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轴承装配方法
轴承装配方法一、轴承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轴承型号和尺寸,了解轴承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1.2 清洗轴承安装部位,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1.3 检查轴承安装部位是否有损伤或变形情况。
1.4 准备相应的安装工具和润滑剂等。
二、轴承安装方法2.1 轴承的安装方式有热装法、冷装法和压力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2 热装法:将轴承放入油中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取出放置在待安装位置上,并利用自身热胀冷缩原理使其自行收缩固定在轴上。
此方法适用于内孔较大的轴承。
2.3 冷装法:将轴承放入冰水中降温后,迅速取出放置在待安装位置上,由于受到收缩力作用而紧固在座标上。
此方法适用于内孔较小的轴承。
2.4 压力法:利用专门设计的压力机器将轴承压入座标上。
此方法适用于较大型号的轴承。
2.5 在安装轴承时,应注意轴承的方向和位置,确保轴承安装正确。
三、润滑剂的选择和涂抹3.1 润滑剂的选择应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一般选用高温、高压、抗氧化等性能优良的润滑剂。
3.2 润滑剂的涂抹应均匀、细致,不宜过多或过少。
3.3 在涂抹润滑剂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或混杂其他杂质。
四、轴承安装后的检查4.1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相关检查和测试,确保轴承安装正确、灵活转动,并符合使用要求。
4.2 检查轴承部位是否有异常声响或震动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4.3 定期对轴承进行维护保养,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五、注意事项5.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
5.2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5.3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产生废弃物或污染环境。
5.4 对于不熟悉的操作或有疑问的情况,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或厂家。
钳工中级考证复习要点之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钳工中级考证复习要点之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前言这是本人编写的钳工中级考证复习要点的第三篇材料(前两篇分别为“——传动机构”“——机床夹具与内燃机”)。
编写依据在“——传动机构”一篇的“备考”栏内有注明。
——滑动轴承(也称:轴承套或轴套)的装配※滑动轴承的主要特点是:工作可靠、平稳、噪声小,因可产生润滑油膜故具有吸振能力,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轴承套塑性越好,与轴颈的压力分布越均匀。
※滑动轴承按其与轴颈间的润滑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润滑液体的来源,有静压与动压两种。
液体静压轴承是用油泵把高压油送到轴承间隙,强制形成油膜,靠液体的静压平衡外载荷。
所以,液体静压轴承的润滑状态和油膜的形成,与轴颈转速的关系很小,即使轴颈不旋转也可以形成油膜。
※向心滑动轴承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和内柱外锥式(以及多瓦式)。
※与多瓦式动压滑动轴承相配的轴在运转时,可以双向旋转。
※滑动轴承装配的要求,主要是使轴颈与轴承孔之间,获得所需要的间隙和良好的接触。
整体式滑动轴承装配要抓住四个要点:1)压入轴套,2)轴套定位,3)修整轴套孔,4)轴套的检验。
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是用压入法装配的。
装配时,要根据轴套与座孔配合过盈量的大小,确定适宜的压入方法。
当过盈量较大时,宜采用压力机压入。
压入时,必须防止轴承倾斜。
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装配时对轴套的检验,除了测定圆度误差及尺寸外,还要检验轴套孔中心线对轴套端面的垂直度。
※剖分式轴瓦安装在轴承中,无论在圆周方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
轴承的上、下轴瓦与轴承座盖装配时,应使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
为达到配合紧密,保证有合适的过盈量,薄壁轴瓦的剖分面应比轴承座的剖分面略高一些。
※常用的轴瓦材料是巴氏合金。
轴承合金具有良好的减摩性和耐磨性,由于强度很低不能单独作轴瓦,更不能用来制造轴承的滚珠。
※大型或贵重的金属整体式滑动轴承,内孔磨损后,可重新浇铸轴承合金进行加工修复利用。
轴与轴承的装配方法
轴与轴承的装配方法轴与轴承的装配方法涉及到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关于轴与轴承的装配方法的详细介绍。
1. 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在装配轴承之前,首先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负载和转速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
