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
医用核磁共振仪操作规程
医用核磁共振仪操作规程概述:医用核磁共振(NMR)仪器是一种常用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先进设备,它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医用核磁共振仪的正确操作步骤,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影像的准确性。
一、操作前准备1. 确保医用核磁共振仪已经安装并连接到电源,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检查设备周围的环境,确保操作区域无杂物并保持整洁。
3. 按照相关规定穿戴工作服,并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4. 清洁双手,并使用细菌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操作步骤1. 进入操作室时,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可能对核磁共振仪造成干扰。
2. 确保患者明白核磁共振检查的流程,并获取其同意。
3. 引导患者脱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
告知患者核磁共振仪对金属物品敏感。
4. 将患者安置在操作台上,确保其舒适并固定好身体位置,以防止移动或晃动。
5. 根据要获取的图像类型,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设置扫描参数,并预览图像以确保其质量。
6. 在进行扫描之前,使用合适的身体标记工具标记出要扫描的部位,以确保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图像。
7. 将患者身体放置在核磁共振仪的扫描区域中,并确保其头部位于正确的位置。
8. 操作人员离开扫描区域,通过幕墙或对讲机与患者进行沟通。
确保患者在整个扫描过程中感到安全和放松。
9. 启动核磁共振扫描程序,确保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记录相关数据。
10.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变化,如不适、呼吸困难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1. 扫描完成后,通过幕墙或对讲机告知患者可以离开扫描区域,并提醒其慢慢起身以避免头晕或眩晕症状。
12. 检查所得图像,确保其满足质量要求,如需要重新扫描,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再次扫描。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要具有相关的医学背景知识,并通过培训获得核磁共振仪的操作资格。
2.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警觉,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和仪器的运行状态。
核磁共振仪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仪操作流程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仪器。
它利用原子核磁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共振现象,通过测量共振信号得到样品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流程,从准备样品到数据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核磁共振技术。
一、样品准备无论是液态样品还是固态样品,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准备,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液态样品(1)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要测量的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例如,水溶性样品可选用D2O溶剂。
(2)准备样品溶液:将样品溶解于选定的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浓度适中。
(3)填充样品管:将准备好的样品溶液填充到核磁共振管中,并封好。
2. 固态样品(1)样品制备:将固态样品进行粉碎,并使用特定方法(如液氮冷冻)使其冷却至适当温度。
(2)样品装填:将制备好的固态样品放置在核磁共振样品管中,并封好。
二、核磁共振仪操作流程在进行核磁共振测量之前,操作者应熟悉核磁共振仪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以确保正确操作。
1. 打开仪器(1)开启主电源:打开核磁共振仪的主电源开关。
(2)启动仪器: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中的指导,启动核磁共振仪设备。
2. 样品装载(1)选择合适的样品管: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管进行装载。
(2)样品装载:将准备好的样品装载到核磁共振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与探测线圈之间的距离合适。
3. 设置参数(1)选择核磁共振仪的工作模式:根据测量需求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比如常规核磁共振(1D-NMR)或二维核磁共振(2D-NMR)。
(2)设置扫描参数:根据样品性质和测量需求,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如脉冲幅度、扫描时间等。
4. 开始扫描(1)调整磁场强度:根据样品的性质和仪器要求,调整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并进行校准。
(2)开始扫描:启动核磁共振仪进行扫描,记录得到的数据。
5. 数据处理(1)数据采集:将核磁共振仪扫描得到的数据保存至计算机或其他储存介质。
MR操作规程
MR操作规程MR操作规程是指针对MR(磁共振)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旨在确保MR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准确的影像结果。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MR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MR设备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一、设备准备1. 确保MR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电源、冷却系统和磁体温度是否正常。
2. 检查设备的各项配件和耗材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对MR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清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二、患者准备1. 患者应提前了解MR检查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用金属物品等,并在预约前咨询医生。
2. 患者应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等。
3. 患者应穿着适当的服装,避免穿戴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硬币等。
