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羧酸、羧酸衍生物(一)
15 第十四章 羧酸衍生物
+ H O C R'
O 'R C
O 'R C NH2
+
OR'
30
用途:① 酰氯在吡啶存在下酸解可以制备单酐
O
O
例:Cl
CCl
+ Cl
C5H5N
COH
O Cl C 2 O
+
HCl
96%~98%
酰氯和羧酸盐反应可以制备混合酐:
O R C Cl
O O
+
R'COONa
R C O C R'
O R O R'
13
碱性水解: BAc2:碱性双分子酰氧断裂
O R
O R C 'RO OH
OR'
+
OH
慢
R
O C 'RO OH
快
R
O
+
OH
OR'
O
+
R OH
OR'
快
O
+
R O
HOR'
注意:酯的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碱既是催化剂又是试剂。
14
酸性水解:
AAc2:酸性双分子酰氧断裂
O
+
R OR'
OH R
OH R C OR' OH2
H
快
OH R OR'
OH R C OR' OH2
+ H2O
慢
OR'
快
R OH
C OR' + OH
H
15
OH R C OR' OH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NH O
KOH 酸碱反应
N -K+ + H2O O
丁二酰亚胺
丁二酰亚胺 钾盐
15.6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O RCW + R'MgX OMgX
R'MgX
OMgX R C W R' OH
H2O -WM gX
O RCR'
R C R' R'
R C R' R'
例1:
MgX + CH3O O O O H2O
CH3COCCH3 + HCOH
O O CH3COCCH3
O 2C6H5COH
O O O C6H5COCC6H5 + 2 CH3COH
15.5 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
O CH3CW + NH3 O CH3CNH2 + HW
(1) 反应只能碱催化,不能酸催化。 (2) 3o胺不能发生氨解反应。
O O CH3CCl + (C2H5)3N O CH3CN(C2H5)3ClROH
+
OH C(CH3)3
CH3C O18
CH3CO18OH + (CH3)3C+
H2O
(CH3)3COH + H
+
(CH3)C 3COH2
+
关 键 中 间 体
通过同位素跟踪可以证明上述反应机制
6. AAc1酸性水解
具体实例:
CH3 H3C O C OCH3 + H+ CH3 H3C CH3 O C OH + CH3OH CH3
3. 酸性水解(AAc2)
O CH3CO C2H5 + H2O
有机化学-羧酸及其衍生物
O CH3OC
O
H+
COCH3 + 2HOCH2CH2OH -2CH3OH
酯交换
O
O
O HOCH2CH2 OC
O
CH3OC
COCH3
COCH2CH2OH
HOCH2CH2OH
酯交换
O
O
C
C OCH2CH2O n n=80100
( 涤纶 )
16
4、酰胺的反应
酰胺的反应活性更小,需在酸或碱催化下长时间
加热回流才能水解
O
或 其它试剂
R CH
醛
水解反应 醇解反应 胺解反应
还原反应
11
1、酰氯的取代反应
H—OH O
R—C—Cl + H—OR'
H—NH2
O
R—C—OH O
HCl 水解
R—C—OR' + HCl 醇解
O
R—C—NH2 NH4Cl 氨解
(酰氯活性大是个优良的酰基化试剂)
O CH3CCl + CH3CH2CH2OH
RCH2
O CX
O
O
RCH2 C O C R
O RCH2 C OR'CH C
H
有弱酸性
可加成至 饱和
L
可被亲核 试剂取代
L: 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
9
一、羧酸衍生物的取代反应
这类反应是羧酸衍生物与羧酸、以及羧酸衍生物 之间的相互转化。
O RCL
HOH
R C OH
RCOOH
OO
O
RC O C R HOR'
R C OR' RCOOH
羧酸及衍生物
H HOOC
H
chrysanthemic acid (pyrethrin)
二、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ities)
沸 点:
CH3CH2CH2OH CH 3CO OH
2OH
HCOO H
+ H2O
COOH 230℃ COOH
丁二 酸 酐 二 丁 CO 酸 酐 O
KMnO4 H2SO4
O
COOH COOH
P2O5
O
O + H2OFra bibliotek⑷ 酰卤 (acyl halide)的生成:
O R C O OH + Cl S Cl 亚硫酰氯 氯化亚砜 O
R
C
Cl + HCl + SO2
卤化试剂:PCl3, PCl5, SOCl2, PBr3
COOH
A-CH2-COOH
加热 ,碱
CH
ACH3 + CO2
在结构上,两个吸电子基连在同一个碳上的 化合物,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受热易脱羧。
HOOCCH2COOH
CH3COOH + CO2
