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极化视角谈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之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和蔓延。
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舆论中表现为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群之间产生对立和对抗,严重影响了舆论环境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探讨。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1. 信息过载导致认知落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却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选择接受或者忽略某些信息,导致了认知落差的产生。
一旦出现认知落差,就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立场和观点的对立和冲突。
2. 社交媒体的功利性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加入不同的群体,形成“信息茧房”,只接收到自己认同观点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导致了用户愈发固化的立场和观点,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更加严重。
3. 群体认同感的强化一旦个体加入某一特定群体,就会产生对这一群体的认同感。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来表达对同一立场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身对该群体的认同感。
这种群体认同感的强化使得群体之间的对立更加剧烈,形成了群体极化现象。
二、治理对策1. 多元化信息来源为了避免信息过载导致认知落差,需要在网络舆论中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治理,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媒体和社交平台也需要严格审核和监管用户发布的信息,避免利用网络舆论来制造对立和冲突。
可以倡导人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克服信息茧房的弊端,更全面地了解事实和观点。
2. 提升网络素质与道德水平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应该自觉进行理性表达,避免恶意攻击和谩骂,促进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网络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网络素质和道德水平,鼓励理性、平和的交流和讨论。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摘要】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其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在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方面,社会分歧、信息过滤与传播技术等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其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助长、立场偏执等因素加剧了群体之间的对立。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加强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升网络素质与信息辨识能力是关键措施。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促进理性讨论和信息传播,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和谐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群体极化,产生发展,治理对策,信息真实性,透明度,网络素质,信息辨识能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舆论中出现了群体极化现象,即不同观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分歧加剧、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个人情绪引导等。
这种现象的发展过程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展。
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升网络素质与信息辨识能力等措施被认为是有效治理群体极化现象的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舆论中的挑战与机遇,推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日益凸显,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见分歧与对立愈发严重。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研究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从根源上寻求解决之道。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是指当一个观点或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往往会表现出极端的态度和行为,导致舆情扩大和深化。
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越来越常见,而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成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一、加强信息传播和沟通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效应往往源于信息传播的不对称和沟通障碍。
当某个事件或观点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时,不同的人群和观点往往会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和传播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互相误解。
因此,加强信息传播和沟通是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一个关键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机制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时,应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机制。
除了通过官方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
同时,要确保传播的信息准确、客观、中立,尽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2、积极回应用户反馈在网络舆情中,用户的反馈和意见往往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对于用户的反馈和意见,应积极回应和处理,尽可能地减少用户的不满和疑虑。
同时,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回应机制,充分考虑用户意见和利益,减少造成舆情极化的风险。
二、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效应往往在舆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因此,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也是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一个重要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建立科学的舆情监测体系在开展舆情监测工作时,应建立科学的舆情监测体系。
通过多渠道的舆情监测,对关键词、事件、人物等进行分析,及时获取并评估舆情风险。
在舆情预警和分析中,要及时判断舆情的性质、方向和影响,并预判可能形成的舆情极化效应。
同时,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积极控制舆情发展方向,尽可能减少舆情极化的风险。
1、及时开展舆情引导和干预对于已经形成较为明显极化效应的舆情,应及时开展舆情引导和干预。
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渠道日益广泛,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
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如何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处理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各方面对抗网络舆情。
一、舆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为了及时了解自身的网络声誉和形象情况,企业和政府应当组建一支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
这个团队应当具备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变能力,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2.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在巨大的信息流中迅速识别出与企业或政府相关的舆情事件,帮助决策者及时掌握舆情发展趋势。
这些工具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实时数据以辅助舆情干预。
3.建立舆情预警机制通过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企业和政府可以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态势,并迅速做出相应反应。
