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答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D5、D6、D7、C8、C9、A10、B11、C12、C13、B 14、D 15、A 16、C 17、C 18、C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CDE4、ABCD5、ABCDE6、ABCDE7、ABC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C5、C6、C7、C8、D9、C10、C11、A12、B13、C 14、D 15、D 16、B 17、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CDE 11、ABCDE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D5、C6、A7、B8、D9、B10、A11、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E补充:4、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是( D )。
A、个体素质B、个体素质的组合比例C、个体素质的组合结构D、B和C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D6、B7、B8、D9、C10、D11、B12、B13、B 14、B 15、C,A 16、C 17、C 18、C 19、A二、多项选择题1、ABD2、DE3、BDE4、ABE5、ABCDE6、ACD7、ABCD8、BD9、AD 10、ABCDE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B5、A6、D7、C8、C9、D10、C11、D12、A13、C 14、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E4、ACD5、ABC6、ABD7、ABC8、ABC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B5、B6、C7、A8、A9、C10、D11、A12、C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补充:直接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效果,更好体现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需从( B )指标进行考核。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不同特点。
【答案】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不同的特点:1•登统方法不同;2.可加性不同;3.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企业的意义。
【答案】第一,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第二,是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第三,是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第四,是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
第二,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
第三,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第四,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丁•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基本工资的特征。
【答案】(1)常规性。
即基本工资所对应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条件下所完成的衡量劳动或定额劳动。
(2)结构性。
即基本工资一般可分为若干个职能各口不同的单元。
(3)等级性。
即基本工资的主要单元都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别和相应的多级收入。
(4)固定性。
即基本工资主要单元的等级和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固定不变。
(5)主干性。
即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大。
(6)基准性。
即基本工资可以成为确定辅助工资单元数额的计算基准。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的特点。
【答案】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
数量的抽象性。
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对工资总额统计的耍求。
【答案】实际工作中,对工资总额的统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第二,月、季、年工资总额实发数计算要合理。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 .上限B .下限C .组距D .全距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p I q B.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A .动态比较统计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点规模统 计D .时期规模统计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A .社会属性结构B .工作属性结构C .自然属性结构D .单位属性结构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A .制度劳动时间B .出勤时间C .日历时间D .非生产时间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A .工时定额B .工作定额C .产量定额D .劳动定额10.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构成的方法属于A.原始记录统计 B.工作日写实 C.测时 D.瞬间观察法11.关于企业工资总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B.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员工从企业得到的全部收入C.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企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了劳动者D.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企业获得的奖金、福利和报酬总额12.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畴的是A.发给员工的生产奖、劳动竞赛奖、节约奖、业务人员的业绩奖、科研人员的研发奖金及年终奖金等B.单位职工集资人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放给职工的股息红利、债券利息等C.根据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职工因病假、事假、工伤、生育、婚丧假、探亲等原因未参加劳动;按计时工资标准或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D. 支付给员工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及调整工资后补发的工资等13.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招聘成本、挑选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4.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际为本企业所使用劳动力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属于A.教育经费 B.劳动保护费用 C.住房费用 D.社会保险费用15.对尚未就业的人员进行的获得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指A.转业培训 B.技术工种上岗培训 C.在岗培训 D.就业前培训16.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分析指标有A.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在职职工培训率B.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增长速度指标C.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和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D.办学面和在职职工培训率l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合理化建议活动分析的是A.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人数 B.已实施合理化建议的经济效益C.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成果指标 D.合理化建议采纳件数18. 将劳动争议分为集体争议和个人争议两组的依据是A.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B.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C.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D. 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19.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20.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B.前者按需要分配;后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C.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D.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根据标志是否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标志分为A.品质标志 B.可变标志C.数量标志 D.不变标志 E.质量标志2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A.学历结构 B. 等级结构C.劳动积极性 D. 团队合作能力 E.独立劳动能力23.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24.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 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 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 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25.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 D.服务定额 E.工作定额26.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主要有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C.奖金、津贴和补贴 D.加班加点工资 E.