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12-6

合集下载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2排列、组合应用题(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2排列、组合应用题(第1课时)

• 4.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⑤ 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并成一组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 5.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 ⑥ __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 所有组合的个数 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⑦ m Cn ____ . m n n 1 n 2 n m 1 A=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n • 6. m n n 1 n 2 n m 1 C =⑨ ____________________. • 7. n m m 1 m 2 2 1
14
题型2
• • • • • • • • •
(2)方程要有实根,需Δ=b2-4ac≥0. 当c=0时,a、b可在1、3、5、7 2 中任取2个,有 A 4 个; 当c≠0时,b只能取5、7. 2 b取5时,a、c只能取1、3,有 A 2 个; b取7时,a、c可取1、3或1、5, 2 有2 A 2 个. 故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共有 2 2 2 A4 A2 2 A2 18 个.
A5 A4
5 4
6
• 2.若2n个学生排成一排的排法数为x,这 2n个学生排成前后两排,每排各n个学生 的排法数为y,则x、y的关系为( ) C • A. x>y B. x<y • C. x=y D. x=2y • 解:第一种排法数为 ,第二种排法数 2n A2 n 为 n n = 2 n ,从而x=y.
25
• 2.元素相邻用“捆绑法”,即将必须相邻的元 素“捆”在一起当作一个元素进行排列. • 3.元素相离用“插空法”,即把可相邻元素每 两个元素留出一个空位,将不能相邻即相离的 元素插入空位中进行排列. • 4.定序元素用“除法”,即n个元素的全排列 中若有m个元素必须按一定顺序排列,这m个 元素相邻或不相邻都可以,

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 第2课时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课时复习课件 理

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 第2课时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课时复习课件 理
∴n-n 1=43.∴n=4,an=11.
∴数列的中间项为 11,项数为 7.
【变式训练】 3.在等差数列{an}中,Sn 表示其 前 n 项和. (1)若 a3+a17=10,求 S19 的值; (2)若 S4=124,Sn-4=54,Sn=210,求项数 n; (3)若 S4=1,S8=4,求 a17+a18+a19+a20 的值.
解析: (1)S19=a1+a219×19=a3+a217×19
=95.
(2)SS4n=-aS1n+-4=a2+an+a3+ana-41=+1a2n-42,+an-3=156,
由两式相加得 a1+an=70. ∴Sn=a1+a2n×n=70×2 n=210. ∴n=6. (3)S4=1,S8-S4=3,S12-S8,S16-S12,S20 -S16 成等差数列,首项为 1,公差为 2,
解得ad1==21. 2,
所以 an=2n+10.
(2)由 Sn=na1+nn2-1d,Sn=242, 得 12n+nn2-1×2=242.解得 n=11 或 n= -22(舍去).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公差为 d,若 d>0,则数列递增; 若 d<0,则数列递减;若 d=0,则数列为常数 列. 2.等差数列的最值 若{an}是等差数列,求前 n 项和的最值时, (1)若 a1>0,d<0,且满足aann≥ +1≤0,0, 前 n 项和 Sn 最大;
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判断或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常见的方法 有以下几种: (1)利用定义:an+1-an=d(常数)(n∈N*); (2)利用等差中项:2an+1=an+an+2;
(3)利用通项公式:an=dn+c(d、c 为常数),d 为公差.当 d≠0 时,通项公式 an 是关于 n 的 一次函数;d=0 时为常函数,也是等差数列; (4)利用前 n 项和公式:Sn=an2+bn(a、b 为常 数).若一个数列的前 n 项和为关于 n 的二次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六篇_数列第2讲_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六篇_数列第2讲_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2讲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泊头一中韩俊华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运用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的基本量问题(知三求二问题,知三求一问题).2.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前n 项和公式及综合应用. 【复习指导】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2.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基础梳理1.等差数列的定义(1)文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叫做 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d 表示(2)符号定义: ①. ②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变式:d = ()1n ≠或n a = ,变式:d = ()n m ≠(其中*,m n N ∈)或n a = 。

