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5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在唐末 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为
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三
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上 变去。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4
三、中古音
(一)中古韵母
按《广韵》的记载,中古韵母分为206韵。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编修的《大宋重修广 韵》的简称,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 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 《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6韵。 后人就把这106韵称为“平水韵”。
管韵头。 2、上古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系联韵语;(2)声符归类;(3)纵横比对。 3、上古韵部的情况 清初顾炎武最早归纳韵部,分为10部。今天通行的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1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普通话语音流变
音节: 声母:音节开头的部分,由辅音充当;
韵母: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
声调: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
的变化形式。
语音流变:轻声、儿化、一不变调、啊的读法
谢谢观赏
• 1、今天好热啊(呀)(a o e i v ) • 会不会下雨啊(呀) • 2、你在哪儿住啊(哇)(u ao iao )
•
口气不小啊(哇)
• 3、多么可爱的年青人啊(哪)(n)
• 4、你有什么事啊?(啊)(-i、er读rɑ)
• 5、这花开得真漂亮啊(liàngngɑ)
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
• 联绵词还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来讲的词。 • 1、、双声词。双声词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 同的连绵词。如“伶俐”“蹊跷”。 • 2、叠韵词。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 的连绵词。如“骆驼”“徘徊”。 • 3、叠音词。叠音词指两个音节的音节相同 的连绵词。如“听听”、“瞧瞧”。
阴平高高一路平,阳平从中往上升; 上声低降再扬起,去声从高滑底层。
阴平:
• 春天花开 • 公司通知
阳平:
高空飞机 声东击西 连年和平 群情昂扬 永远友好 勉强饮酒 创造利润 现在上课
江山多娇 居安思危 圆形循环 涸泽而渔 理想美满 岂有此理 报告胜利 变幻莫测
• 人民银行 • 名存实亡
上声:
• 彼此理解 • 果敢勇猛
可爱的小鸟 •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 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 世界,云的海洋。 •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 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 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 ————普通话测试题第二十套
“啊”的变调
•
“啊”用在句尾,作为语气词,时常受到前面末尾音素的影 响而发生变读。
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
《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一、引言中古音指的是汉语在唐宋时期的音韵系统,而现代汉语是在中古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声母作为音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过程,并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为读者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中古音中的声母在中古音时期,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简单。
声母分为清、浊、送气三类,共有19个声母。
其中包括了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的一些声母,如昔、心、以等。
中古音的声母系统奠定了现代汉语声母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演变留下了重要的线索。
三、声母的演变过程1. 声母的减少和变化随着汉语的演变,声母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声母发生了减少,如中古音中的昔、心、以等声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存在。
而一些声母则发生了变化,如中古音的浊塞音[b]在现代汉语中演变为[p],送气浊音[dʐ]演变为[tʂ]等。
这些变化使得声母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2. 声母的拼合和合并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声母发生了拼合和合并的现象。
中古音中的一些声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声母,如[m]和[f]的合并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f]。