常见的轴承类型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2. 清洁工作面:在开始装配之前,需要确保工作面上的轴和轴承孔洁净,无杂质。
使用清洁剂和擦拭布清洁工作面,同时检查轴和孔口是否有凹坑、磨损或变形等缺陷。
3. 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轴与轴承的配合间隙对装配质量和设备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选择轻度卡紧配合,以确保轴承可在轴上正常旋转,同时避免太大的间隙导致轴承松动。
间隙大小的选择应参考轴承厂商提供的要求和经验。
4. 加热和冷却:直径较大的轴和内径较大的轴承可以使用加热和冷却方法来方便装配。
轴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轴可通过加热而扩大,使其与轴承的配合更加容易。
相对地,轴承冷却后内径收缩,有利于装配过程中的收缩。
注意加热温度的控制,以免过热损坏。
5. 轴承安装工具:为了有效地装配轴承,可以使用专用的安装工具,例如轴承安装套装、滚子和斜面安装工具等。
这些工具可以确保轴承与轴的正确配合,最大程度地避免变形和损伤。
6. 使用适当的装配力:在装配轴承时,需要适度施加装配力。
力的大小应根据轴承类型、尺寸和装配要求而定。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动装配工具或压力机施加适度的力,以确保轴承与轴的配合紧密。
7. 检查轴与轴承的位置:装配完成后,需要检查轴与轴承的位置是否正确。
确保轴承内、外圈与轴的相对位置正确,轴能自由旋转,并且无明显的偏移或震动。
8. 预紧力的调整:某些轴承需要预紧力来提高轴与轴承的配合性能。
预紧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轴承手册中提供的数据或特定的装配方法来调整。
根据要求进行装配后,应慢慢调整预紧力,使轴承既能旋转又能保持适当的预紧力。
9. 密封装配:在某些工况下,需要对轴承进行密封装配。
密封的目的是防止灰尘、水等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同时能够保持润滑剂的正常运行。
§8-3 轴组的装配与修理
§8-3 轴组的装配与修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滚轴组装配和修理及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方法。
掌握车床主轴轴组的装配与修理教学重点、难点:1.主轴部件精度的技术要求2.主轴部件的检查与维修3.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教学过程:1.教授课程内容及操作方法2.课堂纪律3.复习旧课【讲授新课】(2节)轴是机械中重要的零件,它与轴上零件,如齿轮、带轮及两端轴承支座等的组合称为轴组。
轴组的装配是将装配好的轴组组件,正确地安装在机器中,并保证其正常工作要求。
轴组装配主要是将轴组装入箱体(或机架)中,进行轴承固定、游隙调整、轴承预紧、轴承密封和轴承润滑装置的装配等。
一、轴承的固定方式轴正常工作时,不允许有径向跳动和轴向移动存在,但又要保证不致受热膨胀卡死,所以要求轴承有合理的固定方式。
轴承的径向固定是靠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来解决;轴承的轴向固定有两种基本方式。
1.两端单向固定方式如图8—20所示,在轴两端的支承点,用轴承盖单向固定,分别限制两个方向的轴向移动。
为避免轴受热伸长而使轴承卡住,在右端轴承外圈与端盖间留有不大的间隙(0.5~1 mm),以便游动。
2.一端双向固定方式如图8—2l所示,将右端轴承双向轴向固定,左端轴承可随轴作轴向游动。
这种固定方式工作时不会发生轴向窜动,受热时又能自由地向另一端伸长,轴不致被卡死。
若游动端采用内、外圈可分的圆柱滚子轴承,此时,轴承内、外圈均需双向轴向固定。
当轴受热伸长时,轴带着内圈相对外圈游动。
如图8---22所示。
如果游动端采用内、外圈不可分离型深沟球轴承或调心球轴承,此时,只需轴承内圈双向固定,外圈可在轴承座孔内游动,轴承外圈与座孔之间应取间隙配合。
如图8—23所示。
二、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主轴部件,为了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轴承内圈与主轴装配及轴承外圈与箱体孔装配时,常采用定向装配的方法。
定向装配就是人为地控制各装配件径向跳动的方向,合理组合,采用误差相互抵消来提高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名词解释】全部
名词解释(53题)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6)§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金属切削:§1-2金属切削刀具2、基面:3、前角:4、切削速度:5、切削力:6、刀具寿命:§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第三章钳工基本操作知识(11)§3-1划线1、立体划线2、划线基准3、找正4、借料§3-3孔加工5、钻孔6、顶角2φ7、横刃斜角ψ8、铰孔§3-5矫正与弯形9、冷作硬化§3-6铆接、粘接与锡焊10、粘接§3-7刮削11、刮削第五章装配的基本知识(10)$5-1装配工艺概述1、部件装配2、装配工艺规程3、装配单元系统图4、固定式装配5、移动式装配6、装配工序7、装配工步$5-2装配前的准备工作8、静不平衡$5-3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9、装配尺寸链10、封闭环第八章轴承和轴组的装配(4)$8-2滚动轴承的装配1、滚动轴承的游隙2、滚动轴承的预紧$8-3轴组的装配3、轴组4、定向装配法第九章卧式车床及其总装配(15)§9-1金属切削机床型号1、CA61402、CK61603、Z40124、Z50255、Z3040×16第十一章钻床夹具(7)§11-2工件的装夹1、定位2、定为基准3、六点定位原则4、完全定位5、定位误差6、夹紧§11-3常用钻床夹具的类型7、钻床夹具。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选择题全部
