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二轮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三轮总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维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三轮总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 CO和S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SO2 S+2CO2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可得 2CO(g)+SO2(g) === 2CO2(g)+S(s) ΔH=2ΔH1-ΔH2=2×(-283.0 kJ/mol)-(-296.0 kJ/mol)
=-270.0 kJ/mol [答案] 2CO(g)+SO2(g) === 2CO2(g)+S(s);
进行(如炭的燃烧).而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如
NH4Cl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
二、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根据键能计算 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计算
(1)燃烧热:Q放=n(可燃物)×ΔHC
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C为该可燃物的燃烧热
(2)反应热的符号使用不正确,即吸热反应未标出“+”,放 热反应未标出“-”号. (3)漏写ΔH的单位而造成错误. (4)反应热的数值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而造成错误.
(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而造成错误.
高考真题
2.(2010· 全国卷Ⅱ)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25℃,101 kPa): 13 ①C4H10(g)+ O2(g) === 4CO2(g)+5H2O(l) 2 ΔH=-2 878 kJ/mol 13 ②C4H10(g)+ O2(g) === 4CO2(g)+5H2O(g) 2 ΔH=-2 658 kJ/mol
9 ③C4H10(g)+ O2(g) === 4CO(g)+5H2O(l) 2 ΔH=-1 746 kJ/mol 9 ④C4H10(g)+ O2(g) === 4CO(g)+5H2O(g) 2 ΔH=-1 526 kJ/mol

2018年东北师大附中二模考试化学答案

2018年东北师大附中二模考试化学答案

三省三校2018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参考答案26.(14分)(1) PbSO 4 (s) + CO 32─(aq) PbCO 3(s) + SO 42─ (aq) (2分,不标状态不扣分)CO 2 (1分,多答出NO 、NO 2不扣分)(2)铁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到滤液C 中,影响PbCrO 4纯度 (2分) (3)2Pb 2++ 2OH ─+Cr 2O 72─ 2PbCrO 4↓+H 2O (2分)(4)(NH 4)2SO 4 (2分) 洗涤、干燥 (2分,只写洗涤不扣分)(5) 不能 (1分) 除去铜、镉的过程中添加了锌粉,最终ZnO 中的锌元素不完全来自于铅锌废渣,无法计算铅锌废渣中锌元素的回收率 (2分) 27.(14分)(1)465 (2分) ① 氧化裂解反应是放热反应,节约能源 ②氧化裂解反应热力学趋势上大(1分,答出一点即可)(2)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升高 (2分) C (2分)(3)2 (1分) 比值小于2时,乙烯的收率降低;比值大于2时,乙烯的收率并未增加且产生更多的积炭,堵塞反应管(2分)(4)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恒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器体积,降低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2分) (5)K P = 7521kPa (2分) 28.(15分)(1)三颈烧瓶 (1分) 使滴液漏斗中液体上下气压相同,滴液漏斗中盐酸能顺利滴下(2分) 防止C 中生成的晶体被氧化 (1分)(5)洗去晶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1分) 洗去晶体表面的水,防止潮湿状态晶体被氧化(1分)(6)空气 (1分,答案合理即可) 7103.6-⨯ (2分) 35.(15分)(1)(2分) (2)O>N>P(2分)(3)每个H 2O 平均形成的氢键数目比每个HF 平均形成的氢键数目多(2分)(4)(2分)(5)① sp 2杂化 (1分) 三角锥形 (1分) ② BBr 3+PBr 3+3H 2BP +6HBr (2分)(6)12 (1分) (2分)36.(15分)(1)硝基、醚键 (2分,各1分)(2)取代反应 (1分) (3) 1分)(4) (2分)(5) (2分)(6)9种 (2分)2分,任写一种)(7)(3分,答案合理即可)高温 2s2pA32110176N a ⨯⨯∆。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2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2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课标要求]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和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3.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

