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2节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四、改革与科学技术是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改革及其作用 1 、改革的含义:一定社会 改革的含义: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与革命: 、 改革与革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㈡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相互制约的。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行机制: 矛盾的运行机制:
基本适合——基本 基本 基本适合 不适合——基本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 基本适合 循环往复……………
第2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节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 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直接动力 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4、改革与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 、 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生产力与生 ㈠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 1、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 和一般进程 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2、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 3、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决 定社会发展方向
㈢、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 具体过程中认识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2、从历史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 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

思修第三章第二节笔记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思修第三章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1.产品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兼顾按需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即个人的收入和财富是根据其劳动付出的多少来确定的。

同时,也要兼顾按需分配,即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一定的调节和分配。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取得社会进步的基础。

通过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改造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原则和方法,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2.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幸福。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理论,对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正确的改造社会的方向和途径。

中共的执政理念中共的执政理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坚持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共的执政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执政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详细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详细讲解

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国体、政体及其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物质基 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 的变更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基础有害的 其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斗争,即“保护自 己”与“排除异己”。 其次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
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 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 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 教的工具。
其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多媒体技术
信息网络
远程教育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土地、人民、政事。”(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
唯意志论 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
物的历史”。 (卡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 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米海洛夫 斯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 “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 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尼采)
二、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1、阶级起源
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同时又发 展不足的产物。它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 个历史范畴。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 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 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2)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2) ppt课件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键词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缘何而起?国外一位学者言辞凿凿地说,这完全是希特勒 的那本书《我的奋斗》引起的。希特勒在这本书中,宣扬极端反动的沙文 主义、种族复仇主义,使得纳粹分子发动了这场战争。他进而假设,如果 早些时候,世界上开明的政治家读了这本书,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这场 世界性大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思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的如此分析,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历 史观?这种分析为何不可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缘何而起? 案例点评: (1)从一本书所宣扬的某种思想来解释重大社会现象或事件,体现了社会 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2)与此相反,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本案例 而言,这次大战的发生,有着它更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帝国主义各种 矛盾尖锐发展的结果。当然,希特勒所宣扬的那些反动思想,也从舆论上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那毕竟是第二位的,不是根本原因;况且希特勒 的反动思想,也不是天生的,它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当时德国 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本身也是第二性的东西。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 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 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 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 源等。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
(1)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 决定历史进程。 (2)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认为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 定的。
唯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 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 的力量”;人民群众 “是一堆 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 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杰出人物
(进步的历史 人物)
反面人物
(反动的历史 人物)
(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1.定义: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 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 记的正面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家、科学家、艺术家等。 2.作用: (1)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 (2)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梁 启 超
尼 采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 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 观”,“历史者,英雄之舞 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 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 ;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 用“铜”和“铁”做的,只 能被人统治。
柏拉图
黑格尔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 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 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
(二)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 变化
生产关系 变化
上层建筑 变化
生产力既是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起点,又是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的归宿
生产力的 发展
(三)两个矛盾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 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 其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及其解决程度。 3、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ppt
从1830年起,在英国和法国,工人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的第 三个阶级。恩格斯说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 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 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 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 变化的。
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 阶级,它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 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 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 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 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 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 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 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 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 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 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 工人罢工 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 农民起义 这个轴心展开的。 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 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 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 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 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 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 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 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
1、社会形态的划分 ⑴两种划分方法: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⑵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 划分的社会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划分方法:
①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可把人类社 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②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划分法: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 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与三种社会形态相适应,由此把人类社会划分为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⑶、技术社会形态:
①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 划分的社会形态。 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原因)
⑴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⑵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并不是说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 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⑶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是认为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 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幻灯制作: 幻灯制作:柳兆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 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⑴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②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2、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的意识现象
的总称,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经济学、政 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总体意识,而非个体意识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
(如:私有观念与社会主义)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如: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经济与唯物主义哲学;19世纪德国和英 法的经济与哲学)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即思想也有自身的演进逻辑)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如:社会主义思想)
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人是环境的产物‛ 与‚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
“必须有天才,才能用 好的法律代替坏的法律”
爱尔维修(1715~1771)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1、历史唯心主义及其主要缺陷 第二,以往的历史观只是看到了少数天才人物、英雄人 物、帝王将相的历史功勋并且把他们看成社会历史的创造 者,而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功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的 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 上层建筑 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 反
定力量
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
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
生产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过程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产品分配关系(以何种原则、方式和比例关系分配产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书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引言:
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掌握社会形态的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革命和改革、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因为: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它们总是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结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再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作用:①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作用: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②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③人口因素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作用:①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③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社会意识含义: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

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态,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

