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单元1.1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各部位的图片视频:汽车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的视频资料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概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基本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

让学生理解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汽车品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汽车品牌的识别:标志、设计风格、技术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品牌的识别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差异。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品牌的标志和设计风格视频:汽车品牌的历史和广告资料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品牌历史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汽车品牌的特点和识别要素。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欣赏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美观、实用、安全、环保汽车创新的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创新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设计图纸和创新汽车的设计特点视频:汽车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原则的理解。

《汽车文化(第2版)》课件 汽车文化 第1章

《汽车文化(第2版)》课件 汽车文化   第1章
类似酒文化、餐饮文化和服饰文化等文化形 态,汽车文化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正逐渐深入 人们的生活,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孕 育出人类社会一系列的行为、习俗、观念、准则 和法规等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 27
16
2.汽车识别代码(VIN )
我国2004年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道路 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 16735-2004)(用来代替原国家标准GB/T 16735-1997和GB/T 16736-1997),是我 国汽车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其规定了每一辆 出厂的汽车上必须标有车辆识别代码。
23
1.1 汽车 概述
读一读
对于年产量小于500辆的汽车,车辆识别代码第1部分是世界制
造厂商识别代号(WMI),第2部分是车辆说明部分(VDS),第3
部分的第3、第4、第5位与第一部分的3位字码一起构成世界制造厂
商识别代号,其余5位是车辆指示部分(VIS),如图1-7所示。
WMI
VDS
VIS
地理区域 国别
表1-1 汽车型号中部4位阿拉伯数字代号的含义
车辆类别代号(首位)
载货汽车
1
越野汽车
2
自卸汽车
3
牵引汽车
4
专用汽车
5
客车
6
轿车
7
挂车
8
半挂车及专业半挂车 9
主参数代号(中间两位)
产品生产序号(末位)
表示汽车总质量的数值(t)。当汽车 总质量小于10 t时,前面以“0”占位
表示汽车总长度的数值(0.1 m) 表示汽车发动机排量的数值(0.1 L)
图1-3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11
1.1 汽车 概述
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作为动力装 置,通过自身提供的电能(而不是依靠 架线供电)驱动的汽车,如图1-4所示。 根据供电方式不同可将电动汽车分为蓄 电池式、燃料电池式和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1.3 汽车类型与分类1.4 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2.2 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3 汽车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2.4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汽车技术与创新3.1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3.2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3.3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3.4 汽车安全技术与舒适性第四章:汽车市场与销售4.1 汽车市场概述与市场环境4.2 汽车销售渠道与模式4.3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4.4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第五章:汽车驾驶与安全5.1 汽车驾驶基础与操作技巧5.2 交通法规与驾驶行为规范5.3 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4 汽车事故理赔与维修保养第六章:汽车零部件与系统6.1 发动机系统6.2 传动系统6.3 制动系统6.4 悬挂系统与轮胎6.5 电子控制单元(ECU)与车载网络第七章:汽车维修与保养7.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7.2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7.3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7.4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7.5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服务质量第八章: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8.2 汽车生产许可与认证8.3 汽车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8.4 交通安全法规与行驶证、驾驶证管理8.5 国际汽车产业政策与合作第九章:汽车金融服务与保险9.1 汽车金融服务概述9.2 汽车贷款与融资租赁9.3 汽车保险类型与条款9.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9.5 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十章:汽车行业趋势与未来10.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自动驾驶技术与发展前景10.3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10.4 汽车共享经济与管理10.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汽车设计美学与内饰11.1 汽车设计原则与风格11.2 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11.3 内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1.4 汽车色彩与材质选择11.5 汽车设计趋势与创新第十二章:汽车赛事与文化12.1 汽车赛事的历史与发展12.2 著名汽车赛事与规则12.3 赛车技术特点与竞技策略12.4 汽车运动与文化内涵12.5 我国汽车赛事与国际交流第十三章:汽车行业竞争与国际市场13.1 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13.2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13.3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13.4 汽车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13.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十四章: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4.1 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4.2 汽车尾气处理与净化14.3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14.4 汽车生产与回收再利用14.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汽车伦理问题的内涵与外延15.2 汽车安全与乘客权益保护15.3 汽车制造商的社会责任15.4 汽车使用与交通文明15.5 汽车社会影响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行业未来趋势,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汽车文化》教案(全)