当-碳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羧酸受热易发生脱 羧反应。
O O CH3 C C O H
-CO2
O CH3 C H
合成题:
COOH CH2Br
解:
COOH 1).LiAlH4 2).H3O+
HBr CH2Br
CH2OH
4. 脱羧反应(decarboxylation)
—羧酸失去羧基的反应,即脱去一分子CO2。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15.1 酰基亲核取代反应活性及机理 15.2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 15.3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15.4 羧酸衍生物的酸解反应 15.5 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 15.6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15.7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15.8 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15.9 克莱森(Claisen)缩合反应 15.10 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H Nu R
OH C Nu W
RCW
-W -
H -H+
O RCNu
RCNu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要使反应向右方进行,其条件是: (1)羰基的活性 O O
RCW > RCNu
(2)离去基团的活性:W - > Nu (3)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其它因素。
羧酸衍生物的活性比较
O O O O RCH2CH O RCH2CR' O RCH2COR' O RCH2CNH2
注意:3oROH的水解用新的机理来解释(AAl1)。
5. 3o醇酯的酸性水解历程(AAl1)
反应式
O CH3CO18-C(CH3)3 + H2O
O 反 H+ CH3C O18 C(CH3)3 应 OH 机 SN1 CH3C+ O18 C(CH3)3 理
H+
CH3CO18OH + (CH3)3C-OH
LiAlH4
加成
+ RCH=NR2
LiAlH4
RCH2NR2 (叔胺)
4. 酯的还原
(1) 酯的单分子还原:鲍维特-勃朗克(Bouveault-Blanc)还原。 定义:用金属钠和无水乙醇将酯还原成一级醇
的反应称为鲍维特-勃朗克还原。
有机化学——羧酸衍生物
CH 3COCC H 3
O CH 3COC 2H 5 + H 2O O CH 3COH + C 2H 5OH
HCl
O
CH 3 COH
}
}
室温
加热 长时间回流
O CH 3CNH 2
CH 3 C N
NH3 NH3
请同学考虑:
反应是否需要催化剂?需要什么催化剂?为什么?
亚硝酸在酰胺制酸中的作用
CH 3C SN1
O
18
C(CH 3)3
CH 3CO 18OH
关键 中间 体
(CH 3)3COH + H
+
(CH 3)C 3COH 2
+
通过同位素跟踪可以证明上述反应机制
*5 酯水解的应用
A 制备羧酸和醇 B 测定酯的结构
CH 2OOCR CHOOCR' CH 2OOCR'' NaOH H+ CH 2OH CHOH CH 2OH + RCOOH R'COOH R''COOH
RCW
-W -
-H + RCNu
OH
O RCNu
O O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要使反应向右方进行,其条件是: (1)羰基的活性
RCW > RCNu
(2)离去基团的活性
W -> Nu -
(3)改变影响平衡移 动的其它因素。
二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转换关系概貌
芳烃 氧化 酸酐
羧酸
酰卤 RX + NaCN
H2O
酸酐 酯 酯 酰胺
*2. 酸性水解
O CH 3CO 18C 2H 5 + H 2O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Ⅰ 目的要求羧酸是含有羧基(―COOH)的含氧有机化合物,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机酸就是指的这类化合物。
所谓羧酸衍生物,包括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诸如羧酸盐类、酰卤类、酯类(包括内酯、交酯、聚酯等)、酸酐类、酰胺类(包括酰亚胺、内酰胺)等都是羧酸衍生物,有人甚至把腈类也包括在羧酸衍生物的范围之内。
其实,比较常见的而又比较重要的是酰卤、酸酐、酯和酰胺这四类化合物。
羧酸盐与一般无机酸盐在键价类型上没大区别,不作专门介绍。
至于腈类,将放在含氮化合物中加以介绍。