(函数的一次式) 3.等差中项如果A =a +b2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4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②等差中项法: ③通项公式法: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则 (m ,n ,p ,q ∈N *).特别的若:m +n =2p ,则(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4)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任意两项的和相等:即: (5)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若d >0,则数列{a n }为 若d=0,则数列{a n }为 若d <0,则数列{a n }为(6)等差数列中公差d= = (7)等差数列中a n =m ,a m =n 则a m+n =(8)若数列{a n } {b n }均为等差数列,则若{c a n +kb n }仍为 ,另外数列 (9)若项数为2n ,则 ①S S -=奇偶; ②S S =偶奇; ③2n S =(用1,n n a a +表示,1,n n a a +为中间两项) (10)若项数为21n +,则 ①S S -=奇偶; ②S S =奇偶; ③21n S +=(用1n a +表示,1n a +为中间项)(11)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2121n n nn a S b T --=(12).23243m m m m m m m S S S S S S S --- ,,,,为等差数列。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理科)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理科)

第1讲 │ 问题思考
► 问题3 集合的运算 (1)A∩B=A∪B的充要条件是A=B.( (2)A∩B=∅的充要条件是A=B=∅.(
) )
第1讲 │ 问题思考
[答案] (1)对;(2)错.
[解析] (1)根据韦恩图分析可知. (2)A∩B=∅时,只要集合 A,B 没有公共元素即可,不一 定是 A=B=∅.
B∩A A ∅ (3)交集:A∩B=______,A∩A=____,A∩∅=____, ⊆ A∩B____A,A∩B=A⇔A⊆ B. ∅ U (4)补集:A∩(∁UA)=____,A∪(∁UA)=____.
(∁UA)∪(∁ (5)∁U(A∪B)=________,∁U(A∩B)=________. UB ) (∁UA)∩(∁UB)
集合 常用逻 辑用语 集合 常用逻 辑用语
集合的含义、运算、 基本关系 命题、充要条件、逻 辑联结词、量词
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理解
2011江苏1 2011陕西12 2010北京20 2010安徽20
解 答 题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第1讲 │ 知识梳理
(4)几个常用集合的表示法 数集 自然数 正整数 集 集 整数集 有理数 集 实数集
N*或N Q R 表示法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N Z 列举法 描述法 (5)集合有三种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 Venn图法 ________.
第1讲 │ 问题思考
► 问题4 元素、集合的关系 (1)a {a}.( ) (2)∅∈{∅}.( ) (3){(1,2)}⊆ {1,2}.( )
第1讲 │ 问题思考
[答案] (1)错;(2)对;(3)错.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理)人教A版-第23讲 正(余)弦定理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理)人教A版-第23讲 正(余)弦定理

1 2 2 = ×4R sinAsinB× 2 2 3π = 2R sinAsin( -A) 4
2
1 2 π = R [ 2sin(2A- )+1]. 2 4 3π π π 5π 因为 0<A< ,所以- <2A- < , 4 4 4 4 π π 3π 所以当 2A- = ,即 A= 时,S△ABC 取最大值. 4 2 8 2+1 2 (SR,它的内接△ABC 中,有 2R(sin2A-sin2C)=( 2a-b)sinB,求角 C 和△ABC 面积 S△ABC 的最大值.
a b c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a2 c2 b 则 2R( 2- 2)=( 2a-b)× , 4R 4R 2R 即 a2-c2=( 2a-b)b, a2+b2-c2 2 π 3π 所以 cosC= = ,于是 C= ,A+B= . 2 4 4 2ab 1 所以 S△ABC= ab· sinC 2
π π π asin -C 2RsinAsin -C sinAsin -C 6 6 6 (3) = = b-c 2RsinB-2RsinC sinB-sinC 31 3 cosC- sinC 2 2 2 = π sin -C-sinC 3 3 3 cosC- sinC 4 4 1 = = . 2 3 3 cosC- sinC 2 2
1 1 3 【解析】由 S= bcsinA,即 3= ×1×c× ,所以 c=4. 2 2 2 所以 a= b2+c2-2bccos120° 1 = 16+1+2×4×1× 2 = 21. a 21 所以 2R= = =2 7. sinA 3 2 a+b+c 2RsinA+sinB+sinC 所以 = = 2R = sinA+sinB+sinC sinA+sinB+sinC 2 7.

