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家十八酿
连山欧家梯田旅游攻略
![连山欧家梯田旅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7c44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8.png)
景点介绍:瑶族文化体验、山 水田园风光
景点名称:连山欧家梯田
景点介绍:观赏梯田美景、体 验农耕文化
周边旅游线路推荐
欧家梯田-连山县城 -鹰扬关:欣赏壮美 梯田与自然风光
欧家梯田-南岭国家 森林公园:探秘原 始森林,感受大自 然魅力
欧家梯田-连山福 林苑:体验福林苑 的宁静与美丽
欧家梯田-永丰金田 :感受金田的田园 风光与历史文化底 蕴
历史背景
连山欧家梯田始建于明清时期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梯田景观独特,是广东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传统村落
特色景观
梯田景观:层次分明,四季 变换,美不胜收
周边景点:欧家村、瑶族风 情园等,丰富旅游体验
连山欧家梯田:壮丽景色, 宛如天然画卷
观景台:提供俯瞰梯田的绝佳 视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特色美食
欧家猪肉:选用当地优质猪肉,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连山竹筒饭:用竹筒装着糯米和其他配料,烤制而成,香甜可口。
瑶家十八酿:瑶家传统美食,以十八种蔬菜和肉类为馅料,用豆腐皮包裹,口感独特。
连山河鲜:当地河流清澈见底,鱼虾鲜美可口,是游客品尝河鲜的好去处。
旅第 四
章
游 攻 略
行程规划
确定旅游时间:根据季节和天气选择最佳观赏时间
周边美食推荐
欧家村:连山欧家梯田的本地特色菜肴,如欧家糍粑、瑶家竹筒饭等 瑶家油茶:瑶族特色饮品,口感独特,具有驱寒、提神、解渴的功效 连山河鲜:连山河流清澈,盛产河鲜,如鱼生、鱼头汤等 瑶家烧烤:瑶族特色的烧烤,如烤全羊、烤鸡等,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欧家梯田度假村
周边住宿推荐
连山福林度假村
瑶家大院
连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豆腐之乡,竹园寨散文
![豆腐之乡,竹园寨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c9055465ce050877321396.png)
豆腐之乡,竹园寨散文“去竹园寨吃水豆腐!”县城沱江的人们请客、聚会或结伴游玩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竹园寨的豆腐丸,因为那里的豆腐正宗,香泽,水嫩。
竹园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距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城区约6公里。
原为竹园寨乡,后来撤乡划归沱江镇管辖,其中竹园寨村与良木桥村组建为竹园寨社区。
公历逢1、4、7赶集。
每到圩日,方圆一二十公里的汉民、瑶胞,早早地骑摩托,驾三轮,或背篓挑担搭中巴车,把上好的农林产品带出来。
通常能卖个好价钱。
快中午时,又大包小袋的,把中意的生活用品买回去。
交通方便了,闹子开得早,散得也早。
竹园寨位于东河之畔,扼守从码市、水口到沱江的水路要道,曾有四个码头。
二十多年前,江华岭东盛产的杉木源源不断地放排经过,场面蔚为壮观。
现在轮船横渡繁忙,为两岸村子的人们迎来送往。
竹园寨处于周围岩口寨、韩家寨与张家寨等寨子的汇聚中心。
古时附近有三座庙(白马庙,娘娘庙,将军庙)、五座桥(枫木桥,良木桥,幸福桥等)。
旧街区有正街,河边街,半边街。
街道上原先的青石板与鹅卵石已被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
街边有宝塔脚,曾家院子。
现在有一条繁华的商业新街。
临近中晚餐时分,要是你在街上散步,总会闻到这家或那家的豆腐丸或辣椒丸之类扑鼻的香味。
传说在很久以前,竹园寨豆腐要数河对岸的水打铺最有名。
那个村子只有几户人家,由于水质特殊,工艺精湛,口感好,水打铺豆腐在十里八乡特别受宠。
后来有些人搬到了小镇街上,豆腐手艺大面积提升,“水打铺豆腐”的口碑就拓展为“竹园寨豆腐”了。
撑船、熬酒、磨豆腐是农村三大苦差事,技术要求高,收益不为厚。
目前,豆腐作坊在竹园寨还有四家。
土生土长的刘新科是其中的的典型代表。
他家的“阳华酒楼”是小镇上开业较早、名气较大的农家乐,现在由小儿子夫妻俩打理。
由于服务水准高,品质上乘,菜品新颖,停车方便,酒楼生意尤为火爆。
其中还有个重要原因是60余岁的刘新科坚持把好两道关。
首先是刘新科亲自磨制豆腐。
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改名兴城,湖南的宁远县为何能保留?