这四类化合物都是羧酸分子中,因酰基转移而产生的衍生物,所以又叫羧酸的酰基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RCOL(L:-OH、-X、-OOCR′、-OR′、-NH2)在许多重要天然产物的构成以及在生物代谢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将以饱和一元脂肪酸为重点,讨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鉴于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重要地位,本章作概括介绍。
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设计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1、掌握羧酸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4、掌握羧酸与羧酸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变条件。
5、了解卤代酸、羟基酸的特性。
6、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制法、性质和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Ⅱ 学习提要(一)羧酸一、概述羧酸往往有俗名,希望学生有所了解,尽可能记忆一些,脂肪酸的系统命名原则和醛相β α同。
γCH3-CH-CH2-COOH2 14 3 OH 芳香酸命名是把芳环视作取代基。
76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其它有机物高,这是由于羧酸能以氢键缔合。
同时,即使在气态时,羧酸也是双分子缔合的,所以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还要高。
二、羧酸结构和化学性质亲核取代O 还原R-C-C-O-H α-H反应H 脱羧酸性1、酸性?E O O O +?R-C H + R-C R-C E EO-H O OO O NaOH/Na2CO3/ NaHCO3H2O + R-C E R-C EH+ O-Na O-H应用:①鉴别:与酚不同,与非酸性物质不同。
羧酸衍生物-有机化学
/
HCl
水解反应的活性次序是: 酰卤 > 酸酐 > 酯 > 酰胺 [提示]
羧酸衍生物易水解,在使用和保存含有该类结构 的药物时应注意防止水解失效。某些易水解的药物, 如含有酰胺结构的氨苄西林钠注射剂,都是在临用 时再加水配成注射液。许多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在一 定的pH范围内较稳定,配成水溶液时,必须控制溶 液的pH。羧酸衍生物类药物的注射剂消毒灭菌时, 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酮式
O H
烯醇式
O
CH3 C CH C OC2H5
★ 凡是具有 H-C-C=O 基本结构的化合物都可能 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 ★互变异构现象在其它化合物中也常见。 例如:
H O C N OH C N
S H C N
SH C N
第十章
羧酸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指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基 团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包括 酰卤(acylhalide) 酸酐(anhydride) 酯(ester) 酰胺(amide)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它们的结构通式如下:
O R C O O R C OH R C O R C O R C NH2
CH3 C Cl + H2O
O
O
CH3 C OH + HCl↑
加热
CH3 CH3
C O C O + H2O 2 CH3COOH
加热 酸碱 加热 回流
O R C OR + H2O
O R C NH2 + H2O
NaOH
/
O
NaOH
R C ONa + ROH
O R C O R C ONa + NH3↑ OH + NH4Cl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RC O R' 三 a. RC O R' 个 烷氧断裂(Al) 酰氧断裂(Ac) 问 题: b. 双分子反应还是单分子反应
c. 过程类似于SN2还是加成-消除过程
(1)碱性水解:双分子酰氧断裂机理(BAC2)
O RCOR' + OH
慢
O R C OH OR'
快
O R C OH + R'O 快
O R C O
问题:若酰胺的α-C是手性碳,反应后手性碳的构 型如何? eg. C6 H5CH2CHCOOH
CH3
(1) SO2Cl (2) NH3 (3) Br2 OH -
CH3 C6 H5CH2CHNH2
根据反应机理,推测最终产物的构型是R还是S?
