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全套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方剂结构分析
方剂结构
方剂的结构包括组成药物、药量比例、煎服法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方剂的 疗效。
结构分析
通过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方剂的配伍特点、治疗思路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 握方剂学的精髓。
03
方剂分类与内容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治疗外感风寒 表证。
辛凉解表
用于治疗血虚证,症见面色无华、头 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
05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制备方法简介
传统制备方法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传统剂型的制备方法,这 些方法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现代制备方法 包括浸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的制备方 法,这些方法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但技术要求也较高。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奠定方剂学基础,到唐宋时期方剂学得到全面发展,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剂学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方剂学研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向 着更高层次发展。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目录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方剂分类与内容 • 方剂功效与主治 •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01
方剂学概述
定义与地位
方剂学的定义
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 础课程。
方剂学的地位
方剂学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 科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
个性化精准医疗

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课件

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课件

方剂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 床实践的桥梁。
方剂学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现 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02
方剂组成与配伍
药物组成原则及意义
药物组成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 恰当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成原 则,配伍成方。
关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 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方剂学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感冒与对应方剂选择
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发汗解表 方剂。
风热感冒
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方剂。
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六一散等清暑祛湿方 剂。
咳嗽与对应方剂选择
风寒袭肺
风燥伤肺
三拗汤、止嗽散等疏风散寒、宣肺止 咳方剂。
桑杏汤、杏苏散等疏风清肺、润燥止 咳方剂。
风热犯肺
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等疏风清热、宣 肺止咳方剂。
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具有清营 透热、养阴活血的功效。
祛湿剂
燥湿和胃剂
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证,如平胃散、藿 香正气散等,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 胃的功效。
清热祛湿剂
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证,如茵陈蒿汤、 八正散等,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的功效。
治风剂
疏散外风剂
用于治疗外风证,如川芎茶调散、大秦 艽汤等,具有疏散风邪、通经活络的功 效。
学生对本次课程反馈评价收集分析
学生对课程内容丰富 度、教师授课方式等 方面给予积极评价
针对学生反馈,教师 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 计和教学方法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增 加实践环节、加强临 床案例教学等建议

中医《方剂学》课件

中医《方剂学》课件

补益剂
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 证。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泻下剂
具有润下、寒下、温下、逐水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便 秘、积滞等里实证。如大承气汤、麻子仁丸等。
理气剂
具有行气、降气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滞、气逆等证 。如越鞠丸、苏子降气汤等。
03
方剂的配伍与变化
配伍的意义与原则
04
方剂的制法与剂型
制法的种类与特点
炮制法
包括炒、炙、煅、泡等,旨在改变药 物性能,增强或缓和药效,降低毒性 或副作用。
提取法
如水提、醇提等,用于从中药材中提 取有效成分,制备成方剂。
制剂法
将药物加工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形式, 如丸剂、散剂、膏剂等。
特点
制法对方剂的功效有着重要影响,不 同的制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从而 影响方剂的整体疗效。
用法调整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病情 变化和个体差异,可适当 调整方剂的用法,如增减 剂量、改变用药时间等。
遵医嘱
使用方剂时,应严格遵医 嘱,不得自行更改用药方 法和剂量。
使用方剂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
使用方剂前,应先进行辨证施治,确保选用 合适的方剂。
煎煮方法
方剂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很大影响,应注意 火候、时间、加水量等。
意义
通过药物配伍,增强药效,降低 毒性,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 病情。
原则
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确保 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疗 效。
常用配伍方法介绍
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 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
有疗效。
相使
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 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
药疗效。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 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1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通过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方剂中的 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的药效作用机制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进行 深入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方剂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方剂临床应用研究
采用先进的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 高方剂的制剂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方剂的临 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2024/3/26
12
03
CATALOGUE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2024/3/26
13
感冒类疾病治疗方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 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 寒表虚证。
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6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 中药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CATALOGUE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024/3/26
药物性味
指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反映药物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024/3/26
药物归经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功效关系
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其功效密切相关,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具有不 同的功效。
9
药物配伍变化规律探讨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44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口苦微渴。 ❖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THANKS
制剂质量标准
对制剂的外观、性状、含量、微生物限度等进行规定。
检测方法标准
制定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
06
方剂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概 述
国内外方剂学研究现状比较
研究方法
国内注重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外则更侧重于临床试验和 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
国内在中药复方、经典名方等领域研究深入,国外则关注于植物药 、天然药物等领域。
三仁汤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用于湿 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03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探讨
麻黄汤类方解析及临床运用
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
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禁忌症包括体虚外感、表虚自汗及 失血者。
对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 腹胀、恶心等症状,四逆 散可疏肝理气,缓解症状 。
胃溃疡
四逆散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缓 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
血府逐瘀汤现代应用举例
冠心病心绞痛
01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心肌缺血,缓解
胸痛、胸闷等症状。
脑外伤后遗症
02
对于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血府逐瘀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用 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等,用 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性能特点 苦寒清泄,主入气分或血分
能清解里热、湿热、热毒等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方剂学》PPT精品课件