选择题(119题)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8)§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确定和测量刀具角度的三个辅助平面是相互。
A、平行的B、垂直的C、倾斜的§1-2金属切削刀具()2、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切削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3、当背吃刀量确定后,增大进给量会使切削力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A、增大B、减小C、不变()4、合理选用切削液可以减小塑性变形,降低和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使切削力。
A、增大B、减小C、不变()5、前角γo的测量是在内进行的。
A、基面B、切削平面C、正交平面()6、手用工具常用制造。
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钢§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7、在刀具角度上,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A、前角B、后角C、楔角()8、在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被吃刀量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11)§2-1万能量具()1、测量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其适用范围是。
A、IT10~IT16B、IT11~IT16C、IT12~IT16()2、测量工件外尺寸时,游标卡尺测量面的连线应于被测量表面。
A、垂直B、平行C、倾斜()3、千分尺的制造精度分为0级、1级和2级三种,0级精度。
A、稍差B、一般C、最高()4、内径千分尺刻线方向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
A、相同B、相反C、相同或相反()5、用百分表测量平面时,触头应与平面。
A、倾斜B、垂直C、水平()6、图2-1所示尺寸读数是。
A、5.9mmB、50.45mmC、50.18mm()7、图2-2所示尺寸读数是。
A、60.26mmB、6.23mmC、7.3mm图2-1 图2-2()8、图2-3所示尺寸读数是。
A、7.25mmB、6.25mmC、6.75mm()9、图2-4所示尺寸读数是。
A、36.49mmB、37.01mmC、36.99mm图2-3 图2-4()10、图2-5所示尺寸读数是。
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37
3.配合性质的选择:
❖ 轴承配合性质的选择即是确定与轴承相 配合的轴颈和轴承座的基本偏差代号。
❖ 选择轴承配合性质的依据是:轴承内外 圈所受的负载类型、轴承所受负载的大 小、轴承的工作条件、与轴承相配合的 孔和轴的材料和装卸要求等。
2020/3/17
38
负载类型:
❖ 局部负载: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载与套圈 相对静止,即负载方向始终不变地作用在套圈滚道
2020/3/17
16
2020/3/17
17
2020/3/17
18
2020/3/17
19
图8-6 摆动负荷的作用区域
2020/3/17
图8-7 轴颈和外壳孔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0
a)轴颈 b)外壳孔
2020/3/17
21
2020/3/17
22
2020/3/17
23
2020/3/17
24
2020/3/17 2.例8-2在课中要重点讲。
3
第八章 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应用 •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公差及其特点 •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及外壳的配合
2020/3/17
4
2020/3/17
图8-1 通用滚动轴承
5
1-外圈 2-内圈 3-滚动体 4-保持架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应用 (GB/T307.1-2005)
的局部区域上。通常采用小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 循环负载: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载与套圈 相对旋转,即合成径向负载顺次作用在套圈的整个
圆周上。通常采用过盈或较紧的过渡配合。
❖ 摆动负载: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载与所承 载的套圈在一定区域内相对摆动,即合成径向负 载经常变动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小于180°的部分
第八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在零件图上,应 标注以下参数:
+0.035
0.63
0.04
C、位置公差
Φ100H7( 0
B、形状公差
)
0.06
+0.012 Φ55j6( -0.007)
A、尺寸公差
D、表面粗糙度
1.6
0.01
A
1.25
