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化工原理(非均相分离)
第3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3.1 概述本章介绍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颗粒与流体之间相对运动)实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流态化及固体颗粒的气力输送等工业过程。
1.混合物的分类自然界的大多数物质是混合物。
若物系内部各处组成均匀且不存在相界面,则称为均相混合物或均相物系,溶液及混合气体都是均相混合物。
由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差别)的分散物质和连续介质所组成的物系称为非均相混合物或非均相物系。
在非均相物系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如分散于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液滴或气泡,称为分散物质或分散相;包围分散物质且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根据连续相的状态,非均相物系分为两种类型:①气态非均相物系,如含尘气体、含雾气体等;②液态非均相物系,如悬浮液、乳浊液及泡沫液等。
2.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由于非均相物系中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故工业上一般都采用机械方法将两相进行分离。
要实现这种分离,必须使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根据两相运动方式的不同,机械分离可按下面两种操作方式进行。
①颗粒相对于流体(静止或运动)运动而实现悬浮物系分离的过程称为沉降分离。
实现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是重力,也可以是惯性离心力,因此,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之分。
②流体相对于固体颗粒床层运动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称为过滤。
实现过滤操作的外力可以是重力、压强差或惯性离心力。
因此,过滤操作又可分为重力过滤、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过滤。
气态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工业上主要采用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方法。
在某些场合,根据颗粒的粒径和分离程度要求,也可采用惯性分离器、袋滤器、静电除尘器或湿法除尘设备等,如表3—1所示。
┘此外,还可采用其他措施.预先增大微细粒子的有效尺寸而后加以机械分离。
例如,使含尘或含雾气体与过饱和蒸汽接触,发生以粒子为核心的冷凝;又如,将气体引入超声场内,使细粒碰撞并凝聚。
这样,可使微细颗粒附聚成较大颗粒,然后在旋风分离器中除去。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s :固体颗粒密度,kg / m3; ui : 进口气速,m / s
(2)分离效率
0
C1 C2 C1
C1 : 旋风分离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C2 : 旋风分离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3)压强降
p
ui2 2
是比例系数,亦称为阻力系数,对标准旋风分离器 8.0
10、滤饼过滤的过滤阻力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滤饼过滤的阻力包括流体通过滤饼所受到的阻力以及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受到的阻力,其 中占起主导作用的是滤饼阻力。
11、滤饼过滤的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 答:过滤速度=推动力/阻力
也即: dV pc Ad rL
12、过滤常数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
透明玻璃容器内盛满待测液体,让小球在待测液体中下落,测定一定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
便可求得液体的粘度。
20、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答:在惯性离心力场中进行的沉降称为离心沉降。相对两相密度差较小、颗粒密度较细的非 均相物系,离心沉降可大大提高沉降速度。而重力沉降则是在重力场中进行的沉降过程。
2废水中固体颗粒的去除在工业生产人类生活废水治理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相当一部分都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应把这些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废水才能进一步利用或排放这就需要应用非均相分离技3回收可利用的物质工业生产中常有许多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或液体中往往需要将其中一相去除而回收另一相如酿造废水中的糟渣的回收和在利用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第四章12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流动
本章难点
➢ 非球形颗粒的表示方法; ➢ 干扰沉降速度的计算; ➢ 可压缩滤饼比阻随压强的变化; ➢ 洗涤速率与过滤速率的关系。
第一节 流体绕过颗粒及颗粒床层的流动
1.1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 ➢ 单颗粒的特性参数 ➢ 颗粒群(混合颗粒)的特性参数 ➢ 颗粒床层的特性 1.2 流体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 ➢ 流体绕过颗粒的流动 ➢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
于空隙率ε。
(4)床层通道特性 ➢ 固体颗粒堆积所形成的孔道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细
小曲折的。
➢ 许多研究者将孔道视作流道,并将其简化成长度为 Le的一组平行细管,并规定:(1)细管的内表面积 等于床层颗粒的全部表面;(2)细管的全部流动等 于颗粒床层的空隙容积。则这些虚拟细管的当量直 径de为:
de
➢ 固体颗粒沉降时,起重要作用的特征数仍是雷诺数。
➢ 静止或流速很慢的流体中,固体颗粒在重力(或离 心力)作用下作沉降运动。此时颗粒的受到以下三 方面的作用力:
