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知识培训-PPT(精) (1)

合集下载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输血知识培训课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手术、创伤还是某些疾病,输血都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然而,输血并非简单的将血液转移至患者体内,而是需要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输血知识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一、输血的基本原理在深入了解输血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供血者转移到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动脉注射或其他方式进行。

输血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受血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二是提供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二、血型与配血血型是输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类血液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分为四个主要类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在输血过程中,血型的匹配非常重要,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因此,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正确的配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输血的风险与安全措施输血虽然在救治病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其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是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正确核对患者身份、血液样本的标本采集和保存、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

四、血液制品的分类与应用除了全血输注外,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物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这些血液制品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应用。

例如,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补充血红蛋白,而血小板浓缩物则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五、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患者的血型鉴定、血液制品的选择、输血前的检查和评估等。

只有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输血才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

六、输血后的护理与监测输血后的护理与监测同样重要。

在输血后,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四)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 细胞血型。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
a
4
(五)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了中 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 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1944年, 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1953年,我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患者。
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的患者。
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或经济困难, 但手术需输血者。
避免生孩子时输异体血的孕妇 等
a
29
(3)回收式自身输血 适应证
大量丢失血液的手术,如胸腹腔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等。 内出血者,如脾破裂、大动脉瘤破裂等。 血液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其他 如肝移植、股关节置换术、侧弯矫正术、脊柱脊髓肿瘤 摘除术、骨科手术等。
凡是申请预定了特殊血液制品后,如遇患 者病情变化、抢救死亡,不需再输入预定 血液成分,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尽可能 办理退血手续,否则一切费用由申请科室 承担。
a
20
四、输血病历检查要点
1、输血指征 a:Hb>100g/L,失血量<500ml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不得分。
b:输血前无血常规检测,不得分。 c:输血后无效果评估继续输血不得分.
a:病历输血记录单丢失,不得分。 b:输血记录单不规范的,不得分。 c:输血记录单项目不全,不得分。
a
26
五.自身输血简介
1.自身输血的优点 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爱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 减少输异体血导致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反复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02
优点:减少输血 风险,提高治疗 效果
03
应用:如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血液净 化等
04
研究进展:新型药 物、营养物质、生 物技术等在输血替 代疗法中的应用
谢谢
02
过敏反应症状:皮肤瘙痒、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03
发热反应症状:发热、寒 战、恶心、呕吐等
04
溶血反应症状:寒战、发热、 腰背疼痛、酱油色尿等
05
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 敏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输血操作流程
2
输血前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年 龄、性别、血型等
检查血液制品:有效期、 血型、质量等
5
输血操作:将输血针插入患者静脉,
打开输血器开关,开始输血
6
观察输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输血过程
中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
结束输血: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器开 关,拔出输血针,按压穿刺点止血
8
记录输血情况: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 患者反应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输血后观察
01
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输设备,确保血液安全
血液储存和运输
D
运输温度:根据血液类型和运输条件而定
C 运输方式:专用运输车辆、冷藏箱、冷链运输
B 储存时间:根据血液类型和储存条件而定
A 储存条件:低温、避光、干燥、通风
输血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目的: 提高输血安 全与质量管 理
01
报告流程:发 现不良事件、 报告、调查、 处理、反馈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输血基础知识 02. 输血操作流程 03. 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 04. 输血新技术与进展
输血基础知识