《方剂学》PPT精品课件

运用
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得,胸膈满闷, 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2. 随证加减:
气郁甚,加香附、郁金。
胁肋痛,加川楝子,元胡。
咽痛,加玄参,桔梗。
2021/3/1
16
天台乌药散
《医学发明》
2021/3/1
17
滞肝 之经
寒 寒凝 疝气
天台乌药散
少腹痛引睾丸 舌淡苔白, 脉沉迟
散寒止痛
小茴香、良姜
乌药
行气疏肝
瓜薤枳厚桂
蒌白实朴枝

臣佐
2021/3/1
10
配伍特点
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升降。 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痹阻。
2021/3/1
11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中痞瞒,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2.随证加减:
寒重:加干姜、附子。 气滞重:加重枳朴用量。 痰浊重:加半夏、陈皮。

痰郁,
酌加半夏、瓜蒌。

气郁, 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2021/3/1
7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2021/3/1
8
主证分析:胸阳不振,痰气互背。 喘息咳唾、短气。 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2021/3/1
9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方解:
第十一章 理气剂
2021/3/1
1
第一节 行气
2021/3/1
2
越鞠丸
《丹溪心法》
2021/3/1
3
主治证候分析
气——胸膈痞闷
七情所伤 饮食失节 寒温失宜
六 血——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郁 火——口苦吞酸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现代制备工艺发展趋势
机械化与自动化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培养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注重人与自然、社 会的和谐。
辨证论治
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运用四诊合参, 确立治则治法。
知常达变
掌握疾病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调 整治疗方案。
方剂学在辨证论治中作用
确立治则治法
01
根据病情制定相应治则治法,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包括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序贯用药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 择。
注意事项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 药安全、有效。
案例分析:成功避免禁忌
1 2 3
案例一
患者因感冒就医,医生开具处方时注意到患者正 在服用另一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避免了不良后果。
案例二
01
新技术应用
如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膜分离等。
02
03
制剂创新
研发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剂、靶向 制剂等。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剖析
药材质量控制
炮制工艺控制
制剂过程控制
成品质量检验
确保原料药材质量符合 标准。
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 操作。
对制剂过程进行全面监 控,确保产品质量。
对成品进行全项检验,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2024版方剂学全套课件

2024版方剂学全套课件
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由青蒿、鳖甲(先煎)、细生地(酒洗)、知母(生)、丹皮组成,主治温病后期邪伏 阴分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骨散
由银柴胡(醋炙)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组成,主治肝肾阴虚虚 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烦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
苦微渴。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芦根,主治风温初起,表 热轻证,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 渴。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 穗、淡豆豉、桔梗、甘草,主治温病 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 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症见憎寒壮热、 头项强痛、肢体酸痛。
方剂学全套课件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解表剂 • 清热剂 • 祛湿剂 • 祛暑剂 • 温里剂
01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方剂定义及分类方法
方剂定义
方剂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适 当的药物和剂量,按照一定的配伍原 则和方法制成的药剂。
分类方法
方剂可以按照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临 床分科、剂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 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 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 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 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
05

