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八回,对整部书有着提纲挈 领的意义。《红楼梦》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 到衰的发展过程,写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人 物和种种社会生活现象,是通过贾宝玉、薛 宝钗、林黛玉三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 具体讲是“黛死钗嫁,宝玉出走”这样一条 情节贯穿线来展开和表现的。


《红楼梦》第八回是书中这三个主要人物第 一次集中活动,是“木石姻缘、金玉良缘” 矛盾冲突和磨擦第一次的表现,是他们的性 格和处事方式的第一次显露,是他们爱情婚 姻悲剧发展走向和结局的第一次暗示。因此, 有人说第八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总纲。 本回主要围绕人物形象、情节场面等展开进 行。
1、《红楼梦》写出贵族大家庭必然崩溃的 命运,表现在: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 霍浪费;贾府子弟们精神上堕落空虚,道德 败坏,荒淫无耻;贾府在社会上胡作非为、 残害人命;贾府家庭关系上的重重矛盾。 2,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 运。封建社会里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宗教 信仰、思想观念以至风俗习惯等等,曹雪芹 都做了广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审视。 3,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悲 剧,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探究。
长篇小说在清代文学成就最高

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的长篇小说, 寄托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与人生思考,无论从思 想内容还是艺术价值上,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最完美 的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一、曹雪芹:“生于繁华, 终于沦落”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曹 寅为康熙“侍读”。康熙南 巡六次,五次驻曹家。雍正 即位曹家失势,遭抄没,迁 回北京。雪芹晚年贫居北京 西山, “举家食粥”。 《红楼梦》“批阅十载,增 删五次”。

高潮、结局:喜结秦晋(10—14)娶美女婴宁改变性格。

婴宁和子服一起回家,王母和吴生都疑之是鬼。 但婴宁仍“浓笑”、“大笑”,以率真感染王母, 给王家带来欢乐,并以笑声化解王家矛盾,王母 便让她和子服结为夫妻。不久,因“笑”诱发西 邻子的邪心,婴宁变成朽木惩治了这个浪荡子, 却令王子服受责,婴宁自此不笑。后来,因感动 于王家爱己无异心,转而哽咽,遂于一天夜里, 告诉王子服她的身世,并求他迁其鬼母的坟与自 己的生母合葬。再过一年,婴宁生下一子,在娘 怀里就不怕生人,和婴宁一样爱笑。
赏析:情节细致入微、绝妙传神

宝玉至梨香院探望在家养病的宝钗,宝钗因早记 挂着宝玉项上的那块通灵宝玉,就要求拿下来细细 的鉴赏一番。她把玉托于掌上,“看毕,又重新翻 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 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 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 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 也赏鉴赏鉴。’”于是宝玉也细细赏鉴了宝钗的金 锁及上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笑问: ‘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 ‘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 那里来。”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小说最高峰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
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良传统,达到中国文言 小说最高峰。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 是记述的意思,“异”指荒诞 不经的奇闻异事,《聊斋志异》 是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 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 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 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 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 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 愤”。

上述情节场面描写,是“金玉姻缘”的第一次证 合。莺儿、宝玉所说上面的话儿是“一对儿”,就 正透露了这方面的讯息。而此段文字传神处则在宝 钗身上。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这写 出了宝钗看玉乃是有心,这暗点出宝钗心内已意识 到玉上的两句话和自己项圈上的是一对儿;“乃回 头向莺儿笑道”,并先后两次“嗔她不去倒茶”的 神态表情,则把这个因正是了“金玉之缘”而满心 喜悦、但又不愿袒露内心情感的贵族少女的性格恰 如其分地刻画了出来。
三、人物性格特征的鲜明生动 抓住人物个性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地进 行描写渲染,是婴宁形象鲜明生动的主要原 因。
《婴宁》中环境描写很成功,突出鲜花描 写,人与花相映相照,处处充满浓郁的象征 意味。
分析婴宁形象及作者写作意图
1、婴宁的形象
(1)爱花,突出其形象美
①初见王生:“拈梅花一朵”
②再见王生:“执杏花一朵”

再从“黛玉含酸”来看:第八回写宝玉 在宝钗处说笑,一语未了,黛玉进来了。黛 玉对宝玉独自来宝钗处玩流露出明显的不快, 特别是后来薛姨妈请吃酒,宝玉本欲吃冷酒, 但经宝钗一劝说,他就马上听从了。可巧此 时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说 是紫鹃使她送的,黛玉便借机奚落宝玉: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 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些!”
解析蒲松龄《婴宁》整体构思
一、整体构思的独特奇妙,婴宁的母亲是 狐狸,但她的父亲秦某却是人。这一巧妙构 想,使婴宁同时兼具人与狐的双重身份,从 而也就具有了人与狐的双重性格特征,同时 也为她自由出入于鬼蜮和人间开启了方便之 门。
二、独特的鬼母形象的设置。 全部故事情节,都是鬼母导演的一幕幕喜 剧,而作者顺势写来,始终不点破,完全让 读者思而得之,从而收到了机巧四伏、趣味 横生的艺术效果,这确是小说整体构思的高 明之处。从主题表达上看,作者对婴宁的看 法,以及对她性格转变走向的安排,是通过 鬼母的言行使这些看法和意图得到了点示, 使整个构思巧妙,含蓄多藏。
发展:山中恋情(5—9)寻婴宁王子服巧
遇姨亲。 王子服相思难耐,独自入山寻找,果然找 到婴宁一家,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 王即停留不回。养母鬼妈妈说王子服与婴 宁还是表亲,答应让王见婴宁。王子服重 会婴宁,婴宁“隐笑”、“嗤笑”、“忍 笑”、“复笑”、“大笑”、“狂笑”不 止,全然不知礼数,憨纯无比。甚至当王 子服向她讲述男女之爱要同寝时,她竟以 “不惯与生人睡”回答,并将此事告诉鬼 母。
③爱花成癖。
——鲜花配美人,美丽清新
花是自然的,写花就是
写婴宁的天然自在; 花是纯洁的,写花就是 写婴宁的纯真童贞; 花是沁人心脾的,写花 就是写婴宁美好的心灵。
(2)爱笑,突出其心灵美
①初见王生:“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 笑语自去。” ②再见王生:“举头见生,含笑拈花而入。” ③正式见王生:“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④在花园的树上见到王生:“见生来,狂笑欲 堕.……” ⑤见吴生:“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⑥平日里:“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 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⑦结婚时:“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 仰,遂罢。” ⑧母忧怒时:“女至,一笑即解。” ——爽朗率真,天真烂漫,纯真可爱.不受礼法约束。
第八回梗概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 一日午后,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 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 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 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也是所谓“金玉良缘” 的根据。

