。
这次危机让世界感受到了核战争的威胁,也促使美苏双方更加谨慎地处理彼此的关系。
在军事方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冷战的重要标志。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由美国牵头成立的军事联盟,旨在对抗苏联;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则是苏联领导的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冷战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与冷战的背景有关。
美苏冷战
本节课的重点
1、美苏冷战的原因; 2、美苏冷战的开始、结束标志; 3、美苏冷战的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什么是冷战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 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 主义(冷战的实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政策。
二、冷战的原因
1、共同敌人法西斯已经消灭,反法西斯的共 同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2、美国在二战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 膨胀 ; 3、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 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 平称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两国不敢贸然发动 战争。
三、美苏冷战的过程
(一)序幕:“铁幕”演说 (二)开始:杜鲁门主义 (三)全面展开:
美国
苏联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 北约
互助会 华约
(四)激化: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五)发展阶段: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八 十年代中期 (六)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序幕
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 尔在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宣 称:“从波罗的海的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边里的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 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
结束,谢谢观赏!!!
(二)开始
1947年3月,杜鲁 门总统在国会发表 咨文(杜鲁门主 义),标志着“冷战” 开始。
(三)全面展开
美国为首的资 苏联为首的社 本主义阵营 会主义阵营
政治
1947年杜鲁门 主义
情报局
经济
1947年马歇尔 1949年经济互 计划 助委员会(简 称“经互会”)
军事
1949年北大西 1955年华沙条
洋公约组织
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手写
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手写冷战知识点手写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之一,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
这场冲突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世界格局的塑造带来了新的挑战。
下面是冷战知识点的手写总结。
一、冷战的形成1. 二战胜利后的大国对立:战后,美苏两个大国在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展开了尖锐的对抗,二战胜利并没有改变二者之间的竞争态势。
2. 战略利益的碰撞:美国和苏联对于欧洲的影响力存在碰撞,两者均试图在战后的重建中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
3. 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而苏联则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导原则,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了冷战的对立。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1. 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年-1962年):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爆发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成为美苏之间争夺支持的焦点。
苏联支持独立派,而美国则支持法国政府。
2.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越南战争是美苏冷战争端的一个重要缩影,美国援助南越,而苏联和中国则支持北越。
这场战争使美苏之间的对抗达到了高潮。
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使得美苏关系紧张到了极点,两个大国险些爆发全面核战争。
最终通过秘密协商解决了这一危机。
4. 柏林墙(1961年-1989年):苏联为了阻止东德人民流失,修建了柏林墙,分隔了东德和西德。
柏林墙成为冷战的象征之一。
三、冷战的结束和影响1. 苏联解体(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内部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格局。
苏联解体给全球政治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不确定性。
2. 战略武器裁军:冷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武器裁军,削减核武库,缓解了核军备竞赛的压力。
3. 冷战对第三世界影响:冷战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第三世界展开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角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请根据以上材料探究冷战的起源因素?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思维)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总之,西方和苏联均有责任。
二、冷战的表现
美国 政 治 经 济
杜鲁门主义
苏联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 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2、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 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 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 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 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 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 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 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 中的其他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和 老师莅临指导!
第25课 美苏冷战
启示一、要交流,要对话,不要对抗。 启示三、要多极,不要单极。
启示二、要共识,搁置分歧;要理性,避免冷战思维。
朝鲜战争中,一位叫邓肯的美国随军记 者,向一位因患雪盲症而失明的年轻美国士 兵提了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 我 就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 那 个士兵琢磨了好一会儿,然后抬头看着灰蒙 蒙的天空,说道:“给我明天吧。”
一、冷战的探源
材料三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 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 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 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 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 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四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 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 承担责任。” ——1946年杜鲁门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 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1945年斯大林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结合所学,分别对两幅反映的主题作评价。
图一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图二
黄鼠狼给鸡拜年
图一肯定其马歇尔计划给西欧提供了资金和物资援助,促进了西 欧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图二揭露了美国援助西欧的真正意图,其背后有控制西欧、对抗 苏联、称霸世界的意图。
三、“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三、“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积极影响:
①两强对峙——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四、冷战的启示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 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 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 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国逐 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 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 不侵犯古巴……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 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 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得以平息的根本原 因。 ——摘自刘金质《冷战史》(上)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国家 核导弹 洲际弹 道导弹 潜射弹 道导弹 远程轰 炸机
美国 苏联
1000 300
294 75
144 0
600 190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
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冷战结束后,北约的不断东扩,日美两国“在军事 同盟中抱得更紧”, 2013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 战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亚太地区。1月5日,美 国公布一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 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 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 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特征 欧洲 亚洲
全面“冷战”
德国分裂1949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3
朝鲜半岛分裂 194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美洲
德国分裂
修建柏林墙
眺望封锁墙外的人
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 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上,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 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 对抗,也成为冷战。
一、冷战的探源
材料一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 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 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的演 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 书”。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选民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 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 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 我们身上。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 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 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 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 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