![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改名兴城,湖南的宁远县为何能保留?](https://img.taocdn.com/s3/m/d3fdb3eb6137ee06eef9181a.png)
提起宁远,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明朝时著名的民族英雄袁崇焕,以及他坚守山海关外的宁远城并击退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的历史。
不过,那个宁远县如今已改名为兴城市,由辽宁省葫芦岛市代管,但是在湖南省还有一个宁远县,隶属于永州市。
为何湖南的宁远县名字能够保留呢?宁远县位于湖南省南部,面积2526平方公里,南有九嶷山,北有阳明山、西都岭,东有雾云山,泠、疑、舂、仁四水流贯全境。
按东南西北顺时针方向方向,宁远县分别和新田县、郴州嘉禾县、蓝山县、江华瑶族自治县、道县、双牌县,祁阳县相邻。
以前除了辽宁的宁远县、湖南永州的宁远以外,全国还有好几个地方都有宁远县,如甘肃省、新疆、山西。
山西的宁远县在清朝雍正时期改名为五寨县。
1913年,全国地名有大的变动,重名的去重,除了湖南的宁远县外,其余几个宁远县都改了名。
甘肃的宁远县改为武山县,新疆的宁远县改为伊宁县,辽宁的宁远县改为兴城县。
湖南永州的宁远县名之所以能得以保留,缘于它有悠久的历史。
秦始皇时(公元前223)在今宁远县境始置舂陵县、泠道县,汉景帝时隶属长沙王刘发的封国长沙国。
汉武帝时刘发封十三子刘买为舂陵节侯,建舂陵侯国,刘买的后代中出了个大人物,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在宁远县柏家坪镇有舂陵侯城遗址,城东两公里处有舂陵侯刘买之墓。
后来的朝代县名多次变更,自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始改为宁远县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相比之下,甘肃、新疆、辽宁等地的“宁远县”得名都比湖南的要晚。
当年去重改名的时候,应该就是根据历史来的,哪个地方最先用“宁远”这个名字,就得以保留,即使山海关外的那个宁远更出名、更为后人所熟知也还是改了名。
其实,永州市宁远县虽然不为人所熟知,但它的也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帝之一的舜。
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其统治时期命大禹治水,造福人民,宣扬德化,为后世楷模。
舜巡狩四方、整顿礼制、教化子民,在南巡途中于苍梧之野去世,葬在九嶷山。
《史记》中这样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65afcc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4.png)
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瑶族风俗习惯与来历导语: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1982年,中央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勉语)文字。
瑶族有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来历习俗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瑶医治疗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跌打骨折、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
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
瑶族的民族历史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
瑶族最早在黄河流域,根据《盘瓠》、《渡海》和《长鼓》三个神话传说推断,瑶族先民曾是一支比较强盛的氏族,生活在中原一带。
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在我国可说是已经家喻户晓。
蚩尤是瑶族人最为认可和影响最大的先祖。
远古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原始人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形成了以蚩尤为首领的名为“九黎”的部落联盟。
正如《国语?楚语》注中所载:“九黎,蚩尤之徒也”。
《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亦称蚩尤是“九黎”之君。
蚩尤部落被黄帝、炎帝击败,遗裔南逃,汇入南蛮部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在江淮地区形成了一个大部落——三苗,统称南蛮。
瑶又自称尤绵,绵为蛮之音转,南蛮含有尤之成分无疑。
《尚书吕刑》载:“三苗,九黎之后。
盖黎与苗,南蛮之名,今日犹然。
