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扫描】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特点【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输入:绿色植物的开始了能量输入3、传递:(1)途径:(2)每一营养级生物能量的去向:A ;B ;C进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3)能量流动的特点:A ;B ,传递效率大约是4、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散失:最终以形式散失6、研究意义:(1)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2)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的部分【要点透析】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金字塔【典型例题】例1、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 NP R①15.91 2.81 13. 10②871.27 369.69 501.58③0.88 0.34 0.54④141.20 62.07 79.13⑤211.85 19.26 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例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B、10kgC、125kgD、1000kg例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数比例关系如左下图所示。
右下图中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方框面积表示能量数) ()例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一】根据教材P93-94,完成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过程:(1)最终能量来源:。
(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将光能转化为。
(3)传递过程:(4)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①在生产者的 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用于生产的 等生命活动。
③构成植物体的的 中的能量(a .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 分解释放出来;b .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 营养级。
)【活动二】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 营养级向 营养级,不可 ,也不能 。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能量金字塔:将单位预算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活动三】 依据教材P96-97,完成下列问题: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点1〗 用示意图表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参考教材P94),并回答: (1)能量流动的起点、渠道;(2)流量形式的变化过程、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3)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4)能量在每一营养级的来源、去路。
〖典例1〗 1 根据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指出该能量流动图中几处科学性错误。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1. 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三小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1.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挂图2.教法分析2.1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落实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迁移比较法2.2 重难点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4.运用教材中“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教学过程设计3.1教学内容程序设计: 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课:复习提问:1、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3、请大家写出一个通用的食物链图解式.(学生回答并演板)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链的表达式的意思,及时总结出下一个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物质和能量,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来进行流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引出新课)过程: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清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一、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二生物)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着重是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该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继续学习的一部分内容。
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制约与发展。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质循环打好动力基础。
本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安排一课时完成任务,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纲要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弄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引导分析、点拨归纳法七、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生物学的魅力,可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用大屏幕展示“能量逐级流动规律图解”、“赛达伯格湖能量分析图解”,并辅之于动画解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彻。
同时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八、教学过程:1、引课: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从而引入新课。
2、在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先讲清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能量流动的过程分解为输入、传递、散失三个问题来讨论,从中概括出以下结论:1能量的源头是阳光;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4能量沿着营养级逐级传递。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以及能量流动的过程。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学生为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生物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不够熟悉。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
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一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新课引入:【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PPT】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板书)那么这节我们需要掌握三个内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3.能量流动的意义。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对,输入从哪输入、怎么传递的,有些用不完的又散失到哪去了呢?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这种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的研究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把问题讨论中的两个策略所蕴含的食物链表示出来。
我们就以食物链为线索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这两组策略中食物链较长的是:玉米→鸡→人。
玉米、鸡和人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A:鸡→ 人玉米↗ B:玉米→鸡→人生:玉米—生产者鸡—初级消费者人—次级消费者请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为例,分析该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过程请同学们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2分钟,统一意见后派个代表来解释一下。
(哪个小组想好了,这个小组…很好,那个小组也要表达一下,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吗…,好,听了各个小组的解释,我发现同学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要领,相信同学们也有了更明确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研究的知识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知识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能力目标】:ⅰ、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许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学生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等情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讨论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公开课说课稿)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与其他各部分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1.启发探究法:本节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材一看就明白,真正理解和应用却困难。
所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2.直观教学法:采用直观的图片、图解,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1.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
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等奖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等奖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等奖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第三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三、说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3、重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突出重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情感
目标
认同物质与能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确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图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札记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板书〗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观点。
2. 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3. 理解并能够应用能量流动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 理解营养级的观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如何让学生将能量流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 准备实验设备,如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等,以便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 设计问题清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能量流动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观点和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干系;* 介绍能量流动的应用,如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与能量流动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探究能力。
4.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教师进行解答和评判,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5.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安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能量流动相关的练习题或小论文,稳固所学知识。
7.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室氛围、教学组织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观点和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能量流动相关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分析。
(2)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片,如草原生态系统,提问学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如何获取能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新课讲授1、能量流动的概念讲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1)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兔子、狼为例,分析能量的输入。
强调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
(2)展示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讲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能量在草、兔子、狼之间的流动过程。
(3)以兔子为例,详细分析其摄入的能量的去向。
包括兔子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以及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指出能量只能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展示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得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正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课后反思《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我今天的说课主题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后面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能量流动,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研究。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XXX漂流到孤岛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XXX应该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
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明确摄入量、输入量、同化量、净同化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这为学习能量流动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通过对能量流动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与能量相关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然而,能量流动的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应用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了解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能量流动特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
(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探究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
二.新授课
2.1能量流动的过程
2.1.1 生产者
【提问】刚才这部短篇的主角是谁?
