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书评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五)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五)](https://img.taocdn.com/s3/m/bfc6eee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8.png)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五)重看《BBC英国史》关键篇章,再次为选材和故事吸引。
十五集,囊括数千年英国史关键节点,如飞鸿踏雪,似风过留痕。
五、误区一般而言,国人对于英国历史的印象,可能有些误区,以下尝试说几点议论,不一定准确。
一是岛国可以“偏安”。
错了,英国虽然是岛国,但自古多次受到大陆入侵,政治干预,经济封锁,简要罗列如下。
11世纪前(诺曼征服前),曾多次受到北欧跨海入侵,包括海盗或维京人正式武装,有时甚至并入维京人统治版图,丹麦人统治范围,还有多年交纳“丹麦金”(大概相当于中国宋朝的“岁币”)。
威斯敏斯特教堂况且,众所周知,罗马人,从凯撒开始就尝试并最终成功控制英国几百年,对英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再有,诺曼征服,就是法国的公爵(当然与英国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入侵行为,此后很久,英国是一个跨海峡的王朝。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经先后计划登陆英国,只是都没有成功。
但是拿破仑时代推行多年的“大陆封锁”政策,以及德国推出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也是针对英国的经济和军事行为。
另外,由于复杂的欧洲王室联姻和欧洲浓厚的宗教化,英国从来也没有偏安的可能,和偏安的事实。
如果对应考察日本历史,答案也比较类似。
英国议会大厦二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无权。
答案是不确切的。
光荣革命后,先后三份文件直接限制王权,甚至议会从某种意义上决定关键时期的王位继承。
这三份文件是《权利法案》《三年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改变和决策继承的例子比较多,如乔治一世的到来,爱德华八世的退隐,从汉诺威到温莎的更名。
法在王上,统而不治,是英国王室与贵族(议会)长期斗争后形成的千年传统。
但是,如果对照条文,你会发现,英国国王拥有许多的最高之权,如任命首相,参与会议,同时是本土和海外领地的元首等等,不作摘录。
那么,国王为什么“有权不用”呢?中国人很难理解,这就要阅读英国史,1215年到今天,英国的国王和贵族(议会)斗争和和解的关系,接近千年,起初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史实的纠缠甚至让中国人读起来觉得非常繁琐。
《英国史》读后感
![《英国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0dabde25c52cc58ad6be22.png)
逝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史读后感如果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写下来都是一篇宏伟的著作的话,那么英国的历史应该是这一篇篇著作中的一颗明珠。
看完了阎照祥先生写的《英国史》感触很深,他用简明的历史语言把英国的历史从史前写到了近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一个帝国的成长过程。
在书中阎照祥先生用精炼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英国从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从史前历史的野蛮落后到引导世界近代工业进程工业革命的先进,阎照祥先生用大量的史料和照片记述了英国这个国家从中世纪不被欧洲大陆认可的“小国家”到一个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艰辛行程。
阎照祥先生是国内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先行者,作为从事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他兼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并书写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
在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英国如何从史前时代斯旺斯孔布人到布立吞人,从一个原始社会被罗马人改造成一个原始社会并最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把英国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造,并最终把英国由一个陆外文明逐步融合入了欧洲大陆文明;第二个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前期民族融合以及其封建君主制形成的过程,其中讲述了北欧民族入侵的血腥和七国时代的惨烈,最终英国的民族定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王国。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其中的贤人议会制度和郡区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英国,还有文学和史学也取得了有限的发展;第三阶段讲述了安茹时期,英国在这个期间被诺曼征服,并逐步进入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设立了大议会制度并与国王约翰签订了《大宪章》,骑士制度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国家的版图页初步奠定,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加深;第四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封建制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阶层的形成和骑士制度的发展,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城镇自治和行会的形成,并确立了三级议会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庄园和新农业三圃制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商业盛行,由于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加深,基督教会开始影响英国的各个方面,宗教建筑和教学建筑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早期的大学教育,奠定了英国科学的发展根基;第五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在百年战争期间的社会情况,这个时期由于国家的动乱和黑死病的流行给国家带来了深远的灾难,庄园经济解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方面进行了议会改革,确立了两院制议会,经济方面民族文学兴起;第六阶段讲述了英国近代史的开端多铎王朝时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出现长足发展,商业迅速成长封建制度减弱,出现圈地运动,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英国开始外贸经济和拓展海外殖民地,并与当时的“无敌舰队”西班牙进行了贸易海战,国王加强了君主专制,为获得更大的权利开始进行宗教改革与欧洲教会分裂,这个时期政治学、哲学、文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沐浴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氛围中;第七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的革命时代,讲述了16世纪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斯图特亚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迫使资产阶级需要确立自己的地位,最终爆发革命建立共和国,并于1689年与国王签订《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加强,皇家学会和自然科学得到了发展,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确立,