重大创造发明奖27.下列属于人工成本的是A.职工技术培训费用 B.员工的上下班交通补贴C.工作服费和招工费用 D.人工费用的税收 E.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28.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能力负担的分析指标有A.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 B.教员任课负担程度统计C.企业职工退学率 D.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 E.企业本期参加培训的人次数29.下列指标中能体现企业工会福利活动统计的是A.工会图书馆室统计 B.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统计C.组织职工休养活动统计 D.工会组织公益活动统计 E.企业劳动竞赛参加者情况30.企业社会保障统计着重研究的是A.企业职工救助统计 B.企业社会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优抚统计 D.企业职工福利统计 E.企业职工奖励统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方法有哪几种l工作日写实..主要对生产工人整个工作日中工时利用情况进行观测可以掌握实际用于作业以及完成作业所必需工时消耗和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时间及其在工作日中的比重..2分2测时..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的构成;为统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提供基础数据..2分3瞬间观察法..通过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活动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并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1分32.简述企业工资总额统计的原则..1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1分2职工工资应按实发数核算..2分3注意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3.论述简单总体总量指数多因素分析的原理..当简单总体的指标均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不同的是对这多个因素的排序有严格的要求..2分多因素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平均指标..2分以三因素为例;不妨记这三个因素为a、b、c..注意;这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a相对于b和c为质量指标;b相对于a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c为质量指标;c相对于a和b均为数量指标..则对此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为:2分相应地绝对数等式为:34.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及内容..l小时劳动生产率..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2分2日劳动生产率..指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2分3月劳动生产率..是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多少有用产品的能力..2分4季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无论是表示企业生产工人;还是表示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效率;都是可以采用的..2分5年劳动生产率..指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分五、计算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10分35.某企业2014年与2010年总人工成本及平均人数等资料如下表:计算分析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及平均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人工成本变动的影响..解:设L 为总人工成本;f 为平均职工人数;x 为平均人工成本总人工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下:180320500%;25.15632050001001101=-=-===∑∑L L f f L L χχ万元 分析:总人工成本指数提高了56.25%;绝对数增加了180万元..2分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指数的影响:100400000050000001011=-=-∑∑f f χχ万元分析:由于平均人工成本指数提高了25%;使人工成本绝对数增加了1000000元..3分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指数的影响:80320000040000000010=-=-∑∑f f χχ万元分析: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125%;使人工成本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800000元..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156.25%=125%×125%180万元=100万元+80万元2分六、综合计算分析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20分36.某企业2013年4月份30天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计量单位:工日计量单位:工时求: 1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数、④出勤工日数、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⑥全部实际工日数;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解:l 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①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②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2分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2分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22000-800=21200工日2分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21200-1000-400+300=20100工日2分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加点工日=20100+3000=23100工日2分2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①生产工人额定完成程度%100)()(111⨯'+⨯'+=∑∑T t t Q Q nn 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11⨯⨯=∑∑T t Q n%1001848000.920000⨯⨯==97.40% ③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④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①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214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1.58%;②由于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17600小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约17600×97.40%=17142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97.40%-88.93%=8.47%..2分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BCAC 6——10:DDAAC 11——15:DBADD 16——20:DCCB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AC 22.ABCDE 23.BDE 24.ABCD 25.ABCDE26.ABCD 27.ABCDE 28.ABD 29.BCD 30.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l工作日写实..主要对生产工人整个工作日中工时利用情况进行观测可以掌握实际用于作业以及完成作业所必需工时消耗和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时间及其在工作日中的比重..2分2测时..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的构成;为统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提供基础数据..2分3瞬间观察法..通过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活动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并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1分32.1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1分2职工工资应按实发数核算..2分3注意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3.当简单总体的指标均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不同的是对这多个因素的排序有严格的要求..2分多因素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平均指标..2分以三因素为例;不妨记这三个因素为a、b、c..注意;这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a相对于b和c为质量指标;b相对于a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c为质量指标;c相对于a和b均为数量指标..则对此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为:2分相应地绝对数等式为:34.l小时劳动生产率..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2分2日劳动生产率..指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2分3月劳动生产率..是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多少有用产品的能力..2分4季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无论是表示企业生产工人;还是表示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效率;都是可以采用的..2分5年劳动生产率..指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分五、计算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10分35.