2.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原因:(1)微观上: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若前者大为吸热反应,后者大为放热反应;(2)宏观上: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若前者小于后者为吸热反应,前者大于后者为放热反应。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①燃烧②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2)吸热反应:①CO、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③大多数分解反应。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三步骤”:(1)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标明物质的状态;(3)计算并写出对应的反应热ΔH。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①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能量守恒。

(2)反应热①含义: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②符号与单位: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1。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实验探究①镁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指示温度升高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该反应放出热量②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感觉c.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黏结到烧杯的底部d.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该反应吸收热量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放出能量,有的吸收能量。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讲义: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讲义: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材复习——打牢基础,基稳才能楼高1.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物质的组成(构成)图示2.物质的分类(1)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详见(2)(3)(3)常见纯净物的分类(4)注意物质分类的“5个误区”①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误认为一种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

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

③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如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又如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④误认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⑤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3.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2)液体混合物(3)固体混合物[对点练习]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3)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4)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5)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均属于混合物(×)(6)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7)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8)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9)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10)NaHSO4、NaHCO3都属于酸式盐,溶液都呈酸性(×)(11)由NaH2PO2是正盐知H3PO2是一元酸(√)(12)Cu(OH)2·CuCO3属于碱式盐(√)解析:(1)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是由分子保持的。

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讲义(含答案)

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讲义(含答案)

2018学年⾼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讲义(含答案)第⼀单元??原⼦核外电⼦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核外电⼦的排布、元素周期律[课标要求]1.知道核外电⼦能量⾼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的原⼦结构⽰意图。

3.通过分析1~18号元素原⼦核外电⼦排布、原⼦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它们的递变规律,并由此认识元素周期律。

4.初步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核外电⼦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原⼦核外电⼦排布规律的“1个最低”和“3个最多”:(1)“1个最低”——核外电⼦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层⾥;(2)“3个最多”——①各电⼦层最多容纳电⼦数2n2;②最外层电⼦数最多8个;③次外层电⼦数最多18个。

2.原⼦中,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

3.电⼦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属性逐渐减弱,⾮⾦属性逐渐增强,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4.微粒半径⼤⼩的变化规律(1)电⼦层数相同时,随原⼦序数的递增,原⼦半径逐渐减⼩;(2)最外层电⼦数相同时,随电⼦层数的递增,原⼦半径逐渐增⼤;(3)具有相同核外电⼦排布的离⼦,原⼦序数越⼤,离⼦半径越⼩。

原⼦核外电⼦的排布1.原⼦结构(1)原⼦的构成(2)原⼦结构的表⽰⽅法——原⼦结构⽰意图(以钠原⼦为例)2.原⼦核外电⼦排布(1)电⼦的能量与电⼦层含有多个核外电⼦的原⼦中,电⼦运动的主要区域离核有远有近,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能量较⾼,可以认为电⼦在原⼦核外是分层排布的,且把核外电⼦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层,各电⼦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电⼦层。

(2)稀有⽓体元素的原⼦核外电⼦排布(3)①电⼦排布规律电⼦在原⼦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层⾥,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L层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不可能为10B.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一定是1C.催化剂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D.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解析:选D 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0,如H元素与Na元素,错误;B项,短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若为长周期原子序数差不一定是1,如第4周期,相差11,错误;C项,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元素,错误;D 项,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

2.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F B.ClC.Br D.I解析:选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选A。

3.某元素的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2周期零族B.第3周期ⅡA族C.第2周期ⅥA族D.第3周期ⅢA族解析:选B由题意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3周期ⅡA族,故B正确。

4.下列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金属性:K>Na>LiB.氧化性:F2>Cl2>Br2C.还原性:I->Br->Cl-D.酸性:HClO>H2SO4>H3PO4解析:选D D项,HClO为弱酸,而H2SO4为强酸,故D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ⅠA、Ⅱ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D.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解析:选D由于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A错误;ⅠA族中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强,可说明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C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6.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解析:选BC O无最高正价,F和稀有气体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多电子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正确;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与最高价含氧酸(H3PO4、H2SO4、HClO4)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正确;过渡元素是第3纵行到第12纵行的元素,包括了七个副族与第Ⅷ族,D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4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4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标要求]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知道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认识人类活动包括化学物品的制造和应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知道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1.四个重要化学反应:(1)制印刷电路板:2FeCl 3+Cu===CuCl 2+2FeCl 2;(2)粗硅的制取:SiO 2+2C=====高温Si +2CO ; (3)石灰石-石膏法脱硫:SO 2+Ca(OH)2===CaSO 3+H 2O,2CaSO 3+O 2===2CaSO 4。