(1) 场力F
➢ 重力场
Fg = mg
➢ 离心力场 Fc = mrω2
式中:r——颗粒作圆周运动的旋转半径;
ω——颗粒的旋转角速度;
m——颗粒的质量,对球形颗粒m=πdp3ρp /6。
(2)颗粒群的平均特性参数
➢ 颗粒群的平均粒径有不同的表示法,常用等比表面
积当量直径来表示颗粒的平均直径,则混合颗粒的
平均比表面积αm为:
am
xiai
6 xi d pi
由此可得颗粒群的比表面积平均当量直径 dm为:
1
d m
xi d pi
ai——第i层筛网上颗粒的比表面积, m2/m3 ;
(Re p )
➢ 修正雷诺数的定义为:
第三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2006-2
注意:其中斯托克斯区的计算式是准确的,其它两个区域 的计算式是近似的。
二、重力沉降
重力沉降(gravity settling):由地球引力作用而
发生的颗粒沉降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1 沉降速度
1.1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自由沉降(free settling): 单个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或
者颗粒群在流体中分散得较好而颗粒之间互不接触互不碰撞的 条件下沉降。
4
2 .5 5
1 . 11 m / s
假设流型属于过渡区,粉尘的临界直径为
1 1
d
pc
u tc
225 2 2 4g ( p )
5
3 u tc
225 2 2 4g p
1
3
225 2 . 53 10 0 . 779 3 1 . 11 2 3 2 4 ( 9 . 81 ) ( 2 . 0 10 ) 1 . 58 10
加酶:清饮料中添加果胶酶,使 ↓→ut↑,易于分离。 增稠:浓饮料中添加增稠剂,使 ↑→ut↓,不易分层。 加热:
3) 两相密度差( p-):
在实际沉降中: 4) 颗粒形状 非球形颗粒的形状可用球形度s 来描述。
s—— 球形度;
S —— 颗粒的表面积,m2; Sp——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的表面积,m2。
当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为Vs时, 则有
u= Vs / Hb
ut≥Vs / lb
或
Vs≤ blut
故与临界粒径dpc相对应的临界沉降速度为
utc=Vs / bl
临界沉降速度utc是流量和面积的函数。
当尘粒的沉降速度小,处于斯托克斯区时,临界粒径为
第三章流体-固体颗粒间的运动和流态化
32
主要缺点: • 存在强烈的返混。对气固系统还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如气泡、 节涌、沟流等, 这些都引起气固接触时间的不均性, 从而降低反应 的转化率、产率,甚至产品的质量。 • 颗粒有相当的磨损而粉化, 气体夹带也引起固体损失, 需安装旋 风分离设备。
同这一原理来实现它们分离的设备称为分级器。 将沉降速度不同的两种颗粒倾倒到向上流动的水流中,
若水的速度调整到在两者的沉降速度之间,则沉降速度较小 的那部分颗粒便被漂走分出。若有密度不同的a、b两种颗粒 要分离,且两种颗粒的直径范围都很大,则由于密度大而直 径小的颗粒与密度小而直径大的颗粒可能具有相同的沉降速 度,使两者不能完全分离。
Fd
ma
6
d 3s g
6
d3g
4
d
2
1 2
u2
6
d
3s
du
d
整理得 :
du ( s )g 3 u2
d
s
4d s
开始瞬间,u 0,du 最大,颗粒作加速运动。 d
12
二、沉降的等速阶段
随u↑, Fd↑, 到某一数值ut时,上式右边等于零,此时
du
d
0,颗粒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ut维持下降。此ut称为颗粒的沉降速度或造端速度。
流体中, 床层认为开始流化, 临界流化速度为umf。 • 密相流化 流速再大, 悬浮的固体颗粒床层继续膨胀, 可观察到
一些固体颗粒被气体夹带而出, 但床层还有一个清晰起伏的界面。 • 稀相流化 流速很大, 流体流速与固体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相等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5、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样影响?
答:由于
阻力 Fd
A
u 2 2
而
f (Ret )
Re t
dut
所以影响颗粒所受到的阻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颗粒特性:颗粒密度、尺寸、及形状; (2) 流体性质:主要指流体的密度和粘度。
6、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层流区:
24 Ret
Re t
dut
湍流区: 0.44
由上式可知:在层流区,由流体粘度引起的表面摩擦力占主要地位,流体粘度与阻力系数成 正比;在湍流区,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已无影响,由流体在颗粒后半部出现的边界层分离所 引起的形体阻力占主要地位。
9、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通常,但颗粒在液体中沉降时,升温使液体粘度下降,可提高沉降速度。对气体,升高 温度,粘度增大,不利于沉降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19、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参数,请你设计一些测定方法。
答:根据颗粒沉降原理,可测定液体的粘度。
d
2(s )g 18ut
第二章 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1、 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答:沉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存在密度差,同时存在外力场的作用,以 造成两相的相对运动。
实现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分为重力或离心力,因此,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 两种方式。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自由沉降与沉降速度(Free settling and settling velocity) 颗粒-流体体系一定,ut一定,与之对应的Rep 也一定。
根据对应的 Rep,可得到不同Rep范围内 ut 的计算式:
(1) Rep<2,层流区(斯托克斯公式)
ut
2 dp p g
18
0.6 d p p g Re p
自由沉降与沉降速度(Free settling and settling velocity)
ut 是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曳力、浮力与重力平衡时颗粒与流 体间的相对速度,取决于流固二相的性质,与流体的流动与 否无关。 颗粒在流体中的绝对速度 up 则与流体流动状态直接相关。
