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劳动与技术教案终审稿)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食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学习基本的打扫卫生技能。
3. 第三课时:学习烹饪简单的食物,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4. 第四课时: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劳动实践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制作手工艺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实践的表现,包括态度、技能、合作等方面。
2. 学生手工艺品的创意和制作质量。
3. 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和劳动价值观的树立。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垃圾桶、清洁剂等。
2. 食材:简单的食材,如米、菜、水果等。
3. 手工艺品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4. 教学视频或图片:有关劳动场景、烹饪过程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演示与讲解:教师展示基本的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食物等劳动技能,并讲解操作要领。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劳动心得,分享劳动成果。
5. 创意制作:学生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6. 总结与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劳动实践和手工艺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八、作业布置1. 课后回家实践: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食物等。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家政——钉纽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钉纽扣的基本技法。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钉纽扣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纽扣、布、针、线、剪刀、衣服、粉笔、顶针教学过程:一、导入谜语:兄弟两个人,各进各家门,哪个进错了,出来笑死人。
——打一日常生活用品。
二、认识纽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纽扣,而且是各种各样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纽扣。
同学们,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漂亮的纽扣,向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这也有一些纽扣,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三、钉纽扣:想一想:衣服上的扣子掉了怎么办?当同学们自己衣服上的纽扣掉了,肯定有同学自己钉过,学生介绍自己钉纽扣的过程。
1.钉纽扣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介绍如何选择针和线,介绍顶针的戴法和用途。
2.指导观察,了解钉纽扣的步骤和方法(1)纫针:穿针、引线、打结(2)定位:引导学生探讨方法(3)钉纽扣: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试一试:小组合作,分别钉一孔扣、两孔扣、四孔扣,注意四孔扣多钉几个。
4.作品展示、交流四、总结钉纽扣的步骤,出示爱心小贴士:在衣服上钉纽扣时,要注意:1.一件衣服的相同部位要钉同一种纽扣,大小、颜色、式样、钉法要一致。
2.纽扣的颜色要与线、衣服的颜色相同或相近。
线的颜色应略浅于纽扣的颜色。
3.但有时用纽扣点缀衣服时,也可以选择一些颜色反差大的线起到装饰的作用。
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五、延伸:介绍纽扣的用途及纽扣装饰作用的起源。
六、欣赏用纽扣做成的艺术品七、学生实践;创作自己的作品。
2.家政——缝沙包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并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2)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意愿。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2课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巧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劳动技巧。
2. 讲解:教师示范并讲解劳动技巧。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3课时:体验劳动的乐趣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劳动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第4课时:学会与他人合作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要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第5课时:感恩父母,热爱劳动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父母辛勤劳动的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感恩父母,热爱劳动。
3. 实践:学生在家中进行劳动实践,体验父母辛勤劳动的辛苦。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简单劳动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劳动工具、实物模型等。
3. 教学素材:相关劳动实践活动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巧。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学生:缝口袋时要用平针,从布的反面缝起,然后再把它翻过来,布的正面朝外。 教师:为什么?
学生:这样既看不到大大的针脚,又使布的图案清晰、美观。 学生:特别是缝口时要用卷针,要不然沙子漏出来,就只有包,没有沙子了。 „„ „„
3.学习了钉纽扣的两种方法,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钉法吗?
4.其他样子的纽扣怎么钉?出示各种不同式样的纽扣,说说你用什么
5.如果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还应该注意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专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拉,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四、交流评议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议后在教材上填“☆”“☆☆”
(7)穿松紧带—穿带管比较长,要缝得平直,便于穿带。
可以用松紧带,也可以用细绳穿。工具最好用针孔较粗的大号针,这样穿起来相对容易些,用铁发夹或回形针穿带也可以。
(8)翻面整理——检査缝制是否紧密,并根据个人的喜好配上小装饰品。
3.独立操作,巡视指导。
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
钉双眼扣。
截取比手臂略长些的一段线,用手将线头捻得又尖又直,再把线头穿进针眼,并在线的另一端打个结。可以结合“小贴士”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确定钉纽扣的位置后,用左手捏紧纽扣和布,从布的正面进针,穿过纽扣的一个孔,再从纽扣的另一个孔进针,在布的背面将线收紧。按这样的方法重复4~5次,使纽扣固定在布面上。
2.学会钉纽扣。
3.在学钉纽扣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劳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实践活动。
4. 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如制作手工艺品、种植盆栽等。
5.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如开展集体植树、环保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
2. 演示法:展示劳动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等。
4.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扫把、拖把、窗户清洁工具、劳动工具等。
3. 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盆栽种植工具等。
4. 场地:教室、校园草地、花坛等。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领取劳动工具,安排劳动任务。
2.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学新课: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新的劳动技能。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
5. 创意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钉纽扣(学习穿针、打结)教学内容: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讨学习”,“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平安警告”,“评一评”等8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钉纽扣的大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常常维持穿着整齐。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平安。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预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如何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二、看看说说1.出示各类各样的纽扣。
2.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
(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三、想一想试试1.钉纽扣第一要学会什么?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
