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a6c4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知识点进行完美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资源。
- 网络的分类: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等;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各层功能: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网络层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不同应用之间的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与转换;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3. 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核心协议,包括TCP、IP、UDP等协议。
-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有序性和可靠性。
- 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分组传输,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面向非连接的通信,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二、网络设备与技术1. 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目的IP地址和路由表信息,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转发路径,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的网络。
2.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实现数据的交换和转发。
-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根据MAC地址和交换表信息,将数据包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实现局域网内的通信。
3. 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fbde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0.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使得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能够互相连接和交流。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并在目标计算机上重新组装成完整的信息。
本文将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包括网络结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指在网络中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其他计算机通过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获取所需的服务。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环境,例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2. 对等网络模式对等网络模式也称为P2P(Peer-to-Peer)模式,是指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平等地共享资源和服务。
没有专门的服务器,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作为其他计算机的服务提供者或客户端。
对等网络模式适用于资源分布广泛、无需集中管理的环境,例如文件共享、即时通讯等。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 协议等。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TCP/IP协议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
2. HTTP协议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协议。
它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
HTTP协议是Web应用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3. FTP协议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它支持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操作。
FTP协议是在网络中常用的文件传输协议之一。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45e97372f524ccbff02184c0.png)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e6604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3.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3.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红外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
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
四、计算机网络的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2. 集线器(Hub):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3. 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
4.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路由的设备。
5. 调制解调器(Modem):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设备。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1. 防火墙: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非法访问。
2. 加密技术: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防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5.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
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2. 物联网(IoT):将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必考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f15d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0.png)
计算机网络必考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远程文件访问还是视频会议,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设备等组成。
按照规模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全球互联网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等。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为七层,而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为四层。
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种。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1.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数据通信协议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2.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以及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等。
串行传输是指一位一位地传输数据,而并行传输是指多位同时传输数据。
3.数据编码和调制解调数据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编码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调制解调是指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和将模拟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9016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2c77c8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分类: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等。
3.数据传输方式: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二、物理层1.通信信道的种类和特点: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调制解调和编码:了解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和编码方式。
3.数字传输系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链路层1.帧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帧的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
2.随机访问协议:了解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SMA)、CSMA/CD和CSMA/CA等协议。
3.点对点协议: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协议。
四、网络层1.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IPv4和IPv6),以及IP地址的表示和分配。
2.路由的概念和算法:了解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作用和实现原理。
五、传输层1.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算法。