《汽车文化》教案(全)

《汽车文化》教案(全)第一章:汽车发展史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1.2 汽车工业的崛起与成熟1.3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4 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类型2.2 汽车传动系统2.3 汽车制动系统2.4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第三章:汽车品牌与车型3.1 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简介3.2 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3.3 不同类型的汽车车型3.4 汽车设计风格与审美趋势第四章:汽车驾驶与安全4.1 驾驶技能与操作规范4.2 交通规则与法律法规4.3 汽车安全驾驶习惯4.4 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第五章:汽车养护与维修5.1 汽车养护知识与方法5.2 汽车常见故障与诊断5.3 汽车维修技术与工艺5.4 汽车配件与用品的选择第六章:汽车能源与环保6.1 汽油与柴油发动机的优缺点6.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现状6.3 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保护6.4 汽车节能技术与措施第七章:汽车产业与经济7.1 汽车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7.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7.3 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4 汽车市场与消费趋势第八章:汽车用品与改装8.1 汽车用品的分类与功能8.2 汽车内饰与外观改装8.3 汽车性能改装与优化8.4 汽车改装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汽车文化与生活9.1 汽车与生活方式的变迁9.2 汽车运动与赛事9.3 汽车俱乐部与车友会9.4 汽车摄影与艺术创作第十章:汽车未来发展趋势10.1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10.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10.3 汽车共享经济与租赁市场10.4 汽车设计的创新与变革第十一章:汽车市场营销与销售11.1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手段11.2 汽车销售流程与服务理念11.3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11.4 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第十二章:汽车金融与保险12.1 汽车金融产品与服务12.2 汽车贷款与还款技巧12.3 汽车保险种类与购买指南12.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汽车法律法规13.1 汽车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13.2 汽车注册与上牌流程13.3 交通违规与处罚规定13.4 汽车报废与回收政策第十四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汽车使用与伦理道德14.2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14.3 汽车安全与行人保护14.4 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五章:汽车旅游与休闲15.1 汽车旅游的方式与线路规划15.2 汽车露营与户外活动15.3 汽车集结活动与自驾游15.4 汽车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的历史、结构、品牌、驾驶、养护、能源、产业、用品、文化、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汽车文化课件-第1章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汽车文化课件-第1章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图1-31 菲亚特1899年车,该车是世界上第一辆微型车, 其功率仅3~6马力
早期菲亚特公司的车型基本上都是豪华跑车, 1912年开始转向大众化的小型车,当年便造出了自己 的第一辆小型车——“Zero”,这代表着菲亚特从头开 始的愿望。“Zero”也是欧洲小型车的先驱之一(图132)。
图1-32菲亚特1912年推出的Zero, 该车拥有4缸发动机,功率为30马力。
卡尔· 本茨(Karl Benz, 1844~1929)(图1-8)是世 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1844年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 厄市,父亲是一位火车司机, 在小卡尔出生前不幸死于事 故。本茨从小就表现出过人 的动手能力,1866年他从卡 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毕业, 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图1-8 卡尔· 本茨
图1-5 奥托的发明 第一台固定式四冲程发动机
1924年汪克尔建立了一个转子发动机的小型试验室, 开始了潜心发明转子发动机的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 1929年他终于获得第一个转子发动机专利(图1-6)。为 了纪念他的杰出成就,因此人们把转子发动机称为“汪 克尔发动机”。
图1-6 汪克尔发明的转子发动机
图1-36“气流”牌轿车,1934
1.4.2 “前驱”先锋——雪铁龙 1919年6月第一辆雪铁龙A型车问世(图1-37),这 是欧洲第一辆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的汽车。雪铁龙将人 字齿轮图案作为自己的车标,以纪念对齿轮工业的贡献。
图1-37 雪铁龙A型,1919
1934年4月18日,世界上第一辆采用前轮驱动的汽 车Citroen Traction Avant轿车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 面纱(图1-38)。
1897年狄塞尔在德国卡塞尔展出了第一台实用的 柴油机(图1-7)。由于其远高于汽油机的热效率和较 高的安全性,柴油机成为了重型车辆和军用车辆的首选 动力。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柴油机称为“狄塞 尔”(DIESEL)。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单元二 汽车的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漫长的 一百多年,汽车的发展历史表明:汽车 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 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第1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1.1汽车的诞生
1.1.1汽车的起源 车,就是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汽车最早的发展首先要追溯车轮的发展。车轮