解:设L 为总人工成本;f 为平均职工人数;x 为平均人工成本总人工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下: 180320500%;25.15632050001001101=-=-===∑∑L L f f L L χχ万元 分析:总人工成本指数提高了56.25%;绝对数增加了180万元..2分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指数的影响:100400000050000001011=-=-∑∑f f χχ万元分析:由于平均人工成本指数提高了25%;使人工成本绝对数增加了1000000元..3分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指数的影响:80320000040000000010=-=-∑∑f f χχ万元分析: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125%;使人工成本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800000元.. 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156.25%=125%×125%180万元=100万元+80万元2分六、综合计算分析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20分36.解:l 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①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②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2分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2分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22000-800=21200工日2分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21200-1000-400+300=20100工日2分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加点工日=20100+3000=23100工日2分2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①生产工人额定完成程度%100)()(111⨯'+⨯'+=∑∑T t t Q Q nn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11⨯⨯=∑∑T t Q n%1001848000.920000⨯⨯==97.40% ③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④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①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214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1.58%;②由于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17600小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约17600×97.40%=17142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97.40%-88.93%=8.47%..2分。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 年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A. 企业的产品推销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C.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2.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B.劳动生产率统计C. 生活日分配统计D. 人工成本统计3. 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A. 闲暇时间B.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C .工作时间 D. 必须支付的时间4. 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A. 工时定额B. 产量定额C. 工作定额D. 劳动定额5. 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 制度工日数B.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6. 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A.1〜4倍B.2〜7倍C.3〜7倍D.4〜7倍7. 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A. 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B. 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C. 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8. 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A. 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C. 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D. 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B. 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D. 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9. 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A. 身份、职业B. 学习专业C. 培训方式D. 培训程度10. 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 劳动后备培训B. 现场培训C. 自学考试D. 继续教育11. 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A. 技术措施费用越少越好B. 两者总和最低C. 技术措施费用越多越好D. 事故损失金额越少越好12. 计时工人、计件工人分组的标准是A. 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 按劳动技能C. 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 按计酬方式不同13. 劳动争议是指A. 企业行政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B. 职工与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发生纠纷C. 职工与本单位之外的个人发生纠纷D. 职工之间发生的争议或纠纷14. 按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每次会议出席职工代表的人数必须达到A.1/3以上B.1/2以上C.大多数D.2/3以上15. 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 A. 按公休日和节假日后一天的人数计算 B. 按公休日和节假日当天的人数计算 C. 按公休日和节假日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D. 不计算16.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 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登记手册称为 A.统计报表 B.统计台账 C.原始记录D.财务报表17. 统计台帐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 A.重要程度顺序 B.时间顺序 C.制作难易程度顺序D.工作顺序18. 劳动生产率的结构组成指数是A. 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B. 前者是按需要分配,后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A.q 0T 1T 1q 0T 0qT 1B.二q 0T 0T oC.qT 1£q 0T 0D.T 1q 0T 1T 119.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C. 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D. 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20.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 社会救助B. 社会保险C. 社会福利D. 社会优抚21. 如果总量变动是各个因素相乘之积所致,则可用下列哪种方法来分析各个因素对总量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A. 总和因素分析法B. 连乘因素分析法C. 差额因素分析法D. 因素分析法22. 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B. 在-0.99 至0.99 之间A. 在-1 到0 之间C. 在0 到1 之间D. 在-1 到1 之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l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人力资源统计学》单项选择题部分
《人力资源统计学》单项选择题部分《人力资源统计学》单项选择题部分《人力资源统计学》单项选择题部分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3.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5.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6.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8.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劳动定额统计;工会参与统计;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职业技能开发统计;人力费用统计;劳动争议统计。
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11.统计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12.统计整理阶段,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13.统计分析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2022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记录学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课程代码:8407)一、单向选择题(在每题旳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旳答案,并将对旳答案旳号码填在题干旳括号内。
每题1分,共22分)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记录过程旳最终一种阶段是()。