A 29
A
2
四、滚动轴承配合选用举例
图8-8 例8-1图
3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1
第八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本章要点: 1.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代号、游隙代号的意义和应用。 2.了解轴承公差及其特点。 3.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及外壳孔配合的公差带特点配合面粗 糙度及形位公差的选择。 教学难点: 1.滚动轴承游隙概念。 2.轴承承受的4种负荷类型。 3.轴承装配后不产生“爬行”的概念。
图8-3 不同公差等级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分布图
12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及外壳孔的配合
一、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GB/T 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径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 的尺寸公差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选用的基本 原则。
13
1.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
配合选用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基本原则 是使套圈在轴上或外壳孔内的配合不产生“爬 行”现象。
轴承套圈相对负荷方向旋转或摆动的套圈,选择过盈配合或 过渡配合。 轴承套圈相对负荷方向固定的套圈,选择间隙配合。
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使得能量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储存起来了,当驱动力超过静摩擦力时,轴承开始 转动,静摩擦转为动摩擦,摩擦力立即降低,速度随即 增大。但是,随着速度的加大,轴承动摩擦力又进一步 降低,速度减慢,甚至减慢至停止,如此往复。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判断题】全部
判断题(186题)绪论(5)()1、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铸造、锻压和焊接等。
()2、钳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3、对不熟悉的设备和工具,一律不得擅自使用。
()4、机修钳工主要从事各类工、夹、量具的制造和修理。
()5、工具钳工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14)§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金属切削加工。
()2、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3、切削速度随着工件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1-2金属切削刀具()4、楔角的大小影响刀头的强度及散热情况。
§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5、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6、切深抗力使工件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容易引起振动,因而影响工件精度。
()7、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刀具的寿命越短。
()8、粗加工时,应选用以润滑作用为主的切削液。
()9、切削时,切削用量越大,切削力越小。
()10、切削用量对工件的加工质量无直接影响。
()11、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2、切削中,若出现工件表面质量明显下降、工件振动异常或发出响声时,说明刀具已严重磨损。
()13、切削液能有效地减轻刀具、切屑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14、切削铜件时,不宜用含硫的切削液。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8)§2-1万能量具()1、游标卡尺应按工件尺寸及精度的要求选用。
()2、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测量的准确性比普通游标卡尺低。
()3、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对零位。
()4、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
§2-2标准量具()5、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一般可用量块直接测量工件。
()6、齿厚游标卡尺用来测量齿轮或蜗杆的弦齿厚或弦齿高。
()7、常用万能量角器(I型)的测量的范围为0 o~360 o。
轴承与轴的装配35页PPT
轴承与轴的装配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教材
轴承磨损:更换轴承,调整轴承间隙,定期润滑
主轴跳动:调整主轴轴承间隙,更换主轴轴承,调整主轴平衡
轴承发热:检查润滑油质量,调整润滑油量,更换轴承
主轴振动:调整主轴平衡,更换主轴轴承,调整主轴间隙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