3.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了解UDP的无连接特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以及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
六、应用层1.常见应用层协议: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了解应用层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交互流程。
3.网络编程:了解使用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七、网络安全1.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中间人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e5151683d049649a66588d.png)
1.三网合一,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在物理上互连,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3.资源共享:(1)共享硬件资源:服务器、打印机、通讯设备(2)共享软件资源(3)共享数据:数据库4.按按地域来划分:局域网和广域网。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属性来分: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全互连形和不规则形。
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5.电子公告板系统(BBS)6.数据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是表征事物的形式,例如文字、声音和图像等。
7.信号是数据的电磁或电子编码。
8.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9.调制解调器:兼有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器件。
10.调制解调器最基本的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幅、调频、调相。
11.纠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足够的附加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在接收译码器的控制下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还能自动地纠正错误。
12.检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一些附加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可以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判断看其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错误,它不能纠正错误而是通过反馈信道传送一个应答帧把这个错误的结果告诉给发送端,让发送端重新发送该信息,直至接收端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
13.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14.线路交换:通过网络中的结点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15.报文交换:对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采用另一种数据交换的方法叫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在报文中包括要发送的正文信息和指明收发站的地址及其它控制信息。
在这种报文交换方式中,不需要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
16.报文分组交换:原理是把一个要传送的报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都作为报文分组的数据部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cb24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1.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架起了信息传递的桥梁,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和安全性等方面。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星型拓扑结构是最常见的网络布局,其中每个节点都与一个中心节点相连接。
这种结构下,每个节点的数据传输都需要经过中心节点进行中转,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个共享的传输介质上,节点通过共享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结构简单易懂,但如果传输介质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瘫痪。
环型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通过一条环形的传输介质进行连接,数据沿着环形传输介质不断传递。
这种结构下,只要任意一段传输线路出现问题,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每个节点都与其他所有节点相连,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但是,网状型拓扑结构的成本较高,维护也比较复杂。
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媒体,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
双绞线是最为常见的传输介质,它是将两根绝缘的铜线相互绞合组成。
双绞线分为无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分别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
同轴电缆是一种由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和外层保护层组成的传输介质。
它被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和局域网等领域。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传输介质,具有高速率、大带宽和低损耗的特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网络环境。
无线信号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无线信号传输方式有Wi-Fi和蓝牙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等场景。
三、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进行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和HT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是一套用于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2a5f2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输。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汇总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等。
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两种模型都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通信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型适用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对等(P2P)模型对等模型是指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对等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资源共享的场景,如BitTorrent协议中的文件下载。
三、常见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它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 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是实时性较好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在Web浏览中使用的协议,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页加载、文件上传下载等操作。
3. DNS协议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0c66feed630b1c58eeb5be.png)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1、Internet的前身:ARPAnet2、电路交换的特点:面向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分组交换:原理:首先发送方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网络内的分组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各个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接收方剥掉各分组的首部,将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恢复原始的数据报文。
优点: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
每个分组都是独立处理,单独查找路由。
3)迅速。
