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有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6(阶段能力提升练(三))(有答案)
阶段能力提升练(三)(3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永州二模)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解析】选A。
“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正确。
2.(2016·广安二模)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156.7万台、19万台和11万台。
上述现象出现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B.推行“以工代赈”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解析】选A。
题中提到的“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都属于工业产品,其产量的增加和工业复兴有直接关系,A正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与工业复兴无关,B错误;实施农业减耕减产只能导致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量减少,C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与工业复兴并无直接的关系,D错误。
【变式训练】(2016·宜春一模)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选D。
据材料中已经出现“社会保障计划”,而且是“政治问题”,故D“缓和社会矛盾”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7(有答案)
[训练目标] 1.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经济:欧美先进国家完成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文化: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观念成为西方主流思潮;马克思主义兴起与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4.(2016·杭州联考)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成熟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5.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5(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
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
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得出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第(2)题结合材料二得出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等。
答案:(1)原因: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2)过失: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4(有答案)
[训练目标]新航路开辟(殖民者东来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萎缩,外国资本主义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1.(2015·江山高三5月质检)“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2.(2015·天津河东二模)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劳动力支持B.市场支持C.资本支持D.技术支持3.(2015·上饶二模)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4.(2015·长春二模)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5.(2015·景德镇三模)“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有答案)
[训练目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2015·昆明二模)《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材料反映()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2.(2015·乐山期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2015·宁波二模)1793年,英国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并拜见了乾隆帝。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使团在中国活动场景的是()A.乘坐蒸汽船从沿海快速北上B.与中方就是否向乾隆磕头而争执不休C.进入北京城后入住英国使馆D.接到国内来电获悉英国已向法国宣战4.(2014·孝感统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5.(2015·上饶一模)“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16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
阶段原因标志
产生(15—16世纪)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
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
化
③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天文学领域的革
命
形成和发
展(17—18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②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
牛顿力学体系的
创立
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
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AB不符合史实,周代王权与神权没有实现脱离,上述史官定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故排除AB;C错在了“取决于”,应该是先有周代政治理性化的思考,才有史官角色意识的转变,故选D。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题干中提到了两个关于史官职责的信息,要求根据两者的不同(即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要从变化的角度思考其影响或者评价是否符合史实或者符合逻辑,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所以这是一个发散思维的题目。
2. 《礼记。
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 宜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致广大而尽精微”可知新儒学家们注重格物致知,探寻事物的本原,这符合理学的特点,故C项正确。
孟子倡导浩然之气,与材料强调理学不符,排除A。
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与材料强调理学不符,排除B。
明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与材料强调理学不符,排除D。
3.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则材料都涉及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A正确。
人们穿着“纸衣”并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排除B。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且没有材料涉及百姓贫困,排除C。
河北省衡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作业16专题四 选修部分 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六)1.(2015·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冲刺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原因:法德之间是宿敌;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法国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原因:在联盟内利用德国制约英法两国,通过控制国联而称霸世界。
(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国家利益不同;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2015·海南省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6(有答案)
课时巩固过关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1.(2016·武汉三模)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解析】选D。
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转运使的权力被分散,同时这些机构相互牵制,故D正确。
【拓展延伸】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2.(2016·株洲一模)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C正确。
【拓展延伸】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元代行省权重,时人及后人的看法基本一致。
行省虽然权重,但元朝统治者有两大对策。
(1)中央全面控制行省权力,这是沿袭传统做法。
从行政权上控制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的任命权;从军事权上控制行省长官调动军队的权力;从财政权上控制行省70%的财赋收入;从司法权上审查行省的大案要案;从监察权上强化对行省长官的监督。
(2)犬牙交错划界原则的全面实施。
所谓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就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军事需要出发,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造成地方行政区域犬牙交错的局面。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0(有答案)
[训练目标] 1.政治:祖国统一大业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2.经济:综合国力增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3.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1.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
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2.(2015·湖北百校联考)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等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推动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D.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3.(2014·湖北八校联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目前,中国在多边、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成就最大并发挥主导作用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B.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上海合作组织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4.(2015·开封二模)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A.B.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5.(2016·株洲一模)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1(有答案)
[训练目标] 1.历程:战国时期萌芽→秦代确立→西汉巩固→隋唐进一步完善→北宋加强→元代发展→明清空前强化。
2.趋势: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3.加强方式: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加强思想控制。
1.(2015·淄博期末)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2015·昆明一模)《汉书·严助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D.监察百官3.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
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A.兄弟情谊B.爱屋及乌C.分割实力D.分封爵位4.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
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
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5.(2015·长沙一中月考)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多且宽敞。
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下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后财政集权于中央,地方经费困窘6.(2015·济南一模)《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全国2018届高三考前信息卷(十六)文综历史试卷
全国2018届高三考前信息卷(十六)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B.世卿世禄制规定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D.井田制趋向瓦解25.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A.导致了冗官局面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提高了行政效率26.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粵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27.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
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28.阅读下表: 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6(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摘编自纳萨尔尼·克导奇《克伦威尔的历史》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1)材料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只肯定了克伦威尔的贡献,缺乏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时代的需要,评论者的阶级立场、出发点,掌握的史料等都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第(2)题,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克伦威尔,既要肯定其在英国内战中的贡献以及在维护共和国利益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要指出材料中其“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对资产阶级民主的破坏,更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肯定克伦威尔采取这些内外政策的合理性。
答案:(1)问题: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应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因素:时代的需要;评论者的阶级立场、出发点等。
(2)评价: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
