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

合集下载

第04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

第04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
平衡浓度为:
第六节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型
多源大气环境质量模型 区域内大气中某一点的污染物浓度等于背景浓度和各
污染源对该点浓度的贡献值之和: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排放总量 限值的计算方法
第七节 厂址的选择和烟囱的设计
如果用y0表示烟流半宽度,z0表 示烟流半高度,则有:
封闭型扩散模式
计算简化:
熏烟型扩散模式
假设: D 换成hf(垂向均匀分布);q只包括进入混合层部分,
则仍可用上面公式
熏烟型扩散模式
第五节 城市及山区扩散模式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1.线源扩散模式
风向与线源垂直时
边缘效应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面源扩散模式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 面源扩散模式(续)
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续) 形心上风向距x0处有一虚拟点源,其烟流在形心处宽度正好
与正方形宽度相等
烟流宽度:中心线到浓度为中心处距离的两倍
(正态分布:

确定 、 之后即可按点源计算面源浓度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 面源扩散模式(续)
窄烟流模式
某点的污染物浓度主要取决于上风向面单元的源强,上风向 两侧单元对其影响很小
定状态,σ较大,即σ与稳定度密切相关。
扩散参数的确定
P-G曲线法
P-G曲线:Pasquill常规气象资料估算;Gifford制成图表
方法要点
将大气稳定度分为6个等级: A — 极不稳定,B —不稳定,C — 弱不稳定, D — 中性,E — 弱稳定,F —稳定。
太阳辐射
稳定级别 下风距离
P-G曲线图 P-G 表
Eutrophication)
Acid Rain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近年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成为了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模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分析方法和现有研究成果几方面展开对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探讨。

一、模型基本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必须理解的一个要素。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可看作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法等多种手段,对大气污染物的释放和扩散进行预测和分析。

其主要考虑大气流场的合理反应以及各种污染物的输移过程。

模型的构建采用了多种数学方法,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或经验公式等,使得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和分析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和变化趋势。

二、模型应用领域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是对工业污染源的浓度和分布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有助于制订环境保护政策。

同时,将不同地区污染物的扩散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预测和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路线和扩散趋势,从而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此外,该模型还可应用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有助于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三、模型分析方法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分析方法包括三种:数学分析、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

数学分析主要是根据模型设定的数学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研究初期;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数据分析,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是研究污染物传输和扩散的关键手段之一;数值模拟是模型分析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将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结果。

四、现有研究成果现有的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成果很多。

例如,对于城市工业污染源的预测和分析,研究者通常会采用颗粒物输移模型和LCM(局地化对流模型)等模型分析固体颗粒物和液体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而对于工业废气污染源的分析,研究者通常会采用高级空气质量模型(CMAQ)等模型进行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研究者也广泛探讨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模型。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

9.2.2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9.2.2 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

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9.2.2.1高斯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

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

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

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

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风向,y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9.1):…………(9.1)其中:为泄漏介质在某位置某时刻的浓度值;为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mg/s);、、分别x、y、z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y、z 表示x、y、z上的坐标值(m);u表示平均风速(m/s);t表示扩散时间(s);H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9.2)9.2.2.2 技术方法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

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

PM2.5的扩散模型

PM2.5的扩散模型
高度相关
二氧化硫
0.726
正相关
显著相关
二氧化氮
0.734
正相关
显著相关
臭氧
-0.352
负相关
低度相关
空气质量指数
0.963
正相关
高度相关
可以看出,PM2.5分别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呈高度相关和显著相关,这与理论研究“有一种研究认为,AQI监测指标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PM2.5前的主要气态物体”是相吻合的。
对于问题一,文章首先定性分析了PM2.5与AQI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PM2.5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空气污染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臭氧呈负相关关系。然后通过皮尔斯相关矩阵分析了二元相性,并进一步做了多元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与PM2.5的相关系数较大,可以验证这三种气体是主要产生PM2.5的气体。回归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4)地面对PM2.5颗粒发生吸收或吸附作用;
(5)整个过程中,PM2.5颗粒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等;
(6)认为十三个检测点事连续的点源;
(7)在给出的文件中部分数据由于仪器故障等原因缺失了,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舍弃了这部分数据。
第三章
第四章
自然学科的变量总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函数关系;一类是相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变量之间存在着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对于变量的某个数值,可以有另一变量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这若干个数值围绕着它们的平均数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
1.2.
问题一:探究PM2.5的相关因素。PM2.5的形成机理和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利用给定的数据和自行搜集的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AQI中的6个指标进行相关与独立性的定量分析,重点研究PM2.5和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和关系。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其它要素与PM2.5是强相关的,可陈述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结论。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一、湍流与湍流扩散理论1.湍流低层大气中的风向是不断地变化,上下左右出现摆动;同时,风速也是时强时弱,形成迅速的阵风起伏。

