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孙 娜 娜
学生学号: 1013022025
班 级: 10会计(2)班
指导教师: 张 锴
时 间:
成 绩: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
1、国外文献综述
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 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
生产效率更低。
Lamont和Polk(2002)的研究显示,在企业投资机会多样性方面外生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的相对价值。Lamont和Polk认为,由于他们着眼于源于产业冲击的外生变化,因此被观察到的投资多样化企业价值打折不完全是选择性偏误和内生的投资多元化行为造成的。他们也研究了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发现,尽管测量误差可能导致伪造的结论,但他们的结论并不受此影响。最后,Lamont和Polk的实证结果支持内部资本市场无效率假设,即投资多元化企业有低的价值,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无效率分配资源。
2、国内文献综述
雷良海、杜小娟(2003)以我国沪深股市2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主营业务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衡量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考察了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其结果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会下降。
辛瞾( 2004 )的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和托宾Q负相关,即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价值。
陈培文和周勤( 2005 年) 在泸深两地 2002 年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了 32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结果表明: 1) 企业的总体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影响不大。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呈现近似于线性模型; 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虽不同, 但差异不大。
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彬(2005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以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短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中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洪道麟、熊德华(2006 )根据1999-2003年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生性问题减弱了多元化战略会损害企业绩效的程度,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魏锋(2007 )通过研究1999-2004年的4272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以ROA和ROE度量的企业绩效存在多元化折价,其中ROE的折价比例在3%-16%之间。
艾健明、柯大钢(2007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企业绩效指标则用总资产收益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
(二)多元化导致企业溢价
1、国外文献综述
Lewellen(1971)首次分析了多元化的协保效应(Coinsurance Efflect)。多元化能降低现金流量的风险,减少破产风险,从而能以比单一经营企业较低的成
本借贷资金。这一基本观点又被进一步引申到有关债务威胁问题(John,1993)、自由现金流量问题(Li and Ji,1996)、资产替代问题(Boot and Sehmeits,2000)等的协保成本分析上。由于负债能力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因而是企业价值增加的一个源泉。
Rhoades (1973)利用1958-1963年241家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专业化比率与边际毛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Carter ( 1977 )用产品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熵指数来衡量多元化程度,通过对374家财富500强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3年,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Grant、Jammine和Thomas(1988)使用资产收益率(ROA)为绩效的衡量指标和用Herfindahl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研究了1972年~1984年间304家英国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成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数目正相关,超过这一界限后,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Stein(1997)指出,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采用单一经营企业无法采用的方式为赢者投资(Winner Picking)而放弃失败的部门,从而增进企业效率。和外部投资者相比,高管层拥有更多关于项目质量的信息,因而在项目选择与资源配置方面会比外部投资者做得更好。
Hubbard and Palia (1999)对1961-1970年间发生的392起收购兼并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的超额收益为正,这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Hadlock等(2001 )通过研究19S3-1992间641家企业新发股票的市场反应,发现股票的超额收益与赫芬达尔指数负相关,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Villalonga(2004)比较了美国商业信息跟踪序列(BITS)和Compustat 数据,发现Compustat 企业(大多数开展无关联行业的并购重组)存在多元化折价而BITS 企业(大多数进行相关行业的并购重组)则存在多元化溢价。
Matsusaka and Nanda(2002)认为,在分部之间转移资金的能力是一种避免承担过高的外源融资成本的真实期权。当企业可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所有项目时,该真实期权将失去价值,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就会降低。当投资机会的易变性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就会提升;反之降低。另外,如果企业拥有一些过剩的、能够跨行业流动的资源和生产能力,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取得规模效应。
2、国内文献综述
杨雷(2001)以1999年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 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