个人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其内容主要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对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的对象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智能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它可以武装劳动者,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能,提高劳动生 产率 ②它可以物化为劳动资料,使劳动工具日益复杂化,成为改造自然的强大手 段 ③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劳动对象,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 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和决定性因 素。
(2)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人口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 人口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 人口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数量级、几何级;战争和疾病)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决定社会的结构、形式和面貌 • 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否适应经济基础
四、社会形态的更替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前进性和曲折性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 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1)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 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衡量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尺度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因素。
第三节 人民群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总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内涵: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指一切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同历 史阶段它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的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2)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 成、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密度、人口的迁徙 等状况。
“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 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率增加”; 提出限制人口增长的两种办法: 一种叫做“预防的抑制”,即 要求人们节欲和独身;另一种 叫做“积极的抑制”,即通过 失业、贫困、饥饿、瘟疫和战 争等办法来消灭过剩人口。而 且马尔萨斯认为“积极抑制” 措施是恢复人口增长与生活资 料增长平衡的最有效手段。
劳动者(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 识,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 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它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3)它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4)它是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体现。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economic base)
(1)含义: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
产力所决定占统治地位 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正确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的 经济制度。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内容
(1)生产关系(relations of production) 的内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 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外延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 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 2) 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 方向和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2-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4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2-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4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什么叫经济范畴?什么叫历史范畴?阶级之间的冲 突总是有经济根源的吗?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始终冲 突的吗?阶级之间是否有相互依存和合作的一面呢? 阶级之间的合作是否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呢? 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才是不可调和的? 两种不同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会发生冲突 吗?当被统治阶级的生存得以保障的时候,他们会 为了摆脱被剥削的地位而起来反抗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 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 状况,分析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 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 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 脉搏。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 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对抗阶级与 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 民内部矛盾。(第101-102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要全面和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是否能够通 过人的观念来判断他属于什么阶级?为什么本阶级 的个人不一定支持本阶级的人?人为什么会产生脱 离自己的被统治的阶级,进入统治阶级而非消灭统 治阶级的愿望?当人相信,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社会 中,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资产阶级的一员时, 他为什么不希望消灭资产阶级?有的人为什么希望 体验或欣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 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 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最 终决定作用
上层建筑

定 反 作 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源自反 作 用生 产 力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 科学方法 1、坚持阶级分析法
2、阶级分析法的要求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三、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实质
2、根源
三、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2、社会形态的结构: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 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 来,因此,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
第二讲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 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 生产力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2-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8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2-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8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分析社会结构的方面主要是什么?研究社会 结构的方法与述评性研究有什么不同?为什 么有的专家能用几千字说明整个社会结构? 为什么让人感觉似乎是观念结构决定政治结 构和经济结构?观念结构是绝对自由的吗? 为什么对于社会结构的基础研究不到位,问 题研究会缺乏深度?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 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 方面。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 构和观念结构。(第97页)
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 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 结构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 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的上 层建筑。(第97-98页)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起作 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 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 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第98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靠什么体现的?如果 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能够说中国真的崛起了吗?生产力水平为什 么无法用金钱买到?看一个生产企业的实力, 主要要看什么?为什么一个国家,只要生产 力水平提高了,必然能够后来者居上?浮躁 现象为什么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1、改革及其根源 2、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3/16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1、改革及其根源
改革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 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2020/3/16
17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
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 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 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 的矛盾运动。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五种生 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 盾运动推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2020/3/16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3、唯物史观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
2、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3/16
4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如果说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那么,改革则是同
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从根本上说,改革 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 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 领域采取革新举措,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发起的旨在推 翻统治阶级及现存社会制度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 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 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 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 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 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 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 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 这个原理否定了。” 这个原理否定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意义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力结构 生产力结构
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
劳动者 劳动者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管理
在现代, 在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 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力 的要素
(1)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占主要地位)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占主要地位)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状况: 状况:是生产力的水平和生 生产力 产力的性质两者的统一, 产力的性质两者的统一,表现为生 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水平、 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 况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况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现实 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的规律
决定
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 相互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机器 铁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原始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

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2023版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导论第一节:马克思的创立与开展三大组成局部:马克思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内在统一整体。

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

客观历史条件:资本得到迅速开展及其内在矛盾的锋利化,以及马克思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理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学说。

自然科学根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中国的毛___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科学内涵:①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____、____等人的理论。

③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各个组成局部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络的科学体系。

理论特征:以理论为根底的科学性和____性的统一。

根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历史唯物世界观、方法论根底上。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马克思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实现共产,实现共产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详细理想。

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根底。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二节:马克思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底,即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

2.____性:马克思的____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理论性:马克思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在理论中承受检验,并随理论而不断开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的政治立场。

5.开展性:马克思是不断开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即:1.存在和思维终究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 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 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 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 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 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 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 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 (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 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 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 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 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
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根源
阶级斗争
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 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 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 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 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
武昌起义
法国大革命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作用之二:社会革命能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十月革命
作用之三:无产阶级革 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 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 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而创造条件。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 提下,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 部改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 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 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 域采取革新举措。
“为秦开霸业"——商鞅变法
社会主义的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 和自我完善。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革命定义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 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 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 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 发展 。
社会革命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 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 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 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 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 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 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电子垃圾
水源污染
干裂的土壤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 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 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 生产力,改革 也是解放生产 力。” —— 邓小平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作用之一:对生产方式产 生了深刻影响
纺织工具的变革
作用之二:对生活方式产 生了巨大影响
交通工具的发展
作用之三:促进了思维方 式的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最基本的动力的因素,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 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 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 发展。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 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 的变化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