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实验动物学与生物医学有着血肉联系,生物医学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动物的品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许多国家已建立了有关实验动物的法则,用法律规范对实验动物实行强制性管理,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由于实验动物不规范,我们的许多论文,许多科研成果得不到世界的承认。
为此,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国家卫生部于1989年颁布了《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足以说明实验动物标准化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内容及其重要性标准化实质上是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规范措施,使得相关因素达到标准,从而确保最终产物达到标准的过程。
而从实验动物一生中的三个型态的关系模式(1959年,Russel和Bruch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发育环境影响决定表现型,表现型受邻近环境影响决定演出型),来分析,要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我们必须结合动物自身和环境两方面,找出影响实验动物品质的所有因素(主要是遗传学质量、微生物学质量、环境与营养等)加以控制。
而控制的方式就是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应标准,并采取各种措施,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使各种因素达到相应标准,从而保证最终的产物——实验动物达到标准。
实验动物实现了标准化,研究者就可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等级的动物,在相应等级的实验条件下完成实验研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果才可能是可信的、科学的和可比的。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由实验动物生产条件的标准化、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及动物实验(应用)条件的标准化三部分组成。
标准化实质上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生产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已被公认是不可缺少的“活的精密仪器”。
为达到“精密”,及达到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我们对实验动物从微生物学质量和遗传学质量进行了控制。
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即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及携带的寄生虫状况,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药物有效性评价中作用
药效学试验
通过给动物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对疾病模型的预防和 治疗作用,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药代动力学试验
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评价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物相互作用试验
研究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评价药物在联合 用药或饮食条件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审查流程
实验动物福利
包括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等。
伦理审查流程
包括提交实验方案、伦理委员会审查、获得批准后进行实验等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伦理 委员会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标准。同时,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并向伦理委员会提交实验报告。
营养均衡
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包 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无污染饲料
确保饲料无农药残留、重 金属超标等污染,以保障 实验动物健康。
特殊饲料
针对特定实验需求,提供 特殊配方饲料,如低脂、 高糖等。
健康状况监测及疾病防控措施
定期体检
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包括 体重、体温、呼吸等指标,以及
血液生化分析等。
疫苗接种
根据实验动物种类和实验需求,制 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预防传染 病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实验动物是否有寄生虫、 皮肤病等,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技 术
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型制备中应用
CRISPR/Cas9技术
01
通过特异性地切割DNA序列实现基因敲除、基因敲入或基因修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北京市实验动物羊的地方标准
北京市实验动物羊的地方标准1.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等级:根据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稳定性、繁殖能力等因素,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例如,可以将实验羊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菌级等。
2. 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规定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饲料、饮水、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例如,实验羊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饲料应符合国家标准,饮水应保持清洁等。
3. 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遗传管理:规定实验动物的繁殖方法、繁殖周期、繁殖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动物的遗传稳定性。
例如,实验羊的繁殖周期一般为1年,每胎产仔数约为2-4只等。
4. 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规定实验动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使用期限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例如,实验羊可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使用期限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进度确定等。
5. 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伦理管理:规定实验动物的福利保障措施、伦理审查程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动物的权益得到保障。
例如,实验羊在饲养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实验前应进行伦理审查等。
6.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和评价:规定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符合要求。
例如,对实验羊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病原体检测等,评价其健康状况和遗传稳定性等。
7. 实验动物的记录和报告:规定实验动物的记录内容、记录方式、报告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实验羊的生长状况、繁殖情况、健康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等。
总之,北京市实验动物羊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使用,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遗传纯度检测。
2 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 近交系inbred strain2.1.1 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一对共同祖先。
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
近交系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2.1.2 命名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A系、TAl系等。
2.1.3 近交代数近交系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
例如当一个近交系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2.1.4 亚系substrain2.1.4.1 亚系形成近交系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a)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