风的这种强度与方向随时间不规则的变化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湍流运动是由无数结构紧密的流体微团——湍涡组成,其特征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都具有随机性,但它们的统计平均值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律。

大气湍流的流动特征尺度一般取离地面的高度,比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要大得多,湍涡的大小及其发展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较小的平均风速下就能有很高的雷诺数,从而达到湍流状态。

所以近地层的大气始终处于湍流状态,尤其在大气边界层内,气流受下垫面影响,湍流运动更为剧烈。

大气湍流造成流场各部分强烈混合,能使局部的污染气体或微粒迅速扩散。

烟团在大气的湍流混合作用下,由湍涡不断把烟气推向周围空气中,同时又将周围的空气卷入烟团,从而形成烟气的快速扩散稀释过程。

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特征取决于是否存在湍流以及湍涡的尺度(直径),如图5-7所示。

图5-7(a)为无湍流时,烟团仅仅依靠分子扩散使烟团长大,烟团的扩散速率非常缓慢,其扩散速率比湍流扩散小5~6个数量级;图5-7(b)为烟团在远小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由于烟团边缘受到小湍涡的扰动,逐渐与周边空气混合而缓慢膨胀,浓度逐渐降低,烟流几乎呈直线向下风运动;图5-7(c)为烟团在与其尺度接近的湍涡中扩散,在湍涡的切入卷出作用下烟团被迅速撕裂,大幅度变形,横截面快速膨胀,因而扩散较快,烟流呈小摆幅曲线向下风运动;图5-7(d)为烟团在远大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烟团受大湍涡的卷吸扰动影响较弱,其本身膨胀有限,烟团在大湍涡的夹带下作较大摆幅的蛇形曲线运动。

实际上烟云的扩散过程通常不是仅由上述单一情况所完成,因为大气中同时并存的湍涡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度。

根据湍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大气湍流可分为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两种形式。

机械湍流是因地面的摩擦力使风在垂直方向产生速度梯度,或者由于地面障碍物(如山丘、树木与建筑物等)导致风向与风速的突然改变而造成的。

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

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

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污染物的排放来自于交通、工业、燃煤等多种渠道,如何有效地评估和控制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政府和科研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成为了污染评估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一、传输模型的分类空气污染物传输模型可以分为Eulerian模型和Lagrangian模型两种。

Eulerian模型是用数学方法来描述污染物在空气中的传播和扩散。

该模型主要分为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两种。

二维模型通常用于城市街区尺度的模拟,而三维模型则适用于多个城市之间的大范围传输。

Lagrangian模型则是通过描述各个污染物质点的移动来研究污染物的传输。

这个模型的优势是能够考虑气流中的湍流效应和其它不规则的现象,因此适用于大气颗粒物(PM)的传输研究。

Lagrangian模型也可以被用在烟气甩脱的模拟和流场分析等领域。

二、传输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空气污染物传输模型的适用范围主要取决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来源。

一般来说,传输模型适用于区域因果关系明显、复杂交通情况的城市。

传输模型中需要吸取大量的地理、气象、热力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数据,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传输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是影响模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和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模型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

这其中包括: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情况、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反应、移动及沉降、气象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因此确定参数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三、传输模型的应用场合传输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和评估污染物扩散的规律,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传输模型最常见的应用场合包括:检测规划工程的污染物扩散情况,评估不同污染源在空气中的影响程度,评估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在城市规划中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此外,传输模型还可以被用于制定政策、规定标准及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

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

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大气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污染源的特征等。

为了将这些复杂情况模拟并预测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模拟模型。

在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中,气象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因素如风速、风向和大气稳定度可以直接影响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通过使用气象数据,可以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进行预测和模拟。

此外,地形和地貌也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中的山脉、山谷和河流等地貌特征会影响风的流动,从而改变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通过对地形和地貌的建模,并与气象数据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过程。

污染源的特征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的重要因素。

不同污染源的类型和排放强度将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分布。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源,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排放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可以提高模拟模型的准确性。

在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的研究中,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起着核心作用。