”禹统治中原的集团期间,经过长期征战终于击败三苗,三苗解体。
[总结范文]瑶族的习俗
![[总结范文]瑶族的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36219c5b8f67c1cfad6b8b3.png)
[总结范文]瑶族的习俗瑶族的习俗瑶族的习俗(一):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
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思考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
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我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
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
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
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持续各种不一样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
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
广东民俗之瑶族篇
![广东民俗之瑶族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654338ee06eff9aef807b7.png)
多种多样的服饰
妇女身穿镶边领的绣花衫,下 着花边长裤,腰间围上短围裙, 穿勾头花鞋。盛装时围上梯形 花围裙挂方形花袋,胸前挂一 长串银牌。脚裹绑腿,盛装时 男女身上披一大块方形红绒刺 绣附有银饰的披肩。
广东瑶族之建筑
砖瓦式的结构是下为砖,上为瓦。并有飞檐和无飞檐之别。注重门楼、 天井、飞檐、雕刻的建筑群。建筑精美、注重外观。 飞檐式的结构,主要分布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瑶民村落。目 前尚保存的比较好的这一类型的瑶族建筑代表有:江永县沟兰溪瑶寨,恭城 莲花镇的朗山村古建筑和广东连山县南排岗,此类型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遗存。
泥瓦式房屋,以泥、 竹、木为主要材料。又 以夯土墙居多。 “一明两暗”型,即 三间堂平列式的房屋,正 中的一个大间是厅屋,东 侧一间住儿女,西侧的那 间用杉木板壁一分为二, 里面是父母的卧室,外面 是厨房。多为两层。 楼面用杉木板铺设, 可住人也可放东西。为 了防潮,一般人家的谷黍 瓜豆大都堆放在楼上。
• 排瑶“耍歌堂”是最大的节 日,相传是为了纪念祖先盘 古王逝世的日子,一说是将 丰收的盛事告慰祖先,祈求 先人神灵保佑族人人丁兴旺, 六畜平安。耍歌堂,每3―5 年举行一次,一般选在农历 十月十六之后,秋收完毕。 历时3-5天不等。
舞火狗
龙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蓝田瑶族乡的瑶族, 一年一度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隆重举办“舞火狗” 活动。这种活动源于狗图腾崇拜,演化为当地瑶族少女 的成年礼仪。传说当地瑶族先祖峒爷年幼丧母,是用狗 奶养育成人的,因此世代沿袭教育后人勿忘“狗恩”。
• 指导老师 熊尚辉老师 组员:李智鹏 李妹 成美琼 张欣 刘影 成美琼 赵晓慧 余晓露
盘王节
也称“还盘王愿”,是过山瑶传统的祭祀民族始祖 盘王的活动。盘王节以祭祀先人盘王为主要内容,后来 发展为纪念祖先,庆贺丰收的民间节日。
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发展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8322ef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4.png)
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 710089摘要:“打油茶”作为瑶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标识,其同时也是我国油茶文化宝库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瑰宝。
对其文化内涵及渊源脉络、制作工序及药用价值、发展现状及现状困境、创新策略及研究价值的探索,是深入挖掘瑶族油茶文化、助力“非遗”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瑶族;油茶文化;传承;创新;文旅经济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有着丰富多姿的饮食文化,瓜箪酒、瑶家腊肉、荷叶米嫩肉、瑶家十八酿、瑶族油茶等。
瑶族的饮食文化与瑶族善于研究自然、追求养生的民族习性密不可分,其中瑶族油茶就是其饮食文化中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瑶族文化宝库中的精髓。