针对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
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
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升力,这便是“鱼
型鸭尾”式车型。
有“鸭尾形”尾翼的汽车
7.楔形汽车
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已接近于理想的造型。
1.2.2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是汽车上的重 要装置,没有发动机汽车便无从谈起, 因此发动机的发展对汽车的发展起着致 关重要的作用。
3.流线型汽车
林肯·和风牌轿车
4.甲壳虫汽车
1938年的大众甲壳虫汽车
新甲壳虫汽车
5.船型汽车
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6.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 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
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汽车
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 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 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向风的不 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 一般来讲横向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 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 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向风的 吹袭,有发生偏离的危险。
的发展,是由滑动(移动)变为滚动的飞跃。 随着车轮的发明,逐渐开始出现用马来拉带轮
子的车。17世纪,四轮马车一度承担几乎所 有的长途客运任务。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汽车文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

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5、了解汽车运动;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二)能力目标1、能讲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2、识别汽车的品牌与车标含义;3、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4、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外界知识的了解;2、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初步认识;3、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提高;三、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四、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1)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成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教师演示汽车的工作原理。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汽车构成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短文。

第二章:汽车的类型与品牌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各大汽车品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汽车销售员向顾客介绍汽车品牌。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类型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短文。

第三章:汽车的设计与制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创新点。

教师演示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设计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工艺的短文。

第四章:汽车的使用与维护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内容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汽车维护的视频,了解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汽车维护的经验。

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使用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维护的短文。

第五章:汽车的安全与环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一、导言
1.1引入汽车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1.2汽车文化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1.3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汽车历史
2.1汽车的起源和发展
2.2汽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3汽车在不同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汽车品牌和文化
3.1不同汽车品牌的历史和发展
3.2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塑造
3.3汽车品牌代表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四、汽车的概念和设计
4.1汽车的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
4.2汽车设计的原则和风格
4.3汽车设计对驾驶体验和用户舒适度的影响
五、汽车与环境
5.1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
5.2低碳汽车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六、汽车与社会
6.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6.2汽车文化与社交活动的关系
6.3汽车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影响
七、汽车文化与艺术
7.2汽车设计与工艺的创新和表现
7.3汽车在电影、音乐和文学中的形象塑造
八、汽车文化教育
8.2汽车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8.3汽车文化教育的实践和案例分享
九、汽车文化的未来发展
9.1汽车技术和设计的未来趋势
9.2汽车文化与新兴科技的结合和创新
9.3汽车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和影响
十、总结与展望
10.1汽车文化教学的收获和反思
10.2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10.3汽车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汽车文化--单元一