利用数学和物理方程来描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污染源的特征,再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模拟计算和预测。

这些模型可以提供各种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数据获取的便捷,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研究者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型,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和适用性。

同时,也将模型与实际监测数据相结合,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模拟模型的可靠性。

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拟模型的研究对于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测和模拟大气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可以为各国政府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方法探索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方法探索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方法探索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用于分析大气中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规律。

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定量地描述大气中污染物的传播过程,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环境管理和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模型类型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类型。

统计模型是利用历史监测数据和统计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建立起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规律模式。

物理模型是基于物理原理的模型,通过考虑大气的动力学过程和污染物的源排放、输送、转化、沉降等因素,建立了描述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方程式。

2. 模型参数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中的参数是模型的基础和关键。

模型参数的确定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模型参数分为两类:外部条件参数和内部条件参数。

外部条件参数是指影响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环境条件,如地形、气象、排放源的特征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测数据或者气象模型等途径确定。

内部条件参数是指与大气污染物自身性质相关的参数,如氧化反应速率、湍流强度等。

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或者文献资料确定。

3. 模型验证模型验证是评估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模型研究的必要环节。

模型验证主要通过与实测数据的比较来进行。

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可以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对模型进行修改和改进。

模型验证可以分为定性验证和定量验证两种方式。

定性验证是对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判断,而定量验证则是通过一些统计指标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4. 模型应用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应用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环境管理领域,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可以预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潜在风险,为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污染源排放情景下的污染物浓度分布,为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和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

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

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气污染成为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利用模型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规律,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是通过数学、物理和气象等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在城市大气中的传输、扩散和沉降过程。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污染物排放源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揭示不同因素对空气污染物扩散和传输过程的影响,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的核心是对大气流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数学描述大气边界层和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城市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主要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大气边界层高度、排放源位置、污染物特性等。

气象条件是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的重要基础。

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决定了空气的流动性和污染物的传输路径。

风速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污染物从排放源传输到不同地点的速度和方向。

大气稳定度决定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和垂直扩散能力,进而影响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较高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减少污染物浓度。

相反,较低的大气边界层高度会导致污染物在地面上积聚,造成空气污染。

排放源位置和污染物特性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排放源的位置决定了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分布,进而影响传输过程中的浓度变化。

排放源的类型和特性直接决定了污染物的扩散系数和沉降速率。

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挥发性和化学性质,这也会影响其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沉降规律。

通过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研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物治理提供指导。

calpuff模型概述

calpuff模型概述

calpuff模型概述
CALPUFF模型是一种大气扩散模型,用于评估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传输和扩散情况。

它可以模拟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空气传播路径、浓度分布和沉降。

CALPUFF模型是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开发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模型,用于评估源点或区域性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CALPUFF模型基于高斯模型,采用了复杂的数学算法和气象数据,包括地表和大气条件、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模型通过将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计算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路径和浓度。

CALPUFF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 非定常模型:CALPUFF模型可模拟非定常条件下的大气传输,考虑到气象条件的时变性和变化。

2. 复杂地形处理:模型可以有效处理复杂地形、山脉和流动的地形条件,考虑地形对风速和风向的影响。

3. 高空气体通量处理:模型允许模拟和分析大气层中的气体通量,包括边界层混合和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4. 大范围传输:CALPUFF模型可模拟大范围的传输,从局部到区域尺度,适用于评估大型源点或复杂排放情况下的污染物传输情况。

CALPUFF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空气质量管理和风险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工业排放源、交通排放、大气污染事件等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模型的应用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和参数,并且需要经过合理的验证和验证,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环境工程学公式总结污染物扩散与治理的模型

环境工程学公式总结污染物扩散与治理的模型

环境工程学公式总结污染物扩散与治理的模型环境工程学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门学科,而污染物扩散与治理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环境工程领域,为了预测和评估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理措施,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和公式。

本文将总结环境工程学中常用的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污染物扩散与治理的模型。

一、扩散模型1. 扩散方程扩散方程是描述污染物在流体中扩散过程的基本模型。

其一维形式可由菲克定律推导而来,表达式为:∂C/∂t = D * ∂²C/∂x²其中,∂C/∂t 表示时间变化的污染物浓度,D 为扩散系数,∂²C/∂x²表示空间上的浓度梯度。

2. 长时间扩散模型长时间扩散模型是考虑了污染物在大范围空间内长时间扩散的模型。

常见的模型有高尔夫获得模型和随机行走模型等。

其中高尔夫获得模型基于高尔夫获得方程,描述了扩散过程中的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行走模型则基于随机扩散理论,将扩散过程视为随机步长的移动。