这种拼合和合并使得声母系统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
四、回顾与总结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声母的减少、变化、拼合和合并,使得现代汉语的声母系统更加完善和丰富。
通过对声母演变过程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古音到现代汉语的语音演变规律。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声母的演变是汉语语音系统中的重要变化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汉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为我们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声母演变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诗词。
声母的演变是汉语语音系统中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传承。
六、结语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我们对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汉语语音发展的基本趋势
汉语语音发展的基本趋势汉语语音是华夏族的语言之一,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汉语语音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声母的演变。
汉语的声母经历了从双清到双浊、单浊再到浊化的演变过程。
比如原始汉语中的双清辅音/tʰ/和/kʰ/后来分别演变为/p/和/k/,而双浊辅音/b/和/g/则演变为/m/和/ŋ/,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擦音辅音。
而在现代汉语中,声母的数量相对较少,辅音系统更趋于稳定。
其次是韵母的变化。
原始汉语的韵母数量较多,包括开口的/a/、闭口的/i/和/u/以及鼻音的/m/和/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韵母发生了合并和变化。
例如,开口韵母/a/逐渐分化为不同的变体,如/e/、/o/和/ɛ/等。
闭口韵母/u/分化为/y/和/w/,并出现了一些复韵母,如/ia/、/uo/等。
至今,韵母的变化仍在继续,但总体上趋于稳定。
再次是声调的变化。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节的声调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汉语的声调数量较多,主要分为平声、仄声和入声三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声调系统逐渐简化。
在晋语和南方方言中,声调合并和变调现象较为普遍,而北方方言的声调保持较为稳定。
不过,尽管在特定的方言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总体上来说,汉语的声调系统趋于稳定。
此外,汉字的发展也对汉语语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发音。
随着汉字的演变和繁简化,一些汉字中的音节发音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人”字读作/rən/,现代方言中读作/rɛn/;古代的“日”字读作/niət/,现代方言中读作/ȵʐʐ/。
这些汉字的发音变化也影响了汉语的语音系统。
综上所述,汉语语音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声母减少、韵母多样化、声调简化和汉字变化。
尽管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在不同的方言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汉语的语音系统正朝着更加简化、稳定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反映了语音变化的规律,也与社会、文化和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汉语语音史(精品)
汉语语音史(精品)上古汉语语音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 (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 1.中古韵书中古韵书、 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谐声字(形声字) 2(谐声字(形声字)。
异文。
3(异文。
读若或读如。
4(读若或读如。
声训。
,(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牙音舌音唇音齿音见溪群疑余喻四书审三心山审二来日返回本章目录端知透彻定澄泥娘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帮非滂敷并奉明微精清从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晓匣喻三禅邪喉音影半舌音半齿音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 发明者重要学说说明上古语音系统中不存在微一组声母,非、敷、奉、微一组声母,古无轻唇音它们包含在帮、滂、并、明它们包含在帮、之中。
之中。
钱大昕古无舌上音上古语音系统中没有舌上中古的舌上音( 音,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时包含在舌头音 (端、透、定)之中。
之中。
中古的娘、日一纽,中古的娘、日一纽,在上古还没有从泥母分化出来,古还没有从泥母分化出来,都归泥母。
归泥母。
返回本章目录娘日归泥章炳麟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上古声纽中古声纽同谐“甫”声的字,上古属帮系,中古则分属帮、非二系。
返回本章目录帮纽甫傅缚 ,非纽圃 ,帮纽 ,敷纽滂纽,, 敷并纽辅捕哺蒲 ,并纽 ,奉纽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上古声纽中古声纽同谐“方”声的字,上古属帮系,中古则分属帮、非二系。
