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意识的作用1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第一节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现实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发展的自己的对立物——意识。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在地球这个自然物质世界上,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在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第一,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自然界的无生命物质都具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物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生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例如,物体位移、岩石风化、铁生锈,等等。
这种反映形式的特点是物体以自身的变化“反映”外界环境对它的作用。
这种变化使物质改变其原来的存在状态。
地球上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有生命物质,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是低等生物,包括原始动植物都具有的一种对外界的反映形式: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光线、温度、声音、水分、肥料和食物等构成的刺激发生反应,如植物的枝叶总是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它的根系扎向土壤中有水和肥的地方;变形虫碰上食物就包围并吞食它,遇到不利因素就迅速避开等。
从非生命物质的反应形式到刺激感应性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它说明,从非生命物质的反应形式到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的产生,是物质世界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这就驳倒了一切唯心主义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生命和意识的根源的观点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低等生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比较单纯,因而它们只需要,也只具有刺激感应性。
随着生物自身的发展,它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刺激感应性已经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生存。
在这种条件下,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产生了动物的感觉。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例如,蜘蛛能感觉到落入蛛网里的苍蝇、小虫等引起的震动,蜜蜂能感觉到花儿的气味和颜色等;随着低等生物发展到高等动物,他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进一步复杂化,而且有了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大脑。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 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根源、来自、
源泉;
客观存在
通过实践 作用于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 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论
认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识
论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点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高3意)意昂识总识的之对精指,人神导意体可识人 人生以具的的理催有行实人活能为践动向动具上把有,性调萎,意的节靡它识理和的是中念控精对制神物变作则质成用会的。使能(现人动意实悲的识的观反与东、映人西消的,沉关又,系对丧)物失质斗具志有。能 动的反作用。 (4)(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作用(二四班用)

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意识能够制定出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指导行动的 方向和步骤。
意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意识能够监控进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能够时刻 监控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
意识能够激发创新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能够激发 创新思维,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提高自我认知
01
02
03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 考方式,识别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以便更好地了解 自己。
自我评估
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 成就,以便明确自己的发 展方向。
自我调整
根据自我认知的结果,调 整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挑战。
增强思维训练
分析能力
培养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 析问题、辨别是非、评估解决方案。
意识的作用
目录
•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 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意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意识在创新中的作用 • 如何培养和提高意识
01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意识的定义
01
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 态的感知和认识。
02
意识包括知觉、感觉、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
03
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等特点,能够指导个体的 行为和决策。
意识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意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01
创新思维需要意识的激发和引导,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发现新的可能性。
意识拓展思维的边界
02
通过意识的引导,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拓展思
维的广度和深度。
意识促进灵感和创意的产生
03
在意识的激发下,人们能够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意,为创新提供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2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意识作用2013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 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
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的方法论要求: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活动中突出地 表现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 内容: 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
• 2、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 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 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 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称为现 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 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 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法尔那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第二节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教学提纲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不是人脑固有或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反映的内容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客观“原型”。
(2)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不能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认为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二、人的能动性及其两种后果1.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2.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为人类谋利益。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人类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是不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只有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1)人们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运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也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
(3)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成创造某些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理论上说,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本质,不给唯心主义留下可乘之机。
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说,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