一、古老独特的瑶族油茶文化(一)“打油茶”的文化内涵及渊源脉络1.文化内涵:瑶族的“打油茶”是古代晋唐时期“茶粥”与“吃茶”习俗的延伸,在钟山瑶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口味习惯。
其是生活在寒林中瑶族先民劳作时的解渴果腹之物,具有维系团结、融洽关系、保健益寿、敬畏自然等多重内涵。
几百年来,瑶族人始终保留着这些古老的文化内涵,世代传承。
2.渊源脉络:茶叶的种植和茶文化的发展为瑶族油茶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原料和饮茶习惯。
据三国张揖《广雅》中记载:“欲煮茗饮……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说明,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油茶的制茶方式和饮茶习惯。
两晋南北朝时期已形成了饮茶时尚。
据《桂平县志》记载:“盖始于汉晋之间,至唐而大盛。
”得知,桂东北部地区于汉晋时期就有了古法饮茶的习俗,最早的侗族油茶文化于唐朝形成。
后来油茶文化逐渐推广到了瑶、壮、汉等民族。
到了宋朝,瑶族地区发展出了完整的油茶制作体系。
明清时期,贺县地区(今贺州、桂林相接壤一带)的瑶族乡就出现了喝“打油茶”的饮食习惯。
据当地老人介绍说,钟山的瑶族人是几百年前从恭城过来的,恭城油茶是钟山油茶的母系。
对于恭城瑶族油茶的起源说,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
舌尖上的江华
![舌尖上的江华](https://img.taocdn.com/s3/m/7b04bfc058f5f61fb73666f0.png)
舌尖上的江华(食在江华)我的家在江华。
行者有两要,一是看,二是吃。
江华鸡鸣叫三省,和广东、广西接壤,应属岭南,但是受自古以来都是湖南管辖。
地域之殊,但风习无大异,大抵秉承了湘菜的香、酸、辣的特点。
不过,江华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沐两广之风,吃法上还是有些许变化。
江华的看家菜要属“江华腊肉”、“荷叶米粉肉”、“豆腐丸”、“瑶家十八酿”……江华腊肉是待客的上品,也是江华人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
天下喜食腊肉的地方很多,做法各有不同,味道别样,但就是觉得江华的腊肉独特、够味、吃了还想,想了又吃。
江华腊肉制法很简单,家家杀过年猪之后,将猪按部位下解成10来斤重的肉条,不洗下缸,后放盐腌至七天左右,待盐味浸透够了开始起缸,用两三天时间风干表面的水分,再找来一根横木将肉用棕叶挂串成一排,移到“火炉”的顶上。
其实烘烤才是最有讲究的,他不是四川腊肉那样直接把肉放在土制的烤炉里烧柴速成,而是挂的肉必需离火塘三米以上的地方,让肉慢慢变得金黄而不流油。
但也有看起来黑黢黢的,肉上还挂着一层“绿霉”,那一定是烘烤到了有些时候的老腊肉了。
江华的腊肉味道带着一股浓郁的松香味,还在用温水洗时就已经香气透鼻,这正是因为江华生长丰盛的华南松木,农人多以伐松木为柴做饭、烤火。
穷的日子,是有的人家一年才能杀一头猪,腌制的腊肉也十分有限,杀不起猪的家庭就只能向别人家赊十几斤、几十斤,待来年自家杀了猪再赔给别人。
腌制的腊肉大多来客时才舍得吃,江华人待人大气,腊肉切得越是大块就越显得你不吝啬,往往有的人家把肉切得巴掌大小,吃上两块就足够了。
别以为炒腊肉三拌两炒,腊肉下锅前一定要把铁锅烧得彤红,然后倒上适量的只有在当地才产的上好茶油,倒入后爆炒一两分钟,再加入本地芹菜、蒜苗为佐料,稍稍地放上一点水焖煮,十来分钟后起锅。
装碗的腊肉看样极好,肥的通体金黄油亮,骨头褐而不闷,肥肉下口,油溢满嘴,但油而不腻;肉骨更是可人,大人小孩极爱,总是以抢得骨头为快。
一个骨头要下一碗饭,喝一碗酒,大人常教育孩子这样。
瑶族定亲仪式上所唱的歌曲举例
![瑶族定亲仪式上所唱的歌曲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146d6dcf84b9d528ea7a36.png)
瑶族定亲仪式上所唱的歌曲举例【篇一:瑶族定亲仪式上所唱的歌曲举例】瑶族男女青年在定情后到双方家去拜见父母兄嫂,叫“定亲”。
在定亲时,女方必须将自己亲手做的鞋送给男方家庭成员,这种鞋叫“定亲鞋”。
送的鞋很有讲究,如送给祖父母,鞋底要纳颗北斗星,意为祝老人像北斗星那样长寿;如送给父母,鞋底要纳一棵老松树,意为祝父母亲像青松那样强壮;送给哥嫂和姐姐的,鞋底要纳一个剥皮玉米包,意为祝他们在劳动中发家致富;送给弟弟的,鞋底要纳上一株竹笋,预祝弟弟像竹笋一样长大成才;送给妹妹的要在鞋面绣一朵红花,表示赞美妹妹象花一样美丽;送给自己未婚夫的,要在鞋底正中用红线绣一颗心,表示自己将心掏给对方,至死不移。
茶山瑶:爬楼居住在广西金秀的茶山瑶,姑娘到了婚恋的年龄,父母就把她们安排在吊楼里去住。
这种吊楼多位于房屋的外沿,小伙子来找姑娘谈情说爱,不需从大门进屋,可以从吊楼下的巷道里攀柱而上,便可以进入姑娘居住的吊楼里。
小伙子们的“爬楼”一般都是在夜间悄悄时行。
小伙子爬上楼以后,便紧靠姑娘坐下,一边看着姑娘做手工活路,一边以歌诉情,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他俩的歌声便越来越低,越唱越柔,身子也越挨越近,最后攀肩而歌,情意缠绵。