A记录整顿B记录调查C记录分析D记录成果2.企业人力资源期末人数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时点现象,因此被称为()。
A年末人数B季末人数C月末人数D时点人数3.按用工期限分类,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
A在一年以上旳职工B不超过六个月旳职工C不超过两年旳职工D不超过一年旳职工4.出勤率代表旳是()。
A个体劳动积极性旳指标B个体能力旳指标C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D个体体能综合5.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各要素互相作用旳复合体,具有整体性和有关性,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时应遵照()。
A主导原因原则B整体性原则C定量化原则D模糊性原则6.汇报期内持续工作旳日数与制度工作日数旳比重称为()。
A平均工作日比重B工作日比重C辅助工作时间比重D持续工作日比重7.下列不属于非工作时间旳是()。
A医疗卫生保健时间B上下班路途时间C工间操时间D社交时间8.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旳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和教育等方面,采用旳一整套综合性措施,称为()。
A劳动保护B劳动保障C劳动环境D劳动社保9.在进行劳动环境分析时,对厂区绿化状况旳评估,一般使用旳指标是()。
A达标率B超标率C覆盖率D完好率10.产品产量÷耗用工时=()。
A日劳动生产率B小时劳动生产率C月劳动生产率D年劳动生产率11.在一定旳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毕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旳时间消耗原则,称为()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劳动时间D劳动定额12.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
A缺勤工时B停工工时C无定额工作工时D从事有定额工作旳消耗工时13.狭义旳企业人力资源考核重要是指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旳()。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答案: C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劳动效益B、劳动生产率C、劳动报酬D、劳动效率答案: B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A、月中人数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D、月初人数答案: C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体力水平B、体力与智力水平C、智力水平D、文化水平答案: C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缺勤工时答案: C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时间C、加班时间D、教育子女时间答案: D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安全技术措施B、个人防护用品C、宣传教育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答案: B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 1-7日B、 1-30日C、 1-104日D、 1-365日答案: C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D、净产值工资含量答案: A10、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答案: D11、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 3574元B、 3200元C、 2865元D、 2826元答案: C12、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资答案: B13、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现场培训B、脱产培训C、劳动后备培训D、继续教育答案: B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 B15、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B、企业的劳动投入C、企业的生产经营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答案: B16、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答案: D17、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B、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C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答案: C18、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福利答案: C19、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主题B、回答种类C、回答方式D、说明信或指导语答案: D20、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A、工作流程B、管理层次C、原始记录D、时间答案: D21、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A、对比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答案: B22、动态分析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是依据()A、时间数列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量D、动态曲线图答案: A23、根据标志是否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标志分为A、品质标志B、可变标志C、数量标志D、不变标志E、质量标志答案: AC2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A、学历结构B、等级结构C、劳动积极性D、团队合作能力E、独立劳动能力答案: ABCDE25、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答案: BDE26、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答案: ABCD27、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D、服务定额E、工作定额答案: ABCDE28、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及内容。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新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卷子一注意:1.卷子保密,考生不得将卷子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卷子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卷子分为真题卷和答题卷,全部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真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根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B、居民家庭C、企业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酬劳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B、劳动生产率C、劳动效益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B、文化水平C、道德水平D、职业技能4、以下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B、师傅带学徒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D、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肯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B、劳动效益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D、统计年表7、以下属于劳动爱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安措施C、公共浴室D、修养所8、以下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选项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9、以下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D、集体福利10、以下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资源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北京语⾔⼤学⽹络教育学院《⼈⼒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注意:1.试卷保密,考⽣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B、居民家庭C、企业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B、劳动⽣产率C、劳动效益D、⼯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的()。
A、劳动积极性B、⽂化⽔平C、道德⽔平D、职业技能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范B、师傅带学徒C、技术成⼈⼤中专班D、岗位练兵5、⼯业企业在⼀定时期内所⽣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值,称为()。