2.六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及成因:(1)温室效应:CO 2;(2)酸雨:SO 2、NO x ;(3)臭氧空洞:NO x 、氟氯烃;(4)光化学烟雾:NO x 、碳氢化合物;(5)赤潮(或水华):含N 、P 的废水;(6)白色污染:废弃塑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许多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化学不仅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也联系紧密。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上述新兴学科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化学与这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还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

2.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是其他六大技术发明的物质基础人类在20世纪发明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

其中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也为其余六大技术的发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1)电子器件中印刷电路线的制作取一块敷铜板(单面敷有铜箔的树脂绝缘板),除去铜箔上的油污,洗净、吹干,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待油漆干后放入浓三氯化铁溶液中。

约20 min 后,用镊子取出,洗净、吹干。

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掉油漆,就得到了一块用铜箔绘制在树脂板上的线路图。

FeCl 3溶液腐蚀铜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阶段质量检测(二) 苏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阶段质量检测(二) 苏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阶段质量检测(二)苏教版必修2(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燃烧沼气不会产生大气污染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

A项,大量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故不正确;B项,燃烧沼气也会产生污染,如SO2,故不正确;C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仍需开发新能源,故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D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B错误;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引发,C错误;H2燃烧时,H2发生了氧化反应,但燃烧为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A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C.2v(X)=v(Y) D.3v(W)=2v(X)解析: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A项v(W)=v(Z),B项3v(X)=2v(Z),C 项2v(X)=v(Y),D项2v(W)=3v(X)。

答案:C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钠原子与氯气反应生成食盐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视为“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活泼D.HCl+NaOH===NaCl+H2O为放热反应解析:因为氮分子内部存在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

2018金版新学案大二轮高中化学3.11复习课件

2018金版新学案大二轮高中化学3.11复习课件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3)Cl、S、N 的氢化物中: ①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试管中充满该气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氢硫酸溶液中通入 SO2 气体,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表明 SO2 具有________性。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第 11 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二轮化学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教学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三 专题突破练
(3)①NH3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H2S+SO2===3S↓+2H2O 氧化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沾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充满氨气 ②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4)①H2SiO3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Word版含解析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牢记物质组成的5组概念1.元素与核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元素有1H、2H、3H 3种原子,即3种核素。

2.单质与化合物3.游离态与化合态4.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5.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基点小练]1.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①、②、③、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⑤;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⑥、⑧;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和③;属于单质的有:①、③、⑤;属于化合物的有:②、⑥、⑧、⑨;属于混合物的有:④、⑦。

[名师点拨]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2.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看物质组成二、明辨物质的2种分类标准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铜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胶体⑧NaCl溶液三、规避物质分类的“三大误区”误区一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2与C6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炔,后者为苯。

误区二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1)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2)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课件:第十二章+第二板块+2.2+非选择题中的实验命题点(145张PPT)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化学课件:第十二章+第二板块+2.2+非选择题中的实验命题点(145张PPT)

