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合集下载

网线布线验收标准

网线布线验收标准

一、网络布线系统验收标准过去国内大多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国外厂商生产的产品,且其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绝大部分由国外厂商或代理商组织实施。

当时因缺乏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所以不论是在产品的技术和外形结构,还是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以及与房屋建筑的互相配合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为此,我国主管建设部门和有关单位在近几年来组织编制和批准发布了一批有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应遵循的依据和法规。

这方面的主要标准和规范如下所示。

1、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根据建设部公告,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根据建设部公告,自2007年10月且日起施行。

3、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汀50314-2006)由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批准发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4、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由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5、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由原信息产业部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6、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由原建设部发布,向2002年6月且日起施行。

7、通信行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YDD5082-99)由信息产业部批准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8、通信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的T)/T2008-930由建设部和原邮电部联合批准发布,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9、通信行业标准《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D5048-97)由原邮电部批准发布,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10、通信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建筑电话通信设计安装图集》向T>5010-95)由原邮电部准发布,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11GB5031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 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宜张晓微孙兰李雪佩张文才陈琪成彦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朱立彤刘侃陈汉民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术语 (2)符号与缩略词 (5)3系统设计 (7)系统构成 (7)系统分级与组成 (9)缆线长度划分……………………………………………(1 1)系统应用…………………………………………………( 1 2)屏蔽布线系统……………………………………………(1 3)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 3)工业级布线系统…………………………………………(1 4) 4系统配置设计……………………………………………(1 5)工作区…………………………………………………(1 5)配线子系统……………………………………………(1 5)干线子系统……………………………………………(1 7)建筑群子系统……………………………………………(1 8)设备间…………………………………………………(1 8)进线间…………………………………………………(1 8)管理……………………………………………………(1 8)5系统指标 (20)6安装工艺要求 (31)工作区…………………………………………………(3 1)电信间 (31)设备间…………………………………………………(3 2)进线间…………………………………………………(3 3)缆线布放………………………………………………(3 4)7电气防护及接地…………………………………………(3 6)8防火……………………………………………………… (3 9)本规范用词说明………………………………………………(4 0)附:条文说明…………………………………………………(41)1总则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综合布线的相关重要知识

综合布线的相关重要知识

一、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1、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两个中国国家标准。

2、综合布线概念:综合布线系统是指用数据和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应用系统。

在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中宜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3种常用形式。

(1)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大多数能支持话音/数据,其特点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话音和数据的应用,应用于语音、话音/数据或高速数据,便于技术人员管理,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

它支持话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特点是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能大楼,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各个子系统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将综合布线系统按照以下7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服务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从信息插座延伸到终端设备的整个区域,即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域可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监视器以及传感器等终端。

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跳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之间搭接。

它是由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组成。

在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从RJ-45插座到计算机等终端设备间的连线宜用双绞线,且不要超过5m。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

综合布线是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线路系统,它是建筑物内部通信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缆系统。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标准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安装要求、验收规范、运行维护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各项工作。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通信需求,合理设计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线缆路径,确保布线系统的稳定可靠。

在安装阶段,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线缆的敷设和连接,确保线缆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在验收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运行维护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实施,对于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规范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同时,它还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通信质量,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总之,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机柜安装要求

机柜安装要求

理线环的安装

理线环的安装步骤如下: 1)取出理线环和所带的配件--螺丝包。 2)将理线环安装在网络机柜的立柱上。 注意:在机柜内设备之间的安装距离至少留1U的 空间,便于设备的散热。
编号和标记
完整的标记应包含以下的信息:建筑物名称、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常用三种标记:电缆标记、场标记和插入标记,其中插入标记用途最广。 1.电缆标记 电缆标记主要用来标明电缆来源和去处,在电缆连接设备前电缆的起始端和终端都应做好电 缆标记。电缆标记由背面为不干胶的白色材料制成,可以直接贴到各种电缆表面上.其规格 尺寸和形状根据需要而定。例如,1根电缆从三楼的311房的第1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点拉至楼 层管理间,则该电缆的两端应标记上“311-D1”的标记,其中“D”表示数据信息点。 2.场标记 场标记又称为区域标记,一般用于设备间、配线间和二级交接间的管理器件之上,以区别管 理器件连接线缆的区域范围。它也是由背面为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贴在设备醒目的平整表 面上。 3.插入标记 插入标记一般管理器件上,如110配线架、BIX安装架等。插入标记是硬纸片,可以插在 1.27cm×20.32cm的透明塑料夹里,这些塑料夹可安装在两个110接线块或两根BIX条之 间。每个插入标记都用色标来指明所连接电缆的源发地,这些电缆端接于设备间和配线间的 管理场。对于插入标记的 色标,综合布线系统有较为统一的规定
电源安装要求

管理间的电源一般安装在网络机柜的旁边, 安装220V(三孔)电源插座。如果是新建 建筑,一般要求在土建施工过程时按照弱 电施工图上标注的位置安装到位。
通信跳线架的安装