【高考调研】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课件 理 新人教版

【高考调研】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课件 理 新人教版
【答案】 C
探究 1 给定解析式求函数的图像是近几年高考重 点,并且难度在增大,多需要利用导数研究单调性知其变 化趋势,利用导数求极值(最值)研究零点.
思考题 1 (2011·安徽文)函数 f(x)=axn(1-x)2 在区间 [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n 可能是( )
A.1 C.3
B.2 D.4
探究 2 ①本题是将不等式证明转化为求函数的最 值,体现了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函数单调性、最值、恒成立等知识证明函数不 等式是近几年高考热点.
思考题 2 (2011·辽宁)设函数 f(x)=x+ax2+blnx,曲 线 y=f(x)过 P(1,0),且在 P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2.
(1)求 a,b 的值; (2)证明:f(x)≤2x-2.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
题型一 导数与函数图像 例 1 (2011·山东)函数 y=2x-2sinx 的图像大致是( )
【解析】 y′=12-2cosx,令 y′=0,得 cosx=14, 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知这个方程有无穷多解,即函数 y =2x-2sinx 有无穷多个极值点,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 坐标原点对称,故只能是选项 C 的图像.
思考题 3 (1)(2011·辽宁文)已知函数 f(x)=ex-2x+a 有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原函数有零点,可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ex-2x+a=0 有解问题,即方程 a=2x-ex 有解.
令函数 g(x)=2x-ex,则 g′(x)=2-ex,令 g′(x)=0, 得 x=ln2,所以 g(x)在(-∞,ln2)上是增函数,在(ln2, +∞)上是减函数,所以 g(x)的最大值为:g(ln2)=2ln2- 2.因此,a 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 g(x)的值域,所以,a∈(- ∞,2ln2-2].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不等式(理科)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不等式(理科)

第六单元 │ 使用建议
(2)从高考的客观情况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 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必考的两个知 识点,我们把探究点不是设置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而 是设置为目标函数的最值(这样可以涵盖线性规划和非线性 规划),含有参数的平面区域以及生活中的优化问题,这样 在该讲就覆盖了高考考查的基本问题. (3)在各个讲次穿插了不等式的应用,但不涉及过度综 合的题目,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不等式应用的广泛性, 不等式更多的、更综合的应用我们留在其余各讲中.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x-a (3)简单的分式不等式 >0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x-b x-a (x-a)(x-b)>0,在解这类不等式时,如果是 >c(c≠0),那 x-b 么应把一端化为零再进行转化.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一个半平面,几个二元一次不 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就表示这些半平面的交集,也就是一个平 面上的区域,要会根据特殊点的位置确定不等式表示的半平 面,正确求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不含实际背景的线 性规划问题,一类是必须首先建立模型的含有实际背景的线性 规划问题,难点是后者,在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准确提炼线性 规划模型,不要忽视了必要的限制条件.
新课标·人教A版
第六单元
不等式
第六单元 │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网络解读
本单元包括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 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 等式. 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 式的性质、两个数式比较大小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单元-数列(理科)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单元-数列(理科)

第五单元 │ 网络解读
2.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区分是重点, 是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核心;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二次函数,首项的正负与公 差的正负影响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关注项数为正自 然数的要求; (3)等差数列的定义是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 依据,等差中项只有唯一的值.求和公式中的两项之和通常结 合性质并利用整体思想求值.
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 第2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n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 列的递推公式.
第27讲 │ 问题思考 问题思考
► 问题 1 数列的概念 (1)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都表示同一个数 列.( ) (2)一个数列中的数是不可以重复的.( )
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 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
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 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
第五单元 数