4.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身体位置调整和体位标定。
三、操作步骤1. 将患者安置在MR设备的扫描床上,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扫描模式和参数设置,如扫描序列、扫描层数、扫描时间等。
3. 通过MR设备的控制台进行扫描的启动和住手,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或者突发情况。
5. 扫描完成后,将患者从MR设备上移开,并协助患者进行恢复和整理。
四、安全注意事项1. MR设备具有强磁场,操作人员应遵守设备的安全规定,避免携带金属物品进入MR室。
2. 患者应事先告知操作人员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听力助听器等特殊情况。
3. 患者应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眼镜等,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 操作人员应熟悉MR设备的紧急停机程序,并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
5. MR设备的放射性材料应妥善保存和管理,防止泄漏和污染环境。
五、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准备阶段
1. 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包括核磁共振设备的预热、准备检测样本和目标组织。
2. 检查样本是否适合进行核磁共振,例如排除金属物体的存在等。
3.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如线圈、压力计、温度计和记录设备等。
二、操作阶段
1. 开始核磁共振扫描,首先设定扫描参数,如频率、场强、脉冲序列等。
2. 根据预设参数进行实验。
3. 扫描过程中应仔细监控样本和设备的状态,确保安全。
三、后期处理
1. 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2. 记录和保存实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
1. 遵守安全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 不要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接触磁场,以免发生意外。
3. 注意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关注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和电压等。
5. 操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充分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的仪器技术。
它利用物质中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的共振现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原子核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核磁共振仪器的正常运行,包括核磁共振仪的电源、冷却系统以及控制面板等设备的检查和调试。
其次,准备待测样品,并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容器。
同时,检查核磁共振仪器的核磁共振管(NMR Sample Tube),确保其无破损和干净。
二、样品装填1. 开启核磁共振仪器,让其预热至适当的温度。
2. 使用一块清洁的布纸或无尘纸擦拭核磁共振管外壁,并检查其无异物。
3. 打开核磁共振管盖,将待测样品以适量注入核磁共振管中,注意避免气泡的存在。
4. 关闭核磁共振管盖,确保其紧密封闭。
三、核磁共振参数设定1. 在核磁共振仪器的控制面板上选择适当的核磁共振模式,例如质子核磁共振(1H-NMR)或碳-13核磁共振(13C-NMR)等。
2. 设定核磁共振仪器的扫描次数、扫描时间和相位等参数,以获取清晰、稳定的核磁共振谱图。
3. 对于多核共振实验,还需设定谱分辨率和核磁共振信号的观测频率范围等参数。
四、核磁共振扫描1. 在核磁共振仪器的控制面板上启动扫描程序。
2.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如连续波脉冲(Continuous Wave,CW)、脉冲回波(Pulse Echo)、双脉冲(Spin Echo)等。
3. 确认核磁共振仪器的工作状态,包括磁场均匀性、脉冲幅度和频率等。
4. 开始核磁共振扫描,并采集核磁共振信号。
五、核磁共振数据处理与分析1. 获取到核磁共振谱图后,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基线校正、峰值积分和化学位移标定等。
2. 根据核磁共振谱图的峰形、峰位和峰面积等信息,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
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
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永安分院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1.定义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碰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
2.工作原理被检患者躺在位于磁场均匀区域的患者床上,并放置好接收线圈。
操作者通过计算机控制台向光纤谱仪发出产生序列脉冲的指令,光纤谱仪产生射频脉冲信号和梯度脉冲信号后分别被射频功率放大器和梯度功率放大器放大。
经梯度功率放大器送往梯度线圈的梯度信号在X、Y、Z三个坐标上产生梯度场,这个梯度场叠加在磁体产生的基场上,从而实现对成像空间的三维空间编码。
而经射频功率放大器送往射频发射线圈的射频脉冲信号施加到被检患者的被检部位,被检部位的被选层的质子被激励使其产生共振。
施加射频脉冲的时间很短,当突然停止施加射频脉冲,被激励的质子开始释放能量(驰豫),接收线圈可以检测到磁共振信号并送往前置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光纤谱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往计算机控制台的主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图像的重构及显示,最后将磁共振图像送往系统的输出设备(激光照相机、打印机),进行硬拷贝输出。
3.适用范围该产品采用非侵入性而且无电离辐射的核磁共振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信息和临床信息供医生使用。
该系统用于生成人体不同部位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横断面影像,显示四肢(乳房组织、腋窝和乳房附近的胸壁)的内部结构。
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而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软骨、筋膜等。
所以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
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
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一、前言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医用核磁共振仪器的正常运行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用核磁共振仪器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准备工作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