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引言:意识作为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在哲学中一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对于意识的定义,不同的哲学派别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一、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本属性,是人类与世界交互的媒介。
在哲学中,意识通常被定义为主体对客体的知觉和体验。
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各种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产物,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意识的特征1. 主观性:意识是每个人独有的主观体验,无法被他人直接观察或感知。
2. 内在性:意识是存在于个体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能通过个体自身的主观体验来认知。
3. 多维性: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多个层面,是一个多维的心理现象。
4. 动态性: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个体的经验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在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世界的媒介:意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感知外界的事物,思考问题,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2. 构建个体的自我意识:意识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形成自我意识,从而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塑造自我。
3. 影响行为的决策:意识在个体的决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意识对不同选择进行评估和判断,最终做出行为决策。
4. 社会交往的基础: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存在,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四、意识的问题与争议意识作为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引发了许多哲学上的问题与争议。
其中一些问题包括:1.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还是超自然力量的作用?2.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还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实体?3. 意识的界限:意识是否存在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体中?如果存在,其程度和形式如何?4. 意识与身心关系:意识是身体的属性还是独立于身体存在的?五、结论意识作为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本属性,在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政治必修四哲学_第二单元_意识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 促进事物的发展 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阻碍事物的发展, 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 践活遭到失败。 践活遭到失败。
材料一:你听了《红旗飘飘》歌曲后有何感受 材料一 你听了《红旗飘飘》歌曲后有何感受? 你听了 材料二:“怒伤肝 忧伤肺 悲伤肾,气伤心 气伤心.”说明了 材料二 怒伤肝,忧伤肺 悲伤肾 气伤心 说明了 怒伤肝 忧伤肺, 什么道理? 什么道理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错 正确的、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 错 误的、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精神, 误的、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 失斗志。因此,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 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重视精神 失斗志。因此 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 重视精神 的力量. 的力量
能动地 首先表现: 一.首先表现: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首先表现 人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 创造性是人能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 主动性和 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能够揭 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 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它可以 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把木梳卖给和尚
• 某企业招聘的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 某企业招聘的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 应聘者纷纷离去,剩下甲、 应聘者纷纷离去,剩下甲、乙、丙三人 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和尚们的唾骂, 。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和尚们的唾骂,最 后卖出一把。乙卖出十把, 后卖出一把。乙卖出十把,丙卖出一千 把
《哲学基础》第2课,意识的能动作用

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学校标志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A.人的意识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 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 更重要的,它是社会的产物。 C.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发展,劳动起重要 作用。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学校标志
•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蓝图、目标、计划、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VS动物本能无目的的活动
•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反映事物外部现象,把握 事物的本质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追溯过去,推
第二信号系统:有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例如:
谈虎变色。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校标志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或自生 的东西。 (2)人脑: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
客观存在: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3)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总结:
学校标志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 的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
决定意识。
学校标志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学校标志
• 意识的能动性是相对于物质的决定性而言的,是指人类所特有的 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又称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标志
意识的能动作用
生活与哲学5-2 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鸟儿的筑巢
奥运“鸟巢”
意识
指导
人的实践
把
观念的东西
变成
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失败。
意识对改造客观
总结: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是间接的。(通过实践) 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比: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解析 题干明确点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性,这从反面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D不属于方法论,不选;A、C不符合题意,不选。
总 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识 的 作 用
• 意识具有目的性
•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 自觉选择性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 有指导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
(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 物质具 有能动 作用。
“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 托尔斯泰
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和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 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 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 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正确、高昂的意识 错误、萎靡的意识 激励向上 阻碍倒退
解题要点 1.审准设问 2.剖析材料 3.规范作答 明确知识 对接观点 扣题分析 (前提) (难点) (关键)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What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意识的作用.ppt