返回本章目录帮纽滂纽并纽方放坊 ,,非纽榜谤滂芳访旁房 ,,帮纽 ,,滂纽 ,,敷纽 ,,并纽 ,,奉纽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方,彷旁非,辈排徘奉,棒捧反,板版阪分,扮颁亡,忙盲茫门,闻问逢,蓬篷分,盆上古声母普通话声母 b p m f u 返回本章目录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者,都睹周,凋调卓,悼掉兆,桃逃竹,笃真,颠填失,趺迭寿,涛祷冬,终登,澄橙堂,瞠返回本章目录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切韵》系统。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声母系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音韵学把一个字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如“声(shēng)”,“sh”是声母,“eng”是韵母,“-”是声调。
声母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上古到现代,它不断发展,形成今天所用的普通话声母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谐声偏旁。
王力说过,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同属一个声母,例如“广”,黄声,“广”属见母,而“黄”属匣母。
[1](P65)此外,异文、读若、现代方言及古代外语借词等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归类。
但由于所依原则不同,归纳的类别和数量也不同,这里我们采用向熹的归类方法: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余[dj] 泥[n] 来[l]舌面音章[?] 昌[?h] 船[?] 书[? ] 禅[?] 日[?]齿音精[ts] 清[tsh] 从[dz] 心[s] 邪[z]牙音见[k] 溪[kh] 群[g] 疑[?]喉音晓[x] 匣[?] 影[?](二)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依据《广韵》等韵书的反切,及前代反切材料和日韩越等外语的借词。
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韵》声母系统—唐末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广韵》声母共35个:唇音帮[p]滂[ph]並[b]明[m]舌音端[t]透[th]定[d]泥[n]来[l] 知[?]徹[?h]澄[?]齿音精[ts]清[tsh]从[dz]心[s]邪[z]庄[?]初[?h]崇[?]生[?]章[?]昌[?h]船[?]书[?]禅[?] 日[n?]牙音见[k]溪[kh]群[g] 疑[?]喉音影[?]余[j] 晓[x] 匣[?]守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守温三十字母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他把心母和邪母归入喉音,显然缺乏一定根据。
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变化
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变化韵母是汉语音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的发展历程中,韵母系统经历了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中古时期的汉语韵母系统由12个韵母组成,分别是/i/、/ü/、/u/、/ou/、/eo/、/e/、/ie/、/ê/、/ai/、/ei/、/â/、/o/。
其中/i/、/ü/、/u/为三个基础元音韵母,其余九个韵母则是由其中一些元音韵母和韵尾的组合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韵母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现代汉语韵母共有21个,其中16个是元音韵母,即/i/、/u/、/ü/、/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还有5个鼻韵母,即/in/、/ing/、/ian/、/uan/、/üan/。
现代汉语韵母相对于中古汉语,增加了3个基础元音韵母/a/、/o/、/er/,以及9个组合韵母/ai/、/ei/、/ao/、/ou/、/an/、/en/、/ang/、/eng/、/ian/,并且从中古时期的12个韵母扩展到现在的21个韵母。
现代汉语韵母系统的演变是历史环境和语言交流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需要更多形式化、规范化的语言规范。
汉语韵母系统的变化正是响应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地适应和改进。
例如,现代汉语增加了鼻韵母,是相对于中古汉语的需求而言,为了更加规范地表达韵腹韵尾之间的音位关系而扩充韵母系统。
总的来说,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适应变化的历史过程。
现代汉语韵母系统的形成是在长期劳动实践和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推动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了解汉语韵母系统的历史演变,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体系,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1.《切韵》系统。
▪2.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形声偏旁。
叶音法-1叶音法-2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关雎》四章:采、友▪《芣苡》一章:苡、采、苡、有▪《葛藟》二章:涘、母、母、有▪《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风雨》三章:晦、已、子、喜▪《载驰》四章:子、尤、思、之▪《泉水》一章:淇、思、姬、谋王力三十韵部表-1王力三十韵部表-2关于上古韵部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1.韵部的含义。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3.通韵和合韵。