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根基;第八阶段讲述了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君主立宪制后资产阶级为自己参与政治扫清了道路,逐步形成了寡头经济,并伴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催生了黑奴贸易和圈地运动,国外贸易增加一倍海运业增长两倍,文学得到了发展,绘画和艺术灿烂持续,并出现了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新文学;第九阶段,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动力使用使得工业发展迅速,使得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先进与政治体制的落后形成对比,因此资产阶级改革了议会,国外殖民地版图扩大,使得英国有充足的原材料基地进行贸易扩张,军事上与法国拿破仑爆发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文化事业上政治经济学发展,浪漫主义诗歌出现;第十阶段自由主义时代讲述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人们称之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政治改革拓展并改革了文官制度,出现了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执政,他们主张自由贸易论,经济上废除了《谷物法》工人待遇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占人口70%以上,领土上海外殖民地继续扩展,与中国清朝发生了“鸦片战争”并取得胜利,国内出现了爱尔兰独立问题,文化事业上领先世界各国,自然科学和科技发明居世界之首,并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另外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出现了“维多利亚风尚”;第十一阶段,讲述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造成的衰落,这个时期英国由于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经济的衰退被美国赶超,并最终丧失世界领导者地位;最后一个阶段讲述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复苏,但是英国作为世界政治体制模板、经济体制范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战后国际新格局下,美国和苏联成为新的世界性超级大国,英国只能居于二等国家地位,英国国外的殖民地纷纷脱离了英国统治而独立,“日不落帝国”就此没落。
英国史Ⅰ经典读后感10篇
![英国史Ⅰ经典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b62878284ac850ac02424f.png)
英国史Ⅰ经典读后感10篇《英国史Ⅰ》是一本由大卫·休谟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5.00元,页数:3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史Ⅰ》读后感(一):翻译吐槽一下不知道译者是读古文出身还是为了炫技,文章四字用语较多,还有一些字涉及用典,文白夹杂严重,有些地方能够增进文意,但是有的地方就比较突兀。
虽然这样翻译的风格颇有民国风韵,不过对于西学翻译来说,流畅的白话文似乎更为适合,尤其在是这个时代。
《英国史Ⅰ》读后感(二):英国史Ⅰ远古时代遗留的史乘总是充满了模糊、矛盾,无法确证,令人掩卷长叹、不胜遗憾。
有闲暇的才智之士自然应该越过文字的丰碑已经得以树立和保存的时代,深入简策微茫、史料残缺的远古。
野蛮民族的功业一向依赖记忆和口传的历史,即使有文字记录残存,也不足以引起比较文明的各民族的兴趣。
《英国史Ⅰ》读后感(三):用这本书学学中文还是不错的我只看了十几页,发现好些不懂的中文字眼,于是查字典学习,收获不少。
后来在豆瓣看到大家的评论,说是翻译有些问题。
难怪我读得有点似懂非懂。
综上所述,用这本书学学中文还是不错的。
以下文字请忽略。
凑足五十字凑足五十字凑足五十字凑足五十字凑足五十字凑足五十字《英国史Ⅰ》读后感(四):英国史1-6套装终于心弦出炉了~~~~~英国史1-6套装终于心弦出炉了~~~~~正是《英国史》的写作给休谟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这套六卷本的巨著,休谟当时是写完一卷出一卷的,没想到甫一出版就成为了畅销书,这也使得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休谟,进而开始关注他的哲学、道德学、经济学等方面的成就。
所以说,当时的英国人首先把他视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
《英国史Ⅰ》读后感(五):感觉有时间上的谬误啊!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理解有问题,大家看一看。
第一章第六节结尾处说到,公元723年,威赛克斯国王埃格伯特一统撒克逊七国。
然而在接下来的第9节,作者又说道墨西亚的奥法国王于公元794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数年,墨西亚才被威赛克斯的埃格伯特吞并,这前后跨度将近八十年。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8398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a.png)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这本书是我在系统了解英国历史方面的一本重要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英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和重大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作者对英国历史的讲述非常详尽。
他将英国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逐一叙述了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
无论是中世纪的王权和贵族统治,还是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时代的变革,作者都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他描绘了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和变迁,让我对英国历史的整体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对英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历史事实和相关资料进行了支撑。
他详细解读了英国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讨论了英国对美洲、印度和中国等地的殖民扩张,还分析了英国在世界两次大战中的角色和地位。
这些分析让我对这些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也有助于我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最后,这本书对英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无论是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还是政治家丘吉尔的领导,作者都通过详细的叙述和细节的描绘,让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
通过了解他们的性格、决策和影响,我对英国历史中的个人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对历史人物在塑造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英国通史》让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
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英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作者对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历史本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英国史读后感
![英国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3cad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9.png)
