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6~10的数的认识,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使学生熟练运用6~10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6~10的数的认识2. 6~10的加减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10的数的认识,6~10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熟练运用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6~10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6~10的数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巩固对6~10的认识。
2. 讲解6~10的加减法(1)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加”的概念。
(2)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减”的概念。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6~10的加减法运算。
3. 练习6~10的加减法(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4. 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6~10的加减法解决。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6~10的数的认识。
(2)总结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五单元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七、板书设计1. 6~10的数的认识2. 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有序。
2024年全新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五单元汇总
2024年全新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五单元汇总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培养数感和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1~10的认识2.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10以内数的组成4.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10的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1~10的认识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1~5的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10的认识。
你们准备好了吗?2.教学过程(1)认识1~10的数字师:我们先来认识1~10的数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找到第1页,我们一起来认识1~10的数字。
(2)学习1~10的数词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0的数字,我们要学习1~10的数词。
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
生:(跟随老师一起读数词)(3)练习数数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来练习数数。
从1数到10,看谁数得最快。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0的数字和数词,也学会了数数。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二)第二课时: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10的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教学过程(1)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按照顺序数一数1~10的数字。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通过数数,我们发现1~10的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师:我们来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
请大家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的符号表示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关系。
生:(完成练习)(3)练习比较大小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卡片,上面写着1~10的数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运算
- 研究用加号和减号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练运用加法和减法求解实际问题
知识点2:数的排序
- 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学会将数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 练排序数字的能力,包括从给定的数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知识点3:数的比较
- 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 练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比较大小并填写适当的符号
知识点4:数字的组成与分解
- 了解数字的组成,包括十进制数的位数和位值
- 学会将数字按位分解,将一个数字拆分为各位数字的和
知识点5:数的估算
- 研究使用估算法对数字进行大致计算
- 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6:几何图形
-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 学会用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和辨认
知识点7:计量长度
- 研究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 练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知识点8:时间的认识
- 认识钟表的指针和刻度,掌握用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 练读取和写入简单的时间表达方式
知识点9:数的序数表达
- 研究使用序数词表达数字的先后顺序
- 掌握序数词的写法和使用方法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和几何形状辨认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引言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主要围绕认识10以内的数展开,本单元内容的掌握对学生打下基础数学概念,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
3. 本文将就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认识10以内的数1. 了解0-5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识图和实物进行数数活动,能够认识和书写0-5之间的数。
b.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0-5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2. 了解6-10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和实际操作,认识和熟练书写6-10之间的数。
b. 培养学生对6-10之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认识10以内的加法1. 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a.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数情境,初步了解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2. 加法运算实际应用a.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进行加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关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认识10以内的减法1. 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a. 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
2. 减法运算实际应用a. 设计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b. 引导学生将减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1. 通过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基础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1、平行四边形: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2、梯形: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对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加,以及带进位的加法。
知识点二:减法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减。
知识点三:数字的大小比较
数字的大小比较是指通过大小关系来判断数字的先后顺序。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知识点四: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指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并通过练巩固这一技能。