...瑶族风俗习惯一、恋爱定亲鞋瑶族男女青年在定情后到双方家去拜见父母兄嫂,叫“定亲”。
在定亲时,女方必须将自己亲手做的鞋送给男方家庭成员,这种鞋叫“定亲鞋”。
送的鞋很有讲究,如送给祖父母,鞋底要纳颗北斗星,意为祝老人像北斗星那样长寿;如送给父母,鞋底要纳一棵老松树,意为祝父母亲像青松那样强壮;送给哥嫂和姐姐的,鞋底要纳一个剥皮玉米包,意为祝他们在劳动中发家致富;送给弟弟的,鞋底要纳上一株竹笋,预祝弟弟像竹笋一样长大成才;送给妹妹的要在鞋面绣一朵红花,表示赞美妹妹象花一样美丽;送给自己未婚夫的,要在鞋底正中用红线绣一颗心,表示自己将心掏给对方,至死不移。
茶山瑶:爬楼居住在广西金秀的茶山瑶,姑娘到了婚恋的年龄,父母就把她们安排在吊楼里去住。
清远南岗千年瑶寨攻略
![清远南岗千年瑶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ed6e7c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1.png)
瑶族婚礼:瑶 族婚礼独具特 色,新郎骑马 迎亲,新娘穿 红衣戴凤冠, 举行宴席、唱 歌、跳舞等活
动。
瑶寨的旅游攻 略
最佳旅游时间
春季:万物复苏, 瑶寨景色宜人
夏季:气候适宜, 适合户外活动
秋季:秋高气爽, 适合赏秋景
冬季:瑶寨有独 特的民俗活动, 如瑶族歌会等
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从清远市区乘坐公交车至南岗路口,再转乘出租车或摩托车至瑶寨 自驾路线:从清远市区出发,沿清连高速公路至南岗出口,再沿指示牌行驶至瑶寨 包车服务:在清远市区租车前往瑶寨,可提供往返接送服务 注意事项:路况较为复杂,建议提前了解路线和交通状况
其他瑶族村寨的推荐
瑶山古寨:保留了瑶族原始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是了解瑶族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盘王古寨:是瑶族人民为纪念祖先盘王而建,有着丰富的瑶族文化和历史遗迹。
岭祖大观:位于瑶山之巅,是观赏瑶山美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也是了解瑶族文化和历史 的好地方。
瑶都水镇:是一个集购物、娱乐、美食、文化为一体的瑶族特色小镇,是体验瑶族文化 和风情的好去处。
瑶寨的节庆活动和民俗文化表演
瑶族盘王节: 每年农历十月 十六日举行, 是瑶族人民纪 念祖先的传统 节日,会举办 祭祀、歌舞、 体育活动等。
瑶族歌堂节: 每年农历十月 二十五日举行, 是瑶族青年男 女谈情说爱的 节日,会有唱 歌、跳舞、抛 绣球等活动。
瑶族“三月三” 歌节:每年农 历三月初三日 举行,是瑶族 人民的传统节 日,会举办唱 歌、跳舞、打 铜鼓等活动。
得到保障。
旅游安全保障措施和紧急救援服务
配备专业的紧急救援队伍,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服务
提供旅游保险服务,保障游 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瑶寨内设有安全警示标识,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试析瑶族文化与瑶族建筑
![试析瑶族文化与瑶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c8ffaf39da38376bae1fae90.png)
试析瑶族文化与瑶族建筑一、瑶族文化习俗研究1.瑶族历史《湖南瑶族》——按语系分成四个支系:使用勉语的盘瑶支系——瑶语支系;使用苗语的支系——布努瑶支系;使用侗水语的支系——茶山瑶;使用汉语土语的支系——平地瑶支系。
平地瑶属于盘瑶的一个支系,习惯上一般将瑶族划分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三大支系。
2.瑶族文化瑶族风情和文化主要有唱瑶歌、跳长鼓舞,住吊脚楼,喝“瓜箪酒”和苦茶,吃荷叶米粉肉、腊肉和瑶族“十八酿”,穿绣边衣、“鸡公鞋”,盖“八宝被”,洗大桶药浴等。
歌舞文化: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
表演形式主要有4人合舞、双人对舞等。
动作主要有造屋、制鼓、耍鼓、模拟动物、祭祀等。
舞姿刚健,风格淳朴。
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
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
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
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
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
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風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
宗教信仰文化:瑶族宗教信仰形成、发展是建立于他们族类的“万物有灵”观念之上的,一系列精神生活中的神秘力量成为支配着族类生活的精神因素。