英国史读后感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英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英国史》的书籍,这本书是一部关于英国历史的精彩概述,包含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英国历史的知识。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书中对汉诺威王朝的描写。
这个王朝很少在其他历史书籍中被提及,但它在英国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外,书中对十六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描写也非常深入浅出,解释了为什么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分离,并如何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读者欣赏的特点。
其中之一是书中所附带的插图、地图和图表,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此外,书中所包含的生动的历史故事,也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这些故事不仅让读者了解英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还使得英国史的背景和环境更加真实。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英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坚毅感到充满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在历次挑战和困难中坚持不懈地前进。
我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自由和繁荣,正是来自于这些英国先民的奋斗和牺牲。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部全面描述英国历史的概述性书籍。
如果你想明白为什么英国是今天的世界强国,以及它是如何获得这样的地位的,那么这本书是你不能错过的。
此外,即使你已经对英国历史很了解,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因为它可以在你的知识结构中涂上一些全新的颜色。
最后,我的创新思考和观点是:通过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英国历史中吸取很多启发。
例如,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英国人民的坚持和努力中学到如何战胜挑战和难以克服的困难。
此外,我们可以从英国的斗争和战争中明白,即使事情看起来充满绝望,我们仍有希望战胜一切。
学习英国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让我们有信心克服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困难和障碍。
总之,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棒的英国史概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英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英国史1读后感摘抄
![英国史1读后感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17beb9d176c66137ef06192e.png)
英国史1读后感摘抄《英国史1》是一本由[英]西蒙·沙玛(Simon Schama)著作,中信出版中电控股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能够帮助。
《英国史1》精选点评:●诺曼征服、玫瑰战争、光荣革命、苏格兰叛乱……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克伦威尔、丘吉尔……只要你能想到的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西蒙·沙玛在这套书里就有精彩的呈现,可以说一套书就包含了英国史涵盖的全部了,而且作者提供很多别的史书没有的新观点新看法,读来很有启发。
●一部“不含传说”的英国史,译校的失误也没有掩盖作品的光彩。
通俗史家可以跟着这部作品来学学选材,通过有效的组织,因为可以做到浅入深出。
●写得很好的一套书●超越狭隘且沾沾自喜的关于国王国家和民族的神话政治史,西蒙沙玛叙述了一个筚路蓝缕,但追求自由的大不列颠历史。
看待帝国海外殖民的反思很客观,对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前途比较忧虑。
也许大英帝国的政治史就是有来路,无归途?●内容与书名不符,由人物桥段串联历史时期、见微知著的写法撑不起A History of Britain这么大的题目,改成《影响爱尔兰历史的诸多细节》会好很多。
原著Simmon Schama的文笔非常好,中文版评分这么低看来是的问题了●翻译好差,有些章节,因为不了解背景,所以再读的不够清楚。
●除了这个《英国史》还有一部《英国人的故事》……,短期内连英国出两部英国历史第一卷,中信这是要自己和自己打擂台?火力如此集中,作为消费者,只有观望一下再说了●只看了第一卷,翻译非常差,错译俯拾皆是,配不上西蒙·沙玛的文笔和史识。
●必买,无需太多解释●之前看过霍布斯鲍姆的历史作品,西蒙·沙玛据说是和霍布斯鲍姆并称“双雄”的历史大家,那这套《英国史》很值得读一读了~另外装帧非常精美~《英国史1》读后感(一):西蒙沙玛写英国史的一大特点想说治艺术史的历史学家历史的一大特点,就是叙事生动,着重点不一定在外交政策,但是政治进程的历史背景很清晰。
empire of wild书评
![empire of wild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d844046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e.png)
empire of wild书评1883年,正是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
2月28号,印度加尔各答市政厅门前有一场示威,几千人包围了殖民政府,激愤地抗议:“那些人怎么可能成为公正的法言?!他们可能对异族作出公正的判决吗?绝不可能!这些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只渴望权力..?”不,这不是印度人在抗议英国殖民者,而是英国人在抗议本国总督。
此前,新上任的英国总督Ripon决定进行一项改革,允许印度人在审判英国人的法庭中担任法言。
对于习惯了种族特权的英国人来说,让印度人审判英国人,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有了这场“白人的叛乱”。
这是Niall Ferguson的《帝国》一书中的一个片段,在我看来也是最意味深长的一个片段。
Ferguson写的英帝国史是一部“修正主义“历史。
在当代语言体系中,有些词汇会引起我们本能式的反感,比如种族隔离、纳粹、殖民主义。
而Ferguson的《帝国》,则大约会使读者再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这个词时,激愤的程度略有降温。
说他试图捍卫殖民主义当然不公平——这本书完全没有讳言英国1870年代对印度饥荒的漠然、1865年在牙买加Morant Bay对民众的镇压、1898年在苏丹Omdurman的残酷杀戮、1899年波尔战争中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但是他试图引领读者去思考那个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英帝国不同于其它帝国的特点在于,每当英国人对他国实施暴行时,英国内部总有激烈的批评声响起。
这是Ferguson对英帝国特点的总结。
就是说,在英帝国的拓展中,英国商人获得了强加贸易给落后国家的“自由”,英国军队获得了暴力镇压土著的“自由”,但是英国政府从来没有因此剥夺民众批评这种“自由”的自由。
在英帝国这个猛虎向世界扑去的时候,它从来没有试图杀死在自己耳旁嗡嗡作响的“苍蝇”,直到猛虎蜕变成了家猫,而苍蝇在嗡嗡声中变成了老鹰。
1780年代英国刚接管孟加拉地区,一场饥荒夺去了5百万人的生命。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四)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四)](https://img.taocdn.com/s3/m/7c9ca03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e.png)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四)就这样一个岛国,历史绵延数千年,遗风遗址注意保存,历史研究也影响世界。
英王宫如今的礼仪一如从前,成旅行者眼中一景。
据说,历代英国国王登基典礼仪式,从来就没有改革过。
从巨石阵到大英博物馆,从泰吾士河畔至利物浦,许多的历史旧貌,风景依旧。