当流体以流速 u 向上流动时,三个速度的关系为:
(2) 2<Rep<500,过渡区(阿仑公式) u t 0.27
dp p g
(3) 500<Rep
<2×105,湍流区(牛顿公式)
u t 1.74
因Rep中包含 ut,故需通过试差确定计算公式。 灵活运用上述原理还可以根据颗粒在流体中沉降速度的实验 数据关联出颗粒的粒度 dp 或密度 p。
式中p0为来流压力。
流体对单位面积球体表面的曳力(表面摩擦应力)为
s r
r R
3 u sin 2 R
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
r 在 z 轴的分量为
r cos / 2 r sin
z
所以整个球体表面摩擦曳力 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 F 为
pb (1 ) 2 150 3 2 u L d ea
柴诚敬《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第3章 流体与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圣
第3章流体与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一、选择题1.要除去气体中含有的5μ~50μ的粒子。
除尘效率小于75%,宜选用()。
[中南大学2009研]A.除尘气道B.旋风分离器C.离心机D.电除尘器【答案】B 2.恒压过滤时,恒压过滤方程式表明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关系是()。
[中南大学2009研]A.直线关系B.椭圆关系C.抛物线关系D.双曲线关系【答案】C【解析】由222e V VV kA θ+=可知呈抛物线。
3.恒压过滤过程中,如果粘度降低20%,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
[西北大学2009研]A.10%B.20%C.11.8%D.0【答案】C 【解析】由221,k V KA θμ∝=可以得出22''5,' 1.118'4V K V V K V μμ====。
4.降尘室没有以下优点()。
[浙江工业大学2005研]A.分离效率高B.阻力小C.结构简单D.易于操作【答案】A 【解析】降尘室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通常只适用于预除尘。
5.一定流量的液体在一ф33.5×3.25mm 的直管内作湍流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1000W/m 2·℃。
如流量与物性都不变,改用一ф19×2mm 的直管,则其α值将变为()W/m 2·℃。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A.1120B.1600C.288D.889【答案】C 【解析】0.40.8C μλρα0.023μλp ud =d ⎛⎫⎛⎫ ⎪ ⎪⎝⎭⎝⎭,所以0.80.2αu d ∝ 1.8d -∝。
6.在重力场中发生的沉降过程,()不是沉降速度的影响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研]A.流体的流速B.颗料的几何形状C.颗料的大小D.流体物理性质【答案】A 【解析】由公式()43s t gd u ρρξρ-=BCD 项有关,与流体流速无关。
7.当介质阻力不能忽略时,恒压过滤所得滤液体积加倍时()。
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粒子流动
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粒子流动导言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的科学分支。
在流体动力学中,颗粒-粒子流动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颗粒-粒子流动是指在流体中存在着一些离散的颗粒或粒子,在流体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现象。
颗粒-粒子流动广泛应用于颗粒物料输送、颗粒物料分散、颗粒物料混合等领域。
颗粒-粒子流动的基本概念在流体动力学中,颗粒-粒子流动指的是由流体中的颗粒或粒子组成的流动体系。
颗粒-粒子流动体系不仅包括了流体的流动特性,还包括颗粒或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颗粒-粒子流动体系中,流体与颗粒或粒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力,如颗粒-粒子之间的接触力、流体对颗粒或粒子的拖曳力等。
颗粒-粒子流动体系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或粒子的物理性质、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条件等。
颗粒-粒子流动体系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颗粒或粒子相对于流体的运动,二是颗粒或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颗粒-粒子流动体系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接触力、摩擦力、颗粒或粒子对流体的扰动力等。
颗粒-粒子流动的研究方法研究颗粒-粒子流动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等。
实验方法是最直接的研究颗粒-粒子流动行为的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手段,可以获得颗粒-粒子流动的实际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颗粒-粒子流动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流体和颗粒或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理论分析方法则是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颗粒-粒子流动体系的基本方程进行推导和分析,来揭示颗粒-粒子流动的规律和特性。
在实验方法中,常用的手段包括粒子追踪技术、颗粒图像测速技术等。
粒子追踪技术通过跟踪颗粒或粒子的运动轨迹来获得颗粒-粒子流动的信息。
颗粒图像测速技术则是利用高速相机对流体中的颗粒或粒子进行拍摄,然后根据图像处理技术来获得颗粒-粒子流动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颗粒-粒子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流体动力学和颗粒或粒子运动进行数值计算,揭示流体和颗粒或粒子的运动规律。