练习:
O C NH2
Br 2, CH3ONa CH3OH
O NHCOMe
H 或 R''O
+
-
RCOOR''
+
R'OH
说明:
a. 可逆反应
b. 反应机理与酯的酸催化或碱催化水解类似
2. 酰氯的醇解——反应迅速
O (CH3)3CCOH
SOCl 2
O (CH3)3CCCl
O
C6H5OH 吡啶
(CH3)3CCOC6 H5+
N . H Cl
O CCl + HOC(CH3)3
吡啶
3. 酯的氨(胺)解 反应较酸酐温和,常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小结: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转换反应)
O RC L + :Nu O RC Nu + L
Nu=HO, R'O, R'COO,R'2N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羧酸衍生物chaper15. Carboxy acid derivatives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⑴COCH 3O⑵CH 3CH 23O⑶ (CH 3CH 2CH 2CO)2O ⑷C 6H 5CH 2O⑸ C 6H 5CH 2CH 2CN⑹ 2CH 3O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⑴ 丁酸丙酯 ⑵ N-甲基苯甲酰胺 ⑶ N ,N-二乙基乙酰胺 ⑷ 乙酸苯酯 ⑸ 苯甲酸苄酯 ⑹ 对苯二甲酰氯3.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⑴ OOC 5H 11 - n(1)CH 3MgBr(2)H 3O +⑵NC(CH 2)3CHO(1)C 6H 5MgBr(1mol)(2)H 3O⑶COClNO 2LiCu(CH 3)2⑷ CF 3C N3(2)H 3O +⑸3)2O(1)CH 3MgI (2)H 3O +⑹NHOC 2H 5(1)LiAlH 4(2)H 3O +4. 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⑴ C 4H 7N ,σmax: 2260cm -1,δH :1.3 (d,6H) ,2.7 (七重峰,1H)⑵ C 8H 14O 4,σmax: 1750cm -1,δH :1.2(t,6H ),2.5 (s,4H) ,4.1 (q,4H)5. 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⑴ (CH 3)2CHCH 2COOH (CH 3)3CHCH 2CH 2NHC 6H 5 ⑵ C 6H 5CH 3C 6H 5CH 2COOH⑶CH 3CH 2CH 2CCH 2CH 2CH 3OHCH 3CH 3CH 2CH 26. 完成下列反应,并写出反应机理。
⑴H 3CCOOC 2H 518①OH -2⑵CCH 3O+C 6H 5O7. 某化合物A(C 5H 6O 3),与乙醇作用得到两个互为异构体的化合物B 和C 。
B 和C 分别与SOCl 2作用后再加入乙醇得到相同的化合物D ,推测A ,B ,C ,D 的可能结构式,并用方程式表示每步转化。
羧酸衍生物
O CH2 CH C Cl
乙酰氯 Acetyl chloride
丙烯酰氯 Acryloyl chloride
苯甲酰溴 Benzoyl chloride
2013-11-17
环己烷甲酰氯 Cyclohexane carbonyl chloride
7
O Cl
Cl O
CH3 CH3CH2CHCH 2
5. 腈在酸性条件下与醇反应
NH2 O HCl H2O R C N + C2H5OH R C OC2H5 R C OC2H5
2013-11-17 28
二、酰卤的制备
羧酸与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和亚硫酰氯反应
O C OH SO2Cl O C Cl
CH3CH2COOH
PCl3
CH3CH2COCl + H3PO3
2013-11-17
23
四、L-基团的离去能力和羰基的活性
2013-11-17
24
15.3 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2013-11-17 25
一、酯的制备
1. 直接酯化反应
O C
OH
H2SO4 + C2H5OH △
O C
2013-11-17
酰氧断裂(Ac) 烷氧断裂(Al)
单分子 双分子
37
1. 碱性水解: BAc2—碱性催化双分子酰氧断裂
O R
O
+ OR'
OH
O
慢
R
C 'RO
OH
快
R
O
+
OH
化学竞赛PPT-第十五章 羧酸衍生物-第15章取代2
四、 醇酸
1、β-醇酸加热时容易脱水生成α, β-不饱和酸,往往还生成 β, γ-不饱和酸:
O
O
RCHCH2COH
RCH CHCOH + H2O
OH
2、γ-醇酸极易脱水而转变为内酯:
五元环内 酯相对稳
定
3、δ-醇酸生成内酯较难,生成的δ-内酯也容易开环。
4、α-醇酸的降解
与浓硫酸一起加热时,分解为醛酮,CO和水; 如与稀硫酸一起加热,分解为醛酮和甲酸:
2、在酸碱催化剂下,则迅速进行。
化合物
OO
OEt OO
OEt CH3 OO
OEt C2H5 OO
OEt CH(CH3)2 OO
OEt CF3
pKa 10.65 12.25 12.50 13.50
烯醇含量/%
8(液态) 0.39(水溶液)
5 (液态) 0.29(水溶液)
1(液态) 0.17(水溶液)
OH CO2H
苯酚钠
水杨酸钠
水杨酸
科尔伯将无水苯酚钠与CO2在180~200℃下加热, 除了水杨酸二钠外,还生成苯酚:
OH CO2Na C6H5ONa
ONa
OH
CO2Na +
施密特发现在较低温度下,苯酚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
酸苯酯的钠盐,后者在120~145℃下加热即转变为水杨酸钠,
产率接近100%。
CO2CH3
+
CO2CH3
1,3-丁二烯 丙烯酸甲酯
3-环己烯基甲酸甲酯
三、卤代酸
1、α-卤代酸及其衍生物中卤原子在羰基的影响 下,活性增强,容易与各种亲核试剂起SN2反应,生 成α-取代羧酸。
2、β-卤代酸容易消去卤化氢得到α,β-不饱和羧酸。 3、γ-,δ- 和ε-卤代酸在碱的作用下,容易生成内酯: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O Et
O + 2HO Bu
O
催化
O Et
O Bu
O
+ H2O Bu
O Et
TMA
异辛醇
α-蒎烯-马来二酸二异辛酯
类DOP增塑剂 赖刚,段文贵,岑波,罗常泉. α-蒎烯-马来二酸二异辛酯的合成.
广西科学, 2008, 15(2):170-172
3.酸解反应(Acidolysis)
3.1 酰氯的酸解 例1:
O
R C NR'R''
酐(anhydrides) 酰胺(amide)
RCN
腈(nitriles)
一 结构、命名、物性
1 .结构
前四类化合物均含C=O,L上有孤对电子,可形成P-π共轭, 故-COL 中C-L键有部分双键性质。用共振式表示为:
O RC
L
O RC
L
O RC
NH2
O RC
OR'
用离域式可表示为: R 用离域式可表示为: R
RCOH
② 3 OH
O
R"
O
+ RCN R'M g R X CNM H 2 O gX RCR' 水解 R'
2.酰氯与二烃基铜锂的反应
O
R2C ' uLi
RCOCl
R C R'
四. 还原反应
1. 用LiAlH4还原
RCOOR'
RCOCl
LiAlH4
RCON2H RCN
2. 用其它试剂还原
RCH2OH+ R'OH
O
O
O
COCl
加热
+ 2RC OH
羧酸及其衍生物 (1)
COOH COOH
C(CH3)3
C(CH3)3
通常采用醇作原料氧化制备羧酸,由醛出发制备羧酸只适用于那 些容易得到的醛。如:
CH3CH2CH2OH CH3(CH2)3 CH3CH2
Na2Cr 2O7/H 2SO 4
CH3CH2COOH
65%
CHCH2OH
1.KMnO4/OH- CH3(CH2)3 2. H+
CH3CH2
CHCOOH
74%
n-C6H1 3CHO
KMnO4/H2SO4 室温 CrO3/H2O
n-C6H1 3COOH
75%
O
CHO
O
COOH
75%
1.2.2由腈、酯等羧酸衍生物水解 腈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回流水解,生成羧酸。伯卤代烷通过亲核 取代反应,容易制得腈,因为用叔卤代烷制腈容易发生消去反应,因 此腈水解制备羧酸一般从伯代卤烷出发。 例如:
+ +
H+
RCOH R C O RCOR'
OH R'OH
RCOH O
+
Ka
CH3—CH2COOH 1.3x10-5
CH3CH2CH2COOH CH3CH2CHClCOOH pKa 4.82 2.82
CH3CHClCH2COOH ClCH2CH2CH2COOH 4.41 4.70
O2 N CH 2COOH
H CH 2COOH
pKa 4.76
1.68
吸电子基的吸电能力: O || NO2 C CN SO2 COOH COOR CONH 2 X H
CH3COOH (C2 H5 )2 CH COOH
有机化学第15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CO2H
Br2 P
Br CO2H
反应选择性地发生在羧酸的α-C上,如果卤素过量,还可 以进一步产生二卤化物和三卤化物,例如:
CH3COOH Cl2,P ClCH2COOH Cl2,P Cl2CHCOOH Cl2,P Cl3COOH
16
α-卤代酸还可以发生消除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
RCH2CHCOOH X KOH 醇 RCH CHCOOK H+ RCH CHCOOH
④ 二元酸的有两个离解常数K1和K2, K1 、K2其大小与两个羧 基的相对距离有关,离解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电离受到另 一个羧基-I效应的影响,两个羧基相距越近影响越大,因此, 二元羧酸的pKa1 一般小于一元羧酸的pKa2,例如:
草酸 < 丙二酸 < 丁二酸 < 乙酸 pKa1 值 1.27 2.85 4.21 4.75
