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歌诀16473(参考文档)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b88b5a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c.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一)养生歌诀
1、養生保健,从早晚起。
2、多睡觉休息,勿使大脑劳累。
3、空腹服药,宵夜少喝茶。
4、颐养情操,避免怒气发。
5、心和神安定,止嗜火药折。
6、保持衣裳轻薄,冬夏勿受凉。
7、推拿经络排毒,体内清理好脏。
8、秋冬占冷调,春夏热食荤素。
9、早适当寒凉,晚法宜温洁。
10、洗澡肥皂浴,汗出毒去身清。
(二)饮食歌诀
1、多吃水果蔬菜,营养不落边际。
2、每日饮牛乳豆浆,妇人子宜也宜常。
3、多清香汤汁粥,调养面不落拙。
4、蒸油炸鱼肉味,惜油烹调多香。
5、薰风藏厨房里,养心安神精力不亏。
6、清淡宜细嚼慢咽,养生来之无愧。
7、素菜可留元气,健康归来又能奇。
(三)运动歌诀
1、晨起腿部有动,健身锻炼立竿看。
2、跳舞练习肢体,体魄强健宜年年。
3、足底力量用功,抗衰老立身中。
4、慢步跑步补肾脏,四季护体多养生。
5、健身操让身体,健美舒活神气。
6、手臂舞动伸缩自如,双肩宽广力量强。
7、拉伸项活全身,度日劳累多休闲。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f57f24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5.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1、中医要办得好,上边一门先知道;老庄金匮考古活,本草述宗拟诊治。
2、伤寒论与犀牛书,针灸与推拿郎办;难病解毒要在头,小儿科保平安把。
3、无脉象看胃肾气,内因外治六经法;五气六脏定诊断,别用劳神必大放。
4、神农本草要仔细,方药有配和生长;汤剂膏丹服务多,煎服熬丸爲主旋。
5、辩证分项自全解,总论针刺推拿实;经络断指治百病,吐纳拔罐礼非常。
6、梅花集录风痹病,临床金匮把凌云;晚清医家有实践,宋朝一统大治言。
7、急救医略不可少,金针贴敷通神明;肠炎肠胃淡去苦,病症来源自全判。
8、心肝脾胃和肾脏,腑脉隐在细看情;内伤外感把内毒,虚实寒热二十字。
9、诊疗办理体贴查,病因未知无脉诊;心主精神定内科,经络虚实分确定。
10、气虚血瘀表内病,虚热湿热即外患;肝主疝气宾阳亏,肾主阳虚脾气软。
11、腑脏脉实分象多,内服是医此得着;饮食分析要查配,调节比例才有良。
12、发热高热赶快降,血压低血看及时;痨病及疗体温度,细判细把比比看。
13、脑血管病看维护,哮喘支气当助气;免疫抑制望解毒,适当药物休养身。
14、痔疮赘肉要解决,咳嗽咳痰有生药;耳鼻喉病一统治,健脾益气不受影。
15、肾炎肾病解之法,输液疗法先加以;免疫应用疗效快,经血灌注更健康。
191首所有中医都必须背诵的歌诀
![191首所有中医都必须背诵的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5da4352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9.png)
191首所有中医都必须背诵的歌诀1.麻黄汤:【干妈贵姓】。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桂枝汤:【桂枝三药】。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3.九味羌活汤:【羌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4.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5.香苏散: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6.止嗽散:【陈梗借钱百草园】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7.桑菊饮【桑甘河人锯韦接桥】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苇根8.银翘散【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鲜苇根9.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10.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柴胡葛根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甘草黄芩石膏11.升麻葛根汤【升麻哥炒芍药】升麻葛根芍药甘草12.败毒散【活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讲和】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生姜薄荷13.参苏饮【申诉目前只服半个红柑桔】人参紫苏叶干葛橘红半夏前胡茯苓桔梗枳壳木香甘草1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草和葱,滋阴白薇豆更红】生葳蕤生葱白淡豆豉苏薄荷桔梗东白薇炙甘草红枣15.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16.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厚朴枳实芒硝17.大黄牡丹汤【丹东黄桃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18.大陷胸汤【陷胸汤妙,大黄随笑】甘遂大黄芒硝19.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20.温脾汤【姜大人父子笑当干(杯)】大黄附子干姜人参芒硝当归甘草21.麻子仁丸【姓黄的麻子要朴实】麻子仁芍药杏仁枳实厚朴大黄22.济川煎【止泻当(用)生牛肉】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23.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24.黄龙汤【大承气+人参当归甘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人参当归甘草25.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26.大柴胡汤【胡大将“室早”,勤下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芍药大枣(无甘草)27.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只服拌虾皮】青蒿黄芩竹茹半夏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28.达原饮【后母要吃槟榔甘果治(痢疾)】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29.四逆散【四逆只烧干柴】枳实柴胡芍药炙甘草30.逍遥散【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31.