2. 操作前需检查设备及配件是否完好,确保无损坏。
3. 保持操作环境清洁整洁,确保操作台面干净无杂物。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启动核磁共振设备,并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2. 根据患者的病历信息和医嘱,设置扫描参数和扫描范围。
3. 协助患者正确躺倒在扫描床上,并固定好位置。
4. 进行扫描前的校准工作,保证扫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启动扫描程序,注意观察扫描过程中的情况,确保图像清晰。
6. 扫描结束后,关闭设备,打印或保存扫描结果,并通知医生进行诊断。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2.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严禁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台。
3. 禁止患者患者携带金属物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免造成伤害。
4. 对于急救设备和药品应随时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五、维护保养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 每天使用后及时清洁设备,避免灰尘积聚和污染。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保证扫描准确无误。
六、结束语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是确保核磁共振检查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规程,正确操作设备,我们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希望全体操作人员牢记规程,细心操作,共同维护医疗设备的安全与稳定。
愿医用核磁共振仪器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磁共振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核磁共振(NMR)设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和工业领域的设备。
它利用原子核自旋的特性来获得具体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原理和操作方式,使用核磁共振设备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操作失误,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准备工作1.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设备的安装和排列,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
2. 拥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证书的操作人员才能操作核磁共振设备。
3. 安装有效的警示标识,如“高磁场”、“禁止进入”等,提醒他人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三、操作安全指南1. 入场前,确保患者或被试者没有带身上任何金属物品,如首饰、饰品、铁钉、螺丝等,以防止磁场作用对其产生损害,并在操作期间避免穿戴金属物品。
2. 操作人员在进入核磁共振室之前,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含有磁介质的物品(如纸张、磁带等)放置在指定的安全箱内,以免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3. 在设备开始工作前,严禁使用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入核磁共振室,这些设备可能干扰设备正常工作。
4. 设备操作人员需要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要求,使用专门配备的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个人保护装备。
5. 严禁将食物和饮料等有机物品带入核磁共振室,以免产生任何污染和气味影响设备和实验结果。
6. 清理核磁共振室时,使用无荧光、无磁介质的清洁剂,并保证彻底清除室内的任何化学和生物材料。
四、应急措施1. 在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技术人员报告。
2. 如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设备故障等,操作人员需要立即按规定的紧急按钮或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并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3. 在应急情况发生时,设备附近严禁使用火种,应迅速将患者或被试者从设备附近转移至安全区域。
五、设备维护1. 核磁共振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必须严格遵循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为了正确高效地操作核磁共振仪器,制定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仪器准备1. 打开核磁共振仪器前,首先确认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并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电源状态。
2. 检查核磁共振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如探头、样品舱、磁场控制系统等,并确保所有零部件安装正确。
3. 启动核磁共振仪器前,检查液氮和液氦的储备情况,确保磁体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三、样品处理1. 样品处理前,应仔细阅读相关实验方法和样品制备步骤,确保样品符合实验要求。
2. 将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器的探头中,并调整样品的位置,以保证样品与探头之间的距离适当。
3. 在放入样品前,应注意将样品密封,并避免空气泡或其他外部杂质进入样品中。
四、仪器操作1. 启动核磁共振仪器后,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脉冲幅度、扫描时间、核磁场强度等。
2. 当进行扫描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在核磁共振仪器工作状态下打开探头盖或进行其他不必要的操作。
3.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查核磁共振仪器的工作状态,如核磁场强度、温度、信噪比等,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五、数据处理1. 实验结束后,及时保存实验数据,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提取所需信息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注明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参数和实验条件,以方便他人复现实验结果。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核磁共振仪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以防止样品溅出或其他意外伤害。