舆情预警可以根据关键词、关注对象等设置阈值,一旦达到预警线,则触发预警程序。
二、舆情分析与应对1.负面舆情的应对策略当负面舆情出现时,企业和政府要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及时收集舆情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其次,要确定应对的方向和策略,如道歉、改正错误、沟通等。
最后,通过积极回应舆情,以及提供相关信息和解决方案,争取舆论的支持和理解。
2.积极参与舆论引导为了主动引导舆论,企业和政府可以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发表官方声明和观点。
同时,通过与网络媒体、意见领袖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正面信息传播。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倾听用户声音,及时回应用户关切,增加公众对舆情处理的参与感。
3.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在面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企业和政府应当具备一定的危机公关能力。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员工的危机处理能力等。
同时,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公开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化解危机。
三、舆情管理与修复1.加强信息透明度为了防止网络舆情的发酵,企业和政府要加强信息透明度,主动公开信息。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群体决策策略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群体决策策略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群体决策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对于企业、政府和个人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网络舆情,采取群体决策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逐步思维的网络舆情群体决策策略。
第一步:明确目标和问题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首先要明确目标和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要解决网络谣言、应对负面评论还是改善品牌形象等。
明确问题可以帮助群体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第二步:组建多元化的决策团队网络舆情应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决策团队。
团队成员应包括公关专家、律师、媒体专家、市场营销人员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
不同的背景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见解,有助于做出更全面和合理的决策。
第三步:收集和分析信息在制定应对网络舆情的决策之前,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
这包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情绪倾向、传播速度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数据分析和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步:制定应对策略基于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决策团队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应该是针对性的、可行的,并且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例如,可以制定公开声明、发布正面信息、与网络意见领袖互动等策略来改善品牌形象。
第五步:评估和监测效果一旦制定了应对策略,就需要不断评估和监测其效果。
通过监测舆情变化和关键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评估和监测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团队不断优化和改进应对措施。
第六步:及时沟通和协调在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分享信息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协调各种决策和行动。
另外,对外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通过发布正式声明、回应关键评论等方式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网络舆情应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需要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群体决策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一组人的意见越来越极端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一些无意义的争吵和对立,并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因此,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非常重要。
下面提供一些管理策略。
1. 提倡理性、客观、中立的言论网络上有很多偏激、激进、极端的言论,这些言论可能会加剧群体极化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理性、客观、中立的言论,避免把情绪引入到讨论中。
在评论和讨论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使讨论达成更好的结果。
2. 加强信息的可信度良好的信息是减轻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手段。
人们容易相信和转发他们认为可信的信息。
因此,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信息的可信度,提供真实的、客观的、准确的信息,并及时澄清错误信息。
3. 增加互动和交流相互交流是减轻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网络上,不同的群体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来更好地理解彼此,并减少他们之间的误解。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座谈会等活动来增加互动和交流。
4. 关注群体情绪和参与度如果群体情绪越来越激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群体极化现象就会更加严重。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密切关注群体情绪和参与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调节和引导。
5. 鼓励多元文化和多元观点网络上的群体极化现象通常是由于人们只接受了一种观点导致的。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多元文化和多元观点,让人们接受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进一步减轻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
总之,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的策略去减小和消除这种现象。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1. 引言1.1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定义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涉及警方或公安机关的舆情事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和社会危机的情况。
这种危机往往涉及到警察的形象、办案能力以及公安机关的信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所以一旦出现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快速引发公众的关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正确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危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需要认真分析危机的原因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及时处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公众对警方和公安机关的信任,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1.2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影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对公安机关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舆情危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和讨论,导致舆论负面情绪的扩大和滋生。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影响警务工作的开展和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
