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函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函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陈朝阳(311100)

内容提要:反函数作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完整、正确地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反函数的有关性质解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又指出现行教材中范图范例可能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几个问题,提出矫正的方案。

关键词:反函数、教学、图例、矫正

反函数教学是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如何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运用反函数的性质解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突破反函数的概念这一重要内容的教学,对学好“函数”这一单元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反函数概念的教学和利用反函数的性质解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指出现行教材中范图范例可能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几个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反函数概念的教学

概念教学的过程,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步骤:①概念的建立;②概念的认识;③概念的应用。这三个步骤,无论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对形成数学能力都十分必要,不可缺少。

1.1 关于概念的建立

新课伊始,开宗明义:前面学习了映射与函数,认识到它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函数是映射,对非空数集上的映射能确定函数,如果该映射存在逆映射,那么这个逆映射能否也确定一个新的函数。即

存在

映射逆映射

(确定)(确定)

函数①函数②

[图一]

这里的函数②与函数①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体系的发展上展示了反函数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整体性强,能从理论体系的全局上打开学生的视野,而且明确的课题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这样的教学又涉及到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有关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还是采用83年版高级中学课本(甲种本)中反函数的定义为妥。因为采用现行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中的定义,当进一步学习反三角函数概念时常常使学生迷惑

不解:被限制在(主值)区间⎥⎦⎤

⎢⎣⎡-2,2ππ上的函数y=sinx 怎么会有反函数?因为这是个超

越函数,如果把它看成关于x 的方程,如何通过方程的同解变形由此反解出x=Ф(y)呢?于是课本避开原来的定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反函数的存在性。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

y=sinx 的图像;接着“由图可以看到”:正弦函数在单调区间⎥⎦⎤

⎢⎣⎡-2,2ππ上,其定义域和值

域是一一对应的,就断言y=sinx 在⎥⎦⎤

⎢⎣⎡-2,2ππ上有反函数,记作x=arcsiny 。教材又以同样

的方法引出了反余弦函数的概念。

再说,从教材体系的安排来看,课本在围绕反函数定义,配备相应的例题、习题时,强调的是y=f(x)通过方程的变形能反解出x=Ф(y);但在将反函数概念运用到反三角函数时,强调的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必须一一对应。其实,前者不是反函数存在的实质,后者才是反函数的本质。从映射的观点来看,反函数存在的本质是两个非空数集间一一映射的存在。既然教材用映射定义了函数,就可顺势用一一映射来定义反函数。如果这样,反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就顺乎自然、一脉相承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映射作为近代数学的重要思想,十分有必要渗透于现行教材,但渗透不等于插叙,而应尽可能融进有关章节。映射、一一映射的观点在反函数教学中的再一次应用,显然有利于中学生接受这个近代重要的数学思想。

1.2 关于概念的认识

概念定义了,但不等于认识了。为了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反函数定义,需要对它的内含再作深入地分析。

1.2.1 先具体地研究一个实例,提供一个直观背景,既复习建立反函数将要用到的一系列概念,又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后述的“两个相反”,使认识得以升华的基础。进而把函数②叫做函数①的反函数,就不仅十分自然,顺乎情理,而且对反函数的认识有了感性的体验。

实例:如图二,已知函数),1[),,[,12+∞∈+∞∈+=y o x x y …………① (1) 写出确定函数①的映射

),1[),0[:1

:2

+∞=−−−→−=+∞+=→B A f x y x f

(2) 这个映射存在逆映射吗?

∵f:A →B 是一一映射,从而它存在逆映射 (3) 写出这个逆映射

A B f y x y f −−−−→−-=→--1:11

:

(4) 写出这个逆映射所确定的函数

),0[),,1[,1+∞∈+∞∈-=x y y x …………②

至此,函数②找到了,要研究它与①的联系,我们先就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也

x

[图二]

即函数三要素)这三个方面入手。从图一与图二可以看出,函数①与②分别是由映射

B A f →:和它的逆映射A B f →-:1所确定的。因而函数②的定义域与值域恰是函数①

的值域与定义域,也就是说,函数②的定义域与值域恰与函数①的定义域与值域“相反”,同时函数②的对应法则也恰与函数①的对应法则“相反”,根据这两个相反,数学上把函数②叫做函数①的反函数。

1.2.2 定义的结构特征和本质

这个定义与前面刚学过的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不同,那里讲的是同一个函数性质上的特征——集中表现在x 、y 的对应特点上。这里讲的是两个函数①与②的关联,并且是通过确定它们的映射来讲的,也就是说:这个定义涉及到两个函数,两个映射,本质是通过两个互逆的映射来揭示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特征的定义,我们把它放在概念体系中去认识、去分析,往往能够看得更加透彻。这是认识这类定义的一个指导思想。

1.2.3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定义中的“若……”讲的是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图一可以看出:

)(1y f -存在⇔逆映射存在⇔映射是一一映射,于是得到了

结论1 f(x)存在反函数⇔确定f(x)的映射是一一映射。 结论2 若f(x)存在反函数,则f(x)与)(1y f -互为反函数。 1.2.4 反函数的求法

定义中“则这个……”讲的是命题的结论——反函数是由逆映射所确定的函数,这个结论为反函数的求法指出了具体途径,这是因为逆映射一旦求出,反函数也就唾手可得,事实上:

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逆映射的出发集。反函数的对应法则就是逆映射的对应法则。 从而反函数的求法可归结为逆映射的求法(这在前面已经解决)。即使学生意识到: 反函数的存在性⇔逆映射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逆映射的求法。

通过上述分析,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对新知识的理解大大深化,原来反函数的概念就是给

)(1y f -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f(x)的反函数,其余的在理论体系中我们早

已解决了。

应该提出:这里分析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系统分析法”,即把被分析的对象放在系统中去考察,着重揭示对象所处的位置以及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分析方法一旦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就会形成一种认识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既减轻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习质量,这就是为什么高中阶段十分强调知识结构的缘由。

1.3 关于概念的初步应用

在概念的简单应用时,先给出求反函数的规范表达,并指出容易出现的失误点,对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和进一步理解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已知函数1)(2+=x x f R x ∈,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