关于复辅音问题▪Star,plan,blood,flee,sky▪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1、杠:g 江:j;2、招:zh貂:d3、辅:f 铺:p4、盆:p 份:f獭、癞;體、禮;监、蓝;禀、凛关于上古声调的各种学说中古汉语语音史▪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三、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简介从上古到中古声母和韵部的发展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1.反切▪2.《广韵》▪3.三十六字母反切法-1反切法-2广韵-1广韵-2广韵韵目-1广韵韵目-2广韵韵目-3广韵韵目-4广韵韵目-5广韵韵目-6平水韵韵目-1平水韵韵目-2平水韵韵目-3平水韵韵目-4三十六字母-1三十六字母-2中古汉语声调系统▪《南齐书¡¤陆厥传》载: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编辑ppt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编辑ppt
二、上古音
编辑ppt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 上变去。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编辑ppt
三、中古音
(一)中古韵母
按《广韵》的记载,中古韵母分为206韵。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编修的《大宋重修广 韵》的简称,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 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 《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
编辑ppt
编辑ppt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 (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 靠五个方面的材料 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 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 牙音 舌音 唇音 齿音 见 溪 群 疑 余喻四 书审三 心 山审二 来 日
四十二宕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劲 四十六径 四十七证 四十八嶝 四十九宥 五 十 候 五十一幼
十九铎 二十陌 二十一麦 二十二昔 二十三锡 二十四职 二十五德
返回本章目录
广韵韵目-6 平 声
二十一侵 二十二覃 二十三谈
上 声
四十七寝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去 声
五十二沁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入
声
二十六缉 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去 声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入 声
一屋
二沃 三觉
六鱼
七虞
六语
七麌
六御
七遇
八齐
從諧聲偏旁看,同聲符的形聲字愉、莊兩組往往相混。例如:“宰” 精母,“滓”莊母;“宗”精母,“崇”崇母;“籖qiān”清母, “讖chèn”初母;“蓑、胥”心母,“衰、疏”生母。 從一字兩讀看,有的一讀精組音,一讀莊組。例如“參”,蘇甘切, 心母;又所今切,音生母。
关于复辅音问题
Star,plan,blood,flee,sky 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 1、杠:g 江:j; 2、招:zh貂:d 3、辅:f 铺:p 4、盆: p 份:f 獭、癞;體、禮;监、蓝;禀、凛
陈 第 ------古无四声说。
四聲之辨,古人未有。中原音韻,此類實多。舊說必以平葉平,仄葉仄, 亦無以今而泥古乎?(讀詩拙言) 四聲之說,起於後世。古人之詩,取其可歌可詠,豈屑屑毫厘若經生爲耶? 且上去二音,亦輕重之間耳。(毛詩古音攷,邶風,谷風“怒”字注)
汉语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的语音研究公元3世纪,中国就有了反切注音的办法,据传最早使用反切的是三国时的孙炎,所著《尔雅音义》今已佚。
反切的发明说明当时人已能够根据汉语语音特点把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到南北朝时,沈约等人又注意到“平、上、去、入”四声的分别,从此奠定了汉语音节分为声、韵、调3部分的基础,揭示出汉语语音的基本特性。
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韵书根据声母、韵母和声调分析汉语语音,归纳出相当完整的语音系统,是汉语语音研究很重要的发展。
中国历代都有韵书,虽然其中往往杂有古音和方音成分,但有不少韵书能够描写出当时语音系统的基本面貌,这在古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韵书编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书人做诗押韵,到唐末宋初出现的三十六字母则完全是为了归纳当时的声母系统,已自觉地进入了语音研究的领域。
宋元以后盛行韵图,韵图把韵书归纳出的韵母和三十六字母结合起来,根据发音特点各分为若干大类,整理成表格,便人查检,虽然所用名词术语纷繁芜杂,有的不易理解,但由于把语音系统简化成图表,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古代学者很早就发现了古今音的不同:公元3世纪,汉末刘熙《释名》中就曾提到:“古者曰车,声如居……今曰车,声近舍。
”但这种认识只限于个别的字音。
对语音的历史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开始于16世纪,明代陈第从历史观点出发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主张,是正确认识语音发展变化的理论先驱。