没有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4、网络的分类:PAN、LAN、MAN、WAN及其距离尺度5、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6、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7、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网络的层次、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每一层使用的协议,但不包括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8、协议的概念:对等层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规则约定,是对该层功能如何实现的一种定义。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9、协议和服务的区别与联系10、OSI参考模型:自底向上,每一层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11、TCP/IP 参考模型,常用协议所处的层次例题:1.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CA.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际层2.在TCP/IP体系结构中,负责将数据从一个主机送到另外一台主机的是 B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3.下列选项中,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BD (不定项选择)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4.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B 。
A.PANNC.MAND.WAN5.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 DA. 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分组交换B. 电路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C.线路交换、空分交换、分组交换D.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在网络体系结构中,__数据链路层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网络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___应用____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种应用进行标准化。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2eda9a561252d381eb6eb2.png)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为面向连接的。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 message):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分组或包(package):将报文划分成的等长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分组的首部也称为包头;分组交换是基于标记的(label-based),采用无连接(connectionness)的连网方式。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在报文交换中心,一分分的电报被接收下来,并穿成纸带.操作员以每份报文为单位,撕下纸带,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拿到相应的发报机转发出去。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互——单个分组(这只是真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协议的控制之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2。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无线)个人区域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3。
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专用网(private network)4。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topology) 分类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1.带宽.掌握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中带宽的具体含义及表示单位。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9069c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8.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为您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网络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地域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2. ISO/OSI参考模型ISO/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框架,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集合,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对数据包进行分组和路由,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协议提供不可靠但高效的数据传输。
二、网络通信协议1. IP协议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如何进行数据包的分组和路由。
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和设备的。
同时,IPv4和IPv6是两个主要的IP协议版本。
2. ARP协议ARP协议用于通过IP地址获取对应的MAC地址,以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通信。
ARP协议通过广播方式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并将结果缓存,以提高通信效率。
3. ICMP协议ICMP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消息,主要包括差错报文和请求报文。
差错报文用于报告网络错误,而请求报文用于网络测试和诊断。
4. DNS协议DNS协议负责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
DNS协议采用分布式的架构,通过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
三、网络设备1. 集线器和交换机集线器是一种传输媒介,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局域网。
交换机是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可以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和流量控制。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考点总结).docx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考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d0cd74c240c844768eaee0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一、名词解释K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是不同结点的对等层Z间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对等协议之间传输数据的基木单位是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ol Data Unit )。
2、实体、对等实体在网络中实体是一个抽彖的名词,它代表任何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是指位于两个结点上同一层的实体。
3、信道容量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4、链路、数据链路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
数据链路指的是,数据通信时,除了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实现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在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5、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表示。
6、服务、服务数据单元(SDU)服务是一种功能,它体现在网络中底层向和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它有层次概念。
同一结点和邻层之间通信时交换数据的基本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7、套接字用來表示网络环境中特定计算机上的特定应用程序,它是一个网络地址,由1卩地址和端口号组成。
8、多路复用在数据通信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9、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与各层协议的集合10、CSMA/CD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被称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主要应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中。
1K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指通信子网对所传输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交换是指:根据需要和网络条件动态地安排两个通信结点的通信线路。
这种操作称为交换。
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方式。
12、数据编码技术数据编码技术指的是怎样用信号來表示数据。
常用的数据编码方法冇两种: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移频键控和移相键控)和数字数据编码(归零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13、介质访问控制(MAC)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有序地使用共享介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全面总结(这也太全了吧!)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全面总结(这也太全了吧!)](https://img.taocdn.com/s3/m/7119f3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5.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全面总结(这也太全了吧!)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全面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多个计算机之间,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下面就对其进行全面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以下五层:1.物理层:确保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识别和管理传输介质的物理接口、传输速率等。