领导议会军取得内战胜利;处决国王查理一世,推翻斯图亚特王朝,成立共和国;出征爱尔兰、苏格兰,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打击封建势力;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虽然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但其内外政策上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拓展延伸】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国政局不稳,严重威胁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历史呼唤出现极权政治以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以保护革命的既得成果。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六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单元检测选题细目表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7·山西五校联考)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
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
这反映出伽利略( )A.深受宗教的困扰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C.对圣经不以为然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解析:根据材料中“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是同样出自神旨"可以看出其仍然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2.(2016·南昌模拟)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
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
“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
”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等信息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故A项正确。
答案:A3.(2016·盐城模拟)“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
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材料中“他”()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C.解决了热辐射问题,把研究领域深入到微观世界D.揭示时空的相对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解析:A项是伽利略的贡献;材料中“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体现了牛顿研究问题的方法,故B项正确;C、D项分别是普朗克的原子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和意义。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学生卷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6高中历史选修3-4考点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考点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6分)考点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01.(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真题训练
历史核心考点真题训练第一部分古代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6课标Ⅲ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2010课标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2013•山东)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2014•海南)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2014•新课标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6、(2009•广东)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7、(2012•课标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六单元限时训练含答案
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9、10、112、8探索生命起源之谜374从蒸汽机到互联网65、12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牛顿观察苹果落地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C.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解析:比萨斜塔昭示的是实验的方法,而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则是观察法,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生活实践经验无关,实用性也不强,但背后体现着理论探讨,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2.(2016·河南联考)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
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
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统治者并不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未与世界保持同步,故D错误。
答案:B3.(2016·南京模拟)他的学说使得传统的静态自然崩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宇宙图景……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形式都是通过自然的过程而产生的,不是神创的。
该“学说"( ) A.总结了自然界运动的客观规律B.推动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C.彻底否定了封建宗教神学思想D.提高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5(有答案)
[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15·衡阳五校高三11月联考)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2.(2016·乐山月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3.(2015·乐山期末)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4.(2015·烟台质检)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2015·南昌调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6(有答案)
课时巩固过关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1.(2016·武汉三模)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解析】选D。
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转运使的权力被分散,同时这些机构相互牵制,故D正确。
【拓展延伸】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2.(2016·株洲一模)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C正确。
【拓展延伸】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元代行省权重,时人及后人的看法基本一致。
行省虽然权重,但元朝统治者有两大对策。
(1)中央全面控制行省权力,这是沿袭传统做法。
从行政权上控制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的任命权;从军事权上控制行省长官调动军队的权力;从财政权上控制行省70%的财赋收入;从司法权上审查行省的大案要案;从监察权上强化对行省长官的监督。
(2)犬牙交错划界原则的全面实施。
所谓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就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军事需要出发,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造成地方行政区域犬牙交错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成为显学→秦朝时期,“焚书坑儒”→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宋朝时期,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康有为借用为变法工具→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批判。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2015·唐山质检)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3.(2015·邯郸摸底)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2015·南充一模)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5.(2015·北京西城示范校期中)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6.(2015·武汉部分学校调研)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7.(2016·长沙一中月考)明末李贽曾经在信中讥讽一位大官说:学问不论官的大小,不会因为官做得大,学问就一定高,要不然古代的孔孟就不敢开口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学而优则仕”的社会现象B.“官学”和“民学”的尖锐对立C.明代中后期士人的分化D.反理学思潮开始兴起8.(2015·运城模考)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B.坚守理学教诲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D.发扬孔孟之道9.(2015·合肥一模)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然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
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
”这说明梁启超主张()A.提倡儒学,中西结合B.引进西学,变法图强C.批判西学,古为今用D.效仿欧洲,自强求富10.(2015·盐城摸底)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11.(2014·揭阳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师夷长技以制夷”B.“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12.(2015·衢州五校期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2015·泰安期末)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史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史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
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
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
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
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
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答案精析1.B[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这体现了孔子“礼”的主张。
]2.D[依据材料关键信息“陈恒弑其君”“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遭到拒绝”等,表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但还不是全面崩溃,故A项错误;季孙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坏者,拒绝出兵不是维护宗法制,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事件”破坏了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孔子请求出兵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
]3.B[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4.A[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思想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的要求,故D项错误。
]5.B[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是朱熹对儒学的贡献,但与材料主题不符,故A错误;材料指出朱熹通过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各方面提出行为规范,这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领域对儒学的推广,故B项正确;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应当是孔子创办私学,故C项错误;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应该是董仲舒,不是朱熹,故D项错误。
]6.C[ 材料信息说明顾炎武强调孔孟思想,而舍弃宋明理学,故C项正确。
]7.C[“学而优则仕”意为“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可知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学问与做官大小的关系,没有强调“官学”和“民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李贽的主张体现出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中思想观念出现了分化,故C项正确;宋朝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出现,社会上就出现了反对强调伦理道德的反理学思潮,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故D 项错误。
]8.D[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的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推崇圣人之语录,反对从事于后儒,故A、B项错误;从“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的信息,可知理学最终形成于明代,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不取之‘五经’”“《论语》,圣人之语录也”的信息可知圣人之语录指的就是孔孟之道,故D项正确。
]9.B[“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说明梁启超反对提倡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新学说变其思想”说明梁启超主张利用西学变法图强,故B项正确;“批判西学,古为今用”与材料信息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的是政治变革,不是经济变革,故D项错误。
]10.A[材料中“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说明陈独秀不反对儒学本身,而材料中“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说明他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主义,故A项正确。
]11.B[材料中“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显然是强调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国人思想的落后,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是指新文化运动,A项是林则徐、李鸿章等人的主张,故A项错误;“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属于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D项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12.C[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发展需要,故①正确;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适应了儒学的发展,故②正确;明清时期儒学发展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大都批判儒学,没有将其神圣化,故③错误;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要,故④正确,这都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特色,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