顾炎武在陈第的影响下,对上古音做出开创性的研究,他把上古韵分为10部,为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清代考据学盛行,一些著名学者如戴震、段玉裁、王念孙、钱大昕等人都对上古音的研究作出很大贡献,研究越精,韵部就分得越细。
清代学者很少研究上古音的声母,只有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主张,今天看起来仍是完全正确的。
江有诰集各家之成,编成《音学十书》,把上古音分为21部,并列出谐声表,可以算是清代研究上古音的总结。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教材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授课要点: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
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
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
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
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
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除了声调以外,从《广韵》到现代汉语音系,汉语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走的是一条简化的道路。
《广韵》有35个声母,现代汉语只有22个声母;韵母方面,《广韵》有142个韵母,现代汉语只有38个韵母。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1.《切韵》系统。
▪2.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形声偏旁。
叶音法-1叶音法-2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关雎》四章:采、友▪《芣苡》一章:苡、采、苡、有▪《葛藟》二章:涘、母、母、有▪《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风雨》三章:晦、已、子、喜▪《载驰》四章:子、尤、思、之▪《泉水》一章:淇、思、姬、谋王力三十韵部表-1王力三十韵部表-2关于上古韵部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1.韵部的含义。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3.通韵和合韵。
关于复辅音问题▪Star,plan,blood,flee,sky▪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1、杠:g 江:j;2、招:zh貂:d3、辅:f 铺:p4、盆:p 份:f獭、癞;體、禮;监、蓝;禀、凛关于上古声调的各种学说中古汉语语音史▪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三、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简介从上古到中古声母和韵部的发展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1.反切▪2.《广韵》▪3.三十六字母反切法-1反切法-2广韵-1广韵-2广韵韵目-1广韵韵目-2广韵韵目-3广韵韵目-4广韵韵目-5广韵韵目-6平水韵韵目-1平水韵韵目-2平水韵韵目-3平水韵韵目-4三十六字母-1三十六字母-2中古汉语声调系统▪《南齐书¡¤陆厥传》载: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音韵学
【第七讲】汉语声母的发展纲目一、轻唇音的产生二、舌上音的产生三、匣母的分化四、唇音清化五、中古到现代声母轻唇音的产生:上古汉语没有“非,敷,奉,微”四个声母,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
他说“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重唇,钱大昕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来证明这个论点:1.异文如“匍匐”又作“扶服”;“伏羲”又作“庖羲”,“汾水”又作“盆水”,“文水”又作“门水”。
2.声训如“负,背也”;“房,旁也”;“邦,封也”;“望,茫也”3.读若如《说文》“娓,读若媚”。
《周礼》注引郑司农云:“纷,读若豳”。
4.直音如“苻音蒲”、“闽音文饰之文”、“蔓音万”、“繁音婆”。
5.反切如“冯,皮兵反”、“方,蒲郎反”、“卑,府移切”、“眉,武悲切”。
钱氏“古无轻唇音”的结论是可信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谐声字、方言、外语借词中得到证明。
谐声字:从“甫”得声的字: “浦、匍、捕、铺”为重唇,“辅、黼”为轻唇;“畐”声的字: “逼、偪”为重唇,“福、辐”为轻唇;“非”声的字:“排、徘”为重唇,“诽、菲”为轻唇。
方言:在厦门方言的白话音里,许多轻唇字仍然读为重唇音。
非母:风、斧、分——p敷母:藩、蜂、讣——p…奉母:饭、房、冯——p帆、浮、缝——p…微母:未、尾、无——b问、物、晚——m外语借词:从古代借自梵文的音译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轻唇音读为重唇的例子。
例如Buddha译为“浮屠、佛”(说明“佛”当时读重唇音)Puchya译为“弗沙、富沙”(意译为“慧星”),pundavika译为“芬陀利、芬利”(意译为“白莲花”),punyatara译为“弗若多罗”(意译“功德”)。
“浮、佛、弗、富、芬”都是轻唇音字,古人用它们来翻译原文中的重唇音,是因为它们在古代都读重唇音。
(“房”韩语也读pang)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
守温三十字母里唇音也只有一类,到三十六字母里才明确地分为轻唇音、重唇音两类。
汉字读音的演变(教育知识)
教书育人
20
7、否定法
1.凡是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字,不是入声字。