2.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在核磁共振仪器周围摆放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物品。
3. 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或样品泄漏等,应及时停止实验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或相关人员报告。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核磁共振操作规程》一、实验前准备1.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穿着实验室指定的防护服和安全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 确保核磁共振设备和相关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需要及时报修。
3. 实验人员应熟悉核磁共振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遵循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二、样品准备1. 样品必须符合实验样品的要求,如纯度、溶解度等。
2. 样品标签必须清晰标注样品名称、浓度、溶剂等基本信息。
3. 对于有毒、易爆、易燃等特殊样品,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三、核磁共振实验操作1. 实验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方可操作核磁共振设备。
2. 核磁共振实验操作必须按照设备操作手册上的指导进行,严禁擅自调整参数或操作。
3.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提示信息,如有异常需要立即停止实验并报告。
四、实验结束1. 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核磁共振设备恢复到正常状态,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表面的污垢。
2. 样品处理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3. 实验人员必须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与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交接。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核磁共振设备和实验室设备产生磁场干涉,避免伤害人员和设备。
2. 实验人员在使用有毒、易爆、易燃等特殊样品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事故发生。
3. 如发现核磁共振设备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总之,严格遵守《核磁共振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室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
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永安分院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1.定义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碰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
2.工作原理被检患者躺在位于磁场均匀区域的患者床上,并放置好接收线圈。
操作者通过计算机控制台向光纤谱仪发出产生序列脉冲的指令,光纤谱仪产生射频脉冲信号和梯度脉冲信号后分别被射频功率放大器和梯度功率放大器放大。
经梯度功率放大器送往梯度线圈的梯度信号在X、Y、Z三个坐标上产生梯度场,这个梯度场叠加在磁体产生的基场上,从而实现对成像空间的三维空间编码。
而经射频功率放大器送往射频发射线圈的射频脉冲信号施加到被检患者的被检部位,被检部位的被选层的质子被激励使其产生共振。
施加射频脉冲的时间很短,当突然停止施加射频脉冲,被激励的质子开始释放能量(驰豫),接收线圈可以检测到磁共振信号并送往前置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光纤谱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往计算机控制台的主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图像的重构及显示,最后将磁共振图像送往系统的输出设备(激光照相机、打印机),进行硬拷贝输出。
3.适用范围该产品采用非侵入性而且无电离辐射的核磁共振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信息和临床信息供医生使用。
该系统用于生成人体不同部位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横断面影像,显示四肢(乳房组织、腋窝和乳房附近的胸壁)的内部结构。
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而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软骨、筋膜等。
所以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一、前言
核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在进行核磁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前准备
1. 检查核磁设备是否正常,包括磁场强度、温度、环境湿度等参数。
2. 检查核磁探头和样品管是否干净、完整。
3. 准备好核磁所需的溶剂、标准品和其他试剂。
三、操作步骤
1. 打开核磁仪器,进行磁场校准和温度校准。
2. 将样品装入核磁探头,确保样品管的质量、标识和容量。
3. 设定核磁参数,包括脉冲幅度、延迟时间、扫描次数等。
4. 开始核磁测量,观察核磁图谱波形和峰值。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核磁操作时,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2. 核磁设备周围不得放置任何磁性材料,以免影响核磁实验的结果。
3. 核磁探头需要经常清洁和维护,避免受到灰尘和杂质的影响。
4. 当核磁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
员报告。
五、操作结束
1. 关闭核磁仪器,清理和整理实验台面和周围环境。
2. 将核磁探头和样品管进行清洗和保存,注意防止损坏和污染。
3. 将核磁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实验记录的完整和安全。
通过严格按照《核磁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确保核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
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用核磁共振仪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它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人员能够正确操作核磁共振仪器,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核磁共振仪器基本概述核磁共振仪器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被检测物进行成像和诊断的设备。
