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脊八大疗法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骨伤科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2 03
提升中医骨伤科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 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中医骨伤科的信誉度和影响 力。
弘扬中医文化
正骨八法属于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
诊断明确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表现为胸背痛、胸闷、呼吸 困难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采用俯卧位定点复位手法和牵引手法,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方向和力度,以纠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扩大胸椎间隙,缓解胸背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用
诊断明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正骨八法的基本技术 • 正骨八法的临床应用 • 正骨八法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
01
概述
正骨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正骨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骨伤科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
正骨八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被完善和系统化,形成了 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为主要步骤的骨伤科 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骨科的精髓"。
腰椎间盘突出的运用
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包括多种,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手提法:一种古代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

患者立于桌前,助手
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这种方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2.双踝悬吊法:这是一种整复脊柱的方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描述
过此方法。

患者俯卧床上,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两足由床上徐徐悬吊,使躯干
前倾于0°~30°位约15分钟,利用患者体重将压缩椎体拉开。

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使脊柱过伸,维持整复效果。

此外,对于整复后的脊柱,应予以适当固定。

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屬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还有外固定,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请注意,上述手法和固定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行操作,以免对脊柱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突出、脊柱侧弯等。
软组织损伤
练功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如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也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练功疗法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功 能障碍,如肩颈痛、腰痛、脊
柱僵硬等。
其他疾病
练功疗法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与 脊柱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神经
根痛、坐骨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适应症选择
练功疗法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相 关疾病,但对于严重的脊柱骨
针对特定病症的功法
颈椎病调理功
针对颈椎病的症状,通过特定的动作设计,缓解颈椎压力,改善 颈椎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功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帮助恢复腰椎的 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关节炎保健功
针对关节炎的症状,通过温和的动作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 关节疼痛和僵硬。
辅助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 疗法
•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 练功疗法的基本原则 • 练功疗法的主要方法 • 练功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练功疗法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是一种通过 手法整复脊柱错位、调整脊柱内 外平衡的中医治疗方法。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特定的手法 技巧,达到调整脊柱、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等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折、肿瘤等应慎用或不用。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 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 承受练功疗法的治疗。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脊 柱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患者等 应禁用练功疗法。
治疗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架,全在脊椎骨,脊椎骨上头顶着头颅,下面吊着骶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

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神经网路的原发点在脊椎开始。

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及一块大骶椎骨体组成,神经即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走出来,一旦脊椎体发生移位,或产生压迫或甚至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供应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体。

三.脊椎神经与疾病神经分布病症第一颈椎头、耳、鼻、喉、脸、交感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第二颈椎耳、鼻、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第三颈椎咽、颊、肩、横隔、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第四颈椎颈部肌肉、咽、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干草热第五颈椎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第六颈椎甲状腺、手腕肌、大姆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第七颈椎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第八颈椎心脏、气管、食道、指尖手指炎、气喘、气管炎、手臂内侧、指尖酸麻痛第一胸椎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 手腕痛, 胸痛, 手臂内侧酸麻痛第二胸椎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第四胸椎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第五胸椎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第六胸椎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第七胸椎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第八胸椎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第九胸椎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第十二胸椎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第一腰椎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第四腰椎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第五腰椎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骶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尾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正脊功能虽然正脊疗法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最常寻找整脊治疗的病痛首以骨骼肌肉疾病为最多,包括肩颈痛、腰痛等,其次为头痛,椎骨变形,上下肢麻痛等。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臵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

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

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

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整脊复位手法

整脊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脊椎手疗法大全——临床提示(摘录)(

脊椎手疗法大全——临床提示(摘录)(

23.处理反射痛点(trigger point)的方法
1)用拇指直接按摩反射痛点,用5~7磅的力量按压5秒钟。
2)干针(dry needle)向针灸一样刺入反射痛点。
3)用水针(wat needle)像注射一样注入少许有营养的液体在反射痛点内。
4)用冷蒸汽喷法(vapo-coolant spray)是最有效的方法,广被欧美整脊界所采用。
所以肝硬化的X线底片研讨如下:
1)T7-T10向右侧弯曲。
2)T7-T10的棘突向左侧捻转。
3)右侧的肋间神经痛。
治愈率竟高达85%~90%。
5.糖尿病的椎骨捻转和肋间神经痛的痛侧,与肝硬化恰恰相反,其比较如下:
糖尿病→1)T7-T10向右捻转。 2)左侧肋间神经痛。
10.如果病人患有下列疾病,即先检查有没有腰痛!因为这些病往往是因为腰痛而引发的:尿频、便秘、前列腺肥大、慢性膀胱炎、输尿管障碍、生理痛、卵巢疾患、痔疮、走路困难、坐骨神经痛。
11.如果病人患有下列疾病,即先检查环椎(第一颈椎)是否捻转?因为这些病痛往往是因为环椎异常而引起:弹簧指、耳鸣、手痛、五十肩、拇指和中指肌肉萎缩、肩痛、手麻痹等。
2) 下肢痛:臀肌(glutei)、内收肌(adductor group)。
3)颈痛:斜方肌(trapizius)、枕下肌(suboccipital muscle)、咀嚼肌(mus-cles of mastication)。
4)肩痛:斜方肌(trapezius)、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后颈肌(poste-rior cewical muscle)。
虽然有一些书本上说明孕妇可做颈部或上胸部之轻微矫正,但依本人的经验认为是不适宜的。所以本人是属于“不赞成孕妇做矫正”的学派。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