2.读zi、ci、si三个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3.读ue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4.读ua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除外,如“率”字
等)。
5.声母为m、n、l、r,而读阴平、阳平或上声的字,不是
入声字。(少数例外:捏nie1,辱ru3)
教书育人
18
5、d、t、n、l、z、c、s,拼e皆入。如: D:得德 T:特忒忑慝 N:讷 L:乐勒肋 Z:则责啧帻箦赜迮舴择泽仄昃 C:册厕侧测恻策 S:色涩啬穑瑟塞
教书育人
19
6、fa,fo皆入。这就是说,凡是这两个音 节的字,都是中古的入声字。如:
Fa:发(發)乏伐垡阀罚法发(髪) Fo:佛
教书育人
14
(二) 利用语音演变规律
1、zh、z、g、j和b、d,可管阳平二百多。这就是说,凡是和这六个 声母相拼的阳平调的字,在中古都是入声字。其常用字如下: Zh:扎铡闸炸喋摘宅择翟着折哲蜇晢摺褶谪嘀磔辙詟直值埴植殖职执 絷侄跖踯蹢摭轴妯舳术(白术[zhu])竹逐烛蠋躅灼酌茁卓斫浊镯浞诼 啄琢涿椓濯鷟禚 Z:杂凿则责啧帻箦赜迮舴择泽贼鰂足卒崒族镞昨 G:革合蛤颌阁格骼鬲隔膈葛国掴帼虢馘 J:及岌汲级极笈急吉佶诘即亟殛疾蒺嫉棘集辑戢嵴瘠鹡蹐藉夹郏荚 铗颊蛱恝戛嚼孑节讦劫杰桀傑劼诘洁结袺鲒捷婕睫偈碣竭羯截局焗桔 橘菊鶪孓决诀抉玦駃鴂角桷珏觉绝倔掘崛厥劂橛蕨蹶獗傕谲鐍爵嚼矍 攫钁
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 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为半舌 音、半齿音两类。
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教书育人
8
韵部~韵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作者:————————————————————————————————日期: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授课要点: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
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
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
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
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
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 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除了声调以外,从《广韵》到现代汉语音系,汉语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走的是一条简化的道路。
《广韵》有35个声母,现代汉语只有22个声母;韵母方面,《广韵》有142个韵母,现代汉语只有38个韵母。
从《广韵》到现代汉语,声韵调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㈠声调变化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现代汉语演变成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主要发生了“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三种音变。
平分阴阳:指古代汉语的平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古代的清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阴平,如“高”“天”“风”“帮”“中”“知”,古代浊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阳平,如“红”“农”“来”“旁”“泥”“牛”等。
这种音变在元代以前已经完成,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已经有了阴平、阳平两个声调了。
这类音变往往造成声调上的类隔,如:之(章),止而切;繃(帮),北萌切;梭,鲁登切;刊,苦寒切;刀,都牢切;匆,仓红切。
劳,鲁刀切。
浊上变去:此处“浊”指全浊声母,包括“并”“奉”“定”“从”“邪”“床”“禅”“群”“匣”等声母,“去”指去声。
所谓“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上声字的声调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去声。
如“抱”“厚”“鲍”“上”“伴”。
这种音变在元代以前已经完成,全浊上声字在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已经归入到去声了。
这类音变往往也造成声调上的类隔,如:厚,胡口切;鲍,薄(并)巧(溪)切;撼,胡感切。
入派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分别演变成阴、阳、上、去四声。
其中全浊入声字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变去声,清声母入声字规律性不强,四声都有。
㈡声母演变⑴主要演变:由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声母有分化,也有合流,但整体上看,走的是一条简化的道路,下面我们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这一个问题作一个说明。
从发生部位方面分析,声母由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演变:第一,由重唇音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其中非、敷、奉三母进一步合并为唇齿擦音f,微母由唇齿鼻音 演变成零声母。
这一音变在反切上造成了许多类隔切。
如:阪,扶板切;蔓,无贩切;扁,方典切;遍,方见切;飘,扶招切;苗,武瀌切;第二,知组、章组、庄组合并成卷舌音t 、t 、 。
这一音变在反切上也造成大量的类隔切。
如: 展,知演切;碾,尼展切;赏,书两切;昌,尺良切;夷,以脂切;书,伤鱼切;第三,疑母、喻母、微母、日母开口三等字辅音声母脱落,与影母合并为零声母。