PART SEVEN
智能化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装配:通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实现装配过程的自动化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精度检测与调整
检测方法:使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调整工具: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微调
调整方法: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微调
调整步骤: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微调
精度要求: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装配精度
调整效果:确保轴承和主轴部件的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应用实例
PART FIVE
轴承和主轴部件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实例
Part Six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概述
PART TWO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简介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装配工艺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装配工艺包括选择合适的轴承和主轴部件、安装、调整和维护等步骤
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调整主轴与轴承的接触角:通过调整主轴与轴承的接触角,可以减少主轴跳动。
装配精度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案
调整装配工艺:优化装配顺序、调整装配参数等
提高装配人员技能:加强培训、提高装配人员技能水平
改进装配工具:采用高精度装配工具、提高装配精度
加强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其他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轴承和主轴部件的正式装配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新装配钳工工艺学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艺,它关系到机器设备的运转稳定性和寿命。
新装配钳工工艺学对于正确、高效地进行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新装配钳工工艺学的关键要点。
首先,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要求钳工具的选择合理。
钳工工具是进行轴承和轴组装配的关键设备,应当选择符合装配要求的工具。
常用的钳工工具包括压装器、拆卸器、定位夹具等。
在选择钳工工具时,要考虑到轴承和轴组的尺寸、装配方式、受力情况等因素,确保工具能够准确、安全地完成装配任务。
其次,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要求钳工人员具备良好的装配技术。
钳工人员应当熟悉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标准和规范,了解装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钳工人员应当掌握合理的加装力度和顺序,以确保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质量。
在操作过程中,钳工人员还应当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装配失误,如力度不均匀、安装方向错误等。
此外,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还要求精确的装配测量和检验。
在装配过程中,钳工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测量和检验,以确认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尺寸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装配测量工具包括千分尺、游标卡尺、外径测量仪等。
通过测量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装配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最后,新装配钳工工艺学还要求合理的装配环境和条件。
装配环境应当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以防止外部灰尘、湿气等对装配影响。
装配条件包括装配设备和工装的合理设置和调整,装配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选择润滑剂时,要根据装配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以确保轴承和轴组在使用过程中的润滑和摩擦性能。
总之,新装配钳工工艺学对于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至关重要,它要求钳工工具的选择合理、钳工人员具备良好的装配技术、精确的装配测量和检验以及合理的装配环境和条件。