2.数据链路层:提供在物理层上建立逻辑连接的服务,使数据能够在物理媒介上进行可靠的传输,具体包括帧同步、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提供计算机之间的逻辑连接,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解决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的问题。
4.传输层:可靠地传输数据,并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服务,分为TCP协议和UDP协议两种。
5.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如Web、FTP、SMTP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层。
二、常用的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以下是几种常用协议:1.TCP/IP协议:用于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2.HTTP协议:基于TCP/IP协议,用于Web应用,它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
3.SNMP协议: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管理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4.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是将域名和IP地址进行转换的协议。
5.RIP协议和OSPF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实现路由的选取和更新,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三、常见的网络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设备有以下几种:1.交换机:用于将局域网上的计算机互相连接,构建起一个局域网。
2.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实现整个网络的互联。
3.集线器:用于在局域网中连接多台计算机,可以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数据交换。
4.网关: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起来。
四、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1.口令安全:如果口令太简单,容易被破解,容易导致口令泄露。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e0ee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1.png)
字符填充,帧的首尾都为一个特殊的标志字节ASCII码
发送方的处理
如果帧中也有该标志字符,则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如帧中也有转义字符,则再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接收方的处理
位填充成帧法,帧的首尾都为一个固定的8bit01111110作为标志;
发送方的数据中如果碰到连续的5个1,则自动在其后填充0;
第四章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了解MAC子层的功能
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程,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比特差错控制,寻址
2、明白CSMA/CD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NIC处于发送和接收两状态之一,开始接收
完成接收;判定是否帧碎片Jam信号、小于64B,是丢弃;否则继续注意,接收方不负责检测冲突
5、掌握Ethernet的跨距及最短帧长度问题
系统的跨距表示了系统中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范围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64bit;帧如果太短,冲突不能检测到冲突检测最少时间
6、了解网桥或交换机的生成树spanning tree算法原理及过程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填充
5、了解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中的ping及pathping或tracert、traceroute
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间的联通性
Pathping:提供有关在源和目标之间的中间跃点处网络滞后和网络丢失的信息
Tracert:用于确定 IP 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
1、了解物理层上的多路复用问题:
FDMA频分复用、TDMA时分复用、WDMA波分复用、CDMA码分多址访问、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80aa5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e.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1、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概念与分类1.2 OSI七层模型1.3 TCP/IP协议族1.4 网络拓扑结构1.5 网络传输介质1.6 网络设备与硬件1.7 网络协议与服务2、网络通信技术2.1 数据传输方式2.2 数据交换技术2.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2.4 链路层技术与数据帧格式2.5 网络层技术与IP数据报格式2.6 传输层技术与TCP/UDP协议2.7 应用层技术与HTTP/等协议3、网络安全与管理3.1 网络攻击与防御3.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3.3 虚拟专用网络(VPN)3.4 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算法3.5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3.6 网络管理与配置4、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4.1 无线网络技术与标准4.2 无线局域网(WLAN)4.3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4.4 移动互联网与4G/5G技术4.5 实时通信与实时传输协议(RTP)5、网络应用与云计算5.1 电子邮件与SMTP协议5.2 文件传输与FTP协议5.3 域名系统与DNS协议5.4 网络方式与VoIP技术5.5 远程访问与VPN技术5.6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6、附录6.1 附件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样本6.2 附件二、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解答6.3 附件三、计算机网络常用工具与软件推荐6.4 附件四、计算机网络相关书籍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军队、国民经济组织、科研机构、文化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大数据运营者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中的涉及的安全行为的法律。
2、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使用服务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非法访问、非法拦截、非法干扰以及非法使用等一系列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遭受损害的威胁的技术和法律措施。
3、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指保障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维护网络安全和推进信息化的专门性法律。
计算机网络常考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常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5a3b2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d.png)
计算机⽹络常考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络常考知识点总结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是什么?优劣对⽐?答:先介绍基本概念:电路交换概念:必须经过建⽴连接(占⽤通信资源)--->通话(⼀直占⽤通信资源)--->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式称为电路交换。
优点:通信质量有保证。
缺点:线路传输效率⽐较低。
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户始终占⽤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报⽂: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个报⽂。
分组⼜称包。
分组的⾸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概念:通信双⽅以分组为单位、使⽤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式,被称为分组交换。
优点:⾼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分组在路由器存储转发需要时延。
携带⾸部控制信息造成⼀定开销。
2 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整个报⽂的⽐特流连续地从原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个管道中传送。
报⽂交换:整个报⽂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只是报⽂的⼀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个结点。
3 计算机⽹络的定义概念: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4 相关概念带宽:⽤来表⽰⽹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络的数据量。