这时黛玉也来探望宝钗,见宝玉宝钗在一 起,心下不悦。薛姨妈留他们吃饭。席间宝 玉听从宝钗的话不喝冷酒,更使黛玉含酸。 于是,借小丫头雪雁送来手炉之机,黛玉趁 机奚落了宝、钗一顿。宝玉深感郁闷喝醉回 房。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
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蒲松 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 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 的要数婴宁。他称这女孩儿 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 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蒲 松 龄
婴 宁
1.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 结构。 2.把握人物性 格特点,理解作者的 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 象,对人物能作出自 己的分析,提出自己 独到的见解。

红楼梦第八回
第八回写的表面是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的事情, 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它却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在第八回中,薛宝钗小病,宝玉前来梨香院探 视,寒暄之后,二人先是互看通灵玉,而后因宝玉 嗅到宝钗身上有一种奇香,说到清香、药香,谈话 间黛玉也来探望宝钗,于是薛姨妈摆茶烫酒款待他 们。单看故事似乎近于平淡,但细细地品味就能从 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琐事中看到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征 和他们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

宝玉接近宝钗,黛玉心中含酸;宝玉亲 近黛玉,宝钗内心也自不满,三人之间的关 系呈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只是由于钗、 黛的性格脾气不同,各自的表现方式不同而 已。
《红楼梦》的主线和灵魂
是《红楼梦》的主线和灵魂。 林黛玉重“情”,宝钗守“礼”,宝玉 “重情不重礼” 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 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意难平 而出家”,宝钗“婚后守活寡”。

——单纯天真、未经尘世浸染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在一起表现,
有花必有笑,笑中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 真可爱的“婴宁”。
分析婴宁形象及作者写作意图
1、婴宁的形象
(1)爱花,突出其形象美
(2)爱笑,突出其心灵美 (3)“呆痴如婴儿” 2、作者写作意图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在一起表现,
清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清代文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
清代初期大致指顺治、康熙、雍正年 间。 中期指乾隆、嘉庆及道光二十年 (1840) 以前。 晚期则指鸦片战争之后至清朝灭亡的 时期。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
家,小说家。 蒲松龄一生穷愁潦倒。他出生 于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 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 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成了秀才, 名扬乡里,此后虽多次参加科举 考试,但始终没能通过乡试,当 上举人 。 直到七十二岁才得了 一个贡生。
返回
掌握重点
1.婴宁形 象及其象征意义。 2.独特的 艺术构思。
返回
小说情节
开端:上元邂逅(1—4)遇美女王子服相思
成疾。 元宵灯会时节,王子服出游,偶遇一笑容可 掬的女子婴宁,一见倾心。婴宁却“遗花地 上,笑语自去”。王子服捡到婴宁丢落的梅 花,难忘其笑貌,相思成疾。表兄吴生诳说 女子是他的表妹,在西南三十里的山中,王 子服则“颜顿开”,“喜溢眉宇”。
清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戴新 安
清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清初,民族意识,故国之思,以不同形式、 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清中叶,经济文化走向繁荣,文字狱频繁。 形成所谓“乾嘉学派”。文学创作流行复古 拟古和形式主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 的综合鼎盛期并带有终结的性质。
简述《红楼梦》内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以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贾 府从盛而衰的描写,讲述了贾宝玉和一群红 楼女子及许多人的悲剧命运;展示了广大社会 生活面和人生体验,以及不同人生价值观的 冲突等。内容深广,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创 作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
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 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 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 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 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 乐之”。

(3)“呆痴如婴儿” 突出其性情真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似 贼!”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己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斫一巨捆负 送之” 对王生的示爱茫然不知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对于男女之事一窍不通 对其母说:“大哥欲我共寝” 不通人情世故
突出其性情真
有花必有笑,笑中常带痴,塑造了一个 纯真可爱的“婴宁”。
蒲松龄在《婴宁》中是怎样突出婴宁性格特征

为了突出婴宁爱笑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 “遥对法”、“反证法”、“先声夺人法” 等丰富多变的艺术技巧,或深入表现其笑声、 笑容、笑态,或以旁人的眼光从侧面描写, 或写近听,或对笑容进行动态描写,或化动 为静,将一刹那的笑容凝固为静态画面,将 婴宁的笑刻画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