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期

合集下载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1.时间的比较。

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

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裸体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裸体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

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

《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

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2.线条的比较。

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3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3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拿破仑加冕》达维特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浴女》安格尔
《莫第西埃夫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戈雅 《在阳台上的女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19世纪西方 绘画 写实 主义 《加莱 义民》米勒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三个音乐家》局部 壁画公元前1390年 纳赫特之墓(埃及)
被赋予理想化的西方绘画 黄金比例:1:1.618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大理石雕塑 高204cm 约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 卢浮宫美术馆(法国)
萨莫德拉克的 胜利女神
二、从神性到人性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 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视频解读
《34岁自画像》1640 伦勃朗 布面油彩 伦敦国家美术馆
《夜巡》 伦勃朗 荷兰
阿姆斯特丹 美术馆
《倒牛奶的女仆》 荷兰 维米尔 阿姆斯特丹国立 美术馆
《林荫道》霍贝玛
《埃克河边的磨坊》布面油彩 雷斯达尔(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苏珊娜.芙尔曼像》布面油彩 鲁本斯( 弗兰德斯) 1632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西斯廷天顶画》 《创世纪》壁画 油彩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1512年 (梵蒂冈)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 达.芬奇
《草地上的圣母》布面油画 113cm*88cm 1507年 拉斐尔 (意大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奥地利)
雅典学院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油画 172.5cm*278.5cm 波提切利(意大利) 1486年 乌斐兹美术馆
19世纪西方绘画 写实主义 《思想者》罗丹

(完整版)中外绘画艺术鉴赏

(完整版)中外绘画艺术鉴赏
自近山望远山 谓之 平远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绘画
• 中国画
• 传统型: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
《山水册页》;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 融合性:徐悲鸿《群马图》;蒋兆和《流民图》
李可染《春雨江南》;林风眠《风景》
• 油画
罗中立《父亲》 董希文《开国大典》
•版画
胡一川《到前线去》 李桦<怒吼吧,中国》 古元《减租会》
四 作业
• 难点1: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 知识概述:同一风景题材的作品,中国叫山水,
西方叫风景画。 •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移动视点观察和描绘景
象。随类赋彩,或不作色,三远法(高、平、深)
•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特定角度),注重光源 色的变化,运用焦点透视,在平面上表现真实的 立体感、空间感深度感。
•后印象派:强调自我感受的抒发和形式语言的探究。 梵高的《星月夜》,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 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塞尚:《静物》。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 野兽派:马蒂斯、表现派:蒙克的《呐喊》、立体派: 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二、重难点突破
• 1、反映作者随心所欲,追求画面偶然效果
• 2、将不同角度的形象叠加在一起
• 3、体现出现实主义美术的价值取向
• 4、直观反映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 A1、2 B 3、4 C 1、3
D 2、4
2007年 39.(1分)文艺夏兴时期的科学、艺术家、思想家对自然现象进行了
深入地现察、摹仿和解释,油画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并逐渐成熟。从右 面两幅图可以看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油画艺术的经典,具 有鲜明的写---实--的特点。相比较,中国宋代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则 笔墨简炼、形象传神,具有写__意__的特点。

中外美术史鉴赏观后感

中外美术史鉴赏观后感

中外美术史鉴赏观后感近日,我参观了一次名为“中外美术史鉴赏”的展览,通过这次展览,我深入了解了中外艺术史的发展与演变,欣赏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受益匪浅。

在展览中,我首先被展厅中展示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所吸引。

这些作品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在这些作品中,我特别喜欢《女儿曰织鸟网》这幅作品。

它通过织网的女子形象,传递出中国古代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女性角色的独特理解。

同时,作品中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也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此外,展览中还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陶瓷等艺术形式,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古代中国艺术的精髓。

而去往外国艺术展厅后,我被一系列西方经典艺术作品所震撼。

其中,我最为喜欢的是梵高的《向日葵》。

这幅作品展示了梵高独特的画风和色彩运用,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通过饱满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梵高成功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热爱。

此外,尼斯巴略洛的《创世纪》,毕加索的《基督的自传》等作品也给了我极大的艺术启发和震撼力,使我对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展览,我意识到中外艺术史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但它们在表现和追求人类情感、审美和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那种典雅宁静的氛围,还是西方艺术作品中那种自由奔放的表现形式,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家的思想境界。

