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PPT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3 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 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渐减少而次氯酸离子逐渐增多。PH值 在6.0时,次氯酸在95%以上;PH值>7.0值,次氯酸含量 急剧减少;PH=7.5时,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大致相等; PH值>9时,次氯酸离子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 验,次氯酸(HOCI)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以免生成 次氯酸离子较多,次氯酸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 10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6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 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 菌强。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消毒往往达不 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 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 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 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 20
6.氯制剂效果测定
原理是: 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 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 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 量计算出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 饮水在采用氯化消毒时,将涉及三个指标: 加氯量,需氯量和余氯。
~
21
6.氯制剂效果测定
余氯测定方法有 1、 碘量法测定总余氯量,原理同有效氯测定; 2、邻联甲苯胺的比色法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 氯量,其原理是在PH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 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 合物,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比色定量; 3、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
~ 11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饮用水净化消毒》课件
常见的水质问题
富含重金属
某些地区的水源可能被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含有细菌和病毒
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可能导致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
高浓度的化学物质
工业废物和农药可能使水源中的化学物质超过安全限值,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净化饮用水的方法
• 过滤: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细菌。 • 沉淀:利用重力将杂质沉降到水底,进而去除。 • 消毒:使用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毒和细菌。
消毒饮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方法
1
紫外线消毒
2
紫外线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杀死病菌和病毒。
3
氯消毒
氯是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水 中的病菌,但对于一些化学物质可能 产生副产物。
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消灭 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机物。
总结和建议
确保饮用水质量的净化和消毒工作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和提高意识, 共同努力为人们提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
《饮用水净化消毒》PPT课件
前言
欢迎大家参与本次关于饮用水净化消毒的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饮用水的 重要性以及改善饮用水质量的方法。
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整个社会都对改善和保护 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饮用水净化的重要性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业用途,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至关重 要。它可以预防水传播的疾病,并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2024版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社区宣传PPT课件
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社区宣传PPT课件contents •饮用水卫生安全概述•饮用水污染来源及危害•饮用水卫生安全处理技术•家庭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措施•社区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措施•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与宣传策略目录01饮用水卫生安全概述安全的饮用水能够避免水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居民身体健康。
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水平,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和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030201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标准与法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质、水量、水压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饮用水卫生管理行为。
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
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现状与挑战现状我国饮用水卫生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地区水质不达标、供水设施老化等问题。
挑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源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对饮用水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未来趋势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力度,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升级,提高水质检测能力,确保居民喝上放心水。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
02饮用水污染来源及危害如泥沙、铁锈、藻类等,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感官性状。
悬浮物长期积累在管道或容器中,可能导致水质恶化。
沉淀物来自天然或人为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放射性物质如农药、合成洗涤剂、工业废弃物等,具有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有机物污染如重金属(铅、汞、砷等)和氰化物,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无机物污染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消毒副产物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饮用水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法
氯消毒
利用氯的强氧化性破坏细 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漂 白粉、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 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和 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 目的。
碘消毒
利用碘的强氧化性和亲脂 性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碘 伏等。
生物消毒法
生物滤池
处理效果的监测
定期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处理 后的饮用水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进 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04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实践应 用
饮用水消毒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处理
原水需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 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将水 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对 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
活性污泥法
通过培养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群落,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同时对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 除作用。
03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与 法规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
微生物指标
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如细菌总 数、总大肠菌群等。
处理效果评估
02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
整处理工艺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应急措施,如加大消毒剂
投加量、增加水质监测频次等,确保饮用水安全。
05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饮用水消毒处理面临的挑战
水源污染的多样性
微生物抗药性
饮用水消毒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新型消毒剂的研发
针对抗药性微生物,研究开发新型、 高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紫外线 等。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PPT课件
