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详解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671fe20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4c.png)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解决的理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难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基本步骤。
二、学习要求(一)识记:1、问题、问题解决和问题教学的定义,问题教学的基本步骤,问题解决共有的特点,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论的主要观点;2、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华莱士的四个阶段;3、功能固着、定势、认知策略;4、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左右脑的不同功能;5、脑力激励法,局部改变法,棋盘法,清单法,比拟法。
(二)理解:1、信息加工的基本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2、邓克尔的汇总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的意义;3、影响问题解决的课题因素和个人因素,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4、创造性的实质,高创造性儿童的表现及特点,影响创造力的因素;5、戈登的隐喻训练法和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
(三)应用:在实践中试用所学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写出体会。
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概念教会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人们处理生活问题、学习问题、掌握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以及个人健康发展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解决问题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学习活动。
创造性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必要了解决问题的性质、步骤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先要发现并提出问题。
问题解决的发生必须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并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发现并提出问题对问题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问题就是矛盾,它意味着个体正处在一种情境之中,此时的个体对当前的任务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需要动员已有的概念和规则并组成新的高级规则,以便走出困境,达到完成任务的目标。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
第四章 创造性和分析性地解决问题
![第四章 创造性和分析性地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d3c8a60029bd64783e2c00.png)
作为压缩想法的结果,概念障碍也会产生。过于狭隘
地看待一个问题,过滤太多的相关数据,以及做出限 制问题解决的假设,都是常见的例子。
操作:不要让你的笔离开纸面,不准重复,画4条直 线一笔通过所有的9个点
满足
满足源于心理惰性。满足(complacency)是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第四大障碍,导致满足性障碍。
详述定义 颠倒定义
例如:请找出下图中与从不同的一个图形!
例如:
A
B
C
D
E
产生更多的备选方案
延迟判断
―当产生备选方案时,对任何一种都不做评估。个体的精力要花
在产生想法而不是定义它们上。 ―鼓励最荒诞和最另类的想法。 ―想法的数量要优于质量。强调质量会导致判断和评估。 ―参与者应当构建或改变其他人的想法。
横向思维练习测验5
有个阿拉伯大财主,有一天把他的两个儿子叫到面前, 对他们说:“你们赛马跑到沙漠里的绿洲吧。谁的马胜 了,我就把全部财产给谁。但这次不是比快,而是比慢。 我到绿洲去等你们,看谁的那到得迟。”兄弟俩听了父 亲的话,骑着各自的马开始慢吞吞地赛马了。可“大漠 孤烟直”,“赤日酷似火”,在沙漠里慢吞吞的怎么受 得了啊!正当两人痛苦难熬地下马时,哥哥突然想到一 个好办法,等弟弟醒悟过来后已经来不及了,哥哥终于 赢了这场比赛。请问哥哥想到的是什么办法?