3. 立体扩散模型立体扩散模型是用于描述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扩散的模型。

常用的模型有气-液扩散模型、液-液扩散模型和气-固扩散模型等。

这些模型考虑了不同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传递,能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扩散过程。

二、治理模型1. 污染物源控制模型污染物源控制模型用于分析和评价污染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模型有排放源分析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和生态风险模型等。

这些模型考虑了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不同控制措施的效果。

2. 污染物传输模型污染物传输模型用于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输运和传播。

常见的模型有水动力模型、地质模型和生物模型等。

这些模型结合了流体力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能够模拟和预测复杂的传输过程。

3. 污染物处理模型污染物处理模型用于评估和设计污染物的治理和处理方法。

常用的模型有物理处理模型、化学处理模型和生物处理模型等。

这些模型考虑了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有助于选择和优化治理策略。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中国是唯一一个承受严重空气污染的国家之一。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主要探讨大气污染问题、排放和扩散模型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是一种有害物质向大气中释放的过程,通常包括氧化物、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

其中,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中国大气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会进入我们的肺部和血液循环,并且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好氧条件下,VOC会生成O3(臭氧),而O3则会导致人类和动物的空气质量下降,对植物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最后一种重要污染物是NOx和SO2,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工业排放。

排放和扩散模型排放和扩散模型是一种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计算模型,它可以用来计算某一区域内空气污染源的排放和扩散。

该模型可以模拟理想环境下的指标,如PM2.5、O3、NOx和SO2的浓度。

它的输入参数包括大气运动、地形、气象条件、污染源坐标和排放量。

在模拟过程中,模型可以给出各个站点的污染浓度,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虽然大气污染现象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排放和扩散模型对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的适应性较差。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考虑地球物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以增强对空气污染的控制。

其次,维护和升级实时监测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实时数据可以使政策制定者及时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

最后,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污染源主要位于工业和交通区域,但由于它们不断扩宽,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达到不确定的程度。

结论空气污染是一个深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

排放和扩散模型是减少空气污染的控制手段之一,并可以预测空气污染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研究需要增强模型对气象和地形条件的适应性,同时需要建立更为全面和实时的监测系统。

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类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污染物的排放不仅会影响到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因此,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模型的定义及分类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是指利用数学和物理学等方法,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转化以及沉降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工具。

根据模型的复杂度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Gaussian模型、Box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数值模型等。

二、模型的构建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的构建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目的考虑。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 污染物特性污染物的化学特性对扩散模型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度、燃烧产物的排放速率以及氧化反应的速率等,都会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

2. 大气环境扩散模型还要考虑大气环境的因素,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以及湍流强度等。

3. 地形和建筑物地形和建筑物可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会影响扩散的路径。

三、应用及局限性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在决策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空气质量管理扩散模型可用于衡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污染物之间的交叉效应,从而确定相应的污染物减排策略。

2. 突发事件应对在罕见的污染事故或大气爆炸事件发生时,扩散模型可以用于评估事故范围和影响,并制定应急响应方案。

虽然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已经成为当代环境科学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有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模型需要大量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准确模拟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扩散。

此外,不同模型对环境的理解和描述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模型的误差。

四、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模型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模型将更多地考虑空气质量、气候和能源等领域的交叉效应,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等新技术,深化对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的理解。

污染源定位与扩散模型研究

污染源定位与扩散模型研究

污染源定位与扩散模型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污染源定位与扩散模型研究也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污染源定位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生态监测等手段,精确定位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建筑或人口,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等。

一般来说,污染源的定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排放量、排放位置、风速、气象条件等。

其中,气象条件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风速、风向、大气湍流等因素会大大影响气体扩散的方向和速度。

因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扩散模型,以帮助预测和模拟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这些模型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定量评估空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地支持污染源的定位工作。

常见的扩散模型包括高斯模型、龙格-库塔模型、The Lagrangian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LPDM)等等。

其中,高斯模型是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它基于高斯分布函数,能够对污染物的扩散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只适用于均匀稳定的大气层和均匀的源,不适用于非均匀大气条件下的扩散预测。

相比之下,The Lagrangian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LPDM)相对于高斯模型来说更为复杂和精确,它将空气看作成由许多粒子所组成的集合体,可以考虑到排污源产生的微小涡流和湍流对气体扩散的影响,可以提供多尺度的扩散预测。

