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变,可导致
脊柱和骨盆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传统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风寒湿三因素所致。

因此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瘀、温肾散寒、益气补肾。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包括桑寄生汤、四逆散、四君子湯等。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着一定的疗效。

一项对100例强
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口服中药桑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
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减轻病情。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杜仲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
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度和减轻疼痛。

中医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疏通
经络、舒缓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患者的病情。

一项对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
试验研究发现,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炎症反应,并且对患者的脊柱活动度也有积极影响。

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还需要更多
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来支持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因此应该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的炎症和强直性改变。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数具有“风湿热”、“寒湿痹”的证候特征,随病情发展,出现不同的证候表现。

本文主要对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候在中医理论中的分布进行研究。

一、证候分布1. 风湿热证风湿热证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证候,其主要症状为发热、汗出、关节肿痛,多伴有身热、头痛、咳嗽、咳痰等,舌红苔黄。

中医认为,风湿热证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所致,治疗应以祛痹解毒为主。

2. 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期常见证候,其主要特征是脾胃失调,气滞血瘀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胸满、胀气、腹胀、面色晦暗,可伴有肝区疼痛、舌边有紫斑或瘀点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证宜行活血祛瘀、调理脾胃的治疗。

3. 寒湿痹证寒湿痹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见的证候,其特征是寒湿犯人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肢体酸痛、重着、局部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认为,对于寒湿痹证应该进行祛湿温煦治疗。

5. 肝肾亏损证肝肾亏损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期常见证候,其特征是肝肾失调导致气血虚损症状。

其症状表现为腰膝无力、腰疼,舌质红少苔,脉细弱。

中医认为,应该以滋肾益气为治疗原则。

血瘀阻滞证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程中较为严重的证候,其特征是炎症造成的局部血瘀不通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疼痛加重,关节僵硬、迟缓运动,易引发脊柱弯曲。

中医认为,针对血瘀阻滞症状,应该进行活血化瘀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证候的发展,反应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影响力度。

风湿热证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导致的急性期,此时应该以解毒祛痹为主治疗;气滞血瘀证是慢性期的主要证候,应该加强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改善气血不畅症状;寒湿痹证是疾病初期常见证候,应该进行祛湿温通治疗;湿热痹证主要表现为湿邪盛行,应该以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肝肾亏损证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气血虚损,应该以滋肾益气为治疗原则;血瘀阻滞证是疾病后期较为严重的证候,应该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关节僵硬、迟缓运动症状。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逸不当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关节活动度,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切脉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证候类型。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多选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热敷则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处,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导入体内,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风池、足三里、阳陵泉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患者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脊柱弯曲等症状。

中医辩证论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寒湿侵袭、脾肾阳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上应以温肾化寒、理气活血为主要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辩证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论治方法。

第一篇:一、寒湿阻络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寒湿侵袭,导致寒湿阻滞经络,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温经化湿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能温醒阳气、祛除寒湿。

可配合红花、川芎等理气活血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此外,还可以加入当归、独活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消除瘀血对脊柱的影响。

2.针灸疗法:采用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刺激穴位阳经入督脉,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肾俞等,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灸。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中医辩证治疗的重要方法。

3.艾灸疗法:采用艾灸刺激患者脊柱周围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治疗脊柱痛、僵硬等症状。

常用的灸位有腧穴、俞穴等。

艾灸疗法温通经脉、祛除寒湿的作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疗效。

第二篇:二、脾肾阳虚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脾肾阳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腰背疼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肾壮阳、益气活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补益肾阳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等,以温肾壮阳,提高机体抵抗力。

可配合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的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此外,也可以加入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病情。

2.中药熏蒸法:将中药熏蒸药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者腰背部位,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药熏蒸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3.推拿按摩疗法: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腰背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痛感。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导读: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中医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中医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1:风湿寒邪外袭。

中医认为,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都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2:湿热浸淫。

中医认为,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都可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3: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主要是指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的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认为,淤血阻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4: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因此认为肾精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因此,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避免这些因素,积极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病变。

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多样,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肝肾阴阳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所引起的。

因此,从肝肾督脉的角度来看,针对其病机进行中医诊疗,能够较好地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本文将从肝肾督脉的角度出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肝肾督脉是中医学中的两条重要经络,它们分别气盛于上,气存于下,相互联系,兼受六腑之气的调节。