3. 回过头,彼此找找对方的变化
3M公司转变问题定义的例子:
• “我怎样能获得更强劲的粘合剂?”→
• “我怎样发现粘得不牢的粘合剂的用途?” →
• “我们怎样能使这种新型胶只粘住一面,而不是另一面
(如便条纸)” →
• “在工作间我们怎样使之替代钉书钉、图钉和曲形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879f3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6.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教育专家视角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培养和训练这三种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催发学生的创造力1. 营造安全和鼓励探索和创新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尝试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大胆尝试,并对他们的尝试给予积极评价,即使失败也不要责备。
2.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将兴趣转变为创造力的源泉。
3. 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收集多种解决方案。
4.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创造。
5.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引导学生对知识和观点进行质疑,并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证据。
2.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辩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论据、确认逻辑关系、识别谬误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并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并能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5.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并进行批判性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引导学生发现和定义问题: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清晰地描述问题。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并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帮助和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方案: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学会评估众多方案的优缺点。
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ddafded919e8b8f67c1cb959.png)
斯坦福-比纳量表
一个孩子能回答7岁孩子平均水平的问题,他有 多聪明? 比西量表的缺点: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 力。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第一次引入 智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 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年龄
测验题目
1.画一张缺腿人的画。 2.在测验者表演后,将一张方纸叠两层,成一三角 5岁组 形。 3.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 1.分辩下列单词:飞机与风筝;海洋与河流。 8岁组 2.如果见到一个迷了路的3岁儿童,应该怎么办? 1.按相反顺序重复五个数字 12岁 2.给抽象单词下定义:如遗憾、惊奇 组 3.看出故事中的荒唐处;理解一张复杂图片上所描 述的情景。 Nhomakorabea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②数学逻辑智力 ③空间智力 ④音乐智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 ⑥人际关系智力 ⑦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 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对自然界 的认识
读书、写 论文、语 词理解
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某种人格特征 (好奇、进取、探究、专注、热情、自信、坚 韧、自制、挑战、敢于冒险) 产品观:创造性产品的重要性 新颖性:“新的”、独创的 恰当性:有价值的 综合、多维: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 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
3.对创造性的理解 创造性与思维方式: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 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和不断 深化 创造性与灵感: 灵感: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新 颖的形象、概念或思想的心理状态。 创造的偶然性或巧合性 不可否认偶然性或巧合性的存在及作用 知识特别是特殊知识的储备的重要性 把握机遇(悟出真理)的能力
创造力的心理学解析
![创造力的心理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975a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f.png)
创造力的心理学解析创造力是人类独特的心理能力之一,它能够推动我们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
理解创造力的心理学原理对于拓展自身创造力潜力以及培养他人的创造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创造力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
一、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某一领域中能够独创性地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观念、解决方案或作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独创性:创造力强的个体能够提出别人未想到的新颖观点或创意,超越常规思维的限制。
2. 价值性:创造力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美观性或观赏性,能够为社会、个人带来一定的价值。
3. 可行性:创造力产物应具备可实施性,即能够被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创造力的心理机制1. 问题意识:创造力的第一步是对问题的敏感,能够积极地察觉和认识到待解决的问题。
2. 非传统思维:与常规思维相对应,创造性思维更注重跳出传统框架,打破固有思维方式的限制。
3. 连结运营:创造力体现在能够将不同的概念、观点或知识进行巧妙地连接和组合,打造新的思维框架。
4. 情感激发: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使其更加敏锐和灵感迸发。
5. 自我效能:创造力需要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相信自己具备解决问题、创造新颖想法的能力。
三、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 知识与经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是创造力的基础,它们为创作者提供了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的素材。
2. 环境与文化:创造力的发展与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开放的、激发创新的环境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挥。
3. 个体特质:有些人天生具备更强的创造力倾向,如开放性人格、冒险精神和好奇心等特质。
4. 刺激与挑战:面临新的刺激和挑战,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力的培养方法1. 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兴趣,让个体对某个领域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热情。
2. 广泛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和观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
开学第一课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开学第一课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15b1e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8.png)
开学第一课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每年开学的第一课,无疑是学生们迫切期待的时刻。
在这一课上,学生们通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们解决,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不同的案例,探讨开学第一课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发现问题在开学第一课中,学生们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外的,比如学科知识上的困难、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或者学习方法上的困惑等。
对于学生们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准确地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
二、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们发现问题后,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当学生遇到学科知识上的困难时,他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来解决。
这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团队协作除了独立解决问题外,团队协作也是开学第一课中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可以学会倾听、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们遇到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时,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互相支持,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思维在开学第一课中,学生们还应该培养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看待问题。
