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概括形象特征和内容要点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概括形象特征和内容要点

•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 题干要求:一是从全文看,二是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 第二步,回归文本,理解分析。

典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三月关东
• 黄文山
• 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 的空白。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平
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
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虽说
• 铺在凤凰山的这片雪足有半尺多厚。长长的一个冬季,说不清降了 多少场雪。雪的品格真让人崇敬。雪不独个占着一方地盘,旧雪每 每敞开胸怀,迎接天上降临的新伙伴。于是新雪压着旧雪,后来者 总是居上,最下面的雪早凝成了冰,上面的则是粉嫩的新雪,也许 来到世上不过几天。这雪白得洁净,白得让人心疼。车停下了,人 却迟迟下不了车,因为实在不忍心踩在这样洁白的雪地上,一踩, 那洁白便有了伤痕,有了疼痛,但因此也就有了活生生的气息。
• ⑦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 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 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 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 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 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 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 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 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概括形象特征和内容要点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概括形象特征和内容要点

练案[15]第三板块专题五散文类文本阅读学案三概括形象特征和内容要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柴门小院王本道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

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

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

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

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那一幢幢质朴无华的柴门小院,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续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雪交加的夜晚,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心似箭,远远看见柴门内微弱的灯光,听到门前的犬吠,那是何等温暖与亲切。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诗圣杜甫在饱受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与家人久别重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柴门虽然简陋,然而它淡泊宁静,里里外外的人和事都清晰可见。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当年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若不是透过柴门的缝隙,一睹那位面若桃花的姑娘的风采,如何能最终成就一段佳话?在中国,由于“门第”观念,“门”有着诸多讲究,历来颇受重视。

旧时男女谈婚论嫁,首先想到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出嫁被称作“出门子”,迎娶新媳妇称为“过门”。

2020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形象鉴赏题

2020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形象鉴赏题

2020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形象鉴赏题2020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形象鉴赏题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把握两类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其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所谓“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感情的产物,必然有着诗人的痕迹。

我们通过他的所见所为所想,可以想象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先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次要重点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的环境等,后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边练边悟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高考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留在窑洞安宁①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②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亮堂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突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尽管庭院遗世HY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活力勃勃了。

③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

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

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

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得多了,拿到山下卖掉。

④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愣。

我猜测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HY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

天空蓝得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

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

所以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内。

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

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针对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针对训练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①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

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好做了羊们的口粮。

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蜿蜒,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

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

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

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

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

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

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

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

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的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

“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

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

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

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

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别有一番模样。

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⑦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

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碑文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已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了一起。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12专题十二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12专题十二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考向定位]1.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

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2.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多出现于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多出现于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散文中的形象不讲究完整性,讲究的是突出具体事件、某个细节,这些具体的事件、细节对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题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形象背后的内涵。

技法一行文思路答题技巧1.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行文的?请依据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本文是如何展开写作思路的?请加以分析。

(3)文章以“××”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句(段)文字?(6)某句(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2.答题角度及模式【典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5讲 形象概括鉴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5讲 形象概括鉴赏题》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题)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6 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考查的是鉴赏散文中的形象特征。“联 系全文”,界定了思考的范围,“评价”应主要对具体形象进行概括和评述。
抓角度
找对应,细比对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的劳作和忙碌,写出了母亲对 从记叙事件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 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 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 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 讲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样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 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 这样响!” “……”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3 步骤”
说明:第三步不是答题必有,有些只要求概括特点的可省略。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1]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2020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含解析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野外理发处丰子恺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

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

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

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

这图中的人物位置不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

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

但在绘画的人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

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

而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

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

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

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

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

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

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

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

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

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

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

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二理—理清思路:1、抓抒情议论句;2、抓过渡句;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四述—整合答案: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物象特征及例题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物象特征及例题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物象特征及例题散文概括物象特征概括物象特征【命题说明】散文中概括物象特征的题目是必考的内容,主要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①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社会意义,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②艺术性。

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散文的物象就是散文中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常常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叫它意象。

物象往往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来源:学§科§网]对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中的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明了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想象、联想及常用的修辞手法等。

【易错点睛】(1)缺乏文体判断能力。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文体判断是第一位的。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判断文体是非常必要的。

(2)缺乏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

把握形象特点,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人后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的准确判断。

一、【18届湖北孝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堂游记(节选)朱自清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40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含答案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40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四十)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春即兴小品肖复兴老钟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

那时候,老钟爱好朗诵,常模仿当时颇为流行的“星期天朗诵会”,朗诵一些诗歌。

老钟读高三那年,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初试通过了,这让他扬眉吐气。

复试需要面试,我看得出他很兴奋,也很紧张。

面试那天,老钟把自己打扮得油光水滑,早早地骑着他爸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去了电影学院。

那天下午放学见到他,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眉毛一扬说:“没得说!”他告诉我,先要他朗诵一段自选的篇目,他朗诵了《林海雪原》攻打奶头山的一段。

这一段他轻车熟路,得到考场老师的好评。

接着,老师把桌上一个墨水瓶递给他,让他以此为小道具,表演一个即兴小品。

这是面试的重头戏。

看得出,他很得意,很满意自己的这个即兴表演。

我催他赶紧说说他是怎么演的这个小品。

他说:“我先朗诵了一段《囚歌》,朗诵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的双眼紧盯着面前的老师们,停顿了好半天。