汽车文化--单元一

如果车牌超过了数字的容量,就是第十万位 时, 就从第一位开始用字母A,后面用0001至 9999:A0001----A9999 用完后第一位改成B再跟0001至9999,依此 类推;B0001-----B9999
也就是说如果车牌号越大说明车越新,前面 的英文字母越靠后,说明车越新,这就是一 般规律。
第一位: 1~5 北美; S~Z 欧洲; A~H 非洲; J~R 亚洲; 6和7 大洋洲; 8、9和0 南美.
国家 美国 加拿大
代码 1,4 2
国家 中国 泰国
代码 L M
国家 英国 法国
代码 G F
墨西哥
巴西 澳大利 亚
3
5
日本
韩国
J
K
意大利
瑞典
I
S
6
德国
W
西班牙
E
2、VDS 车辆描述码 六位字码组成 轿车:种类、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及约 束系统类型;
FF代表车型: 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 、奥迪A3、奔驰B级等。
FR代表车型: 丰田锐志、宝马3系、奔驰C级、 法拉利599等。
MR代表车型: 法拉利458、兰博基尼盖拉 多LP550-2、帕加尼Zonda、 保时捷Carrera GT等。
发动机前置,四个车轮驱 动
货车的分类
按货箱型式分类
栏板式 罐式
自卸式
平台式
箱式
篷式
专用车
汽车的总体构造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电气设备
传动系统
车桥、车轮
悬架
转向系统
巴士车身
车牌
车辆号牌---除了前两位要按照国家规定,其他都 可以自由选定 所在省 字母—市 00001~99999 第一个是汉字:代表该车户口所在省的简称:如 江西就是赣,北京就是京,重庆就是渝,广东就 是粤,山东就是鲁; 第二个是英文:代表该车所在地的地市一级代码, 规律一般是这样的,A是省会,B是该省第二大城 市,C是该省第三大城市,依此类推。 第三个是从00001-99999中的数字 广东省(粤)粤A 广州,粤B 深圳,粤C 珠海, 粤D 汕头,粤E 佛山。

汽车文化T单元1

汽车文化T单元1

第三节 蒸汽汽车
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
第三节 蒸汽汽车
前蒸汽汽车时代:时速9公里/小时,很“牛”了 在瓦特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的同一年,法国陆军技师、炮 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成功地制造世界上第一辆完全依靠自 身动力行驶的蒸汽机汽车。古诺曾在德国陆军中担任技师, 在上司的支持下开始研制汽车。1763年,他回到法国,又 担任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得到陆军大臣的赏识,继续在军 中研究用于牵引大炮的蒸汽车。古诺花了6年时间终于研 制成了可以载物坐人的蒸汽机汽车———“卡布奥雷”。这 辆车现在看来可以用庞然大物来形容,车长7.3米,高2.2 米,身主要用大木头做成,车上装有一个双活塞蒸汽机, 前轮作驱动兼转向,最高速度4公里每小时,每行驶15分 钟停车一次,加水烧沸后再前进。
第三节 蒸汽汽车
学习目标
一、汽车的始祖
二、早期的蒸汽汽车的发展史

一、南怀仁的记录
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663年,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最先提 出制造蒸汽机汽车,他的理论是利用蒸汽射流的反作用力 来推动车辆前进。1668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中国制 造了小型的蒸汽机汽车。这个车长只有60厘米,车身中内 装着一个煤炉,煤炉上面放一壶水,水烧开后,蒸汽由弯 曲的瓶口高速出,带动叶轮,再带动车轮转动。南怀仁的 这辆车的基本原理已与现代的汽车接近,后来被认为是汽 车的“始祖”。
轮子的发明
——春秋时期出土的战车车轮
车的起源
公元前33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使用的车——最古 老的车。 公元前1675年,古埃及人发明了装有制动装置的马车。 12世纪,罗马人发明了转向前轴,出现了四轮车。 1619年西班牙国王菲里普二世访问葡萄牙时所乘用是一 辆由六匹马拉的木轮车。
汽车的起源 车的起源 18世纪初里斯 本红衣大主教的专 用马车。