它采用强大的磁场和特定的射频波与被检测物互作用,通过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生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图像。
三、核磁共振仪器操作流程1. 确认病人信息在操作核磁共振仪器之前,医疗人员应仔细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将其录入系统。
2. 准备病人医疗人员应引导病人进行服药或饮水准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指导,以保证病人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准备工作。
3. 安全检查在操作核磁共振仪器之前,医疗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个部件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4. 病人引导医疗人员应引导病人进入核磁共振室,并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解释和指导,以减少病人的焦虑和不适感。
5. 操作核磁共振仪器(1)打开仪器开关,等待系统自检。
(2)选择相应的扫描模式和参数,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将病人放置在扫描床上,并确保舒适和固定。
(4)启动扫描程序,如需要,可以进行扫描计时。
6. 监控和记录数据在扫描过程中,医疗人员应时刻监控和记录数据,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医疗人员应及时关闭核磁共振仪器,并对操作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8. 安全出室医疗人员应引导病人安全离开核磁共振室,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核磁共振仪器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在操作核磁共振仪器时,应避免穿戴带有金属物品的衣物和饰品,以免对磁场产生干扰。
3. 避免将磁性物品带入核磁共振室,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4. 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流程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应用于化学、物理和生物领域的重要实验技术。
核磁共振仪作为核磁共振技术的核心设备,使用前需要了解其基本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流程,并提供一些操作注意事项。
一、样品装载1. 打开核磁共振仪的仪器盖,确保内部干净整洁。
2.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样品管,通常是由玻璃或聚合物制成的小型管状容器。
3. 将样品小心地注入样品管中,确保无气泡存在。
4. 将样品管插入样品槽中,确保样品处于正确的位置。
5. 关闭仪器盖,确保仪器内部密封。
二、仪器预热1. 打开核磁共振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选择预热程序。
2. 根据核磁共振仪厂商提供的操作手册,设置适当的预热温度和时间。
3. 等待预热程序完成,确保核磁共振仪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三、参数设置1. 打开核磁共振仪的控制面板,在菜单中选择合适的实验程序。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关的参数,例如扫描次数、采样频率和脉冲强度等。
3. 通过核磁共振仪的控制面板,选择所需的核磁共振方式,如质子核磁共振(1H-NMR)或碳核磁共振(13C-NMR)等。
四、开始实验1. 确保核磁共振仪处于稳定状态后,将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中。
2.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开始实验”或类似的选项,启动核磁共振实验。
3. 等待实验运行完成,观察核磁共振曲线的生成。
4.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束1. 实验完成后,关闭核磁共振仪的电源开关。
2. 将样品从样品槽中取出,注意避免破坏样品管。
3. 清洁样品槽和样品管,确保下次实验前的干净和可靠性。
4. 确保核磁共振仪处于关闭状态。
注意事项:1. 在操作核磁共振仪时,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并按照实验室指导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3. 在操作核磁共振仪时,避免在样品中加入带有磁性物质的物质。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规程第一章介绍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原子核在外加静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下的共振现象,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核磁共振仪器的使用,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并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第二章仪器准备2.1 安全检查在操作之前,必须对核磁共振仪器进行安全检查。
确保紧急停机按钮、安全阀等安全装置正常运作。
检查电源和冷却系统的接地是否良好,并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2.2 样品准备准备样品需遵循实验要求,并遵循实验室相关的操作规程。
样品必须符合仪器的容量和压力要求,并放置在适当的样品管中。
第三章仪器操作3.1 开机3.1.1 打开电源开关,待启动完成后验证电源参数是否正常。
3.1.2 启动冷却系统,确认温度和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
3.1.3 打开计算机,加载相关软件。
3.2 仪器校准3.2.1 确保仪器在恒温条件下,通过校准样品调整仪器的核磁共振频率和射频场强度。
3.2.2 校准仪器的磁场强度,确保其稳定在所需范围内。
3.3 样品测量3.3.1 打开样品框门,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
3.3.2 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并调整参数设置,确保实验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3.3.3 启动仪器自动化程序或手动调节参数,进行核磁共振测量。
3.4 实验结束3.4.1 关闭仪器电源开关,并断开电源。
3.4.2 关闭冷却系统,待温度和压力恢复到正常范围后,断开冷却系统的连接。
3.4.3 关闭计算机。
第四章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人员必须戴着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和安全眼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4.2 操作人员应受过相关的培训,并了解核磁共振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4.3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做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动作,如随意调节仪器的参数等。