加强对学校饮用水设施的日常监督,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防止饮用 水污染。
定期检查与巡查
定期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检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 题。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意识
01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对饮用水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增
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训与指导
02
对学校饮用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饮用水卫生管
02 学校饮用水卫生标准与规 定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饮用水水质指标
根据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 水的水质指标应符合规定,包括 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指
标等。
水质监测与检测
国家规定了饮用水水质监测与检测 的方法和频率,以确保饮用水水质 符合标准。
水质改善措施
针对不合格的饮用水水质,应采取 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加强水质处理、 更换水源等。
感谢您的观看
设施陈旧
一些学校的饮用水设施过 于陈旧,维护不善,导致 水质受到二次污染。
管理不规范
学校饮用水的管理制度不 健全,责任不明确,缺乏 有效的监督机制。
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金投入不足
学校饮用水设施的改善和 更新需要资金支持,但部 分地区的财政投入有限。
意识淡薄
部分学校管理层和师生对 饮用水卫生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多元化监督模式
未来学校饮用水卫生监 督将趋向多元化模式, 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 督和学生自我监督等。
跨部门合作
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 督跨部门合作,形成监 管合力,共同保障学校 饮用水安全。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 术,提高我国学校饮用 水卫生监督水平。
饮用水PPT教学课件
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
03
健康饮水政策与推广
讲解健康饮水政策的意义和推广措施,包括健康饮水知识普及、健康饮
水示范工程等,提高公众健康饮水意识。总结回顾来自展望未来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成果,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展望
分析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探讨其对产业的影响 和推动作用。
饮用水分类
根据来源、处理工艺和用途等, 饮用水可分为自来水、纯净水、 矿泉水、天然饮用水等。
人体对水分需求
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水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 人体新陈代谢,维持体温和水平衡等 。
人体每日需水量
饮水时间和方式
应定时定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 水或长时间不饮水,建议饮用白开水 、绿豆汤等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饮品 。
生活污水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 加,处理不当会对水源造 成污染。
输配管网老化问题
管网材质问题
01
部分老旧管网使用铸铁、水泥等材质,容易生锈、腐蚀,导致
水质二次污染。
管网漏损问题
02
老化管网容易出现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使污水渗入
管网,影响水质。
管网更新改造困难
03
由于城市建设和规划等原因,部分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难度较大
02
03
活性炭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 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 色素等。
膜分离技术
包括超滤、纳滤、反渗透 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 菌、病毒、重金属和有机 物等有害物质。
离子交换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 中的钙、镁等离子,软化 水质并防止结垢。
五章饮用水卫生【共123张PPT】
---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三致)。 偶有意外污染致一次大量暴露引发的卫生问题---急性中毒。 当前,水中危害较大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
、卤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农药等。 无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砷等重金属,氰化物和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
环境卫生学 .3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3. 氰化物毒作用机制:
● 摄入体内的氰化物,经胃酸作用形成氢氰酸,游离的氰离
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
素氧化酶,使Fe3+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中断呼吸链,阻
染的水,可引起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
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等肝功能显著改变。 (3)微囊藻毒素是遗传毒物,并且是乙肝病毒致肝癌的促癌剂,
与黄曲霉毒素(AFB1)具有协同促癌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非常规指标规定:
微囊藻毒素-LR 限值为 0.001(mg/L)。
1.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饮用水氯化消毒 时可与氯作用生成三卤甲烷/THMs等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
致突变性。
2.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富营养化水域里生长较为普遍
的藻类。
3.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藻毒素,依据作用的靶器官分为:
肝毒素、神经毒素、脂多糖毒素。
环境卫生学 .3
生可能有关联。
环境卫生学 .3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氯化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4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缺点:
1.二氧化氯消毒成本较高 2.二氧化氯制取设备比较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3.二氧化氯对一些特殊水质不能适用 4.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仍需改进和成 5.二氧化氯本身及其消毒副产物也有毒性。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5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五、、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比较
2.重金属阳离子:如银盐 3.气体消毒剂:如甲醛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饮用水消毒方法即使有很多,但普遍采取是添 加氧化剂进行消毒,即化学法。
在氧化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不过,因为 氯气运输、管储方面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停改变,存在 投加计量不够准确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极强 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高活性同许 多有机物轻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 恶英等一类致癌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第二 次污染,逐步被淘汰。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 技术。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三、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工业制备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 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纯品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 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 腐蚀作用。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优点及缺点 优点:
1.杀菌能力强、消毒快而耐久。 2.消毒副产物少。 3.有效杀灭和水质控制效果 4.应用PH范围大(PH=3-7) 5.适用水质范围广 6.氧化有机物能力强 7.能降低水中亚硫酸盐含量
浅谈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ppt 29页)
⑴常量氯消毒法
①井水消毒:
首先根据井的形状(圆筒形、长形或方形)测量井水的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
水面直径(m)
圆井水量(m3)=水深(m)×[———————]2×3.1416
2
方井水量(m3)=水深(m)×水面长度(m)×水面宽度(m)
根据井水量(m3)及井水加氯量计算出应加的漂白粉,放入碗中,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 水稀释,静置,取上清液倒入井中,用水桶将井水搅动,使其充分混匀,0.5h后,水中余氯 应为0.3mg/l。
§2—6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2—6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为了使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卫生要求,保证饮用安全,一般水源水质尚须进行净化与 消毒处理。
净化和消毒的区别: 1.净化:采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部分病原体,改善水质量。 2.消毒: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杀死水中的病原体,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一般来讲,浑浊的地面水需要沉淀、过滤和消毒;较清洁的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即
中加入约0.5mg),经搅拌、沉淀而除氟。在有过滤池的水厂,可采用活性氧化铝法。 3.软化: 水质硬度超过25~40时,可用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等加入水中,使钙、镁化合物沉淀而除去硬
度。也可采用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4.除臭: 用活性炭粉末作滤料将水过滤除臭,或在水中加活性炭后混合沉淀,再经砂滤除臭。也可用大量氯除
②氯化消毒剂量:
可为1次加入量的20~30倍,1次放入,可持续消毒10~ 20d,效果良好。装漂白粉的容器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塑料 袋、竹筒、广口瓶或青霉素玻瓶等。