肝主藏血、疏泄气机;肾主藏精、气化水液。

在生理情况下,肝藏血以养筋,肾则藏精以养骨。

而在病理情况下,肝肾往往因为情志失调、长期劳累、过度使用等原因而失去平衡,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血滞留、痰湿内生。

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中,主要是肝肾失调、阴阳失衡、血瘀痰湿内生、气血不通等方面。

其中,肾主负责肾水、神气、骨髓等功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肾虚的情况下,会导致脊椎韧带纤维化,发生硬化、挛缩、骨质增生等变化,导致正常运动功能受限,呈现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是上腰以下的关节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甚至会引起强直性脊柱炎。

在诊断时,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的慢性酸痛、僵硬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强直性脊柱、关节挛缩等症状。

如果在腰背部出现慢性疼痛并伴有下肢疼痛、麻木、肢体有力障碍等症状,同时又有前段或家族性病史,就需要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涉及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

根据肝肾督脉的理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该强调防治便秘、清理湿热、调节肝肾的阴阳平衡等,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口服中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脊柱和骨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点。

传统中医具有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的讨论。

一、中医治疗理论: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椎松脱”和“瘀血痹阻”两大类疾病。

“脊椎松脱”主要针对脊柱的功能障碍和松弛,而“瘀血痹阻”则侧重于炎症和痛苦的缓解。

二、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采用中药治疗。

目前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抑制病情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当归、川芎、红花等中药可以舒展血管、活血通络,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五灵脂、苍耳子等中药也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免疫过度反应带来的炎症。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其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积极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病人的疼痛感和脊柱活动度,并且对炎症的控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脊柱的炎症反应较明显的病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肌肉和关节的神经反射,减轻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四、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刺激患者的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和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减轻疼痛感。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相对较少,但已经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对于缓解病情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受制于中医治疗方法的个体化和依赖患者的自觉配合,中医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和运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及骨盆关节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遗传因素有关,但中医认为肝肾督脉与其有关。

本文将从肝肾督脉的角度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治疗方法。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失和所致。

肝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阴伤阳,都会导致肝肾阴阳失衡,造成气血失和,从而引发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脊柱及骨盆关节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背强直病”范畴,具有暴寒、受潮、劳倦、久坐不动等因素易发的特点。

这些因素均可损伤肝肾脏腑,导致气血失和,进而影响筋骨组织的正常代谢,形成湿邪之邪,影响正常的获得营养,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

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则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则应该是清热除湿、温肝健肾、活血通络、扶正祛邪。

1. 清热除湿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湿邪侵袭筋骨所致。

因此,治疗首先要以清热除湿为主。

可以选用疏风解表、祛风除湿、清利湿热的药物,如桑叶、荆芥、薄荷、山药、茯苓、芡实等。

2. 温肝健肾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肝肾不足,中医认为,肝肾为先天之本,治疗时应该从健肝健肾入手。

可以选用滋肾壮骨、温肝散寒、祛风止痛的药物,如狗脊、巴戟天、枸杞子、桂枝、甘草等。

3. 活血通络强直性脊柱炎病因主要是气血失和,需要通过活血通络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气血的运行和排泄,消除湿邪。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药物,如秦艽、血竭、丹参、桃仁等。

4. 扶正祛邪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以扶正祛邪为主,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从而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驱除病邪。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往往伴有失眠多梦等症状,可选用补心安神、益气健脾的药物,如黄芪、五味子、半夏、茯苓等。

三、结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脊柱和骨盆关节的炎症和僵硬。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一些治疗方法,但是在中医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就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体内,导致脏腑失调,气血阻滞而发病的。

在病因上,中医主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与情志不畅、饮食失宜、寒邪、湿邪、瘀血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病机上,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由于脊柱、骶骨、髋骨等部位受凉、受潮而导致阻塞于经络的寒湿,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出现了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首要任务是要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还要运用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2. 按摩推拿、针灸疗法按摩推拿、针灸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按摩推拿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消除寒湿,舒筋活络。

而针灸能够调和气血,消散风寒湿邪,改善患处局部的症状。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温阳祛湿,通络祛风的方剂,如桂枝加附子汤,防风通圣丸等。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实践1. 温经通络患者应避免受寒受潮,可适当服用温阳祛湿的中药,同时配合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部的康复。

2. 推拿按摩、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针灸疗法常常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僵硬感,还可以改善患部的局部循环,有助于恢复功能。