4
(2)伯醇和醛的氧化
H R C O H H O H R C O O O R C OH
CH2OH KMnO4/H2SO4
CHO KMnO4/H2SO4
COOH
CH3CH2CH2CH2OH
KMnO4/H2SO4
CH3CH2CH2CHO
KMnO4/H2SO4 CH3CH2CH2COOH
O CH3CH2CH2CH
(CH3)3CBr
(CH3)3CCH2CH2OH
K2Cr2O7,H+ H2O
(CH3)3CCH2CO2H
此法可用于制备比原料 多一个或两个碳的羧酸
RCH=CH2 + CO + H2O Ni(CO)4 R CH CH2 C O H2O R CH COOH CH3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羧酸、羧酸衍生物(一)一、羧酸[教学目的]:1、熟悉羧酸的命名和分类2、掌握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羧酸的酸性[课堂组织]:羧酸(carboxylic acids)的官能团是羧基(carboxyl group),,简写为-COOH 或-CO2H。
羧酸结构中最简单的是一元羧酸,其它羧酸的结构与其相似。
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CO2H,其中R为氢或烃基。
两分子羧酸容易通过氢键缔合成二缔合体:在固态、液态和中等压力的气态下一元羧酸主要以二缔合体的形式存在,在稀溶液中或高温蒸汽中二缔合体离解。
一元羧酸二缔合体用物理方法测定的键长、键角平均值为:C=O 123pm,∠OCO 122-123°,C-O 136pm,O-H…O 260-270pm在甲酸()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可以认为羧基碳原子为杂化。
一元羧酸的分子轨道模型见图(a)羧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羧酸根负离子:羧酸根中两个C-O键是等同的,其键长在126pm左右(用羧酸盐测定)。
因此,在羧酸根中羧基碳原子P电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p电子是共轭的,可用共振式表示:羧酸根中的负电荷平均分配在两个氧原子上。
羧酸根的分子轨道模型见图(b)。
羧酸分子中羟基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与羰基上的电子共轭,其结构可用共振式表示:几个经典结构式中正负电荷分离的能量较高,在共振杂化体中的贡献较小。
羧酸分子中碳-氧双键的键长与醛酮分子中的碳-氧双键相近。
15.1羧酸15.1.1命名根据羧酸分子中所含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monocarboxylic acids)、二元羧酸(dicarboxylic acids)等;根据烃基的结构不同,又可分为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或芳香酸;根据不饱和羧酸中不饱和键与羧基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共轭羧酸和非共轭羧酸等。
在系统命名法中含碳链的羧酸是以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羧基碳原子开始进行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酸,以此作为母体,然后在母体名称的前面加上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
例如:含碳环的羧酸则是将环作为取代基命名。
例如:许多羧酸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因此,还有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反映其来源的习惯名。
例如:甲酸、乙酸和苯甲酸又分别称为蚁酸、醋酸和安息酸。
在习惯名中,支链羧酸的碳链是从与羧基相邻的碳原子开始,依次用希腊字母α,β,γ,δ……等进行编号。
例如:二元酸则依据连接两个羧基碳链的长度称为某二酸,取代基应让其编号尽可能小,例如:按羧基的数目分按烷基的结构分按羟基的位置分15.1.2物理性质低级脂肪酸是液体,可溶于水,具有刺鼻的气味;中级脂肪酸也是液体,部分地溶于水,具有难闻的气味;高级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味,不溶于水。
芳香酸是结晶固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当的烷烃、卤代烃的沸点要高,甚至比相近分子量的醇的沸点还高,这是因为羧酸中羰基氧的电负性较强,使电子偏移氧,可以接近质子,形成二缔合体:二缔合体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固态及液态时,羧酸以二缔合的形式存在,甚至在气态,分子量较小的羧酸如甲酸、乙酸亦以二缔合体存在,这些均已通过冰点降低法测定了分子量以及从X光衍射得到证明。