第27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28讲 等差数列 第29讲 等比数列
第27讲 │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27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27讲 │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表示法(列表、图象、 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第27讲 │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数列的定义
一定顺序 (1)数列的定义:按照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 (2)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 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 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空间角的求法课件 理 苏教版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空间角的求法课件 理 苏教版
解析:如图所示,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 P(0,0,2),B(1,0,0),C(1,2,0),D(0,2,0).∵ AM⊥PD,PA=AD,
第十页,共40页。
∴M为PD的中点,∴M的坐标为(0,1,1).
∴ AC =(1,2,0), AM =(0,1,1),CD=(-1,0,0). 设平面ACM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2)由(1)知, AD1 =(0,3,3), AC =( 3,1,0), B1C1 =(0,1,0). 设 n=(x,y,z)是平面 ACD1 的一个法向量,则
n·AC =0,
n·AD1 =0,
即 3y3+x+3zy==00. ,
令 x=1,则 n=(1,- 3, 3).
设直线 B1C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为 θ,则
连结 AB1,易知△AB1D 是直角三角形,且 B1D2=BB12+ BD2=BB21+AB2+AD2=21,即 B1D= 21.
在 Rt△AB1D 中,cos∠ADB1=BA1DD=
3= 21
721,即 cos(90°
-θ)=
721.从而 sin θ=
21 7.
即直线 B1C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第三页,共40页。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易求出余弦值为负值而盲目得出答案而
忽视了夹角为0,π2.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注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应为
线面角的正弦值.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二面角是锐角或钝角由
图形决定.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锐角时cos
θ=
|n1·n2| |n1||n2|
∴cos〈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ppt)目录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ppt)目录

Page 12
目录 CONTENTS
第二章
2.1 函数及其表示 2.2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4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2.5 指数与指数函数 2.6 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幂函数 2.8 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 2.9 函数与方程
函数
2.10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一讲:三角函数
S ABC=1/2bcsinA=1/2absinC=1/2ah,可得sinA=√15/8,sinC=√15/4。
∴cosA=7/8,cosC=1/4,
∴cos(A-C)=7/8 x 1/4 + √15/8 x √15/4
=11/16 c=2
A
b=2
h=√15/2
Page 21
B
C 1/2 a
1/2
C、﹙1,+∞﹚
D、[1,+∞﹚
解析:由于3x>0,所以3x+1>1,所以f(x)>0,集合表示为(0,+∞),答案为A
2、已知函数y=2x+1的值域为(5,7),则对应的自变量x的范围为(

A、[2,3)
B、[2,3]
C、(2,3)
D、(2,3]
解析:根据题意:5<2x+1<7,解得2<x<3,用集合表示为(2,3),答案为C
A [1,2]
解析:解二元一次不等式x2 +2x-8≤0,可得-4≤x≤2,所以M为[-4,2]; 解不等式3x-2≥2x-1,可得x≥1,所以N为[1,+∞﹚。此时我们可以应用数轴马 上解决问题:
-4 0 1 2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答案:A 启示:掌握好数轴工具,在集合、函数问题( B
B、﹙-∞,5]