此外,通过观赏这些艺术作品,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流变之美”。

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西方,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和创作风格,使各个时期和地域的艺术作品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这些作品使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更能够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艺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次中外美术史鉴赏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观赏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我不仅拓宽了对中外艺术史的认识,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追求,也体会到了艺术的独特美感和力量。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在这几个周的学习中,程老师就中国的艺术作品与人物和外国的艺术作品和人物做出了点评和赏析,让我受益匪浅,深感自己文化底蕴需要加强,历史文化课很不过关,对很多知名人物都不知道,原本我一直以为光明正大的文艺复兴原来都不是那么的正义,原本我一直以为荒淫无道的路易十六原来也没有那么昏庸……那么,接下来我就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几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是文艺复兴,从时间上来说文艺复兴是十三世纪末叶开始的,从地点到范围上来说是从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从人物上来说,有三个先驱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

有“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当然,说这些都是文献上能看得到的,资料上能显示的,而通过程老师所说,我研读完部分资料以后,却不再认为文艺复兴有多伟大,有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历史水平极低而且又自认很高的西方人)认为欧洲在13世纪末挂起了一阵名为“文艺复兴”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里优越的欧洲人(白人)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创造了民主自由和高度发达的科技云云。

但我不认为欧洲存在过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只不过是欧洲白人为了掩盖他们在近代依靠好运突然发家的一个借口罢了。

我在此为诸位一点一点的揭露白人的“文艺复兴”鬼话。

近代欧洲完全是靠用侵略手段而发家的。

在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欧洲就是一片落后黑暗的不毛之地,但在发现美洲大陆以后的欧洲通过侵略美洲而获得的巨大的利益,从而推动他们在近代的崛起。

其实刚刚发现美洲的时候西班牙人完全不是美洲土人的对手,但他们带去的天花和梅毒霍乱等疾病去使美洲土著人大规模死亡。

更重要的是美洲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就已经在打仗了,结果是美洲人口锐减。

就像中国的三国时期一样,异族趁着中原汉人人口减少到只剩15%—20%的时候来了一场五胡乱华。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美术作品鉴赏是一门涉及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本文将从古今中外的角度来进行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一、古代美术作品鉴赏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主要以绘画和雕塑为代表。

其中,绘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常见主题,手法以工笔、写意、兼工而用等为代表。

对于绘画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画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通过画面中的题材、表现手法、情感等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汴京市井百态和明末清初的社会风貌,这幅画无论在历史、艺术、社会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关注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对于古代绘画作品,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画面的内容,还需要了解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例如,明代画家文征明擅长写意山水,他的作品以大笔豪放、轻松自然的笔墨风格著称。

而清代画家钱选则以墨色浑厚、构图精妙、线条简练而著名。

最后,关注作品的保存和承传。

古代美术作品的保存和承传也是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一环。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其浓重的文化底蕴和系统性的传统中华美学为其中最令人注目。

通过壁画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和敦煌发展艺术的独特风格,因此它们的保存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近现代美术作品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以油画等西方艺术形式为代表。

这些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思想倾向。

对于这些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作品的意义和思想。

近现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密不可分,因此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例如,毛泽东时期的木刻版画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形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大跃进等时代特征。

其次,关注作品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近现代美术作品在技法和表现方式方面与古代作品有所不同。

例如,齐白石在山水画方面采用齐白石法,通过清淡、简约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致敬。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XX-10-14 00:23:16)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外美术史》课程(xxxxxxxx23)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xxxxxxxx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分析每个时期美术样式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加强与提高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特的审美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当代结合现实,立体地把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流派及作品作家的特点,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以往单一、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部分内容中国美术史原始社会美术夏商周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元美术明清美术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外国美术史学时22222222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合计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原始、上古美术中世纪美术近代美术现代主义美术226632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原始时期美术的主要样式的形成原因及开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原始人群生存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化的历史进程。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趣。

教学办法:讲授与发问相联合辅助多媒体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2、磨制石器与玉器3、彩陶与黑陶4、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教学目的:了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熟练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因、特点、意义及其它美术样式。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一、中国古代美术作品1.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幅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北京)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墨和精确的构图,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场景。

从画中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忙的市集、悠闲的贵族、喜庆的婚礼等各种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南方山水的壮丽景色。