重点仿照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讨学习1.认真观看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式。
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
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隔壁啦,以避免针尖戳到他人。
五、议议评评1.各小组展现钉好的纽扣,讨论:(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式?(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进程。
3.小组评判。
4.小结:钉纽扣的大体方式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进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跋文:第二课缝沙包(学习大体针法)教学内容:课文以图片为主,将沙包的缝制进程:裁减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牢三边——翻面装沙——封口完成,清除明白地展现出来。
四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下册《劳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家庭劳动培养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学会扫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间等基本家务技能。
2.2 农田劳动让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基本知识,学会除草、浇水、施肥等基本农田劳动技能。
2.3 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纸飞机、风筝、小船等。
2.4 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技能。
2.5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3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4 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4.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所学的劳动技能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家庭劳动技能培训学习扫地、拖地、洗碗等基本家务技能。
5.2 第二周:农田劳动技能培训学习除草、浇水、施肥等基本农田劳动技能。
5.3 第三周: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学习制作纸飞机、风筝等简单手工作品。
四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生活自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劳动与技术实践区,准备相关劳动工具。
2. 教学材料:劳动与技术相关书籍、案例资料。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所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是否有所培养。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感悟文章。
2. 家长签字确认,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劳动情况。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学设计(共9课时)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学设计(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劳动与技术》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全一册,主要介绍了劳动的意义、劳动工具的使用、简单的劳动技能以及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术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他们对劳动有着天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
但在劳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劳动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劳动技能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的意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劳动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劳动工具的巧妙运用,劳动技能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模仿,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劳动技能。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携带教材,准备相应的劳动工具。
3.教学场地准备:保证教学场地安全、整洁,布置好劳动实践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劳动工具,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劳动工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劳动和技术的概念;2.了解不同劳动和技术的实践应用;3. 培养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含义和分类:- 劳动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劳动的分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2.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技术的应用领域:生活、教育和工作等。
3. 劳动和技术的联系:- 劳动和技术的关系及相互依赖性;- 举例说明劳动和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研究劳动和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了解不同劳动和技术的实践应用。
2. 教学难点:- 揭示劳动和技术的联系及相互依赖性。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和技术的应用。
3. 观察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劳动和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劳动和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分类研究:分别介绍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概念和实践应用。
4. 技术应用:列举生活、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然后进行整体总结。
6. 拓展延伸:邀请一些有相关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加深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反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回答,给予及时反馈。
2.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以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动力。
3.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实物素材:用于导入和示范实验。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技术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统编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及意义。
2.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技术,了解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3. 锻炼动手能力,研究手工制作。
4. 扩大知识面,了解物品的生产和使用。
思路与策略1.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参观实物、模型,体验和探究。
2.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较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技术,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的探究兴趣。
4. 布置作业:制作简单手工产品。
5.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选、实践活动表现、理解运用能力测试。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劳动?2. 人们的职业都有哪些?职业与劳动的联系。
3.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4. 动物的力量和工作:驴、骡、骆驼、象、蜜蜂、蚕。
5. 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与特点:木材、纸、织物。
6. 人们创造的简单机械:轮、轮轴、滑轮、杠杆。
教学重要环节情境创设利用具体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技术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研究轮轴时,可以模拟制作小推车,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辆小推车,并通过小推车的研究过程中,引入轮轴的知识。
实践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探究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具体实践活动如下:1. 骆驼站起来设计2. 模拟抽丝过河3. 制作小机械臂4. 模拟蜜蜂采蜜的活动教学评价1. 每位学生都能制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产品;2. 每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了解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知识。
