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属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从构树制浆黑液中提取黄酮的工艺研究

从构树制浆黑液中提取黄酮的工艺研究
本文 先探 讨碱 处 理 工 艺 对 黑 液 中黄 酮 含 量 的影
液 比、 温度 、 时 间等 因素对 黄酮 得 率 的影 响 , 确 定 最佳 碱 处理 工艺 , 并 依据 最佳 工艺 制备 黑液 ; ( 2 ) 采用 超滤

纳 滤二 级膜 联 用 的 方法 对 黑 液 中 的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煳 j } 迭 纸 2 0 1 3 年 第 1 期

试验与研究 ・
从 构 树 制 浆 黑液 中提 取 黄 酮 的工 艺 研 究
张波, 刘智 , 聂青 , 王承佳 , 刘安琪
( 湖北工业 大学 , 武汉 , 4 3 0 0 6 8 ) 摘 要 在制浆过程 中, 构树 原料 经碱 处理后剩下的黑液原本 为工业废 水 , 但 经过超 滤纳滤工 艺处理 后 可提 取其 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实验证 明: 在碱 处理工艺 中碱浓度 为 0 . 6 %、 料液 比 1 : 2 0 、 温度 9 5 、 时 间1 . 5小时的条件下 , 黑液中黄 酮含 量可达 2 . 3 1 % 。经超滤膜 除杂 , 黄 酮的透过 率在 8 0 . 1 % 以上 ; 纳
1 m l 容 量 瓶 中, 按 照 检 测 芦 丁 的 方 法 依 次 加 入 N a N O 、 A 1 ( N O ) , 、 N a O H, 然后用 6 0 % 乙醇定溶至刻 度, 混匀静置 1 5 m i n , 然后检测 吸光度 , 并带入 回归方
1 . 2 . 1工 艺流 程
膜技术研究所) , S E N C O— R旋转蒸发仪( 上海 申生公 司) ; 岛津 u V一 2 5 5 0型分光光度计 ( 岛津国际贸易有
限公 司 ) 。
1 . 2 实验 方 法

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自然界中有着大量的植物资源,其中很多植物拥有着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这些价值主要来自于植物所含有的许多活性成分。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人体的代谢环境,促进人体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植物天然活性成分分离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其中以化学分离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包括溶剂提取法、分子筛技术、大孔材料分离技术、对流层析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一种分离方法,它通常是将植物样品用提取液浸泡后,使用旋转蒸发、石油醚-乙酸乙酯、硅胶柱层析等方法来提取目标成分。

分子筛技术则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形状、电荷、极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成分。

大孔材料分离技术则是一种多孔性材料来吸附、分离目标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提取分子量较小的成分。

对流层析则是分离效率高、对样品的损伤小、可逆的化学分离技术之一,可对极性、常数、分子大小及分子量等结构特征较明显的活性成分进行有效分离。

除了以上化学分离技术,还有利用生物技术分离活性成分的方法。

植物的快速繁殖、易于转化以及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为植物生物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利用植物细胞或器官亲和色谱技术,可以有效提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2. 植物天然活性成分鉴定鉴定植物天然活性成分包括两个重要步骤,一个是化学组分的分析,另一个是生物活性的评价。

化学组分分析通常以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主要手段,对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离和测定。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联合起来使用,可以高效地分离活性成分,并通过质谱技术确认分离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不仅能确定化合物分子式、质量等信息,还能确定部分化学键、官能团等。

生物活性评价是指对活性成分的生物学功效进行定量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细胞毒性评价、广谱抗菌活性试验、抑菌试验、抗氧化活性测定等。

构树新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构树新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构树新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丁宇;仇晶;刘小宇【摘要】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a)植物,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也见于越南、日本等国家.构树属于传统中药,植物的各部位均可入药,用于治疗疼痛,水肿,痢疾.对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构树的叶、根和果实中发现了黄酮类、木脂素类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细胞毒及抗炎等活性.现对2000年以来从构树中获得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4(026)008【总页数】6页(P1327-1331,1337)【关键词】构树;新化合物;生物学活性【作者】丁宇;仇晶;刘小宇【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十二队,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十二队,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构树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日本、越南、印度等国亦有分布,资源十分丰富。