d.锥形瓶
流程应用
对点训练
(2017·贵阳监测)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常用于橡胶硫化、 有机物氯化的试剂,甲同学查阅资料:①将干燥的氯气在 110~140 ℃间与硫反应,即可得 S2Cl2 粗品;②有关物质的 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S
S2Cl2
熔点/℃ 112.8
-77
沸点/℃ 444.6
置气实__密验__性_中_良_,_好_为_。_使_装__置_S_O_D2__缓_的_慢_作_进_用__入是___烧____瓶______C____,_。_采_装__用置__的_E_操_中_作_为__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___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__知__反__应__(Ⅲ__)_相__对__较__慢__,__则_。烧
考题示例
((2(340))1装反4·置山应东终B 高的止考作后用),工烧之业瓶一上是C常观中利察的用溶S含O液硫2 的经废生蒸水成发生速浓产率缩N,、a2其冷S2中O却3的结·5H液晶2体O即,
实最可验好析室选出可择N用_a_2如_S_2下O__3装·_5_H置。2(O略,去其部中分可夹能持含仪有器N)a模2S拟O生3、产Na过2S程O4。等杂质。 利用a所.(1给蒸)仪试馏器剂水组设装计完实成验后,,检关测闭产b两品.端中饱活是和塞否N,存a2向在SO装N3置a溶2S液BO4中,简的要长说 明颈实漏c验.斗操饱内作和注、N入现a液H象S体和O至3结溶形论液成:一段液d.注饱,和若_N_a_H__C_O__3 ,溶则液整个装
(5)乙同学发现,该装置中除了 E 处的温度不能过高外,还
有一处重大缺陷需改进,否则会导致 S2Cl2 的产率大大降低,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化 学 方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课标要求]1.以碳元素的几种单质为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

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以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学会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二同”概念:(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2)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2.“三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2)O2和O3;(3)红磷和白磷。

3.有关同分异构体的“三组一定和不一定”:(1)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反之不一定成立;(2)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反之不一定成立;(3)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反之不一定成立。

同素异形现象1.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1)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碳的同素异形体物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透明固体灰黑色固体灰黑色固体硬度熔点坚硬、熔点很高质软、熔点高硬度小、熔点低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微观结构差异分析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物质O2O3颜色无色淡蓝色沸点O2<O3气味无味鱼腥味相互转化3O2=====放电2O3差异分析分子中氧原子个数和氧原子的成键方式不同(3)物质色态毒性稳定性保存白磷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易自燃冷水中红磷红棕色固体无毒加热或点燃可燃烧直接存放在广口瓶中3.对同素异形体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转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2018版全国新课标卷二轮复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模拟试卷二答案 含答案

2018版全国新课标卷二轮复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模拟试卷二答案 含答案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模拟试卷二7. B解析分子式为C6H12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醇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但生成的醇没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甲醇和乙醇,所以生成物甲醇和戊酸、乙醇和丁酸,戊酸为C4H9COOH,丁基有4种,故相应的羧酸有4种,丁酸为C3H7COOH,丙基有2种,故相应的羧酸有2种。

则甲醇与这些酸形成的酯有6种,乙醇与这些酸形成的酯也有6种,共12种。

8. A解析NH3易液化,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A正确;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H2O,B 错;生石灰吸水后生成Ca(OH)2,能吸收氯气,C错;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备铝,D错。

9. B解析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A错误;黑色褪去是Ag 2S转化为Ag,黑色褪去的原因是Ag++e-Ag,B正确;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水解互促反应生成H2S和Al(OH)3,C错;银作正极,正极上Ag2S得电子作氧化剂,在反应中+1价的银被还原生成单质银,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错。

10. D解析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ⅥA族元素,Z 为Ⅶ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可推知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

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A 错;Na为金属元素,单质表现还原性,F、S为非金属,单质可以表现氧化性,非金属性:S<F,故单质氧化性S<F2,B错;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F->Na+,C错;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D正确。

三维设计化学选修二答案

三维设计化学选修二答案

三维设计化学选修二答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都是非常广泛的,所以网络课程也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学科。

但是网络课程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非常不明确的。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都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吧!A.以网络课程中大量的相关概念进行套用套做题目 B.不能将网络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分解再做题目 C.网络课程中的概念应该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套用套做题目 D.以网络课程中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套用套做题目以达到套用的目的 E.以网上学习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套用套做题目以达到套用的目的 J. C.将新概念进行套用套做题目以达到套用套人目的 E.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相结合形成网络课程中的新概念 F.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B.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C.以在线的形式进行解答 D.使用网络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知识 E.使用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进行灵活选择 F.利用网络知识教育设备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F.通过在线视频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 F.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E。