如果危机处理不当,舆情负面效应可能会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秩序和公共安全稳定,甚至导致公安机关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还可能对相关人员和组织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和压力,甚至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3 需要制定应对策略的原因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一条不实的舆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放大,对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涉警舆情往往伴随着高度的敏感性和焦虑情绪,一旦失控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甚至暴力事件,对社会和国家稳定构成威胁。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机制容易导致事态扩大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也愈发明显,导致一些重大事件引发群体情绪积蓄、舆论激烈对抗。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社会对网络舆论的约束和治理。
1、信息的多元化不足网络媒体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掌握全球各地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不足,很容易形成信息的同质化与碎片化。
信息同质化的结果,会让人的思想趋于一致,群体互动则更可能形成群体极化现象。
2、人群心理人群心理是群体极化现象的另一重要原因。
网络舆论中有的群体容易形成“排外情绪”,发表对立的观点,甚至超越个人的利益,只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和独立性。
3、诱发机制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和口水战,这也容易激发人们的情绪,甚至出现群体情绪积聚。
已经形成的极化现象,反过来又会诱发更多的极化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二、治理对策商业和政治的信息独占导致了信息的流量往往会被抽走,这也是发展同质化信息的原因。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源和被信任值的新闻机构。
2、平衡互动平衡舆论互动是消除群体极化现象的有效方式。
当有反对意见的群体出现时,在媒体上必须有不同意见的出现,使反对方的言论也有机会让公众看到,这样的互动会让观点和立场相对平衡。
3、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理网络言论的管理也必须进一步加强。
要通过信息技术,定期进行监管,发现违规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置。
打击恶劣的言论,消除过度极化因素,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4、社会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教育中体现多种族多元文化,尊重每个人的国籍、民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具体情况。
通过教育提高群众的认同感,深化人民间的互联互动。
5、专业的调查报告政府应该对重大事件与危机进行及时、专业、真实、全面的调查和公开报告。
尤其是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事件,应该公正、中立、全面地公开真相,以平息群体情绪,避免群体极化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上,不同的群体因为观点、立场、利益等不同而形成对立甚至敌对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网络舆论中十分常见,不仅造成了用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会对社会舆论和公共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理解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并进行有效的治理对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 信息过载与筛选偏好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多样和方便,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的过载。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采取筛选偏好,选择符合自己立场和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就造成了不同群体之间信息的割裂与对立,从而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
2. 社交网络算法与数据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借助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为其推送更符合其习惯和喜好的信息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推送往往会加剧用户信息的碎片化和单一化,使得用户更容易沉浸于自己狭隘的信息范畴中,进而导致群体之间的观点和立场的差异进一步加深。
3. 情绪化倾向和信息碎片化网络舆论中,人们更容易受到情绪化倾向的影响,容易被一些煽动性、极端化的言论所左右,而忽视了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
由于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很难对其进行系统性、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容易滋生出偏激的言论和观点。
以上几点是导致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根源可以归结为信息过载、社交网络算法的影响、情绪化倾向和信息碎片化。
在此基础上,群体极化现象得以不断发展与蔓延。
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对立矛盾逐渐加剧不同群体之间因为信息碎片化和情绪化倾向而导致的对立矛盾,将在网络舆论中逐渐加剧。
这种对立矛盾表现为言辞激烈、立场偏激,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造成网络社会的分裂和纷争。
2. 兴趣聚焦导致的信息孤岛化网络舆论中,由于社交网络算法和数据分析的影响,人们更容易沉浸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信息范畴,形成信息孤岛化现象。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即在一个社交网络中,各个群体的交流越来越少,彼此看法和态度也越来越极端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当前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策略的制定。
一、建立科学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中,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从量化和定量的角度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趋势,确定舆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的变化,防止网络舆情爆发和蔓延。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责任意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往往需要依靠特定平台的支撑,很多时候这一现象的成因也涉及到恶意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责任意识,落实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法律监管,对恶意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推进多样化的舆情沟通和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形成不仅与舆论环境和平台机制的制约有关,也与人们的思想动态和交流方式有关。
因此,需要推进多样化的舆情沟通和传播机制,鼓励多元化的思想和意见的交流,防止意见相对隔离和谩骂式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增进民众的宽容和理解。
四、加强网络素养和舆情教育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存在偏差,也说明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缺乏科学方法和理性分析的现状。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舆情教育,提升公众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增进公众和舆论机构的互信和合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存在是不成文的,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监测和预警、法律责任、多样化的舆情传播机制和舆情教育等方面,制定全面和科学的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极化效应,维护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事件的预警与紧急处理策略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事件的预警与紧急处理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愈发成为社会管理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舆论表达和传播,网络舆情不仅能够迅速影响社会舆论导向,还可能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形象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预警和紧急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成为了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预警方法1. 监测舆情数据网络舆情预警的核心是基于对舆情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搜索引擎巡查、社交媒体监听、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获取各类网络舆情数据。