晚清以来,多少国人赴英国学习游历,受英国文化影响。
就这样一岛国,居然能够称霸世界三百年。
1588年,击败西班牙。
1763年,击败法兰西。
1815年,参与击败拿破仑法国。
1918年,参与领导一战获胜。
1945年参与领导二战获胜。
值得了解,值得思考。
《BBC英国史》封面三、拍案BBC英国史,取材全面,实景为主,解说人仿佛是一名表演艺术家,且行且吟诵。
更可贵的,于国史和英雄的解读,从来均无“非好即坏”的二分之法,有赞美也有挞伐。
虽于完成于16年之前,至今仍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其中故事,不必复述,有兴趣者,自然会通过观赏了解,自然比文字生动。
其实,历史,主要的功能,就是解读为什么这样?怎么样?后来?片中关于诸件大事,均不忘记交代缘起。
例如工业革命,常人都说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如何,这是自然而然的思维,但片中更重交代为什么会发生工业革命,此乃历史的最大启迪。
截止目前观看,深深领会近代前,都铎王朝时代适时的崛起,于近代英国称霸的意义。
一个岛国,英语通行世界,足球网球及规则通行世界,契约和宪章精神通行世界,海军战略通行世界,自由市场思想通行世界,商船和理念通行世界,大学精神通行世界,太多的世界文明创造和传播,难怪每个英国政治家,球星,歌星,影星和经济界人士,见诸世人,油然的自信,内生的从容。
试想,一个小国家,本国语言成为通行语言,这是多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今天社会,当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凭自己的语言和价值观即可通行天下,此所谓真正的文化影响力。
英国海军击败西无敌舰队英国王位的继承,有血腥的宫廷斗争,有诺曼征服这样的战争,有互相的残杀囚禁,但至今的继承,无论男女,也无论来自哪国,哪怕是《王位继承法》颁布之后,总是前后都有血缘关系。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76cf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a.png)
英国通史读后感本人阅读的是Christopher Lee所著《英国通史》一书,这是一本长达700余页的巨著,作者从古代时期一直讲到21世纪初的现代英国历史,非常详实而生动。
在此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英国复杂而悠久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英国的独特性。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生存国家之一,其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对于理解世界历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让我们了解到英国王室的成长与发展,并将英国历史脉络清晰明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在作者的叙述中,英国历史并不是一部“光辉史”,也有着种种的灰暗面。
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黑暗面,用真实的史实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看到英国历史中的阴暗面。
例如,在教育方面,贵族子弟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而大多数工人阶级则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这造成了不公,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普及教育程度。
另外,英国的殖民主义历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黑暗面。
英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并不是建立在对他国的剥削和奴役上的。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英国历史的诸多缺陷,并明白了历史上的错误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此外,作者写作的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
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作者都有详实的记叙和解释,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他用生动的描写或幽默的口吻来讲述历史,使得枯燥乏味的史实变得生动有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最深的是英国历史不再是一堆生硬的数字和事件,而是一张清晰而鲜活的图像。
但是,随着这本书的不断翻阅,我也感到有些疑惑。
书中所描绘的历史,是否真正反映了英国历史的全貌,或许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例如,作者对英国殖民历史进行了客观分析,但没有探讨这些殖民历史如何影响英国当代的社会和文化现状。
另外,在英国宪政制度形成的研究中,著重讲解宪制的轨迹而不涵盖宪制变更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也是我认为作者需要更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极其宝贵的资料,对于探讨英国历史和文化等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英国通史读书笔记
![英国通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2e34f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2.png)
英国通史读书笔记读英国通史这本书,真的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在英国历史的长河里畅游。
一、初读印象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的。
兴奋是因为一直对英国的历史充满好奇,像英国那种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它的历史肯定超级精彩。
忐忑呢,是怕里面的内容太过晦涩难懂。
不过开始读之后,发现作者写得很巧妙,就像一个超级会讲故事的朋友,把那些古老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二、有趣的王朝更迭英国的王朝更迭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都铎王朝,亨利八世这个人物可太有故事性了。
他为了离婚的事儿,和罗马教廷都闹掰了,然后就开启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大门。
这在当时可算是超级大的事儿,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也是个厉害角色,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的海军变得很强大,英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让我不禁感叹,一个王朝的兴衰有时候就取决于这些君主的决策和个性呢。
三、工业革命的震撼英国的工业革命那可是改变世界的大事。
书中描写的那些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的场景,感觉特别震撼。
以前都是靠手工劳作,突然就有了那么多神奇的机器,像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等。
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也让英国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呢,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
那些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工资又低,这就像是工业革命背后的一道阴影。
四、文化的魅力英国的文化也是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那些古老的城堡建筑,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魅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像哈姆雷特那种充满矛盾的人物,让人读了之后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英国的城堡也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五、与现代的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英国的历史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就是从英国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在很多国家都借鉴了这种制度。