汽车文化单元一-1

汽车文化单元一-1
伏尔加、日产公爵、
丰田皇冠、丰田凌志等。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FF(front-front)方案
➢优点:结构十分紧凑,车身底盘高度降低,有助于提高汽车 的乘坐舒服性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操纵简便,发动机散热条 件好。
➢缺点:坡道行驶性能差,如上坡时,重量后移,前驱动轮的 附着重量减小,易于打滑。下坡时,重量前移,前轮负荷过重, 制动不当易引起车辆颠覆(故货车不用)。前轮既是驱动轮, 又是转向轮,需要使用等速万向节,使结构较为复杂;且前轮 的轮胎寿命较短。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
10 风筝 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10 风筝
快乐写话:
下课了,我们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玩( ) 的游戏,———————————————— ———————————————————— ————————————————————。
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喜欢的句子。 2、继续了解风筝的资料。
10 风筝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
10 风筝 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
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 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 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 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 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1.4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在行驶中所需要的功率和能量是取决于它的行驶 阻力。汽车的行驶阻力可以分为稳定行驶阻力和动态 行驶阻力。 稳定行驶阻力包括了车轮阻力、空气阻力以及坡度阻 力。
1.5 汽车产品型号 我国汽车产品编号规则
国产汽车型号均由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汽 车型号包括如下三部分:
③燃气涡轮机汽车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1.2 汽车的发明与发展1.3 汽车的基本构造1.4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2.2 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2.3 汽车历史的演变2.4 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汽车驾驶技术与安全3.1 驾驶基本操作3.2 交通规则与法规3.3 驾驶技巧与礼仪3.4 汽车安全知识第四章:汽车维修与保养4.1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4.2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4.3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4.4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第五章:汽车时尚与流行5.1 汽车设计潮流5.2 汽车改装文化5.3 汽车用品市场5.4 汽车时尚杂志与媒体第六章: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未来6.1 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6.2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6.3 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6.4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第七章:汽车环保技术7.1 汽车尾气排放与控制7.2 汽车节能技术7.3 新能源汽车与环保7.4 汽车环保政策的演变与影响第八章:新能源汽车8.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特点8.2 电动汽车的技术与发展8.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8.4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第九章:汽车营销策略9.1 汽车市场营销概述9.2 汽车销售与服务策略9.3 汽车网络营销与数字化营销9.4 汽车品牌形象与忠诚度建设第十章:汽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0.1 汽车文化的社会影响10.2 汽车赛事与文化活动10.3 汽车媒体与传播渠道10.4 汽车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汽车的基本构造解析:汽车的基本构造是理解整个汽车文化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等四大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环节2:汽车品牌与历史解析:汽车品牌与历史紧密相连,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需要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汽车历史的演变。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1.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让学生了解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让学生了解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

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

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汽车产业与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汽车文化电子教案 1-1汽车的诞生

汽车文化电子教案 1-1汽车的诞生

教案前期准备:课前在线学习活动1:教学组织(5分钟)组织学生扫码签到。

活动2:重点内容讲解(40分钟)1.蒸汽机的诞生詹姆斯·瓦特--1765年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自发明后广泛应用于工厂,几乎成为所有机械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此后,许多发明家开始利用瓦特的发明,将蒸汽机应用到机械等各种领域,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2.内燃机的诞生勒努瓦1860年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

1862年奥托制造出一台四部冲程引擎工作样机。

1864年奥托与企业家兼工程师朗津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内燃机制造厂,专门从事内燃机的开发。

1866年,奥托提出了内燃机工作的最佳循环方式: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即著名的奥托循环。

3.汽油机的诞生1886年卡尔·本茨将煤气发动机改进为汽油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在一辆三轮车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了—本茨1号车。