大约在宋元时期,道教、佛教相继传入瑶区,并与瑶族社会原有的原始宗教相融合。
尤其是道教对瑶族影响甚深。
现在瑶族在丧葬中的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都是按道教仪式进行的。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曾在瑶族地区建有教堂,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
从瑶族地区众多的庙宇、众多的神祗、民间的巫师、神秘的巫术等等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社会事象上看,主要有始祖崇拜崇拜以及道教、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祖神崇拜和度戒等等。
大山里的民族
![大山里的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4c931564b84ae45c3b358c95.png)
江华瑶族民居
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 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 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 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东 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 民居 瑶 柱的传统住宅房、洗澡间。瑶族习惯洗热水澡, 不论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 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 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 脚楼”。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丘陵 地区的瑶族,住房多砖木结构,上盖青瓦、二层 窗户形式的“三间堂”楼房。楼上虽有窗户,较 矮,不住人,用作储存室。中堂开大门,两侧有 侧门。
民族历史
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 “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 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 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 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 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
瑶族的分布
我国共有12个瑶族自治县,此外,还在各 瑶族小块聚居区建立200多个瑶族(或各族) 自治乡。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富川瑶 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 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 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湖南:江华瑶 族自治县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 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此外,海外还有 很多瑶族。
江华瑶族的“瑶家十八酿”
是指以“圣水”豆腐丸为依托,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风味独特的系列风味小吃。有水 豆腐酿、辣椒酿、苦瓜酿、螺丝酿、米豆 腐酿、油炸豆腐酿、香菇酿、蒜头酿、苜 芋豆腐酿、竹笋酿、茄子酿、丝瓜酿、莲 藕酿、冬瓜酿、南瓜花酿、牛耳菜酿、萝 卜酿、蛋酿。“十八酿”中的另外“十七 酿”的选料、制作、食用方法跟“圣水豆 腐酿”基本相同。它们花样繁多、秀色可 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 无穷。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 八酿"。
江华特产
![江华特产](https://img.taocdn.com/s3/m/ea87403ebd64783e09122b39.png)
江华特产1.江华特产苦茶:盛产于江华一带的苦茶,因其中带香而著称,既是饮料,又是良药,可以医治积热、腹泻和心脾不舒等症,民间流传用它来治疗感冒。
苦茶叶片肥大而质软,芽头肥硕,所含单宁咖啡碱等有效成分都比一般茶高,是制作红砖茶的优质原料,目前已开展苦茶原种性状分离研究和良种选育工作。
2.江华腐乳: 江华腐乳精选上等大豆为主要原料,采用瑶家传统秘方,结合现代科技工艺精制而成。