通信跳线架主要是用于语音配线系统。一般采用110跳线 架,主要是上级程控交换机过来的接线与到桌面终端的语 音信息点连接线之间的连接和跳接部分,便于管理、维护、 测试。 其安装步骤如下: 1)取出110跳线架和附带的螺丝。 2)利用十字螺丝刀把110跳线架用螺丝直接固定在网络机 柜的立柱上。 3)理线。 4)按打线标准把每个线芯按照顺序压在跳线架下层模块 端接口中。 5)把5对连接模块用力垂直压接在110跳线架上,完成下 层端接。

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GB5031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7.0.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 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宜张晓微孙兰李雪佩张文才陈琪成彦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朱立彤刘侃陈汉民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与缩略词 (5)3系统设计 (7)3.1系统构成 (7)3.2系统分级与组成 (9)3.3缆线长度划分……………………………………………(1 1)3.4系统应用…………………………………………………( 1 2)3.5屏蔽布线系统……………………………………………(1 3)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 3)3.7工业级布线系统…………………………………………(1 4)4系统配置设计……………………………………………(1 5)4.1工作区…………………………………………………(1 5)4.2配线子系统……………………………………………(1 5)4.3干线子系统……………………………………………(1 7)4.4建筑群子系统……………………………………………(1 8)4.5设备间…………………………………………………(1 8)4.6进线间…………………………………………………(1 8)4.7管理……………………………………………………(1 8)5系统指标 (20)6安装工艺要求 (31)6.1工作区…………………………………………………(3 1)6.2电信间 (31)6.3设备间…………………………………………………(3 2)6.4进线间…………………………………………………(3 3)6.5缆线布放………………………………………………(3 4)7电气防护及接地…………………………………………(3 6)8防火……………………………………………………… (3 9)本规范用词说明………………………………………………(4 0)附:条文说明 (41)1总则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细解读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细解读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细解读[导读]本文为大家详解《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内容变化。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按照国际标体系的组成,根据我国布线标准的缺失部分,增加了工业环境布线章节,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家居布线系统不含在本规范的范畴之内。

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宽带中国”的战略目标,本规范特意增加了第四章“光纤到用户单元”,并单独提出了系统构成、设备配置、产品选用、性能指标等内容。

为了保持和建筑电气等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对安装设计的内容增加了较大的篇幅。

新的标准规内容变化具体体现如下:补充完善术语内容。

2、系统设计·参照国际标准ISO/IEC 11801版,对内容消化、吸收、等同引用。

主要体现于系统的分级、网络拓扑结构、系统构成、缆线长度、系统指标等方面内容。

·仍按原规范提出作为布线工程应从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管理七个部分去完成设计内容。

但会强化进线间的设置要求,注重外部网络的接入和入口设施安装场地技术要求。

补充光纤布线系统的分级及构成。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求、产品的现状、技术发展以及工程的造价等因素,结合布线的等级设定,提出建筑物支持应用的缆线、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跳线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选择不同等级的应用时,产品组合的具体要求。

·列出综合布线系统各个子系统缆线长度的限值及在各种网络应用中的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

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和网络应用对缆线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一点在设计中人们经常会产生误区,但它对布线工程系统设计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布线传输性能的关键。

·屏蔽布线系统的选用原则与设计要点力求可操作性。

·结合国外标准补充与修改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两种方案时的设计要点。

3、系统配置这部分的内容与2007版相比,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网络的构成,既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求,又留有冗余和备份。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

教案授课题目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教研室主任教务科长授课时数12课时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授课班级与时间计算机09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概述第二单元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标准熟悉和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对于系统设计、项目实施、验收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章对有关综合布线行业标准的发展历史、变更和最新标准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2007年4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1 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和组织机构2.2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国际标准2.3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中国标准2.3.1 中国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和标准制定2.3.2 综合布线其他相关标准2.4 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国家标准简介2.4.1 名词术语2.4.2符号和缩略词2.4.3 系统设计2.4.4 系统指标习题2.1 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和组织机构中国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为建设部,具体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负责编制。

以下为部分综合布线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与机构: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BICSI 国际建筑业咨询服务Building Industry Consulting Service InternationalCCITT 国际电报和电话协商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Telegraphy and TelephonyEIA 电子行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ICEA 绝缘电缆工程师协会Insulated Cable Engineers Association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EE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TU-TSS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分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ectionNEMA 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FPA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TIA 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UL 安全实验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ETL 电子测试实验室Electronic Testing LaboratoriesFCC 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U.S.)NEC 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ational Electrical Code(issued by the NFPA in the U.S.)CSA 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ISC 加拿大工业技术协会Industry and Science CanadaSCC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tandards Council of Canada2.2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国际标准目前常用的综合布线国际标准有: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11801: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的SC 25/WG 3工作组在1995年制定发布的,这个标准把有关元器件和测试方法归入国际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综合布线系统宜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的配线作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并应按照各系统对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优化设计。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定型产品。

1.0.6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2.1 术语2.1 术语2.1.1 布线 cabling能够支持电子信息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缆线、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

2.1.3 电信间 telecommunications room放置电信设备、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一个空间。

2.1.4 工作区 work 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 信道 channel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2.1.6 链路 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 永久链路 permanent 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2.1.8 集合点 consolidation point(CP)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2.1.9 CP链路 CP link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两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