但是,LPDM 需要处理大量的方程和数值模拟,计算量较大,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也可能导致一定的模拟误差。

除了扩散模型,精准的污染源定位还需要与污染监测技术相结合。

地面监测、飞机遥感、卫星影像等技术能够为污染源的定位提供数据支持,但是需要结合其他数据,如气象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等。

空气污染扩散模式

空气污染扩散模式

z y
x
風速 u
點污染源 質量流率 Q
C
Q uyz
exp
1 2
y 2y2
z 2 z2

地面上點污染源的濃度分布圖
然工業上污染物皆是從煙囪上排放污染物出來,在考慮煙囪
有 效 高 度 (He) 後 , 可 藉 由 z 軸 之 座 標 轉 換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由 z 轉換變成 z-He,則濃度分布方程式可 重新修正。經積分後得污染物濃度隨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形:
度。 越小代表探討樣本的一致性(uniformity)越明顯,因此 分布的曲線將愈向中央集中,其所表現出來特性即是曲線最
大值會愈高,反之,若 越大,則意味探討樣榜的差異愈大,
因此曲線的分布會較平緩,且最大值會下降。
(4) 若將方程式(1)針對 x 作無限積分則可得其積分值為 1,亦即


著時間而改變,故 C t 0
(2) 氣流的流動屬於一維(one dimension)現象,僅在 x 方向流動,
則 v = w = 0。
(3) 在氣流流動的方向濃度之擴散,若比較對流(convection)與擴
散(diffusion)對空氣污染物散佈的效應,則後者可忽略不計,

Dx
2C x 2
(17)
污染物離開煙囪口後因本身具有速度同時其溫度較外界為高因此在擴散的過程中仍會持續上浮一段距離此上浮的距離加上煙囪本身的高度稱之為煙囪有效高度stackeffectiveheight空氣污染物隨著向下風處擴散因其擴散的空間明顯增大因此污染物濃度急速降低但氣象條件為穩定時則例外
空氣污染擴散模式
1. 空氣污染物的擴散現象 一般而言,空氣污染物是以噴煙型態排放到大氣中,而後以 煙柱形狀散佈。 在三維(three dimension)的散佈過程中,污染物沿著順風方向 被帶到下風處。通常以 x 軸代表風流動的方向,z 代表離地面 的高度。

污染空气的扩散模型

污染空气的扩散模型

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摘要:由于放射性气体泄漏造成惨重损失的报道在国际屡见不鲜,近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气体的泄漏事件更让我们关注放射性气体泄漏时在环境中的浓度问题,为了今后事故发生后提供积极的补救措施, 所以对放射性气体的扩散作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结合高斯烟羽模型、线性拟合,以及微分方程模型,运用MA TLAB软件,分析了泄漏源强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参数、地面粗糙度参数和计算精确度等的因素对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影响,预测了放射性气体浓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浓度变化,并且本文模型中的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加以改变,因而使本文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可以适用于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文章首先在第一问中利用MA 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得到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得出随着离泄漏源距离的延伸,最终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即当L趋向无穷是,C(x,y,z,t)趋向于零;当时间趋于无穷时,C(x,y,z,t)也趋于无穷。

问题二,问题三中,建立以核电站周边不同地区得距离以及风速为因变量,设置各个主要因素的参考数据,同时,利用高斯烟羽模型对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进行预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将相关数据代入程序,我们得到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分布的等高曲线。

问题四中,通过实际收集数据,集合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等高曲线,可以直观的看出日本福岛核电站对我国东海岸以及美国西海岸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1.1背景的介绍目前,核电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核电正常运行以及发生泄露时不可避免的会有气载放射性核素排出,这样就给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的测出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在环境检测以及安全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1.2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放射性气体以匀速排出,设有一座核电站遇自然灾害发生泄漏,浓度为p速度为m kg/s,在无风的情况下,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速度为s m/s.(1)请你建立一个描述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

大气污染物扩散高斯模型模拟

大气污染物扩散高斯模型模拟

9.2.2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9.2.2 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

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9.2.2.1高斯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

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

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

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

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风向,y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9.1):(9.1)(mg/s); x、y、z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y、z表示x、y、z上的坐标值(m);u表示平均风速(m/s);t表示扩散时间(s);H 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9.2)9.2.2.2 技术方法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

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

整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9.2.1所示图9.2.1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模拟的步骤1) 图层网格化图层网格格式分为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