还有英国的教育,那些古老的大学,像牛津和剑桥,一直都是世界顶尖的学府,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陈毓秀:读英国史笔记六则(英国通史)书评
![陈毓秀:读英国史笔记六则(英国通史)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7c4692eef90f76c661371ab5.png)
陈毓秀:读英国史笔记六则(英国通史)书评一"英格兰橡木兮,诺曼人伐之;英格兰人脖颈兮,诺曼人轭之;英格兰羹汤兮;诺曼人食之;英格兰之治兮,诺曼人主之;凡此四者之尽除兮,英格兰重返乐土之所系。
"许多麻瓜总以为威廉陛下是英国第一个国王,这都是不读书的结果。
私生子威廉当然不是英格兰的第一位国王,然而他是现代英国王室的第一个国王,如果有著作突出征服者威廉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多半是因为现代英格兰王国的法统由他开始,换句话说,旧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的法统在威廉手上断掉了。
让我们来梳理英国历史,自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格兰,经过一番混战后在英格兰形成了大大小小七个国家,分别是肯特、萨塞克斯(南撒克逊)、威塞克斯(西撒克逊)、埃塞克斯(东撒克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和麦西亚,冰与火之歌背景的一部分就是copy这一时期。
到了公元9世纪,维京蛮族入侵欧洲,尤其是在公元865年全面入侵英格兰,蹂躏盎格鲁-撒克逊七国,几乎所有的盎格鲁国家都陷于丹麦人之手,直到威塞克斯王国的阿尔弗雷德大王时期,才将丹麦人限制在英国的东北部,被称为丹麦区的地方,并且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盎格鲁-撒克逊国王。
而到了他的继承人长者爱德华时期,才收复了丹麦区,统一了整个英格兰。
但到了爱塞烈德二世,即“无准备的爱塞烈德”(古英语:?thelred the Unready,968年- 1016年4月23日),维京人卷土重来,1003年,丹麦国王斯温入侵英格兰,同年爱塞烈德逃亡诺曼底,斯文取代他成为英格兰国王。
诺曼底公爵将自己的女儿诺曼底的艾玛,也就是征服者威廉的姨母嫁给了他,生下了日后的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使得盎格鲁-撒克逊诸王与诺曼底家族有了血缘关系,日后征服者威廉对英国的宣称权就从此而来。
1014年斯文去世,爱塞烈德重新获得王位。
但很快死去,经过一番周转,到了1016年,王位落在斯温的儿子克努特一世手中,直到1042年忏悔者爱德华才重新获得英国王位。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一)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2a87ac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0.png)
回眸帝国荣光,凝望历史深巷(《BBC英国史》观感之一)为什么说历史学不能称为科学?因为历史研究的内容是过往,既不能重复,也不能假设。
但是,现代历史研究必须借助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这样的成果也确实已经很多,主要的科学研究来自于西方,中国人学习借鉴了许多,史学新成果也日渐增多,视野更加开阔。
当代社会,在教育普及和大众化的前提下,各国各民族都特别重视历史研究和传播。
若能作用,历史教科书,尤其中小学阶段的历史教科书的作用绝对排在首位。
所以,各国都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历史课程的编排,上升为国家意志。
当然,历史教科书提供历史认知、历史记忆、历史叙述和解读,甚至历史结论和价值观。
重视历史教科书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研究历史,既不能也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
因为历史的叙述,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主观的,选择的,不断更新和修正的,而伴随历史研究的深入,史料和视野的拓展,方法的改进和时代的需要,历史学本身也在发展。
因此,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研究的从业者,从来都不会拘泥于教科书的,从来都是在“重新发现”、“重新书写”和质疑求证的路途上的。
如此,对历史教科书的改进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对BBC英国史观赏的期待,是从来没有动摇的。
基于过去的观看经验,无论是《中国学校》还是《昆虫世界》,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以下随感,原本手机即兴记录而成,谈不上连贯和体系,都是自己的感悟和散忆,相当于备忘录。
BBC英国史封面每个年代悠久的国度,都持续地蔓延或隐藏着独特的历史传奇。
大到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小到韩国、以色列,都特别在意历史的记忆、叙述和解读,甚至普遍有各国各民族将本民族历史尽量往前推延的努力或愿望,以证明本民族文化的珍贵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讲到底就是增添民族自豪和文化信息。
韩国百济古城曾经在韩国旅行,尽管行程仓促,东道主却极力引荐我们近观百济古城,虽然在中国人看来,其设施和宏伟程度,简直不值一提。
在日本的那些日子里,被日本奉为英雄的各大武士雕像,或立于城市要处,或伫在风景的旁边,哪怕许多英雄,对于中国历史记忆而言,就是“敌人”。
英格兰简史书评
![英格兰简史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781933826bec0975f465e276.png)
英格兰简史书评--英格兰1600多年的帝国兴衰史喵了个咪评论英格兰简史2016-10-28 15:33:24英国,现代政治体制的缔造者,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目前,仍然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作为英国主体的英格兰,承担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要历史发展脉络,而英国的历史,常常被英格兰历史所代替。
知古可以鉴今。
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
英格兰历史是世界上最精彩,也是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之一。
英国历史学家、评论家、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撰写的《英格兰简史》,讲述了英格兰从公元410年的黑暗时代到21世纪初现代社会的完整历史,囊括众多影响英格兰历史的关键人物和事件,描述了大国的诞生、崛起,然后慢慢衰落的完整历程。
历史常常以保守和革新的态度向前推动,在两者的交替变化中,人们看到许多事物似乎在不断的重复,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次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雷同,它们之间会有许多相异的地方。
通过《英格兰简史》,我们可以看到英格兰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围绕宗教发生的战争。
工业革命之前,围绕宗教的战争几乎贯穿了英格兰历史。
5至6世纪期间,参与西进运动的朱特人、弗里斯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入侵英格兰后,抹杀了罗马基督教的一切痕迹。
在6世纪,爱尔兰传教士航海抵达苏格兰并创立修道院,苏格兰人开始全面信奉基督教。
之后,宗教之间、宗教与王权之间展开了浴血奋战,最终教会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中世纪欧洲向其他民族传播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长期性的基地。
英法百年战争和黑死病后,民族国家思潮抬头,教廷的力量开始在欧洲北半部退缩,属于拉丁语族的法语在英格兰高层的优势地位亦逐步衰退。
至亨利八世,由于王权和神权的矛盾激化、英国和天主教大国西班牙的矛盾激化,亨利八世加入到了宗教改革的行列,宣布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圣公会的成立,严厉镇压英国境内保守的旧教徒和激进的清教徒。
《英国通史》书评
![《英国通史》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1528791bbd64783e09122bb9.png)