天津大学《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教学大纲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教学大纲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2003年4月《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课程教学大纲64 学时4 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及其后续课程《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是为培养面向21世纪高等化工创新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新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将传统的《化工原理》与《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有机地融为一体,依据传递过程的理论体系和单元操作的共性组合而成。
本课程属于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为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是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许多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主要为动量、热量传递理论)考察、解释和处理化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能够运用动量和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解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分离、过滤分离、液体搅拌、过程传热、蒸发等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及设备选择等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四年制)开设。
教材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要求内容;学生自学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作为一般要求内容;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不作要求。
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2学时,机动2学时);学生自学12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采用课后习题,每次课后留2~3个练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综合练习题和安排习题讨论课。
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流体相互作用
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流体相互作用引言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领域。
它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涉及的问题包括飞机在空气中的飞行、船只在水中的航行、气候变化中的大气运动等等。
在流体动力学中,颗粒-流体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流体动力学中的颗粒-流体相互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流体动力学概述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是流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流体可以分为液体和气体两大类,它们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流体动力学主要涉及流体的流动性质、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等方面的问题。
在流体动力学中,颗粒-流体相互作用是指在流体中存在的微小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颗粒可以是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也可以是液滴或气泡等。
颗粒-流体相互作用对流体的流动行为和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性质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行为、力学受力和力学响应等方面。
颗粒的运动行为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行为主要包括颗粒的输运、沉积和聚集等。
颗粒的输运是指颗粒在流体中由于流速和流场的影响而发生的迁移和分散。
颗粒的沉积是指颗粒在流体中因重力作用而沉积到底部或液面上的现象。
颗粒的聚集是指颗粒在流体中因静电作用、分子吸附等因素而发生的聚集和聚集。
颗粒的力学受力颗粒在流体中的力学受力主要包括颗粒的浮力、阻力和静电力等。
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是由于颗粒在流体中的体积受到流体的排斥而产生的向上的力。
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是由于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颗粒运动的力。
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静电力是由于颗粒和流体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颗粒的力学响应颗粒在流体中的力学响应主要包括颗粒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颗粒的位移是指颗粒在流体中位置的变化。
颗粒的速度是指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速度。
颗粒的加速度是指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加速度。
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数学描述颗粒-流体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环境工程原理_名词解释
n
质量比:混合物 中 某组分的质量 与 惰性组分质量 之比 X m ;
mA A
m mA
摩尔比:混合物 中 某组分的物质 的量 与 惰性组分 物质的量 之比 n ; X
