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氯企业安全检查表
涉氯企业安全检查表

贮存安全
气瓶不应露天存放,也不应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应贮存在专用库房内;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应分开放置,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大贮量液氯贮罐,其液氯出口管道,应装设柔性连接或者弹簧支吊架,贮罐库区范围内应设有安全标志;地上液氯贮罐区地面应低于周围地面0.3 m~0.5 m或在贮存区周边设0.3 m~0.5 m的事故围堰;贮罐区20 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贮罐库区范围内应设有安全标志
编制依据氯气安全规程,作为涉氯企业检查的补充
氯气生产系统应安装防止氯气外溢的氯气吸收装置,配备氯压机、纳氏泵出口氯气连锁阀门或逆止阀,配备电解直流电源、氯压机、纳氏泵出口阀门以及氯气吸收装置启动电源等与氯压机、纳氏泵动力电源联锁的装置
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应大于容器容积的80%。液氯充装结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处于满液封闭状态;充装液氯的压力不应超过1.1 Mpa;氯气总管中含氢≤0.4%;氯气液化后尾气含氢应≤4.0%;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应装有排污(NCl3)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NCl3含量,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应大于60 g/L
液氯气化器、贮罐等设施设备的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应装有带远传报警的安全装置;贮存氯气的厂房,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检测报警装置定期检验、维护和保养。设备、阀门和管道检修时,应切断氯气来源和传动设备、控制仪器或仪表的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或检查确无压力后,方可进行检修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应事前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置换处置,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批准手续后,方可进行
氯气安全规程检查表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第 3.17 条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 第 6.1.1 条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 第 6.1.2 条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 第 6.1.3 条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安全检查表
检查内容 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 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标准依据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第 3.6 条
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的负责人(含技术人员) ,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具备氯气事故处理能力。 (GB11984-2008)第 3.7 条 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氯气作业场所,都应配备应急抢修器材和 防护器材(见表 1、表 2) ,并定期维护。 表 1 常备抢修器材表 器材名称 瓶阀堵漏、调换专用工具 瓶阀出口铜六角螺帽、垫片 专用扳手 活动扳手 手锤 克丝钳 竹签、木塞、铅塞、橡皮塞 铁丝 φ 3mm~10mm 8号 φ 800mm× 50mm×3mm; φ 600mm× 50mm×3mm 500mm×50mm ×5mm 10% 表 2 常备防护用品表 名称 过滤式 防毒面具 呼吸器 防护服 防护手套 防护靴 种类 防毒面具 防毒口罩 常用数 与作业人数相同 备用数 2套 1套 12″ 0.5 磅 规格 常备数量 1套 2~3 个 1把 1把 1把 1把 各5个 20m 《 氯 气 安 全 规 程 》 (GB11984-2008)第 3.8 条
铁箍
各2个
橡胶垫 密封用带 氨水
氯气安全检查表

检查情况
过滤式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
与作业人数相同Biblioteka 2套防毒口罩呼吸器
正压式空(氧)气呼吸器
与紧急作业人数相同
1套
防护服
防护手套
防护靴
橡胶或乙烯类
聚合物材料
与作业人数相同
适量
检查人员签字:企业陪同人员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2~3把
专用扳手
1把
活动扳手
12”
1把
手锤
0。5磅
1把
克丝钳
1把
竹签、木塞、铅塞、橡皮塞
Ф3mm~Ф10mm不等
各5个
铁丝
8号
20米
铁箍
Ф800m×50mm×3mm
Ф600mm×50mm×3mm
各2个
橡胶垫
Ф500mm×50mm×5mm
2条
密封用带
1盘
氨水
10%
200ml
常备防护用品表
器材名称
种类
常用数量
使用氯气系统应装有膜片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气瓶内压力大于瓶外压力。
气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截止阀,逆止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连接气瓶用紫铜管应预先经过退火处理,金属软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做他用。
从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液氯应急处置预案,并按要求建立健全应急机构,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应急救援器材,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液氯储罐区应建立满足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事故处理池,确保有充足的水源。
常备抢修器材表
器材名称
规格
常备数量
液氯使用安全检查表及钢瓶泄漏定量分析评价

