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0张PPT)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
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 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什么是大众传媒?有哪些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 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
印刷媒介——阅读改变生活
报 刊 篇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 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 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 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 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 觉天下。
vs
反方观点:所传递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不良 的社会舆论不利于人们思想品格的发展。(弊大于利)
你知道吗?
中国网民规模 将近7亿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
22
每天发送微博
1亿条
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23
每天电子邮件总量
1440亿封邮件
24
人们每天发送的文字信息
R
话题一: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 纸?
一分为二辩证地 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
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和手段。
看待历史问题 观点二: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
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 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 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30



新 时 代
历史的车轮
变化
是不可改变的
32
我们 如何面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 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 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 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 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 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讨论

人教版 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 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了解)什么叫号外?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消息而临
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 序编号之外,故名。
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33、1872••《《东申西报洋》考每月统记传》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改革开放后
恢复了生机,出现欣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欣向荣Leabharlann 景象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影(历程、特点) (二)广播
(三)电视(诞生、发展)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 (一)电影(历程、特点)
• (1)历程:电影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 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 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 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 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正因为这种视觉暂留现象。 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电影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1895年2 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 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 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 入了实用阶段。 ①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了电影。不久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 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② 1905年,中国人 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 始起步。(《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 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在北京首映时极为轰 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 窗口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
发 新民主主义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 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 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胡蝶主演的《歌女 红牡丹》,结束了中 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 记录。1935年,《渔光曲》在 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D
C.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
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3.24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3.24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①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②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2、报刊业的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 声京剧影片。取材于东汉末(219年)刘备
大将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
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由著名京剧
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
放映轰动北京,万 人空巷。
《定军山》剧照
《 歌 女 红 牡 丹 》 剧 照
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 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 1931年3月15日在上 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 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辞: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作 用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 具。
3.报刊业的
(1)表现:
年份 1978年 2000年
繁荣阶段
报纸种类 186 2007 刊物种类 930 8725
(2)分类及作用
①政策性报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 是19世纪60年代由基督教会 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时事和 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
第1份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1872—1949年,77年)、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 休刊。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 席裕福以75,000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 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 面作重大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历 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 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 放前夕,该报终刊。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3课时  学案

课题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内容及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札记【自学导引】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充下表空格处:时期(阶段)代表性报刊(或主要概况)近代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著名的有、;19世纪70年代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先后有思想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报刊:、;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业的起步与发展:①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年代以后,发展并走向成熟;③新中国成立后,和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④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业的产生与发展①概况:年,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出现。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②影响:丰富了,开阔了,增加了,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四大媒介是指、、、。

其中被称为第四媒介。

1.概况: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年代末;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网络媒介的特点: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和。

3.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与。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也改变着人们的、、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巩固练习】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高一历史教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二)

高一历史教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二)

高一历史教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嘚变迁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嘚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嘚发展对中国嘚社会发展嘚影响课前自主学习1.1833年在广州创办嘚,是中国境内创办嘚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嘚②一一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嘚中文报刊。

2.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嘚报纸有。

3.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宣传党嘚路线、方针和政策嘚主要舆论工具嘚代表性党报党刊是4、1905年获得国际荣誉嘚影片。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时期创办了代表性报刊,试说明它们在当时发挥了怎样嘚舆论作用。

1.中国报业嘚形成阶段(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嘚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2)自19世纪70年代起,又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办嘚报刊。

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2.中国报业嘚发展阶段(1)戊戌变法时期嘚《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嘚《民报》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嘚《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嘚启蒙作用。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嘚起步。

是中国第一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嘚《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嘚斗争。

这些报刊为夺取革命嘚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主要舆沦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嘚报刊嘚内容比较丰富。

3.中国报业嘚繁荣阶段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嘚景象。

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嘚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各报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嘚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并重视可读性。

4.中国报刊业嘚发展对社会嘚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达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嘚功能。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docx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docx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学握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

