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2.纵向看,各产业的总产值 = 各产业消耗的中间产品价 值 + 各产业的毛附加价值。
X11 X21 Xn1 D1 V 1 M 1 X1 X12 X22 Xn2 D2 V 2 M 2 X2 X1n X2n Xnn Dn Vn Mn Xn
在(I-A)可逆时(在实践情况下一般能满足该 条件),可将矩阵形式转化为:
X=(I-A)-1 Y
其中的(I-A)-1 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可以通过昂 惕夫逆矩阵进行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的分析以及波及 效果分析等。
耗量。用aij表示第j产业产品对第i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 数,即生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数量。
aij
X ij Xj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a11 a12 a1n
实物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a 21
a 22
a
2
n
a
n1
an2
a
nn
a11 a12 a1n
价值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产值必然相等。也就是把方程组中的n个方程(i=1,2,…,
n)连加起来。
nn
nn
= ( Xij Yi
( Xji Di Vi Mi)
i1 j1
i1 j1
(i=1,2,…,n)
n
n
即:
Yi =
(Di Vi M i)
(i=1,2,…,n)
i 1
i 1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四、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 ……
投入产出总结汇报
投入产出总结汇报投入产出总结汇报一、引言投入产出(Input-Output,缩写为IO)分析是一种评估经济系统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中各个部分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分配情况。
本次汇报将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在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并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评估。
二、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模型。
它主要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各个部门的产出都是由该部门自身的投入以及其他部门的投入共同决定的;二是每个部门的产出都通过某种方式分配给其他部门作为投入。
具体而言,投入产出模型将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产出和投入。
产出可以被其他部门用作投入,同时该部门也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投入。
通过构建一个投入产出矩阵,可以计算出每个部门的总产出、总投入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1. 经济决策: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等决策者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情况,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评估减税政策对各个部门的影响,帮助政府合理制定税收政策。
2. 政策制定: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各个部门的优先发展方向,从而合理配置资源。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关系,政府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产业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规划和战略决策。
通过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优势产业,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优势1. 全面性: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考虑到整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经济信息,有助于决策者全面了解经济状况。
2. 系统性: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把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投入产出矩阵,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3. 可拓展性: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调整,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经济系统分析。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
投入产出平衡的原理
投入产出平衡的原理投入产出平衡是指在特定的投入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生产流程,使产出达到最大化或最优化的状态。
投入产出平衡的原理主要涉及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投入因素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一、投入产出关系1. 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产出的多少。
2. 产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来描述,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
3. 在理想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投入越多,产出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资源有限、技术不足等。
二、实现投入产出平衡的原则1.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分配和配置资源,以达到最优化的产出目标。
在实践中,资源优化配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分配劳动力,确保每个岗位都具有适当的人数和技能,以提高生产效率。
(2)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原材料、设备和工具,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生产的需要。
(3)财力资源的合理运用:根据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资金,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 技术创新原则技术创新是实现投入产出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研发创新:通过不断地研发和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以提高产出的质量和效益。
(2)工艺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减少生产废品和能源消耗。
(3)设备更新: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提高生产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3. 进一步的投入与产出分析对投入产出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1. 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投资项目或经济活动的效益。
它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
2.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以一个经济系统为对象,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并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2.1 投入和产出投入是指用于生产的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材料等。
产出是指生产活动的结果,如产品、服务等。
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从而进行分析。
2.2 投入产出系数投入产出系数表示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量。
例如,如果某个部门在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时需要10个单位的原材料和5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那么该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为10和5。
2.3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投入产出关系中直接可观察到的效益,即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
间接效益是指投入产出关系中隐含的效益,即通过间接影响其他部门的效益。
3.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益,例如政府投资项目、企业生产决策等。
以下是两个案例的分析:3.1 政府投资项目假设某地政府决定投资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评估该项目的效益。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各个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例如土木工程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为10和5。
然后,计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考虑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得出该项目的总体效益。
3.2 企业生产决策假设某企业考虑引进一项新的生产技术,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评估该决策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该技术的投入产出系数,例如该技术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量。
然后,计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考虑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得出该决策的效益。
4. 结论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投资项目或经济活动的效益。
投入产出分析
