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苏轼与黄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走近黄州寻访苏轼教案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课依托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必修4,进行了新的教材生成,即课外选取了苏轼黄州期间的五首词作《卜算子》《西江月》《临江仙》《满庭芳》《水调歌头》作为教学材料,连同教材中作者同一时期的作品《赤壁赋》《赤壁怀古》《定风波》,共同完成对苏轼黄州贬官期间文学创作、思想变化及其人生态度的探究。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旨在将新课程理念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
2、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将本课设计定位为研究性专题课,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相互合作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借以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成果架设桥梁。
3、教材分析:
教材原有篇目《赤壁赋》《赤壁怀古》《定风波》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苏轼豪放词作的风格及其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但是,由于教材篇目所限,学生对于苏轼的创作与思想,认识尚且零散、肤浅,缺乏深入系统的把握。依托教材而发展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原有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认识,并成为探究苏轼黄州不同阶段思想变化、心路历程的依据。
4、学情分析:
步入高中阶段,课程的信息容量、思想深度及探索难度都要求较从前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对于苏轼作品的教学具有更进一步的梯度。尤其高一学生,刚刚走进高中,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要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就必须既抓好切入的契机,找准恰当的角度,又得把握住合适的深度与难度。与此同时,还需要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本课正是在落实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同时,针对高一学生的学习现状所设计的研究性专题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丰富对于苏轼文学创作、思想变化及其人生态度的
认识。
2、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搜集与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与寻找、收集与整理、表达与交流、评价与总结
情感、态度、
价值观1、把握苏轼黄州期间作品流露的情感态度,了解其心路历程。
2、引导学生在逆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ppt.,融文字、图片、音频于一炉,充分优化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点:赏析苏轼黄州期间的作品,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把握其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态度。
五、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资源收集用苏轼、余光中的诗歌《自题金山画像》《寻李白》评价苏轼一生,图片《古城黄州》引领课题,教材以外苏轼黄州期间的五首诗词作为鉴赏材料,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对联作为小结,傅雷语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及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收束。
课件制作在上述资源的基础上,以原创为性质,以教学各环节要点为对象,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丰富课堂、优化效果为宗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活动准备1、分析学情,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讨论等。
2、分析教材,确立课型,设置目标,构建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等。
七、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导入课堂:
1、由苏轼的诗歌《自题金山画像》引领,对他的一生做出概括。
2、由余光中的《寻李白》引领,对苏轼的成就作以评价。
3、黄州与苏轼。
无论失意的一生还是丰盈的一生,我们都不能不提到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黄州,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荒草凄凄、鸦鹊翔集的小地方,然而,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寻访苏轼当年的足迹。
板书:黄州●苏轼
出示投影:
探究要点:赏析苏轼黄州期间的作品,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把握他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态度。
(二)、品评作品,解读苏轼:
1、回顾苏轼作品,品评东坡印象。
出示投影:环节一:作品之精神气质篇
精神气质:诗意理想的苏轼,清醒现实的苏轼。
多愁善感的苏轼,豪迈旷达的苏轼。
2、梳理苏轼人生,探寻心路历程。
出示投影:环节二:人生之情感态度篇
1、明确:初到黄州——苦闷自伤缥缈孤鸿影(投影)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作品筛选出典型代表并加以解说评点。(《卜算子》《西江月》)
2、明确:黄州中期——平和淡泊江海度余生(投影)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作品筛选出典型代表并加以解说评点。(《临江仙》《满庭芳》)
3、明确:黄州后期——豪放旷达烟雨任平生(投影)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作品筛选出典型代表并加以解说评点。(《定风波》《水调歌头》)
4、小结:由初到黄州的苦闷自伤,到黄州中期的平和淡泊,最后变为豪迈旷达,苏轼完成了心灵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以超然、淡定、豪迈、放达,给人们展示出一个永远朗笑着吟啸徐行的可敬的东坡居士。
(三)分析比较探究,把握苏轼的旷达。
1、比较李白、杜甫、辛弃疾的人生态度。
2、明确与把握苏轼的旷达。
3、小结: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有一副对联: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边云卷云舒。这是对苏轼旷达的最好诠释:一种淡泊与悠远,一种豁达与平和,一种洒脱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