其中,包括关键词的频次统计、情感分析、用户评论等数据,有助于发现和把握社会舆情的脉络。
2. 建立监测系统为了有效地预警网络舆情事件,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化地采集、分析和挖掘舆情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标准判断舆情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监测系统还要具备灵活的定制功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监测关键词和指标。
3. 多维度数据分析预警网络舆情事件需要全面、多维度的数据分析。
除了定量数据的统计,还需要进行情感分析、媒体关注度分析、用户画像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能更准确地评估舆情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网络舆情紧急处理策略1. 及时回应与解释在网络舆情出现后,及时回应和解释是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化的重要策略。
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发布信息,阐明相关立场,进行舆论引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应的内容必须准确、真实,不能模糊或误导公众。
2. 危机公关策略对于严重的网络舆情事件,采取危机公关策略至关重要。
这包括制定舆情危机应对方案、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危机公关专家进行舆情压制等。
同时,还需要开展公关危机演练,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危机舆情事件的效率和质量。
3. 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积极参与网络舆论是有效处理舆情事件的关键策略之一。
政府和企业应主动参与舆论讨论,解释政策和决策的背景与意义,回应公众关切。
通过与公众的及时互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产生的舆论和言论,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影响企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发酵往往会出现群体极化效应,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加剧。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认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是指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或者话题的讨论和评论趋向两极化,不同观点之间产生极端的对立和冲突。
这种效应往往是由于网络上信息的过滤和筛选机制,导致用户只能看到和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从而强化自己的立场,形成群体极化的趋势。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对立和分裂,也给企业和政府的舆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方面,企业和政府需要对网络舆情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需要避免自身言行导致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恶化,同时应该利用舆情分析和管理工具,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挑战。
二、管理策略建议1. 提高信息透明度,避免信息过滤在网络舆情管理中,提高信息透明度是防止群体极化效应的重要手段。
企业和政府应该将更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化,避免信息的过滤和斩首,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2. 主动引导公众舆论在面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时,主动引导公众舆论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和政府应该通过发布公告、发表评论等方式,及时做出回应,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情绪化的言论在网络上蔓延,进一步加剧群体极化效应。
3. 多渠道传播信息为了防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产生,企业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信息,避免信息的单一化和片面化。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公众演讲等多种方式,让公众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降低信息的偏见和片面性。
4. 强化舆情监测和分析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能力。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
网络舆论所呈现出来的极化现象,给社会和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在互联网上,相对立的观点将会形成两个或多个针锋相对的群体,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分析和有效治理。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使得各种观点都得到了表达和传播。
各种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
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和推送算法也会导致人们只看到自己认同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观点。
这种信息的单向传播,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
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分歧和矛盾的复杂性。
在一个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分歧。
这些矛盾和分歧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放大和传播,使得各种对立的观点和声音更容易形成群体。
最后一个原因是网络舆论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特点。
互联网上的言论空间广阔,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自由的表达虽然增强了言论的多样性,但也会导致一些不负责任和极端的言论出现,使得群体极化现象更难以避免。
在面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加强信息传播的规范和管理是治理群体极化现象不可或缺的一环。
加强网络舆论传播的规范和监管,对网络言论中的不当言论和极端观点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
通过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提高网络言论的质量和水平,减少不负责任和极端的言论,从源头上遏制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舆论平台和信息传播渠道,也是治理群体极化现象的一项重要策略。
通过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媒体和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不同观点和声音的表达空间,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不同观点的交流和沟通,加强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包容,从而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分裂。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极化现象表现为舆论集中于某一极端立场,而且不同立场的群体之间相互对立和难以沟通。
这种极化现象不仅会加剧社会矛盾,还会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威胁。
如何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1.1 信息过滤和信息茧房效应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过滤和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过滤指的是人们更倾向于接触和相信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信息茧房效应则是指人们在某些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会不断地被强化,导致人们更加极端化。
1.2 群体认同和情绪共鸣网络上的群体认同和情绪共鸣也是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人们容易聚集在与自己观点相似的群体中,与其他观点相悖的群体形成对立,而且在这种群体中情绪共鸣往往更为强烈,导致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更加激烈。
1.3 政治化和商业化倾向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还与政治化和商业化倾向有关。
在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的操作下,网络舆论被操纵,导致舆论分裂和对立更加严重。
一些商业机构也会通过精准营销和信息渗透来推动群体极化,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2.1 提高信息获取的多样性为了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可以从提高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入手。