【过渡】对了,兔、鹰、不要忘了还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产者就是
小草,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小草养活的,没有小草,也就不会有兔子和鹰了。
现在小草有问题要问了。
【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②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
③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引导】
兔子能把草吃的干干净净吗?
【总结】
边展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2.1.2 消费者
【过渡】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兔子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我们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我们吸收了吗?
教师:很好,我们把被吸收进体内的能量称为同化的能量。
②我们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总结】
边展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2.2 能量流动的特点
小草属于生产者,在草原上当然不仅仅只有小草一种生产者。
而像兔子那样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也有很多。
它们都属于初级消费者。
(影片:非洲草原上的植食动物。
)
当然同样也存在着许多肉食动物。
(影片:非洲草原上的肉食动物。
)
如果它们是以植食动物为食,就属于次级消费者。
另外草原上还有许多分解者。
(影片:非洲草原上的腐食动物)
影片中介绍了很多种腐食动物,然而我们知道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分解者——微生物。
【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然后通过捕食关系从生产者传递到初级消费者再传递到次级消费者,其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因此能量流动就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而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提问】
那么能量输入生态系统后有哪些去向呢?
就这样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一级一级的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提问】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大家能不能得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小结】
能量总是由被捕食者传入捕食者体内,不可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因此为单向流动。
而这个过程中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是逐级递减的。
下面让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个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讲述】
大家都知道在湖泊中是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泥巴包括一些藻类。
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展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所含能量的具体数据。
请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输入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比).【小结】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前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约10%~20%能输入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可以将单位
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实例】
如果一个小孩一年内仅以牛犊为食,则需4.5头牛犊,而喂养这些牛犊则需种植4公顷苜蓿。
4公顷苜蓿接受的太阳辐射量:6.3×1010卡/年;
4公顷苜蓿固定的能量:1.49×107卡/年;
4.5头牛吃苜蓿获得的能量为:1.19×106卡/年;
这个小孩吃牛肉获得的能量为:8.3×103卡/年。
请大家把上述事例绘制成一个能量金字塔。
【问题】
为什么牛肉往往比青菜贵?
【实例】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问题】
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
【问题】
还有80%~90%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
课件展示各部分能量。
【小结】
从这些数据上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
【问题】
这种能量的逐级递减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怎样验证?
请大家通过所给的数据证明逐级递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2.3能量流动的意义
【过渡】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下面让我们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问题】
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人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让能量尽可能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对于人类来说,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就在于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问题】
假如给你一个池塘,你会怎样经营,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师介绍桑基鱼塘。
【小结】
我们把这类实现能量多层次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称为生态农业。
【问题】
还有哪些生态农业类型呢?
教师:如沼气池。
课后小结
教学围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制定和实施三维目标,呈现3个特点:1.在教学资源利用上,有机统整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教材正文、插图、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课后习题等,突出“用教材教”;2.在教学手段选择上,放弃使用课件,而是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导引,使课堂回归本真,营造一个原生态的课堂。
课件虽直观形象,但对本节似无多大必要,且在展示时容易一晃而过,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利学生思考。
3.在教学内容挖掘上,对于能量传递效率,有意回避常见最值(对很多类型生态系统而言并非10%~20%)问题的计算,另辟蹊径,着眼于对能量流动的深层思考,剖析其影响因素。
考虑教学时间和学生基础,可酌情取舍本设计的相关拓展和活动。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