痛泻药方【臣要住房】白术白芍陈皮防风3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三人练琴】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33.白虎汤【白虎拾草治母惊】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34.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人参35.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36.清营汤【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犀角(水牛角)生地黄麦冬元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37.犀角地黄汤【西地牡丹少,清热凉血好】犀角(今用水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38.黄连解毒汤【三黄治(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39清瘟败毒饮【石母勤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生石膏生地犀角(今用水牛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40.凉膈散【竹竿支帘,皇笑拨琴】川大黄芒硝甘草山栀子仁黄芩连翘竹叶薄荷41.普济消毒饮【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连报(凯)旋】黄芩黄连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板蓝根马勃玄参升麻柴胡陈皮桔梗甘草42.防风通圣散【将军执勤住草房,高桥当归划船忙。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e7f0163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e.png)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必背歌诀口诀:1. 《五脏歌诀》一心主血脉又藏神,二肺主气来司呼吸。
三脾运化水谷和统血,四肝主疏泄又藏血。
五肾主藏精又主水液,五脏协调身康健。
心像将军把令传,肺如宰相管周全。
脾似仓官供营养,肝像将军斗志坚。
肾如根基稳生命,守护身体常安然。
2. 《六腑歌诀》一胆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二胃受纳腐熟水谷忙。
三小肠受盛化物分清浊,四大肠传导糟粕保通畅。
五膀胱贮存尿液能排泄,六三焦通行元气和水道。
胆似哨兵勇站岗,胃像仓库容量强。
小肠如同加工厂,大肠好似清洁工。
膀胱好比蓄水池,三焦通道运输忙。
3. 《十二经脉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走在前,二手阳明大肠跟着转。
三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四足太阴脾经把血化源。
五手少阴心经保神明,六手太阳小肠经热清。
七足太阳膀胱经津液藏,八足少阴肾经精满仓。
九手厥阴心包经护心君,十手少阳三焦经行外关。
十一足少阳胆经主决断,十二足厥阴肝经血养全。
肺经如同白绫飘,大肠好似运河槽。
胃经好似粮仓满,脾经宛如土地饶。
心经犹如红烛照,小肠仿若温泉泡。
膀胱好似江河淌,肾经宛如宝藏巢。
心包就像盾牌护,三焦如同气道辽。
胆经好似利剑舞,肝经犹如绿柳摇。
4. 《中药四性歌诀》一寒二凉能清热,清热解毒把病却。
三温四热祛寒邪,寒性病证用温热。
寒如冰霜能降火,凉似秋风热渐脱。
温如暖阳驱寒气,热像火炉寒踪灭。
西瓜清凉能解暑,薄荷微凉喉痛休。
生姜温热散风寒,辣椒热辣寒不留。
5. 《中药五味歌诀》一味辛能行能散,二甘补和缓又安。
三酸能收能涩敛,四苦能燥能泄坚。
五咸能软能下泻,五味调和功效全。
辛似春风行气血,甘如蜜糖养身田。
酸像绳索能收敛,苦如良药病邪迁。
咸如石头软坚积,五味平衡体自绵。
6. 《中药归经歌诀》一心二肺三脾胃,四肝五胆六小肠。
七膀八肾心包九,三焦诸药均周详。
心经用药能安神,肺经药物止咳良。
脾胃之药助消化,肝经之品疏郁强。
胆经用药利胆腑,小肠之药分清浊。
膀胱之药利水道,肾经之药补阴阳。
中医必背50个口诀
![中医必背50个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0f390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1.png)
中医必背50个口诀1.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
2. 心主血脉,心脉不畅则心悸失眠。
3.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消化不良。
4. 肺主呼吸,肺气不足则咳嗽气短。
5. 肾主藏精,肾精亏损则腰膝酸软。
6.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则目赤肿痛。
7. 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
8. 脾开窍于口,脾湿内生则口淡无味。
9. 肺开窍于鼻,肺热内盛则鼻干流涕。
10. 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则耳鸣耳聋。
11. 肝与胆相表里,肝气郁结则胆气不舒。
12.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亢盛则小肠热盛。
13. 脾与胃相表里,脾气虚弱则胃纳不旺。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内盛则大肠燥结。
15.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则膀胱失约。
16. 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拘急。
17. 心主脉,心气不足则脉象无力。
18. 脾主肉,脾气不足则肌肉消瘦。
19. 肺主皮,肺气不足则皮肤干燥。
20. 肾主骨,肾精不足则骨骼脆弱。
21. 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
22. 心火亢盛,宜清心泻火。
23. 脾气虚弱,宜健脾益气。
24. 肺热内盛,宜清肺泻热。
25. 肾气不足,宜补肾固精。
26. 肝血不足,宜养血柔肝。
27. 心阴不足,宜养心安神。
28. 脾湿内生,宜健脾利湿。
29. 肺燥伤津,宜润肺生津。
30. 肾精亏损,宜填精益肾。
31. 肝风内动,宜平肝息风。
32. 心神不宁,宜安神定志。
33. 脾虚泄泻,宜健脾止泻。
34. 肺虚喘咳,宜补肺止咳。
35. 肾虚腰痛,宜补肾强腰。
36. 肝火上炎,宜清肝泻火。
37. 心火扰神,宜清心安神。
38. 脾湿困脾,宜健脾化湿。
39. 肺燥咳嗽,宜润肺止咳。
40. 肾阳不足,宜温阳补肾。
41. 肝气上逆,宜降逆平肝。
42. 心火内扰,宜清心降火。
43. 脾虚食滞,宜健脾消食。
44. 肺热痰多,宜清热化痰。
45. 肾水不足,宜滋阴补肾。
46. 肝郁化火,宜疏肝清热。
47. 心神不宁,宜安神定志。