四、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有不少中医学者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在临床观察方面,不少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发现运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之症,多为素体阳虚,肝、脾、肾不足,督脉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痰浊淤血,相互胶结为外因。

内外结合,互为因果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大致可分为:寒湿痹阻、热毒瘀滞、痰瘀交阻、肾督亏虚四型。

1.寒湿痹阻
症状:腰骶部或者脊背疼痛,疼痛牵连到颈项,或者早晨起床腰骶部和背部僵硬,活动不利。

逢阴雨天时疼痛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迟。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2.热毒瘀滞
症状:腰骶腰背疼痛,疼痛牵连至臀部、髋关节以及膝盖,脊柱僵直畸形,活动严重受阻,兼有低热、口干、咽痛,肌肉触之有热感,肢体喜欢清凉,久则怕冷,便干
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

3.痰瘀交阻
症状:腰骶疼痛,腰僵硬或脊骨疼痛固定不能移动,兼腰背僵直如板状,仰卧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4.肾督亏虚
症状:腰骶及腰背疼痛,颈背部强直畸形,活动明显受限,兼有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两尺弱。

治法:
补肾壮督,活血通络。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骨关节,导致脊柱和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方法,但是古代中医理论中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肝肾督脉的角度出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理论进行浅析。

肝肾督脉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肝主疏泄,肾主藏精,肝肾督脉分布于脊柱两侧,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脊柱骨骼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肝肾督脉的功能异常往往会导致脊柱和骨关节的疼痛和僵硬,而强直性脊柱炎就是一种典型的肝肾督脉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症状与肝肾督脉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伤寒论》中有“太阳为系表之经,有热则通于阳明,入阴则通于太阴,故有害于阳明而太阳住,阳明郁热”之说,即说明了阳明经与太阳经的关系。

而阳明经与肝肾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往往与肝肾督脉的不畅通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为脊柱僵硬、疼痛、骨关节畸形等,这与肝肾督脉失调所致的症状相符合。

接着,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肝肾督脉的功能调理。

首先是通过药物来调节肝肾督脉的功能。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一般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络的药物,例如当归、川芎、川芎、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肝肾督脉的功能,促进脊柱和骨关节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减轻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施治。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所以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肝肾功能虚弱的患者,可以采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和方法来调理肝肾督脉;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较强的药物和方法来治疗。

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的慢性疾病,中医理论中的肝肾督脉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调理肝肾督脉的功能,中医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
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临床上表现为脊柱僵硬、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依据中医理论进行,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痰湿、肝肾等
方面的不平衡,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

下面是该领域的研究
概况: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
炎症反应指标、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鸡血藤、白芍、枸杞子等,临床试验发现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3. 推拿治疗:
推拿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放松肌肉,改善脊柱活动度和缓解疼痛。

研究发现,推拿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4. 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被研究并应用于强直性
脊柱炎的治疗中。

艾灸、拔罐等疗法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等。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
脊柱炎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大多数研究都是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
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中医治疗的疗效,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脊柱的慢性炎症和关节的强直性变形。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下面将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阻滞了经络的气血流动,导致炎症和关节强直。

中医的治疗目的是通过辨证施治,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疗法。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除风湿湿邪,改善炎症和关节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桑枝、羌活、川芎、地龙等,常见的方剂有桑枝汤、芍药四逆汤等。

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外敷、拔火罐、艾灸等,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改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患者调查上。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

一项对于桑枝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显示,该方剂在治疗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

一些患者调查表明,针灸和艾灸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当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对照研究,因此其科学性和临床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并无法根本治愈疾病,因此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虽然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试验和对照研究,以及探索中医治疗的机制和有效性,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将中医治疗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全面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

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

《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

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导致病因归结如下:(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1.日常姿势训练(1)站立:头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耸不垂自然放松;腹略内收、双脚与肓等宽,踝、膝、髋等关节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2)坐位:昼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劳累时可将臀部后靠,腰背紧巾在椅背上休息;(3)卧位:昼睡硬板床,宜仰卧,侧卧轮流交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枕头不宜过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钟。

2.功法锻炼(1)功法1:仰卧双脚并扰,脚尖向上,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调抱着呼吸约3分钟,然后先吸气,用意念将气送入下丹田,同时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将劲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气时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复数息10次;(2)功法2:双腿并步站立(脚尖脚跟内侧并齐),双手叉腰,以腰为运动点向左、向后、向右,向前转动50次,再反向转动50次;(3)功法3:双手叉腰,向后退走10分钟;以上功法,动作比较和缓,活动度不大。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和周围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其主要病机是因寒湿邪气侵袭肌肤,阻滞经络,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方法也不同。