1、氯产品生产单元专项安全检查表检序查检查内容检查要点检查结果号项目1、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多数在接近大气压情况下进行。
氯化反应设备必须防腐蚀,应严密不漏,并备有良氯化反应设符合好的冷却系统。
氯化时严格控制氯气备的流量和反应压力,做到均匀通氯。
防止液氯直接进入氯化反应器。
生2、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不能当作查汽化装置符合贮罐或汽化器使用。
产3、液氯汽化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用 70℃热工145℃。
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并经耐压水加热;用不符合艺试验合格的紫铜管连接钢瓶。
橡胶管连接安4、供氯系统应设汽化器、缓冲罐。
有汽化器和全符合缓冲罐5、应设置回收氯化反应生产的氯化有氯化氢吸符合氢气体装置。
收装置6、生产中突然停电、停汽、停水时,应立即先关闭液氯钢瓶出口阀,后关查操作规程符合闭液氯汽化器加热阀,再关闭缓冲器出口阀,停止汽化,妥善停车。
1、氯化反应器设防爆装置,应将放空导管引至室外,出口高于房顶,爆查防爆装置符合破片应经泄爆试验,并定期检查。
2、氯气缓冲器和汽化器,应装有压力指示(或流量指示)和安全防爆装氯气缓冲器符合置。
机3、氯气缓冲器与氯化釜连接管道上电的阀门,应保持阀心与阀座关闭后无阀门符合2设渗漏,以防停车倒吸物料。
备4、生产企业要安装避雷针,贮存和查防雷、防安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均要装有静电检测报符合全清除静电装置,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告小于 100Ω,并应定期检测。
5、生产车间的电气设备防爆,应达电气防爆符合到整体防爆要求。
6、采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应定期查安全阀、检验夹套和管道的耐压强度,并应装压力表检测符合压力表和安全阀。
报告8、蒸馏设备应严格进行气密性和耐压试验检查,并应安装安全阀和温温度与压力符合度、压力调节、控制装置,严格控制控制装置蒸馏温度与压力。
1、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好规定的防劳护用品,生产岗位应配备适量的防毒查防护用品符合动面具。
3保2、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护现场,都应按《氯气安全规程》要求查抢修器材不符合配备抢修器材。
涉氨涉氯企业安全检查表.doc

液氨单位安全检查表说明:检查项目:“检查是否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报警检测仪,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中“氨压缩机房宜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当氨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1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信号应发送至工艺装置,储存设施及操作人员常驻的控制室或操作室。
”不准确。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4.1.1存在或使用、生产有毒气体、并可能导致劳动者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应当设立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点。
5.12爆炸性有毒气体的报警值,一般以毒性的要求设定。
5. 2报警值的设定方法5.2.1报警值分级设定,可设预报、警报、高报3级。
5.2.2预报值为GBZ2.1所规定的MAC的1/2或PC-STEL的1/2(氨PC-STEL为30mg/m3)5.2.3警报值为GBZ2.1所规定的MAC或PC-STEL。
5.2.4高报值可根据有毒气体及其毒性、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好设备以及气象条件等,企业综合考虑现场各种条件后确定。
高报提示该该场所有毒气体大量释放,以达到危险程度,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人员的防护和相关人员的疏散。
由于氨是高毒物质,气体浓度报警检测仪报警值设定应按有毒气体确定,而不是按可燃气体。
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28%(《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大典》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9),此浓度(15万ppm~28万ppm)远远高于氨的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氨的IDLH浓度为500ppm,360mg/m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附录B)。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涉氯气企业安全检查表