当学生们面临问题时,他们应该主动寻找不同的解决思路。
例如,当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再有效时,他们可以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比如利用图表、思维导图或者制定学习计划等。
通过培养多元思维,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涌现出创新的想法。
五、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在开学第一课中也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完善。
例如,当学生们学习科学实验时,他们需要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最全版)PTT文档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最全版)PT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a52357a6bec0975f565e205.png)
启发式: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通过 问题解决中的两种搜索策略:算法式、启发式
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2.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
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 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3.手段-目的分析法:是人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目
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差距,于是进行分 析,想出运用某种手段来缩小这样的差距,从而 达到目标的方法。
4.逆推法:是从目标出发反方向推导。
LOGO
2.设计方案 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3.执行方案
4.评价结果
LOGO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尝试错误法:是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如发
现某一尝试是错误的就改为另一种尝试,知道问 题解决为止。
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算法式: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都列出来,逐一加以尝试,以求最后找到答案。
1.联想:是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它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
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错误法:是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如发现某一尝试是错误的就改为另一种尝试,知道问题解决为止。
心理学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研究
![心理学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851b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a.png)
心理学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研究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中,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特征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能力或者过程,指的是产生新想法、新观念和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的特征包括独特性、原创性、有用性和可塑性。
创造力的独特性体现在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即能够脱离常规思维模式,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原创性是指创造力的产生是基于自主的思考和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人的思想。
创造力的有用性是指其产生的新观点或者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满足需求的实用性。
创造力的可塑性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提高。
二、创造力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创造力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其中,实验研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通过设置特定的实验任务和测量指标,来揭示创造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设计创造性问题,然后观察参与者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产生的解决方案。
此外,观察研究也是研究创造力的有用方法。
通过对创造性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和相关因素。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观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创作中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问题解决是人类日常思维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问题解决过程来探索人类的思维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研究发现,问题解决包括问题定义、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生成和方案评估等多个阶段。
在问题定义阶段,人们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对于后续的解决过程至关重要。
问题分析阶段则需要人们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分解,以理清问题的结构和关联。
解决方案生成阶段是创造力发挥的关键阶段,人们需要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最后,方案评估阶段需要人们对产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应用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重要价值,也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创新思维教案创造力培养与问题解决的学习
![创新思维教案创造力培养与问题解决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1f2c632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b.png)
创新思维教案创造力培养与问题解决的学习创新思维教案:创造力培养与问题解决的学习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贡献者。
二、活动一:创意头脑风暴1. 活动目标通过创意头脑风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细节(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5-6人。
(2) 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3)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10-15分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提出尽可能多的创新观点。
(4) 每个小组选择最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
3. 教师角色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展创新思维。
三、活动二:设计思维实践1.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思维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细节(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4-5人。
(2) 提供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设计一个能够净化水源的装置。
(3)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头脑风暴和原型制作等环节,解决问题并设计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3. 教师角色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了解用户需求,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四、活动三:跨学科合作1. 活动目标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细节(1) 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
(2) 教师提供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城市生活。
(3) 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合作,整合各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和应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和应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f3cb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8.png)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和应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是指对问题和挑战寻找新颖、独特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和应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个体和团队的创造力。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通过对事物的好奇和主动探索,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可以提出一系列的“为什么”问题,并努力找到答案。