2.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2.1 温经通络法中医强调“寒湿为病源”,因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首要任务是温经通络。

常用的温经通络方法有熨热、针灸、拔罐等。

熨热主要是采用艾条或热毛巾在患处进行热敷,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

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拔罐则是通过负压作用,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局部淤血和水肿,从而缓解疼痛、松弛肌肉。

2.2 消肿止痛法消肿止痛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熏洗、外敷、内服等。

中药熏洗时,将中药煎煮后加水蒸发至30-40℃,然后在患处进行熏洗,能够渗透皮肤,促进疏通经络,消肿止痛。

外敷则是将一些维生素、蛋白质、草药等贴于患处,能够减轻关节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内服中药能够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2.3 改善生活方式长期坐姿、站立、行走等不当姿势会导致脊柱及四肢关节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或加重。

为此,应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减轻身体负担,如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避免长时间坐卧、站立,做有助于肌肉、关节伸展的体育活动等。

近年来,中医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按摩疗法按摩是一种在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施加力量的手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疾病,其特点是慢性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外感风寒湿邪和内因情志不畅所致,病变主要发生在肾经和肝经。

首先,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寒湿痹证,患者可表现为身体寒冷、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这一证候主要由风寒湿邪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堵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相应的症状。

其次,强直性脊柱炎也属于肝肾不足证,患者可表现为精神疲乏、视力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这一证候主要由情志不畅所致,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会消耗肝肾精气,导致肝肾不足,引起相应的症状。

研究发现,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寒湿痹证和肝肾不足证均有出现,其中寒湿痹证发生率较高。

寒湿痹证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而且寒湿邪气进入人体后易于寄生关节,形成寒邪、湿邪、痹邪三者相合的致病因素。

肝肾不足证主要由于情志不畅导致肝肾精气消耗而致。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祛风散寒、益肾壮阳等方面来治疗病情。

同时还需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骨盆区域的关节和软组织,病变特征为慢性炎症、强直、骨质吸收和骨形成。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湿热痰淤、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证候为白痰腻滞、气滞血瘀。

本文将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在中医中可以用湿热痰淤、气滞血瘀等证候描述其病机。

首先,湿热痰淤导致血瘀互结。

湿热蕴结在身体内,痰浊气滞难以排出,加之瘀血互结,影响气血流通,导致疼痛和强直等症状。

其次,气滞血瘀导致筋骨难以活动。

气血不畅导致气血亏虚,加之瘀血积聚,使得筋骨难以运动,易出现骨质发生性改变等病理改变。

二、证型分布1.气滞血瘀证型气滞血瘀证型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证型。

主要表现为胸腹胀满,疼痛难忍,常见躁烦,精神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背疼痛,肩部僵硬,四肢酸痛无力,夜间疼痛加重。

2.痰湿凝滞证型痰湿凝滞证型主要表现为胸中痰鸣,咳嗽痰多,口苦腻味,纳呆泄泻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下肢沉重胀痛,关节疼痛而不肿大,弯曲受限。

3.阴虚火旺证型阴虚火旺证型主要表现为颧红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健忘,口干咽燥,便秘尿少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关节疼痛而不肿大,弯曲受限,易出现骨折和骨质疏松。

4.虚寒证型虚寒证型主要表现为手足发冷,喜热怕冷,腰骶部冷痛,肋下胀痛,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关节疼痛,弯曲受限,活动受限。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中常表现为湿热痰淤、气滞血瘀等证候,同时不同证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证型的中医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主要以脊椎的炎症和骨关节的受累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气血瘀滞、肝肾不足的病证,因此对其进行肝肾督脉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疾病初发时多因风寒湿邪入侵而引发,或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肾协调。

慢慢地,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精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形成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肝肾主病,督脉为治”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

肝主藏血、疏泄气机,肾主藏精、主水,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脏腑。

而督脉则是连接12条正经、横行在脊柱旁爪部的一条经脉,具有调节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的作用。

通过调理肝肾督脉,可以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则1. 补肝益肾,滋养精血根据中医理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的范畴,因此治疗时应该以补肝益肾、滋养精血为主要原则。

