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大气污染及监测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大气污染及监测新技术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大气污染与农业的影响

2 、主要污染物及测定方法

3、大气颗粒物

4、(大气气溶胶)监测与分析

二、大气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

70年代之前:烟尘→TSP、SO2; 80年代:(SO2 NO X)→酸雨、TSP;90年代以来:SO2→酸雨、TSP→PM10PM2.5、NO X→光化学烟雾、Ozone→臭氧层破坏、GHG→气候变化、TOXICS(VOCs&PAHs) →人体健康。

三、我国大气污染发展趋势:1、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2、颗粒物复合型污染;3、大城市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污染加剧;4、城市空气中臭氧与有机物污染

四、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

(一)城市能源利用和产业结构问题。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大部分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和产业结构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

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占全国6.3%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40%的煤炭、生产了50%的钢铁,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

2、辽宁中南、山东半岛、武汉城市群、长株潭、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城市密度大、能源消费集中的城市群也出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3、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往往依靠“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区域环境管理资源的合力优势,对一些区域性的突出污染问题往往治污效果不明显。

(三)城市群进程改变自然环境条件

1、城市化进程加快,相互接连成巨大的城市群,原先存在的城乡结合部空气缓冲区已不复存在。

2、城市群内高层、超高层建筑密布,缺少城市风道,下垫面摩擦系数增大,空气水平流动性减弱,静风频率增加,大气污染物难以在水平方向扩散。

(四)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1、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640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型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使得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加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

2、绝大部分地区车用燃油品质不能完全满足实施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制约了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

3、机动车监督管理的职责交叉,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

(五) 环境管理的法规和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1、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现行对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仅用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2、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污染演变为煤烟型和氧化型复合污染。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二次反应后形成高浓度细粒子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大气氧化性增强,已成为产生灰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3、由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PM2.5等部分污染物未纳入评价体系,造成空气质量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公众的感受有较大差距。4、相关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的主动性不足

五、我国目前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指标:—SO2 、NO2 、PM10

六、其他污染问题灰霾现象、光化学烟雾(O3),毒害有机污染物:—PM2.5 、O3 、VOC 、PAH、Dioxin

七、PM2.5的环境效应:降低大气能见度→阳伞效应、云凝结核→致酸物质、干沉降→危害生态系统、远距离输送→区域性酸沉降、污染物载体→携带有害有毒污染物、进入呼吸道→影响人体健康、化学反应床→多相化学反应。

八、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九、大气质量标准(Air Quality Standard)

十、国外大气污染控制现状:

TSP 已解决

基本解决

和光化学烟雾部分解决

已提上日程

十一、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所做的努力:

1、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2、实施节能政策

3、改善能源结构

4、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5、控制燃煤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6、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7、控制室内空

气污染

十二、时间进度实施行动

1997 USEPA 颁布细粒子的NAAQS

1998-2000 全国范围内的监测布点

1999-2003 收集分析采样监测结果

2002 USEPA 完成近五年来有关NAAQS 的科学评论研究报告

2003-2005 USEPA 确定未达标区域

2007-2008 联邦各州提交达到NAAQS 的州执行计划

2012-2017 各州达到NAAQS 的最后期限为达到PM2.5标准而制订的实施进度表

十三、控制对策

1、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关于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的标准

2、欧美等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细颗粒物污染及控制研究

3、U.S. EPA逐步严格有关颗粒物的大气质量标准,并率先制定了PM2.5的标准

控制对策

十四、国外大气环境保护经国外大气环境保护经验与教训

1. 酸沉降污染控制经验——完善的总量控制目标和区域框架体系

欧洲:远程大气污染跨界输送协议(CLRTP)和国家排放限

值(NECD)

2. 机动车污染控制经验——改善燃油品质是控制排放的重要保障

2. 机动车污染控制经验——结合交通管理引导交通的清洁化

2. 机动车污染控制经验——利用经济杠杆鼓励

清洁汽车发展

①美国:通过燃油税缓解了交通能源的消费,并引导消费者使用更

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清洁燃料;

②英国:征收交通拥堵费以限制市内的机动车数量,来改善道路拥

堵问题;收取污染税进一步降低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

③德国、美国:对清洁能源车辆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鼓励

购买低排放的车辆。

3. 区域复合污染控制经验——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4. 重视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HAPs和重金属

①颁布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日本在2002年立法限制了149

种VOCs的排放、美国“清洁空气法”列出了189种有毒有

害大气污染物

②实施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产品标准:化工与炼油

行业VOCs挥发、涂料与有机溶剂使用过程排放、工业废

气和垃圾焚烧厂排放、油库和加油站等油气储运过程

③制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欧盟

十五、国内大气环境保护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历程

十六、(1)国外氮氧化物控制发展历程与经验—美国

1997年清洁大气法修订开始对新污染源的致酸前体物进行标准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