4.4 若仪器发生任何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断开电源,并及时寻求仪器维修人员的帮助。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共振理论的仪器分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成分和动态过程。
为了确保核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核磁操作的规程:一、实验前准备:1. 配置核磁操作所需的溶剂、样品和相应试剂。
2. 清洁核磁共振仪器的磁地板和样品管。
3. 检查仪器的电源和液氮供应是否正常,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4.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浓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核磁共振仪器参数。
二、操作步骤:1.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实验服和手套,并确保工作区域整洁。
2. 打开核磁仪器的电源开关,启动系统软件,并校正磁场和频率标定。
3. 在样品管中加入准确称量的样品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溶剂以控制浓度。
4. 确保样品管的标签与样品对应,并按照要求制作样品管的专用支架。
5. 将样品管放入核磁共振仪器的样品室,并调整样品位置以使其位于磁场中心。
6. 调整核磁共振仪器的相关参数,包括脉冲幅度、脉冲宽度和扫描时间等。
7. 根据所需实验,选择合适的核磁共振仪器模式,如1D、2D或多核核磁共振。
8. 在核磁共振仪器上设定实验参数,如扫描数、退相位等,并开始实验。
9. 在核磁共振仪器上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所得数据质量高且准确。
10. 完成实验后,关闭核磁共振仪器的电源开关,清理仪器及工作区域。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核磁共振仪器时,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避免损坏仪器和造成意外伤害。
2. 注意核磁仪器中存在的液氮和电磁辐射等危险因素,避免直接接触和过度暴露。
3. 对于有毒有害的样品和试剂,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定使用和处理。
4. 样品操作时要注重避免样品泄漏或外界物质污染样品,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5. 在满足仪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核磁共振仪器的使用时间,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6. 定期对核磁共振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仪器、更换脉冲控制器等。
核磁共振操作常规、保养常规、使用注意事项、应急措施
核磁共振操作常规1. 工作站开机1. 按工作站开机按钮开机;2. 进入到"Welcome to lx-mr ” 界面;3. 输入用户名“ signa ”;输入密码“ adw2.0”;4. 进入至U" Starting in progress ” 界面;5. 待键盘扬声器发出“哗”的一声响,进入到MRI的扫描界面。
2. 准备扫描2.1询问病人体内及身上是否有金属物质;2.2安装扫描所需线圈;2.3让检查者按要求躺在检查床上,进行摆位;2.4可根据需求贴附心电电极、呼吸门控、报警吸球等等;2.5打开定位激光灯,对检查部位进行定位;2.6将病床位置归零;2.7进床;2.8关上屏蔽门。
3. 操作工作站进行扫描3.1通过RIS接收病人登记信息;3.2设置检查人员的检查信息(包括登记病人体重、选择检查线圈、选择扫描部位、选择扫描检查序列等);3.3对检查人员进行扫描;3.4根据定位相更改扫描范围、扫描层数等参数进行细致扫描。
4. 传图到后处理工作站4.1如扫描后的图像需进行相应处理,则需选中检查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4.2将编辑好的图像上传到PACS上。
5. 工作站关机5.1在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 service tools ”;5.2 选择“ system shutdown ” ;5.3待系统关闭程序。
核磁共振临床保养常规3. 每日要察看机房内水冷机、空调是否有报警,观察各个设备看是否有异常情况,若发现异常须及时通知设备科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4. 每日上下班需确认冷头及压缩机运转正常。
5. 需经常检查检查床的紧急脱扣开关是否好用。
6. 需经常对机器、操作台等做清洁,以保持洁净。
7. 需经常检查衬垫是否干净,并清洁支架内部。
8. 需经常用水或中性清洁剂清洁线圈防滑衬垫。
9. 需定期对磁盘空间进行清理。
核磁共振使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后方可上岗。
核磁 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一、设备准备
1. 打开核磁设备电源,并等待设备自检完成。
2. 确保核磁设备的冷却系统正常运行,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3. 检查核磁设备的氮气和氦气供应,确保充足。
二、样品准备
1. 准备好待检测的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核磁共振管内。
2. 确保样品中不含有任何对核磁设备造成损害的金属或其他材料。
三、设置参数
1.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需求,设置核磁仪的参数,包括扫描范围、扫描时间、脉冲序列等。
2. 确保所有参数设置正确,并将其保存至设备中以备后续使用。
四、进行扫描
1. 启动核磁扫描程序,开始进行样品的核磁共振扫描。
2. 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扫描过程稳定进行。
五、数据处理
1. 完成扫描后,将得到的核磁共振数据保存至计算机中。
2. 根据实验目的,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结果报告。
六、清理维护
1. 扫描结束后,关闭核磁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确保设备的干净和整洁。
2. 定期对核磁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在操作核磁设备时,注意防止样品泄漏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2. 遵守核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严格遵守上述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样品得到准确的核磁共振数据,同时保障实验安全进行。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
核磁共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1、磁体间
温度:15°—21°
相对湿度:30%—60%
2、设备间、操作间环境
温度:15°—29°
相对湿度30%—60%
磁体间设备间需24小时保持以上环境,空调故障时请及时维修。
二、开关机原则
1、开机时先打开操作系统工作站电源,根据系统提示输入开机账号及密码,程序启动时间约15分钟左右,此间请勿干扰系统。