这幅作品共分为十二幅,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人物、建筑等元素,使整幅画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透视表现,徐渭成功地捕捉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二、国外美术作品1.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绘画之一。

这幅作品以女性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表情和柔和的色彩层次,展现了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画中的女性微笑着,似乎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情感,使观者不禁陷入思考和遐想。

2. 《星空》《星空》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独特感知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幅作品以浓重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梵高通过独特的画风和热情洋溢的色彩,将自然界中的美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观者对自然的壮丽和人类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结语以上所述仅是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简单介绍,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美术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品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作品,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力量。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美术是一门全球性的艺术门类,而中外美术鉴赏则是一种广泛研究和欣赏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中的艺术作品的学科。

从中国古代时期的宗教艺术、汉唐绘画、宋元明清山水画到近代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抽象艺术等,中国的美术历史悠久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而西方美术则以发展较为快速和日新月异的艺术形式和流派等著称,包括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派和后现代艺术等等。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美术之间既有不同的视觉语言、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也有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和规律,而中外美术鉴赏正是通过对这些相似和不同的点的分析和比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首先,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人们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自身的经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等的理解,因此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往往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山水画尤为注重物我交融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重视表现人类中心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这些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在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其次,人们需要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来理解和欣赏艺术家的意图和技法。

每个时期、地区和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例如,中国古代绘画中讲究“意境”,在表现对象的同时更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的抒发,而法国印象派则更加强调对光影、颜色等画面元素的观察和表现。

对于作品的视觉效果,人们需要注意到其线条、色彩、组合、构图、形态等方面,以及其所带来的情绪和情感。

同时,作品的材质和制作方式也是亟待被考虑的。

艺术家选取材料、使用工具和技法也是表现样式和特色的重要因素,例如绘画中涂层厚薄有别,粗细纹理差异,形成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另外,鉴赏艺术作品还需要注意到其所具有的传播和文化价值。

艺术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之后,其传播方式和所产生的影响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以及中国古代的绘画、器物等,往往和宗教、政治和社会阶层等有着密切关系。

谈《中外美术史》课程与《美术鉴赏》课程的差异

谈《中外美术史》课程与《美术鉴赏》课程的差异

谈《中外美术史》课程与《美术鉴赏》课程的差异作者:潘凡王晶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4期摘要:《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

而《美术鉴赏》是一种训练学生判断美的能力的课程,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鉴于此,本文着力探讨这两门课程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其侧重点、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教学审美《中外美术史》是面向专业院校和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而《美术鉴赏》则是近几年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的《美术鉴赏》教材大多都是中外美术简史的翻版,大量的美术术语没有涉及或没有作为重点进行教学,也没有注重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的相互渗透。

我对于两门性质有所不同的课程对照分析后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

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文化、哲学、宗教、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在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构建审美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的史实的介绍,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又统整知识框架,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法与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方面,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术等直观教学方式、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美术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论中外美术作品的区别中外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史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注重人文自由。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强调人体的美,争取人的尊严和解放,赞美人的力量和雄伟。

15世界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许多反映人间生活情趣的宗教美术品,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对象,是史无前例的。

先驱画家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值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斗争的缩影。

画面情节取自于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一节。

那是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知道他的死期将届,和十二个门共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坐在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做无可奈何的淡漠的表情,与两边四组动作状态不一的人物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是场面富有喜剧效果。

而这12个人也由于各自年龄、性格和身份的不同,他们惊讶与疑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任务之间相互呼应,彼此联系。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论唐朝的美术发展邓洁201011202942生物科学专业美术一直是我向往的一门艺术学科,一直都很仰慕那些绘画大师,那些学习绘画的学生们觉得他们很有内涵和气质,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通过画儿表现出来,不用说什么,一切尽在绘画中。

终于这学期我很幸运的选到了中外经典绘画艺术鉴赏这门课,可爱的老师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后半学期学期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我喜欢的东西,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或者在更深一点的说,思想上,都带给了我不小的影响,尽管它只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但是我一直把它当成一种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而且我一直很喜欢绘画,喜欢自己没事的时候在静静的画出自己的心声,虽然不专业,但每次看到自己的“杰作”慢慢的一肚子的成就感。

最终,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这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把自己学习这一门课的感受以及我理解的美术欣赏对我们个人修养提高的作用,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中外的绘画长河中,我最喜欢唐朝的绘画形式。