污染物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概述污染物扩散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和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

它是环境科学和空气质量管理领域中重要的工具,被广泛用于评估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路径、浓度分布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模型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通常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斯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和欧拉模型。

高斯模型高斯模型基于高斯分布理论,通过假设污染物的扩散呈现高斯分布,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浓度分布。

该模型适用于平坦地表和相对简单的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扩散预测。

拉格朗日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基于污染物的运动轨迹来模拟扩散过程。

它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将污染物的源点和初始速度作为输入,通过模拟污染物粒子的运动路径,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分布。

拉格朗日模型适用于地形复杂、污染源多变或移动的情况。

欧拉模型欧拉模型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模型,它通过对大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传播。

欧拉模型适用于研究大气中较大尺度上的污染物扩散过程,能够考虑地形、气象因素和污染源的作用。

模型输入污染物扩散模型的输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源数据污染源数据是指污染物在空间中的来源和排放信息,包括源位点、污染物排放速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

这些数据通过监测和测量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初始条件。

大气条件数据大气条件数据是指影响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气象因素,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这些数据通常通过气象站观测或数值模拟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传播路径。

地形和建筑物数据地形和建筑物数据是指地表和建筑物对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影响。

地形数据包括地表高度、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建筑物数据包括建筑物高度、密度和分布等。

这些数据通常通过遥感技术或测量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模型输出污染物扩散模型的主要输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图污染物浓度分布图是模型预测的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及应用大气污染一直是世界性的问题。

各种污染源不断增多,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如何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一直是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正成为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的概述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的分布、传输和化学反应等信息。

其原理是利用掌握了各种环境参数(如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气温、大气压力、相对湿度等)和大气组分的动力学及化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以预测空气质量和污染来源。

大气扩散模型的主要类型有:Euler模型、Lagrangian模型和Euler-Lagrangian模型。

其中,Euler模型是通过求解二元方程(即连续质量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来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运规律的数值模型,其我们所熟知的复杂数学模型基于丰富的计算化学数据和考虑环境变量的推荐符号来进行计算。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应用的范围和意义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其在环境污染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排放控制、气象预测、建筑防火设计等领域都有其重要作用。

另外,扩散模型可以评估和标识环境的敏感性,使环境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和进行风险评估。

举个例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以预测化工厂扩建工程等的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帮助规划环境保护和改善措施,减缓环境恶化的影响。

另外,成品油加油站等配有加油站扩建工程中,也需要考虑污染物扩散模型,预测加油站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环境污染和危害。

总之,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有效控制大气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进展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点、中午12 点、晚上9 点都没有排放气体,该怎么算,是不是需要找到一个关于时间t的函数,来计算多长时间之后污染还剩下多少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这个函数对吗?该调用什么函数?
问题:
建立单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描述其对周围空气污染的动态影响规律。

现有河北境内某一工厂废气排放烟囱高50m,主要排放物为氮氧化物。

早上9 点至下午
3 点期间的排放浓度为406.92mg/m3,排放速度为1200m3
/h;晚上10 点-凌晨4 点期间
的排放浓度为1160mg/m3,排放速度为5700m3
/h;通过你的扩散模型求解该工厂方圆51
公里分别在早上浓度8 点、中午12 点、晚上9 点空气污染分布和空气质量等级。

源代码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0:20:5100,0:20:51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5100:20:5100,-5100:20:5100);
Q=1836.7; z=1.5; H=50; u=1.7;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分享到:
2015-05-29 16:32
提问者采纳
clear all
[x,y]=meshgrid(-51000:100:51000,-51000:100:510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x,y)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 2./((sigz+eps).^2)));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g=dblquad(c,-51000,51000,-51000,51000,100),
%g=abs(g/51000/51000*1000),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51000:100:51000,-51000:100:51000);
Q=1836.7; z=1.5; H=50; u=1.7;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clear all
[x,y]=meshgrid(-51000:100:51000,-51000:100:51000);
Q=1836.7; z=1.5; H=50; u=1.7;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x,y)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 ((sigz+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g=dblquad(c,-51000,51000,-51000,51000,100),
g=abs(g/51000/51000*1000),
其具体标准如下: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50时为1级;51—100时为2级;101—200时为3级;201—300时为4级;300以上时为5级。

其中3级属于轻度污染,4级属于中度污染,5级则属于重度污染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即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是指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如果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说明空气质量为良好。

具体如何判断,下面就给出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我国空气质量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评价。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
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