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的百科知识
1. 长城始建在公元前7世纪,经历历代修建,最长可达万里。
明长
城是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约有8800公里。
2. 长城主要有三大线路:西段(河西走廊)、北段(河北省保定至山海关一线)和东段(从山海关至山东半岛一线)。
这三段长城在山海关相连。
3. 长城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砖石、土和木料。
西段和北段主要用砖石和石块建造,东段主要用土坯建造,部分用石块和砖石修筑城门等建筑。
4. 长城上的主要建筑有城门、闸楼、敌台、角楼等。
城门是进出长城的必经之路,闸楼可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查,敌台和角楼用于瞭望和射击。
5. 长城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武器的发展,长城的防御作用逐渐降低。
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了中国
人的国防观念和统一意识。
6. 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力与智慧。
7. 长城的特点是“万里长城,千里相望”。
它蜿蜒崎岖,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和工程史上的奇迹。
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到长城游览观光、徒步长城。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
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也是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为完善的长城。
它东起辽东的鸭绿江畔,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旁,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
有人计算过,若将明代修筑长城的砖石、上方,用来修筑一道5米高、1米厚的大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
它翻越千山万水,穿过莽莽荒原,腾飞茫茫沙漠,奔向皑皑雪山,犹如一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
由于明长城离我们时代较近,且又修筑得雄伟坚固,所以保存下来的遗迹较多,人为和自然损害较少,迄今面目还较为清晰。
下面我们就有关明长城的情况作一概要介绍。
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克了元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政府,元顺帝被迫退回“塞北”。
但元顺帝手中仍然把握着完整的政治机构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占有东至呼伦贝尔湖,西至天山,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到现在长城一线的地域。
在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还有河南王扩廊帖木尔的18万人马,在辽东方面有右尉纳哈出指挥下的20万军队,实际和朱明王朝形成了北南对峙的局面。
元顺帝时刻都在想收复失地,重主中原。
《明史·兵志(三)》“边防”条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
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
正统以后,敌患日多。
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明建国之初,为防御被推翻的蒙古贵族卷土重来,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
明中叶以后,随着北方蒙古族势力的再起与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为了巩固北方边防的安全,明王朝更加紧了长城的修筑步伐。
直到明王朝被推翻的1644年,长城的修建仍未结束。
在明王朝200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建工程,其修筑时间之长,也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文献所载,明代的万里长城是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可今天有不少人则认为东到山海关,这是什么原因呢?只因山海关到鸭绿江这段辽东长城,工程较为简陋,毁坏较为严重,所剩遗迹已不多见。
沙漠中的宝藏,敦煌汉长城遗址
风沙与风霜,已把坚固之城 墙削得骨瘦嶙峋、千疮百孔。 遗留下来的一段段,还见证 着昨日风华。风沙长年累月 的剥离,城墙上纹理清晰可 辨,就像机动车挡位上的那 个橡胶皮套,又像是鲤鱼的 嘴一样,张开口期待着甘霖 的浇灌。在戈壁沙漠之中, 曾几何时屹立不倒的汉长城, 因为没有维护,所以逐渐淹 没了。蓝天白云下,漫天黄 沙中,残破的长城遗址静卧 于无人的戈壁滩上。长长短 短,高低不一,它在中国的 边塞延伸。
昔日的防御变成了如今的一溜儿土堆,感觉到历史的震撼。 如果你对大汉有很深的感情,那么一定要去看看这个遗址,完全使 用泥土和芨芨草搭建起来的,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但如果 你只是随便看看,打卡式的游览汉长城遗址遗址真的就是遗址了,长长的一条断断续续延伸至远方,远 处可看到零星的烽火台,两年多年保存到21世纪实属不易了! 与阳关、玉门关样子都差不多,周围都是戈壁,不过还是能涨一点 姿势的。看过汉长城,再去看明长城,就能明显感觉到两者在建筑 工艺上的不同。汉长城是很明显的一层黄土一层草垒起来的。
• 汉长城是汉代河西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 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 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
西线必经的汉长城遗址, 很有历史意义 汉长城遗址在敦煌西北部 的戈壁滩中还有零星分布, 不过多数都只剩下残余。 玉门关西面有一部分还保 存得比较完好,能够看出 城墙的样子来。这里与玉 门关都在以张套票里。 千年风霜,只剩残躯败体。 但我们真的要感谢先祖, 凿通西域,张中国之掖。 长城本不会出现在汉地人 民生活中,只有外敌进犯, 华夏艰危时,长城才会作 为坚实的屏障,进入人们 的视野。