2.让学生学会归纳大众传媒变迁的历程。

【教学重难点】1.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

2 .互联网。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大众传媒的变迁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屮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然后又要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 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⑴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⑵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和其他大众传媒的关系(1)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且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Z 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报刊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互联网普及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理利用网络的责任意识.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比较丰富.3.繁荣(1)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表现①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②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名师点拨】《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图示记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图示记忆】大众传媒的变迁【易错提醒】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个易错点(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4)报刊的特点和局限性①特点:报刊具有书面化的特点.②局限性:报刊缺乏直观感染力,而且阅读报刊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传播范围有限.(5)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性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消磨闲暇时光.(6)《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7)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8)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辨析比较】辨析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1)异: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2)同: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史料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①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②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①表明创办报纸的时代背景是内忧外患.②强调报刊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据史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提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报刊的特点史料三幅图片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所办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宣传了其时代的思想.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份报刊传播的思想各是什么.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提示思想:《时务报》传播维新思想,《民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特点: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创办的.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这一媒介.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①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②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③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互联网的迅速发展1.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史料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画线部分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有影响力、价廉的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
太阳报》。
2、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机关报)、1896、上海 ——改良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1905、东京 —革命
小资料 :“村村通”工程——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 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 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央→地方) 表现:A、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牌栏目;
2、类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4、作用: (1)积极:近代:唤起民众,争取国家独立;
现代:对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改革开 放起到推动作用。
(2)消极:诱发低级趣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虚假信息造成经 济、精神上的损失;信息过量,干扰人们正常生活。
(3)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1915、上海
——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1920,上海)、《红色中华》
报(1931,瑞金) 、《新华日报》(1938、武汉—重庆)、《解放日报》
(1941,延安)
——与敌斗争(1928,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5)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1946,邯郸,1949中委会机关报)、
四、互联网的发展: 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 1、互联网的优势(特点):

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34张)

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34张)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近代以来报刊发展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1.原因 (1)受到西方报刊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 产 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需要。 (4)社会形势变化,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 刊 的不断涌现。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启迪] 清末一首竹枝词写到:“是非曲直报中分,一 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上述材料中描绘的传播媒介有哪些社会功能? 提示:唤醒民众、制造舆论、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传递 ___信__息_____、传播知识、休闲娱乐等。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点是近代 报 刊的功能。材料反映的是推销手段的变化,与商品市场扩 大 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故B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商业广告,“创制 ” 的 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 推 销 手段以前是张贴告示的方式,而外资报刊提供了报纸宣传 的 新方式,故D项正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史料三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探究问题]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创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 目的。 (2)据史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各自所宣传的主要 思想。 (4)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 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提示:(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特点:报刊的种类较多;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 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统的三大媒介是:
①报纸 ②广播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
要舆论工具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主要的报纸有哪些? 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历程
兴起 发展 繁荣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832 《中国丛报》

兴 起
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 年
《万国公报》
1868 《申报》
国 人 创 办
中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3、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不仅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 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的原因:
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 普通电器,这是电视能够普及的最主要原因;
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 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 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 成立初期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 《人民日报》 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 《光明日报》 国的重要窗口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思考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3)电视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繁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通达民情,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报纸的缺陷?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895.2,法国的 卢米埃尔兄弟为 他们发明的“连 续摄影和放映的 机器”申请了专 利。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章炳麟
朱执信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 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 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 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 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 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 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1、电影业的发展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无声京剧影片 《定军,山中》国电影业诞生。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是曲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之女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
《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国歌。
《18昭7文2 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报刊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 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报刊业的繁荣
(1)表现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 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 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 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 8725种。内容丰富,功能增多,具有专业性、娱 乐性。 (2)作用 :
任景丰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 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 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 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 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谭鑫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 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 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课堂练习
1、标志》 D、《歌女红牡丹》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 们的生活。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形 19世纪 《中国丛报》
中前期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3年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发 新文化运动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第16课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影响
1905 《定军山》 年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年
1935 《渔光曲》 年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35 《风云儿女》 年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 的电影题材
2、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矛盾 ②有新闻导
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
会化程度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采取了很多措
施。下列措施不直接具有这一目的的是:
A、“安居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本课小结
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是由科 技发展进步带动下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每种媒 体都在社会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没 有因某一种新媒介的诞生而在地位上受到削弱。 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 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些传播媒介改 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