由于遗传污染形成亚系,通常与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亚系应重新命名。
例如由GLaxo保持A 近交系在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
2.1.4.2 亚系命名亚系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符号。
亚系符号可以是以下三种:a)数字,如DBA/1、DBA/2等。
b)培育或产生亚系单位或人缩写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以后字母用小写。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在科研过程中,实验动物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重复性以及伦理合理性,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以下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相关内容:一、人道管理标准实验动物同样是有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还要尊重其生命价值,故应按照动物福利法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人道化管理。
实验动物应该有一个安全、清洁、合适的居住环境、合理的饲养和喂食计划、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以及尽量减轻它们的痛苦和苦难。
二、品系和种类的选择标准实验动物的品系和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选择适当的适合实验要求的动物。
同时,要注意实验动物的来源,科学家应该选择严格的品系来保证动物的一致性,避免误导性结果。
三、饲养环境的控制标准实验室应该建立统一的饲养规模和环境,为实验动物提供必要的保障。
饲养环境应该符合标准,包括清洁度、水质、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和声音等方面。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也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设计的严格标准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缩小数据误差范围。
五、伦理标准实验动物是不可替代的,但对它们的利用也必须有所限制。
科学家应该遵守伦理规范,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苦难,同时强调对实验动物及其后代产生的不良影响的连续性研究。
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安排合适的处置方法,如饲养、收容、人道处置等。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管理的标准化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以及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价值。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动物管理规范,以满足科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更多地重视实验动物的生命保护和福利需求。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实验动物作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的重要资源,其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研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实验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实验动物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使用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一)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 实验动物单位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实验动物单位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物安全责任,确保生物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3. 实验动物单位应定期对生物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生物安全培训1. 实验动物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动物疫病防治等。
3.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操作(一)实验动物引进1. 引进实验动物前,应了解其来源、品种、遗传背景、健康状况等信息。
2. 引进的实验动物应经过隔离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引进的实验动物应具有合法来源,并附有相关证明文件。
(二)实验动物饲养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舒适。
2. 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3. 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疫病传播。
(三)实验动物使用1. 实验动物使用前,应了解其品种、遗传背景、健康状况等信息。
2. 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动物使用规范,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
3. 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应进行合理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四)实验动物疫病防治1. 实验动物单位应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2. 发现实验动物疫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2 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 近交系 inbred strain2.1.1 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2.1.2 命名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A系、TAl系等。
2.1.3 近交代数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
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2.1.4 亚系 substrain2.1.4.1 亚系的形成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a)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
由于遗传污染形成的亚系,通常与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的亚系应重新命名。
例如由GLaxo保持的A近交系在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
2.1.4.2 亚系的命名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国内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国内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2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近交系inbredstrain2.1.1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壹对共同祖先。
经连续20代之上亲代和子代交配和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coefficient)应大于99%。
2.1.2命名近交系壹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能够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A系、TAl系等。
2.1.3近交代数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
例如当壹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2.1.4亚系substrain2.1.4.1亚系的形成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壹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于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a)于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壹个分支和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壹个分支和其他分支存于遗传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contamination)(即壹个近交系和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
由于遗传污染形成的亚系,通常和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的亚系应重新命名。
例如由GLaxo保持的A近交系于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
2.1.4.2亚系的命名亚系的命名方法是于原品系的名称后加壹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亚系的符号能够是以下三种:a)数字,如DBA/1、DBA/2等。