知识点五:数的组成与拆分
数的组成与拆分是指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或者将若干
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数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数的分解
与合成,并通过练强化这一技能。
知识点六:数的进位与退位
数的进位与退位是指在加法或减法中,当某一位的和或差大于
等于(小于等于)10时,进位或退位的操作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通过练加深理解。
希望以上归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部编一年级数
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主要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图示或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加减法的应用:“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1.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五、其他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认识图形:虽然这不是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但一年级数学上册通常会包含认识图形 (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总结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6\~10的认识、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相关知识点,如认识图形和位置关系等。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基本知识点重点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基本知识点重点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基本知识点重点分析
第五单元:分类
1、按给定的标准分类
(1)初步感知“类别”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某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在分类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并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2、自定标准分类
(1)经历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先确定标准,然后才能分类)
(2)学会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分类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点说明: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在主题图中,让学生感知“类别”的含义,体会分类的意义(怎么放的?为这样放?);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的分类,数学概念的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分析、综合、比较、发现一些事物的联系和区别,并抽象、概括出这些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才能进行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基本知识点重点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运算规律,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几何图形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小朋友过生日,分发礼物的故事情节,引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数的概念复习:通过黑板上的示例,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如数数,识数,写数等。
3. 数的加减法复习:通过示例题目,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如23+17,5628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几何图形认知:复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5. 应用题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应用题,如购物,计算价格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几何图形认知。
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00以内的十个数,并标出它们的顺序。
答案:1,2,3,4,5,6,7,8,9,10。
答案:32+23=55,8756=31,45+39=84。
3. 请画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解决应用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和引导。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其中一年级数学是孩子们正式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
第五单元是关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知识,这一单元的学习对于孩子们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在此,我将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知识点详解1. 数的顺序:掌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数序,理解并能够正确读写这些序数。
2. 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比较两个或多个数字的大小,理解大小关系的概念。
3. 建立数字概念: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帮助孩子们建立初步的数字概念,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4. 简单的分数比较:学会比较简单的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比较两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
2. 互动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物操作,如比较两个硬币的大小,帮助孩子们建立直观的数字和大小的印象。
四、教学难点与对策1. 理解大小概念: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大小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 比较复杂的分数: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成员的数量,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概念。
3. 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比较大小和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孩子在理解和应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时存在困难,对于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如加强互动教学,增加实践操作环节,以及利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强调了比较大小和分数的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盘点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盘点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识字:认识了会意字“小”“土”“尘”“人”“从”“众”“林”“森”等。
写字:会写“在”“后”“我”“好”等 4 个汉字。
偏旁部首:掌握了“女字旁”“宝盖头”“月字旁”“提手旁”“八字头”等偏旁部首。
词语:积累了“你们、家里、上山、三年、男生、蓝色、写字、报纸”等词语。
标点符号:认识逗号、句号,并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口语交际:能够用“……在……”的句式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
阅读理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小小的船》,感受夜空的美丽。
古诗积累:背诵了古诗《咏鹅》,了解了作者骆宾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图要使△比○多,可以把()。
A. △增加2B. △增加3C. △增加4 2.下面小于8的数是()。
A. 10B. 9C. 33.比2大7的数是()。
A. 7B. 9C. 24.篮子里原来有6个桃子,现在只剩3个,吃掉了()个。
A. 3B. 4C. 55.数一数,下图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7B. 5C. 66.大于4小于10的数有()个。
A. 4B. 5C. 67.3,5,2,8中最小的数是( )。
A. 3B. 2C. 58.比4大比6小的数是( )。
A. 4B. 6C. 59.3+5=( )A. 10-3B. 7+2C. 9-110.有10块糖,选出正确的说法()。
A. 说:“我喜欢左手有5块糖,右手有六块”B. 说:“我左手有4块糖,右手也有6块糖”C. 说:“我吃了两块糖,还剩7块糖还没有吃”。