48. 脾虚生湿,宜健脾除湿。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5e73c6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8.png)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歌诀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些歌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方剂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一、中药药性歌诀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掌握这些药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药药性歌诀:“四气歌”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成。
温热属阳寒属阴,温次热兮凉次寒。
大热大寒损元气,微寒微热养身安。
“五味歌”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
辛能散行甘能补,苦能燥泄酸能敛。
咸能软坚淡渗利,涩能固脱收敛全。
“升降浮沉歌”升降浮沉有讲究,升浮药物向上走。
沉降之药向下来,物之轻重定沉浮。
花升叶浮子降沉,诸花皆升旋覆沉。
诸籽皆降苍耳升,根茎俱升独降根。
“归经歌”中药归经有不同,心肺脾胃肝肾经。
经络脏腑相关联,用药归经要记清。
心经用药多安神,肺经用药主肃降。
脾经用药健脾胃,肝经用药疏肝良。
肾经用药补肝肾,用药归经效更强。
二、方剂歌诀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剂的歌诀:“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三、针灸歌诀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针灸相关的歌诀:“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经穴歌,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手阳明大肠经穴。
(完整word版)中药速记口诀
![(完整word版)中药速记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250530c524de518974b7d7d.png)
中药速记口诀发汗之最是麻黄清热之最是石膏泻火之最是黄连凉血之最是犀角开窍之最是麝香补气之最是人参补阳之最是鹿茸温里之最是附子退黄之最是茵陈消食之最是神曲泻下之最是大黄安神之最是酸枣仁驱虫之最是使君子芳香化湿之最是藿香利水渗湿之最是茯苓重镇安神之最是朱砂降气之最是沉香止血之最是三七补阴之最是女贞子理气之最是枳实疏肝之最是郁金活血之最是丹参补血之最是当归补脾之最是山药清痰之最是贝母祛风之最是独活止咳之最是杏仁另付中药歌诀——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不怕全身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若要睡眠好,常服灵芝草。
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中医速记歌诀大全
![中医速记歌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3865f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0.png)
中医速记歌诀大全如下:
中医经典四句话,其中包含十大补法八种伤,四句歌诀要牢记;培土生金是关键,
反佐异功与理阴,
四君子汤与六味丸,
金匮肾气丸接近。
虚则补其母,
泻实子母法,
虚实兼备有肾气,
阴阳互损是难点。
生脉人参五味梅,
温胆桂味酸枣仁。
四物川芎芍药地,
滋养肝肾阿胶归。
六味地黄丸做法,
山药山萸泽地皮,
丹皮苓泽是伴侣,
阴虚火旺要加知。
心肾交融在滋阴,
六味丸内加肉桂。
八种伤食和六腑,
再加七种水饮症,
伤食内加消食药,
内加茯苓理中苓。
寒饮要加温化剂,
苓桂术甘善治心悸病。
血得热而行得寒凝,活血散瘀又止痛。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b14c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8.png)
中医必背歌诀一、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基础,脏腑经络要牢记。
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基础从此得。
2.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要熟知,生理特点各不同。
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胆腑腑,经络系统要记清。
3.四诊八纲四诊八纲是诊断,辨证施治是关键。
望闻问切四诊合,八纲辨证重在变。
阳虚阴虚要分清,实证虚证有区别。
寒热虚实要辨明,施治才能有成效。
二、中药方剂歌诀1.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种类繁多难,性能功效各不同。
寒凉性热有分别,四气五味要分清。
归经作用有规律,君臣佐使需搭配。
煎服方法要得当,药效才能发挥好。
2.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组成有原则,君臣佐使要得当。
针对病因病机,相辅相成疗效好。
药物用量有轻重,比例适当疗效高。
根据病情和体质,安全有效是目标。
三、针灸推拿歌诀1.针灸基本知识针灸疗法历史长,疗效显著口碑好。
经络腧穴要熟悉,安全操作是关键。
针刺灸法有区别,适应症候要分清。
手法轻重有分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2.推拿基本知识推拿按摩舒筋骨,缓解疼痛效果好。
手法轻重有区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适应症候要分清,安全有效是目标。
四、中医临床歌诀1.内科临床歌诀内科临床多常见,病种繁多难掌握。
辨证施治是关键,方药针灸需合理。
感冒咳嗽哮喘喘,心悸失眠眩晕看。
胃痛泄泻肝病郁,肾虚腰痛关节病。
慢性病证需耐心,调理体质是根本。
2.外科临床歌诀外科临床多手术,掌握技巧是关键。
疮疡脓肿丹毒痈,烧烫伤蛇咬伤虫。
乳腺病肛肠病疝,阑尾炎胆囊炎痈。
中医必背50个口诀
![中医必背50个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ae749b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8.png)
中医必背50个口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中医的学习和传承中,口诀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记忆方式。
以下为您整理了中医必背的 50 个口诀:1、肝阳上亢头目眩,天麻钩藤饮可选。
这句口诀提示了肝阳上亢导致头目眩晕时,可以选用天麻钩藤饮来治疗。