A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nA
流量:单位时间 流过 流动截面 的 流体体积 ; 流速:单位时间 内流体在 流动方 向上 流过的 距 离 。 4.沉降分离包括: 重力沉降、离心沉 降、点沉降、惯性 沉降和扩散沉降 。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 降:利用分离颗粒 与流体之间存在的 密度差,在 重力或 离心力 的作用下 使颗粒和流体之间 发生相对运动;
1.按过滤机理分: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 滤 2.按促使流体流动 的推动力分: 重力过滤:在水位 差的作用下被过滤 流态对分离的影 的混合液通过过滤 响: 层流边界层和 介质进行过滤,如 湍流边界层都会发 水处理中的快滤 生分离,在相同逆 池。 压梯度下,层流边 真空过滤:在真空 界层比湍流边界层 下过滤,如水处理 更容易发生分离, 中的真空过滤机。 由于层流边界层中 第五章 质量传递 压力差过滤:在加 近壁处速度随 y 的 传质机理:①分子 压条件下过滤,如 增长缓慢,逆压梯 扩散(慢) :由分子 水处理中的压滤滤 度更容易阻滞靠近 的热运动引起;涡 池。 壁面的低速流体质 流扩散(快) :由流 离心过滤:使被分 点,湍流边界层的 体微团的宏观运动 离的混合液旋转, 分离点延迟产生。 引起。 在所产生的惯性离 阻力损失起因: (1) 单向扩散 :只有气 心力的作用下,使 内摩擦造成的摩擦 相组分从气相向液 流体通过周边的滤 阻力(2)物体前后 相传递,而没有物 饼和过滤介质,从 压强差造成的形体 质从液相想气相作 而实现与颗粒物的 阻力 相反方向的传递, 分离。 摩擦阻力:边界层 这种现象可视为单 主要特征:随着过 内的流动状态,边 向扩散(氨被水吸 滤过程的进行,流 界层的厚度 收) 。原理:P186 体中的固体颗粒被 形体阻力:物体前 等分子扩散: 在一 截留在过滤介质表 后压强差,边界层 些双组份混合体系 面并逐渐积累成滤 分离,尾流区域的 的传质过程中,当 饼层。 大小 体系总浓度保持均 滤饼层厚度:随过 阻力损失的影响因 匀不变时,组分 A 滤时间的增长而增 素: ( 流 动 的 雷 诺 在分子扩散的同时 厚,其增加速率与 数、物体的形状、 伴有组分 B 向相反 过滤所得的滤液的 表面粗糙度等) 摩 方向的分子扩散, 量成正比。 擦阻力:边界层内 且组分 B 扩散的量 过滤速度:由于滤 的流动状态,边界 与组分 A 相等,这 饼层厚度的增加, 层的厚度;形体阻 种传质过程就叫等 因此在过滤过程中 力:物体前后压强 分子扩散。 是变化的。 差,边界层分离, 第七章 过滤 比表面积等于混合 尾流区域的大小。 过滤过程 :混合物 颗粒的比表面积的 (1)流态的影响: (非均相)的分离: 颗粒粒径 湍流时,摩擦阻力 液体或气体通过过 颗粒 i 的等体积当 较层流时大。但与 滤介质,固体颗粒 量直径 :各筛上筛 层流时相比,分离 被截留下来,而流 留物的平均直径 点后移,尾流区较 体通过过滤介质, 颗粒床层的当量直 小,形体阻力将减 从而实现固液或固 径: 与床层空隙体
颗粒-流体两相运动
第四章颗粒—流体两相流动流体与颗粒的相对运动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将发生动量传递。
颗粒表面对流体有阻力,流体则对颗粒表面有曳力。
阻力与曳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由于颗粒表面几何形状和流体绕颗粒流动的流场这两个方面的复杂性,流体与颗粒表面之间的动量传递规律远比在固体壁面上要复杂得多。
爬流(Creeping flow):来流速度很小,流动很缓慢,颗粒迎流面与背流面的流线对称。
在球坐标系中用连续性方程和N-S 方程可得到颗粒周围流体中剪应力τr θ和静压强p 的分布为式中p 0为来流压力。
流体对单位面积球体表面的曳力(表面摩擦应力)为θμτθsin 234⎪⎭⎫ ⎝⎛=r R R u r θμρcos 2320⎪⎭⎫⎝⎛--=r R R u gz p p 3sin 2s r r Ru Rθμττθ==-=-τr θ在z 轴的分量为()222200d sin sin d 3d sin sin sin d 42r r RF Ru R RuR ππτθππφθτθθμφθθθθπμ==--⎛⎫=⋅= ⎪⎝⎭⎛⎛⎜⎜⎠⎠⎰⎰——表面曳力(Wall drag)所以整个球体表面摩擦曳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F τ为()θτπθτθθsin 2/cos r r =+zθd φd θθθ()2222003d cos sin d 3d cos cos sin cos d 2423nr RF pRu p gR R R R g Ru ππππφθθθμφρθθθθθπρπμ==-⋅⎛⎫=--- ⎪⎝⎭=+⎛⎛⎜⎜⎠⎠⎰⎰0流体静压强对整个球体表面的作用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为浮力F b与流体运动无关流体对颗粒的形体曳力F p正比于流速u——形体曳力(Form drag)流体流动对颗粒表面的总曳力为摩擦曳力与形体曳力之和426d p Ru Ru RuF F F τπμπμπμ=+=+=——斯托克斯(Stockes )定律严格说只有在Re p <0.1的爬流条件下才符合上式的求解条件μρu d Re p p =颗粒雷诺数颗粒表面的总曳力Fd(1)Rep <2,层流区(斯托克斯定律区)22uACFpDdρ=24DpCRe=6.05.18pDReC=0.44DC≈(2)2<Rep<500,过渡区(阿仑定律区)(3)500<Rep<2×105,湍流区(牛顿定律区)(4)Rep>2×105,湍流边界层区边界层内的流动也转变为湍流,流体动能增大使边界层分离点向后移动,尾流收缩、形体曳力骤然下降,实验结果显示此时曳力系数下降且呈现不规则的现象,CD≈0.1。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
第4章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1 基本概念(1)均相混合物(物系):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的物系。
(2)非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的物系。
(3)分散质(分散相):非均相混合物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4)分散介质(连续相):包围着分散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对于乳浊液,一般混合的两液体中体积分率大的为连续相。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一般用机械分离方法。
分离的依据:密度不同(沉降),或筛分原理(过滤)。
(5) 颗粒的球形度φS体积相同时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之比。
相同V PS S S )(=φ 0<φs ≤1。
(6)颗粒床层的空隙率ε床层中空隙的体积与床层总体积之比。
ε=床层空隙体积/床层总体积=(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床层总体积2 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2.1 颗粒的重力沉降2.1.1 重力沉降速度在重力场中发生的沉降过程。