1886年,为庆祝妻子43岁生日,戴姆勒买了一辆美国造的四轮大马车。

他和迈巴赫在前轮上安装了转向装置,后轮上安装了驱动装置,把一台改进的立式发动机安装在车身中部,于是,第一辆四轮汽车就这么诞生了。

后来这辆车被尊称为戴姆勒1号。

4.柴油机的诞生鲁道夫.狄赛尔终于在1892年试制成了第一台压燃式内燃机,也就是柴油机。

活动3:分组讨论并汇报(20分钟)抛出如下4个问题供学生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采用小组研讨汇报,以此巩固和摸底学生在线学习效果。

1.蒸汽机的弱点?2.狄赛尔为什么抛弃汽油机而研究柴油机?3.转子发动机的发明?4.达芬奇也想发明汽车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补充,学生应能分析到当时汽车发明主要是动力的发明等。

】活动4:在线测验(10分钟)扫描“测验二维码”进入资源库平台的在线测验页面。

活动5:拓展训练(10分钟)扫描“二维码”进入资源库平台的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

活动6:课堂小结(5分钟)根据时间情况,和学生一起回顾主要内容并布置课后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授课内容
一、复习或者说明本次课程的重要性(5分钟)
1. 如今的汽车非常先进,各种的功能,速度非常的快,能过达到每小时百公里,不用说远古时代,就是近朝近代的军事中的急行军也不过日行百里。

车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简单到智能驾驶,汽车在当今的生活中地位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汽车发展的这个过程。

二、导入课程(10分钟)
汽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要学习、了解、掌握汽车文化知识。

汽车诞生已逾一百三十年。

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汽车融科技、艺术和实用于一身,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汽车的造型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汽车工业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进步,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带动着整个社会向着繁荣的方向发展。

如果将19世纪80年代的汽车
与现在的汽车作比较,任何人都会看到其间的变化之大。

三、课程设计过程(50分钟)
1.1.1 车轮的起源
汽车的进步离不开车轮的发展,轮子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以至我们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

实际上,人类驯服火的历史超过150万年,而开始使用轮子的历史只不过六千年的时间。

车轮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以后的事情。

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滚木上拖船,也使用纺轮,又有滚铁环的戏法儿,但是没有发明轮子。

引出:凡使用轮车的民族,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从古巴比伦学来的。

轮子的演化过程:
陶轮-----有辐条的轮子------现代的车轮;
1.1.2 发动机发明之前的交通工具
关于汽车发明前的交通工具,各种论述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1)中国古代车辆的发展。

(2)国外古代车辆的发展。

中国: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随机提问:车轮的形成或者发明的条件?(伴随青铜利器)
课后可以去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让指定的同学介绍?
强调演化的过程
No 授课内容
1.1.3 蒸汽机的发明
一个现象:人们出于某种原因把水装入一个密闭的瓶子里,用
木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加热。

在水被烧沸腾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不可
思议”的事情----瓶塞子“嘭”的一下就飞了。

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将瓶盖改成活塞,于是发明了蒸汽机,这也
是人类工业史上的一次飞跃。

人们用煤炭加热锅炉,
锅炉内的水被
加热成水蒸汽,在体积膨胀的时候推动气缸内的活塞,从而驱动船
只、火车、纺织机器等。

这种形式的引擎称为蒸汽机。

1712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纽柯门在前人的基础上,成功制
成了纽柯门蒸汽机,如图1-16所示。

它的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量
大,但是在欧洲流行了60年,主要用于矿井排水。

18世纪初,英国人瓦特在纽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比马的力气大的多,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们对便利、高效的运输工具的需求从此有所改观。

1769年,法国人库诺又研制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
的三轮车,这种三轮车利用装在车前的一个锅炉产生的蒸汽推动汽
缸中的活塞来驱动前轮。

这种早期的蒸汽机车在一次加水后只能行
驶3.2~4.8 km,在开动之前,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
的蒸汽,且热效率很低。

随着蒸汽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发现蒸
汽汽车非常笨重,对路面的破坏很大,且对煤的消耗量也大。

通过想象引
发同学的思
考。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