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审美

社会美的涵义

所谓社会美,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是能使人们感到满意、幸福,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事、物或个人言行。社会美的本质属性有以下三点:

1、以“真”为基础,即社会美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直接受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直接联系,因此必须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体现其“真”。

2、以“善”为核心。这里指的“善”不仅仅是伦理上的“善”,更主要是指美学范畴的“善”,是泛指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事物。这构成社会美的本质属性,离开这一本质,便无所谓美了。因此社会美的本质和基础就是善,虽然善并不等于美,但善确确实实是社会美的决定性的因素,人们感受和评价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是否美,首先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内容是否富有生命力,是否符合善,是否对社会有益、有利,是否体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具有完美的形象。社会美除上述两个本质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美的存在形式。社会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同其审美对象一样,具有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社会美的形象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它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核心而构成的形式和形象。

因此,看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社会美,其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否符合人类的进步、生存和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先进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美的形式和形象的社会事物就具有社会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发展和特征

一、社会美的发展

1、社会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

在美的各种形态中,人类最早研究的和创造的美是社会美,当原始人把一块普通的石块加工成一把石刀的时候,这便是一种社会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也是社会美,因为社会美是人类自身的美和人类生活的美,自然美是人的情神和人的生活的一种暗示,艺术美是人情美和生活美的艺术再现,人们从事各种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创造,归根结底还是要使人更美,人的生活更美。所以,社会美是人类从事美的创造的首要领域,是人类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一切自然美和艺术美,都是从这里慢慢扩展开来。如果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么,社会美就是支持这一宫殿的主体工程。

2、社会实践的深广性使社会美向更高级阶段、更广阔领域发展

二、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社会美具有时代性、阶级性与民族性。

各个时代的生活不是凝固不变的,•美随着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永远处于演变过程中。《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楚王爱细腰,后宫多饿死。”当时妇女以细腰为美。而唐代妇女以胖为美,现在又以瘦为美。•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要宫女用丝绸裹足,在金莲花上跳舞,于是封建社会妇女以缠足为美,•而我们今天看,那是人为

的叫妇女趾骨骨折,成畸形,是非常残酷不人道的,•也是很丑的。我国传统的美多是讲对称美,而现代许多建筑、服装反而以不对称为美。因为对称显得稳定、庄严,•而不对称显得活泼、新颖。再例如人们听惯了高雅的音乐,•现在再听《红高梁》中的《好洒歌》和《水浒传》中的《好汉歌》又觉得另有一种新颖的粗犷美, 荒蛮而厚重的美。

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美的审美观。例如劳动人民以健康、壮实为美,剥削阶级以纤细、瘦弱为美。旧俄国时,上流社会的妇女以病态为美,认为偏头痛是时髦病,是美的标志。•所以鲁迅说过:“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家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在这一点上,社会美与自然美是完全不同的。

民族性是指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同民族的心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必然地显示出社会美的民族特征。例如朝鲜族妇女喜欢穿素雅的白色、淡绿、淡粉衣裙,•配上两条飘带就像翩跹起舞的蝴蝶。显示出一种朴素、洁净、淡雅、温和、文静的美。彝族喜欢黑色,黑色衬托一些红色,显得质朴而有生气。维吾尔族妇女喜好色彩艳丽,样式富有变化,与他们能歌善舞、开朗、活泼的性格和谐。其实“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还有人说:“服饰是心灵的镜子。”服饰,这种社会美,显示出鲜明的民族性。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人们认为合功利性就是善,合功利性就是指合乎人类实践的目的和想达到的要求,对人有利、有益、有用。社会美不同于善,但与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集中表现为人的利益需要;社会美以善为前提,但功利的直接性已消融在感性的形式中,是对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的对人类有益的品德、智慧、性格、才能等的形象体现。

自然美侧重于形式,而社会美侧重于内容。民歌唱得好:“头发梳得光,脸上擦得香,只因不劳动,人人说她脏。”《巴黎圣母院》影片中艾丝梅哈尔达是外貌美与心灵美

结合的,是完美的少女。卡西莫多外貌丑,但他心灵很美,所以我们说他还是一位好人,一个心灵美的人。影片中的卫队长外貌英俊,但心灵丑陋,我们都厌恶他。

3、具实在性、明确性、稳定性 P225

第二节社会生活美

一、劳动美

1、生产劳动美是社会生活美的最基本的内容

生产劳动是美的最早的领域,因为,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同时还创造了美。正是由于人类从事集体的劳动生产,人类才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使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美也才由此产生。生产劳动的美,不仅表现在劳动成果上,而且表现在劳动的过程当中。这在流传下来的原始艺术中都有清楚的体现。在我国出土的陶器制品当中,其图案组织结构常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法。据分析,这可能是从编织物的制作过程得到启发,将编制过程中连续的经纬交织变成陶器图案形式上的反复和连续。图案形式的反复和连续则体现了编织劳动过程的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的几何印陶纹和席纹则与南方竹、苇之类的编织物有关,体现了编织劳动的成果——编织物的美。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讴歌劳动的美,讴歌劳动者的美,这是生产劳动的美的最早形态。

2、私有制下的生产劳动美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社会现象,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时的劳动便发生了“异化”。劳动的异化妨碍了生产劳动中的美的创造,但是,即使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也往往把异化劳动的对象当作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的对象,从而产生某种程度的愉悦、创造不同程度的美。因为劳动的异化和劳动的对象毕竟不是一回事,劳动的异化虽然对劳动的对象化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即使是异化了的劳动中仍然存在着劳动对象化的过程。劳动者虽然异化,失去了做人的权利,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