构树的根、叶、果实和树皮在中医里皆有使用。

构树皮能利尿消肿,祛风湿,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癣症;树液可以利水解毒,治水肿癣疾和蛇、虫、蜂、蝎、狗咬;构树叶具有清热凉血、利湿和杀虫作用,可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构树果实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民间药材[1]。

自2000 年以来研究者分别从构树的叶、根和果实中获得了31 种新化合物,本文特对这些新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综述。

1 黄酮类新化合物的结构及活性1.1 黄酮类新化合物的结构近年来从构树中获取了6 种黄酮类新化合物。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超声波提取法是靠超声波的反复振动和高频能量将物料内的有用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在植物营养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常常需要从植物中提取叶绿素等活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本文通过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构树叶中叶绿素提取工艺进行探讨。

1. 实验方法
(1)材料准备:采集构树叶,用水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备用。

(2)实验操作:按照正交表设计,设置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共进行15个试验组,每个
试验组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叶绿素,并测定提取效果。

(3)测定方法:用纯酒精提取叶绿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测定提取液在470nm处的吸光值(OD470),即为叶
绿素含量。

2. 实验结果
根据15个试验组的实验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响应
面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叶绿素的工艺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温度(A)、时间(B)、超声波功率(C)
对叶绿素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波功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和时间的相对影响较小。

在温度60℃、时间15min、超声波功率200W的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了2.8%。

3. 总结
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条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温度60℃、时间15min、超
声波功率200W。

与传统的叶绿素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
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为绿色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医学]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展

[医学]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展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型化样品前处理技术,它 集采样、纯化、富集于一体,减少了常规液-液萃 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具有操作简单、模式 灵活多样、成本低廉、富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 点。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1 液相微萃取技术原理及萃取模式 液相微萃技术原理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原
理基本相同,即基于“相似相溶”原理。 LPME发展至今,已有多种模式,如单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作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料接触,使
物料中的某些组分(称萃取物)被超临界流体溶解并 携带,从而与物料中其他组分(萃余物)分离,之后 通过降低压力或调节温度,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 从而降低其溶解能力,使超临界流体解析出其所携 带的萃取物,达到萃取分离的目的。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2.2 双水相萃取(ATPE)技术应用实例 2.2.1 赵爱丽等人利用双水相体系对黄芩苷进行分 离纯化。 2.2.2 霍清对葛根素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进 行了研究。 2.2.3 张春秀等利用双水相体系在银杏叶中提取银 杏黄酮.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液相微萃取技术 液相微萃取(LPME)技术是上世纪90年
(2)黄酮类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 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 氧自由基 ,具有抗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 调节心血管等功效。
(3)萜类化合物 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 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在自然界 分布很广,挥发油、树脂、橡胶及类胡萝卜 素的组分多属于萜类化合物。有些具有生理 活性,如龙脑、山道年、穿心莲内酯和人参 皂苷等。

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大自然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资源,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药用价值。

植物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药理活性,也是制备药物的重要原料之一。

因此,对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提取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浸泡、榨汁和煎煮等,这些方法通常是在实验室或传统医学中应用的。

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较低、产量较小等问题,且易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目前提取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已被现代化学技术所替代。

现代化学技术中,多种方法被应用于提取植物药物活性成分,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其中,超声波提取技术是一种非常通用和有效的提取方法,它在破碎细胞膜、破坏细胞结构的同时,能够快速地提取出植物药物的活性成分。

相对而言,超声波提取技术对样品的数量要求较高,同时也存在着易受温度、时间、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等问题。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则是一种通过微波辐射使样品内部迅速受热并产生震荡,从而分离出目标成分的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效率高,但在样品量较大或含水量高的情况下,效果会有所下降。

超临界流体提取则是将气态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和样品进行混合并通过特定压力下产生萃取作用的分离方法。

它有机溶液冷剂效应明显,使用过程相对复杂,但能更完美地保留植物药提取物的含量和成分质量比例。

除了提取技术,还需要通过分离技术来分离植物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得到纯净的单一成分。