11.和5+3算式相等的式子是()A. 6+3B. 3+5C. 6-3 12.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4+9=13(个)B. 9+4=13(个)C. 13-4=9(个)D. 9-4=5(个) 13.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14-9=5(个)B. 9+5=14(个)C. 9-5=4(个)D. 9-4=5(个)14.飞机场上停着9架,飞走了7架,还剩________架.()A. 16B. 12C. 15D. 2 15.小丽要做9道数学题,已经做了5道,还要做________道.()A. 4B. 14C. 13D. 12二、填空题16.分一分,合一合。
17.在横线上填上“>”“<”或“=”。
4-3 ________ 7 5+3________6 7-2-1________44+5________8 10-5________4 1+2+5________1018.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5+________=9 7+________=10 3+________=610-________=4 9-________=2 2=9-________19.数一数,比一比(1)(2)20.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拟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2、填“>〞或“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解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及相关加减法(1)会数、会读、会写6和7,并掌握0---7的数序,能⽐较⼤⼩。
(2)在数⾦鱼的过程中,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了解数概念的不同内涵。
(3)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究活动,并熟练掌握6和7的分与合。
(4)在操作的过程中,进⼀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完成6和7的加减法计算。
(5)第⼀次出现“⼀图⼆式”和“⼀图四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过渡“想加算减”的算法)。
(6)能⽤6和7的加减法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本段教材的呈现顺序:数数------认数------数序------⽐较------序数------写数------分与合------计算------应⽤2、8和9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知识点同上⼀节,只是多了: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3、10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1)会数、会读、会写10,并掌握0---10的数序,能⽐较0---10各数⼤⼩。
(2)掌握10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知道10的分与合,在进⼀步理解加法和减法意义的前提下,能熟练完成关于10的加减法计算。
(3)能⽤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
(4)能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的思考⽅式和解题策略做准备。
4、连加、连减(1)在看图、说图(观察与表述)的过程中,进⼀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完成连加、连减计算,理解运算顺序(先来、后来与先⾛、后⾛)与运算⽅法。
(3)能⽤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
5、加减混合(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完成加减混合计算,理解运算顺序(先来、后来与先⾛、后⾛)与运算⽅法。
(2)能⽤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
杭州学军中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3只。
现在有()只。
A. 4B. 5C. 62.下图要使△比○多,可以把()。
A. △增加2B. △增加3C. △增加43.菜园里有4只小鸡,又来了6只,一共有()只。
A. 2B. 8C. 104.比2大7的数是()。
A. 7B. 9C. 25.飞机场上原来有8架飞机,又降落了2架,飞机场上现在有多少架飞机?正确的解答是( )。
A. 8+2=10B. 8-2=6C. 10-8=26.比4大比6小的数是( )。
A. 4B. 6C. 57.3+5=( )A. 10-3B. 7+2C. 9-18.和5+3算式相等的式子是()A. 6+3B. 3+5C. 6-39.看图,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②③A. 比多1个;B. 比多1个;C. 比少2个;10.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4+9=13(个)B. 9+4=13(个)C. 13-4=9(个)D. 9-4=5(个) 11.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14-9=5(个)B. 9+5=14(个)C. 9-5=4(个)D. 9-4=5(个)12.飞机场上停着9架,飞走了7架,还剩________架.()A. 16B. 12C. 15D. 213.草地上有9只在吃草,走了5只,现在草地上还有________只羊.()A. 14 B. 4 C. 12 D. 3014.学校里有9个,挂出去了4个,现在还有________个.()A. 13B. 11C. 5D. 1215.小兰买了7枝,用去了5枝,还剩________枝.()A. 12B. 2C. 11D. 13二、填空题16.分一分,合一合。
17.在横线上填“>”、“<”或“=”。
7________8-6 7+3________6+4 9+7________1510-8________8 11+3________15 6+0________6-018.比6多3的数是________,它再加上________就是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清单课件-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
知识点
1.6~10的认识 (1)数数: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 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知识点
(2)10以内数的顺序: 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知识点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 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知识点
2.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道减法算式。
知识点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的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 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
3.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 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 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知识结构图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知识结构图(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师:罗增方)
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比较准确得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物
体
前后
、
左
右
、
上
下
的
位
置
与
顺
序。
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 归纳总结 教案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
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1、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2、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
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
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
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2.解形如±a=b 和 a=b 的方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 :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2=21d=2
d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周长=周长÷直径≈3.14
即:圆周率π=
直径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 ——周长公式:c=πd, c=2πr 注: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如果r1∶r2∶r3=d1∶d2∶d3=c1∶c2∶c3
1×2πr=πr+d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
2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 πr ×r
S圆= πr×r = πr2
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最大,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如果: r1∶r2∶r3=d1∶d2∶d3=c1∶c2∶c3=2∶3∶4
则:S1∶S2∶S3=4∶9∶16
4、环形面积= 大圆– 小圆=πr大2 - πr小2=π(r大2 - r小2)
n(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扇形面积= πr2×
360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
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注: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 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