2. 鼓励多样化的思维:认识到每个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都有不同的方式和观点,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3. 提供创造性的环境: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开放、鼓励创新的环境。
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资源,让人们有机会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
二、应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1. 确定问题:首先要准确地界定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梳理问题,可以帮助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可以拓宽思维的范围,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3. 创造性思考:运用创造性思维技巧,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侧面思考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考虑问题。
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颖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4. 评估和选择: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考虑可行性、效果和成本等因素,并寻找平衡点。
5. 实施并评估: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评估和调整。
及时反馈和适当的改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创造性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商业创新:创造性思维对于商业创新至关重要。
通过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改进产品和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 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a5a72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b.png)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今社会和职场中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具备这两项能力不仅可以让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要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意味着愿意接受新思维和新观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观念。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因此,建议大家多读书、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为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另外,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问题解决的框架,合理地推理和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问题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通常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参与团队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培养自信和坚韧的品质。
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只有充满信心和坚韧不拔,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案,不轻言放弃。
因此,建议大家培养自信心和坚韧品质,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5db1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8.png)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创新、独特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想法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仅限于艺术和设计领域,它在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征以及与问题解决方法的关系。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与特征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维模式而言的,它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寻找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不受限于固有的框架和思维惯性,能够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1. 非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连接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连接,从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见解。
3. 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依赖于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产生独特的、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4. 探索和冒险:创造性思维鼓励探索和冒险,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5. 擅长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倒推问题的根源,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二、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它与问题解决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案。
1. 拓宽思维路径:创造性思维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多样化的思维路径,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2. 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产生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走出常规,找到更加创新有效的方法。
3. 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应对问题。
4. 结合多元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调多元思维的融合,能够将不同领域的思考模式和知识结合起来,为问题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5. 激发创新潜能: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发展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 激发好奇心: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待问题时能够持有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案。
发明原理
![发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f4910d6bd97f192379e911.png)
莫里哀将普托斯带动镜子前,然后让裁缝对着镜子里的普托斯进行丈量,问 题得到解决。 这里,莫里哀利用抽取原理,有效化解了普托斯和裁缝之间的矛盾。
4.3.2 抽取(Extraction, Taking out)
将对象中“妨碍”的部分或特性分离出来,或者只从对象中提取需要 的部分或特性。
由于压缩机用到被压缩的空气,所以将嘈杂的压缩机放在室外。
c) 对象的每一部分应被放在最有利于其运 行的条件下。
午餐饭盒中设置不同的间隔区来分别存放热、冷和液体食 物。
TRIZ的故事之四:气罐自动预报
很多家庭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但让人烦恼的是,不知道何时气罐里气体用完 了,有时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一家燃气公司的工程师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准确 预报何时罐中燃气将耗完。 “测量压力?”一位工程师说,“不行,这不管用,只要罐中还有少量燃气, 其压力的变化不明显,而且,压力表的成本较高。”另一工程师即刻反对。 “如果称重量呢?”又一位工程师说。 “这也不行。每次都要拆出气罐来称重量,对于用户来说太麻烦了,况且容易 引发安全问题。“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我知道答案。”他说,“这个气罐应该会很有礼貌地报告自己的情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逆向思维
曲面化 动态化 不足或超额行动 一维变多维 机械振动 周期性动作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同质性
抛弃与再生 物理/化学状态变化 相变 热膨胀 加速氧化 惰性环境 复合材料
4.3 发明原理详解
本章重点介绍阿奇舒勒对40条发明原理的的工程经典解释和举例,同 时,本书还特意为每条发明原理编辑了一个基于TRIZ的小故事,以帮助 大家通俗易懂地理解和掌握40条发明原理。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67f97102768e9951e73869.png)
问题的成分
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给定: 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目标: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 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 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 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的认知操作才 能改变给定状态,即通过思维活动才能找 到答案,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什么是问题,什么不是问题?