骑龙法:子法
斜扳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
斜扳法 〔B〕
李仲南“攀门拽伸法〞 ,引自?现代中医骨科学?
A
B
C
?回回药方?过伸垫枕法A,顾云伍的垫枕练功法
?伤科汇纂?腹部枕缸法
?现代中医骨科学?屈曲练功法
整盆法: A、按压
整盆法: B、侧扳
整盆法: C、屈压
整盆法: D、单侧下肢牵引 A、B、C、D引自?骨继疗重宝记?
• 〔7〕行拉压疗法后因患者控制饮食,少食 少饮造成血液相对浓缩,导致左下肢静脉血栓 形成1例[14]。
• 〔8〕老年男性55岁,行拉压疗法致急性肺 栓塞死亡1例 [14]。
• 〔9〕暴力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 以双下肢全瘫,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 经损伤2例 [32]。
• 〔10〕老年女性53岁,行快速拉压法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导致锁骨骨折 [20]。
• 旋转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 • 〔1〕颈部暴力旋转法致颈椎4半脱位合
并颈4、颈5神经根损伤1例[9]。 • 〔2〕颈部暴力旋转法导致瘫痪1例[36] • 〔3〕腰骶过伸法和旋转复位法为主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等致以括约肌功能障碍, 马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为主要表现的 马尾神经损伤4例[11]。
〔2〕腰椎旋转法 适应症:胸腰椎损伤,关节突关节紊乱,椎间盘
突出症等。 本卷须知:
① 此法宜坐位施行,宜需腰背肌肉放松、患者配 合;
② 运用时需固定骨盆。 禁忌症:
① 诊断不明确者; ② 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哮喘者禁用;
• ③ 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 • ④ 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僵未缓解者慎 • 用; • ⑤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禁 • 用; • ⑥ 骨质疏松症患者慎用; • ⑦ 胸腰椎手术后禁用; • ⑧ 孕妇禁用。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治疗方法,也称为“八法正骨”。

1. 推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推动肌肉、
筋膜、骨头等,以达到调整身体结构、纠正错位的效果。

2. 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拉伸肌肉、
筋膜、韧带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舒缓紧张的效果。

3. 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在患者身体表面按摩旋转,以促进血液循环、松解肌肉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4. 捏法:指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皮肤,以刺激穴位和神经末梢,调
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5. 扳法:指用手掌或手臂扳住患者关节或四肢进行牵引和旋转,以增
加关节活动度和纠正错位的效果。

6. 搓法:指用双手相互握住患者的肌肉或骨头,进行搓动和摩擦,以
增加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7. 捶法:指用手掌或拳头轻敲患者身体表面,以刺激神经末梢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8. 掐法:指用手指捏住患者皮肤或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中医整脊治疗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医整脊治疗可能还比较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连。

当脊柱发生错位、紊乱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整脊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脊柱的同时,也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2、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脊柱两旁分布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当脊柱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解除对经络和穴位的压迫和刺激,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筋骨平衡理论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脊柱的稳定不仅依靠骨骼的结构,还依赖于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

当肌肉劳损、韧带松弛或紧张时,会导致脊柱的力学失衡,容易发生错位和紊乱。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脊柱的位置,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筋骨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具有承载、运动和保护脊髓等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脊柱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当脊柱受到外力损伤、不良姿势或退变等因素的影响时,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课件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课件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
•17
第十四式:过伸腰 肢式
损伤病理:同十五式。 防治机制:调整竖脊肌、腰大肌、 腹外、内斜、腹直肌以及骶髂韧 带前后的维系力。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向前着地 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 地,方法有三: 1式:作俯卧撑式——双上肢屈伸, 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各俯 撑10~20次(可视体力增加); 2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 腹挺腰,反复10~20次; 3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 下肢后伸作飞燕式,5~10次。 注意事项:按俯卧撑要求胸腹及 膝不能触地。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
•10
第七式:抱肩转胸
式 损伤病理: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
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 下连上段胸椎。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 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 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 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 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 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 节,其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 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 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 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 防治机制: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 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 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 30~50次。 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
防治机制: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锁 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肉的 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不致损伤, 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
辅手法之不逮”。19世纪初《中国接
骨图说》绘15母法,36子法整脊整骨
手法图谱。从而,中国整脊手法学形
成一系列配合器具的手法技巧。
• 现代整脊临床应用的整脊法,以 恢复曲度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调 曲首先理筋。理筋除了应用手法之外, 还应配合应用前述的针灸等外治法。
• 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按 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 瘀结肿,其患可愈”。
• (2)舒筋活络,解除痉挛:手法直接加 速局部气血运行,通畅经络通道,改善肌 肉、筋骨、关节等组织营养状态,调整机 体内部平衡,而且在局部施以多种不同手 法,可牵拉理顺筋腱和肌纤维,舒展肌肉 筋络,解除肌肉痉挛。
• 中国整脊学的整脊手法,有文献记 载者始自公元 7 世纪《诸病源候论》, 书中对颈胸腰疾病介绍“养生方异引 法”,有引、伸、努、挽、压、筑、摇、 抱等手法。同时期孙思邈总结的“老子 按摩法”又介绍伸、推、捺、捻、掘、 捩、细、挽、振、摇、抱、托、搦、筑 等法。