• 汉长城正好在河仓城的反方向,玉门关位于这两个点的中间。 • 与我们熟悉的明长城相比,因为仅仅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马
登山注意事项(西沟长城)
【活动目的】:体验自驾车乐趣、强身健体、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友谊!【活动级别】:中低强度,低危险。
【活动主题】:登野长城、吃农家宴、烤全羊【出行方式】:自驾车【活动地点】: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长城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长城,还有一处天下奇观。
“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右手是辽东镇长城。
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是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任德美讲解说。
锥子山明清时叫大青山。
其海拔不足千米,山顶有一个形状如锥的圆形主峰,上锐下丰,十分险峻。
站在锥子山主峰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如三条巨龙齐聚这里,呈现“丁”字形状:一段向南,来自山海关的老龙头、天下第一关、九门口;又一段是向西,来自远方的嘉峪关、八达岭、慕田峪,到绥中境内经西沟长城、小河口长城;再一段是向东来自辽东镇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至绥中后经高台堡、高甸子、范家、前卫、永安堡、李家堡等乡镇至锥子山止。
这种独特的胜景在祖国万里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西沟长城的墙体十分完整漂亮,绝大部分为砖砌城墙。
千斤条石基础,青砖包砌,墙顶上面平铺方砖,白灰勾缝。
墙体平均高七八米,山势陡峭处稍矮些,山势平缓处高一些。
条石至今完好如初,青砖现在敲起来还铮铮作响。
【注意事项】:1、保护环境,爱惜自然资源,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应采取掩埋、焚毁或带回等正确方法处理;2、户外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参与者充分认识清楚;3、钱包、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请各自妥善保管;4、爱护环境、安全用火,活动中一切以安全为首;5、上山时坡比较陡,注意要穿防滑的鞋;6、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破坏植被、不允许狩猎、不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7、做好热身准备。
登山前可利用10~20分钟做肌肉伸展活动,尽量使全身肌肉放松。
8、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辽宁西沟长城简介
辽宁西沟长城简介
辽宁西沟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部分,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辽宁西部山区。
它是明代修建的长城遗址,总长约9千米,最高处海拔近1700米。
其地理位置优越,南临白洋淀,北靠黄海,地势险要。
辽宁西沟长城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墙,另一部分是峭壁。
城墙高约4米,厚2米,呈筒状,内外夹石,中间是泥土和杂草,看起来非常坚固。
峭壁则是由两侧高约30米的悬崖组成,峭壁上有大大小小的石头和碎石,根据历史记载,悬崖是明代修建长城时用来防御敌人的。
辽宁西沟长城是全国少有的以城墙和悬崖相结合的长城遗址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结构,让其成为旅游胜地之一。
游客一般可以从西沟村出发,步行到长城遗址,路途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川景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同时,该地还有不少寻找古文明和古代历史遗迹的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前来考察和研究。
陕北明长城文物保护单位
陕北明长城文物保护单位
陕北明长城是指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的明代长城遗址,是明
代长城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段长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属于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一部分,是明朝统一中国后修建的重要防御工程之一。
1.咸阳长城:位于咸阳市境内,是陕北明长城的起点,也是
在明代修建的关中地区的第一道长城,起到了军事防御的重要
作用。
2.延安长城:位于延安市境内,是陕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
明代长城遗址之一。
这段长城建于明代中期,全长约20多公里,是当时对边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府谷长城:位于府谷县境内,是陕北地区一处保存较为完
整的明代长城遗址。
这段长城修建于明代中期,全长约15公里,是明代对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4.横山长城:位于横山县境内,是陕西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
代长城遗址之一。
这段长城修建于明代中期,全长约30多公里,是当时对边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靖边长城:位于靖边县境内,是陕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
明代长城遗址之一。
这段长城修建于明代中期,全长约40公里,是当时对边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2016-04-13浏览:分享人:白美叶手机版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1 / 12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