常用的药物有熟地黄、枸杞子、杜仲、枣仁等。

2. 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肝气郁滞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候,因此在治疗时要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丹参、川芎、当归等。

3. 调理督脉,平衡阴阳督脉的调理对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使用针灸、艾灸、推拿等方法,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三、案例分析患者,男,35岁,因腰背酸痛,局部僵硬3年,病情加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气血瘀滞,属于中医的“软弱型”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方案:补肝益肾,疏肝理气,调理督脉。

方药选用当归、川芎、枸杞子、黄芪等,配合针灸和艾灸疗法,以调理督脉,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腰部酸痛感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强直性脊柱炎,又称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以慢性脊柱疼痛和脊柱僵硬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秉持“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追求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将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中医诊断与病因病机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与湿邪侵袭、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湿邪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腰背疼痛和关节僵硬;脾胃虚弱可导致气血不充盈,进一步加重关节炎症;肝肾不足可导致筋骨无养,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疼痛和僵硬。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炎症反应等。

常用的中药有桑寄生、川断、白芍、防风、牛膝等,这些中药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温肾阳、补肝肾等作用,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3.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肺俞、气海、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脊柱、腹腔内脏器官等有关,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并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5. 中医调养和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疼痛和僵硬症状。

常用的中医调养方法包括养生保健、适度运动、休息调理等;常用的饮食疗法包括草鱼煮熟吃、红糖姜水煮等,这些方法可以调节脾胃、温肾阳、祛风湿等,从而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诊断与病因病机研究、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和中医调养和饮食疗法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指导,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1)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于痹症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替双足,不能行走,因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

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

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脊柱弯曲”。

(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

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淤血内阻督脉有关。

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3)辨证论治:从辨证上多数医家认为,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湿邪淤阻之证,总为本虚标实之证。

根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

在论治中因邪之不同,而分别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根据这些总的论治原则,各医家根据经验拟出一些经验方剂,在治疗中也很有效果。

当您到中医院就诊,给您诊断为“痹证”时,您一定不要奇怪,这就是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称呼。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样确诊的?或者说诊断标准是什么?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强直炎需与骶骼关节结核、骶骼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骼骨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区别开来,以免误诊,失去治疗的大好时机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张华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国内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0.3%左右,即国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数量约有390万之多,数量惊人!一.概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不仅累及脊柱骨骼系统,而且影响外周关节,除侵犯与骨骼连接的韧带、肌腱、滑膜、软骨和肌肉等组织,还影响到眼、心、肺、血管等器官,常以腰背痛多见。

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腱端附着点炎。

本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致残率高。

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病”的范畴,更与古籍中“龟背风”、“竹节风”、“历节病”、“骨痹”、“筋痹”、“腰尻痛”、“腰痹”等病的描述相似。

此外80 年代焦树德教授提出本病应该属于“ 尪痹”之类。

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屈伸不利,骨胫足膝中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凡此太阴司天之政,……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凡此太阴司天之政,……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尻痛”;《灵枢·本脏》曰:“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

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俛仰,为狐疝”。

《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

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痹病的产生又与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

由此可见,古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既看到了外部因素,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内因。

概括地说风、寒、湿、热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部原因,正如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侯论》一书中《卷一·风湿痹》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久不瘥,入于经络,博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

”由此可见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即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为标,内因为本,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之病因病机表现得纷繁错乱,复杂而多变,以下为临床中的几个方面: 1.正气不足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根本内部原因《医宗必读》认为腰痛“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基础首先是人之精气,受之于父母,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气虚,或因饮食不节,涉水冒雨,起居失于调节,引起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肌肤失养,腠理空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于入侵,阻塞气血经络,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脊柱,而致本病。

也可以因房劳过度内伤肾气,精气日衰,则邪易妄入,又因过逸之人,缺少锻炼,正气渐虚,筋骨脆弱,久致肝肾虚损,气虚血亏,后天失于濡养,稍有外感,邪易乘虚而入,与血相博,阳气痹阻,经络不畅,瘀痰内生,留注关节,正如《景岳全书》指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虽斤丧,或七情忧虑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还有既病之后,诸虚不足,无力趋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使气血不畅而成痹病。

