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音叉、频率发生器、麦克风、扩音器、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音响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特性;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探讨声音的传播和影响。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解释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演示实验,验证声音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老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老师进行拓展延伸,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基本概念、三个特性、传播原理;2. 例题及解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分析生活中一个声音现象,说明其传播原理和影响因素;探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例如:汽车的喇叭声,传播原理是振动,影响因素包括汽车速度、喇叭材质等;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超声诊断、噪声控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仍有不足,需在课后加强辅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环境保护、音乐制作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物理特性。

1.2 教学内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物理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3.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音调的特性2.1 教学目标:了解音调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

2.2 教学内容: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听觉训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调的特性。

2.4 教学步骤:1. 引入音调的概念,讲解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

3. 进行听觉训练,让学生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

第三章:响度的特性3.1 教学目标:了解响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能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3.2 教学内容: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响度的特性。

3.4 教学步骤:1. 引入响度的概念,讲解响度和振幅、距离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振幅和距离的声音。

3. 进行观察,让学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第四章:音色的特性4.1 教学目标:了解音色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色的声音。

4.2 教学内容: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不同的波形产生不同的音色。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听觉训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色的特性。

4.4 教学步骤:1. 引入音色的概念,讲解音色和波形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波形的声音。

3. 进行听觉训练,让学生区分不同音色的声音。

第五章:声音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掌握声音的利用方法。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声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1.2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的。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音调解释音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音调的高低变化。

2.2 音色解释音色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色与波形的形状有关。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音色。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3.1 声音的强度定义解释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响度或音量。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强度的变化。

3.2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声音强度的例子。

第四章:声音的应用4.1 声音与通讯解释声音在人类通讯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通讯中的传输过程。

4.2 声音与科技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科技中的作用和原理。

第五章:声音的感知5.1 人类听觉系统解释人类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

通过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传导过程。

5.2 声音的感知特性解释人对声音的感知,如音高、音色、声音的方位等。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人对声音感知的原理和现象。

第六章:声音的测量与仪器6.1 声级计的使用介绍声级计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声音的强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声级计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

6.2 声音频谱分析解释频谱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软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频谱的分析结果。

第七章:声音的编辑与处理7.1 声音编辑软件介绍介绍常见的声音编辑软件(如Audacity)的功能和操作界面。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振幅与响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音色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吉他、尺子、鼓、音叉、示波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尺子、鼓、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区分它们。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三个特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阐述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特性的相互关系。

6.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声音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 影响音色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某乐器发声的频率为440Hz,求该乐器的音调。

(3)已知一声音的响度为60dB,求其声压级。

2. 答案:(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声音的质地,与声波的波形有关。

(2)该乐器的音调为A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声音的特性。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特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本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 探究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实验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让学生用尺子拨动琴弦,观察并记录不同拨动速度下琴弦的音调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 实验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让学生用气球吹出不同音量的声音,观察并记录不同音量下的声音响度,引导学生总结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 实验三:音色与物体的关系。

让学生用不同的物体(如木棒、铁棒)敲击桌面,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敲击桌面产生的音色,引导学生总结出音色与物体的关系。

7.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并进行拓展思考。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周围的声音,思考并回答作业题目。

六、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能够区分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3. 教学实验是否有效,学生是否通过实验深刻理解了声音特性的概念?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楚或者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七、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

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课本中“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朴,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题目的兴趣。

音色的观点比力抽象,学生不简单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

可设想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分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

课本安排的窥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力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进修兴趣外,还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分歧音色的声音的素质,增加学生对分歧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

因而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换等,以提高教学效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分别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大声朗读本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让同砚们说出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顺利引出课题。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和例题,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使用频率、振幅等物理量描述声音的特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频率、振幅等物理量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频率发生器、音叉、鼓、锣、尺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特性,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2. 基本概念: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频率、振幅下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特性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量描述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特性》2. 内容: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生活中一个声音现象,分析其音调、响度、音色。

(2)某同学用频率发生器产生1000Hz的声波,声音的响度为50dB。

请计算该声音的振幅。

2. 答案:(1)示例:汽车的喇叭声。

音调:低沉;响度:较大;音色:独特。

(2)振幅:A = 2 × 10^(5) 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9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1、引入(1)(1) “赛马”欣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认真欣赏,谈谈感受。

(2) 教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3)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2、引入(2)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奥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声音的音调(1) 教师演示:①用电子琴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②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

(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2) 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

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①分组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②分组实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③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 Hz( 板书)。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声音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兴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2.1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2声音特性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知识讲解2.1讲解音调的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2.2讲解响度的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3讲解音色的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与声源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

3.实验探究3.1实验一:观察音叉的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

b.分别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

c.比较两个音叉的音调高低。

3.2实验二: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一个音叉。

b.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

c.比较不同力度敲击音叉的响度大小。

3.3实验三:观察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音色。

实验步骤:a.准备几种不同乐器的演奏视频。

b.让学生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4.分析讨论4.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3.设计一个关于声音特性的实验,验证音调、响度、音色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重点1.1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有的声音听起来很尖锐,有的声音听起来很低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调。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区分它们。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学会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并尝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析。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3. 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3. 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水盆、尺子、气球、声级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声音的实验视频、图片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音叉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4.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3. 教师用PPT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声级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声音的响度。

2. 学生分组实验,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的响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声音的特性” 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约 16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本资料源自--智源教育网声音的特性.教案12是:智源教育网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欢迎下载。

智源教育网希望能对家教、网上学习、培训、培优、补习提供方便。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本页内容为原文件的部分预览内容,完整内容预览,请电击下方红色的“资料预览”,请点击下方红色的“立即下载”下载声音的特性.教案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

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

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

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

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

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

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有的声音尖细,有的声音低沉,也就是说有的声音音调高,有的声音音调低,音调是声音的一个特性。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

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音调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我们的结论: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34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老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回答,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的讨厌的文字声?
引导学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飞行特点,频率的高低,是否能听到。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

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

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
音的波形。

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三) 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观察波形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他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音色体现的是声音细微的差别,所以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结构决定的。

练习
1、“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2.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凤凰传奇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3、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
作业:
全品练习册第二章第二节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频率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二响度
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响度月小。

三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