1. 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行列交织的棋盘式平衡 表,其描述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经济系统 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
• 基本设计原则:
– 行的方向表示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产出及其 使用
– 在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来 源
产出
• 根据产品使用方向之不同,可将产品分为 两大类:
直接消耗系数
aij
X ij Xj
其中, X ij 为第 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X j 为第 j 部门总产出。
aij 的含义是第 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的直
接依存关系。n×n 个 aij 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一般记为 A。
B A A2 A3
I A 1 I
完全需要系数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L:
L B I I A 1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与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差别仅在于 一个对角线上元素为 1 的单位矩阵,
lii 的含义:为提供 i 部门单位最终产品,
i 部门总共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 (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本身)。
•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反映了最终产品与为获 得最终产品而需要的总产品之间的比例关 系,这种比例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中的 乘数,所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又被称为乘 数矩阵。
3. 投入产出模型
• 行模型 • 列模型
行模型的意义
• 体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思想: • 外生的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最终需求,通过由生产
• 经济内涵:投入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 、各种最初投入系数)与产出规模无关; 各种投入品不能互相替代。
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比例性 假定的部分改进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二)收入分配核算原理
1、分配核算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核算首先要计算一系列的分配 统计指标,包括初次分配收入(原始收入), 再分配收入与支出、可支配收入等,以此完 整的反映分配过程的不同层次数量表现,并 借助于收入分配帐户的具体描述反映分配过 程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平衡关系。
2、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
一、直接消耗系数
计算:
aij
xij Xj
(i,
j
1,2
, n)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 系数;xij 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 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aij
xij Xj
(i,
j
1,2
, n)
950
4068
a11
0.1046a12
0.0963
9085
42262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平衡关系 1.从纵向看: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全国最初投入总计=最终产品总计。
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概念:
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 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 数量表现。
1950
23140
a21
0.2146a22
0.5475
9085
42262
32
0.0823
9085
42262
二、完全消耗系数
1. 概念: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 而发生的完全消耗(即直接消耗与间接 消耗之和)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方法:利用矩阵方法计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等增加 值要素。行表示总增加值(GDP)构成, 列表示产出类型。 第Ⅳ象限: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 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 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 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 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 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 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 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 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列昂惕夫就较大地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全 部均衡理论为目的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模型成为一种 以技术联系为基础、以研究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依 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这种分析方法有了实 际应用的可能。
四、投入产出法的产生与发展
(3) 设 n 维向量 ~p 是 n 种产品的价格向量,m 维向量 w~ 是
m 种要素价格向量。即
p1
~p
p2
pn
w1
w~
w2
wm
那么可知,为了生产第 j 种产品 X j 的数量,需要第 i 种 生产要素为aij X j 数量( ( j 1,2,, n) ,所以,全部产品
n
对第 i 种生产要素的总需求量是 aij X j (i 1,2,, m) 。 j 1
在均衡的条件下,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等于需求,由此 得到 m 个方程:
n
aij X j Ri ,i 1,2,, m
j 1
(1·1)
下面来考虑总产品 X j 的确定(简单处理,方程的思想性十分重要):
根据一般均衡的思想,第 j 种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所有产品和要素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一)第一节静态投入产出模型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介绍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简单地说,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劳动投入产出表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全国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部门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报告期投入产出表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计划期投入产出表其中,静态产品投入产出表(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而其它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模型),则可以看成是静态模型的扩展。
因此,要了解投入产出原理,必须首先了解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表式在实物投入产出表中,是以产品来进行分类的,其计量单位则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的。
简化的实物形态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简化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上表的简要解释: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资和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量。
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
但应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用符合表示则为:nn nn n n n n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2122222211111211或写成∑==+nj ii ijQ y q1),,2,1(n i =(2·1)(2)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ij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 产品需要消耗i 产品的数量。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衡量经济活动效率的方法,主要用于度量一个经济体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活动的效率水平,以及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建立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模型,来衡量经济体所需的投入资源与其产出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投入产出模型包括产出矩阵和投入矩阵。
产出矩阵以列向量的形式表示一个经济体所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
而投入矩阵则以行向量的形式表示经济体所使用的各种资源或要素。
这些矩阵之间的乘积将得出一个产出向量,它表示了经济体所能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
投入产出分析的关键在于计算投入产出矩阵。
一般情况下,投入产出矩阵可以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获得。