只有在严格按照新装配钳工工艺学的要求进行装配,才能保证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质量,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转稳定性和寿命。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是机械制造中重要且复杂的工艺环节。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与修理共55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与修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修复,一般采用更换轴套的
方法。 2.剖分式滑动轴承轻微磨损,可通过调整垫片、 重新修刮的办法处理。
3.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如工作表面没有严重擦伤, 仅作精度修整时,可以通过螺母来调整间隙;当工作表
面有严重擦伤时,应将主轴拆卸,重新刮研轴承,恢复
其配合精度。 4.对于多瓦式滑动轴承,当工作表面出现轻微擦伤 时,可通过研磨的方法对轴承的内表面进行研抛修复。 当工作表面因抱轴烧伤或磨损较严重时,可采用刮研的 方法对轴承的内表面进行修复。
(1)主轴轴组的预装调整 预装主轴前、后轴承的 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后轴承,再调整前轴承。 1)后轴承的调整
2)前轴承的调整
主轴径向间隙的检查
(2)主轴轴组的试车调整
机床正常运转时,随着主轴箱内温度的升高,主 轴轴承间隙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主轴的间隙,一般 应在机床温升稳定后再进行调整。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 a)背对背式 b)面对面式 c)同向排列式
在成对安装的轴承之间配置不同厚度的间隔套,
可得到不同的预紧力。
用间隔套长度差预紧
(2)用弹簧预紧
通过调整螺母,使弹簧产生不同的预紧力施加在轴 承外圈上,达到预紧的目的。
(3)调节轴承锥形孔内圈的轴向位置预紧 预紧的顺序是:先松开锁紧螺母中左边的一个螺母,
再拧紧右边的螺母,通过隔套使轴承内圈向轴颈大端移
动,使内圈直径增大,从而达到预紧的目的。最后再将 锁紧螺母左边的螺母拧紧,起到防松的作用。
(4)用轴承内、外垫圈厚度差实现预紧
在成对使用的轴承内圈或外圈之间加垫圈,不同厚 度的垫圈可获得不同的预紧力。
用垫圈预紧
四、滚动轴承的拆卸
轴承的拆卸方法 a)正确 b)错误
用垫片调整轴承游隙
(2)螺钉调整法
调整的顺序是:先松开锁紧螺母,再调整螺钉,待游
隙调整好后再拧紧螺母。
用螺钉调整轴承游隙
2.滚动轴承的预紧
预紧就是轴承在装配时,给轴承的内圈或外圈施加 一个轴向力,以消除轴承游隙,并使滚动体与内、外圈 接触处产生初变形。
滚动轴承的预紧原理
(1)成对使用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
(1)轴承座圈的装配顺序
轴承座圈的装配顺序 a)先压装内圈 b)先压装外圈 c)内、外圈同时压装
(2)装配方法及工具 1)锤击法
锤击法 a)锤击方法 b)将轴承装到轴颈上 c)将轴承装入孔内
2)压入法
压力机压入
3)热装法
轴承在油箱中加热的方法
电磁感应加热 a)简易式 b)可调式
2.可分离型轴承的装配方法
(1)整体式滑动轴承
整体式滑动轴承
(2)剖分式滑动轴承
剖分式滑动轴承
(3)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 (4)多瓦式自动调位轴承
多瓦式自动调位轴承 a)五瓦式 b)三瓦式
二、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1)将轴套和轴承座孔去除毛刺,清理干净后在 轴承座孔内涂润滑油。 (2)根据轴套尺寸和配合时过盈量的大小,采取 敲入法或压入法将轴套装入轴承座孔内,并进行固定。
二、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
1.测量轴承外圈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方法
转动外圈并沿百分表方向上下(左右)施加一定的负
荷,标出外圈径向圆跳动的最高(低)点和数值。
测量轴承外圈径向圆跳动误差
2.测量轴承内圈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方法
检测时,外圈固定不动,内圈端面上加适当载荷, 旋转内圈,按表针的指示标出内圈径向圆跳动的最高 (低)点和数值。
三、典型主轴轴组的装配
下面以较普及的CA6140型卧式车床为例,介绍其主
轴轴组的装配要求及方法。
1.主轴部件的结构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部件结构 主轴轴组 1-主轴 2-密封套 3-前轴承端盖 4-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5-阻尼套筒 6,21-圆螺母 7,15-垫圈 8,11,13-齿轮 9-衬套 10,12,14-开口垫圈 16-推力球轴承 17-后轴承壳体 18-角接触球轴承 19-锥形密封套 20-盖板
(2)为提高配合精度,轴瓦孔与轴应进行研点配刮。
3.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H7 (1)将轴承外套压人箱体的孔中,并保证有 r6
的配合要求。
(2)用心棒研点,修刮轴承外套的内锥孔,并保
证前、后轴承孔的同轴度。 (3)在轴承上钻油孔,与箱体、轴承外套油孔相 对应,并与自身油槽相接。
(4)以轴承外套的内孔为基准研点,配刮轴承的 外圆锥面,使接触精度符合要求。 (5)把轴承装入轴承外套的孔中,两端拧人螺母, 并调整好轴承的轴向位置。
主轴箱前轴承孔中穿入。
(3)从箱体后端,将后轴承壳体分组件装人箱体, 并拧紧螺钉。
(4)将角接触球轴承18按定向装配法装在主轴上,