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煽动性言论的传播。
也可以引导公众多元化地获取信息,提醒公众注意信息茧房效应,多角度看待问题。
2.2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制度建设是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规范网络媒体的运营行为,明确网络舆论的道德底线,确保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社会公共意见和舆论导向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论中普遍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给公共讨论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探究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匿名性是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网络空间,人们可以用匿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匿名性意味着人们会更加倾向于极端化和激进化的言论,因为他们不必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加强实名制管理,通过鼓励人们使用真实身份发言,有效减少了网络匿名性所带来的言论过激现象。
网络算法和推荐系统对于群体极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推荐算法经常根据个人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个体信息为用户推荐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容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过滤的困境,只接受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信息,进而加剧群体极化现象。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调整算法和推荐系统,减少信息的个性化过滤,为用户提供多元的观点和信息,促进用户对不同观点的接触和思考。
网络舆论中的言论过激和恶意操纵也是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网络空间,一些人利用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手段散布仇恨、误导公众,进一步激化了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加强舆论监管和网络治理,加强对恶意操纵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同时提高公众的舆论素质和辨别能力,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警觉性,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促进公众的多元参与也是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重要对策。
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往往是因为少数激进群体声音的过分夸张而导致的,扩大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能够减少极端声音的影响,增加舆论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政府和网络平台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表达,形成多元的舆论格局,避免出现局部群体的过度激进现象。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络匿名性、推荐算法、言论过激和恶意操纵等。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已成为热点问题。
然而,在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稳定和和谐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解决该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以及对策与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
其中,人们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促成极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网络上,一些机构和个人会购买水军,利用网络虚假信息等手段,煽动某些团体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群体冲突。
此外,一些网络服务平台因盲目追求网站流量而刻意制造极端话题,甚至故意挑起群体对立,从而制造更多话题、增加点击率,获取利益。
这些因素都为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解决群体极化现象的对策和治理措施也有多种方式。
首先,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监督、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舆情处置。
针对那些以攻击、辱骂、谩骂等手段来煽动群体对立的网络机构和个人,应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其次,应加强传媒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增强公民道德和职业伦理意识。
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加安全和规范的网络环境,保障网络和谐发展。
总之,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治理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法律监管,限制网络舆论的规范化,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公众意识和素质,建立一个和谐、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应对群体极化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产生的舆情事件,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舆论形态,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
但是,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即不同观点的人群在网络上形成碎片化的群体,互相对立、互不理解,形成舆情持续加剧的恶性循环。
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是当前网络舆情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充分沟通和引导舆情网络舆情管理者要善于沟通和引导舆情,通过适当的语言、行动和策略,引导网络群体的思想和情感发展方向。
管理者要发挥自身的话语权,积极与群体沟通,了解群体需求,与群体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以此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应该掌握舆情形势,针对性地展开引导,通过有针对性的做法和策略,让舆情走向和谐、稳定的方向。
二、打造和谐舆论氛围在网络舆情中,打造和谐舆论氛围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要营造和谐舆论氛围,首先需要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等环节上提高效率,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
其次,要注重网络用户的保护,关注用户反馈和感受,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网络环境。
最后,要加强舆论引导,全面宣传主流价值观,扩大宣传力度,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念向正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突出民意调查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管理者应该加强民意调查的工作,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要把握调查重点,了解民众的诉求和要求,避免主观性干扰。
同时,合理利用调查结果,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策略,加强群体与舆论的互动性,加强群体凝聚力和认同感。
四、注重网络素质的提高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中,注重网络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深挖教育等社会的因素,可以提高公众的在线素养。
这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如网络素养培训、公共意识教育、互联网安全教育等等。
良好的网络素质可以让公众更善于、更安全和更有价值地使用在线社交媒体和媒体信息。
理性、文明、法制的网络行为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开放和谐的在线环境,从而消除甚至避免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发生。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群体极化是指在网络舆论中,两个或多个群体由于意见不合而逐渐形成对立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网络舆论的秩序,也对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治理对策展开讨论。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1. 社会分裂与利益冲突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往往源于社会的分裂与利益冲突。