(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指导 人的行为 把 意识 人的实践 意识中 变成 现实的东西 的理念
注意: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 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 质形态的变化。
(1)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 观事物的发展。 改革开放 (2)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 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 的发展。
思考2:刘洋用超常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克服生理极限的挑战收获 “完美的结果” 说明什么道理?
有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被告知用切断静脉 法处决。在刑场向他出示刑具--解剖刀,并明 确暗示静脉切开后过一段时间将死去。蒙上他 的双眼,接着有人用刀背在他的手臂静脉处划 了一刀,但没划破皮肤,再用一股细细的温水 朝他裸露的手臂上流去,放在地上的面盆不断 发出水滴落的声音。过了几分钟,犯人开始垂 死挣扎,接着就断了气。 通过解剖发现,犯人的死亡是由于心脏麻 痹所引起的。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 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 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强调意识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起的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作用。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 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内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K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2)、K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哲学基础》模拟题一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哲学基础》模拟题一责任教师:陈娟娟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理论和实践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答案:B2. 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创造的,因此:()A 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答案:C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答案:B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矛盾性答案:B5. 新事物一定是()A. 后出现的事物B. 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C. 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D. 强大的事物答案:C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情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A. 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 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 只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 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答案:C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主观性和客观性答案:B8. 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 直接同一关系B. 矛盾关系C. 时间上先后关系D. 本质和现象关系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A. 唯物主义观点B. 实践观点C. 辩证观点D. 群众观点答案:B10.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求知欲望B. 好奇心C. 科学兴趣D. 社会实践答案:D11.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A. 认识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B.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D. 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关系答案:B1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答案:D13. 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A. 生产工具B.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C. 科学技术D. 劳动对象答案:B14. 阶级的实质是()A.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专政C. 生产中的一部分人指挥另一部分人D. 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答案:A15.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A. 物质生活待遇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D. 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答案:C二、辨析题(判断下列问题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论——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意识
一,物质决定意识 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上看: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 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意识的内容源于客 观世界,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特点 (1)目的性 (2)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注意: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 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 识之物。
知识总结—意识 概念: 起源 生理基础 内容与形式
特点与作用:
与物质的关系:
与规律的关系;
一切 从实 含义: 际出 发, 要求: 实事 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作用。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的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 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 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客服错误的意识。
四,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辩证关系 (1)原理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 提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2)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 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 的依据。 要求: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二哲学5.2意识的作用

证物 关质 系和 意 识 的 辩
事一 求切 是从 实 际 出 发 , 实
是 为 怎 什 什 样 么 么 做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以及智能机器人不能说有意识。
4.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 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要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其规律
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含义)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段正文) (3)“两个结合”: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反对惟意志主义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什么是意识
意 识 的 本 质
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精神、心、神、 情绪情感、意志、
物质 决定 意识
属于意识范畴的有: 感觉、思维、 思想、认识、
高中政治:2.5.2《意识的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意识的作用》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共有三目,教学内容多,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
上好这堂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2、教学重难点:(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识记: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1)谈谈人们为什么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2)分析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3)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既唯物又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意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性活动,深刻领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通过学习,领悟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教学方法1、运用主题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
本课时主要分析“意识的特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问题。
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意识的作用的典型事例,展示社会生活、实践中意识指导作用的成果,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学习哲学分析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新课程理念。
2、结合中国航天工业的最新成就、十七大报告精神和德化陶瓷经济、旅游、社会协调发展的实例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优势,取材于生活,立意于运用。
3、准备学习提纲,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和问题,在学生思考、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释疑解惑、点拨提高。
人教版政治高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意识的作用(共37张)PPT课件

4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
主动创造性使得,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 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 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对我们人的 生理活动有影响吗?
11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的意识包括精神、心理等。如七情:喜、 怒、哀、惧、爱、恶、欲。
●人体生理活动: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
伤心难过时吃不下饭,高兴地睡不着觉
●七情等情绪心理对人体有重要影响。中医很 早就记载了“七情内伤”,如“怒伤肝”,“忧 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脑 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我国高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长期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
13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高昂的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错误 的、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 消沉,丧失斗志。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4
[ 知识误区 ]
1、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4、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15
世 (1)自然界是物
界 质的
的 (2)人类社会也
本
具有客观物质性
物质决定
质 (3)人的意识是
是
哲学基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方法①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叙述。
②运用启发式教学,设疑造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为什么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导入新课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自然界既不是“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造的,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以人类社会来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所以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有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
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这些内容。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课程标准》从高中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仅限定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教材有所扩展,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三点::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