不仅仅是因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

而且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从唐朝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开始面向自然,更加开放更加自由。

与前代相比唐代的美术具有以下特点:(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

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美术鉴赏发展历程简述

美术鉴赏发展历程简述

美术鉴赏发展历程简述美术鉴赏是一门研究艺术作品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美术鉴赏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最早的美术鉴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时期。

这些文明时期的美术鉴赏主要集中在宗教和神话题材的艺术作品上,人们通过欣赏、分析和解释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神圣的崇敬和虔诚。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美术鉴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以人体为创作主题,并通过透视法等技巧使作品更加逼真和立体。

美术鉴赏者从中欣赏到了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人类形象的完美和神圣。

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使美术鉴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人们开始提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美感,也应该具有社会意义。

美术鉴赏者开始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艺术作品,将艺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出现推动了美术鉴赏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画家通过新的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并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美术鉴赏者开始重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20世纪初至今,现代艺术的涌现使美术鉴赏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阶段。

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断涌现,如抽象艺术、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也让美术鉴赏者面临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艺术作品的传播和鉴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

美术鉴赏者现在可以通过在线画廊、艺术杂志和社交媒体来获取更多的艺术信息和互动。

总结起来,美术鉴赏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种由古代宗教崇拜到现代多元审美的演变过程。

从古代文明时期的信仰和崇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美和启蒙运动的社会意义,再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表达和现代艺术的多样性,美术鉴赏不断扩展和提升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美术鉴赏?其本质是什么?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2.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面对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

要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不仅需要接触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不同艺术样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此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修养,方能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鉴赏者。

2.简述中国人物的“形”“神”论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1.中国古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

虽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却包含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形指身体,神指精神或心理。

2.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在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结束之后,第一、魏晋南北朝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

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在艺术界,艺术要表现人们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顾恺之等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

第二、顾恺之也是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士大夫贵族家庭。

仕途及艺术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顾恺之自己的努力。

除过众多客观原因,顾恺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顾恺之天资聪颖,从小又受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少年时期便禀赋超群,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潜力。

离开礼教和政治等严肃的话题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在顾恺之的作品中被充分用到。

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和画迹。

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为后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3.你怎样理解古希腊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基础?1.希腊人对神的看法就十分独特,他们不像埃及人那样视神为宇宙中探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绝对权威,而仅仅把神看作强健、聪明和更加理想的人.2.希腊人十分看重“数”这个概念.确立美的客观规范.3.希腊人是最早摆脱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中加进了分析判断,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民族。

.4.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想是什么,并举例具体说明?1.文人画家,指在绘画上有一定造诣的文人和士大夫,他们的画称之为“文人画”。

艺术追求以画家的主观意向为创作源泉,它不着眼于存形写照,带着一种游戏的、无意图的、无劳累感的轻快性,带着一种自我享受、自我超越的浪漫气息,表露出生命的内在精神活动、思绪与情怀美学理想文人画作品格法精备,这种不形似,只是其精神不专注于形似,其用笔时,自然流畅,意到便成。

它是世间万物已记熟于胸,任意画之却无不形似,与自然默契相合、浑化合一的最深心灵的表现。

其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寓精神于物象之中。

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2.例如:苏东坡《枯木竹石图》。

他一生屡遭流贬“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中国”,但总能以妙到毫巅的笔墨来表现和抒发自己的“象外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后世提供一种理想的人生范式。

清代文艺批评家刘熙载说东坡书画“长于趣”,这画中聊聊数笔, 却实得自然之趣。

虽无外景烘托,但“风枝雨叶瘠土竹,龙盘虎踞苍藓石”之景的象外之意却跃然纸上,在绘画方面,他既是画家,又是文人画(士人画)理论的奠基人。

他极度推崇王维的以诗入画、诗中有画之法,也正是看重王维的“象外”之意。

苏东坡这幅《枯木竹石图》既实践与发展了文人画的水墨技巧,又强调文人画意在画外的境界。

这一切,全部因了苏东坡痴痴以求的象外之意——画为心声、画乃心画,心灵世界与精神家园,全在象中寓含!意寓于象,象则表意。

图画中描写了枯木竹石之类自然物形象,却引得欣赏者由此而联想及彼(象外),借物(象)以抒情。

苏东坡提出并实践的这个“象外之意”概念,即是明白地指出:“象”并不是艺术的“内容”,而仅仅是一个“材料”而已,艺术中的真正内容,应是像外之意。

这幅《枯木竹石图》不过是借枯木竹石之象,而表达东坡自己的胸臆:既是东坡图像外如丑石重压之坎坷人生的纯粹写照,也是东坡图像外如枯木不朽之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