钢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逆止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现场核查
52
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管连接钢瓶。紫铜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现场核查
53
不得将钢瓶设置在楼梯、人行道口和通风系统吸气口等场所。
现场核查
54
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现场核查
55
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现场核查
42
新瓶无合格证。
现场核查
43
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现场核查
44
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现场核查
45
瓶阀和易熔塞上紧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现场核查
46
瓶体温度超过40℃。
现场核查
47
充装量为50kg钢瓶,使用时应直立放置,并有防倾倒措施;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钢瓶,使用时应卧式放置,并牢靠定位。
现场核查
13
氯化设备中,应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料。
现场核查
14
液氯气化器、蒸发器、贮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装置。
现场核查
15
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进行气体置换后,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必须事前办理动火手续。
28
配备氯压机、纳氏泵之间,装设防止氯气外溢的吸收装置。
现场核查
29
在电解槽与氯压机、纳氏泵之间,装设防止氯气外溢的吸收益。
现场核查
30
设备、管道和阀门,安装前要经清洗、干燥处理。阀门要逐只做耐压试验。
液氯使用企业安全检查表

企业
名称
主要负责人
企业
地址
联系电话
检查
人员
检查日期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检查方式
备 注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否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正式发布
查企业下发的文件和有无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
(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 否□
(2)
是□否□
查资格证书
(3)
主要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条件
是□否□
查培训考试和培训合格
证台帐
(4)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是□否□
抽查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5)
其他从业人员是否经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并考核合格
是□否□
查看培训计划、培训记录教案、出
勤表、考试卷
是□否□
查企业下发的文件、预案文本及台帐、记录
(2)
是否定期开展液氯泄漏及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是□否□
查演练记录
(3)
相关人员是否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是□否□
抽查相关人员
(4)
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报安监部门备案
是□否□
查备案文件
(5)
是否有供对外报警、联络的通讯设备
是否制定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并正式发布
是□ 否□
查企业下发的文件和有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文本
3
日常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
是否正常开展定期安全检查活动
l氯气安全检查

第4.4.1条
8
氯乙烯气柜应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GB14544-93
第6.4.2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第4.3.1条第4.3.2条
14
应按照国家标准《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的规定,在易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氯碱生产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T3016-2008第5.8.2.3
15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作业个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条。
16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第4.7条
20
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等级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3.9条
三、生产装置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企业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氯碱生产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T3016-2008第5.8.2.1
17
根据《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的规定,加强女职工保护,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不得接触氯气、氯乙烯、氯化汞、氨气、盐酸、硫酸等有毒物质。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六条。
18
地面面层材料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类别、性质、浓度以及对建筑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等级等条件,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防腐面层。
危险化学品重点专业检查表 (涉氯气专业、涉氢气、涉光气、涉氨气、石油炼化、加油站专业,含标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点专业检查表
(含标准依据)
目录
1涉氯气专业检查表 (3)
2涉氢气专业检查表 (7)
3涉光气专业检查表 (13)
4涉氨气(液氨)专业检查表 (16)
5石油炼化专业检查表 (18)
6加油站专业检查表 (32)
1涉氯气专业检查表
(适用于氯气生产、使用、储存、充装等企业)
2涉氢气专业检查表
(用于氢气生产、使用、储存、充装等企业)
3涉光气专业检查表
(用于光气生产、使用、储存等企业)
4涉氨气(液氨)专业检查表
(适用于氨生产、使用、储存、充装等企业)
5石油炼化专业检查表
(适用于石油炼化生产、储存等企业)
9
6加油站专业检查表(适用于全省各类加油站)。
液氯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