2024版年度pptppt课件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2024版年度pptppt课件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2024/2/2
代表方
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减 变化,具有独特疗效和
特点的方剂。
加减方
自拟方
在代表方的基础上根据 病情需要进行药物加减
的方剂。
10
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患 者具体情况自行组方的
方剂。
03 常用中药及配伍 禁忌
2024/2/2
11
常用中药分类及功效
01
02
03
04
解表药
发散风寒、风热,治疗感冒、 咳嗽等症状。
现代制备工艺
引入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 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药制剂类型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多种类型,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2024/2/2
16
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质量评价标准
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均一性等方面,确保产品质量可
控。
2024/2/2
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生物活性测定、指 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 评价。
中医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 配伍、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 核心,注重方剂的配伍与变化,强 调理、法、方、药的统一。
4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中医方剂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 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医家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 论体系。
现状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的智能化生产
利用纳米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改进,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控制系统, 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2024/2/2
18
05 临床运用与案例 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生姜、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常山截疟, 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 则致呕的副作消失,且截疟的作用增强。
3、随证加减,全面兼顾,扩大适用范围,便于临 床运用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 带胎产四大证。
二、组方原则 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 由君、臣、佐、使组成,始见于《内经》。
麻疹初起----透疹 温病初起----透毒 疮疡初起----透邪 疟疾初起----透邪 汗
泄泻初起----透邪 ”
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 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
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
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 表里之间
1.狭 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 ---小柴胡汤
君药:
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①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
性能最强的、药力最大的药物。②一般选1~2味,用量应大于臣、佐、 使药。③应为全方作用的中心。
3.名词解释: 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②专指《 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③专指仲景之方 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后世 家所公认的方剂。
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
三.方剂的形成与发展:
1.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
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
化的治法,如消导剂。 2.广义:指理气法,理血、祛寒、祛湿、 祛虫、
消食、化痰、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 邪渐
消缓散的治法。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自学)
一.分类的意义: 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分类
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 、记忆、学习、使用。
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
1、从产生来说:“方先于法,法源于方”,即先 有
方后有法, 如《五十二病方》。 2、当方剂学形成之后:“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 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体体现,无法
三、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
应象大论》)充实《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 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 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 ”之名----汗、吐、下、温、清、消、补、和。
方剂学
方剂学
绪言 一.概念
1.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
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立法原则、分类、治法、和临床运 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设立治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
物,妥善配伍,斟酌用量,确定剂型,规定用法,通过这些法度制 定的方子叫方剂。
2.广义和法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
消法: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使气血,痰食水 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叫消 法。
1.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 积不
。 二.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
1.地位、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 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 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 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诊断学、中药 学、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2.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
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 雪园医方选注》。
《伤寒杂 东 病论》 汉
末 年
张 为方书之祖,最早将理法方 仲 药融为一体。载方314 景
《备急千 唐 金要方》 初
孙 唐以前方剂总结。载方5000 思余 邈
《 千 金 翼 唐 孙 千金要方补充。载方2900左
方》
初 思右
《太平 宋
太 医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惠 民 和 1085~1 局 集 国 家 编 制 、 颁 布 的 成 药
分类法 脏腑分类 病证分类
书名
特点
病因分类 组成分类 功用治法分类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 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⑴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 火养
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 都入
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 倍。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君,其有5大作用:固 表、益气、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 阳作用较弱,加入方中,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 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此方去黄芪 则无此 作用。
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2.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书名
作者
年代
特点
《 五 十 二 病 方 》早 于 《 内 不详 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载方283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 不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创立了 方剂学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它包括治法、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 载方13
医 方 民共和 仁等 的所有有方名的方剂进行了辞典》
大成。载方10万余首。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 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 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
四、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 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五、八法的含义:
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
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在此请注意:
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
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 疗:
济 局 方 》252年 体作 药典载方788
《伤寒 金 明理 论·药 方论》
《普济 明 方》
成 无 为第一部以君臣佐使组 已 方原则剖析方剂的专著,
开方论之先河。载方20
朱木肃 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
方书载方61739
《 医 清代 方集 解》
汪昂 按功效(主治)分类方剂的 典范 载方约700
《 中 中华人 彭 怀 上自秦汉,下迄1966年刊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