总结本次教学设计通过情境教学法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了解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终审稿)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钉纽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学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并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教学过程:?一、揭?题?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手缝技巧,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指导学生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基本学会钉纽扣。
?二、施标1、激趣师:同学们,在现代生活中,用机器来缝制各类纺织用品已经很普及了。
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背的书包、连纽扣等都是机器缝制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服会绽先,书包会裂口,纽扣会脱落等等。
怎么办呢如果还用机器来缝制就不方便了,这就需要我们用手来缝制。
一枚针、一根线,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学习钉纽扣。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板书:钉纽扣2、看一看说一说书P4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纽扣。
请你们把自己准备的纽扣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纽扣。
▲.再请同学们打开书P4师:看过同学们带的纽扣,我们再来看书上左边图中的纽扣,同学们仔细看一看,纽扣的品种多吗各式各样的纽扣漂亮吗你见过吗漂亮的纽扣不仅起固定作用,它还可以起到妆饰作用呢。
3、想一想试一试书P5师:同学们,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师边做师范边提示:看老师第一步干什么(师做穿针动作)并提问:第一步是什么生回答(穿针)师板书:穿针。
看老师第二步干什么(师做引线动作)并提问:第二步是什么生回答(引线)师板书:引线。
再看老师第三步干什么(师做给线打结动作)并提问:第三步是什么生回答(打结)师板书:打结。
★师进一步讲解:起始结——终止结(并在布块上作示范)▲.请同学们看书P5上的想一想试一试下面的四幅图是不是这样的你有兴趣上来试一试吗好!我们找一位同学上台来试一试看看他(她)会不会。
四下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技术的基础。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与技术的结合。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认识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劳动是技术的基础。
2. 学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第二课时:动手实践1. 导入:讲解本节课的劳动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1. 导入:讲解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学习: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团队效率。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创新与解决问题1. 导入:讲解创新在劳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学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劳动实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习:让学生谈谈在劳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 实践:布置课后劳动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实践的操作技能。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关系的认识及课后实践情况。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等。
3. 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习制作简单的劳动用品,如环保袋、手工皂等。
5. 进行劳动实践,如班级卫生打扫、植物种植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劳动工具、制作材料等。
2. 准备劳动实践的场地和环境,如教室、花坛等。
3. 准备教学PPT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劳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
六、教学实施1.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教授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分组练习,掌握工具使用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种植植物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
4. 设置劳动任务,鼓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
5. 进行定期的劳动技能和态度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关注。
2. 理论学习: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劳动工具的使用练习,如扫地、拖地、整理物品等。
4. 创作展示:学生制作简单的劳动用品,如环保袋、手工皂等,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劳动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感悟和经历。
3. 总结:强调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益处,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基本劳动技能1. 讲解并演示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动手实践1. 布置一个简单的劳动任务,如种植一盆植物、制作手工艺品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和喜悦。
第四课时:团结协作1. 布置一个需要集体合作的劳动任务,如打扫教室、布置展览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教师指导并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
第五课时:劳动安全教育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遵守劳动纪律、使用劳动工具的安全方法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劳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总结:强调劳动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安全劳动的习惯。
三、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估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整理物品的容器等。
2. 劳动材料:种植植物的种子、土壤、花盆等;手工艺品的材料。
3. 劳动安全宣传资料。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
六、教学拓展第六课时:劳动与自然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教案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2. 学习简单的技术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实践垃圾分类和处理2. 第五章:我们的菜园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简单的种植技术和养护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内容: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学会种植技术和养护方法实践种植和养护植物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种植日记、垃圾分类实践报告等。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资源:1. 垃圾分类道具和图片素材。
2. 植物种植工具和种子。
3. 教学PPT和视频素材。
4. 作业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六、第六章:生活中的技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技术,学会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烹饪、洗涤等。
学会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和家用电器。
实践生活中的技术应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第七章:小小工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如剪贴、编织、组装等。
完成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实践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第八章:安全常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9课时)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苏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有9课时,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烹饪、家庭理财、环保意识、交通安全、健康生活、社交礼仪、团队合作和科技创新。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技能,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
但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劳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劳动技能。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准备相关材料。