A、劳动⽣产率的价值量指标B、劳动效益C、劳动⽣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单位产品劳动⽣产率6、考勤卡属于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D、统计年表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B、企业新建列⼊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C、公共浴室D、修养所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作时间=制度⼯作时间-出勤时间-停⼯时间-⾮⽣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作时间=制度⼯作时间-停⼯时间-⾮⽣产时间+停⼯被利⽤时间C、制度内实际⼯作时间=出勤时间-停⼯时间-⾮⽣产时间+停⼯被利⽤时间D、制度内实际⼯作时间=制度⼯作时间+缺勤时间-⾮⽣产时间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失业保险统计B、企业职⼯医疗保险统计C、企业职⼯退休养⽼保险统计D、集体福利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 0 13 年 1 月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人 力 资 源 统 计 学 试 题课程代码 11467)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2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 .科研机构 B .居民家庭 C .企业 D .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 .劳动效率 B .劳动生产率 C .劳动效益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 .劳动积极性 B .文化水平 C .道德水平 D .职业技能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 .技术表演示范 B .师傅带学徒 C .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 .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 .劳动效益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 C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A .缺勤工日BC .加班工日D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A .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C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D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 称为 A .产量定额 B .劳动定额 C .劳动生产直 D . 劳动效益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 .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 .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 .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D .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非生产工日 .停工工日11、劳动效益可表示为A .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C .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D .活劳动消耗量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 12、反映企业内职代会组建的普通程度和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情况的指标是C .理发室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 .非线性相关22 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l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题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题1:连续登记的(与 练P12-1 同类) (注意:不能数错天数) 尾-头+1 某公司人数登记如下:1-11日 12-22日 23-30日 610人 612人 620人 11日 11日 8日 月平均:人6148111186201161211610=++⨯+⨯+⨯==∑∑ff a a例题2:间隔相等的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如下表。
(与 练P12-2 同类) 日期: 10、1 11、1 12、1 今年1、1 人数: 865 872 890 879人8781428798908722865=-+++=a例题3:间隔不相等 (接上例) (与 练P13-3 同类)日期: 1、1 3、31 9、1 10、31 12、31 人数: 90 50 100 80 40 间隔:---- 3个月 5个月 2个月 2个月人人74)(75.73225322408022801005210050325090≈=+++⨯++⨯++⨯++⨯+=a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例题1:(练习册P23-1)某建筑公司2000年10月份有节日3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900人,其它情况如下: 计量单位 工日解:(1)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 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27900-9900 =18000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 =17700日 缺勤工日数=300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17700-80-100+40=17560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 =17560+40 =17600日(2)出勤率=17700/18000=98.33% 出勤时间利用率=17560/17700=99.2% 加班加点比重=40/17600=0.28%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7560/18000=97.6%第六章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统计. 练习1. 标准实物量(练习册P36-1)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列表:2.因素分析:(练习册P36-2)某造纸厂的统计资料如下:(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3)分析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变动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 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D. 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7、某企业某月份(30日)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 月平均人数为3000人,其它情况为:全日缺勤3500工日,非全日缺勤4000工时: 全日停工1000工日,其中被利用800工日,非全日停工2600工时;全日非生产15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1900工时;公休日加班9000工日,加点6000小时。
C.预计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 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 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有
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质量特征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B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D
2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范围的是
A.消毒室B
C.理发室D. 哺乳室
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不相关D.非线性相关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D.企业利润总额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3.下列属于业余培训的是A.业余短训班B.岗位练兵C.师傅带学徒D.技术表演示范4.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目的是A.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B.提高劳动者的业余学习爱好C.提高劳动者的道德水平D.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5.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A.社交时间B.工作时间C.受教育时间D.可自由支配时间6.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员工福利D.降低人工成本7.主要反映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协作活动的状况及这些活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统计是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B.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C.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8.调查问卷的四个要素为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回答种类B.说明信或指导语C.回答方式D.主题9.统计台帐中的职工变动台账、劳动时间利用台账、工资台账属于A.统计分析的台账B.积累资料的台账C.统计调查用台账D.汇总资料用台账10.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A.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11.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薯片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B.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C.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D.全部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12.车工、铣工、刨工分组的标准是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按劳动技能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13.用“倒算法”进行计算的作业者实作工时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14.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产量定额C.工作定额D.工时定额15.用于评价厂区生产作业现场绿化、美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A.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率B.树木花草覆盖率C.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倍数D.设备完好率16.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A.工伤事故的直接损失B.工伤事故的间接损失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17.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属于A.缺勤工日B.非生产工日C.制度工作工日D.停工工日18.