在当前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存在巨大差异,这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这些矛盾与冲突被放大并在网络舆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2. 网络信息泛滥与引导网络信息泛滥与引导也是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网络时代,随着各种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大量的信息也容易受到人为引导和操控。
一些媒体和组织利用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引导,有意识地放大矛盾与冲突,从而制造舆论热点,激化群体之间的对立与分裂,促成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加剧。
1. 虚拟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虚拟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迅速崛起。
这些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意见、进行互动交流的便利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各种观点和信息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信息过载和认知负荷,容易引发群体的极化现象。
2. 算法推送与信息茧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算法推送已经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标配功能。
这种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和点击记录,为用户量身定制信息流,使得用户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这种信息茧房的存在,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孤岛更加严重,容易导致群体观点的极化。
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针对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可以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来加强治理。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一种群体极化现象,即人们在互联网上往往会在某些话题或事件上出现两极化的分裂,一方集中力量打压另一方的声音,进而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舆论焦点和分裂现象。
这种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因此治理对策成为了非常必要和紧急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机制和方式的不同导致。
在网络上,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推荐系统等渠道得到的。
不同的渠道其信息获取的方式、优先级等都不同,可以看成是互联网算法对信息的优化和过滤。
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人们在不同的信息渠道中获取到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产生相反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形成了极化的社群。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治理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策划工作,合理引导进行多视角、多来源的信息获取。
在网络舆论中,政府、公共机构、媒体和公民等不同的主体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让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交流。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极化现象。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监测对于保持互联网的健康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管控网络极化问题,才能有效减少网络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规范,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管理和规范是网络极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体系,强化对网络冲突、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规现象的打击和处理,同时通过舆论引导、网络教育、诚信宣传等方式,加强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公众舆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削弱和威胁,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治理和控制,通过多方合作、科学管理和规范引导,打造一个健康、正能量和友善的网络舆论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公共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群体极化视角谈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之策[摘要]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
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关键词]群体极化;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4-0061-0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反映当下社会情绪的晴雨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利益纠结。
当某一热点话题或公共事件在网络上热议或曝光后,各种谣言、负面情绪会通过网络圈群式地传播蔓延,引发更大范围的不满与对抗情绪,进而诱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因此,探讨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策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群体极化的视角,试图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1 网络群体极化的内涵与作用1.1网络群体极化的内涵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根据群体讨论中的极化现象而提出,认为在研究群体决策时,如果一开始群体内成员的意见比较保守,经过群体讨论后,决策就会更加保守;相反,如果一开始群体内成员的意见趋向于冒险,那么讨论后的群体决策就会更趋向于冒险,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
事实上,“群体极化”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笔者认为,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往往偏向冒险的一端,并且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
关于网络群体极化的界定,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网络群体极化指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群体,针对某一事件表达或执行了偏离事物应有形态的言行与行为。
”(2)“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群体成员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后出现的意见和观点的分化、移动、集中,并达到对立或相反的一种网络现象”(3)“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民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网上通过交流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和行为”。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网络群体极化就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群体,对某一事件或问题通过网络讨论交流后,群体会朝原先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更极端的观点和行为。
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表现是:网上讨论或争论泾渭分明,持相同观点者相互支持,持不同观点者相互攻击、谩骂,从而导致观点的更加极端和分化。
1.2网络群体极化的作用网络群体极化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促使相关事件或问题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如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2012年的小悦悦事件,2013年的临武瓜农之死事件等,都体现出网络群体极化对社会发展的正效应。
另一方面,它也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于极端,并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群体性的危机事件,如侵犯当事人权利、传播谣言蛊惑人心、聚众闹事等等,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如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2011年的抢盐事件,2012年反日保钓的打砸事件等,以上事件都表现出网络群体极化对社会的负效应。