【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2 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 近交系 inbred strain2.1.1 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2.1.2 命名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A系、TAl系等。
2.1.3 近交代数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
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2.1.4 亚系 substrain2.1.4.1 亚系的形成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a)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
由于遗传污染形成的亚系,通常与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的亚系应重新命名。
例如由GLaxo保持的A近交系在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
2.1.4.2 亚系的命名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亚系的符号可以是以下三种:a)数字,如DBA/1、DBA/2等。
实验用动物的级别是怎样区分的
实验用动物的级别是怎样区分的按遗传学控制方法,根据基因纯合的程度,把实验动物分类为:近交系、突变系、杂交群、封闭群四类,其规定要求各不相同,而杂种(Mongel)是未经遗传学控制而进行无计划交配繁殖的动物1.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animals):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为之纯系动物。
是采用兄妹交配(BXS——brother sister)或亲子交配(PXO——parent xoffspring,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纯品系动物。
一般以小鼠为典型代表。
所以把啮齿类动物同胞兄妹连续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亦可用亲子(父女、母子)连续交配20代以上达到近交目的,其近交系数可达99%。
但必须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而且亲子交配不能同兄妹交配混用。
很多学者认为,较大动物的纯种培育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成功率低,往往成为经济上的学生负担。
例如犬和猫连续兄妹交配20代需经20年左右。
鸡和兔亦也花费较长时间。
但目前毕竟因研究上的特别需要,已培育出兔、犬、猫、鸡、羊、猎等的若干近交系。
有些学者提议:禽类和兔的血缘系数达到80%以上时(相当兄妹交配四代),即可称为近交系。
2.突变系动物(Maiant strain animals)是保持有特殊的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也就是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品系动物。
生物在长期繁殖过程中,子代突变发生变异,其变异的遗传基因等位点可遗传下去,或即使没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等位点,但经过淘汰和选拔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遗传形质。
这种变化了的能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的品系,称之为突变品系。
在小鼠和大鼠中,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定向突变,已培育出很多突变品系动物。
3.杂交群动物(Hybrid animals)也称杂交一代动物或系统杂交动物。
是指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
简称F1动物。
一般只用子一代F1,有时也用子二代F2。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要求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屏障系统进出管理 1.人员
整理 头发 门禁
脱鞋
进入一更,填写进入记录 风淋60秒钟 (自动设定)
清净手及消毒
进入二更,穿上净化服, 戴口罩和手套 出动物房 风淋室 (打开风淋)
脱下净化服
进入动物房 进行操作 填写出动 物房时间
二更
进入一更
注意: • 随手关门,动物房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两道门同时打开 • 在动物房内,绝不允许裸手与小鼠接触
屏障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项 温度,℃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 次/h 气流速度, m/s 压强梯度, Pa 空气洁净度, 级 落下菌数,个/皿 ≤ 氨浓度,mg/m3 ≤ 噪声,dB 照度,lx ≤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目 指 标 20-26 40~70 10~20* 0.1~0.2 20~50** 10000 3 14 60 150~300 15~20 12/12或10/14
1.温度
表1 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给药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环境温度(度) 给药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死亡率(%)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10 10 10 7 6 11 16 100 100 100 50 50 50 50 35 30 55 80
4. 噪声及其来源
噪声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神经及心血管等系统功能
(2)影响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功能
(3)影响幼小动物生存
噪声控制要求:≦60dB
5. 空气洁净度 气体污染 :NH3 (≦14mg/m3 )、SH2 颗粒物污染: 粉尘 气溶胶 6. 通风和换气 换气频率: 10-20次/h 气流速度: 0.1-0.2m/s 7. 压差梯度: 20-50Pa 8. 动物的种间影响
《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2 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 近交系 inbred strain2.1.1 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2.1.2 命名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A系、TAl系等。
2.1.3 近交代数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表示。
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
2.1.4 亚系 substrain2.1.4.1 亚系的形成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a)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
由于遗传污染形成的亚系,通常与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的亚系应重新命名。
例如由GLaxo保持的A近交系在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
2.1.4.2 亚系的命名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
亚系的符号可以是以下三种:a)数字,如DBA/1、DBA/2等。
实验动物及其分类
实验动物及其分类
什么是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的育种目的是科学研究。
为了获得背景清晰、表型稳定、反应均一的动物,人们把自然界中具有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的动物在一定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特定的遗传控制繁育手段保留其科学研究所需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定向培育处遗传稳定来源清楚的动物种群,并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排除病原体的干扰。
所以,实验动物有着严格的遗传、微生物、环境和营养控制,以确保其质量,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传统的实验动物绝大多数是脊椎动物门的哺乳纲动物,较常用的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猪、猴等,此外,鉴于东方田鼠、树鼩、雪貂等野生动物具有特殊的实验应用价值,近年来这些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工作正在陆续开展。
而线虫、果蝇、家蚕、斑马鱼、爪蟾等非哺乳纲的动物由于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特性明确等独特优势也逐渐被开发成为新兴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 14925-2010规定,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级分类
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 14922.1-2001和GB
14922.2-2001规定,根据对实验动物体内外所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控制要求不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级分类均为: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遗传-等级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和遗传学概念及其质量监测(讲义大纲)前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开始进入并达到国际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的实现。
