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述评_李清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11月第22卷 第6期
外语教学
Fo reign Lang uag e Educa tio n
Nov.2001
V o l.22No.6 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述评
李清华1,孔 文2
(1.绍兴文理学院外语系浙江绍兴312000;2.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本文从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测试方法及测试评价原则三方面评述了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模式,指出该模式是目前较为科学的测试理论,为我们设计和评价交际测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交际测试;交际语言能力;测试方法;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1)06-0062-05
Abstract:Bachma n's comm unicativ e testing f ramew or k is scrutinized in terms o f communicativ e lang uag e abilit y framew o rk,test method facets f ramew or k a nd principles of eva luating la ng uag e testing in an a ttempt to po int out that this fram ew o rk is co mpa ra tiv ely scientific and it pro vides g uidelines and metho ds fo r us to desig n a nd ev alua te communicativ e la ng uage testing.
Key words:co mmunica tiv e testing;co mmunica tive la ng uag e a bility;testing me tho d;ev aluating principle
1.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测试界,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ho w”和“w hat”。前者指“怎样测试”,后者指“测试什么”。9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应用语言学家Ly le.
F.Bachma n等人发展起来的交际测试理论模式不仅涵盖了这两大问题,而且丰富了测试的评价原则,被Skeha n(1992:15)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下面分三部分对其理论加以评述:交际语言能力模式(A Theo re tical Fra mewo rk o f Co mmunica tiv e Lang uag e Ability,简称CL A模式)、测试方法层面模式(A Framew or k of T est M ethod Facets,简称T M F模式)和测试评价原则。
2.交际语言能力模式
Ba chma n批评了Lado(1961)和Car ro ll(1961b, 1968)的能力模式存在的不足,借鉴和发展了H a lli-day(1976)、va n Dijk(1977)、Hy mes(1972b,1773, 1982)、Sav ig non(1983)和Ca nale及Swain(1980,1985)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观:1)语言能力应包括
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2)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能力的各成份之间互相作用。
Bachman用图1形象地表示出CL A的构成及其成份的内在关系。
图1交际语言能力的成份(Bachman1990:85)
图中的知识结构指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知识及关
于现实世界的知识。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交际双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环境、话题和目的等。Bach-man 认为,CL A 包括三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其中,心理生理机制指人用语言交际,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生理过程完成的,有视觉和听觉渠道,生成和接收方式等。由于目前对该机制的具体操作过程还有待近一步研究,下面着重谈谈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
2.1语言能力
Ba chma n 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两部分: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每种能力又可以分成更小的范畴(见图2)
。
图2语言能力的组成(Bachman 1990:87)2.1.1组织能力
涉及到那些控制语言形式结构的能力及能够生成和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理解命题内容并把句子按顺序排列成语篇的能力。组织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
前者由几个彼此相关而又独立的成份组成,包括词汇、词法、句法和音系学或字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后者指根据衔接和修辞组织的规则,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语或句子连接成语篇的能力。衔接的手段有明示的,如词汇连接、指称、替代、省略等,也有暗示的,如决定新旧信息在语篇中的出现先后的惯用准则。而修辞组织的规则主要指叙述、描写、比较、分类等方法。
2.1.2语用能力
上文所讨论的组织能力涉及到的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关系,而在交际语言使用中还必然会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和交际语境的关系,这正是语用学研究的范畴。在Bachman 看来,语用能力由言外能力和
社会语言能力组成。
语用能力包括表意、操作、启发和想象的功能。这四种功能看起来是截然分开的,其实在多数语言行为中会同时起作用。如,一位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会用到表意功能、操作功能、启发功能,乃至于想象功能。正如Ba chma n 强调的那样“多数语言使用涉及到与话语有关的多种功能,正是这些功能之间的联系使话语连接成语篇”(1990:94)。
社会语言能力指人们对语言惯用准则的敏感性或控制能力,它取决于特定语言使用环境中的特征,涉及到对方言或语言变体、语域差异的敏感性,对语言自然地道的敏感性和解释文化所指及修辞语的能力。
2.2策略能力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对一定语境中相关信息的判断、取舍和语言使用者对语义的协商等。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achma n 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积极因素,并试图建立一个较为宽泛的交际策略能力模式。他认为策略能力能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评价,制定计划,执行计划。
2.2.1评价
评价策略有助于我们判断:1)需要用哪种语言(母语或外语)以便更有效地交流信息;2)需使用哪
种语言变体或方言以便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3)对方(inter lo cutor )的能力和知识;4)交际目的实现的程度。
2.2.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策略可以使我们选择有关的语言知识制定一个达到交际目的的计划。在单语语境中所用的知识来自于母语(L 1)语言能力,如果在双语或外语境中,那么这些知识就可能来自于母语、语言使用者的中介语的规则系统(Li)或外语(L 2)。
2.2.3执行计划
其功能是通过适当的心理生理机制把上述计划付诸实施。比如,在接受性的语言使用中,要用到视觉和听觉技能。Bach ma n 认为上述三种策略其实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与语言能力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表示。
Bachman 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不仅在能力构成成份方面比前人的研究成果更全面、更系统,而且各个组成成份之间的关系更明确,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