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副本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氧气的性质》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与性质、氧与金属的反应以及氧气的危害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如氧气的无色、无味、无臭,以及氧气是一种能使物质燃烧的气体等;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如经过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等;3.了解金属与氧的反应产物,如钠与氧的反应生成氧化钠等;4.知晓氧气对人体的危害,如过氧化氢的漂白能力以及对皮肤、呼吸道的刺激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氧气的性质,如氧气是一种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无色气体等;2.理解氧气与金属的反应产生的现象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对人体的危害;2.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量瓶、酸消毒液、排气槽、试管、束管、燃烧装置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实验视频、氧气的制取实验演示视频、图书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氧气的制取实验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何为氧气吗?它有什么性质?Step 2:学习新知1.学生自学课本中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取和反应等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Step 3:展示和讲解1.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2.通过PPT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氧气对金属的反应实验过程和结果。

3.介绍氧气对人体的危害,如呼吸困难、眼睛灼伤、皮肤灼伤等,并通过图书资料或实例向学生展示氧气的危害性。

Step 4:实验操作1.小组实验:学生小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提醒和实验操作技巧指导。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包括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等。

Step 5:讨论和总结1.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2023最新-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2023最新-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一—:实验目的;1.初步教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装配连接方法和气密性的检查;2.要求学生。

学会实验室制取的气体的方法,会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气体;3.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二:教学器材的认识与清点:1、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附集气架)、铁架台(附铁夹)、镊子、酒精灯、火柴、木块、棉花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如何制取氧气的七步骤中注意事项中问题有学生回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2、装:将药品高锰酸钾用纸槽送入试管里,在试管口放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橡皮塞;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应(略倾斜);4、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由前往后加热。

5、收: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采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

6、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7、熄:用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试管里吸入水试管破裂)以防止水槽水倒流热的试管里面使试管炸裂。

四: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收集两瓶气体:收集气体时玻璃片粗糙的接触瓶口。

①一瓶留有水做铁丝燃烧实验----提示学生回答②观察木炭复燃五:要提示药品回收六: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清洁,完成实验记录单。

严老师实验课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实验课的实验步骤细节提示很到位,突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操作很积极但两人配合的不是很好,有个别组实验完成的好效果很高。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

氧气的性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等;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3. 理解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2.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八年级下册化学学科内容,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验操作与观察。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设计应注重直观性、操作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重;- 不易溶于水;- 在低温高压下可变为液体或固体。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具有氧化性;- 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与其他物质反应,如与铁、硫等反应。

3. 氧气的制备与实验操作:- 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备氧气;- 氧气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4. 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支持动植物呼吸;- 金属焊接、切割;- 医疗急救;- 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实验观察;第二课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第三课时: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第四课时:氧气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化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氧气的性质”内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用于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性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概述本教学设计以介绍氧气的性质为主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氧气与燃烧的关系- 认识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介绍2.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及实验演示4. 氧气在医疗、工业和矿山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氧气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2. 实验演示法:简单的燃烧实验演示,展示氧气与燃烧的关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氧气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氧气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演示,展示氧气的特性。

4.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搜索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对氧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氧气的性质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氧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操作方法;3. 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方法;2. 氧气的性质实验;3. 氧气的用途和环境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讲述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兴趣;2. 学生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对氧气的认识。

步骤二:制备氧气(20分钟)1. 教师演示用含有过氧化钾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氧气的实验;2.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

步骤三:氧气的性质实验(3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燃烧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报告;3. 学生进行其他相关的氧气性质实验,如加入氧气进行呼吸实验等;4. 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特点。

步骤四:氧气的用途和环境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氧气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结论。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 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3. 教师进行解答和概括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记录;2.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记录;3. 学生的口头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气体制备器材(含有过氧化钾的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橡皮塞、氧气收集瓶等);2. 实验记录表格;3. 课堂讨论记录。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氧气的相关知识,如氧气的制备原理、氧气的危害等;2. 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并进行相关的气体实验,如制备二氧化碳等。

3.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氧气在火焰燃烧、呼吸和腐蚀金属等方面的拓展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教材,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2.教学内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氧化反应等。
-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讲授语:
“同学们,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它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促进燃烧等过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观察氧气的这些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理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领。
-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难点:
-氧气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1.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不深,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探讨氧气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分析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讨论如何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氧气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作业评价: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能判断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2)氧气的氧化性。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气化学性质的本质——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人类呼吸、动植物的呼吸、燃烧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

2、讲授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请学生闻一下氧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3)通过对比氧气和空气的密度,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进行氧气溶解性的实验,将氧气通入水中,观察现象,得出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结论。

3、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①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如集气瓶、木炭、氧气等。

②进行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

③引导学生对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等。

④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CO₂。

(2)氧气与硫的反应①同样在实验前介绍仪器和药品,包括集气瓶、硫粉、氧气等。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教案一:氧气的性质知识目标:2.掌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方法。

3.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能力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安全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2.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试管、火柴、镁条等。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盐酸、标准氧气、肯尼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氧气吗?氧气的化学式是什么?二、讲授(15分钟)1.向学生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过氧化氢分解法,并进行相关实验展示。