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
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
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
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
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
居庸关长城的介绍
居庸关长城的介绍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国长城上保存最完整的关隘之一,也是明长城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被誉为“长城第一关”。
居庸关长城始建于北魏时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居庸关长城的历史和景点。
历史居庸关长城始建于北魏时期,当时的关隘称为“居庸垣”,用来防御匈奴的入侵。
随着历史的发展,居庸关长城逐渐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明朝时期,居庸关长城被设为北京的北门之一,是明代北方的重要防御工事之一。
在明代,居庸关长城曾多次参与抵御外敌入侵,表现出了极高的防御能力。
如明朝永乐年间,蒙古军队曾多次进攻居庸关,但都被击退。
因此,居庸关长城在中国的防御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景点居庸关长城的景点主要有“天险”、“关城”、“护城河”、“达标楼”等。
其中,“天险”是指居庸关险阻的地形,其地势险要、峭壁悬崖,是居庸关长城的重要防御要塞之一。
在“天险”上,游客可以欣赏到令人惊叹的山势和壮丽的景色。
“关城”是指居庸关的城楼,是明代的建筑,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关城内部设有兵营、兵器库、官舍等设施,反映了明代的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
“护城河”是居庸关长城的重要防御设施之一,它环绕着居庸关,起到了防御外敌的作用。
护城河的水源来自于周边的山泉,清澈而纯净,是居庸关长城的重要水源之一。
“达标楼”是居庸关长城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是居庸关的最高点。
达标楼的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达标楼上,游客可以俯瞰整个居庸关长城的壮丽景色。
总结居庸关长城是中国长城上保存最完整的关隘之一,也是明长城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庸关长城的景点丰富多彩,有“天险”、“关城”、“护城河”、“达标楼”等,每一个景点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防御技术的杰出成就。
居庸关长城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娘子关长城简介
娘子关长城简介娘子关长城,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境内,是中国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
娘子关长城是明代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至十七年(1418年-1419年),全长14.5公里,是明代重要的边防关卡之一,是长城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关口之一。
娘子关长城是长城上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更是世界人民文明遗产的珍贵宝藏。
娘子关长城由内、外两道城墙构成,内城全长1.5公里,外城全长13公里,长城高5-8米,宽3-4米。
城壕深丈余米,水深2-3米,城墙上有雉堞、箭垛、瞭望塔等防御工事。
城墙上现存大有遗憾,外城主城门及其隆起角楼依稀可见,内城部分残墙和人行道,瞭望塔和箭垛随处可见。
保护漆、环卫污水、建筑垃圾堆积也对娘子关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然而,在长达五百多年的风雨中,娘子关长城仍然屹立不倒,她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娘子关长城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遗产。
在历史上,娘子关长城几经修缮,曾历经明、清两代等时期,是长城上一处具有非凡意义的关口,是中国北方地区古代的边防军事要塞。
如明朝时,娘子关是重要的边防城市之一,紧扼西北方向的交通路线。
清代时期,因娘子关附近盛产胡麻油,娘子关成为胡麻油集散地。
由此,娘子关经济发展繁荣起来,成为地区内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文化方面,娘子关长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事件以及特殊的文化传承,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文化魅力的遗产之一。
在娘子关长城上,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长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悠久岁月,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悠久文明,也可以欣赏到中国的军事风格和建筑审美。
不仅如此,娘子关长城还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
她与周边的风景相得益彰,有“长城四绝之一”之称,景色之美令人神往。
如山体上的森林覆盖面较高,森林密度高、物种多样,有“生态森林”之美誉。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
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
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
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
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
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