在计算投入产出矩阵时,我们需要注意考虑到投入产出关系的复杂性,例如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利用投入产出矩阵,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有关经济体效率的指标。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单位投入资源所产出的产出量。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产出矩阵与投入矩阵的乘积,再与投入矩阵相除得到一个生产率矩阵,从而衡量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率水平。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衡量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率,我们可以发现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例如,当某一部门的生产率较低时,我们可以考虑增加该部门的资源投入,以提高其产出。
而当某一部门的生产率过高时,我们可以减少其资源投入,以优化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规划经济活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我们可以建立模型来预测某一经济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产出和投入状况。
这对经济决策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这些预测结果来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规划。
此外,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政策和项目的影响。
通过建立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评估某一政策或项目对经济体的影响。
投入产出扩展分析解析
数量经济学前沿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有关概念(1)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增加值)。
(2)产出: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包括中间产品(使用)和最终产品(使用)。
(3)投入产出分析:同时将“投入”和“产出”放在一起研究部门(产品)间经济技术联系和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内在联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其创始人为列昂节夫(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基本原理(1)利用复式记账建立投入产出表;(2)利用矩阵数学方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二)投入产出表1.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是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是当期提供的最终产品之和。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12()C V M X C ++=-(2)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损耗(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增加值) (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11()C V M C V M ++=++(3)支出法(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出口-进口) 2.投入产出表的表式与包含的内容(1)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细化投入产出表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的数据放在一张表上,并按产品部门细分。
前苏联称其为部门联系平衡表。
(2)投入产出表(价值表)的表式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千元(3)投入产出表的具体内容投入产出表一共分为四个象限。
第Ⅰ象限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产品,即中间产出,如果用ij x 表示其元素,纵向表示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i 部门产品的数量;横向表示i 部门产品分配给j 部门作为生产消耗的数量。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水平方向的延长,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最终产品,反映最终产品的结构。
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即投入决定产出,这里所指投入主要指资源投入,比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而产出指的是最终实际获得的某种成果。
投入产出法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延伸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投入产出法的主要思想是:企业通过投入一定量的资源(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来获得相应的产出,即通过投入获得有效的收益,也就是通
过尽可能多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
相比于市场经济体制中传统的依靠市场来决定产出的方式而言,投入产出法把
资源转换为有价值的产出更加直接,简单。
它可以让企业更加有效的根据需求去分配资源,企业也可以对产出期望有更好的控制,加强对效率的掌控,促使企业决策更趋向合理化。
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经济活动,包括研究和教育等活动,以
及政府的公共投资等。
许多学者利用投入产出法来估算经济发展、估算投资收益等。
总之,投入产出法是一种有效且便捷的衡量经济效益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
好的管理资源,最大化获得的产出,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投入产出模型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
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 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各种产品为对象,以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
表7.1.1是一个简化的实物型的投入产出表。
表7.1.1 投入产出表按每一行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这样就有以上方程式可以写成L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n n n nn n n n n 002012122222211111211=+++=++++=++++=++++ )2 1( 1n i q y q n j i i ij ,,, ==+∑=L q n j j =∑=10如果令则a ij 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 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 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则有若令上述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Y Q A I=-)(具体形式为)2 1 ,( n j i q q a j ij ij ,,,= =)2 1( 00n j q q a jjj,,, ==Lq a n j j j =∑=10) 2 1( 1n i q y q a i i n j j ij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Tn T n y y y Y q q q Q ,,,,, 2121 ,,==Q Y AQ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I 111)(212222111211通过求解得到各类产品的总产量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报告中的投入产出和收益率分析
报告中的投入产出和收益率分析一、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关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以及这些生产和消费所需的投入和产出,来揭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发展的效果。
在报告中,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了解各个部门的经济贡献和发展潜力。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 投入产出表的构成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工具,它展示了各个部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
在投入产出表中,经济系统中的各个部门按照产出和投入进行分类,分别展示了各个部门的产值和与之相关的投入。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了解不同部门的相互依存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来得到。
投入产出系数是指各个部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可以了解一个部门的产值对其他部门的投入需求以及受其他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
这些系数的计算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需要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商品的流动情况。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1. 评估经济政策效果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
通过分析政策对各个部门产值和就业的影响,可以了解政策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传导效应和区域间的差异。
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提供关于政策的经济效益评估,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具体和合理的决策。
2. 促进产业升级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升级战略。