1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起源证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简述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岐4矛盾动力原理及其意义?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心原理及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的作用一、自主探究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的作用;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所学原理说明为什么人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列举生活实例,依据有关原理,说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力: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2.填一填:(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和;意识活动具有和,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________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_______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______和_______作用。
(3)必须坚持一切从______出发,__________。
这并不是否定发挥____________。
它要求我们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________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________和________。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想一想:(1)意识作用表现在哪里?(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探究一: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个幽灵与我们亦步亦趋,若即若离。
如果说“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对未来表示天真乐观的话,那么《火星人进攻地球》、《异形入侵》、《生化危机》等问世的大量科幻片就只能用悲观来形容了。
2004年的好莱坞大片《后天》则是“异形”中的“异形”,它告诫好高骛远的地球人:真正的末日威胁并非来自天外,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大自然长期永无止境的掠夺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回答(1)—(2)题。
(1)对文学艺术作品中“末日之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确有其事B、科幻片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C、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D、世界末日是少数文人在那里无病呻吟(2)世界末日的预言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活动的深刻反省,它启示人们( )A、人定胜天B、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的C、历史越向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紧张D、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二:阅读漫画,回答第(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从哲学上看( )A、体现了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的阻碍作用B、重视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C、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D、侵犯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解决上述现象,从哲学角度看,关键是要A、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及制度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三: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这一精巧的设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试说明理由。
2.释疑解难➢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物质与意识谁产生谁而言。
二是就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而言。
三是就物质与意识谁反映谁而言。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涵根本不在上述三个层次之内。
两个文明建设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物质与意识本身。
物质文明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是人类通过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成果。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体的一种精神成果,它体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崇高追求和向往。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于物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规律”(1)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是客观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规律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规律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3)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的看法是错误的。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变化的。
条件存在,规律就其作用;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了。
(4)认为人们在实践中应该以客观规律为指南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实践中要以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而不是以客观规律为行动指南。
(5)定律不等于规律就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来说,规律是客观的。
而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主观的。
(6)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和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者有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之中,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方面,而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都包含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中。
③侧重点不同。
人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强调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意识是积极主动的。
意识的反作用则强调的是意识通过指导实践,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者有联系:①三者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②三者都与实践相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人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只限于“想”,但它是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
意识的反作用则一定要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又不能等同于人的实践活动。
3.巧建结构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1、右边漫画《找工作》是在批评某大学毕业生 ①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握 思 维 的 奥 妙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起源:物质的产物生理基础:人脑特有的机能 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的____世界人能够能动的____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地位要求③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④不从实际出发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句话表明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B、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C、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D、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3、从哲学上看,漫画反映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C、主观符合客观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4、“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B、量力而行是成功的基本要求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5、某乡农民按乡政府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特种蔬菜日本白萝卜,虽大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收益不佳。
乡政府除不收种子款外,还按每亩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乡政府为此补贴了近7万元。
这件事告诉我们①乡政府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错误②改变种植结构也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④乡政府不应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右边漫画《申报“吉尼斯”:世界最大牙签》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的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尊重客观规律7、曾被韩国人奉为“克隆之父”、“民族英雄”的黄禹锡,由于对科学数字造假,而使自己身败名裂。
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B、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C、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D、要坚持意识能动作用,重视精神力量8、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行列。
这说明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9、党的十六届五中会全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A、要重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B、要把握发展的实际,做到从实际出发C、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D、事物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二)双项选择题:11、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信则有,不信则无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12、对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表明A、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B、追求终极的真理是人生乐事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三)辨析:13.材料:比尔·盖茨在1996年写了一本名为《未来之路》The Rood Ahead的书,预言了未来几年的科技带给人类的奇迹影响,包括:音乐不仅能够保存在CD和磁带介质,也能够以数字格式传播;互联网驱使人类劳动力的转移;改变消费者购物方式的网上购物迅速兴起,等等,这些预言都已经被今天的现实生活验证了。
辨题:“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四)探究题14.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定政府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