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居庸关长城的简介
居庸关长城的简介
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明长城北京段的西端起点,居庸关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长城以“险”著称,是明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军事要塞。
居庸关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长城,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居庸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代称“燕北塞”,汉代
称“蓟北道”,南北朝时称“幽都道”,明代称“居庸塞”。
明代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瓦剌部落时(成祖当时还不是皇帝),曾从居庸关出兵北上攻掠。
成祖死后宣宗继位。
宣宗即位后为了巩固国防、抵御蒙古南下的军事行动,下令开始修筑长城。
成祖死后宣宗在居庸关修筑了著名的“神仙桥”、“紫薇楼”和“勤政殿”等建筑。
宣宗驾崩后宣宗之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在居庸关修筑长城。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式成式
并命名为“居庸关”。
—— 1 —1 —。
大通明长城简介
大通明长城简介
大通明长城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全长近15公里,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大通明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距北京约140公里。
怀来古
称幽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
这里群山起伏,地势险要,是兵家
必争之地。
大通明长城就建在这个险要之地。
大通明长城是明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于明洪武年间,全长约15公里,比北京居庸关还要早两年,比山海关还早一年。
在现存的大通明长城中,有3个敌楼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敌
楼之一。
大通明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它位于居庸关以北20公里
处的山地上。
修建这段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的侵扰。
大通明长城依山就势蜿蜒曲折而建,它全长约15公里,是
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
它依山势而建,东起居庸关北口,西至八达岭关城,全长约15公里。
东、西两侧山崖陡峭,敌楼
林立。
其中东、西两段以“一线天”闻名天下;中间段自西端第
一座敌楼到南端第二座敌楼间有一段长达70米的悬崖绝壁,形
成一个“一”字形的通道。
—— 1 —1 —。
辽宁西沟长城简介
辽宁西沟长城简介
辽宁西沟长城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西沟镇,是一座古老的长城遗址。
它以其独特的构造和保存完好的状态而备受瞩目。
辽宁西沟长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重要防御工事。
长城的总长度超过了2000米,是一条横贯山脉的壮丽壁垒。
这座长城采用了石灰石和花岗岩等材料建造,墙体高度约为3至5米,最宽处达到了10米。
长城上还有许多高塔和烽火台,可以远
眺千里之外的敌情。
在长城上行走,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和巍峨的建筑之美。
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摧残,但长城仍然保存了大部分的原有结构和构造。
目前,这座长城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西沟长城的发掘和修缮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中。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长城的保护和开发越来越重视,希望能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文化景点,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的机会。
- 1 -。
长城的保存最完整区段在哪里
长城的保存最完整区段在哪里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的长城遗存总长度达5000千米。
万里长城横穿河北,连接京津,在河北境内2000多千米,精华地段20余处,大小关隘200多处,是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
只有领略河北长城,才能真正感受到长城之长、长城之壮美、长城文化之博大精深。
现在所说的万里长城,主要是指明代长城。
它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修建,虽然长达5000千米,但精华部分却主要在河北境内。
河北明长城位于明王朝的首都北京附近,建筑水平最高。
长城大都用砖石建筑而成,平均高10米,下宽约6米,上宽约5米,可容5马并骑,规格之严,质量之高,建筑艺术之精,堪称万里长城之最。
处于河北省滦平县和北京市密云县之间的长城,长10多千米,原封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构筑复杂,敌楼密布,建筑形式因山而异。
敌楼一楼一式,一楼一样,式样繁多,各具特色。
河北境内的长城,大多建造于燕山山脉之中,蜿蜒曲折,回环合抱,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变幻莫测,雄伟壮丽。
河北长城的最东一段,极具特色,它的源头,俗称老龙头,顺势而下,伸入茫茫渤海,犹如神龙汲水。
长城保护如何落真落实
时事Politics长城保护如何落真落实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之一。
但受长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影响,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6000多公里的明长城人工墙体中,已有三成消失。