常用的分离技术主要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这些分离技术能够通过色谱柱疏水性、碱性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将植物药物的活性成分分离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和分离的过程中,应考虑药物活性成分保存的要求,合理的条件设计、药物配比、药物处理等环节不仅能更好的提取药效成分,同时也增加了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药物成分分离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药效活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与确认。

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植物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推动医药工业的发展。

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冯卫生;李红伟;郑晓珂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8(17)4
【摘要】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a)植物,分布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资源十分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构树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从本植物分离得到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并分离得到一些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萜、挥发油、脂肪酸、脂和氨基酸及其他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多个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芳香化酶、抗氧化、抗菌、抗炎、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细胞毒等活性.现对1980年以来国内外对构树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汇总,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72-278)
【作者】冯卫生;李红伟;郑晓珂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5.5
【相关文献】
1.构树新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J], 丁宇;仇晶;刘小宇
2.构树化学成分及饲用价值研究进展 [J], 黄咏明;田瑞;卢素芳;徐爱春;戴永红;郎鹏
3.不同构树品种药用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和综合评价 [J], 王文君;侯志华;任媛媛;王念;翟晓巧
4.构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庞素秋;黄宝康;张巧艳;秦路平;郑汉臣
5.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J], 王勇生;唐楚;王明宇;杨富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学中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

中药学中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

中药学中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植物药物是中药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是中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提取方法植物药物的提取是指将植物材料中的活性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水提取是最常见、最简便的提取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但对于非极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醇提取则可以提取到较多的非极性成分,但有些有害成分也同时被提取出来,需要进一步处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高溶解力快速有效地提取活性成分。

二、分离方法分离是指将提取得到的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成分分离纯化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色谱技术、层析技术、结晶技术等。

色谱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HPLC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层析技术可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层析剂,实现目标分离。

结晶技术则是通过溶剂结晶的方法将目标成分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三、应用领域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在中药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提取和分离可以确定植物药物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揭示其对疾病的治疗机制。

其次,提取和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基础,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和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四、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也将不断发展。

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分离技术的成果,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速计算机技术等,提高提取和分离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药物成分的组合应用规律,探索植物药物的整体效应。

此外,还可以结合药物代谢学的研究,探讨植物药物成分在体内的转化代谢,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改进

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改进

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改进简介:天然药物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原材料为基础制备的药物。

其中包含许多具有疗效的活性成分,但由于复杂的化学组成和低含量等特点,提取与分离这些活性成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并讨论其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1. 提取技术改进提取是将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步。

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泡法、冷浸法、温浸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提取效率低、提取时间长,并且对活性成分易产生破坏等。

为了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成本并保护活性成分的完整性,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技术。

例如,超临界流体提取是一种新的提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物理特性实现对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一种状态,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实现选择性提取活性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

此外,微波辅助提取也是一种改进的技术,它利用微波辐射能提高提取速度,并减少活性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2. 分离技术改进分离是将提取获得的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色谱技术、薄层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等。

然而,由于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如何高效、准确地分离这些成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克服传统分离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离技术和改进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它通过溶剂梯度和固定相的选择实现对活性成分的高效分离。

然而,传统的HPLC技术存在分离效率低、分离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改进HPLC技术,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固定相材料、优化流动相配比和引入新型色谱柱等方法来提高分离效率和速度。

此外,亲和层析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法。

它利用亲和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活性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例如,亲和层析樹酯树脂通过静电、疏水、金属配位等方式实现对活性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构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构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秦超燕 , 宁带连 . 构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96):66-67.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构树的矿物质成分国内外均有研究,但是国内外研究的构树 的矿物质成分不尽相同,其综合原因可能是构树叶的化学成分受
孙杰 [7] 提出楮实子的多糖提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 为 75℃,液料比为 1:20(g/g),提取时间为 30min,前后提取 3 次。 邵金华 [8] 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多糖,微波法提取楮实子的多糖的 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是 450w,时间 120min,液料比是 1:15, 在此条件下楮实子多糖提取率为 8.79%,实验中对多糖影响率是 料液比 > 微波功率 > 微波处理时间 > 浸泡时间。 1.4 矿物质
66
·综述·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96
构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秦超燕,宁带连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摘要:构树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资源非常丰富,构树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构树一身是宝,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及各种矿物质营养成分,具有凉血止血、利水消肿清肝明目等诸多功效,其在临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就构树的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构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6.034