2.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先组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安全。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四、实验讨论(20分钟)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梳理氧气的相关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小短文。

2.鼓励学生参考相关课外资料,扩展对氧气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和总结了氧气的性质,进一步加深了对氧气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氧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氧的性质》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颜色、无味、无臭、不可燃等特点。

2. 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3.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 (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氧气?我们平时能感知到氧气吗?- 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什么重要的应用?2. 实验探究 (30分钟)实验一:观察氧气的性质材料:氧气气体、干燥瓶、蜡烛步骤:1. 在干燥瓶中注入氧气气体,封闭瓶口。

2.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插入瓶口。

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1. 瓶中的氧气有什么变化?2.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特点?实验二:判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材料:万能表(电子测氧仪)步骤:1. 将电子测氧仪的探头暴露在室内空气中。

2. 读取并记录氧气的含量显示结果。

问题:1. 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与安全的范围相比较,是否达到标准?3. 总结讨论 (20分钟)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氧气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问题:1. 氧气的性质有哪些?2. 在实验中,氧气对蜡烛的燃烧有何影响?3. 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2. 参与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准确总结和归纳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无。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氧气性质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氧气的发现和命名。

2. 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 氧气的用途。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氧气的发现和命名过程。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接触到的氧气应用实例。

3. 学生讨论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章节二:氧气的物理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 氧气的密度。

3. 氧气的溶解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颜色、气味和状态。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氧气与其他气体的密度差异。

章节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氧气的氧化性。

2. 氧气的助燃性。

3. 氧气的还原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进行还原性实验,观察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章节四:氧气的制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2. 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步骤。

3. 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3.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章节五:氧气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氧气在工业中的应用。

2. 氧气在医疗中的应用。

3. 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氧气在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接触到的氧气应用实例。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完成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回顾一下氧气的来源和基本性质,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a. 实验一:用一根透明的玻璃管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管内的气泡,问学生气泡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b. 实验二:燃烧一根蜡烛,将一根细钢丝放入蜡烛火焰中,再将该钢丝放入一瓶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问学生气泡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3. 总结性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解释气泡的来源以及其中的气体是什么,引出氧气的性质。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烧、呼吸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5.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导轨实验装置和多个电池制取氧气,学生通过操作并观察,体验氧气的制取过程。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探究的问题?五、板书设计:氧气的性质- 气体、无色无味无臭- 支持燃烧- 促使物质氧化- 具有生命活动六、教学资源准备:1. 视频或图片展示素材2. 实验材料:玻璃管、水、蜡烛、细钢丝、容器等3. 实验装置:导轨实验装置、电池等4. 小组合作及讨论的提示卡片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探索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教案第一篇:氧气的性质教教案氧气的性质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说出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教学过程氧气的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板书)通常状况下(101 kPa,20℃):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183 ℃氧气会变为淡蓝色的液体,-218℃为雪花状的固体。

二、化学性质(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2)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CO2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SO2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的固体。

(2)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Fe3O4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沙?氧气的性质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三、课内习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板书设计]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01 kPa,20℃):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初中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教案氧气的性质

初中教案氧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特性。

2.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3.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2.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如何正确进行燃烧实验、收集气体等。

2. 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何判断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等。

2. 实验材料:氧气、空气、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二、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其外观、气味等物理性质。

2. 学生进行实验:将氧气与空气、水进行比较,观察其密度和溶解性。

3. 学生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三、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会有什么现象?2. 学生进行实验: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其反应现象。

3. 学生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四、实验操作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进行燃烧实验、收集气体等操作。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剂、幻灯片、电脑等;- 教材准备:《化学教材》第X章第X节。

2. 学生准备:- 学生预相关知识,并准备实验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氧气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演示实验(15分钟)- 展示氧气制备的实验过程,并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指南逐步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5.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氧气的应用领域。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案例。

7.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对燃烧的影响,并写下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实验操作环节,一些学生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实验记录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以纠正和指导。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案例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4)为什么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一部分水?
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
(1)木条和硫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3)教材P34讨论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板书】氧气的性质
【提问】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34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
(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提问】谁中的鱼要生存,需不需要氧气?而鱼能在水里生存,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 学 设 计
题 目
氧气的性质
总课时
1
学 校
金盆初中
教 者
黄明凤
年 级
九年级
学 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积极思考
抢答问题
学生回答:氮气
学生回答:氧气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等
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填写学案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教师的提问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学案。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那两个方面?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 学 流 程
课时
环节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小结】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板书】检验方法,药品,现象
【小黑板】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检验氧气)
2.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二个演示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对各个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归纳出结论




多媒体影像资料、实验器材及药品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忆旧知学习新知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器材
△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学 流 程
课时
环节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5min
新课讲授
探究氧气
物理性质
6min
新课讲授
探究氧气
化学性质
20min
小游戏,提出问题:
1、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2、什么叫做物理变化
3、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4、什么叫做物理性质
5、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鱼的生存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意思是:氧气能够溶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多媒体】[实验]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
(1)硫的物理性质
(2)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小黑板】2.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