D、[5,+∞﹚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理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3)将函数 f(x)=sin ωx 的图象向右平移4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y
=sinωx-π4的图象,因为所得图象经过点34π,0,则 sin
ω 2π
=0,所以ω2 π=kπ(k∈Z),即 ω=2k(k∈Z),又 ω>0,所以 ωmin
=2.
答案 (1)A (2)C (3)2
.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2)设 t=sin x-cos x,则 t2=sin2x+cos2x-
2sin xcos x,sin xcos x=1-2 t2,且- 2≤t≤ 2. ∴y=-t22+t+12=-12(t-1)2+1.
当 t=1 时,ymax=1; 当 t=- 2时,ymin=-12- 2.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例 1】 (1)函数 y=tan 1x-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2)函数 y=2sinπ6x-π3(0≤x≤9)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A.2- 3
B.0
C.-1
D.-1- 3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tan x-1≠0, 解析 (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x≠π2+kπ,k∈Z, 即xx≠≠π4π2++kkππ,,kk∈∈ZZ,.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π4+kπ 且 x≠π2+kπ,k∈Z}.
msin ω2xcosω2x在区间-3π,π3上单调递增,则 ω 的取值范围是
()
A.0,23
B.0,32
C.3堂总结
解析 (1)由 f(x)=sin2x+sin xcos x
()
π A.2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7 若将本例(2)中点 A 变为 A′( ,2),则|PA′|+|PM|的 2 最小值是多少?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7 【解】 点 A′( ,2)在抛物线内部, 2 则|PA′|+|PM|≥|A′M|, 当且仅当 P、A′、M 三点共线即直线 PA′垂直于 y 轴时 取等号, 7 ∴|PA′|+|PM|的最小值为 . 2 此时点 P 的纵坐标 y=2. 代入 y2=2x,得 x=2,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2,2).
【解】 (1)将(1,-2)代入 y2=2px,得(-2)2=2p· 1, 所以 p=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其准线方程为 x=-1.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l,其方程为 y=-2x+t.
y=-2x+t, 由 2 得 y2+2y-2t=0. y =4x,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 1 所以 Δ=4+8t≥0,解得 t≥- . 2 5 . 5 |1×2-2×1-t| |t| 又点 A(1,-2)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5 5 另一方面,由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 d= |t| 5 = ,则 t=± 1. 5 5 1 1 因为-1∉[- ,+∞),1∈[- ,+∞), 2 2 ∴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 l 存在,其方程为 2x+y-1=0.
从近两年的高考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 质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档 题目,有时也与向量、不等式等综合命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
创新探究之九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创新题 (2011· 湖南高考)已知平面内一动点 P 到点 F(1,0)的距离 与点 P 到 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 1.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设 l1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A,B,l2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D,E, → EB → 求AD· 的最小值.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2课时 排列、组合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2课时 排列、组合
答案 70 种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解法一 直接法,可以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1 台, 或者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 取 1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所以共有 C2· 1+ 4 C5 C1· 2=70 种选法. 4 C5 解法二 间接法,从 9 台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 9 法,从甲型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从乙型电视机 4 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这两种取法不符合条件,所以符 5 合条件的取法为 C3-C3-C3=70 种. 9 4 5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1.两个概念 (1)排列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m≤n),按照 一定顺
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
一个排列.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2)组合 从 n 个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 并成一组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叫做从 n
解析 据题意知 4 个不同的商业广告可排在中间的 4 个位置上共有 A4种方法,再将 2 个公益广告排在首末 2 4 个不同的位置共有 2 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 的播放方式共有 2A4=48 种. 4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安排 7 位工作人员在 5 月 1 日到 5 月 7 日值班, 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 5 月 1 日和 2 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条性质 (1)E(C)=C(C为常数) (2)E(aX+b)=aE(X)+b(a、b为常数) (3)E(X1+X2)=EX1+EX2 (4)如果X1,X2相互独立,则E(X1· 2)=E(X1)E(X2) X (5)D(X)=E(X2)-(E(X))2 (6)D(aX+b)=a2· D(X)