通过分析产业链的关系和各个环节的投入产出关系,企业可以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潜在的增长领域,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3. 规划城市发展投入产出分析对于城市规划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城市各个行业的相互关系和经济效益,可以指导城市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发展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为城市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1. 简介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旨在研究经济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它通过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揭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复杂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反映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它基于一种交易矩阵,被称为投入产出矩阵,它记录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入产出矩阵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计算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比例,以及他们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贡献。
3. 投入产出矩阵的构建构建投入产出矩阵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各个部门的产出值、投入值和交易值。
产出值指的是部门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投入值指的是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的价值,交易值则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额。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局、财政部等机构获得。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构建一个$n\\times n$的矩阵,其中n是经济系统中的部门数量。
矩阵的每一个元素X ij表示部门i向部门j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通过对投入产出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各个部门的产出比例、投入比例以及他们对总产出的贡献。
4. 应用领域投入产出法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评估各个部门的经济贡献。
在政府层面,投入产出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矩阵,评估减税政策对各个部门的刺激效果,以及对总产出、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在企业层面,投入产出法可以用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矩阵,企业可以发现哪些部门对其产出的贡献最大,从而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效率和利润。
5. 优点与局限投入产出法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和指标,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情况。
ch1-4 投入产出基本原理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步骤
1、划分国民经济部门 2 、编制投入产出表 3、计算投入产出参数 4、 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5、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预备知识(PPT略)】
第三章 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平衡关系 (一)表式结构 1、第一象限的经济意义 中间流量矩阵 qij 横行: i部门提供给j部门
二、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研究的经济关系 (一)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计量学的一个分
支”、“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学当中处于什
么位置呢?泛泛地说,它是经济统计中的一
部分。更确切点说,它是经济计量学的一部
分。”
——(美)威廉.H.密尔涅克《投入产出分析基础理论》
投入产出法的核心是在一些假定的基 础上,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处理成 一次函数关系,利用相对稳定的经济参数 建立确定的线性模型,以反映各个部门的 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把国民经济看作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巨大经 济系统,把各个部门放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研究它 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一张投入产出表,
一组投入产出模型,见林又见树,既有反映国民经
济整体最综合的指标,又有反映各个部门的指标;
既有反映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关系式,又有反映各
个部门平衡的关系式,任何部门的一点数量变化,
是投入产出法受到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重视,并
很快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基本上简单的概念打开对经济深入分析的路子
40年代编制500×500投入产出表
哈佛大学拒绝再版的《美国经济结构,
1919—1939年》 , 牛津大学出版,出乎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就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指通过对业务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它关注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务等,以及通过这些资源所产生的产出,如产品、服务、销售等。
通过分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二、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 投入产出比例分析投入产出比例分析是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所投入的资源和所产生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评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的价值创造能力。
如果投入产出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较高,产出效益也相对较高;反之,如果投入产出比例较低,说明企业存在资源浪费或者产出效益较低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比较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效益之间的关系,来评估成本的合理性和效益的得失。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对成本进行细分,并将其与相应的效益进行对比,以确定成本的合理性和效益的价值。
如果成本高于效益,说明企业存在成本过高或者效益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措施。
三、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这包括对人力、物力、财务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品、服务、销售等各项产出进行量化和评估。
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2. 投入产出比例分析在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可以进行投入产出比例分析。
投入产出法评估间接损失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法评估间接损失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评价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一个系统内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评估间接损失时,投入产出法基本原理是将损失因素作为一个投入,然后通过分析其对产出的影响,来评估损失的影响程度。
具体来说,投入产出法评估间接损失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间接损失的投入因素:首先要明确导致损失的各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经济衰退等。
2. 建立投入产出关系:将间接损失因素与相关的产出因素建立起联系。
这可以通过研究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的损失因素对各种产出的影响程度。
3. 估算损失的影响程度:根据建立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估算出损失因素对各种产出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计算相应的弹性、系数或者比例来实现。
4. 综合评估损失的影响:将不同的损失因素对各种产出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整体的间接损失。
投入产出法评估间接损失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建立投入产出关系,将损失因素与产出因素进行对应,从而量化损失的影响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损失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九章节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new
问题:假设国民经济第n个部门因一些重要项目的建设或某种灾
害,使其产出变动了Δxn,这个Δxn不受其它部门的影响。现 在来研究增量Δxn,对其余各部门产出的影响。
解: X n1 In1 An1 1Uxn
通过分块矩阵的运算(详细推导),得出:
x1 c1n
X n1
x2
xn1
c2n
(1)国民经济第K部门的总产品从价值上看,应与其总产值相等, 即
n
n
xkj yk xik zk k 1,2, n
j1
i1
(2)整个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看,应与社会总产值相等。
n
i1
n
xij
j1
yi
n j1
n i1
xij
zj
于是有 n
n
yi z j
i 1
j 1
这表明,各部门的最终产品总和等于新创造的价值总和,等式左 右均为全社会国民收入。
B
I
A 1
I
0.3191
0.7180
0.5904
0.0718 0.0532 0.1329
§2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国民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利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在各部门之间的消耗系数保持 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确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计划期内的最终需求量yi 之后,预测为达此目标,各部门所应安排的产出计划xi