(三)影响创造力产生的因素
4.创造性与发散思维 4.创造性与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 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 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 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发散思维三种基本特征: 流畅性: 流畅性:指在限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出较多 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反应迅速。 灵活性(变通性): ):指对某个给定的问题 灵活性(变通性): 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思想变化 多端,而不易受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势的影 响。 独特性: 独特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 的能力,表现为观点新颖,别出心裁。这 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成分。
(一)问题解决基本概述
4.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式 4.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式 算法式: 算法式:是指对于解决问题可用的各种 可能性方法逐个地去尝试,最终找出解 决方法的方式。 启发式: 启发式: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问题情境中事物间的关系,探索解 决问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一)问题解决基本概述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材料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
陆钦斯(Luchins,1942)在一个实验中,要求 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 字进行计算。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做 到第8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结果实验 组在解1-8题时,大多用B-A-2C的方法进行 计算,称间接法。而控制组在解7,8题时,采 用了简便的计算方式:A-C或A+C,称为直接 法。这说明实验组在做7,8题时,受到了前面 定势的影响,只有19%的人不受影响,而采用 了直接法。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778556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2.png)
预测与推断
鼓励学生预测问题的可能 结果,并推断出可能的原 因和解决方案。
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信息整理
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和分析 问题相关的信息,从中提 取关键要素和关系。
逻辑推理
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 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
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启发式策略
教授学生使用启发式策略,如分治策 略、逆向思维等,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方案。
创新性思维
实践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 问题解决策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不受传统思维限制。
04 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 体讨论、交流,激发彼此的灵感
和创意,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其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指导。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宽松的环境
创造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 自主探索的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 创造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 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 创造力。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鼓励个体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积 极探究和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创 造力。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创新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2ff48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5.png)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创新能力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而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如何相互促进并培养创新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或任务时,能够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处理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2.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强调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倡导个体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判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3.创新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生成新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推动创新的发生和发展。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问题解决是指通过思考和行动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1.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面对问题,人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和发展的机会。
问题的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压力,激发了人们主动思考、寻找新途径的愿望。
2.创造性思维助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寻找问题的根源和关键,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审视问题,提供更全面、创新的解决方法。
3.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通过解决问题,人们不断锤炼思维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三、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途径。
1.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人们需要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和判断,发现问题的关键,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基础。
2.鼓励多元思维:鼓励人们尝试不同的思考方式,避免陷入传统的思维模式。
多元思维可以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激发人们的创新潜能。
3.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给予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6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6问题解决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3ec9b3cfccbff121dc36835f.png)
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与1910年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和逻辑分析,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失调:感受问题的存在;2、诊断:确定和界说问题;3、假设:在分析问题空间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的北京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形成假设;4、推断: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进行经验的或实际的检验,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对问题再作明确的阐述,以检验各种假设,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5、验证:找出经检验证明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的方法。
2.美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思维使“一种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既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中疑难的过程。
6.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以知信息,产生出某中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通常也称创造力。
7.发散性思维: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
8.集中性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10.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创造力的技巧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力的技巧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9b9f5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2.png)
创造力的技巧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被认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造力使人们能够发现新的解决方案,而问题解决能力则是将解决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创造力技巧。
1. 多角度思考问题往往有多个方面,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当面临问题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问题。
比如,如果遇到一个市场营销难题,可以从顾客角度、竞争对手角度、市场环境角度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2. 大胆创新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需要勇于尝试和冒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即使有可能失败也要敢于尝试。
大胆创新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解决方案,为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3. 借鉴他人经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聪明人解决过类似的问题,他们积累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妨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4. 提升观察力和洞察力观察力和洞察力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因素。
观察力是指观察问题时的细致程度和深入程度,洞察力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发现问题背后隐藏的本质。
通过提升观察力和洞察力,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5. 注重团队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合作。
一个人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注重团队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协商,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范围,激发更多的创造力。
总结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和发展创造力。
通过多角度思考、大胆创新、借鉴他人经验、提升观察力和洞察力以及注重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问题,并且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何为问题?
•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
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7
“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 三个基本成分: – 起始状态: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 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 – 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常常不是直接的显 而易见的,必须间接地通过一定的思维活 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导入:什么是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
…….
1
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
• “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培 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无论是数学 问题、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 还是个人适应问题,都是如此。” ——加涅
•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 心内容之一,而创造力则是解决问题的最 高表现形式。
2
本章主要结构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及其培养
3
学习目标
• 1、识记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概念 • 2、掌握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 3、了解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4
重点和难点
•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2、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及培养 • 3、创造力的特征及培到柱3,且保持原大小顺序。 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 移动时可利用柱2。
12 12
两个问题情境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个 字谜,会意格,谜底是一个双音节词,这 个双音节词是什么?