所有二元酸都是结晶化合物,低级的溶于水,随分子量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在脂肪二元酸系列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单数碳原子的二元酸比少一个碳的双数碳原子的二元酸溶解度大,熔点低。
15.1.3化学性质羧酸是由羟基和羰基组成的,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因此要讨论羧酸的性质,必须先剖析羧基的结构。
故羧基的结构为一 P-π共轭体系。
当羧基电离成负离子后,氧原子上带一个负电荷,更有利于共轭,故羧酸易离解成负离子。
例如: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所以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着典型的羟基,而是两者互相影响的统一体。
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有以下几类: 1、酸性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乙酸的离解常数K a 为1.75×10-5 甲酸的K a =2.1×10-4 , p Ka =3.75其他一元酸的K a 在1.1~1.8×10-5之间, p Ka 在4.7~5之间。
可见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H 2CO 3 p Ka1=6.73)。
C形式上看羧基是由一个 和一个 组成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OHO H 醛酮中醇中键长键长(甲酸)电子衍射实验证明0.122nm 0.143nm0.1245nm0.1312nm R sp 2共轭体系P-πR C O OH R C O O RH C O OH H H 0.127nmR C H 羟基被取代的反应的反应αH 羟基断裂呈酸性RCOOHRCOO + H +故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
此性质可用于醇、酚、酸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 也溶于NaHCO 3,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 不溶于NaHCO 3,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 也溶于NaHCO 3。
RCOOH + NH 4OH RCOONH 4 + H 2O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铵是雪花膏的主要成分。
2.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羧基上的OH 原子团可被一系列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羧酸的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消去OH 基后的剩下的部分()称为酰基。
(1)酸酐的生成酸酐在脱水剂作用下加热,脱水生成酸酐。
因乙酐能较迅速的与水反应,且价格便宜,生成的乙酸有易除去,因此,常用乙酐作为制备酸酐的脱水剂。
1,4和1,5二元酸不需要任何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手生成环状(五元或六元)酸酐。
例如:RCOOH + NaOHRCOONa + H 2ORCOOH + Na 2CO 32O NaHCO 3RCOOH用于区别酸和其它化合物2O C R'O 酯酰胺酰卤酸酐R O R C O OH+R C O OH R C OO C R O + H 2O 2COOH + (CH 3CO)2O CO ( )2O + CH 3COOH乙酐(脱水剂)C C O OHO OH 150℃CC O O + H 2O COOH COOHC C OO℃顺丁烯二酸酐95%邻苯二甲酸酐~100%+ H 2OH 2CCH 2CH 2COOH COOHH 2CCH 2CH 2C CO O O℃戊二酸酐+ H 2O(2)酰卤的生成羧酸与PX 3、PX 5、SOCl 2作用则生成酰卤。
见P 364三种方法中,方法3的产物纯、易分离,因而产率高。
是一种合成酰卤的好方法。
例如:m-NO 2C 6H 4COOH + SOCl 2 m-NO 2C 6H 4COCl + SO 2 + HCl90% CH 3COOH + SOCl 2 CH 3COCl + SO 2 + HCl100%(3)酯的生成a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 ≈4,一般只有2/3的转化率。