2.1.10 建筑群配线设备 campus distributor终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1 建筑物配线设备 building distributor为建筑物主干缆线或建筑群主干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

2.1.12 楼层配线设备 floor distributor终接水平缆线和其他布线子系统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3 入口设施 building entrance facility提供符合相关规范的机械与电气特性的连接器件,使得外部网络缆线引入建筑物内。

2.1.14 连接器件 connecting hardware用于连接电缆线对和光缆光纤的一个器件或一组器件。

2.1.15 光纤适配器 optical fibre adapter将光纤连接器实现光学连接的器件。

2.1.16 建筑群主干缆线 campus backbone cable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设备与建筑物配线设备的缆线。

2.1.17 建筑物主干缆线 building backbone cable入口设施至建筑物配线设备、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

2.1.18 水平缆线 horizontal cable楼层配线设备至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

2.1.19 CP缆线 CP cable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

2.1.20 信息点(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缆线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2.1.21 设备缆线 equipment cable通信设备连接到配线设备的缆线。

2.1.22 跳线 patch cord/jumper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和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2.1.23 缆线 cable电缆和光缆的统称。

2.1.24 光缆 optical cable由单芯或多芯光纤构成的缆线。

2.1.25 线对 pair由两个相互绝缘的导体对绞组成,通常是一个对绞线对。

2.1.26 对绞电缆 balanced cable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导体线对组成的对称电缆。

2.1.27 屏蔽对绞电缆 screened balanced cable含有总屏蔽层和/或每线对屏蔽层的对绞电缆。

2.1.28 非屏蔽对绞电缆 unscreened balanced cable不带有任何屏蔽物的对绞电缆。

2.1.29 接插软线 patch cord一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件的软电缆。

2.1.30 多用户信息插座 multi-user telecom-munication outlet工作区内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装置。

2.1.31 配线区 the wiring zone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用户单元的密度,以单栋或若干栋建筑物的用户单元组成的配线区域。

2.1.32 配线管网 the wiring pipeline network由建筑物外线引入管、建筑物内的竖井、管、桥架等组成的管网。

2.1.33 用户接入点 the subscriber access point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业务共同接入的部位,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建筑建设方的工程界面。

2.1.34 用户单元 subscriber unit建筑物内占有一定空间、使用者或使用业务会发生变化的、需要直接与公用电信网互联互通的用户区域。

2.1.35 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 fiber to the subscriber unit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光纤到用户单元工程中,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地下通信管道、建筑内管槽及通信光缆、光配线设备、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及预留的设备间等设备安装空间。

2.1.36 配线光缆 wiring optical cable用户接入点至园区或建筑群光缆的汇聚配线设备之间,或用户接入点至建筑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与公用通信管道互通的人(手)孔之间的互通光缆。

2.1.37 用户光缆 subscriber optical cable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至建筑物内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之间相连接的光缆。

2.1.38 户内缆线 indoor cable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至用户区域内信息插座模块之间相连接的缆线。

2.1.39 信息配线箱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box安装于用户单元区域内的完成信息互通与通信业务接入的配线箱体。

2.1.40 桥架 cable tray梯架、托盘及槽盒的统称。

2.2 缩略语2.2 缩略语ACR-F(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衰减远端串音比ACR-N(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Near-end)衰减近端串音比BD(Building Distributor) 建筑物配线设备CD(Campus Distributor) 建筑群配线设备CP(Consolidation Point) 集合点d.c.(Direct Current loop resistance) 直流环路电阻ELTCTL(Equal Level TCTL) 两端等效横向转换损耗FD(Floor Distributor) 楼层配线设备FEXT[F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loss)] 远端串音ID(Intermediate Distributor) 中间配线设备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L(Insertion Loss) 插入损耗IP(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MUTO(Mul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多用户信息插座MPO(Multi-fiber Push On) 多芯推进锁闭光纤连接器件NI(Network Interface) 网络接口NEXT[Ne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loss)] 近端串音OF(Optical Fibre) 光纤POE(Power Over Ethernet) 以太网供电PS NEXT [Power Sum Ne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loss)] 近端串音功率和PS AACR-F(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Alien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 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ACR-Favg(Average 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Alien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 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平均值PS ACR-F(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 衰减远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CR-N(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Near-end) 衰减近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NEXT[Power Sum Alien Near-End Crosstalk(loss)]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PS ANEXTavg[Average Power Sum Alien Near-End Crosstalk(loss)] 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平均值PS FEXT[Power Sum Far end Crosstalk(loss)] 远端串音功率和RL(Return Loss) 回波损耗SC[Subscriber Connector(optical fibre connector)] 用户连接器件(光纤活动连接器件)SW(Switch) 交换机SFF(Small Form Factor connector) 小型光纤连接器件TCL(Transverse Conversion Loss) 横向转换损耗TCTL(Transverse Conversion Transfer Loss) 横向转换转移损耗TE(Terminal Equipment) 终端设备TO(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信息点TIA(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美国保险商实验所安全标准Vr.m.s(Vroot.mean.square) 电压有效值3系统设计3.1 系统构成3.1 系统构成3.1.1 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传递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