• 有9个银币,其中的一个是假的(重量较 轻),如何在天平上只称两次,找出这个 假币来?
13
• 谜底:影响 • 先把这9个硬币分成三份,随便选取两份放 在天平上,如果天平没有保持平衡,则假硬币 在上升的那个托盘中;如果天平保持平衡, 则假硬币在第三份中.再将有假硬币的那份 随机拿两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如果天平没有 保持平衡,则假硬币在上升的那个托盘中; 如果天平保持平衡,则另外一枚就是假硬币. 这样就只称两次就能找出假硬币了.
两车相遇之前,小鸟飞行了多少英里?
小鸟飞行问题
19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
• 3、形成策略 – 分析策略:复杂问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元素 – 综合策略:各个元素集中整合 • 4、组织信息 – 策略形成后,把有用的信息组织起来实现该策略 – 目的:找到最好的途径实现策略 • 5、分配资源 – 资源(商业):时间、资金、设备、场地、人脉 – 资源(学生):时间、精力、金钱。。。 – 如何分配资源?哪些问题值得花大力气?
• 这是两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你是否都能很快 地得出答案呢? • 题(1)的答案是两个女人,题中兄弟的数 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 考。 • 对于题(2),人们的注意力多倾向于15% 和200,而实际上这两个数字都是无关信息 ,因为所有200个人的号码都取自电话簿, 所以答案应该是0。
8
• 关键特征 – 1、问题是某种情境(目标状态与当前状 态之间的差异)下的未知状态 – 2、发现或解决这个未知状态必须具有一 定程度的社会、文化或智力上的价值。
问题的类型
• 结构良好问题 vs 结构不良问题
对代数式a² -2ab+b² 进行因式分解
怎样上好一堂课?
10
问题解决的含义
•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 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向性的认知操作,使 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 例如,河内塔问题(tower of Hanoi problem)
20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
• 6、监控 – 检查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一步步接近目标 – 时间是否合理利用 • 7、评估 –“检查”的过程 – 作用: • 发现新问题 • 问题重新定义 • 形成新策略 • 发现新资源 • 充分利用资源
21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 问题解决的含义 –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分析 –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4
圆外切正方形面积
2cm 2cm
25
无关信息的干扰
• 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 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 个女人?
• 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电话号码放在电话薄 上,如果从该城市的电话薄上随机抽取200 个号码,问其中有多少人不把电话号码放 入电话薄上的?
26
17
例:
两个火车站相距 100 英里,某个周六下午 2:OO,两列火车分别从两站相向而行,正当火
车驶出车站时,有一只鸟从第一列火车出发飞
向第二列火车,到达第二列火车后,又飞回第 一列火车,如此反复,直到两车相遇,如果两 列火车的速度分别为 40 英里 / 小时, 60 英里 / 小 时,小鸟的飞 行速度为每小时80英里,请问在
问题解决的特征
• 问题解决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目标指向性 •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 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 态 –操作系列性 • 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 例如,回忆昨晚吃过的食物不是问题解决 –认知性操作 • 依存于认知性操作 • 例如,学会骑自行车之后,骑自行车的活 动不是问题解决
15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 问题解决的含义 –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分析 –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16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
• 斯滕伯格(Sternberg,1986) – 用问题解决循环(problem-solving cycle)描述 问题解决的过程 – 问题解决循环分为7个步骤 – 步骤可以交叉,可以跳过,可以增加,可以调 序 • 1、问题识别 – 最难的一步 – 明确问题的目标 • 2、定义问题和表征问题(小鸟飞行问题)
•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22
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
• 问题情境 • 无关信息的干扰
23
问题情境
• 问题情境: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或 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 • 刺激模式: – 问题情境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空间配置、时间顺 序和相互关系构成某种模式呈现在问题解决者 面前。 • 问题难易与刺激模式特点有关: – 刺激模式提供的问题解决的线索越直接,对该 问题的解决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