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991X(2021)12-0031-07
文献标识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Extract and Nutritional
formance of rumin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was increased and the con⁃
tents of crude fiber and anti nutritional factors were decreased after ferm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
flavane(5)和 BroussochalconeA(6)]、2 个三萜类[齐墩果
酸(7)和 augustic acid(8)]和 1 个胡萝卜苷(9)。
杂交构树是采用现代农业育种技术,通过对构树
不同基因型耐盐生物学的生长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绿
化园艺性状等的研究而选育出的优质树种,包括中科
1 号、2 号、3 号杂交构树及杂交构树 101、201 等树种。
杂交构树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品种好及高耐盐的特
点;可通高效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苗木繁殖。杂交构
树可在年降雨量 300 mm 以上、含盐碱 6‰以下的大面
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
糖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糖基-4″-O-β-D呋喃芹菜苷(3)、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

构树皮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现状

构树皮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现状

构树皮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现状摘要】国内外学者对构树皮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加关注,发现其不仅是优良的纸浆材料,还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现对构树皮中活黄酮类活性成分及药理应用进行综述,旨为合理利用研发构树皮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构树皮;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03-02构树为桑科构属乔木,雌雄异株,又名谷浆树,因耐旱、耐湿、耐冷、萌芽力强、在自然界中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适宜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工栽培。

构树皮又名楮树皮、谷树皮等,为构树的茎皮或根皮,其性味甘平,能清热、凉血、利湿、祛痰、治咳嗽吐血、水肿、血崩、跌打损伤。

现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1.构树皮黄酮类活性成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构树皮化学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中分离出多种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有黄酮类、二苯丙烷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萜类、生物碱、脂肪油等,其中黄酮类成分是构树皮多种化学成分中主要成分。

李知敏[1]从构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kazinol B、7,4′-dihydroxy-3′-prenyflavan、3′-(3-methylbut-2-enyl) -3′,4′-trihydroxy-flavane和齐墩果酸对口腔微变异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Fukai等[2]从构树根皮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E和 Broussoflavonols C-D。

Broussoflavonols C-D。

巢剑非等[3]从构树皮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2S)-7,3-dihydroxy-4-methoxy-flavan)和sulfuretin;殷志琦等[4]从构树茎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双氢槲皮素、甘草素、异甘草素和异甘草黄酮醇。

2.构树皮药理作用2.1 抗脂质过氧化研究发现,从健康构树的根皮中分离得到的构树查耳酮A,具有多方面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体系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维生素E 强;同时,还具有抑制铁引起的鼠脑匀浆油脂过氧化的能力,这种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此外,研究发现,构树根皮可通过抑制IJBA蛋白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O的生成。

植物叶(构树、牛蒡)中多糖及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植物叶(构树、牛蒡)中多糖及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植物叶(构树、牛蒡)中多糖及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构树和牛蒡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天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而且栽培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构树叶中的营养成份含量高,经分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

同样,牛蒡叶营养价值也极高,富含多糖(主要为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本实验分别以构树叶和牛蒡叶为试材,通过碱液浸提法成功的将两种植物叶中多糖及蛋白质同时提取出来,并利用醇析法及蛋白质等电点的特性将两种生物活性物质予以分离。

分别用苯酚—硫酸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得产物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了同时提取多糖和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

以构树叶为原料,采用碱液浸提法同时提取多糖和蛋白质。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pH值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最优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为1%,浸提时间为5h,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为35:1,pH值为3,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达28.39%,蛋白质提取得率达59.59%。

以牛蒡叶为原料,采用碱液浸提法同时提取多糖和蛋白质。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pH值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最优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为2%,浸提时间为5h,浸提温度为80℃,液料比为25:1,pH值为5,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达45.30%,蛋白质提取得率达53.25%。