2 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2.1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网络舆情作为大规模的民众情绪、情感的表达,体现着大众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舆情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
对于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学者刘毅、菊玲、张玉强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解释。
其中刘毅的观点在学界认同率很高,“网络舆情危机是针对某一特殊刺激事项所产生的涉及民众利益较深较广的舆情,在相对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信息,并在一个社区或更大范围内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映,最终与事项刺激方或事项本身形成激烈的认识或观点对抗。
”笔者认为,网络舆情危机一般是针对负面信息或事件而言,是指针对某一刺激事项所产生的网络舆情,在较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信息的膨胀发酵,产生大范围高强度的社会反映,并给当事方造成危机感的现象。
如果说网络舆情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那么网络舆情危机就是社会心理的“暴风骤雨”。
网络舆情危机所形成的强大舆论能把政府、企业甚至个人推到风口浪尖,直至引发致命的危机。
如2011年“郭美美事件”爆料后,郭美美的资本来源及其与红十字会的关系瞬时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并由此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舆论战,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2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负面催化效应2.2.1群体极化导致“谣言真实化”由于网络的匿名效应,网民发言的社会责任感降低,当某一突发性事件或热点话题在网上出现后,极易滋生各种谣言。
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使得各种谣言会快速地圈群式传播蔓延。
在群体极化的催动下,网络群体的意见会出现趋向性的一致,网民大都只关注信息本身而忽略了信息的真假,最终谣言会变成一个既定的事实。
如近几年发生的“抢盐风波”、“蛆橘事件”、“香蕉SAS病毒”等都是网络谣言蔓延而一度让人信以为真的例子。
这好比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羊群本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是一旦有一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一哄而上。
网络谣言一旦传播,“羊群效应”异常明显,许多人只是盲目地跟风,使得谣言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传播后成为人人都确信的事实。
2.2.2群体极化导致负面信息的急速失控网络舆情危机的刺激源一般都是非正面性的。
通常,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具“震撼”效果,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
当前,新媒体几乎成为负面舆论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在网络上越是负面信息越能引起网民的关注。
尤其是热门微博大量关注社会负面信息,据统计,在28%的关于时事新闻的热门微博中,涉及负面信息的占53%,除去47%的热门微博无明显态度,有33%的热门微博表达的是愤怒态度。
我国目前社会矛盾异常突出,某一普通事件一旦贴上“官员”、“富人”、“腐败”等标签,在群体极化的催动下,往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负面舆情而被失控性地疯传升级,形成群体性的极端化的舆情风暴。
2009年的“杭州飙车案”就是个典型案例: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因为突出了“跑车”、“富二代”等因素,一度成为各大论坛及BBS的热帖并被疯狂转载。
2.2.3群体极化导致异质性被吞没当今,相当多的网民已建立起稳定的圈群,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网络讨论平台的“壁垒化”特征也越来越突出。
网民的参与往往以“群体主体”的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不同意见的网民难以融入,从而导致异见的缺失,形成所谓的“回声室效应”。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指出:“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众多的个人意见经过交流、辩论,最终少数人的意见被淹没,催生出一边倒的狂热,形成一呼百应的群体阵势。
例如,2009年吉林通化钢铁公司民营企业总经理被残暴打死案件发生后,网络新闻跟帖却几乎一边倒地赞扬通钢“工人阶级了不起”,而其他理性声音则被淹没。
3 群体极化催化效应视角下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策略关于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相应的主张。
例如,兰月新、董希琳等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预测的3种方法:数学预测法、经验预测法和综合预测法;毕宏音从网络舆情受群体影响的角度谈了相应策略;许鑫认为要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
笔者从群体极化对网络舆情产生的负效应出发,探讨网络舆情危机的以下预警策略:3.1建立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及时预测并有效监控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3.1.1加强网络舆情的预测工作网络舆情危机一般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结束期3个阶段。
潜伏期是做好舆情预测工作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总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网络渠道显现出来。
网络载体中的帖子是引发舆情危机事件的重要导火索,由此产生的网络跟帖、网民观点,以及观点与观点之间的碰撞等直接影响着整个舆情事件的发展势态。
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帖子数量多的网络事件,当帖子数量达到某一阈值,就应对该网络事件进行跟踪,或者适当的引导舆情,从而避免其走向极端化。
另外,帖子的传播强度、关注度、权威度等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重点。
在舆情预测中,不仅要看表面的预测指标,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能善于把握舆情潜在的影响力,在表面的“平静”之中看到隐藏的“波动”,及时预测可能产生的群体极化现象及由此带来的网络舆情危机。
3.1.2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控工作由于网络传播的及时性,潜伏期与爆发期往往界限模糊,有时舆情事件刚一发生便是大量负面舆论爆发之时,因此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常态化的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监控可以有效地阻截、过滤、屏蔽一些有害信息,为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把关”。
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舆情监控、预测和预警系统主要有方正智思舆情监测系统、乐思舆情监测系统、TRS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等。
各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监控部门,配备相应的专业监控人员,对重点网站、论坛实施全天候的监控,及时掌握重大事件或公众热议话题中网民的观点倾向,及时预报可能引发危机的网络舆情。
3.2建立网络舆论的引导体系,及时消除并有效化解群体极化的负面催化效应3.2.1及时有效地发布正面信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的关键是在舆情危机的潜伏期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确保该信息的准确性和易接受性。
根据“首因效应”,第一时间接收的信息会对受众产生难以改变的影响。
为此,政府要在网络传播中争夺话语权,快速地对事件进行正面舆论宣传,争取在“黄金4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对舆情事件的真相做出有效回应,不给流言、谣言以可乘之机。
可以邀请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等坐客各大论坛、网站,对事件进行剖析,解答民众对事件的疑惑,最大限度地消除民众的负面情绪。
有效利用各种媒体争夺话语权,将是未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
3.2.2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传统媒体虽然在传播速度、参与性、自由度等方面无法与新媒体相比,但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却是网络等新媒体无法相比的。
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之时,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了解事件的真相。
因此,在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工作中,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
政府应与传统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网络舆情出现危机征兆时,能及时配合传统媒体的调查与报道,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有效化解网络民众的负面情绪及其带来的舆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