至18世纪《医宗金鉴
• 1.推拿理筋法
• 定义:运用推、拿、按、摩、牵、拍、揉、 摇等手法,进行理筋活络,为调曲作准备, 统称推拿理筋法。
• 沿革:推拿理筋法源自《内经》的按摩法, 隋唐医学四大科“按摩”是其一。具体方 法出自《诸病源候论》和《备急千金要 方》。
• 作用机理
•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人体各部位 伤筋后,其损伤部位的血管破裂而致瘀阻, 或流注于四肢关节或留滞于筋络肌腠则为 肿为痛,施以适当手法,有助于气血运行, 调畅气机,通顺经络,消除血管痉挛,增 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从而达到 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肿消,通则不痛之目 的。
•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 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 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 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 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 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 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 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 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 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 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 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 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 骨之首务哉。
• (4)施手法前应将施手法后需用的各种 器材如敷药、绷带等准备好,放在身边 备用。
• (5)施手法时应全神贯注,操作准确、 熟练,用力轻重适度。每次施手法宜先 轻后重,范围由小渐大。速度先慢后快,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随时进行 调整。
• (6)施手法时应注意局部解剖结构与相 邻关节的生理、病理关系及活动范围, 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
• (3)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损伤之 后,无论是何种筋伤,局部筋腱、韧 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皆可因出血血肿 机化而产生粘连,予以适当的手法, 可宣通闭阻气血,剥离、松解粘连组 织,消除腱鞘狭窄,通利活络关节。
• (4)理顺筋络,整复移位:正确的理筋手 法,通过合理的外力作用,能使筋伤后所 致之“筋出槽”、“骨错缝”得到整复, 软组织撕裂复原,肌腱滑脱理正,调整神 经根管容积,松动小关节,使神经根管和 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循环, 可使突出的椎间盘与椎管内神经根相对位 置关系发生改变,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 经根的压迫。
• (7)严格掌握手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 操作方法
• (1)推法:
• 推法是用手指前端,大鱼际肌、小鱼 际肌和掌根部在受损伤的部位或穴位上, 上下左右推动。推法视其手法不同,分为 单手推法、双手推法、八字分推法、虎口 推法和掌根推法五种。
• 推时手掌或指腹应紧贴于病变部位的 皮肤,着力均匀地推动,使治疗部位的皮 肤发红、发热为止。
• (5)调节血中内源性致痛和镇痛因子的含 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手法有降低患者血中 内源性致痛物质的含量,升高患者血中内源 性镇痛物质含量的双向作用。血中内源性致 痛物质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 腺素(NA)、多巴胺(DA)、组织胺、一 氧化氮(NO)、白介素-6(IL-6)、缓激 肽、血清素、乙酰胆碱、前列腺素1和2、 神经肽类(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钙基因 相关肽,以及生长抑制素、γ物质、胃泌素、 强啡肽、脑啡肽和Galantin)等。
• (2)拿法:
• 操作要领 • (1)手法前应详细询问病情,明确诊
断。对损伤局部进行望、比、摸,要做 到“手摸心会”,了解筋腱、韧带有无 断裂、粘连及全身的体质情况等。
• (2)施手法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只有 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手法才能顺利完 成。
• (3)施手法前应考虑好合理的步骤。对 选用何种手法,如何进行,患者采取何 种体位,助手如何配合,以及是否需用 麻醉止痛剂,如何采用等都要预先考虑 到。
手法整脊疗法——八大整脊法
• 手法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治 疗方法。

对手法的定义和临床应用,《医宗
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
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
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
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
或未尽其法也。
• 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 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 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 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 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 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 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 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 手法虽也是诊断方法,更主要是治疗方 法。因此,临床应用手法治疗,就如应 用方剂一样,既要辩证施法,也要随证 加减,不宜拘泥某法,所谓:“素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 整脊手法运用原则:明确诊断、医患合作、 辨证施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