分别对反应前后的构树叶和牛蒡叶进行红外光谱检验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对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及定性表征。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已成为人们研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的重要来源。

其中,植物化学成分是天然植物提取物中最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部分。

为了充分发挥植物化学成分的疗效和功能,必须对其进行精细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从分离技术和纯化技术两方面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探讨。

一. 分离技术目前,对于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1. 溶剂提取法。

这种方法是将植物材料经过研磨后,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丙酮等。

溶剂提取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但对于一些易挥发和易分解的成分提取效果较差。

2. 萃取法。

萃取法是将植物材料加入提取剂中,通过摇晃、振荡或超声等方式进行提取。

提取剂常用于无水乙醇、水和有机溶剂等。

与溶剂提取法相比,萃取法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能够提取出一些易挥发和易分解的成分。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根据化学成分的离子性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将天然植物提取物经过溶液先后流经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固相柱,进行离子交换,可将化学品分离并纯化。

4. 逆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逆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高压液相为介质,根据分子大小、极性和化学结构等特性对成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逆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对成分损失小等优点。

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分离的具体物质和适用范围进行选择。

二. 纯化技术对于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的纯化,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技术:1. 溶剂析。

将植物提取物溶解在一种溶剂中,通过慢慢蒸发溶剂使不溶性化合物逐渐析出,从而得到较纯的成分。

但这种方法需注意条件的掌握,如蒸发速度、温度等,否则易造成成分损失。

2.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常用的天然物质纯化方法之一。

将天然植物提取物分离后的成分在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分离并观察。

通过各成分的涂布高低、色泽以及极性等性质,对不同化合物进行定位。

构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构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构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杜柏槐;刘晓军;陈绍红【摘要】Objective] The present work was aimed to study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eaf extracts.[ Method] The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water, 75% ethanol and 50% acetone extracts of B.papyrifera leaf and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hick embryofibroblast( CEF) infected by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 NDV ) ,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 ILTV )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and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re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antivir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B.papyrifera leaf extracts. [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vitality of the NDV infected CEF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wing to ethanol and acetone extracts supple-mented in the cell medium, the vitality of CEF infected by ILTV or IBV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cetone extract addition, whereas the cytopathic effect induced by IBDV was not alerted by B.papyrifera leaf extracts.Moreover, the vitality of CEF pretreated by acetone ex-tract, followed by NDV or ILTV infection, te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Conclusion]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e B.papyrifera extract may exert the antiviral effect by blocking virus recognition and adhesion to the host cells.%[目的]研究构树叶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2.[39]左春旭,蔡玉英,姜岩青,等.瓦松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85,16(6):3.[40]左春旭,仲英,姜岩青,等.瓦松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中草药,1988,19(4):4-5.[41]周效,刘署艳,邹丽芳.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2):30,38.[42]蔡玉英,张伟,韦兴光,等.中药瓦松粗提物抗菌效应.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885.[43]蔡玉英,张伟,韦兴光,等.瓦松栓抗炎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1):802.[44]邵伯芹.瓦松的抗肿瘤作用.中国药理通讯,1984,3(4):220.[45]王化洲,张既宜.中药瓦松的强心作用.药学通报,1984,19(4):59.[46]王化洲,张既宜.瓦松强心作用的药理研究.中草药,1986,17(3):23.[47]赵艳杰,刘晓娟.瓦松中强心成分的提取和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锦州医学院学报,1992,13(4):13.[48]王化洲,刘晓娟,齐志敏,等.瓦松甙的强心作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草药,1993,24(11):585.[49]蔡玉英,韦兴光,张伟,等.瓦松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中草药,2000,31(5):370.[50]方勇飞,江正辉主编.实用中成药物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87.(2007-04-10收稿)·综述·构树属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马养民,吉艳芬(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 构树属植物由于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相应地,其提取分离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文对其中具有活性成分的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而为开辟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构树属;黄酮类;生物碱;提取分离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01-0161-04作者简介:马养民(1963-),男,陕西乾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E -m a i l :m y m 63@s i n a .c o m 。