长城保护进展如何?如何才能落真落实?长城大起底长城到底有多长?长城号称“万里”,但总长度却不止1万里。
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谈起长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谈上一二。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城有多长。
保存较差的约40%,消失的为30%。
“各个时代现存的长城资源分布在我国404个县,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
长城的兴建、使用和废弃,其实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过程。
”谈起万里长城,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这样说。
数据显示,中国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总长度超过2.1万公里,资源总数超过4.3万处,东西大体分布于北纬40~44度线范围之间,分布横跨15个省份,形成了学术界惯称的“北方长城地带”或“北方长城文化带”。
《长城保护条例》十周年2006年,国务院第150次常务会议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明长城全长8851.88公里,其中6259.6公里人工墙体,目前保存较好的不足10%,保存一般的约为20%,长城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妥善保护长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使长城的突出普遍价值得以延续和传承。
本刊记者 李海燕左图 / 明长城内蒙段 右图 / 明长城中保护最好的八达岭段人民新闻网 021>020<2016年第17期通过了《长城保护条例》,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长城的保护,规范长城的利用行为。
绥中西沟长城之秋
绥中西沟长城之秋辽宁绥中境内的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长城,还有一处天下奇观。
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右手是辽东镇长城。
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是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2017年10月29日我背起行囊随雪枫摄影俱乐部去拍绥中境内的野长城。
黎明前的黑暗。
糟糕,我们几个都设带手电。
领队雪枫把手电放在背包上给我们照亮,一个男队友主动断后把我们几个女队员夾在中间。
深一脚浅一脚我们一行八人走上了黑黑的山路。
天渐渐亮了。
我走的气喘嘘嘘,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
我问领队:还有多远?领队说还要爬两个山头。
望望东边泛红的天际,我心里着急,大家起大早拍日出,不能因为我耽误了。
我说:我不走了,就在这拍,你们快走吧。
另外两个女伴也说:我们也在这拍,不走了。
领队看看我们仨,说好吧。
停下脚步,冷气开始袭人。
加好角架准备拍照。
看,太阳从东边的群山后面就要升起来了,光芒四射!我多次拍过日出,在草原,在太行,在贵卅,在霞浦,在浑河……,那神圣之物每一次辉煌的登场都是那么令人瞩目,令人赞叹!那强大的光亮渐次染红群山将秋树染得火样红从每一个瞭望孔望出去都是一幅画。
让年轻的小队友给我的风景做点缀。
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苍凉的古道上,诉说着古代守边将士的多少艰难?断壁残姮,应欣喜的看到世道变迁!好多户外驴友来了,他们稍晚了一点,没有看到太阳喷薄而出的霎那。
拍了一会,我们几个也歇过来了,于是我们决定往上走,去会合上面的队友。
这一段长城很陡,石阶几乎被踩平了,碎石滚落,很滑,我们庆幸天没亮时留在了下面,要不肯定会拖全队的后腿。
队友们站在突兀高耸的烽火台上,遥遥在望。
遥想当年,身后是家国山河,眼前是敌酋凶猛,戍边在这苍凉的长城上,战士们是不会觉得早上的日出有多美吧。
多美的山林!不知道这是什么设施,断壁残垣,岌岌可危。
乌龙沟长城——明长城保留最完好的一段
乌龙沟长城——明长城保留最完好的一段9月1日至3日,随洛桑丹曲、在路上、行走的影子,一起来了次自驾旅行,具体路线是北京——易县清西陵——紫荆关——乌龙沟长城——涞源——插箭岭、白石山——空中草原——蔚县——北京,全程约700公里左右。
耗了洛哥100多升油,当然还有一大壶二锅头。
我们在紫荆关未作过久停留,便向西直奔乌龙沟。
乌龙沟长城位于涞源县,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
西接山西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在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
到了乌龙沟才明白何为内长城,原来这段修建在太行山上的长城,主要了为了防范蒙古人一旦突破外长城后从山西穿过太行山攻入河北,这是明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约摸5点,终于到了乌龙沟乡,这是一个小镇,老百姓都坐在门外街边,在路上说看到他们这样子就知道为什么这样穷,不无道理。
在当地村民兼洛哥的GPS指引下,沿着一条小路入大山深处。
一条小溪将长城分为两半,洛哥说,走左边的长城吧。
反正我已经转得晕头转向,大哥说往哪走就往哪走。
在一座小桥上我们停车拍长城,从这个角度看,还真有点色情。
一路翻山越岭,车子终于开进了一个小村庄,抬头便是长城。
这小村子真小得可怜,没有招待游客的农家院,幸好找到了一名当地老乡家可以留宿,户主老张,听说我们来意后,对我们还很热情。
老张家是离这段长城最近的一户人家,从他家上长城20分钟足够。
我们搞定好住宿之后,便开始登城了。
一路上还琢磨老张家会弄点什么菜招待我们。
顶多20分钟我们上了城楼。
乌龙沟长城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是从未重修过。
历经四五百年风雨,城楼还能如此屹立于山脊之上,这主要得益于来的人少,人为破坏很小。
乌龙沟长城的敌楼一般都十分高大,而且十分密集,大概一千米的范围内挤着十几个敌楼。
不过与箭扣、金山岭相比,这里的长城还是显得单调了一些,至少城楼的形制比较单一。
乌龙沟的敌楼保存得都比较完好,只是城墙就有许多地方坍塌了,毕竟是石块垒起来的,不如砖砌的那般牢固。
廉洁长城综合卷答案