时延(也叫延迟或迟延):指数据从⽹络的⼀端传送到另⼀个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络协议(简称协议):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体系结构:计算机⽹络的各层以及协议的集合称为⽹络的体系结构⽹关:⽹络层使⽤的路由器5 ⽹络各分层的功能差错控制:使的和⽹络对等端的相应层次的通信更加可靠流量控制:是的发送端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复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
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
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
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
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
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
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
“功能”则是本层内部的活动,是为了实现对外服务而从事的内部活动。
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
5.两大子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2222221.通信子网任务:1)连通结点2)逐点数据传输3)确定传输路径4)监测通信过程组成:通信子网物理上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结点的传输介质组成。
通信子网的协议,包括两大类,一类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的若干协议;另一类则是各种局域网包括工业控制局域网以及现场总线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333333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低层。
它是网络功能体系结构中上层各功能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它向网络提供最基本的信号传输服务。
物理层负责点到点的可靠连接和数据信号的可靠传输,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是靠硬件体现和实施的。
1、物理层的特性: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规程特性物理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服务:1)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与释放2)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3)物理层管理4)数据编码2、通信介质的5特性:1)吞吐量和带宽。
2)成本3)尺寸和可扩展性。
4)连接器5)抗噪性4.双绞线,光纤:双绞线每根线都包覆有绝缘材料,然后每两根线再相互绞在一起。
每根线的绝缘层用于隔离两根导线,绞在一起可减少干扰。
1绞在一起限制了电磁能量的发射,并有助于防止双绞线中的电流发射能量干扰其他导线。
2.绞在一起也使双绞线本身不易被电磁能量所干扰,有助于防止其他导线中的信号干扰这两根导线。
光纤的外面,是一层玻璃称之为包层。
它如一面镜子,将光反射回中心,反射的方式根据传输模式而不同。
这种反射允许纤维的拐角处弯曲而不会降低通过光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
包层外面,是一层塑料的网状的一种高级的聚合纤维,以保护内部的中心线。
最后一层塑料封套覆盖在网状屏蔽物上6、带宽:是传输介质能传输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值。
频率通常用Hz表示,它的范围直接与吞吐量相关。
带宽越高,吞吐量就越高。
香农公式:对有噪声信道,每个码元所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受信道所受的干扰影响,其最大数据传输率C由下式确定:C=Blog2(1+S/N),B信道带宽,S信号功率,N噪声功率。
7、多路复用的方式:多路复用的理论基础是差别信号分割原理:1)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FDM):按照频率参量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在这个同一物理线路的带宽内的多个相互隔离的频段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2)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按照时间参量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当物理信道容量大于多个被传信号的数据传输率之和时,可将传输时间划分成等量的时间片,多个信号交错轮流占据不同时间片,每路信号通过周期交错连续的时间片传输,实现在同一时段(由多个时间片组成)内传送多路信号。
3)码分多路复用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ddress,CDMA):根据码型(波形)结构的不同来实现信号分割的多路复用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率,占用相同的带宽,各个用户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信号。
4)空分多路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SDM):传统多路复用技术,由多条线路共享一个物理空间,依据空间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
5)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 ex,WDM):依据光波波长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WDM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FDM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原理是:整个波长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波长范围,每路信号占用一个波长范围来进行传输。
8、对信源数据进行传输编码的意义:1)提高抗干扰能力2)携带同步信息实现同步;3)可实现检错纠错;4)增加传输信号带宽;5)降低传输损耗;6)简化传输设备。
9、传输编码的类型:B-AMI编码:双极性交替反转码。
“0”用无电平表示,“1”交替用正负极性两种电平表示、、无直流成分,高频和低频分量也较少,传输码流的带宽与信源数据比特流的带宽一致。
抗干扰能力强。
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缺点:当码流中出现长连“0”时,提取同步信息困难Manchester编码:曼彻斯特码用比特周期中间时刻不同方向的跳变来分别表示“0”和“1”的二电平编码。
原理:将每一个比特周期划分成等宽的两个半周期,“l”码前半个周期为低电平而后半个周期为高电平;“0”码前半个周期为高电平而后半个周期为低电平、、可以实现自同步。
完全消除了码型的直流分量。
但带宽是比特流带宽的一倍,传输效率减少了一半简单易行,用作为以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CSMA/CD总线局域网中的传输码型。
差分曼彻斯特码将一个比特周期等分为两个半周期,在比特周期的中间时刻仍总是跳变,用每个比特周期起始时刻的跳变的有无来表示“1”和“0”。
444444444链路层是基于物理层,实现相邻结点数据可靠传输的功能层。
所传输的数据是具有完整结构的二进制数据集合,数据可靠性要保证1、数据链路层功能:1)链路建立与管理2)帧同步3)流量控制4) 差错控制。
方法:前向纠错,检错重发(最常用)5) 区分数据和控制信息6) 透明传输7) 寻址2、数据交换技术:连续数据单元通过节点时的转发方式。
交换:数据在节点进出过程。
数据包:数据的传输过程变成了一个一个数据单位在网络节点一进一出的交换过程。
通常将这个数据单位叫做数据包。
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等高层协议将传输单位定义为--报文;传输层--报文或数据报;网络层--分组;链路层--帧。
三种交换策略:1)电路交换:只用于这两个节点间的通信。
两节点间的线路将一直保持到其中一方终止通信。
优:快速。
适用于不允许传输延迟的情况。
缺:由于网络线是专用的,所以其他路由不能使用。
和电话通话一样,通信双方必须同时参与。
2)报文交换:只是当一方有信息需要传送时,网络临时建立路由传递报文,本次信息传送完毕,路由释放。
并且报文被每个经过的节点存储起来。
报文被发送到目的地,可以存储起来等待取用。
优:路由是非专用的,完成一个报文传输后,可以立即被重新使用。
接收方无须立即接受报文。
缺:通常报文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由于中间节点必须存储报文,所以报文过长也会产生问题。
报文尾部仍沿用原先设定的路由,而不管网络状况是否已经改变。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两种方式:11数据报方式:网络协议将每一个分组当作单独的一个报文,对它进行路由选择。
22虚电路方式:类似于电路交换,区别:线路不是专用的!即不同的虚电路可以共享一条公共物理网络线路!3、数据可靠传输校验算法:奇偶校验,汉明码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的特点:1)循环冗余校验,是数字传输系统中最常用的校验编码,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数据传输,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中广泛应用。
2)这是一个建立在模2运算基础上的校验编码。
其指导思想是:发送方用一个特殊的多项式表达式(循环码生成多项式),去除信息码多项式所得的余式,附加在信息码之后,构成传输码;接收方用获得的传输码组成的多项式除以发送方使用的同一个多项式表达式,即生成多项式,若无余式,则表明传输码无错,若有余式,则表明有错4、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和差错处理。
对象是数据帧,帧的差错表现:帧丢失、帧序乱、帧内容错。
差错检测是尽可能及时发现这三种帧错误,差错处理的任务就是在发现错误的同时采取及时可靠的措施改正错误,实现不丢帧、不乱序、无错帧。
流量控制:当发送方的传送能力大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会造成数据帧的丢失,此时为了使收发两个节点实现匹配传输,必须对发送速率加以控制,即流量控制(3)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最完整的经典链路层协议:是面向位的数据链路协议,使用位填充来保证数据的透明性。
5个0填充一个1,避免6个以上的0从而避免与前导码一样HDLC基本技术:节点类型、链路类型和数据传输方式,为了适应不同配置和不同数据传送方式,HDLC 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数据传输方式:三种类型的站:主站、从站和复合站。
两种链路配置:非平衡设置和平衡设置。
三种数据传输方式:正常响应式、异常响应式和异步平衡式。
HDLC的帧结构:使用帧同步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