业
第三 31.3 产业
251.2 270.7 184.7
739.9
277.3
184.8
462.1
合计 134.8 1094.4 1322.5 647.0 3198.7 2101.0 700.3 2801.3
新价 劳动报酬 852.2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method )
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这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
严格地讲,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模型,它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大型企业、一般企业等形式。
当预测中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或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常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法原理投入产出法原理(二)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
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ij ik it j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jk t jk t m m m v v v =+=+jij k t k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2,1,(n j i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ij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致),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位),从而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
(3)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
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国民收入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nj ni ijy N11);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间的关系;还有最终产品具体项目与净产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具体表示出来:r r Y A I X 1)(--=),(11∑∑====Rr r Rr r y Y X X同样,也由于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计量单位的统一),造成了价值模型也存在另一倾向的局限性:(1)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消耗系数ija 不准确,最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
(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同(ij a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全不是生产技术的影响,故破坏了ij a本来的意义)。
(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分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与求解条件1、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我们已知道投入产出模型是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因此这种简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亦即投入产出模型(除了有关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外)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之上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假设条件:(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这个假设,在理论上一方面是为了使每个部门都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某种纯粹产品的集合体,使模型能反映各部门产品不同的、明确的用途,并按不同的用途准确说明其使用去向。
另一方面,抽象掉各部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与相互替代,则是为了使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构成和生产技术联系。
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个假设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保证能够用线性方法把所有部门通过生产技术联系起来,更具体地说,是保证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无误。
只有保证了ij a的准确,才能保证线性方法的成功应用(举例说明)。
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
(2)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ija 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静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或技术变化因素、价格因素、部门或产品结构变化因素等。
下面稍展开谈谈: A 、时间或技术变化的影响。
B 、价格变化对j ip p 的影响。
显然,价值形态的ija 可以看作是各部门产品的实物量乘以它们的单价而计算出来的,它间接地反映了各部门产品实物量之间的联系。
ija 计算公式可表示为:ji ijjj ij i ij p p a Q p q p a '==(3·1)式中ji p p ,分别为j i ,种产品的价格。
上式表明ija 除了受ija '变化的影响外,还要受到价格比jip p 变化的影响。
亦即只有在产品价格与其价值相符的条件下,ij a 才准确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一般来说,用不变价格来计算ija ,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时期对ija 的影响。
从(3·1)中我们可看出,只有在1=jip p 的情况下,ija =ija ',这说明了什么经济意义呢(可用劳动价值论来进行解释)?C 、部门或产品划分或结构变化对ija 的影响。
在前面已看到,部门合并或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后,ija 则是原来两个部分消耗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即k t kikk t t it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a X X X a X X X a X a X X x x a +++=++=++=),,2,1,(n j i =显然,如果原来的t 与k 部门的消耗系数ita 与ika 相等时,则ikit kt kik k t t ita a X X X a X X X a ==+++亦即 ijik it a a a == 即说明合并的两个部门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关系。
如果ikit a a ≠,那么ija 不仅取决于原来ita 与ika 的大小,还要取决于t 与k部门占两部门总产量比重的多少。
特别地,当两个比重相等时,有)(21ik it k t k ik k t t ita a X X X a X X X a +=+++因此,产品的结构和部门的构成发生变化时,一般都会对ija 产生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面的初步讨论中,可以知道这个假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有存在的问题中,技术进步因素应该说对ija 的影响最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
仔细一看,这个假设实际上是上一个假设的直接延伸。
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就是在直接消耗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各部门生产中的消耗与产量必然成正比例关系。
即实物模型jij ij Q a q =∑∑∑=====ni n i ni ijj j ij ija Q Q a q111),,2,1,(n j i =价值模型jij ij X a x =∑∑∑=====ni n i ni ijj j ij ija X X a x111),,2,1,(n j i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假设除了建立在ija 固定不变假设基础之上外,还抽象了生产中的固定消耗因素。
实际中,各部门的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关系,一部分消耗随产量的增加而成固定比例的增加,而还有一部分消耗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这一部分消耗称之为固定消耗。
因此,严格地说,在反映各部门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关系时,应包括上述两个部分,用数学式表示为:j ij ij ij j ij ij ij X a x x Q a q q+=+=ˆˆ ),,2,1,(n j i =史中的ij ij x qˆ,ˆ为以实物和价值表现的生产中的固定消耗部分。
如果按照这个假设,则是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假设ij ij x qˆ,ˆ都等于零,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总之,在这三个假设中,“纯部门假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其思想表明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线性方法,并突出强调了直接消耗系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它两个假设纯粹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在实际编表和模型分析中,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想方法尽量改进。
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在第二章中,投入产出法已分别建立了各部门(产品)之间最终产品和总产品、物资消耗和总产值的关系模型,它们实际上都是线性方程体系,因此,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些方程体系是否有解、有经济意义,必须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下面我们仅讨论模型Y A I X 1)(--=的求解条件。
在模型Y A I X 1)(--=求解问题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1)(--A I 要存在;二是0)(1≥-=-Y A I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