构树属(B r o u s s o n e t i aV e n t .)隶属于桑科,桑亚科,构树族,为多年生落叶乔木。

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岛屿。

我国主要有4种,即构树(B .p a p y r i f e r a )、小构树(B .k a z i -n o k i )、藤构(藤葡蟠,B .k a e m p f e r i )、落叶花桑(B .k u r z i i )〔1〕,其中前两种可作药用〔2,3〕。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构树、小构树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中分离出来了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4〕、三萜类〔5〕、生物碱类〔6-9〕、脂肪油〔10,11〕以及大量的黄酮类〔12-15〕和二苯丙烷类化合物〔12-15〕。

据本草考证:构树的果实、树叶、枝条、茎皮部乳汁和根皮均可入药,有利尿、补肾、健胃、消炎、凉血止血之功效〔16〕。

目前,构树属植物的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抗真菌〔17〕、抗肝毒〔18〕、抗过氧化〔19〕、抗血小板形成〔20〕以及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21〕等活性作用,而其中起药效作用的主要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两大类活性物质,对它们进行提取分离,则成为进行分子结构、药理活性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笔者对此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纯化提供参考。

1 构树属黄酮类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研究1.1 黄酮的提取 研究发现构树黄酮类多存在于其根皮、叶、果实、乳汁中,小构树黄酮则多存在于小枝条中,因此从这些部位进行提取。

传统上的提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和碱提酸沉法。

一般对于黄酮苷和苷元的方法有所不同:对苷类和极性较大的苷元,常用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甲醇∶水(1∶1)、水、甲醇,乙醇∶水(1∶1)等提取,对于多数黄酮苷,由于极性大,可直接沸水提取,而对大多数苷元则采用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较小的溶剂进行提取;高甲氧基黄酮化合物,因极性降低,可用苯直接提取〔22〕。

1.1.1 乙醇提取法:乙醇是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目前构树黄酮多以苷元形式存在,所以选用高浓度乙醇来提取,还可以起到分离苷和极性·161·中药材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M a t e r i a l s 第31卷第1期2008年1月DOI :10.13863/j .issn 1001-4454.2008.01.058配基和非极性配基的作用,还能克服霉变的缺点,样品干燥和试剂回收也比较容易〔23〕。

殷志琦等用80%乙醇加热回流对构树新鲜小枝条进行提取,进一步分离出了槲皮素、双氢槲皮素等化学成分〔2〕。

L i a n g P i W e i等利用乙醇从构树茎、枝皮、叶子的乳汁中提取出来了具有治疗腰及膝盖疼痛、衰弱等作用的黄酮类物质,如羟基芫花素等〔5〕。

1.1.2 乙酸乙酯萃取法:通常提取剂的结构对提取效果有很大影响,构树属黄酮苷元分子中含有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含有羰基和酚羟基,这两者都有一定的极性,所以要提取这些活性成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用极性和结构相近的酯类进行萃取,溶剂的选取和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分配系数有很大的关系,构树黄酮提取大多选取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根据乙酸乙酯中的羰基C=O与黄酮中的多个-O H产生氢键,从而达到萃取。

如D o n g h o L e e等芝加哥学者对构树先用甲醇浸泡,接着进行溶剂萃取,其中乙酸乙酯部分经过活性试验,显示其具有显著抑制芳香化酶的作用,并以此为指导分离出来多种黄酮类物质〔18〕。

J a e-H a R y u等韩国学者对小构树的根皮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来了k a-z i n o l B等,并且此物质在有活性的L P S巨噬细胞中有抑制一氧化氮合成的作用〔24〕。

张培成等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从构树叶子中分离多种黄酮类物质b r o u s s o n o l A,b r o u s s o n o B,b r o u s s o n o l,b r o u s s o n o l D, a n d b r o u s s o n o l E等〔25〕。

因此,乙酸乙酯作为构树属黄酮提取溶剂效果较好。

1.1.3 丙酮提取法:丙酮是一种较好的有机溶剂,主要用来提取脂溶性基团占优势的黄酮类物质,比热水和碱液提取得率要高,且提取液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过程易于进行,此工艺简单,将提取物直接作为药剂的原料来源,用此提取方法较好〔23〕。