由此可见正虚于内是发病的根本因素。

若久病不愈,还可以内舍于脏腑。

《内经》云:“五脏皆有所合,病久不去,内舍其合也”。

强直性脊柱炎起初表现在筋骨,病久而不愈则可内传入脏,《内经》曾按五脏归属将其分为五脏痹,一旦伤及五脏,则病情深重,反过来可以加重肢体关节的症状,形成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强直性脊柱炎多易侵犯肾、肝、肺、脾四脏,并可见目翳、肠风、淋疾等,此与肾主骨,开窍于二阴,肝主筋,开窍于目,脾主肉,肺主皮毛有关,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亏虚。

其虚,所阳虚者,以其卫外不固,而易受风、寒、湿邪所伤;所阴虚者,阳愈盛,本欲生热,更易被风、湿、热邪所伤,而成风湿热痹。

其虚证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除了与其阴阳所偏,寒热所别,五脏归属不同外,还与其所感外邪的性质有关。

阴阳失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起病、发展、转归以及愈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先天禀赋不同,阴阳各有偏盛偏衰,更有所感外邪的不同,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有寒与热之不同表现。

正象《素问·痹论》中所说“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2.外感六淫诸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部因素中医对六淫致本病的最早论述,是《内经》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为痹的论点,目前多根据邪气的不同将其分为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的风寒湿痹,以及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化热而发的湿热痹。

《景岳全书·腰痛》指出:“腰痛证凡悠悠戚器,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再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

当辨其因而治之。

”正虚不足,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多是由外而内,或由于久居寒冷,失于保暖,或住所潮湿,或睡卧当风,或触冒风雨,或水中作业,或劳累后感湿受寒,或汗出人水均可使人卫外功能减弱,使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血脉阻塞,关节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病。

风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易伤阴而耗气,多为诸邪先锋,所以行痹多表现为脊柱关节游走性疼痛,肌肉走窜而疼,痛无定处,恶风汗出。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而收引,易伤阳气,可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寒痹(痛痹)多有关节冷痛肿胀,疼痛剧烈,屈伸不利,局部自觉寒冷,畏惧风寒,四肢作冷,肌肤麻木,多有晨僵,偶寒加重,得温而减,《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更有因寒损阳,人体阳气受损,失于温煦,阴寒内生,故可加重疼痛。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滞,迁延日久,气血不和,经脉不畅,留注关节,所谓“湿胜则肿”,因此著痹多表现为关节肿胀,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因湿困脾,亦可湿从中生,并见纳呆,肢体困重乏力,便溏,使病程更为缠绵难愈。

风、寒、湿三邪虽然可以各自发为行痹、痛痹、着痹,病因似为简单,病机似为单一,但临床上多以两两合病,或三邪并发者尤为多见,如风湿共病者,以关节肿胀疼痛,部位不固定,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此起彼消,时有恶风,汗出不多,腰不能俯仰,肢体困重,多为风湿之邪侵入肌体,闭阻经络,留注关节,风湿相博,两邪乱经所致。

寒湿者,关节肿胀,腰不能俯仰,局部作冷,疼痛剧烈,肢冷不温,四肢肌肤麻木,恶寒喜暖,遇寒加重,遇热减轻,晨僵时久,此是寒湿之邪外侵,“寒胜则痛”,寒性凝滞,湿性粘着,使气血不和,经脉不畅,伤及阳气,阳失温煦所致。

风寒者,可见肢体疼痛剧烈,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屈伸不利,恶风畏寒,或微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遇寒则重,得暖则减,此是寒为阴邪,凝滞而收引,风性善行数变,风寒之邪侵袭肌体,闭阻经络关节,凝滞气血,阻遏经脉,消伐阳气,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更有风寒湿痹者,临床表现更为繁乱,虽然风、寒、湿三邪共同致病,病机交错复杂,但亦各自有所侧重不同之处。

因湿邪有寒、热之分,张仲景对湿热之邪致痹有所论及,其云:“湿家病身发热”,“湿家为病,一身尽痛,发热”,“湿家身烦痛”等,其把此发热描述为“日晡所”,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热特点多有相似之处。

湿热痹证,其病因可以是感受风湿之邪入里化热,或为风寒湿痹经久不愈,蕴而化热,或湿热之邪直中入里,或素体阳气偏盛,或喜食辛辣肥甘,内有蕴热,清·顾松园在《顾氏医镜·症方发明五·痹》中指出:“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又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所言:“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

召恙不同,由于暑暍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著于经络,内受之邪,著于腑络”;刘完素提出诸热邪令人腰痛:“风热病……体倦腰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