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计的原则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管理工作部门统计的原则19.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救助20.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A.离休人员B.离异人员C.退职人员D.退休人员21.对总体指标和分组指标进行各种分析的方法是A.分组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动态分析法D.因素分析法22.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不固定时,可采用A.相关分析方法B.因素分析方法C.对比分析方法D.回归分析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C.企业 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D.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劳动效益可表示为11.A.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C.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12、反映企业内职代会组建的普通程度和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情况的指标是A.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 B.职工代表人数及构成C.召开职代会的次数 D.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的数量13、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B.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 C. 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 D.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14、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1——30日 B.1——90日C.1——104日 D.1——120日15、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按时间顺序登记和积累原始记录资料的表册是A.统计报表 B.统计台账C.企业报表 D.原始记录1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1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人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修养所 D.公共浴室 C.1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严时间1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2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范围的是A.消毒室 B.公共浴室C.理发室 D.哺乳室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非线性相关22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A.专题分析法 B.定期分析法C.预计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有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质量特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 B.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静态特征E.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揭示规律性特征24、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A.企业人员结构变动 B.实际工作月长度C.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 D.工人工时利用情况E.实际工作曰长度25、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中的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A.全员培训率 B.职工人学率C.教师负担系数 D.结业率E.退学率26、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27、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E.按操作年限长短28、劳动过程因素包括A.劳动组织制度 B.工艺流程、作业安排和劳动强度 C.安全防护设备 D.个体器官或系统的紧张程度.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E.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A.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B.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D.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E.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30、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B.活动内容的记载C.计量单位 D.填写时间E.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31、因素分析法可分为A.总和因素分析法 B.平衡因素分析法C.动态因素分析法 D.连乘因素分析法E.差额因素分析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一般分组方法。
33、简述原始记录的概念和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
35、试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
五、计算题(本题1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6、山西某煤炭企业资料如下表:年份 2000 2008总产量(万吨)9000 4000平均职工人数(人)15001000问题:(1)计算报告期、基期的劳动生产率。
(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
计算步骤。
37、某企业某月份(30日)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3000人,其它情况为:全日缺勤3500工日,非全日缺勤4000工时:全日停工1000工日,其中被利用800工日,非全日停工2600工时;全日非生产15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1900工时;公休日加班9000工日,加点6000小时。
(1)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制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时数;(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强度。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11471)一、单项选择题1——5、CBACC 6——10、ABABC 11——15、AABCB 16——20、CACDA 21——22、BA多项选择题二、.23、BCE 24、ACD 25、AD 26、ABCDE 27、ABCDE28、ABDE 29、ACE 30、ABCDE 31、ADE三、简答题32、(1)按性别分组。
(1分)(2)按年龄分组。
(1分)(3)按文化程度分组。
(1分)(4)按身份分组。
(1分)(5)按从事的职业分组。
(1分)(6)按技术专业等级分组。
(1分)(以上每条各1分,答对任意5条都给5分,总分不超过5分)33、(1)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每一项劳动经济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
(2分)(2)它是反映企业内部劳动经济活动的第—手材料,是未经过加工整理的材料。
(1分)(3)原始记录的特点是,具有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项目的具体性和记录工作的群众性。
(2分)四、论述题34、(1)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素质统计。
(1分)(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1分)(3)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1分)(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1分)(5)劳动定额统计。
(1分)分)1(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汁。
(6).(7)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分)(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
(1分)(9)劳动关系统计。
(1分)(10)企业社会保障统计。
(1分)35、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劳动定额的:×100%(3分))(=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t+t(Q+Q)n1n11∑T1∑×tQ n1×100%(2分) = (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T1(3)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100%(2分)=∑T1(4)以′′′∑)×t+Q×t(Q+Q n1n11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Q×t n1×100%(3分)=∑∑∑∑TT+T++T4321五、计算题36、解:(1)设Q为产品产量,q为劳动生产率,T为平均职工人数Q9000Q400001)(=4(万吨 /人=)=(=2=分)=6万吨,qq011000TT1500人01∑qT900011=225%,绝对数:Q?Q=9000?1000==5000(相对数:01∑4000Tq00万吨)表明报告期产量比基数产量提高了225%,绝对数增加了5000万吨。
(2分)(2)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动总产量变动为:∑qT6×1500900011∑∑qT=9000qT??,===150%60001110∑150060004×qT10=3000(万吨)表明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产量报告期比基数增加了3000 分)2(万吨。
.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qT4×1500600010∑∑qT=6000Tq??4000===150%,0001∑100040004qT×00=2000(万吨)表明由于职工人数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总产量绝对数增加了2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