廉洁长城综合卷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出现、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构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期望能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构成就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出色的也就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就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平衡人与自然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展开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切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构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关键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有不同,但在几千年相互关系密切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自学所展开的“民族融合”已不再就是直观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新荣区明长城遗址100字日记
新荣区明长城遗址100字日记明长城遗址西起嘉峪关市嘉峪关,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从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内沿黄河南岸延仲,高低起伏,一直东至山海关。
甘肃境内长度约为1000公里,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
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
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设有垛口。
底厚5——6米,顶宽2米,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
墩间距约为5公里,连瞩相望,十分壮观。
迂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长城外筑有了望台。
中国自秦、汉、隋、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迹,总长度达到1500多千米。
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
明代称长城为“边城”,在宁夏境内的主要有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城,长度共约400多千米。
其中位于银川市西40余千米的三关口明长城,仍然保存较完整。
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长城遗址。
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
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原建有关隘。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
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
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
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筑关时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长城,还有一处天下奇观。
“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
右手是辽东镇长城。
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是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任德美讲解说。
锥子山明清时叫大青山。
其海拔不足千米,山顶有一个形状如锥的圆形主峰,上锐下丰,十分险峻。
站在锥子山主峰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如三条巨龙齐聚这里,呈现“丁”字形状:一段向南,来自山海关的老龙头、天下第一关、九门口;又一段是向西,来自远方的嘉峪关、八达岭、慕田峪,到绥中境内经西沟长城、小河口长城;再一段是向东来自辽东镇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至绥中后经高台堡、高甸子、范家、前卫、永安堡、李家堡等乡镇至锥子山止。
这种独特的胜景在祖国万里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西沟长城的墙体十分完整漂亮,绝大部分为砖砌城墙。
千斤条石基础,青砖包砌,墙顶上面平铺方砖,白灰勾缝。
墙体平均高七八米,山势陡峭处稍矮些,山势平缓处高一些。
条石至今完好如初,青砖现在敲起来还铮铮作响。
其实西沟长城不仅以险峻而号称一绝,而且城上的敌楼建筑也是别出心裁的。
根据地形和功用的不同,造型也不同。
有的呈方形,有的呈扁形,有的全部砖石结构,有的砖石木材混合结构。
有五眼敌楼、六眼敌楼,有哨楼、库房楼、铺房楼等等,使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尤有巧妙的是,敌楼内部呈空心,史籍上称为“空心台”。
这种上下两层的空心台,上层为士卒放哨的小
铺房,下层为戍守的堡垒。
十个券门,六个通道,不仅支撑了建筑的顶部,而且保证了运兵的自如。
上下两层的联接,则靠内侧的楼梯,进出口券门仅容一人行走,其战备观念之强,可谓至矣尽矣。
走进这一座古老的敌楼,我们是不是都为他那富有变化的布局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感到惊讶和喜悦呢?而建筑艺术如此精美,不仅反映了明代筑城匠高超的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筑城组织者长期戍守塞上的决心!
交通:
自驾车:沈山高速前卫出口下道,奔102国道。
102国道绥中前所镇桥头(那里有个加油站)下道北行(公路牌指示:大甸子27公里).大甸子即永安乡政府所在地。
到大甸子变成水泥路.直行至西沟村大约15公里。
客运班车:绥中汽车站中午12时发车至大甸子,终点开到西沟村村口驻在。
第2天早5点30分回返绥中。
最佳拍摄季节:金秋十月,正是拍摄长城红叶的最佳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