2、结束检查后。
从操作系统界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
service tools/sysem shutdown关机。
三、停电
1、通知停电时,按shutdown步骤进行,关掉系统和电源。
2、突然停电时,请关掉系统总电源。
3、恢复供电后,重启系统步骤:启动总电源—稳压输出—ABB开关复位—EMORESET启动。
4、停电后应密切关注磁体压力、液氦液面状态。
四、紧急措施
1、紧急停止:扫描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可按紧急停止按钮,关闭RF、梯度、磁体室装备、工作台及患者支撑系统电源,但不关闭主磁场;排除危险后,按设备间EMO Reset 键恢复。
2 、紧急消磁:当磁体间发生重大安全危险,无法松脱固定在磁体上的患者,或无法移除固定在磁体上的大型铁磁性物质,为避免发生人身伤害时才使用紧急消磁装置。
注意:非紧急情况不得使用“紧急消磁”功能,使用此功能将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
医用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规程
医用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规程一、概述医用核磁共振设备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非侵入性地对人体进行精确的诊断。
为了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以下是医用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连接稳定,磁场强度正常,冷却系统运转正常等。
2. 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损坏,如有,应及时报修并进行标识。
3. 清理设备周围环境,确保无杂物或障碍物的存在。
4. 检查设备配件和耗材是否充足,如有需要,及时补充。
三、患者准备1. 在患者进入核磁共振室之前,应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其他相关情况。
2. 患者需要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钥匙等,以免对设备和患者本身产生潜在的风险。
3. 若患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医疗器械或设备,请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4. 根据不同检查要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例如禁食或服用特定药物。
四、设备操作1. 设备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并确保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各个功能按钮和控制面板,能够准确、稳定地进行操作。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设置适当的扫描参数,以获得所需的影像。
4. 操作人员应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或报修。
5. 在扫描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解答其疑问,以确保患者的安慰和合作度。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在应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应保持冷静,并按照紧急处理程序进行操作。
2. 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心率不齐等,应立即停止扫描,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紧急情况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记录详细的过程和处理结果。
六、设备维护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线缆连接、校准设备参数等。
2. 在设备维护期间,应将设备与电源断开,防止误操作或意外发生。
3. 设备维护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永安分院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1.定义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碰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
2.工作原理被检患者躺在位于磁场均匀区域的患者床上,并放置好接收线圈。
操作者通过计算机控制台向光纤谱仪发出产生序列脉冲的指令,光纤谱仪产生射频脉冲信号和梯度脉冲信号后分别被射频功率放大器和梯度功率放大器放大。
经梯度功率放大器送往梯度线圈的梯度信号在X、Y、Z三个坐标上产生梯度场,这个梯度场叠加在磁体产生的基场上,从而实现对成像空间的三维空间编码。
而经射频功率放大器送往射频发射线圈的射频脉冲信号施加到被检患者的被检部位,被检部位的被选层的质子被激励使其产生共振。
施加射频脉冲的时间很短,当突然停止施加射频脉冲,被激励的质子开始释放能量(驰豫),接收线圈可以检测到磁共振信号并送往前置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光纤谱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往计算机控制台的主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图像的重构及显示,最后将磁共振图像送往系统的输出设备(激光照相机、打印机),进行硬拷贝输出。
3.适用范围该产品采用非侵入性而且无电离辐射的核磁共振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信息和临床信息供医生使用。
该系统用于生成人体不同部位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横断面影像,显示四肢(乳房组织、腋窝和乳房附近的胸壁)的内部结构。
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而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软骨、筋膜等。
所以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
尽管MRI有许多优点,但它与CT是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所形成的图像截然不同。
MRI可多方位成像、对人体无伤害,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有多种的成像方法,不仅图像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提供生理、病理、生化信息,被认为是分子水平上的成像,但在氢质子缺乏或含量很少的组织如致密的骨骼,钙化、含气的肺部等,皆成像弱。
由于MRI成像时间较长,对于昏迷、躁动病人不易获得清晰的图像,存在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进入磁场的禁忌等。
所以MRI检查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它不能取代CT,当然CT也不能取代MRI,两者应相辅相成,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做了MRI还要做CT,或做了CT还要做MRI 的原因。