临床输血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临床输血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7.静脉通道观察:保持血液输注通畅,防止输血管 道扭曲受压,当出现针头脱落、移位或阻塞时应 及时处理。
8.患者的监护: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 况,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 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 边严密观察,以便对随时出现的异常症状能及时 发现。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电话通 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 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对婴幼儿、意 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 人员送往输血科。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运送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对
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 «临 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 (2)确认无误后,由送检人员与接收人员共同在« 受血者血样接受核对登记本»上签名并注明核对时 间。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 (2)血标本采集前的核对,确定输血后有两名医护
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 样。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 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 患者身份。 (3)«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腕带的 资料完全一直是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 不得采集血标本
5.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保存和失效日期的先后次序 发放血液,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6.血液一经发出,一律不得退回。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三、血液的输注与护理
1.输血前核对 输血前核对需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 包括血标本送捡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液在输 注前、中、后核对。输血前核对包括输血前治疗 室核对、床旁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血 液信息、«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血袋标签及血袋外观等。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 输血。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监测输血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输血效果,如贫血改善情况、出血倾向缓解等,为调 整输血方案提供依据。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与记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采血、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记录输血过程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 注速度、患者反应等信息,确保可追 溯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记录管理
对每次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以便于日后查阅和总结。
Part
05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和表现
早期输血不良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 钟至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 环超负荷等。
延迟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的酸碱平衡
血液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 维持内环境稳定。
输血的概念和目的
01
02
03
输血的概念
输血是指将健康人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输给患者,以 补充失去的血液或特定成 分。
输血的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 去的血液、纠正贫血、提 高血容量、提供特定血液 成分以及治疗某些疾病。
输血的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安 全、及时、合理和科学的 原则,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与防护
预防输血反应
为预防输血反应,应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合格,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
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加强血液检测,确保血液安全,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
Part
04
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是否 有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症状。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节约用血技巧分享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01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是否
需要输血及输血量。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02
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验室指标,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
胞、血浆、血小板等。
采用自体输血和血液回收技术
03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或血液回收技术
,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
完善输血操作规范
不断优化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错误和操 作失误的可能性。
加强患者监测和随访
建立完善的患者监测和随访机制,及时发现 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05
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
合理用血概念阐述
合理用血的定义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科学、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血液制品,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和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实践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加强合理用血管理, 成功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提
高了医疗质量。
案例二
某医生在处理一例大出血患者时, 根据临床用血指南制定了科学的输 血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某医院通过推广节约用血技巧,有 效减少了血液浪费,提高了血液资 源的利用效率。
06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规定了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评估、输血操作及输 血后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血站管理办法》
明确了血站的设置条件、职责、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和供应的安全有效。
《血液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对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提 出了具体要求。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输血知识培训课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手术、创伤还是某些疾病,输血都能为患者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救治。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复杂的操作和风险,正确的输血知识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输血的基本原理、手术前准备、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一、输血的基本原理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供血者输送到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受血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提供所需的氧气和养分,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常见的输血方式有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等。

在进行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其病情和输血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受血者的输血风险和适应性。

此外,还需检查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以避免输血不匹配引发的不良反应。

三、输血的过程输血的过程包括供血者的采血和受血者的输血。

供血者的采血通常通过静脉穿刺或动脉穿刺进行,采集到的血液会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相应的血液制品。

在输血前,医生会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血速度。

输血时,需确保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输血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输血设备的质量和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要严格遵守输血的操作规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注意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多引发的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要做好输血记录和不良事件的报告,以便后期的追踪和分析。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血型不符、严重输血反应史、传染性 疾病等。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 输血器等。
循环超负荷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输血速度和量、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等。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敏史、使用抗过敏药 物等。
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 量等。
溶血反应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维持酸碱平衡。
白细胞
抵御感染,参与免疫反 应。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
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感染等。
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 输给患者。
围手术期合理用血管理
1 2
制定用血计划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 定详细的用血计划,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和输 血方式等。
加强术中管理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控制性降压、使用止血药 物等措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需求。
输血并发症识别与
05
处理
常见输血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严 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 肿等。
细菌污染反应
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后,出 现高热、寒战、内毒素性休克 等。
发热反应
输血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出 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 症状。

输血知识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 但临床使用全血将进行严格综合评价。
• 理由:研究表明输注全血与成分输血在抢 救失血性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但输注全血有着明显的缺点!
• 1、疾病传染明显增加;
• 2、输血相关性的呼吸窘迫综合在(TA-GV HD)明显增加;
• 3、临床上没有完全意义上新鲜全血,而由 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不同,除了红 细胞和稳定凝血因子和白蛋白外,许多血 液成分已经失去原有的功能,只能算一群 漂浮在全血中的“尸体”,这些“尸体” 不但不能起治疗作用,相反带来沉重的代 谢代价。如:白细胞、血小板要在20-24° C中保存,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要在-20 °C条件下保存。
• 按照综合评价指标评价 • 决定处罚
• 1、初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住院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4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4单位、血 浆400ml、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冷沉淀10单位), 主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2、中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主治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8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小于8单位、 血浆小于800ml、血小板小于2个治疗剂量、冷沉 淀小于20单位),副主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 可备血。
• ×浓缩红细胞(HCT 0.7-0.8)
• 悬浮红细胞HCT 0.5-0.65 、去白(少白)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血、冰冻 红细胞
• 适应症:纠正贫血。增加携氧(休克后低 氧血症。
• 术科: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 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 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使用一次性输血器材等。
2023
PART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
REPORTING
患者评估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输血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输血申请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 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科审核申请单, 根据病情和库存情况 制定输血计划
选择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品进行输注,减少免疫性反应的发生 及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输血策略
孕妇及新生儿输血指南
对于孕妇输血,应首选自体输血或同种异体洗涤红细胞 输注,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在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儿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及输血 指征,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培训医师熟练掌握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合理选择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类型及剂量。
加强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要求医师密切关注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与报告。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血液替代品研究
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血液替代品,如人工合 成血红蛋白等。
03
血液制品必须一次性使 用,不得重复使用或添 加任何药物。
04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更换 输液器和针头,避免污 染。
观察并记录患者反应
01
02
03
04
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应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若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过 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
予相应治疗。
若出现溶血反应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