密度为ρp ,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密度为ρ(设ρp >ρ)的流体中发生自由沉降,受力情况如下:(1) 场力F g ↓g d g V F P PP P g ρπρ63==(2)浮力F b ↑g d g V F P P b ρπρ63==(3)阻力F D ↑2)4(2222u d u A F P P D ρπξρξ==式中:A P -颗粒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m 2 ;ρ为流体密度,kg/m 3;ξ为曳力系数(或阻力系数);u 为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m/s 。
实验证明,ξ是雷诺数的函数,即:ξ=f(Re P )μρu d P P =Re式中d P 为颗粒直径(对非球形颗粒而言,则取等体积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μ、ρ为流体的物性。
ξ-Re P 间的关系,经实验测定如图4-6所示,图中φs ≠1的曲线为非球形颗粒的情况。
在不同雷诺数范围内可用公式表示如下:(1)滞流区(Re P ≤1)ξ=24/Re P(2)过渡区(1<Re P ≤500)ξ=18.5/Re P 0.6(3)湍流区(500<Re P <2×105)ξ=0.44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F F F D b g =--或τρπρπξρρπd du d ud g d P P P P P624)(63223=-- (1) 颗粒沉降的两阶段:①加速阶段:从τ=0→τt ,a=a max →0,u=0→u max (u t ); ②等(匀)速阶段:当τ≥τt ,a=0,u=u t 。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9/127
它的各个筛用其筛网上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作为筛号,也称 为目,且每个筛的筛网金属丝的直径也有规定,因此一定目 数的筛孔尺寸一定(见表3-1)。如100号筛,1英寸长有筛孔 100个,它的筛网的金属丝直径规定为0.0042in,故筛孔的净 宽度为:(1/100-0.0042)=0.0058in=0.147mm,因而筛号愈大, 筛孔愈小,相邻筛号的筛孔尺寸之比为2 0.5 (即筛孔面积按2 的倍数递增)。 筛分时,将一系列的筛按筛号大小次序由下到上叠起来,最 底为一无孔底盘。把要筛分的颗粒群放在最上面的筛中,然 后将整叠筛均衡的摇动(振动),小颗粒通过各筛依次下落。 对每一筛,尺寸小于筛孔的颗粒通过而下落,称为筛下产品; 尺寸大于筛孔的颗粒留在筛上,称为筛上产品。振动一定时 间后,称量每个筛上的筛余物,得到筛分分析的基本数据。
要实现这种分离其方法是使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操作也遵循流体流动的基本规本章主要讨论液固非均相物系和气固非均相物系分离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即颗粒相对于流体而运动的沉降操作和流体相对于固粒而运动的过滤操作
第三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3.0 概述
3.0.1 均相物系和非均相物系 均相物系: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的混 合物系。 溶液以及各种气体的混合物都是均相物系,它们的分离方法 将在后面章节讨论。 非均相物系:物系内部有明显的相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物料 的性质不同的混合物系。
2013年5月30日
3/127
3.0.4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
1回收有用物质 如从气流干燥器排出尾气中回收带出的固体颗粒作为产品, 或者从某些排泥中回收带走的液体等。 2净化物料 如除去浑液中的固相杂质而使其成为清液,或者使压缩后气 体中的油滴分离而净化气体等。 3环境保护的需要 象烟道气的排放、废液的排放都要求其含固量达到一定标准, 以防止对大气、河海等环境污染。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三、旋风分离器的性能
1、临界粒径:是指在旋风分离器中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临界粒径是判断分离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一、前言:(本章:本质上讲:属于流体流动过程,从方法或手段上讲:属于非均相分离过程,下册讲的蒸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都是均相分离过程)。
1、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组成,相同物理性质和相同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例如:气、液、固称为三态,每一态又称为一相。再例如:空气(或溶液)虽是混合物,但由于内部完全均匀,所以是一个相。水和冰共存时,其组成虽同是 ,但因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所以是两个相;水、冰和蒸汽共存时是三个相。两块晶体相同的硫磺是一个相,两块晶体不同的硫磺(如斜方硫和单斜硫)是两个相。
(5)总效率与分效率的关系
式中 -颗粒直径在第i小段范围内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率。
5、压强降
—阻力系数为常数,对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的压强降一般为
一般颗粒密度大,粒径大、进口气速高及粒尘浓度高都有利于分离。但进口气速过高则涡流加剧反而不利于分离。旋风分离器的进口气速一般在 范围内。
若进入连续沉降槽,料浆体积流量为 ,其中固相体积分率为 ,底流中固相体积分率为 则: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 (因为稳定操作,各个不同深度处浓度是恒定的,所以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化工生产是稳定的,各个车间工段的设备均是稳定的。即: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3-1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
3-1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知识点3-1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特性与颗粒本⾝的特性密切相关,因⽽⾸先介绍颗粒的特性。