标准化实验动物是指有清楚的微生物、寄生虫学背景(即体内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携带状况)和遗传学背景(即品系和品种)的实验动物。
因而了解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和遗传学概念及其监测,对一切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及其质量监测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概念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是针对实验动物本身特有的微生物,寄生虫研究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 并且拓宽丰富了兽医及医学微生物,寄生虫学的研究范围,在了解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性疾病, 对实验动物的危害, 对人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在实验动物等级划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动物细菌学和真菌学可引起实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细菌已有30个属的68种细菌,其中危害较大的有20余种。
2.实验动物病毒学迄今为止,各种实验动物病毒涉及到脊椎动物病毒的所有科、属、种。
有些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和生命。
3.实验动物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有六、七十种。
以上三个方面由于涉及内容非常丰富,已发展成相对自成体系的学科,有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研究非常重要,不仅对实验动物至关重要,而且对人医学相关的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和模型价值。
二、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质量的影响1.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实验动物如果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猴B病毒,利什曼原虫等,可直接传染给人,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2.威胁实验动物的健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痘,兔病毒性出血热感染可使整个动物群覆灭。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终止:很多感染病原可影响实验结果。
三、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标准根据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对实验动物致病性和危害性的不同,以及是否存在于动物体内, 将实验动物分成四级:1.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体内必须排除人兽共患病和烈性动物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
实验动物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一般具有的特点:1)遗传学要求:必须是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2)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实验动物繁育全程必须严格监控其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即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级动物(GF);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主要应用于科学实验。
4.动物实验:是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5.英国的动物学家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Burch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的理论。
该理论核心便是“3R”原则,即替代、减少和优化原则:1)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2)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3)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6.动物福利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也就是为了使动物能够健康、快乐、舒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外部条件。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1.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
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
品系包括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等。
2.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合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现型的一致性;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6)遗传组成独特性;7)背景资料可查性;8)国际分布广泛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什么是标准实验动物
什么是标准实验动物标准实验动物是指在科学实验中用于研究和测试的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是经过特定标准筛选和培育的,以确保其在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标准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医学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实验动物通常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猴等动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疾病模型建立、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
这些动物在实验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品系选择、饲养条件控制和健康监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标准实验动物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需求、实验动物的供应情况等。
不同的实验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验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各种实验动物的特点和适用性,选择最适合的实验动物进行研究。
标准实验动物的使用需要遵守一系列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不适,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研究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规定,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除了标准实验动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替代方法,如体外细胞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来替代动物实验,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这些替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动物实验,但在某些研究领域,仍然需要依赖于标准实验动物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标准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方法出现,来替代甚至超越标准实验动物,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
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
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按照微生物学控制标准或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4级:①普通动物也称一级动物(conventinal animals,CV),只能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预实验;②清洁动物也称二级动物(clean animals,CL),它的原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动物。
可用于大多数科研实验,是目前主要要求的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③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也称三级动物。
SPF是国际公认的实验动物,适用于所有的科学实验,是国际标准级的实验动物,主要用于具有国际交流的重大课题;④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和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也称四级动物,它们属于非常规动物,仅用于特殊课题。
■。