5.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其意义何在?1.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2.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

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

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

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3.这场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其主要核心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巨大生命力。

因此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也为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但是,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6.中西传统绘画在观念和语言的差异是什么?并举例具体分析。

1.观念上: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黑白色,还有朱砂红。

看一副中国画,看的是意境,有画者的主观意识在里面,表达了画者的一种思想和境界。

中国画中较多山水画,要不就是动、植物画。

很少有看到描画任务的画。

它讲究的是一种整体和谐性。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着其实在画里面就展现出来了。

中国画在于写意,偏重于主观因素,并以诗画结合、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力图创造出一种和谐美。

西方画以油画为主,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刻画生动。

对客观事物的刻画要求精准。

并且西方画很多都是刻画人物的,在我觉得画家们都喜欢自画。

西方绘画概括的讲分为两大派,即写实派和抽象派。

西方绘画着重色彩,追求真实的美感。

到了现代,西方兴起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西方现代派绘画等等。

纵观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无论在客体对象表现,还是内在审美意象的追求方面,都体现出人类希望充分表达自我、追求和谐的一种理念。

2.语言上中国画讲究的是画意,更注重“气韵生动”。

中国的水彩画既保留了西方绘画直观性的视觉效果,也吸收了中国画中的意韵趣味,使水彩画的表现语言更趋于完美西方在绘画语言的表现上偏重于外在感性的特点,不管是写实的形色和谐,还是象征的光色一体,绘画语言通过与色彩、造型、空间的影调层次和材料、笔触的质感肌理的不同组合方式,展示了鲜明再现性和偏于视觉经验的特点。

3.比如西方的油画《珍珠女郎》是用油调和油质颜料在特制的布、木板、厚纸和墙壁上作画。

重形似、重再现、重塑性,运用焦点透视以面塑性,颜料具有较强的遮盖力,色彩丰富,能充分的表现物体色彩变化,极富有真实感。

再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充分地向人们展示了“神仪在心”,将一个风姿绰约、漂亮非凡、光润玉艳的洛神美女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出来。

尤其是在画卷的前两段中,洛神的那种形态美,衣袂飘飘,给人一种若往若还、含辞未吐的感觉,充分表现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景,生动地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7.中西文化交流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什么?并举例分析。

1.西方美术向中国的渗透肇始于意大利人利玛窦。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利玛窦定居广东肇庆,正式揭开了天主教会进人中国内地的序幕。

因为传教的需要,利玛窦带来了“天主”和“天主母”图像,可以说这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方油画。

由于传教士所带来的绘画与东方绘画有着本质的差别,它们很快在中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西方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下,明朝的一些画家在技法上开始有意地向西方学习,对传统国画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在人物画方面有以曾鲸为代表的“波臣派”,强调人物动态与结构的准确,用明暗关系对面部与手进行较为深入的刻画;山水画方面最早接受西方影响的是吴彬的“写实主义”画风,后来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画派”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绘画的经验,利用黑白变化来加深构图的纵深感与山石的结构,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清初,西方近代美术对中国绘画影响的主要表现不是在传统中国画所经受的刺激和改造方面,而是以某些西方美术种类和样式不断地、大量地引进为显著标志,如油画、版画、雕塑等的大量引进,从而使中国美术整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版画、雕塑等,虽然在中国传统美术中早已存在类似的样式,但细究中国近代版画、雕塑的缘起和发展及其本质特征,不能不承认,主要还是来自西方近代美术的影响。

2.受南怀仁影响,清代画史中最早开西洋画风之一的焦秉贞所画的屏风《桐荫仕女图》甚至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

这表明中国部分画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西洋画法的透视、明暗、光影、远近、浓淡及设色等技法。

较早传人的西方绘画理论有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所著西画技巧《画答》(1629年)。

后来,年希尧仿照西方绘画透视学撰写了《视学》(1729年),是我国学者最早研究西画透视学的专著。

8.徐悲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有什么贡献和重要影响?1.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

在早期中国油画家中,杰出者首推徐悲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