其中日母止摄三等字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er音节,现代汉语er音节只有一个来源,全部来自古代汉语的日母字。
这一音变也造成了许多类隔切。
如:而,如之切;儿,汝移切;迤,移尔切;柔,耳由切;第四,日母演变成卷舌音r(止摄开口三等字除外),现代汉语声母r只有一个来源,全部来自古代汉语的日母字。
这一音变在反切中也形成许多类隔切。
如:孺,而遇切;乳,而主切;辱,而蜀切;忍,如轸切;绕,而昭切;第五,由精组(z、c、s)和见组(g、k、h)声母分化出舌面音j、q、x。
分化以韵母的洪细为条件:韵母为洪音(开口呼、合口呼)的仍然念z、c、s和g、k、h,韵母为细音(齐齿呼、撮口呼)的演变成j、q、x,此外,部分古代见组开口二等字也演变成了j、q、x。
这一音在反切中造成大量的类隔切,如,鸡,古溪切;餐,七(清)安切;坚,古贤切;牵,苦坚切;千,苍先切;倩,仓甸切;孝,呼教切;笑,私妙切;“分尖团”“不分尖团”是与音变有关的一对术语。
这里“尖”指尖音,“团”指团音。
音韵学上将j、q、x与i、y相拼的音节叫团音,将z、c、s与i、y相拼的叫尖音;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古代z、c、s与i、y相拼的音节都是演变成j、q、x了,称作不分尖团;古代z、c、s与i、y相拼的音节在京剧和一些南方方言中没有演变成j、q、x,称作分尖团。
从发音方法上分析,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最明显变化是“浊音清化”,这里的“浊”指全浊声母,古代的“并”“奉”“定”“从”“邪”“床”“禅”“群”“匣”等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全部演变成清声母,演变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古代全浊塞音、塞擦音以声母的平仄为条件进行清化:声调为平声调的字,声母演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调为仄调的字,声母演变成同部位的不送气清音,如並母演变成b、p两个声母,平声字演变成p,如“旁”“庞”等,仄声字演变成b,如,“棒”“抱”等字。
其它的情况是(略)。
这类音变在反切中造成了大量的类隔切,如:诞,徒旱切;但,徒案切;庞,薄江切;庖,薄交切第二,全浊擦音演变成同部位的清擦音。
⑵现代汉语声母的来源:现代汉语22个声母有的来源比较简单,如n,有的比较复杂,如卷舌音、舌面音和零声母,可以分为以下几情况:第一,来源比较单一的。
m、n、l、r和零声母中的er音节属于这一类。
m来源于明母;n来源于泥母,有少数字来源于疑母,如“牛”;l来自来母;r 来自日母,有少数韵母为ong的字来自喻母,如“荣”“融”及“容”和以“容”充当声符的字。
er音节的字全部来自古代的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
第二,来比第一类复杂的。
唇音类:①b:来自古代的帮母p和並母b。
其中平声字、上声字来自古代的帮母;如“帮”“巴”“把”“兵”“柄”“板”。
去声字则帮母、並母都有。
②p:来自古代的滂母和並母。
其中阳平字来自並母,如“旁”“袍”“盆”;其它的字来自滂母。
③f:来自古代非、敷、奉三母,其中阳平字来自古代的奉母,如“凡”“坟”,其它的字三个声母都有。
舌尖中音:①t:来自古代的端母和定母。
其中平声字、上声字来自古代的端母;如“当”“东”“打”“等”“刀”“岛”。
去声字则端母、定母都有。
②t:来自古代的透母和定母。
其中阳平字来自定母,如“同”“徒”“唐”“谈”;其它的字来自滂母。
舌根音:①g:来自古代的见母和群母。
其中平声字、上声字来自古代的见母;如“高”“干”“钢”“敢”“狗”“梗”“管”。
去声字则见母、群母都有。
②k:来自古代的溪母和群母。
其中阳平字来自群母,如“狂”“扛”;其它的字来自溪母。
③h:来自古代晓、匣二母,其中阴平字主要来自古代的晓母,如“蒿”“鼾”“欢”,阳平字主要来自古代的匣母,如“红”“豪”“痕”“还”,其它的字两个声母都有。
第三,来自非常复杂的,舌面音、舌尖前音、卷舌音、零声母属于这一类。
舌面音:现代汉语舌面音j、q、x由古代精组和见组十个声母腭化而来,具体情况大致如下:①j:来自古代的精、从、见、群四母。
其中平声字、上声字来自古代的见母和精母;如“居”“精”“经”“竟”“井”“紧”“搅”。
去声字则四个声母都有。
②k:来自古代的清、从、溪、群四母。
其中阳平字主要来自群母和从母,如“桥”“求”“钱”“强”“前”;其它的字来自溪母和清母。
③x:来自古代心、邪、晓、匣四个声母,其中阴平字主要来自古代的晓母和心母,如“心”“先”“仙”“宣”,阳平字主要来自古代的从母和匣母,如“贤”“悬”“祥”“徐”,其它的字四个声母都有。
舌面音虽然来源比较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如谐声关系推测它们在古代的声母。
如“居”字,阴平,有可能来自古代的见母和清母,但该字从“古”谐声,古代声母应该与“古”字同类,由此推断该字古代的声母属于见母。
又如“咸”,阳平,有可能来自古代的邪母和匣母,但该字是“感”字的声符,声母应该与“感”字同类,属于喉牙音,由此推断应该属于古代的匣母。
②舌尖前音:舌尖前音来自古代精组和庄组,来源比较复杂。
③卷舌音:卷舌音zh、ch、sh来自古代知组、章组和庄组部分字。
④零声母:现代汉语的零声母来源相当复杂,分别来自古代的影母字、喻母字、微母字、疑母和部分日母字。
虽然来源复杂,但部分零声母的来源还有可以识别的。
第一,阴平零声母字基本上来自影母,如“衣”“安”“烟”“弯”。
第二,er音节零声母字全部来自日母。
第三,与b、p、m、f有谐声关系的零声母字基本上来自微母。
如“问”字,从“门”谐声,古代声母应该与“门”字同类,属于微母。
第四,与d、t声母有谐声关系的零声母字来自古代的喻母,如“谕”“喻”“渝”字与“偷”字同声符,属于古代的喻母。
㈡韵母演变由中古汉语的142个声母演变成现代汉语的38个声母,中间虽然也有古代一个韵母分化为现代汉语几个韵母的情况,如中古的a分化为现代汉语的a、e、ie三个韵母,但总体上看,基本上走的简化合流的演变道路。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介音和主要元音简化。
如介音系统,中古汉语有i、u、w、iu、iw、i 、i u、i w等介音,到现代汉语简化成i、u、y三个介音了。
简化的结果是韵母系统由古代汉语的二呼四等格局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四呼格局,大体情况是:古代的开口一、二等韵母演变成现代汉语的开口呼;合口一、二等演变成现代的合口呼;开口三、四等韵母演变成现代的齐齿呼;合口三、四等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撮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