H o r n g-H u e y K o等从小构树的根皮中,用丙酮作为萃取溶剂提取出了k a z i n o l s Q、R、D、K、H和7,4-d i-h y d r o x y f l a v a n等黄酮类物质〔26〕。

S o n g-C h w a nF a n g 等从构树的根皮中,同样用丙酮作为萃取剂分离了b r o u s s o f l a v o n o l E、F黄酮类物质〔27〕。

1.1.4 水提取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黄酮苷类化合物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常常采用热水提取法。

该法还可用来提取黄烷醇、黄烷二醇、原花色素等极性较大的苷元,在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次数对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影响〔28〕。

如我国学者采用水对构树进行提取,在提取方法和提取物活性上已经申请了专利,研究内容为:将构树的树皮、叶、茎和根部浸泡于水中12~24小时,过滤除残渣,收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或者冷冻干燥或者烘干,最后得到抗真菌的提取物,被直接用来生产医药品,除此之外,它还被用来生产使皮肤光滑和健康的沐浴产品〔29〕。

由此表明,尽管水提取液容易将蛋白质、糖类等溶于水的成分提取出来,从而使提取液存放时易腐败变质,为后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但如果提取条件选择适当,直接用提取液作为原料来生产制剂等产品时,因消耗的溶剂的费用比其他的低,且无污染。

所以仍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1.2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1.2.1 硅胶柱层析法:硅胶作为吸附剂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分离范围广,亲脂性成分及亲水性成分都可使用。

对于黄酮类物质不仅可以分离黄酮苷,也可以用来分离各种黄酮苷元〔30〕,研究者常常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者洗脱液的配比有所不同。

反复硅胶柱色谱在构树黄酮类的分离纯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H o r n g-H u e y K o等人1997年在研究构树生物活性的时候从构树根皮中,用环己胺∶乙酸乙酯(1∶1)分离出来了a u s t r a l o n e A,当两者比为(2∶1)时分离出来了k u w a n o n C,3∶1时分离出来了m o r u s i n,其中m o r u s i n在胶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聚合方面起到重大作用,k u w a n o nC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化验中显示了活性〔31〕。

H o r n g-H u e y K o等两年后又从小构树中利用环己胺∶乙酸乙酯极性由小到大(4∶1-3∶2-1∶1-2∶3)的顺序分离出了k a z i n o l s Q、D、K、H,和7,4二氢黄烷及k a z i n o l s R〔26〕。

张培成等从小构树的干燥叶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纯甲醇依次增大的极性进行洗脱,对其中的组分3用反复硅胶柱,用石油醚和丙酮不断洗脱,最后得到b r o u s s o n o l A、B、C、D、E和k a z i n o l F〔25〕。

S o n g-C h w a nF a n g等从构树的根皮中选用乙酸乙酯∶丙酮洗脱剂分离出来了b r o u s s o f l a-v o n o l E、F〔27〕。

1.2.2 凝胶柱色谱法:主要利用分子筛作用分离黄酮类物质,一般用在硅胶柱之后用来起到纯化的作用,在洗脱时,一般按分子量的大小顺序流出柱体。

殷志琦等用S e p h a d e x L H-20(甲醇、甲醇-水洗脱)从构树的新鲜小枝条中反复柱纯化得到了槲皮素、双氢槲皮素等〔2〕。

徐小花等从构树的叶子同样用S e p h a d e x L H-20反复柱色谱(甲醇或氯仿-甲醇洗脱)也分出了槲皮素〔32〕。

D o n g h o L e e等经过多次硅胶分离后用M C I-g e l C H P20P,用水和甲醇洗脱得到b r o u s s o c h a l c o n e B和i s o b a v a c h a l c o n e,对另一组分用T S K-g e l T o y o p e a r l H W40F(水和甲醇洗脱)分离得到b r o u s s o n i n A和(2R,3R)-l e s p e d e z a f l a v a n o n e·162·中药材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M a t e r i a l s 第31卷第1期2008年1月C〔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