”关于网上课程的选择与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1)在线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可以对所学过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能获得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及知识,但无法替代教师的提问、引导和答疑。

A.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

B.教学内容的重复次数少,教学过程较为复杂。

C.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

D.教学效果比较好,可增加课程时效性。

E.通过网络渠道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数据,能够直接反映课程质量。

B.可以减少教师资源的使用和重复,增加课堂教学价值。

D.可以直接与课堂资料等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服务。

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应将以下因素纳入评价范围:师资力量,课程设计方案能力,授课质量,教案设计水平,课件制作水平,课前预习情况,课堂提问情况,作业检查情况;与他人交流合作情况和意见建议情况;与课堂其他教师合作情况与评价;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业情况与评价;网络授课的目的和任务完成情况等(2)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个解答题之——化学实验综合题1.(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 -还原为Mn 2+,在暗处静置5 min ,然后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S 2O 2-3+I 2===2I -+S 4O 2-6)。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 mg·L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

(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2Mn(OH)2===2MnO(OH)2。

(3)由于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S 2O 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且能杀菌。

(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 -氧化为I 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根据关系式O 2~2MnO(OH)2~2I 2~4Na 2S 2O 3,结合消耗n (Na 2S 2O 3)=a mol·L -1×b ×10-3 L =ab ×10-3 mol ,可求出100.00 mL 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14ab ×10-3 mol ×32 g·mol -1=8ab ×10-3 g =8ab mg ,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 00 L =80ab mg·L -1。

(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Na2S2O3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O2~4Na2S2O3,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

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2Mn(OH)2===2MnO(OH)2(3)量筒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80ab(5)低2.(2016·全国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

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析:(1)Fe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在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Fe2+被氧化。

(2)Fe2+被氧化为Fe3+,Cl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3)O2难溶于煤油,加入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O2对实验的影响。

(4)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I2+2Fe2+。

K3[Fe(CN)6]是检验Fe2+的试剂。

实验③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仍存在Fe3+,由此可说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

(5)酸化的FeCl 2溶液与H 2O 2反应,Fe 2+被氧化为Fe 3+,H 2O 2被还原为H 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

Fe 3+对H 2O 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反应:2H 2O 2=====Fe 3+2H 2O +O 2↑,故溶液中产生气泡。

由于H 2O 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 3++3H 2O Fe(OH)3+3H +平衡右移,最终出现Fe(OH)3红褐色沉淀。

答案:(1)防止Fe 2+被氧化 (2)2Fe 2++Cl 2===2Fe 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Fe 2+ Fe 3+可逆反应 (5)2Fe 2++H 2O 2+2H +===2Fe 3++2H 2O Fe 3+催化H 2O 2分解产生O 2 H 2O 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 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3.(2016·全国卷Ⅲ)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二)过氧化钙的制备CaCO 3――→稀盐酸、煮沸、过滤②滤液――→氨水和双氧水冰浴③ ――→过滤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

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

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石灰石中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加入盐酸后生成CaCl2及铁的氯化物,加入双氧水可将Fe2+氧化成Fe3+,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中和剩余盐酸,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再通过过滤除去杂质。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2)过滤操作中要求“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a 错误;过滤时,玻璃棒用作引流,b正确;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存在气泡,c正确;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d错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使滤纸破损,e错误。

(3)步骤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该固体为CaCO3,溶液中含有CaCl2,由于溶解了生成的CO2,溶液呈弱酸性。

将溶液煮沸,可排出溶解的CO2,防止与后续加入的氨水及生成的CaO2反应。

(4)滤液中含有CaCl2,加入氨水和双氧水在冰浴条件下反应,经过滤得到白色晶体(CaO2),结合元素守恒推知步骤③中反应还生成NH4Cl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或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

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H2O和O2,故该反应在冰浴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防止H2O2受热分解。

(5)过氧化钙微溶于水,能溶于酸,白色结晶(CaO2)可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