《英国通史》读后感在于亚欧大陆遥遥相望的小岛上,产生了一个虽占地面积不大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甚至与近代中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国家--英国。
在第一章中就详细的介绍了英国的地理环境。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阻断英国与欧洲相连的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个小岛,但也造成了地理上的边缘性,使得英伦三岛一直处于西方文明的最边缘,既没有独立发展出自身的文明,又不能再西方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
公元前55年、56年恺撒征战不列颠。
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
罗马人的征服给不列颠带来了新的文明。
这种文明让罗马人统治下的不列颠成为一个有文化、由法律条文主宰的社会,也使不列颠从史前进入了文明时代。
但这种转变和文明也只限于城镇和维拉,大部分生活在乡村的土著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于是在公元5世纪罗马人撤离后,这些文明很快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除了土著的克尔特人和罗马移民的后裔之外,现代英国人的先祖还有一部分是从西欧大陆渡海进入不列颠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他们是古代日尔曼人的一支。
在大约150年里,盎格鲁--萨克逊人接管了不列颠,并导致基督教的传入。
这片土地又回到了文明的框架里,缓慢的发展着自己的“封建社会”。
这个过程被诺曼底征服所打断,大陆人再次统治不列颠,再次带来大陆的社会与经济制度。
这一次,大陆统治者把他们所征服的社会彻底改造了,不列颠完全融入了西欧文化,确立了封建制度。
诺曼底征服把英格兰与法兰西纠缠在一起,英国也不在被边缘化,此后英法百年相争成了中世纪西欧史的主线之一。
正是在百年大战中,法兰西成为民族,英吉利也成为民族。
这一结果对英法、欧洲以及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久后,两国都建成君主专制政体,建立集权的中央政府。
作者认为,这种封建所代表的含义,被我国滥用了,在西方,他们的封建是以土地封授为基础的分权、分层。
而我国自秦始皇后则是集权。
对封建的不同理解构建了西方人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十分强烈,权利既然是分割的,那么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也人人有份,没有人能独占,由此开创了英国的“自由”。
英国简史读后感
![英国简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4b11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1.png)
英国简史读后感英国简史读后感《英国简史》是一本关于英国历史的著作,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这个国家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我被英国几个关键时期的转变深深吸引。
从古代罗马帝国的统治到安格鲁-撒克逊王朝的建立,再到诺曼底入侵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经历了种种重要的转折点。
这些历史事件对塑造英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英国简史》,我了解到这些事件是如何影响并塑造了英国国家身份的。
另外,我对英国的帝国主义历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英国曾经是一个拥有广阔殖民地的强大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
通过《英国简史》,我了解到英国在殖民地探索、贸易和奴隶制度方面的角色和贡献。
这些殖民地的开拓和剥削对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英国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通过阅读《英国简史》,我对英国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英国历史上的君主制和议会制度,以及后来的民主进程,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
我了解到英国政治体系的发展如何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民众的权益。
同时,我也了解到英国的社会制度和阶级结构是如何演化的,以及这些因素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阅读《英国简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程。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国家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英国的历史和现实。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对英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带给你一个独特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ba74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7.png)
《英国通史》读后感《英国通史》是一本十分权威且详尽的英国历史著作,全书由作者罗伯特·特立尼宁编写。
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将英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我对这本书可谓赞不绝口。
首先,作者对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十分仔细。
他从公元前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写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时代,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英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作者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使得读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英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其次,我认为这本书在叙事上也非常出色。
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写,使得历史事件变得有声有色。
例如,在描述英国历史中重要的战争时,作者会详细描绘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战争的激烈程度,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投入到书中,增强了阅读的乐趣。
此外,这本书的结构也十分合理。
作者将英国历史分成了十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又细分为若干篇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种结构清晰明了,读者可以有条理地理解英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而且,在每个篇章的开头,作者会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时期的背景,使读者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也使得书中的信息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阅读完《英国通史》后,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详细描述了英国的王朝更迭、政治制度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等方面。
例如,在亨利八世时代的篇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亨利八世为了争取教皇迁就他的离婚要求而发起的英国宗教改革,这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作者则介绍了工业革命和英国帝国的崛起,这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此外,书中还对英国历史中一些重要人物进行了介绍。