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醇) b 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 b 、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酸相同时 CH 3OH > RCH 2OH > R 2CHOH > R 3COH醇相同时 HCOOH > CH 3COOH > RCH 2COOH > R 2CHCOOH > R 3CCOOHc 、成酯方式ⅠⅡ 验证:H 2O 中无O 18,说明反应为酰氧断裂。
d 、酯化反应历程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
(5) 羧酸与醇的结构对酯化速度的影响:对酸:HCOOH > 1°RCOOH > 2°RCOOH > 3°RCOOH 对醇:1°ROH > 2°ROH > 3°ROH (6)酰胺的生成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解失水而生成酰胺。
Δ3.还原羧酸中的羰基在烃基的影响下,其活性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不起醛酮中羰基所特有的加成反应,醛酮中的羰基容易被还原,而羧酸只能用还原能力特别强的试剂还原。
羧酸与氢化铝锂在乙醚中迅速反应,生成伯醇,产率较高。
RCOOH +R'OH RCOOR' + H 2OHR O O R'HH 2O R C O O R'+R C O H H 2OR O OR'+酰氧断裂烷氧断裂R C O H O H O R'H H 2OR C O O R'++1818CH 3COOH + NH 3CH 3COONH 4CH 3CONH 2 + H 2O Δ硼氢化钠不能使羧基还原成伯醇基,但甲硼烷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和室温下能使羧酸还原为伯醇,而分子中同时存在的酯基则不还原。
4.烃基上的反应 (1)α-卤代作用醛酮分子中的α-氢容易被溴取代,反应是通过烯醇式进行的。
而羧酸的烯醇式含量极少,难以进行在醛、酮中类似的反应过程,但在羧酸中加以少量三氯α 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例如:α-卤代酸很活泼,常用来制备α-羟基酸和α-氨基酸。
(2)芳香环的取代反应 羟基属于间位定位基,所以芳香羧酸在进行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时,取代基应主要进入羧基的间位。
如:COOH23COOHBr二、羧酸衍生物[教学目的]:掌握衍生物的性质及互变构现象,掌握取代酸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羧酸衍生物的性质酯缩合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 [课堂组织]:15.2羧酸的衍生物酰氯、酸酐、酯和酰胺都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不同的集团取代的产物,统称为羧酸的衍生物。
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酯、酰氯、酸酐和酰胺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可用通式表示为:日光日光 日光 CH 3COOH 2ClCH 2COOH Cl 23CCOOH+CH 3CH 2CH 2CH 2COOH + Br 2CH 3CH 2CH 2CHCOOH + HBr 2℃80%L 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O ,N ,Cl )上都有孤电子对,它与羰基上的π电子共轭,因此,羧酸衍生物的结构最好用共振式表示。
电荷分离的经典结构式在共振杂化体中的贡献大小,与L 的性质有关。
在酯、酰氯、酸酐和酰胺分子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三个原子和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15.2.1命名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
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
例如: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
例如:15.2.2物理性质最简单的酰氯为乙酰氯,沸点:52℃,甲酰氯在-60℃以上是不稳定的,立即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但甲酰氯是已知化合物,其沸点为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