XXX
完成
13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4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5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6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7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8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9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9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0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1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5天
XXX
完成
12
2024年6月8日
消防器材检查
灭火器失效
更换失效灭火器
液氯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装用的计量器具应由具有计量器具检验资质的检验检测单位每三个月检验一次;计量器具应设有超装警报或自动切断液氯装置;每班应对计量器具检查校零;液氯气瓶的充装系数为1.25 kg/L,不应超装
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应完整,内容至少应包括:气瓶编号、气瓶容积、实际充装量、发现的异常情况、检查者、充装者和复称者姓名或代号、充装日期,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充装后的气瓶应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充装量的1%。复称时应换人换衡器。充装后应逐只检查气瓶,发现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
人员培训
涉氯从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培训内容至少包括:氯气中毒特性及预防中毒措施,氯气在作业区的分布以及重点隐患部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防护用品的使用及自救、互救技能,报警仪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氯气作业场所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具备氯气事故处理能力
生产安全
氯气系统管道应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用氯设备和氯气管道的法兰垫片应选用耐氯垫片;用氯设备应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剂;液氯气化器、贮罐等设施设备的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应装有带远传报警的安全装置
对于半敞开式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对于全封闭式氯气生产、贮存等厂房结构,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作业场所和贮氯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不超过1 mg/m。氯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安装前应经清洗、吹扫、干燥处理,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阀门应逐只做耐压试验,对于重要管道和阀门应建立定期更换制度
编制依据氯气安全规程,作为涉氯企业检查的补充
充装后的气瓶应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充装量的1%,复称时应换人换衡器,充装后应逐只检查气瓶,发现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入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称人姓名或代号
使用安全
液氯用户应持公安部门的准购证或购买凭证向液氯生产厂方购氯,有购买、出入库台帐;空瓶返回生产厂时,应保证安全附件齐全;液氯气瓶长期不用,因瓶阀腐蚀而形成“死瓶”时,用户应与供应厂家取得联系,并由供应厂家安全处置
氯气生产系统应安装防止氯气外溢的氯气吸收装置,配备氯压机、纳氏泵出口氯气连锁阀门或逆止阀,配备电解直流电源、氯压机、纳氏泵出口阀门以及氯气吸收装置启动电源等与氯压机、纳氏泵动力电源联锁的装置
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应大于容器容积的80%。液氯充装结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处于满液封闭状态;充装液氯的压力不应超过1.1 Mpa;氯气总管中含氢≤0.4%;氯气液化后尾气含氢应≤4.0%;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应装有排污(NCl3)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NCl3含量,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应大于60 g/L
装卸安全
气瓶装卸、搬运时,应戴好瓶帽、防震圈,不应撞击;气瓶装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重瓶重量的一倍以上,并挂钩牢固,不应使用叉车装卸;夜间装卸时,场地应有足够的照明
应急防护
液氯生产、贮存和使用单位应制定氯气泄漏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应急人员培训、演练和适时修订;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氯气作业场所,都应配备应急抢修器材和防护器材(见氯气规程),并定期维护
贮存安全
气瓶不应露天存放,也不应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应贮存在专用库房内;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应分开放置,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大贮量液氯贮罐,其液氯出口管道,应装设柔性连接或者弹簧支吊架,贮罐库区范围内应设有安全标志;地上液氯贮罐区地面应低于周围地面0.3 m~0.5 m或在贮存区周边设0.3 m~0.5 m的事故围堰;贮罐区20 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贮罐库区范围内应设有安全标志
液氯气化器、贮罐等设施设备的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应装有带远传报警的安全装置;贮存氯气的厂房,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检测报警装置定期检验、维护和保养。设备、阀门和管道检修时,应切断氯气来源和传动设备、控制仪器或仪表的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或检查确无压力后,方可进行检修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应事前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置换处置,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批准手续后,方可进行
涉氯企业安全检查表(补充)
项目
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果
制度规程
建立健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充装、装卸、重大危险源管理、风险识别、变更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涉氯岗位操作人员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
使用气瓶时,应有称重衡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应登记重量,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气瓶应保留5 kg以上的余氯;开启气瓶阀门时,应使用专用扳手;使用氯气系统应装有膜片压力表、调节阀等装置,压力表量程应当为正常使用压力的一倍以上,并应有标定的最大使用压力安全线及有效期检验标志、铅封,压力表的校验期不应超过六个月,采用自动调节阀的工艺管道,应设手动紧急切断阀;操作中应保持气瓶内压力大于瓶外压力;气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截止阀、逆止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不应绕开缓冲器、单向阀(逆止阀),走短路直接使用氯气,防止物料倒灌,定期检查以防失效;气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连接气瓶用紫铜管应预先经过退火处理,金属软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作业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瓶阀,并将连接管线残存氯气回收处理干净。贮罐的贮存量不应超过贮罐容量的80%,其输入和输出管道,应分别设置两个截止阀门,定期检查,确保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