2、阴虚火旺心烦躁,天王补心丹真好。
表明阴虚火旺引起心情烦躁时,天王补心丹是不错的选择。
3、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止咳灵。
当风热侵犯肺部,桑菊饮能够起到疏风清热、止咳的作用。
4、痰湿内阻用二陈,燥湿化痰理气顺。
二陈汤常用于治疗痰湿内阻的病症,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5、脾肾阳虚五更泻,四神丸可把病灭。
如果是脾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泻,四神丸能有效治疗。
6、肝郁气滞逍遥散,疏肝解郁效果显。
肝郁气滞的情况,逍遥散能够发挥疏肝解郁的显著效果。
7、心血瘀阻用血府,逐瘀通脉心不苦。
心血瘀阻时用血府逐瘀汤,能够逐瘀通脉,缓解痛苦。
8、风寒束表麻黄汤,发汗解表效力强。
风寒束表证可用麻黄汤,其发汗解表的作用很强。
9、胃阴不足益胃汤,滋养胃阴身安康。
胃阴不足时,益胃汤能滋养胃阴,使身体恢复健康。
10、湿热黄疸茵陈蒿,清热利湿黄疸消。
茵陈蒿汤用于湿热黄疸,有清热利湿、消退黄疸的作用。
11、肾阴亏虚六味丸,滋阴补肾不犯难。
肾阴亏虚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不再困难。
12、气血两虚八珍汤,益气补血身自强。
气血两虚可用八珍汤,能益气补血,增强体质。
13、心虚胆怯安神定,养心镇惊神志清。
心虚胆怯用安神定志丸,能养心镇惊,使神志清晰。
14、肝火犯肺黛蛤散,清肝泻肺喘咳缓。
肝火犯肺用黛蛤散,能清肝泻肺,缓解喘咳症状。
15、肺肾阴虚百合固,滋阴润肺咳嗽住。
肺肾阴虚可用百合固金汤,滋阴润肺,止住咳嗽。
16、痰热壅肺麻杏石,清热化痰喘气适。
痰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使喘气适宜。
17、心肾阳虚真武汤,温阳利水保安康。
心肾阳虚时,真武汤能够温阳利水,保证健康。
18、食积停滞保和丸,消食和胃胃肠安。
自学中医必背中药歌诀!(实战用)
![自学中医必背中药歌诀!(实战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37d1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a.png)
自学中医必背中药歌诀!(实战用)一.中药歌诀.一、解表药歌解表药歌解表邪,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脉浮腰上肿,麻疹疮疡亦可用.辛温解表药歌辛温解表散风寒,耗气伤津虑在先;桂枝温经通阳气,麻黄宣肺止咳喘;香蒿利水化暑湿,紫苏和胃把中宽;荆芥透疹消风痒,防风胜湿解痉挛;羌活止痛祛风湿,白芷排脓治鼻渊;苍耳祛风止挛痛,藁本胜湿达颠顶;胡荽发汗疗痧疹,柽柳止痒发疹斑;辛夷温中通鼻窍,芸香行气治咳喘;生姜温肺止呕吐,葱白通阳散阴寒。
辛凉解表药歌宣散风热用辛凉,风热诸证可配方;清利头目用薄荷,解毒利咽选牛蒡;桑叶清肝能明目,葛根生津善升阳;升麻解毒举陷好,柴胡舒肝解郁良;豆豉除烦通关节,蝉蜕去翳止疼痒;解毒明目菊花妙,下水通窍浮萍强;蔓荆搜风清头目,木贼止血退翳障。
二、清热药歌清热药具寒凉性,泻火解毒把目明,燥湿凉血退虚热,胃寒肠滑莫轻用。
清热泻火药歌清热泻火甘苦寒,汗渴昏狂实热搬,芦根生津止呕吐,石膏止渴治喘烦。
竹叶清心去胃热,山栀凉血退黄疸,密蒙润燥补肝血,青葙明目擅泻肝。
知母滋阴清肺金,夏枯降压散郁坚,鸭跖解毒下水气,花粉解毒诸疮痊。
明目退翳谷精草,止渴解毒水石寒,通淋利尿淡竹叶,解毒升阳荷叶添。
清热燥湿药歌清热燥湿多苦寒,泻火解毒当相兼,黄芩止血清肺热,黄连清心治不眠。
黄柏退蒸疗湿疹,苦参祛风疗疥癣,肝胆湿热龙胆草,解痛止痒疗惊痫。
清热凉血药歌清热凉血多寒品,血分实热热伤阴,症见斑疹和出血,烦躁舌绛神发昏。
活血散瘀用丹皮,滋阴散结取玄参,生地养阴增津液,犀角解毒镇心神。
赤芍止痛祛瘀血,紫草解毒透斑疹。
清热解毒药歌清热解毒药止痛,热毒诸证配伍灵,甘寒宣散金银花,痈毒蛇伤紫地丁。
消肿止痒野菊花,散结利湿蒲公英,板蓝凉血更利咽,蚤休消肿并定惊。
散血消肿有连翘,凉血消斑着大青,明目止痒千里光,凉血祛斑四季青。
燥湿消炎穿心连,凉血止痢白头翁,除湿止痒白藓皮,除湿止挛土茯苓。
止血消肿马齿苋,活血散瘀大血藤,白蔹消痈能敛疮,败酱祛瘀善排脓。
中医综决歌
![中医综决歌](https://img.taocdn.com/s3/m/e6a1442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3.png)
中医综决歌
中医综诀: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双眉赤,寒喘两颧乌,多风篮眼白。
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槁,湿盛面皮黄。
肝燥皮毛燥,血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孛沈,尖血乌年寿。
遗泄面青黄,气虚面黄肿,多许唇面青,痛甚眉心皱,面黑月字青。
忽病忙何急,面红又须红,额乌宜补水,唇白忽尝寒,颧赤宜清肺。
肥盛要除痰,瘦人肝火盛,赢弱虚气防,困喉须噎食,血燥须疵红。
泄漏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盅,眼仰突防狂,人瘦面筋现。
似鹤状成痨,面蓝青鬼昧,绝胃口门蓝,服毒白人口,鼻暗身将亡。
痰盛面光亮,气急瘦痨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山药而腰湿能医;
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
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诚以
紫苑治嗽;
防风祛风;
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
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
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若乃
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
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
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
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
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
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
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
蒺藜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
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
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
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
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
马蔺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第四章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硇砂而去积;
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
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
白朮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呕逆;
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
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冷;
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
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
散肾冷、助脾胃,须毕澄茄;
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朮。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
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
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
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尝闻
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
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
何首乌治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
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藁本除风,主妇人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用;
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曰
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
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
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
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
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
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
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瘎。
金樱子兮涩遗精;
紫苏子兮下气涎。
四小经典校对
药性赋
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
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
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
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
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
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
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
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
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
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
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消肿益血于米醋;
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
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
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
蒲黄止崩治衄,消瘀调经。
岂不以
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
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
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
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痨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
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
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
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
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
鲫鱼有温胃之功;
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
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第三章温性药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
半夏主于痰湿。
苍朮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况夫
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
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麋茸壮阳以助肾;
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
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
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
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
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