⑶过量氯消毒法
①目的:本法主要适用于新井开始使用、旧井修理或淘洗、 居民区发生饮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井水大肠菌值或化学 性状发生显著恶化或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等情况。
实验三 饮用水消毒法
一锥形瓶内加100ml蒸馏水+5mlHCl+5%KI2ml,摇匀 加入1%漂白粉溶液10ml,混匀(溶液呈棕黄色)
用0.7%硫代硫酸钠滴定溶液至淡黄色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呈蓝色) 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硫代硫酸钠总用量(V) 1ml硫代硫酸钠相当于1mg有效氯的量 计算:有效氯含量=V(ml) / 1%×10×1000 (mg) =V%
余氯
比色,取余氯相当于0.3mg/L的那一管浓度,即为符合要求的漂白粉浓度
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列
(三)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间接碘量法
利用漂白粉在酸性介质中定量氧化I-,用标 准Na2S2O3 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可间接测得有 效氯的含量。其有关的反应如下:
ClO- + 2H+ + 2I- = I2 + Cl- + H2O
合作愉快
2011
2S2O32- + I2 = S4O62- + 2I-
5. 加入0.7%硫代硫 钠滴定
1.加入100ml蒸馏水 2.加入1:3盐酸5ml 3.加入5%KI2ml 4.加入1%漂白粉10ml 5.混匀后用0.7%硫代硫酸钠滴定
滴定到溶液转为淡黄色时,加 10滴1%淀粉溶液,溶液即成蓝 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即为终点,记录二次用去硫代 硫酸钠溶液的总量。
步骤
烧杯
1
2
3
4
5
水样(ml)
100
1001%漂白粉 0.5
1.0
1.5
2.0
2.5
(ml)
浓度(mg/L)
50
100
150
200
250
搅匀,放置30分钟,测余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10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6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 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 菌强。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消毒往往达不 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
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 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 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阆中市疾控中心
何培菘
2016.6
大家好
1
饮用水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
方法。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据研究,可污
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
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
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供饮用。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
指在混凝沉淀前加氯,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良混 凝沉淀和防止藻类生长,但易生成大量氯化副产物。 4.1.2滤后加氯
指在滤后水中加氯,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病原微 生物,它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可采取二次加氯, 即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各加一次。
大家好
16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1.3 中途加氯 输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途的加压泵
大家好
8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4水温
水温高,杀菌效果好。水温每提高10℃, 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
大家好
9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5水的浑浊度
用氯消毒时,必须使生成的次氯酸(HOCl)和次氯 酸离子(OCl-)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方能达到杀菌效 果。如水的浑浊度很高,悬浮物质较多,细菌多附 着在这些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 使杀菌效果降低。这说明消毒前混凝沉淀和过滤处 理的必要性。悬浮颗粒对消毒的影响, 因颗粒性质、 微生物种类而不同。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 消毒效果影响甚小,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 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微生物获得明 显的保护作用。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 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
大家好
6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2 接触时间
氯加入水中后,必须保证与水有一定的
接触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用游离 性有效氯(指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消毒时, 接触时间应至少30分钟,游离性余氯达0.30.5mg/l;采用氯胺(指一氯胺和二氯胺)消毒 时,接触时间应在l-2小时,化合性余氯达12mg/l。
大家好
11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1 普通氯化消毒法 当水中需氯量较低,即水的浊度低,有机
物污染轻、且基本无氨(<0.3mg/L)时,加入 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此法 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 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染较轻,且基本无 酚类物质(氯能与酚形成有嗅味的氯酚);游离 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 管网末梢。
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
氧消毒。
大家好
2
第一节 氯化消毒
大家好
3
1.常用氯消毒剂的种类
1.1 氯 1.2 漂白粉 1.3 漂白粉精 1.4 有机含氯消毒剂 1.5 次氯酸钠
大家好
4
2.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2.1 氯的杀菌机理 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
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 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 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 是磷酸葡萄糖去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 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 酸的致死性损害。
大家好
5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1 加氯量 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水时,氯不仅与水“需氯量”。为保证消毒效 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 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一般要求 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水中至少应保持游离 性余氯0.3mg/l。在配水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应 低于0.05mg/l。
大家好
14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4 过量氯消毒法 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较严重时,或
在野外工作、行军等条件下,需在短时间内 达到消毒效果时,可加过量氯于水中,使余 氯达l-5mg/l。消毒后的水需用亚硫酸钠、亚 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活性炭脱氯。
大家好
15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1 加氯地点 4.1.1滤前加氯
大家好
7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3 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 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渐减少而次氯酸离子逐渐增多。PH值 在6.0时,次氯酸在95%以上;PH值>7.0值,次氯酸含量 急剧减少;PH=7.5时,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大致相等; PH值>9时,次氯酸离子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 验,次氯酸(HOCI)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以免生成 次氯酸离子较多,次氯酸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大家好
12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2 折点氯消毒法 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游
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本法的优点是:消 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 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氯多,因 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需事先 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样折点不明显; 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需加碱调整。
大家好
13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3 氯胺消毒法
在水中加入氨(液氨、硫酸胺或氯化胺),则加氯后生成一 氯胺和二氯胺,这种方法为氯胺消毒。氨与氯的比例应通过 试验确定,其范围一般为1:3—1:6。本法的优点是:三卤甲 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则 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 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 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2小时)和较高的余 氯量(1-2mg/l),因此接触时间长,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 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