⼀. 单⼀颗粒的特性1.学习⽬的通过学习掌握确定颗粒、颗粒床层特性参数以及流体流速床层压降的计算⽅法。
2.本知识点的重点球形颗粒和⾮球形颗粒的⼤⼩和特性参数的计算,特别是⾮球形颗粒球形度及体积当量直径的计算。
颗粒群粒度分布及平均粒径的计算。
床层孔隙率、⽐表⾯积及压降的计算。
3.本知识点的难点本知识点⽆难点。
4.应完成的习题4-1.取颗粒试样1000g,作筛分分析,所⽤筛号及筛孔尺⼨见本题附表中第1、2列,筛析后称取各号筛⾯上的颗粒截留量列于本题附表中第3列,试求颗粒群的平均直径。
[答:d a=0.345㎜]习题4-1附表4-2.在截⾯积为1m 2的圆筒中,分段填充直径分别为0.5mm 及5mm 的球形颗粒各0.5m ⾼,20℃的空⽓从下向上通过固定床层,空塔速度为0.1m/s 。
假设床层空间均匀分割成边长等于球粒直径的⽅格,每⼀⽅格放置⼀个球粒,试计算:(1)两段床层的空隙率ε和⽐表⾯积a b ;(2)空⽓流经整个床层的压降 ,Pa 。
[答:(1)ε=0.4764;a b 细=6283m 2/m 3;a b 粗=628.3m 2/m 3;=452.9+9.1=462Pa]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特性与颗粒本⾝的特性密切相关,因⽽⾸先介绍颗粒的特性。
⼀.单⼀颗粒的特性表述颗粒特性的主要参数为颗粒的形状、⼤⼩(体积)及表⾯积。
(⼀)球形颗粒不⾔⽽喻,球形颗粒的形状为球形,其尺⼨由直径d 来确定,其它有关参数均可表⽰为直径d 的函数,诸如体积(3-1)表⾯积(3-2)⽐表⾯积(单位颗粒体积具有的表⾯积)(3-3)式中d――球形颗粒的直径,m;S――球形颗粒的表⾯积,m2;V――球形颗粒的体积,m3;a――颗粒的⽐表⾯积,m2/m3。
(⼆)⾮球形颗粒⾮球形颗粒必须有两个参数才能确定其特性,即球形度和当量直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密度, ;
——流体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阻力系数,无因次, ——球形度
综合实验结果,上式为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流体中的自由沉降公式。
滞留区 斯托克斯公式
过渡区 艾仑公式
湍流区 牛顿公式
该计算公式(自由沉降公式)有两个条件:
1.容器的尺寸要远远大于颗粒尺寸(譬如100倍以上)否则器壁会对颗粒的沉降有显著的阻滞作用,(自由沉降—是指任一颗粒的沉降不因流体中存在其他颗粒而受到干扰。自由沉降发生在流体中颗粒稀松的情况下,否则颗粒之间便会发生相互影响,使沉降的速度不同于自由沉降速度,这时的沉降称为干扰沉降。干扰沉降多发生在液态非均相系的沉降过程中。)
等浓度B区消失后,AC界面以逐渐变小的速度下降,直至C区消失,此时在清液区与沉聚区之间形成一层清晰的界面,即达到“临界沉降点”,此后便属于沉聚区的压紧过程。D区又称为压紧区,压紧过程所需时间往往占沉聚过程的绝大部分。
通过间歇沉降实验,可以获得表观沉降速度 与悬浮液浓度及沉渣浓度与压紧时间的二组对应关系数据,作为沉降槽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一、前言:(本章:本质上讲:属于流体流动过程,从方法或手段上讲:属于非均相分离过程,下册讲的蒸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都是均相分离过程)。
1、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组成,相同物理性质和相同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例如:气、液、固称为三态,每一态又称为一相。再例如:空气(或溶液)虽是混合物,但由于内部完全均匀,所以是一个相。水和冰共存时,其组成虽同是 ,但因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所以是两个相;水、冰和蒸汽共存时是三个相。两块晶体相同的硫磺是一个相,两块晶体不同的硫磺(如斜方硫和单斜硫)是两个相。
(5)总效率与分效率的关系
式中 -颗粒直径在第i小段范围内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率。
5、压强降
—阻力系数为常数,对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的压强降一般为
一般颗粒密度大,粒径大、进口气速高及粒尘浓度高都有利于分离。但进口气速过高则涡流加剧反而不利于分离。旋风分离器的进口气速一般在 范围内。
若进入连续沉降槽,料浆体积流量为 ,其中固相体积分率为 ,底流中固相体积分率为 则: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 (因为稳定操作,各个不同深度处浓度是恒定的,所以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化工生产是稳定的,各个车间工段的设备均是稳定的。即: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2、摩擦数群法
使 及 坐标之一变成 的已知数群
解得 又
令 与 相乘可消去
查 ~~~ 图求
另也可用 消去颗粒直径
~~~
四、重力沉降设备
1、降尘室:
令 —降尘室长度[m];H—降尘室高度[m];
b—降尘室宽度[m]; —颗粒沉降速度[m/s];
u—气体在降尘室内水平通过的速度[m/s];
颗粒沉降时间: , 气体通过时间: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动的物体(参照物)而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的变化叫运动,不发生位置变化的叫静止,由于参照物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与静止只有相对的意义。
3、沉降槽的构造与操作
沉降槽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3、环境保护:对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地球由于被污染加剧,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上所述,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是除害收益。
三、本章解决的问题
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在沸腾炉中进行的主化学反应为:
在焙烧时还有一些副反应,如生成 、硫酸盐、砷与硒的氧化物、氟化氢等。同时 炉气中含有大量矿尘,它们主要是铁、铅、铜、钴、钡、锑、铋的氧化物和硫酸盐,此外还含有气体杂质。如: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硒、氟化氢等。这些杂质能够堵塞管路和催化床,并使催化剂( )中毒,(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变成三氧化硫)。故炉气需要净化(净化分散介质),分级净化,工厂一般先用旋风分离器除去粗粒矿尘,然后再除去其它杂质和有害气体。
4、分离效率
(1)总效率 :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质量分率,即