产品品质纯正、色鲜味美、香浓脆嫩可口。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可增进食欲,延年益寿,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3.“涛白烟叶”香型浓郁,烟叶长而阔,肥厚,可与美国加利福利亚生产的烟叶媲美。
4.江华珍珠椒:中国一绝产品,以其微辣酸甜,肉厚籽少,外观圆润,形似珍珠而得名,被誉为“中华第一椒”。
珍珠椒采用特殊工艺精制而成,色香味形俱佳,可菜可果,风味独特,具有生津健胃,增进食欲,醒酒清脑,健美强身之功能。
珍珠椒罐头是第五届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的金奖产品。
5.江华毛尖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厚,紧结卷曲,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晶莹,滋味浓醇甘爽,叶底嫩绿。
内含茶多酚、氨基酸、氮丰富。
饮用“止渴生津”;药用可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舒”,去烦闷。
江华县山区瑶胞用以作解毒去病常备药品,据说在古代时被纳为贡品。
6.“圣水”豆腐丸: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大名菜,“瑶家十八酿”之一。
豆腐丸又叫豆腐酿、豆腐圆。
选料精良,制作精细,色鲜味美,清嫩可口。
其制作方法是将精肉剁碎,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合,先做成馅,然后放入挖有空洞的鲜豆腐中间,再贴锅黄焖至熟即成。
以沱江镇竹园寨得仙岩中的“圣水”磨制的豆腐为最佳品,享誉江南。
7.荷叶米粉肉: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人民喜庆酒宴的镇席之肴,味香甜美。
其制作方法为:先把肉切成一寸见方之块状,将稻米、八角炒香,磨粉拌合,加上精盐、白酒、酱油、五香粉、白糖等调味品,再用荷叶包扎(故又名荷包扎),每包一至两斤,置甑或锅中烈蒸到荷叶流油即可,吃的时候,趁热解开荷叶,香味扑鼻,味道鲜美。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72350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4c.png)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勤勉,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已有万余年历史。
这样的鱼米之乡会有怎样的丧葬习俗?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篇1丧事文书悉用白纸,槽门上悬白纸墨书“当大事”;屋内做法事、佛事,行儒礼,热闹隆重;屋外镜炮声声,气氛肃穆,故名白喜事。
亲友闻逗噩耗自动帮忙料理,叫“帮白喜事忙”。
孝家备佳看待之,俗称“吃烂肉”,下宁乡叫“吃白皮肉”,上宁乡叫“吃白豆腐”。
听到铳响,叫化子纷至沓来,所谓“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
长沙自古厚葬,万余座楚汉墓葬所出士的丰富文物便是证明。
古代有贫者卖身葬父的,有扑柩救火的。
据《后汉书》载:“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之灭。
”民国时期,市内治丧多为三五天,一般租轿行仪仗,雇中西乐队。
亲友吊唁,多以竹布或纸质挽词诗章悬挂孝堂,出柩时有绕街陋习,常使观者塞途,交通阻梗。
乡下则有更多的繁文缛礼。
长沙的丧葬习俗:鸣铳报丧长者病危,在外子孙要火速归家守候,听其遗嘱。
一旦落气,屋内号陶做哭,屋外鸣铳报丧,同时要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
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蹋上的枕席、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
所谓铳,并非鸟统,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三眼铳”,其一端为木柄,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黄土和引信,对天燃放。
孝子即日到舅家报丧,亦先在屋外鸣铳,再径奔正厅,点烛伏泣神龛前,待长辈掖起,再禀报详情。
平日不孝敬父母者,可能长跪于神龛前,任训责鞭答。
长沙的丧葬习俗:打水装殓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
每舀一杯,敲一下锣。
打水归,加贡香(柏木)煮沸,凉后沈浴,更衣装殓;穿五、七、九层衣裤,戴“唐巾帽”。
棺内垫石灰、炭末,铺皮纸。
棺置正厅(在外身亡的,则禁止入厅,只能在屋侧搭棚停棺),入棺俗称“上材”。
[宝典]广西瑶家特色菜肴开辟及市场运作剖析
![[宝典]广西瑶家特色菜肴开辟及市场运作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2c1c23240c844768eaee3f.png)