白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对抗感染 。

输血培训课件ppt

输血培训课件ppt

详细描述
溶血反应是由于输入的血液与受体的红细胞不匹 配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 至死亡。细菌性污染也是输血中严重的问题,可 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控制血液采 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此外,加强 献血者的筛选和血液检测也是必要的措施。
05
输血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 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 ,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记录信息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 、血液制品种类、输注速 度和总量等信息,确保可 追溯性。
调整输注速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注反 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 确保安全有效。
输血后的核对与记录
核对信息
输血结束后,应再次核对血液制 品标签上的患者信息和交叉配血
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及 时调整输血方案。
在输血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 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 输血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 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果,确保无误。
记录反馈
收集患者对输血的反应和意见,及 时反馈给医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 考。
整理用物
输血结束后,应按规定整理用物, 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04
CATALOGUE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发热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输血过程中 或输血后体温升高。
在紧急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 输血速度和量,确保患者安全

在紧急输血后,应继续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评估输血效果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2024版《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血型不 合引起的溶血反应等。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 菌操作、使用一次性 输血器等。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 敏史、使用抗过敏药 物等。
溶血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认真核 对血型、避免输入异 型血等。
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血 液保存条件、使用一 次性采血器具等。
04
加强与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输血工作的顺 利进行。
04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要求
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恢复情况
01
02
03
回访时间
输血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 回访,之后根据患者情况 定期回访,直至患者完全 恢复。
回访内容
了解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 化、恢复情况、有无输血 反应等,并做好记录。
肿瘤患者输血
肿瘤患者在输血时应考虑肿瘤对血液 系统的影响和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风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和剂量, 并加强监测和护理。
06
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措施与 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输血知识培训, 包括输血操作、输血反应处理等方面。
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操训练,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回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微信、短信 等方式进行回访,确保及 时、有效地与患者沟通。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反应及处理措施
输血过程记录
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输血量、输血速度等,确保输血
过程可追溯。
输血反应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 任何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过 敏反应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 效果。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患者或其家属有权拒绝输血,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疗 方案。
医务人员责与义务明确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具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促进医学发展
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发展对于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与流程
患者评估与沟通
评估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输血史、过敏 史等,明确输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签署输血同意书
确保患者或家属在充分了解输血风险 后,自愿签署输血同意书。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
输血前准备与操作规范
详细介绍了输血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重点讲解了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血液制品 选择、输血器材准备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输血反应识别与处理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深入阐述了各种输血反应的类型、症状、 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
强调了输血后患者的观察要点、记录要求及 后续护理措施。
检查血液制品外观质量
检查血袋标签是否清晰完整,信 息是否齐全。
观察血液制品颜色、透明度、是 否有凝块或溶血现象。
如发现血液制品有异常情况,应 立即停止输血并与输血科联系。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输血前必须严格消毒输血器具 和穿刺部位皮肤。
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防止污染。
输血后应及时更换输液器,避 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血器。
评估输血风险
医生需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如免 疫性溶血、过敏反应等,并制定相 应的预防措施。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节、免疫防御等作用。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感染等多种情况。
禁忌症
对输血成分过敏、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应慎重或避免 输血。
输血反应类型及处理
发热反应
常见症状为发热、寒战 等,应停止输血并对症
处理。
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 疹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效率。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替代品,解决血源紧张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 液成分的作用及适应症。
输血操作流程
从申请、核对、取血到输血等整个 流程的规范操作。
04
新型输血技术介绍
自体输血技术
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引 流血液回输等技术。
成分输血技术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特定的血液成 分,提高治疗效果。
换血治疗
对于严重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 血治疗,以清除体内抗体和胆红 素。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和 处理并发症。
其他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建立稀有血型库,提前备血,确保患 者用血需求。
输血反应处理
对于输血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
输血传播疾病预防
严格筛选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确 保血液安全。
原因并采取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问题分析
针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 化输血流程、加强输血前评估等。