你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要盯着他们停顿吗?”我说:“不知道。

”“这就是艺术了,知道中国画里的留白吗?停顿,就是留白。

坐在前面的那一排老师,我把他们想象成高叫着要给我自由的人!我就有了一种现场感。

你懂吗?现场感,是表演情境中最重要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里最重要的。

”听着他这番慷慨陈词,知道他还沉浸在白天的面试里呢。

“那你不能朗诵完这首诗就齐活了吧?那个墨水瓶呢?”我催问他,这是考试关键的地方。

他瞅了我一眼,颇为得意地说:“这就吃功夫喽,道具不论大小,得用得恰到好处,秤砣虽小压千斤,知道吗?我边朗诵着,边拧掉墨水瓶的盖儿,最后我把诗句给改了一下(此时,他特得意),我朗诵道‘让我把这活棺材和你们一起烧掉’;同时,我把手里的墨水瓶朝那帮老师扔过去。

”尽管我非常佩服老钟面试考场上出色的即兴表演,但最终他没考上电影学院。

他说:“是那个墨水瓶让我倒的霉,我没处理好!毕竟墨水把人家的白衬衫都给染了。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类题】检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

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

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

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

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

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

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

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

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

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

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

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

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

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

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

第13课时 散文主观题命题视角(五)——形象概括鉴赏题

第13课时 散文主观题命题视角(五)——形象概括鉴赏题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 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 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 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 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6 分)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 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 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 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 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 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 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练典题·内化方法 [例二] (2017·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 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 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 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 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 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 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 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 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 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 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 妹妹在母亲身边。

2020高考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2020高考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小说中的某某有哪些特点,简要说明。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某某具有那些优秀品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中某某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解题思路展示】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正面描写)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第三,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自然环境对人物也有烘托陪衬作用。

(环境描写)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以及其他人物的评价。

(感情倾向)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7散文阅读(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7散文阅读(讲)(含解析)

第07讲散文阅读(讲)阅读鉴赏散文,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一:理解“理解“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试题凡是考查散文的必考理解。

高考散文阅读的理解考点,包含两个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也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重要词语”(含概念和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留在窑洞安宁①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②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

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

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③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

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

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

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得多了,拿到山下卖掉。

④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

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干部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

天空蓝得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

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

所以我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内。

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

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⑤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

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

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

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

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

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住过几十年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⑥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炕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⑦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

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⑧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的疲惫、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

——那它能留得住未来老去的少年的父亲、老去的少年吗?那它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删改) ★1.形象特点概括概括窑洞生活环境的特点。

(4分)答:解析:对窑洞生活环境的介绍,集中在第②段,如“杏林掩映下的窑洞”“窑洞有些旧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干干净净”“开阔平坦的庭院”“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般”“显得生机勃勃”,将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①杏林掩映,破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

②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富有生机。

④与自然融为一体。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2.第④段画线部分,作者没有让少年“自述”,而是从“我”的视角“猜想”少年的相关情况、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解析:首先应该明确“我”是第一人称,如果让少年“自述”则是第三人称叙述,而全文明显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因而此处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能和全文叙述角度保持一致,使得行文自然、流畅。

而“猜想”相对于“自述”,涉及的内容可以更多,能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我”的“猜想”相对于少年“自述”更显得主观,能够反映出“我”的情感、态度,并能暗示文章对“过路人”与“留守者”、“城市”与“山村”之间关系的思考。

参考答案:①用“我”的视角,使全文叙述角度保持一致,行文显得更为自然、流畅;②“猜想”的视角比“自述”更为自由、宽广,可涉及更多内容,使文章更丰富;③“我猜想”便于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态度;④用“我猜想”而不用少年“自述”,传递出“过路人”与“留守者”两类人之间、“城市”与“山村”两种生活之间的天然“隔膜”,暗示文章主题。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3.物象作用分析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5分)答:解析:分析散文中某一事物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结构上,“杏”及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杏林、杏果、杏树多次出现,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

内容上,“杏”与窑洞一样,都是山村的典型事物,写“杏”能够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田园特色。

同时,文中还将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比作“杏”,这就赋予了“杏”深刻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表达大山人融入自然、回归大地的情怀,暗示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①“杏”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先后用“杏林”“黄杏”“腐烂的杏果”“秋天的山杏”“杏树”“美味极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

②抓住山村的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田园趣味。

③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文章主旨”),说明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亲密,他们守着大山默默无闻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样,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答出“线索”“典型事物”“象征意义”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4.赏析最后一段。

(6分)答:解析:赏析文段,首先要考虑文段的艺术性,即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其次要考虑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如本段在技巧上,使用了对比(和前文进行比较)、联想(“我又想”)等表现手法并接连设置疑问(最后两句)。

其中“不耐烦”“疲惫、烦躁”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现代人焦躁疲惫的状态,将之与前文所述的乡村生活进行对比,能够让人们对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联想能进一步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思考;疑问能够表现作者的迷茫,引起读者对未来山村发展的深思。

另外,文段中再一次提到老人、少年和杏果,与前文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完整。

参考答案:①运用对比手法,用入城路上疲惫、烦躁的感受,突出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展现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间的“割裂感”。

②运用联想,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未来,使文章内容更有纵深感,内涵更为丰富。

③运用疑问句,引发读者对山村未来走向的思考,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可能衰微、消逝的不舍与怅惘。

④用老人、少年、杏果等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紧致,浑然一体。

(每点2分,答出“运用对比”“运用联想”“运用疑问句”“呼应前文”及其各自作用中的任意三点,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20分)老谈的江湖张虎生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

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

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

”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

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

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

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

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

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你刻的?”印章。

我有些惊异,“”带着疑惑,我老谈轻声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嗯一枚枚地端详。

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

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 000起步。

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

他是否搞这个专业,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

我问老谈眉眼微蹙,依旧”副业,副业“低声悄语地说,然后又添上一句听了这“。

”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

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

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

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

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的,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

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

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这一步。

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

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

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

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

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

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