3.教室准备:调整桌椅布局,布置教学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劳动与技术四(下)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劳技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性学习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与技术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要求】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采用弹性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1.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材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纸工的剪、折、刻、划、贴等一系列技能,已经熟悉,也能够完全的看懂一些纸工的符号。
除了纸工知识的学习,还有更多的实践活动,所以本学期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只要用心的教,用心的学,相信在本学期的劳技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在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在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会有提高。
本册教材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用电器、以及其他多种材料制作等项目。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情分析】本学期四年级共四个班,每班一星期有一节劳动课。
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从小就参加劳动,尤其是家务劳动和简单的田间劳动,有较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本学期,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纸工更深一层次的学习。
【教学重点】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研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中应充分发挥劳动与技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劳技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激发儿童学习劳技的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
“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课时安排】2016年2月20日第一课时钉纽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手缝中最基本的技能:穿针、引线、打结,在学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钉双眼扣、四眼扣。
在探究实践中,获得对手缝工具使用和手缝基本技能的体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手缝的基本技能,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打结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缝纫工具包(针、线、纽扣、顶针、衣服)学生准备:缝纫工具包(针、线、纽扣、顶针、衣服)【教学过程】修改、随感一、观察导入出示图片,观察两件衣服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呢?二、了解本课学习目标本课我们就来学习手缝最基本的技能——钉纽扣,引入课题。
三、探究学习(一)欣赏、跟唱儿歌《钉纽扣》。
(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出现,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了解材料工具1.钉纽扣要准备哪些材料?课件出示(针、线、剪刀、纽扣……)2.课件展示,观察图片——常用型号的针,几种不同的线,常见的纽扣归纳:从扣眼分:单眼扣、双眼扣、四眼扣纽扣的种类从形状分:方形扣、圆形扣……从质地分:有机玻璃扣、金属扣、电镀塑料扣……师:同学们,现在把你们的工具也展示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同桌交流交流。
(三)学技能1.试一试材料都准备好了,接下来该动手做了。
学生先试一试,同桌之间说一说,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指名示范。
教师示范,配以课件展示(1)穿针、引线、打结。
(2)画标记、钉纽扣。
(3)钉纽扣的方式。
2.做一做怎样打结和画标记的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内做一做,议一议。
指名示范说明。
3.比一比小组内选择同一规格的纽扣(如一字扣),动手操作,评选钉纽扣能手。
能手展示,谈谈自己的方法。
4.赛一赛你还会钉其他的纽扣吗?全班同学选择一种纽扣,展开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教师出示评选标准:1.看看你钉的纽扣大小是否合适,线、纽扣是否和衣服颜色搭配。
2.钉得是否结实,有没有错位。
3.在钉纽扣时,有没有注意安全用针。
请劳动之星谈获奖感受。
四、教师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问题呢教师指出以下注意事项:1.纽扣的正反不能放错。
2.线拉得松紧要合适。
3.止针结要紧扣衣料背面。
4.针的次数要合适(一般双股线上下来回四次)五、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妈妈钉纽扣。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缝沙包【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做其它日常小用品。
【教学重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
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不快,棉线,缝衣针,剪刀。
【教学过程】修改、随感一、游戏导入1.请两位学生上台作丢沙包游戏。
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2.出示范作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兴趣。
二、指导缝制1.用实物投影仪逐步演示缝制沙包的过程,并讲清操作要领。
2.请学生回忆沙包的缝制过程。
板书:裁剪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完成。
3.在缝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1)剪——大小一致;(2)折——对叠成形;(3)缝——又密又匀;(4)封——完全缝严。
4.操作练习手缝的几种基本针法,教师演示(1)攻针(平针)。
(2)回针(倒扎针)。
(3)缲针。
三、探究学习运用基本针法,选择喜欢的形状,颜色缝制一致沙包。
你觉得缝合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用攻针行不行为什么封口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四、评优鼓励1.将缝制过程以及注意点与同桌说一说。
2.自评,互评相结合,比比谁的沙包外形美观,严实耐用,在书上空格处打上钩。
3.将评出的最佳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向同学们展示。
【教后反思】第三课时缝鞋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鞋套的基本过程。
2.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画样裁减、缝制、装饰鞋套。
3.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鞋套的基本过程。
2.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画样裁减、缝制、装饰鞋套。
【教学准备】不同的布料以及装饰品、棉线、缝衣针、剪刀,各种各样的鞋套。
【教学过程】修改、随感一、激趣导入1.展示各种色彩鲜艳的大大小小的鞋套。
2.你们还见过或用过什么样的鞋套?3.给鞋套分类、填表:类别作用特点制作材料。
防寒鞋套保暖厚实棉花、海绵、棉布。
装饰鞋套装饰漂亮棉布、线织、羊毛、装饰品。
防护鞋套防危险品耐用厚橡、胶布。
二、指导缝制1.布料来源:购买,利用旧衣物或边角料等。
2.缝制过程:(1)用实物投影仪演示鞋套的缝制过程。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笔袋DIY【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6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笔袋,体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学会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在制作笔袋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的手缝针法,学会装拉链、包边等缝制技术。
3.通过选择合适的笔袋布料、确定适宜的笔袋空间、进行个性化的笔袋装饰灯活动,提高收集、整理技术信息的能力,学会尝试、比较和反思,提高技术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设计和制作一和笔袋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笔袋的立体结构、装拉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笔袋(范作)、创可贴等。
2.学生准备:布料、拉链、尺、剪刀、铅笔、用于装饰的其他材料等。
【教学过程】修改、随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写一篇《我的笔袋》的作文,许多同学都写得特别好,老师抽了几篇,我们让小作者来读一读。
2.是啊,笔袋是我们学习中的好伙伴,是文具的安乐窝,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它始终陪伴着我们。
3.这位好朋友是怎么来到你身边的呢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一个笔袋二、自主探究,尝试设计1.观察分析,确定制作要求。
现在请大家拿出笔袋,仔细观察:你的笔袋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尺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第五课时杯垫【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20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废旧物品通过改造可以变成有用的物品,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2.掌握减掉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利用捆扎等技法对塑料管习惯进行加工、改造,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技术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用塑料吸管制作杯垫的步骤与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方法与技巧制作一个杯垫。
【教学难点】弄清并掌握对新馆进行折、捆扎等加工、改造的技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