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程序内容:①(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同时说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一种属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这种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就称作惯性。
即: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3.对惯性的理解要点: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不能克服,只能利用。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一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不变的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和“惯性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
③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惯性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力.④惯性的大小: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体领强弱),,其大小由质量来决定。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运动状态较难改变,即惯性大。
⑤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即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运动规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基础4.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1、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 D.静止不动【答案】A【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稳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
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发动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平安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这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3篇
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3篇牛顿第一定律属于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啃透这个知识点对后面的学习物理都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推想。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
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不受外力”。
定律中“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是物体保持原状态不变,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伽利略的小车实验: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
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儿的推论: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初中物理知识点:惯性现象(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知识点梳理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初步规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此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理想化模型,即不受外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效果上看相当于不受力,可以近似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要么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要么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 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弱。
(3)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与地理位置无关。
三、典型例题解析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B.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 物体不受力时有惯性,受力时失去惯性D. 唯有在打拳或踢脚时,才有惯性显现出来【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D错误,B正确;$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C错误;故选:B.。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牛顿定律重难点解析,还不转走
牛顿定律重难点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 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 F 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不能把ma 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合是矢量,也是矢量,ma 与 F F ma 且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 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 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 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 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合合=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马顿第一定律
马顿第一定律你可能是想说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 定律表述-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理解要点- “一切物体”:说明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上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但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近似模拟这种情况。
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球运动的距离越远。
-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
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在不受力时就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不受力时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历程(物理学史部分)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如,他观察到推一个物体时,物体才会运动,不推就会停下来,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 实验设计: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会上升到与原来高度几乎相同的位置。
如果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小球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就会运动得更远。
当第二个斜面变为水平面时,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 意义:伽利略的实验及推理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基础,他指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笛卡尔的补充- 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 牛顿的总结-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8讲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牛顿第一定律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使用 及 读数
易错
测量时: (1)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 擦; (2)用手拉住弹簧测力计上端的拉环,不能触碰刻度盘; (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分 度值。如上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2.6 N 记录时:既要记录数值,又要明确单位 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才会与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若超出此范围,会失准或被破坏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2:弹力 1.弹力
弹性
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 质(如弹簧、橡皮筋等都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弹力 易错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拉力、 支持力、压力等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 大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影响因素:a.弹性形变程度;b.材料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杆一端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 沿杆的方向
物理
甘肃专版
7.(人教八下P8习题改编)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是 1.8 N,该物体的 质量为 0.18 kg。(g取10 N/kg)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3:重力
定义
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2025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八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B、立即停下来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D、无法判断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1)惯性具有普遍性。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
专题一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九(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中考物理考点精选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精选归纳总结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门重点科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物理,本文将对中考物理的重要考点进行精选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力学篇1. 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或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
2.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用向量几何方法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用向量几何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力。
3. 力和压强1)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
2)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压强等于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二、光学篇1. 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经折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2. 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图像的成像:平面镜成像具有像的性质,图像与实物关于镜面对称。
3. 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光在穿过非均匀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度的不同而分离。
三、电学篇1. 电路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电路是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导电路径。
2) 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器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或并联。
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抵抗电流流动的物理量,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用于定量描述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2. 电压和电功率1) 电压的定义和计算:电压是电源对单位电荷做的功,用于描述电源的电能转化能力。
2) 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等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乘以电压的大小。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牛顿第一定律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9.2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梳理1.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识点: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2)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射出枪膛的子弹,仍然能在空中飞行B.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以后,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程C.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D.从行驶中的汽车上跳下来的人,容易摔倒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惯性4.从空中下落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物体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5.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接触面比较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C. 利用先进仪器就能使实验成功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6.如图所示,桌面上的某物体在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物体离开桌面时,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那么它将()A.无法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B.沿竖直方向下落C.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D.沿虚线运动7.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C.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8.匀速上升的气球下面悬挂着一个小石块,当细线突然断了以后,石块的运动状态是()A.继续匀速上升B.立即加速下降C.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加速下降D.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加速下降9.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10.如图,如果你在直线行驶的火车里做一小实验:让手中苹果自由下落那么苹果将会落在( )A.A处B.B处C.C处D.三种都可能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12.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08章 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精选(解析版)
第08章运动和力(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 牛顿第一定律【高频考点精讲】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所有固体、液体、气体,无论是否受力,无论质量大小,无论运动还是静止。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物体受到惯性”“物体受到惯性力”“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热点题型精练】1.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解: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可能是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做曲线运动,如竖直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方向不变,故B错误;C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如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D.沿BD方向运动解:由于小球被静止释放,不计摩擦,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2019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一、选择题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6、.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9、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有人竖直向上跳起,他的落地点在()A.位于起跳点后面B.位于起跳点前面C.落于起跳点左右D.位于起跳点处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A、向前跳将更远B、向后跳的更远C、向旁边跳得更远D、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 [ ]A.物体仍然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3.在下面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填上“变化”或“不变化”)小朋友荡秋千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8-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 解读知识点一 历史回顾鸡蛋会落入杯子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紧急刹车时你知道不系安全带地危害吗?知识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地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地性质。
3.惯性与质量:质量大地物体惯性大。
说明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4.牛顿第一定律地物理意义(1)揭示了力与运动地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物体受到力地作用,它地运动状态就一定发生改变,并且产生加速度。
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物体若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地一种属性——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地三种情况(1)速度地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地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地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典例· 解读例1,(多选)下面表述中正确地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款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地实质是相同地D.物体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结果】BD.【思路】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地理想款件下所遵循地运动规律,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并非实验定律,选项A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则一定有力地作用,选项B,D正确。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地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则反映了物体在一定款件下地运动规律,选项C错误。
温馨提示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地一种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地运动规律。
例2,(多选)相关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表述正确地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地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物体地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地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必定受到外力地作用【结果】ACD.【思路】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仅由物体地质量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地运动状态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以上这些是查字典物理网编辑整理的一些信息,还有很多栏目信息正在一步一步的跟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