敲击时用力不要过大,以免主轴移动。 (5)依次装入锥形密封套19、盖板20、螺母21并拧 紧所有螺钉。 (6)对装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防止遗漏和错装。
4.主轴轴组的调整
4.推力球轴承的装配方法
推力球轴承的装配 1-螺母 2,6-紧圈 3,5-松圈 4-箱体
三、滚动轴承的调整与预紧
1.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
滚动轴承的游隙是指在一个套圈固定的情况下,另
一个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游隙又分径向游 隙和轴向游隙两种。
(1)调整垫片法
通过调整轴承盖与壳体端面间的垫片厚度δ,来调整 轴承的轴向游隙。
(6)以主轴为基准,配刮轴承的内孔,使接触精
度合格,并保证前、后轴承孔的同轴度符合要求。 (7)清洗轴颈及轴承孔,重新装入主轴,并调整 好间隙。
三、滑动轴承的修复
滑动轴承的损坏形式有工作表面的磨损、烧熔、 剥落及裂纹等。造成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油膜因某 种原因破坏,而导致轴颈与轴承表面的直接摩擦。
第八章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8-1 滑动轴承的装配 §8-2 滚动轴承的装配 §8-3 轴组的装配
§8-1 滑动轴承的装配
一、滑动轴承的类型及结构形式
1.滑动轴承的类型
(1)动压润滑轴承
轴静止时 内柱外锥式动压润滑轴承
轴开始旋转时 轴匀速旋转时 动压润滑原理
(2)静压润滑轴承
静压润滑轴承
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型卧式车床主轴部件结构 主轴前端结构形式 22-锁紧盘 23-螺钉 24-螺母 25-螺栓 26-卡盘座
2.主轴部件的精度
主轴部件的精度是指它在装配调整之后的回转精度,
包括主轴的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以及主轴旋转的均 匀性和平稳性。 (1)主轴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2)主轴轴向窜动(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在主轴锥孔中紧密地插入一根锥柄短检验棒,中心 孔中装入钢球(钢球用黄油粘上),百分表固定在床身上, 使百分表触头顶在钢球上。旋转主轴检查,百分表读数 的最大差值,就是轴向窜动误差值
3.主轴轴组的装配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轴组的装配顺序如下:
(1)将阻尼套筒5的外套和双列圆柱滚子轴承4的
外圈及前轴承端盖3装入主轴箱体前轴承孔中,并用螺 钉将前轴承端盖固定在箱体上。 (2)把主轴分组件(由主轴1、密封套2、双列圆 柱滚子轴承4的内圈及阻尼套筒5的内套组装而成)从
测量轴承内圈径向圆跳动误差
3.测量主轴锥孔中心线偏差的方法
检测时,将主轴轴颈置于V形架上,轴向用钢球支 撑在角铁上,在主轴锥孔中插入检验棒,把百分表分别 支在近主轴端及距轴端L处,转动主轴测出锥孔中心线 的偏差方向,并作好标记。
测量主轴锥孔中心线偏差的方法
4.定向装配要点
(1)主轴前轴承的精度比后轴承的精度高一级。 (2)前后两个轴承内圈径向圆跳动量最大的方向
轴承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磨损、腐蚀、电蚀、塑性变形、
断裂和开裂等。 对于轻度磨损的轴承可通过清洗轴承、轴承壳体, 重新更换润滑油和精确调整间隙的方法来恢复轴承的工 作精度和工作效率。
对于磨损严重或失效的轴承,一般采取更换处理。
§8-3 轴组的装配
一、滚动轴承的固定
1.两端单向固定
2.一端双向固定
3.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轴承在轴受热
膨胀时有轴向移动的余地。
4.装配轴承时,作用力应直接加在待配合的套圈
端面上,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5.装配过程中应保持清洁,防止异物进入轴承内。 6.装配后的轴承应运转灵活,噪声小,工作时温 升不得超过允许值。
二、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1.不可分离型轴承的装配方法
§8-2 滚动轴承的装配
滚动轴承是在承受载荷和彼此相对运动的零件间有 滚动体作滚动运动的轴承。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
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
一、滚动轴承的装配技术要求
1.滚动轴承上带有标记代号的端面应装在可见方 向,以便更换时查对。 2.轴承装在轴上或装入轴承座孔后,不允许有歪 斜现象。
圆锥滚子轴承是可分离型轴承的典型,因它的内、 外圈可以分离,装配时可分别将内圈和滚动体一起装入 轴上,外圈装入轴承座孔中,装配时,仍按其过盈量大
小来选择装配方法和工具。
圆锥滚子轴承
3.圆锥孔轴承的装配方法
圆锥孔轴承(如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带有一定的
锥度。
圆锥孔轴承的装配 a)装在圆锥轴颈上 b)装在紧定套上 c)装在退卸套上
轴套的固定方式
(3)轴套压入轴承座孔后,易发生尺寸和形状变 化,应采用铰削或刮削的方法对内孔进行修整、检验, 以保证轴颈与轴套之间有良好的间隙配合。
2.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顺序
(1)上、下轴瓦与轴承座、盖应接触良好,同时轴
瓦的台肩应紧靠轴承座两端面。
轴瓦的定位 a)定位销定位 b)台肩定位
置于同一轴向截面内,并位于旋转中心线的同一侧。
(3)前后两个轴承内圈径向圆跳动量 Nhomakorabea大的方向 与主轴锥孔中心线的偏差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