双基自测 1.(2010· 山东)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 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 A. 6 5 6 B. C. 2 D.2 5 ).
甲、乙两人所付的租车费用之和ξ的分布列为 ξ 0 P 2 4 6 8
1 5 5 3 1 8 16 16 16 16
1 5 5 3 1 7 所以E(ξ)=0×8+2×16+4×16+6×16+8×16=2.
考向二
均值与方差性质的应用
1 【例2】►设随机变量X具有分布P(X=k)= 5 ,k=1,2,3,4,5,求 E(X+2)2,D(2X-1), DX-1. [审题视点] 利用期望与方差的性质求解.
1 1 1 1 1 15 解 ∵E(X)=1×5+2×5+3×5+4×5+5×5= 5 =3. 1 1 2 1 2 1 1 2 2 E(X )=1×5+2 ×5+3 ×5+4 ×5+5 ×5=11.
2
1 1 1 1 2 2 2 D(X)=(1-3) × +(2-3) × +(3-3) × +(4-3) × +(5- 5 5 5 5
答案 A
5.(2010· 上海)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由下表给出: ξ 7 8 9 10
P 0.3 0.35 0.2 0.15 该随机变量ξ的均值是________. 解析 由分布列可知E(ξ)=7×0.3+8×0.35+9×0.2+
10×0.15=8.2. 答案 8.2
考向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
1 1 1 3 1 2 20 10 20 5
1 1 1 3 1 ∴E(X)=0×2+1×20+2×10+3×20+4×5=1.5. 1 1 1 2 2 D(X)=(0-1.5) × 2 +(1-1.5) × 20 +(2-1.5) × 10 +(3-
2
3 1 2 1.5) ×20+(4-1.5) ×5=2.75.
2 7 E(Y)=E(2X+3)=2E(X)+3=- +3= . 3 3 答案 A
3.(2010· 湖北)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 ξ 7 8 9 1 0
P x 0.1 0.3 y 已知ξ的期望E(ξ)=8.9,则y的值为________. A.0.4 B.0.6 C.0.7 D.0.9 解析 x+0.1+0.3+y=1,即x+y=0.6.① 又7x+0.8+2.7+10y=8.9,化简得7x+10y=5.4.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x=0.2,y=0.4.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0+1+2+3=5×1,解得,a=-1. -1-12+0-12+1-12+2-12+3-12 s2 = 5 =2. 答案 D
2.已知X的分布列为 X -1 0 1 P 设Y=2X+3,则E(Y)的值为( 7 A. B.4 C.-1 D.1 3 解析 1 1 1 E(X)=- + =- , 2 6 3 1 2 1 1 3 6 ).
基础梳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x1 x2 „ xi „ xn P p1 p2 „ pi „ pn
(1)均值 称E(X)=x1p1+x2p2+„+xipi+„+xnpn为随机变量X的均值 或 数学期望 ,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 平均水平 . (2)方差 称D(X)= [ xi-E(X)]2pi为随机变量X的方差,它刻画了随机变
2
1 1 3) × = (4+1+0+1+4)=2. 5 5
2
∴E(X+2)2=E(X2+4X+4) =E(X2)+4E(X)+4=11+12+4=27. D(2X-1)=4D(X)=8, DX-1= DX= 2.
若X是随机变量,则η=f(X)一般仍是随机变量,在求η的期望 和方差时,熟练应用期望和方差的性质,可以避免再求η的分 布列带来的繁琐运算.
2
(2)由D(η)=a2D(X),得a2×2.75=11,即a=± 2. 又E(η)=aE(X)+b, 所以当a=2时,由1=2×1.5+b,得b=-2. 当a=-2时,由1=-2×1.5+b,得b=4.
a=2, ∴ b=-2, a=-2, 或 b=4,
即为所求.
考向三 均值与方差的实际应用 【例3】►(2011· 福建)某产品按行业生产标准分成8个等级,等 级系数X依次为1,2,„,8,其中X≥5为标准A,X≥3为标准B. 已知甲厂执行标准A生产该产品,产品的零售价为6元/件;乙 厂执行标准B生产该产品,产品的零售价为4元/件,假定甲、 乙两厂的产品都符合相应的执行标准. (1)已知甲厂产品的等级系数X1的概率分布列如下所示: X1 5 6 7 8
i=1 n
量X与其均值E(X)的平均 偏离程度 ,其算术平方根 DX 为随 机变量X的标准差.
两个防范 在记忆D(aX+b)=a2D(X)时要注意:D(aX+b)≠aD(X)+b, D(aX+b)≠aD(X). 三种分布 (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p,D(X)=p(1-p); (2)X~B(n,p),则 E(X)=np,D(X)=np(1-p); (3)若X服从超几何分布, M 则E(X)=n N .
P 0.3 0.2 0.2 0.1 0.1 0.1
(3)乙厂的产品更具可购买性.理由如下: 因为甲厂产品的等级系数的数学期望等于6,价格为6元/件, 6 所以其性价比为6=1. 因为乙厂产品的等级系数的数学期望等于4.8,价格为4元/件, 4.8 所以其性价比为 4 =1.2. 据此,乙厂的产品更具可购买性.
0.3 0.2 0.2 0.1 0.1 0.1
用这个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将频率视为概率,可得 等级系数X2的概率分布列如下: X2 所以 E(X2)=3×0.3+4×0.2+5×0.2+6×0.1+7×0.1+8×0.1= 4.8. 即乙厂产品的等级系数的数学期望等于4.8. 3 4 5 6 7 8
4.设随机变量X~B(n,p),且E(X)=1.6,D(X)=1.28,则 ( A.n=8,p=0.2 C.n=5,p=0.32 B.n=4,p=0.4 D.n=7,p=0.45 ).
解析 ∵X~B(n,p),∴E(X)=np=1.6,
n=8, D(X)=np(1-p)=1.28,∴ p=0.2.
用这个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将频率视为概率,求等 级系数X2的数学期望. (3)在(1)、(2)的条件下,若以“性价比”为判断标准,则哪个 工厂的产品更具可购买性?说明理由.
产品的等级系数的数学期望 注:(1)产品的“性价比”= ; 产品的零售价 (2)“性价比”大的产品更具可购买性. [审题视点] (1)利用分布列的性质P1+P2+P3+P4=1及E(X1)=6 求a,b值.(2)先求X2的分布列,再求E(X2),(3)利用提示信息 判断.
第6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 2.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指导】 均值与方差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两个重要数字特征,是高考在 考查概率时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掌握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公 式,并能运用其性质解题.
P 0.4 a b 0.1 且X1的数学期望E(X1)=6,求a,b的值;
(2)为分析乙厂产品的等级系数X2,从该厂生产的产品中随机 抽取30件,相应的等级系数组成一个样本,数据如下: 3 5 3 3 8 5 6 3 4 7 5 3 8 3 4 3 4 4 5 6 3 4 4 8 5 3 7 5 6 7