例如,温斯顿·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二战期间为英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书中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240e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6.png)
英国通史读后感《英国通史》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著作,它详细地叙述了英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让读者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读完《英国通史》后,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书从史前时代一直讲述到现代,覆盖了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作者对英国历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他不仅仅关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事件,还着重介绍了社会、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这部书,我了解到了英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比如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工业革命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标志。
在阅读《英国通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英国历史的丰富多彩。
英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也有过繁荣昌盛的时期。
通过这部书,我了解到了英国历史上的一些黑暗时期,比如中世纪的黑死病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冲突。
这些事件让我对英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除了政治和战争,作者还介绍了英国历史上的一些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比如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等文化巨匠对英国文化的贡献。
这些内容让我对英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总的来说,读完《英国通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书详细地介绍了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英国历史的丰富多彩,也对这个国家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我相信,《英国通史》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读物。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英国史》评介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英国史》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ad04d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e.png)
作者: 湘君
出版物刊名: 世界历史
页码: 131-132页
主题词: 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史前时代;国别史;教学用书;英国历史;20世纪;资本主义;通史;
出版发行
摘要: <正> 蒋孟引先生主编的《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即将同读者见面。
笔者先读为快,深感有幸。
此书共17章,约60万字,所述英国史上起史前时代,下迄20世纪70~80年代,是原教育部高校教学用书编写计划中最先出版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也是我国大陆学者撰著的第一部系统详备的英国通史。
从整体看,此书标志着我国的英国史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对有关的多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英国史》读后感
![《英国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0dabde25c52cc58ad6be22.png)
逝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史读后感如果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写下来都是一篇宏伟的著作的话,那么英国的历史应该是这一篇篇著作中的一颗明珠。
看完了阎照祥先生写的《英国史》感触很深,他用简明的历史语言把英国的历史从史前写到了近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一个帝国的成长过程。
在书中阎照祥先生用精炼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英国从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从史前历史的野蛮落后到引导世界近代工业进程工业革命的先进,阎照祥先生用大量的史料和照片记述了英国这个国家从中世纪不被欧洲大陆认可的“小国家”到一个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艰辛行程。
阎照祥先生是国内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先行者,作为从事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他兼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并书写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
在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英国如何从史前时代斯旺斯孔布人到布立吞人,从一个原始社会被罗马人改造成一个原始社会并最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把英国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造,并最终把英国由一个陆外文明逐步融合入了欧洲大陆文明;第二个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前期民族融合以及其封建君主制形成的过程,其中讲述了北欧民族入侵的血腥和七国时代的惨烈,最终英国的民族定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王国。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其中的贤人议会制度和郡区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英国,还有文学和史学也取得了有限的发展;第三阶段讲述了安茹时期,英国在这个期间被诺曼征服,并逐步进入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设立了大议会制度并与国王约翰签订了《大宪章》,骑士制度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国家的版图页初步奠定,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加深;第四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封建制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阶层的形成和骑士制度的发展,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城镇自治和行会的形成,并确立了三级议会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庄园和新农业三圃制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商业盛行,由于