——旋风分离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
——旋风分离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
优点:易测定
缺点:不能表明旋风分离器对各种尺寸粒子的分离效果。
(2)分效率(粒级效率) :按各种粒度分别表明其被分离下来的质量分率。
把气体中所含颗粒的尺寸范围等分成n个小段,则其中第i个小段范围内的颗粒(平均粒径为 )的粒级效率定义为:
2、均相:凡物系内部各处物理料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者,称为均相混合物或均相物系。溶液及混合气都是均相混合物。
3、非均相:凡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者,称为非均相混合物或非均相物系。
非均相
非均相物系里,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或分散相),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流体,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如:浮悬液中的固体颗粒,称为分散物质,液体是分散介质。
颗粒被分离出来的条件: 即
令: - 。
气体水平流速: ,代入
或
注意;1、 按需要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计算。
2、 应保证气体流动雷诺准数处于滞流区。
2、悬浮液的沉聚过程
悬浮液的沉聚过程;属重力沉降,在沉降槽中进行。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过程,大多属于干扰沉降。比固体颗粒在气体中自由沉降阻力大。随着沉聚过程的进行,A,D两区逐渐扩大,B区这时逐渐缩小至消失。在沉降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A,B两区之间的界面以等速向下移动,直至B区消失时与C区的上界面重合为止。此阶段中AB界面向下移动的速度即为该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的表观沉降速度 。表观沉降速度 不同于颗粒的沉降速度 ,因为它是颗粒相对于器壁的速度,而不是颗粒相对于流体的速度。
(1)、作用在小球上的力属于惯性离心力;
(2)、流体对颗粒的向心力。密度为 的流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有一个向心力,这个力阻止小球向外运动;
(3)、阻力,假定流体不动,颗粒由内向外运动,受到流体的阻力。
;
;
阻力 —颗粒与流体在径向上的相对运动速度。
解得:
1、离心沉降速度 与重力沉降速度 的异同
(1)相似之处:公式形式相似;
式中: —进口气体中粒径在第 小段范围内的颗粒的浓度[ ]。
—出口气体中粒径在第 小段范围内的颗粒的浓度[ ]。
(3) ~ 对应关系曲线称粒级效率曲线,可以实测。
(4)分割粒径 :粒级效率恰为50%的颗粒直径。
D-设备直径[m], 是气体的密度与粘度。
利用 ~ 曲线估算旋风分离器的效率。
注意:①标准旋风分离器②同一型式而且比例尺寸相同。
若某种尺寸的颗粒所需的沉降时间 恰等于停留时间 ,该颗粒就是理论上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以 代表这种颗粒的直径,即临界粒径。则
解得:
3、注意点
(1) (D圆筒直径) 所以,气体处理量大时,常常将若干个旋风分离器并联使用,以维持较高的除尘效率。
(2)推导上式时,(1)、(2)两项假设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但因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只要定出合适的 值,可以使用。 的数值一般为 ,但对标准型旋风分离器可取 。
4、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通过机械方法分离非均相物系的单元操作。具体点讲机械方法:沉降和过滤。
二、工业上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
1、收取分散物质:如从催化反应器出来的气体中,往往带有催化剂颗粒,必须把这些有价值的颗粒回收利用。
2、净化分散介质:合成氨生产,半水煤气中含有 、 灰尘等杂质,为了防止合成触媒中毒,必须将这些杂质一一去除,以保证触媒的活性。
2.颗粒不可过分细微,否则由于流体分子的碰撞将使颗粒发生布朗运动。
二、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球面积公式 —半径;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一个圆球的表面积;
—颗粒的表面积 。
-颗粒体积 ;
—颗粒当量直径 。
三、沉降速度的计算
1、试差法见讲义例题,计算
以判断流型后选计算式,先确定流型 求出 计算出 检验 是否符合假设。
2、临界粒径推导的条件、假设:
(1)气体作螺旋等速运动,切向速度 等于进口气速 ;
(2)颗粒穿过厚度为B的气流层沉降分离;
(3)颗粒作滞流自由沉降。
因 , ,( ),根据条件1、3 式可简为:用 惯性离心加速度代替重力加速度
根据条件2,颗粒到达器壁所需沉降时间为:
令气流的有效旋转圈数为 ,(指真正起分离颗粒离心作用的圈数)。它在器内运行的距离便是 ,则停留时间为: (条件1)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颗粒性质
2、分离器的原理
3、结构尺寸
4、分离效率
以下各节均以上为序进行讲解。
第一节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
沉降:依靠某种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
3.1.1颗粒的特性
一、球形颗粒
一、非球形颗粒
三、颗粒群
第二节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
3.2.1重力沉降
含尘气体由圆筒上部的进气管切向进入,受器壁的约束而向下作螺旋运动。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颗粒被抛向器壁而与气体分离,再沿壁面落至锥底的排灰口。净化后的气体在中心轴附近由下向上作螺旋运动,最后由顶部排气管排出。
三、旋风分离器的性能
1、临界粒径:是指在旋风分离器中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临界粒径是判断分离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
—任一截面上固液质量比 ; —沉渣中固液质量比
—悬浮液密度
单位 单位
求取最大横截面A值后,乘以安全系数作为沉降槽的实际横截面积。对于直径5m以上的沉降槽,安全系数为1.5,对于直径30m以上的沉降槽,安全系数为1.2。
(2 )沉降槽的高度
沉渣压紧时间往往比料浆达到临界沉降所经历时间长,故用依据压紧时间来决定沉降槽高度 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