(1)因为E(X1)=6,所以5×0.4+6a+7b+8×0.1=6,即6a
+7b=3.2. 又由X1的概率分布列得0.4+a+b+0.1=1,即a+b=0.5.
6a+7b=3.2, 由 a+b=0.5, a=0.3, 解得 b=0.2.
(2)由已知得,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如下: X2 f 3 4 5 6 7 8
【例1】►A、B两个代表队进行乒乓球对抗赛,每队三名队 员,A队队员是A1、A2、A3,B队队员是B1、B2、B3,按以往多 次比赛的统计,对阵队员之间的胜负概率如下: 对阵队员 A队队员胜的概率 A队队员负的概率 A1和B1 A2和B2 A3和B3 2 3 2 5 2 5 1 3 3 5 3 5
现按表中对阵方式出场胜队得1分,负队得0分,设A队,B队 最后所得总分分别为X,Y (1)求X,Y的分布列;(2)求E(X),E(Y). [审题视点] 首先理解X,Y的取值对应的事件的意义,再求X, Y取每个值的概率,列成分布列的形式,最后根据期望的定义 求期望.
2 3 P(Y=2)=P(X=1)=5,P(Y=3)=P(X=0)=25. 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3 2 28 8 P 25 5 75 75
Y的分布列为 Y 3 2 1 P 0
3 2 28 8 25 5 78 75
8 28 2 3 22 (2)E(X)=3× +2× +1× +0× = ; 75 75 5 25 15 23 因为X+Y=3,所以E(Y)=3-E(X)=15.
【训练2】 袋中有2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记上0号的有10 个,记上n号的有n个的标号. (1)求X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 (2)若η=aX+b,E(η)=1,D(η)=11,试求a,b的值.

(1)X的分布列为 X 0 P 1 2 3 4
(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关键是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 布列,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2)由X的期望、方差求aX+b的期望、方差是常考题之一,常根 据期望和方差的性质求解.
【训练1】
(2011· 四川)本着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租自行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