[宝典]广西瑶家特色菜肴开辟及市场运作剖析广西瑶家特色菜肴开发及市场运作分析[瑶族简介]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和狩猎~瑶族人民精于织染和刺绣。
瑶族宗教信仰.[习俗]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在达山瑶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
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
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
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
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
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婚俗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瑶家美味的散文
![瑶家美味的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600f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c.png)
瑶家美味的散文瑶家美味的散文走进神州瑶都——江华,不仅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有一道独特的人风景——瑶家美味。
豆腐酿豆腐酿,又称“搭赖”(趁热),是瑶家的传统名菜。
在瑶乡,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做豆腐酿。
豆腐酿是一道清香、爽口、鲜嫩的美味,同时蕴含着“团员美满”祝福之意,因而瑶家人把她称之为“瑶家十八酿”中的第一酿。
据说,早在唐朝时期,瑶家的豆腐因鲜嫩欲滴就闻名遐迩。
那做成豆腐酿的味道更别有一番风味,色鲜味美的“豆腐酿”叫人吃了还想吃。
豆腐酿好吃,但是制作也是很讲究的。
首先,选用上乘的石磨豆腐。
馅料,用瘦肉或五花肉,剁碎如泥,用香葱、精盐、味精拌合。
其次,将豆腐切成三指宽的方形小块,用筷子轻轻戳烂中间(不能戳穿),把剁好的馅料置入其中。
然后,将热油摊遍锅底,把酿好的丸子(豆腐酿)逐个入锅,有序排列;煎焖时,还要在锅边淋油,待豆腐酿煎至焦黄,用滴有酱油的汤泼丸子,再用锅铲轻轻松动,使汤汁充分浸透;片刻洒添上味精,淋上辣椒红油或撒上辣椒粉、葱花,一道色泽金黄、红中透翠、清香扑鼻的'“豆腐酿”即可。
曾有文人骚客在食用豆腐酿时即兴作了一副对联:“美味可待云外客,香气能引洞中仙。
”珍珠椒珍珠椒,咋听其名就知道非同一般的辣椒。
果然,貌如其名,形似珍珠,外观红润,微辣带甜,味美可口的珍珠椒,享有“中华第一椒”的美誉。
关于珍珠椒,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次,王母娘娘外游,路过瑶山,随同的仙女迷恋瑶家的田园风光,便私自下凡,来到景色秀美的白竹塘游玩,看到一位结实的瑶家青年正在一片辣椒地利锄草,不禁芳心萌动,慌乱之中,不慎将一颗珍珠碰落在上。
瞬间,地里的辣椒魔术似的变成了珍珠般的模样。
于是,后人就美其名曰“珍珠椒”。
冠名“芙蓉”牌的珍珠椒曾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金奖和“国内新产品”称号。
珍珠椒已凭借自己的味美形奇的“实力”走出了瑶山,挤进了国际市场。
瓜箪酒瓜箪酒,乃瑶家美酒,也是瑶家人待客的佳品。
瓜箪酒是用杂粮(有时加少许大米),酿制的甜酒,经水浸泡,然后用别致的瓜箪(把干葫芦尾部锯个口,挖空叫瓜箪)盛到碗里,名曰“瓜箪酒”。
瑶族的饮食婚礼习惯宗教信仰
![瑶族的饮食婚礼习惯宗教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41fc2d0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b.png)
瑶族的饮食婚礼习惯宗教信仰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你了解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瑶族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婚礼风俗。
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
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
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
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
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
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