4.常用术语TRA 横轴位; SAG矢状位;CDR冠状位;Left左;Right右;Head头;Brain 脑;Pituitary垂体;Neck颈;C-spine颈椎;Shoulder 肩;Body(B) 大体;Body(M) 中体;Abdomen腹部;T-Spine胸椎;T-Spine腰椎;Pelvis盆腔;Knee 膝关节;Elbow肘关节;Wrist关节;Ankle踝关节;T1WI T1加权图像;T2WI T2加权图像;PDWI质子密度加权像;FLAIR压水序列(又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可在保持T2对比度的条件下抵制自由水的信号,一般只用于头部);STIR压脂序列(外伤和肿瘤定性时用);IRT1WI T1加权压脂像(很少用);TOF3D脑补血管成像(需要3D重建);DWI 弥散;TOF2D颈部血管成像(需要3D重建);MRCP 胰胆管水成像;FLASH腹部屏息扫描序列;Waiting等待编辑;Editing进行扫描定位线的编辑;Approved谱仪接受了当前的编辑信息;Scanning正在扫描的序列;Stored 扫描完毕并且图像已经自动存储的指定位置的序列;NMR 核磁共振;RF 射频脉冲;T1 纵向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2 横向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时间);ms 毫秒;SE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R 重复时间(控制T1图像对比度);TE 回波时间(控制T2图像对比度);Timing 时机;PDWI 质子密度像;Weighted 加权; Long 长;Short 短;FSE 快速自旋回波;IR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TI 反转时间; CSF 脑脊液;EEG 脑电图;Fat 脂肪;Fat Suppressing 脂肪抑制;ETL 回波链长度;Flip 翻转;GRE梯度回波脉冲序列;Seq 测序;Non-Seq 非测序;FA 翻转角;AV平均次数;TA 平均时长(总扫描时间);NSA 信号采集(叠加平均)次数;MRCP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U 磁共振尿路成像;SPGR稳态毁损梯度回返采集序列;STIR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AVN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NR 信噪比;Gd-DTPA 对比度增强剂;FOV 成像野;ROI 欲扫描成像;NEX 激励次数。
脉冲序列(pulse sequence)是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T1WI显示解剖结构, T2WI对病变更敏感。
5. 注意事项5.1周围电磁环境会对磁共振造成一定影响,当周围电磁环境发生改变,例如:大型设备的近距离安装,大电流的经过等需引起注意。
5.2整套磁共振系统布局在三个房间:电子设备间、扫描间(屏蔽间)、操作间。
扫描间务必保持温度在22-26℃,湿度30%-70%,房间及内部设备务必保持干净整洁卫生,最佳的环境有利于设备的保养,寿命的延长。
5.3设备间摆放的电子机柜,空调等大件已经就位,不能再移动。
5.4电子机柜开关机顺序不能有错。
5.5电子机柜各个部件有其正常的指标灯,医生务必记牢。
5.7设备间室内挂机为设备间电子设备降温,常年可设置为制冷模式(冬季视情况设置为制模式)。
5.8扫描间注意事项5.8.1保持扫描间温度湿度,干净整洁。
为保证最佳图像质量,病人检查前,解释清楚碰共振禁忌,无关东西一律不准带入扫描间,为设备安全,更为病人生命财产安全。
5.8.2因磁共振电磁干扰复杂,为减少干扰源,正常检查时需要将排插电靠近磁体测的照明灯关闭,只留靠玻璃窗一组照明灯。
检查病人时,更不能在插座上插电器等用电现象发生。
屏蔽门弹簧片保持干净完整,扫描过程中必须关严屏蔽门。
5.8.3熟练掌握各个接收线圈用于各个部位检查时的摆放定位。
经常保养接收线圈的完好,是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卡扣、弹簧触点、对插头易损耗,需要引起注意,轻拿轻放,弹簧触点,对插头等脏了请及时用纱布擦拭干净。
养成良好习惯,使用完毕,整理到线圈柜。
5.8.4熟练掌握电动床使用流程。
三维电动床上除了检查必须的一个接收线圈,垫子外,请不要添加任何其他物件。
保持整洁干净,爱护触摸屏,不乱刮乱画。
5.8.5操作间扫描主机为避免感染病毒,不允许私自通过通过USB口连接外设,爱护显示器、主机。
主机只作为扫描用,不要安装游戏等其他无关软件。
扫描软件请规范正确操作,不明白之处请联系万东工程师。
6.操作步骤6.1打开空调每天早上上班后首先检查扫描间与设备传导板的两个温度是否在指标范围。
于设备间打开空调,观察是否工作正常,温度设定根据扫描间室内温度而定(通常设定在22-26℃之间,冬季制热,夏季制冷,一般直接打开空调保持上次设定的温度即可),保证扫描间内温度稳定维持在22-26℃。
设备间传导板上安装有温控盒,作用为永磁体材料恒温,务必24小时常开,每天观察温控盒温度,其中红色一组为实际温度27℃左右,要求上下偏差小于0.5℃,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恒温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磁场随温度变化的漂移)。
绿色一组为设定的恒温温度27℃。
如发生断电等异常供电情况时,务必第一时间检查温控盒温度是否在27±0.5℃范围之内。
用于设备间的温度调节的壁挂空调一般在冬季无须打开,夏季视设备间温度情况开启。
6.2 MRI系统开机6.2.1电子柜开机:接到门诊部或住院部的“MRI检查申请单”和“住院费用通知单”后,在设备间内,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打开核磁机电子机柜前面板最上面的绿色电源总开关(光纤谱仪开关从上往下数第2个黑色的光纤谱仪开关及梯度系统开关已处于常开状态别动),等待约10秒左右后,打开最下面的黑色射频放大器开关(关机的顺序相反),核磁机进入待机状态。
6.2.2检查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待机不作任何扫描情况下,。
从前面观察:三个梯度放大器常亮2盏绿灯,最下端是两个梯度电源模块;数码管指标电压为DC150V左右。
从电子机柜后面观察:光纤谱仪从左往右依次为通信模块2盏绿灯、采集模块1盏绿灯、数字主控模块1盏红灯,梯度计算机模块1盏绿灯;射频放大器第1和第3盏绿灯常亮;三个梯度放大器分别常亮2盏绿灯扫描过程中谱仪各个模块指示灯会有不同变化,不需要医生记忆。
6.3自动匀场在每天检查第1个病人之前,由操作医生进行一次自动匀场,这样能保证当天的磁场均匀度是最佳状态(每天只自动匀场1次)。
6.3.1匀场定位:扫描间及设备传导板的温湿度应达到控制范围。
进入扫描间,打开照明灯,轻轻拖出患者床,选择头线圈并放置在患者床上,打开头线圈上下部分结合处的塑料扣,左手压按住线圈下半部分,右手提升线圈上部分让其脱离下半部分,放置好固定垫在头线圈内,再将最大的方形水膜放在固定垫上中心位置(可通过观察水膜中心线是否与塑料扣中心线对齐来参考),把线圈的上半部分扣合到下半部分(将上下部分标识的箭头要对齐),牢固扣锁好塑料扣。
打开上机头控制面板上的“电源”(POWER)按钮,待显示“i_Open”后,按下“激光”(lASER)按钮打开激光定位器,轻轻拖动患者床,将激光光斑定位到水膜中心部位,按下“开始”(START)按钮启动程序,然后推入患者床到磁场中心,待上、下机头面板显示“OK”后,按下上机头控制面板的“电源”按钮关闭,结束定位。
将线圈插头与插座插接牢固可靠后放稳在患者床靠边位置,退出扫描间,关严屏蔽门,进入操作间。
6.3.2启动操作间控制台扫描控制电脑6.3.2.1打开电脑:打开机箱电源,打开显示器电源。
6.3.2.2软件匀场准备:在windows界面上双击“MRConsole”磁共振成像系统软件快捷方式图标,进入操作系统,在弹出的系统主界面左侧的扫描组工具栏点击“扫描”,接着在弹出扫描界面右下部的“分类”列表中点击“System”,再序列管理区内双击“scout”导向扫描序列,将其导入到左下部的扫描任务管理区内并点击“应用”按钮,再点击界面左下角的“扫描”按钮,当扫描窗口定位像显示区3个窗口从左至右分别显示出水膜的矢状面(SAG);横轴面(TRA);冠状面(CDR)图像后,点击操作主界面左下角的“退出”关闭当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