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加深,基督教会开始影响英国的各个方面,宗教建筑和教学建筑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早期的大学教育,奠定了英国科学的发展根基;第五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在百年战争期间的社会情况,这个时期由于国家的动乱和黑死病的流行给国家带来了深远的灾难,庄园经济解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方面进行了议会改革,确立了两院制议会,经济方面民族文学兴起;第六阶段讲述了英国近代史的开端多铎王朝时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出现长足发展,商业迅速成长封建制度减弱,出现圈地运动,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英国开始外贸经济和拓展海外殖民地,并与当时的“无敌舰队”西班牙进行了贸易海战,国王加强了君主专制,为获得更大的权利开始进行宗教改革与欧洲教会分裂,这个时期政治学、哲学、文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沐浴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氛围中;第七阶段主要讲述了英国的革命时代,讲述了16世纪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斯图特亚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迫使资产阶级需要确立自己的地位,最终爆发革命建立共和国,并于1689年与国王签订《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加强,皇家学会和自然科学得到了发展,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确立,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根基;第八阶段讲述了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君主立宪制后资产阶级为自己参与政治扫清了道路,逐步形成了寡头经济,并伴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催生了黑奴贸易和圈地运动,国外贸易增加一倍海运业增长两倍,文学得到了发展,绘画和艺术灿烂持续,并出现了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新文学;第九阶段,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动力使用使得工业发展迅速,使得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先进与政治体制的落后形成对比,因此资产阶级改革了议会,国外殖民地版图扩大,使得英国有充足的原材料基地进行贸易扩张,军事上与法国拿破仑爆发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文化事业上政治经济学发展,浪漫主义诗歌出现;第十阶段自由主义时代讲述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人们称之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政治改革拓展并改革了文官制度,出现了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执政,他们主张自由贸易论,经济上废除了《谷物法》工人待遇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占人口70%以上,领土上海外殖民地继续扩展,与中国清朝发生了“鸦片战争”并取得胜利,国内出现了爱尔兰独立问题,文化事业上领先世界各国,自然科学和科技发明居世界之首,并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另外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出现了“维多利亚风尚”;第十一阶段,讲述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造成的衰落,这个时期英国由于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经济的衰退被美国赶超,并最终丧失世界领导者地位;最后一个阶段讲述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复苏,但是英国作为世界政治体制模板、经济体制范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战后国际新格局下,美国和苏联成为新的世界性超级大国,英国只能居于二等国家地位,英国国外的殖民地纷纷脱离了英国统治而独立,“日不落帝国”就此没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史》书评
我阅读的书籍版本是200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阎兆祥先生所著的国别史系列中的一部——《英国史》。
该书的作者阎照祥先生于1949年出生,山东成武人,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史学会会长。
从事世界历史和英国史教学和研究数年,出版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主编,参编教材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对英国史研究有及其深厚的造诣。
英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现代化的先驱,是一个“日不落”殖民帝国,一个贵族绅士的国度,一个西方文学的宝库,她的历史,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一本好的书籍对我们对英国历史的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阎照祥先生的《英国史》无疑是其中之一。
此书是一本简明、全面、清晰介绍英国历史的好书。
全面把握英国的发展历程,脉络清晰。
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即12个章节:史前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诺曼——安茹时期、中古鼎盛时期、战争和危机、都铎王朝、革命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走向工业社会、自由主义时代、衰落和磨难、战后发展时期。
从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科学文化、海外贸易及战争等方面,全面讲述了英国从史前时期到二战后的发展历程、历史沿革。
该书在体裁格式上,采用了纪事本末体的方法,注重对时代更替、政治沿革和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的描述。
同时,他还借鉴了简明史的写法,在书中补写了一些之前往往不受重视的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使这一时期的历史更加全面,更具趣味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图文并茂,书中附有许多的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色彩艳丽、生动有趣,让我们对英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该书作者注意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内容丰富。
他对书中记载的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采录了各位知名学者的观点,而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倾向。
更有利于我们读者产生自己的新的观点、想法,更具启示性。
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对英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英国的文化以及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感悟。
英国从一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弱小的岛国,经过自身的发展、变革及向外贸易、战争,逐渐走向强盛,并一度成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后来却又因为战争和人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逐渐落后于他国,这其中的曲折,发人深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