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应用实例——拖把的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理论应用实例——拖把的创新设计

一、应用背景

拖把就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物品,应该说它的出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就是,现在人们用的各种拖把真的很好用不?如果您经常做家务的话,我想您一定会皱起眉头的。

二、问题描述

现在市场上的拖把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市场主流拖把优缺点比较

现在市场上的各式拖把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用triz理论的方法来对拖把进行一个创新设计,争取想出一款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的新型拖把!

三、问题分析

1、解决拖把不易拧干或者拧干十分困难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10#力——用更小的力完成同样的工作

33#可操作性——使得拧干的过程动作更加简单,增强其

可操作性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要增加拧干功能必然使得装置较普

通拖把而言更加复杂。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26,35,10,18;32,25,12,17

2把物体预先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以让其能及时

地发挥作用而不浪费时间

18 机械振动1使物体振动

2提高振动频率,甚至超声区

3利用共振现象

4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

5超声振动与电磁场耦合

32 改变颜色1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颜色

2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透明度与可视性

3在难以瞧清的物体中使用有色添加剂或发光物质25 自服务1使物体具有自补充与自恢复功能

2利用废弃物与剩余能量

12 等势在势场内避免位置的改变

17 多维化1将一维变为多维

2将单层变为多层

3将物体倾斜或者侧向放置

4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

解决方案:利用19#把物体预先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以让其能及时地发挥作用而不浪费时间

可以将拖把放置在某个装置内,然后用脚踩或者手拉的方式即可自动将水拧干。

经调查,这种方案已经运用于现代产品中,并且效果良好。如图:

2、解决拖把使用时不符合人体舒适度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使得人体疲劳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其形状必将更加的复杂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19,1,31

将拖把的手柄设置成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人不需要弯腰便可以完成拖地的过程。

3、解决一个拖把不能同时用来清洁与擦干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5#适用性及多样性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15,29,37,28

组成部分

可以使用两块拖把布,当需要湿拖的时候换上其中一块,当需要将水擦干的时候换上另一块即可。

4、解决拖把吸水能力不强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27#可靠性——拖把就是否能够可靠的将地板上的水吸干净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很可能需要增加某一具有强吸

附能力的物质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21,28,40,3

寻找一种吸水能力超强的材料,将其使用到拖把布中即可。

5、解决拖把不能清除死角灰尘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5#适应性及多样性——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13#结构稳定性——可以灵活运动,必然会使其结构不太

稳定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35,30,14

将拖把手柄与拖布的连接部位的焊接变为一个可以实现360°自由转动的铰接的结构,那么当有死角需要擦拭的时候,该拖把可以轻松完成此任务。

6、解决拖把拖地不干净的问题

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27#可靠性——将地板擦拭得更干净

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就是:13,35,1

可以在拖把布里面设置一种加热的装置,使得去污的速度更快。

2、利用1#分割原理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可以再拖把中增加一个装置,此装置中存放有清洁液,使用者在拖地过程中只需要轻轻按某一按钮,即可使得清洁液喷出,使得地面清洁。

四、小结

拖把就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我之所以会想到拖把的创新设计,就是因为我平常在家担负着拖地的重任,每次拖完之后都就是腰酸背疼,而且经常几个拖把换着用,跪在地上拼命擦,往往都擦不干净。我认为,我的这些创新思想都就是比较实用的,不管现在别人就是不就是已经在用了。

我们应该多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多观察多思考,将创新的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的做一个创新型人才!

07创新班

丁喆

0710111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