输血知识培训-PPT(精) (1)

输血知识培训-PPT(精) (1)
2021/1/7
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血清中无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2021/1/7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血型 - Rh血型
➢Rh血型的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 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 ➢1940 Landsteiner等,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 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 命名。
➢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 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 力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手段。
2021/1/7
输血的功能
1. 补充血容量 2. 改善循环状态 3. 增加携氧能力 4. 提高血浆蛋白含量 5. 提高免疫力 6. 改善凝血功能
2021/1/7
二、血 型
➢血型是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依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物质分型。
2021/1/7
输血的注意事项
5.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早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 度输入,以达到止血效果。
6.输血应在4小时内结束,并确保连续滴注,如果输注 超过4小时,血液废弃不用。
7.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如果病人 出现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接上生理盐水观察,并再 次核对血型,必要时封存血制品;遵照医嘱用药,如果 要继续输血,必须经过医生同意后方可输入。
2021/1/7
八、输血反应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反应 ➢5 输血传播疾病 ➢6 其他不良反应
2021/1/7
1.发热反应
➢发生率2%~10%。 一、原因: 1)致热原引起:蛋白质、死亡的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白细胞
白细胞悬液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
在22度以下,保存24小时。 作用是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适用于粒细胞低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感染病人。
4.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可以由全血手工分离制备或
用细胞分离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 血液中采集。
22度,普通袋保存期为24小时,专用袋
输血包括:
1.输全血:
2.成分输血: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浆蛋白
1.全血
每袋200ml—400ml。 保存期依保存液和温度不同而不同。4度
以下保存20-35天。
用于补充血容量,主要是急性出血。
1.全血
输血的原则:
1)血红蛋白大于100g/L可以不输血; 2)血红蛋白小于60g/L,则需要输血; 3)血红蛋白在60—100g/L之间,要根据情况决定是 否输血;结合病人的肺功能和是否继续出血来决定。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方法 已经被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成分输血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血浆、血浆蛋白)用科学的方法分离,依据病人 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按照“缺什么,补什 么”的原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血,而且可以减少各 种输血反应。
2.红细胞
1. 浓缩红细胞
2. 少白红细胞 3. 洗涤红细胞 4. 冰冻红细胞
2.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最常用,容量小,疗效高,不良反应小。 每袋110-120ml,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 红细胞,保存期同全血。 适用于各种急性失血和慢性贫血,特别是 有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和小孩。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输血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巨细胞病毒 一般症状轻,新生儿、器官移植、免疫缺陷者感染严重。
5.输血传播的疾病
4.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
可经血液传播。 5.梅毒
因输入二期梅毒患者的血引起。
6.寄生虫病 如疟疾、丝虫病、弓形体虫病。
输血传播疾病的原因:
检测的病原体存在“窗口期”。
输血的功能
1. 补充血容量
2. 改善循环状态 3. 增加携氧能力 4. 提高血浆蛋白含量 5. 提高免疫力
6. 改善凝血功能
二、血 型
血型是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依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
质分型。 其中最重要的分型有“ABO血型”和“Rh血型”。除此以 外,还有其他罕見的30余种血型。 异型输血可致严重溶血,甚至死亡。
输血的注意事项
2.开始输血及血制品(包括白蛋白)时速度要慢,观察15 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可根据病情需要、年龄及血液成 份调节滴速。 3.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须输入生理盐 水,防止发生反应;输血结束时,继续输入少量生理盐 水,直至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入体内. 4.血液输注过程中不能随意添加药物
输血的“三查、八对、一确认” ⑴三查:①血液有效期;②输血装置是否符合 标准、完整、无破损;③血液质量. ⑵八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门急诊卡号、血型、血量、血袋号、交叉配 血结果 ⑶一确认:确认患者与配血报告单相符.
输血的注意事项
③输血时的查对: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 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急诊 /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 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交叉配 血报告单上双签名及执行时间。
3.溶血反应
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插导尿管,监测 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 7)如发生休克,要进行抗休克治疗。 8)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
3.溶血反应
4.预防:
1)严格执行配血和输血的核查,杜绝错误输血。 2)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不向血内加药物,严格掌握 输血预热温度。
1.发热反应
3.治疗: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应用解热镇痛药,异丙嗪 25mgIM, 或地塞米松5-10mgIV抗过敏治疗,畏寒时注意 保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4.预防: 1)严格检查输血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2)对多次输血者可输入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
2.过敏反应
发生率3%。
1.原因: 1)过敏体质者对血中蛋白质过敏。
3.溶血反应
2.临床表现:
输入少量血后,输血25~50ml后,出现头痛腰背酸痛、 寒颤、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和休克。
手术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渗血,血压下降,应想到溶 血反应的可能。
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DIC,可急性肾衰致死。
3.溶血反应
3.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2)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 药物治疗。 3)将剩余的血及血袋送化验室检验。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热敷双侧肾区,保护肾脏。: 5)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阻 塞。用利尿药加快游离血红蛋白的排出。肾衰可透析。 严重者考虑换血疗法:清除异性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 物
输血相关知识
林梦柯 2016年8月24日
内 容:
一、基本概念
二、血型 三、输血的分类 四、输血的适应征 五、输血前的试验
八、输血反应
九、成分输血 十、血浆代用品 十一、自身输血 十二、血液保护
六、输血注意事项
七、输血基本原则
一、基本概念: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抢救措 施。 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生物工程制 品和血浆。 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 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 力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手段。
有的病原体未列入血液检测标准。
中国爱滋病报告(2007)
卫生部部长陈竺报告,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爱滋病病
毒感染者约70万人,因采供血、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 占9.3%。(2007年11月30日《健康报》) 1985年,我国浙江省4例血友病患者因输注进口Ⅷ因子 而感染爱滋病毒。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河南省因非法采供血数万人感染
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 数民族约为90%。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
三、输血的分类
按血液的来源分:

自体输血 血型相同的同种异体输血
按输血的内容分:


输全血
输成分血
四、输血的适应征
1. 急性大出血:创伤、大手术
2. 择期手术:可选择自体输血 3. 贫血:急慢性贫血
6 其他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
发生率2%~10%。 一、原因: 1)致热原引起:蛋白质、死亡的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 染。 2)免疫反应:常见多次接受输血的人,体内已经存在抗体, 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 抗体反应而发热。 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后15分钟~2h内,畏寒、寒 战,继以高热38~41ºC,轻者1-2小时h后可缓解,有 些病人可伴头痛、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抽搐、呼 吸困哪,血压下降,昏迷。
2.红细胞
2)少白红细胞:是一种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
保存期为4度24小时。试用于输血产生抗体发热病人。
3)洗涤红细胞:将全血去除血浆及白细胞,用生理
盐水洗涤3-4次,最后用生理盐水悬浮。适用于对血浆蛋 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4)冰冻红细胞:去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度下可保存10年、适用于稀有血型的患者或备以后自 身使用。
二、血 型
O型血 各种人中较多见,占40-56%;
A型血 白种人占44%,黑种人和东方人占28%; B型血 东方人占27%;白种人占9% ; AB型血 占4-5%。
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血清中无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血型 - Rh血型
Rh血型的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 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
1940 Landsteiner等,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 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
血型 - Rh血型
Rh血型的发现,对指导输血和进一步提高新生 儿溶血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低蛋白血症:输血浆或血浆蛋白
5. 严重感染:输粒细胞 6. 凝血机制障碍:输入新鲜全血或鲜冰冻血浆,如血友 病 7. 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
五、输血前的试验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不合时;输血史、妊娠史等 )
六、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①取血时查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 性别、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 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核对无误 经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②输血前的查对: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查对供血者与受 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查血袋上的采集日期、有效期, 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 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的姓名、血型、 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3.治疗: 1) 立即停止输血。 2)对所输血液送检,做细菌学检查。 3)采用抗感染和抗休克措施。 4.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按无菌要求采血、贮血、输 血。 2)输血前要检查血液,发现颜色改变、透明度变浊或 产气增多时不得使用。
5.输血传播的疾病
1.病毒型肝炎
发生率为2.4%-27.3%主要为乙肝和丙肝。 2.艾滋病(AIDS)
3.溶血反应
是输血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红细胞 发生非生理性破坏的一种输血反应,死亡率高达20%60%。
3.溶血反应
1.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